高新区融资渠道

高新区融资渠道

一、高新区的融资渠道(论文文献综述)

朱明庆[1](2021)在《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GX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国国企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同时随着国内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城投公司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加显着。城投公司如何做好自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变得更加急迫。为此,本文以济南高新区城投平台——GX集团为例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发展战略研究。首先对新旧动能转换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新旧动能转换就是推动经济、企业发展的能量由旧动能逐步转换为新动能,但是新、旧动能的概念是相对的、动态的、阶段性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更迭的。同时,对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新旧动能转换理论以及城投公司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分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EFE矩阵、IFE矩阵对GX集团外部环境及内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GX集团在利用机会与规避威胁方面高于平均水平,能够通过趋利避害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在内部也具备比较优势,有较强竞争力。再次,运用SWOT、QSPM等战略分析工具,判断GX集团所处的战略态势,选择并确认GX集团应通过布局新动能开展复合多元化战略,同时为避免新旧动能转换断档,还应通过开展纵向一体化战略优化提升传统动能。最后,GX集团在战略实施上,须整合资源获取园区开发全链条收益,积极拓展全国市场,通过投资、并购布局新兴产业,再以金融资源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做好战略管控保障、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保障、人力资源保障、投融资体系保障、信息化保障以及政治站位保障,构建“园区运营+产业运营+金融运作”的战略新格局,最终完成自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高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园区+产业+金融”国有资本运营商。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为城投类公司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具体落地提供可供参考的实操路径。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2021)在《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拉萨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25)》《拉萨市开发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通知》文中提出拉政办发[2021]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拉萨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25)》《拉萨市开发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汪文生,徐天舒[3](2020)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国家高新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分析了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处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加明显;国家高新区更能促进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通过进一步分析国家高新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渠道之后发现,国家高新区通过研发人才和融资约束渠道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国家高新区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等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姜宝中[4](2020)在《中国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国家级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建设的超大规模综合性城市新区。国家级新区具有多元的战略目标,即承担着解决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中各类系统性问题,也肩负着探索区域和城市有效发展路径的重要使命。目前,我国的国家级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的示范区和试验区,发挥了带动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从国家级新区发展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分离、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缺乏良性互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创新要素培育与累积逐年减缓等问题。选择合适的视角和理论方法,探索国家级新区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国际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以及对城市创新能力促进作用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这些研究对破除国家级新区发展困境、促进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只有解决好这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本文以城市地域空间理论、城市网络理论、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国家级新区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详细分析国际级新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给出国家级新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国家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研究国际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科技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依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破解国家级新区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首先,基于2006-2018年城市经济发展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一方面国家级新区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国家级新区发展拉大了城市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进一步实证分析国家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异质性时,实证结果说明:国家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既存在区域异质性,也存在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具体来说,国家级新区发展对东部地区城市和南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着,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北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着,说明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国家级新区发展对促进直辖市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对非直辖市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不显着,说明国家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行政等级异质性。其次,基于2003-2016年中国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国家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科技创新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级新区在促进城市科技创新方面同样存在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具体来说,国家级新区对东部地区城市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效果显着,而对中西部城市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着;国家级新区对直辖市城市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非直辖市城市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不显着。最后,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量”和“质”两方面的衡量指标,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国家级新区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发展:国家级新区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级新区对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中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具体来说,国家级新区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国家级新区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一方面,国家级新区对东部地区城市和南方城市产业结构“量”的升级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北方城市则产业结构“质”的升级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国家级新区对直辖市地区城市产业结构“量”的升级具有显着效果,但对其“质”的升级产生作用不显着。国家级新区对非直辖市城市产业结构“质”的升级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但对其“量”的升级作用不显着。综合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国家级新区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均具有促进作用。国家级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政等级异质性。同时看到国家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放缓,且国家级新区自身的发展和建设也面临着各种困境。为此,需要在优化国家级新区的空间布局、促进国家级新区产业优化发展、完善国家级新区治理模式、化解国家级新区的招商引资困难,以及加强国家对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国家级新区发展难题,发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徐浩[5](2020)在《不同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金融供给总量不足、融资方式单一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金融领域又存在着“脱实向虚”、“服务实体经济不足”等矛盾。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协同创新发展,发挥金融的产业支持效应,走产融结合的道路,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方式、金融支持效应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继而梳理和总结融资相关理论,进而运用产融结合理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之间的作用机制及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机理与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分行业发展和融资方式现状基础上,结合武汉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选取以直接融资为主要支持体系的美国为代表和以间接融资为主要支持体系的日本为代表进行研究,总结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揭示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从内源融资、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政府补贴等融资方式,实证分析不同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分行业发展的支持效应。整体效应的实证结果显示,内源融资方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正向支持效应,敏感度最高,其他融资方式支持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分行业效应的实证结果显示,六大分行业的五种融资方式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具有较大的行业差异性,其中,内源融资对我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为负,不同于其他行业。最后,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和分行业两个角度,提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效应的对策建议。产业整体提升思路主要从政府、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角度着手,包括完善政策性融资体系、做强商业银行主体功能、发挥股权融资支持作用、优化债劵融资补充功能、完善风投运行机制、创新担保方式和信用制度等内容;分行业提升思路主要是针对分行业的金融支持效应差异,提出应做强行业发展的主导融资方式,同时发挥多元化融资方式的支持效应,提供精细化的金融支持服务。

袁雪峰[6](2020)在《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内部控制体系,生态体系以及配套体系。在阐述科技企业孵化器相关文献及理论的基础上,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演进进行了分析,并对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现状进行现实性考察,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一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包括治理结构、管理制度、人才队伍、评价标准;二是生态体系建设,包括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融资体系以及文化体系;三是孵化器的配套体系建设,包括基础设施配套、发展环境配套、政务服务配套以及合作配套。通过分析,发现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治理结构不合理及人才队伍专业化不足;在生态体系方面主要是政策法规滞后和投融资服务缺失;在配套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软硬件服务不足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及时。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是政府过度干预、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不合理、政策制定缺乏实际调研以及市场需求导向把控缺失等原因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通过梳理舟山普陀海洋高科技创业中心的基本情况、发展环境、孵化体系以及专项优惠政策,为下文对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结合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借鉴,在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框架重构的基础上,从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孵化器监管考核体系以及探索全新建设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信息发布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并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孵化器监管考核体系方面,要对现有的监管政策进行优化并落实,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的监管,同时完善入孵企业评估机制和孵化器绩效评价制度;在建设模式方面,要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引导产学研相互结合,探索全新的建设模式。以期帮助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改进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型的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卢青[7](2020)在《扬州高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服务职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市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而其中,中小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水平。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加之在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受到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条件的限制,做好中小企业服务工作成为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发挥政府应有服务职能,依据中小企业特点和本地实际,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了政府面临的新课题,更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职能等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将扬州高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服务职能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为逻辑框架,通过研究扬州高新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考察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并以苏州市高新区为例阐述其先进经验,从中得出相应的借鉴和启示,同时结合园区实情提出相应的优化政府服务职能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扬州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园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履职尽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扬州高新区在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也存在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够、服务精准度不高、配套资源建设滞后、政策针对性不高、人才引进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扬州高新区需要转变思想理念,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服务市场经济为导向,明确分工,细化服务,从园区产业定位及经济发展现状出发,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廖婧[8](2020)在《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方向。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为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株洲高新区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致力于改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条件,建设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公共产品属性,扩大服务规模和覆盖面,提升财政投入的使用效能,优化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开展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绩效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科技银行、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借鉴国际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实践经验,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介服务三大板块分类研究,提出了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发展的五项政策建议,即一是发展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扩大风投机构投资范围;二是加大政府补贴奖励力度,扩大资本市场服务范围;三是发挥银行金融创新实效,健全科技银行服务内容;四是覆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定制专业科技孵化服务;五是扩充科技担保服务系统,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为保障政策建议的顺利实施,最后从组织、资金、人才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王秀莉[9](2020)在《“瞪羚计划”的政策效应评估与影响机制分析》文中认为高科技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为打破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瓶颈”,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进行积极地探索,于2003年出台了“瞪羚计划”政策,支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创新性强、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高成长企业。“瞪羚计划”的实施,激发出中关村瞪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瞪羚企业发展壮大。目前,既有研究鲜有从微观企业层面对“瞪羚计划”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考察“瞪羚计划”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因此,探究“瞪羚计划”对企业成长的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本文识别出贷款配给工具和信用配给工具作为测度“瞪羚计划”的主要政策工具,更严谨地分析了实施“瞪羚计划”影响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清晰揭示“瞪羚计划”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对“瞪羚计划”政策干预理论做出了有益补充,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培育高成长企业扶持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本文尝试将北京中关村实施的“瞪羚计划”作为准自然实验,整合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发布的2006-2008年瞪羚企业名单和2004-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基于倾向值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科学评估了“瞪羚计划”的净效应及其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瞪羚计划”的实施确实促进了企业快速成长,表明科学的高成长企业扶持政策对于促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政策工具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作为“瞪羚计划”影响企业成长的两个重要政策工具作用效果迥然不同,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的存在,缓解了北京中关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约束,显着地促进了企业成长。而商业信用促进企业高速成长的效应尚未显现。作为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其实并没有为商业信用提供充分保障,导致企业不得不依赖于非正式制度中的关系网络,减弱了其融资效应。本文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瞪羚企业支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周启微[10](2020)在《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21世纪将生物医药产业视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云南省将其规划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生物医药成为云南医药产业“十三五”最具活力、成长性的产业。云南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天然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先天优势,因此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鉴于国内外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利好的政策不断出台,且云南省作为生物资源丰富的大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其它省份。本课题旨在了解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概况,通过对比,得出云南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经验,推进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创新式发展,意义重大。[方 法]本文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文献,归纳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概述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得出云南省发展滞后的原因。其次结合云南省自身的优势和政策来分析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影响要素和发展态势进行研究,进行深入调查。通过专家咨询法,设置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和影响要素的问卷调查,请从事云南省生物医药企业、医药研究所、高校和医院药学相关工作的个人对其填写问卷。最后深入调研,对资料整理归纳,运用SWOT分析法和李克特量表法,统计分析。[结 果]根据发展态势和影响要素的调查结果,综合得出,优势(S)排列前三为中药材种植规模、成本优势、产业体系,劣势(W)为研发能力、人才、融资困难分别排列前三,机遇(0)占据前三分别为区位与气候、自然和社会资源、政策,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排列威胁(T)的前三位。针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高低排序,影响要素重要性排序为技术进步>综合创新>产业政策>人力资源>融资渠道>自然资源>产业生态圈>产业园区。[结 论]探索性地从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创新支撑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保护生物资源、建立产业转化机制、加强对云药市场推广和品牌培育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信用和后补助机制、加强产业创新协作、促进云南省传统民族医药大品种的创新与二次开发等方面着手提出对策建议,为我省生物医药发展带来一些方向性的理论指导。力争打造“云药”品牌,壮大其产业规模,让“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云南走向世界。

二、高新区的融资渠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新区的融资渠道(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GX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框架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新旧动能转换的概念
        2.1.2 企业发展战略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综述
        2.2.1 新旧动能转换的相关理论
        2.2.2 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
        2.2.3 城投公司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我国城投行业的发展状况
        3.2.2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3.2.3 行业竞争者结构分析
        3.2.4 竞争对手分析
    3.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简介
    4.2 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4.2.1 组织架构
        4.2.2 人力资源情况
    4.3 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4.3.1 产业园区开发
        4.3.2 园区住宅开发
        4.3.3 土地整理
        4.3.4 园区配套服务
    4.4 财务情况分析
        4.4.1 营业收入情况
        4.4.2 费用与利润情况
        4.4.3 资产与债务情况
        4.4.4 经营性现金流情况
    4.5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第5章 GX集团发展战略的选择
    5.1 GX集团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会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1.5 SWOT分析矩阵
    5.2 GX集团战略使命、愿景和目标
        5.2.1 战略使命
        5.2.2 战略愿景
        5.2.3 战略目标
    5.3 GX集团发展战略的论证
        5.3.1 战略态势判断
        5.3.2 发展战略分析
    5.4 GX集团发展战略的确认
第6章 GX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6.1 GX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
        6.1.1 整合资源获取园区开发全链条收益
        6.1.2 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开展全国性业务
        6.1.3 “PE+产业+MA”模式布局新动能
        6.1.4 发挥金融资源优势助力新动能发展
        6.1.5 完善金融牌照提高金融支撑服务能力
        6.1.6 “三足鼎立”形成产融互动的高质量循环
    6.2 GX集团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6.2.1 建立战略管控体系
        6.2.2 优化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6.2.3 优化人才管理体系
        6.2.4 优化投融资管理体系
        6.2.5 提升信息化水平
        6.2.6 加强党的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四)描述性统计
四、模型检验与实证结果分析
    (一)倾向得分匹配(PSM)
    (二)基准模型检验
    (三)异质性检验
        1.区域异质性检验
        2.企业所有制异质性检验
        3.不同行业异质性检验
五、作用渠道的进一步分析
    (一)研发人员渠道分析
    (二)融资约束的作用渠道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4)中国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城市经济增长的研究
        1.3.2 关于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1.3.3 关于城市国家级新区建设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和不足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经济特区
        2.1.2 开发区
        2.1.3 城市新区
        2.1.4 国家级新区
    2.2 理论基础
        2.2.1 城市地域空间理论
        2.2.2 城市网络理论
        2.2.3 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理论
        2.2.4 区域创新理论
    2.3 国家级新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2.3.1 国家级新区推进制度创新的作用机制
        2.3.2 国家级新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的作用机制
        2.3.3 国家级新区引导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
        2.3.4 国家级新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第3章 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分析
    3.1 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
        3.1.1 新区设立与初步探索阶段(1992-2009年)
        3.1.2 扩大政策实验阶段(2010-2013年)
        3.1.3 进一步增设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3.2 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
        3.2.1 营商环境显着改善
        3.2.2 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3.2.3 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对接
        3.2.4 逐步发展成为宜居宜业新城区
    3.3 国家级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体制机制创新面临严重制约
        3.3.2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面临重大困难
        3.3.3 招商引资面临巨大竞争和困难
        3.3.4 国家给予政策支持逐渐减少
第4章 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实证分析
    4.1 研究方法阐释
        4.1.1 基本思想
        4.1.2 模型设置
        4.1.3 模型使用条件
        4.1.4 模型检验
    4.2 假说提出
    4.3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4.3.1 模型设定
        4.3.2 变量说明与数据特征分析
        4.3.3 共同趋势检验
    4.4 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结果分析
        4.4.1 基准回归结果
        4.4.2 安慰剂检验
        4.4.3 稳健性检验
    4.5 异质性检验
        4.5.1 区域异质性检验
        4.5.2 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科技创新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与变量说明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说明与数据特征分析
        5.2.3 共同趋势检验
    5.3 国家级新区发展对城市科技创新的影响
        5.3.1 基准回归结果
        5.3.2 安慰剂检验
        5.3.3 稳健性检验
    5.4 异质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家级新区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6.1 假说提出
    6.2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6.2.1 模型设定
        6.2.2 变量说明与数据特征分析
    6.3 产业结构升级“量”的检验
        6.3.1 基准回归结果
        6.3.2 异质性检验
    6.4 产业结构升级“质”的检验
        6.4.1 基准回归结果
        6.4.2 异质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相关政策建议
    7.1 优化国家级新区的空间布局
        7.1.1 重点向主要城市群核心城市倾斜
        7.1.2 适度照顾中西部地区大城市
        7.1.3 新区选址应该与原城区相互衔接
    7.2 促进国家级新区产业优化发展
        7.2.1 全力做强做优主导产业
        7.2.2 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7.2.3 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7.3 加快完善国家级新区治理模式
        7.3.1 加快提升国家级新区的治理能力
        7.3.2 积极探索国家级新区治理新模式
    7.4 积极化解国家级新区的招商引资困难
        7.4.1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7.4.2 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7.5 国家应该加强对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7.5.1 扩大体制机制创新的制度空间
        7.5.2 在重大项目布局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7.5.3 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7.5.4 在融资方面给予更多便利条件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不同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金融支持文献综述
        1.2.2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1.2.3 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效应评价文献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内容安排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
        2.1.1 高新技术产业
        2.1.2 融资方式
        2.1.3 金融支持效应
    2.2 融资方式相关理论
    2.3 产融结合理论
        2.3.1 金融与产业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2.3.2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机理与要素分析
第3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融资方式现状:统计描述与主要问题
    3.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3.1.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3.1.2 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分布
    3.2 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分行业的融资方式分析
        3.2.1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方式分析
        3.2.2 高新技术产业的分行业融资方式分析
    3.3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武汉东湖高新区
        3.3.1 融资结构不断完善
        3.3.2 金融支持体系逐步健全
        3.3.3 政府金融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3.4 国外实践经验做法——以美日为例
        3.4.1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体系
        3.4.2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体系
        3.4.3 国外实践经验启示与借鉴
    3.5 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5.1 内源融资依赖与多元化融资渠道不畅
        3.5.2 间接融资主体功能不强
        3.5.3 资本市场融资短板突出
        3.5.4 风投资金有限
        3.5.5 抵押和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
第4章 不同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效应:实证分析与效应评价
    4.1 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效应的模型构建
        4.1.1 模型的设定及思路
        4.1.2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4.1.3 样本选取及依据
        4.1.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1.5 变量相关性分析
    4.2 不同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效应实证分析
        4.2.1 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效应的实证分析
        4.2.2 高新技术产业分行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4.2.3 稳健性检验
    4.3 实证结论分析
        4.3.1 实证结论
        4.3.2 进一步的问题揭示
第5章 结论、对策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效应的对策建议
        5.2.1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效应的整体对策建议
        5.2.2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效应的分行业对策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五)可能的创新点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科技企业孵化器
        2.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二)理论基础
        1.公共产品理论
        2.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二、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现状
    (一)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
        1.治理结构
        2.管理制度
        3.人才队伍
        4.评价标准
    (二)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生态体系建设现状
        1.政策体系
        2.服务体系
        3.融资体系
        4.文化体系
    (三)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配套体系建设现状
        1.基础设施配套
        2.发展环境配套
        3.政务服务配套
        4.合作配套
三、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存问题
        1.治理结构不合理
        2.人才队伍专业化不足
    (二)生态体系建设现存问题
        1.政策法规滞后
        2.投融资服务缺失
    (三)配套体系建设现存问题
        1.软硬件服务不足
        2.政府职能转变不及时
    (四)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1.政府过度干预
        2.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不合理
        3.政策制订缺乏实际调研
        4.市场需求导向把控缺失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践与启示——以舟山为例
    (一)舟山普陀海洋高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实践经验
        1.舟山普陀海洋高科技创业中心基本情况
        2.营造良好孵化器发展环境
        3.完备的孵化器孵化体系
        4.专项优惠政策
    (二)经验与启示
五、完善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对策
    (一)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框架重构
        1.明确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的
        2.确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式
        3.实施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
        4.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
    (二)加快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
        1.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信息发布网络平台
        3.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
        4.完善孵化器建设的政策法规
    (三)全面建立孵化器监管及考核体系
        1.优化监管政策及机制落实
        2.加强对现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监管
        3.完善入孵企业项目评估机制
        4.完善孵化器绩效评价制度
    (四)探索全新建设模式
        1.引导产学研相互结合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扬州高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服务职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及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小企业的含义
        2.1.2 政府服务职能的含义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政府干预理论
        2.2.3 政府职能理论
第3章 扬州高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政府服务职能现状分析
    3.1 政府服务中小企业的主要做法
        3.1.1 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3.1.2 加大政府采购扶持力度
        3.1.3 完善政府信用担保体系
        3.1.4 鼓励申报各类人才项目
        3.1.5 加强园区城市环境建设
    3.2 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取得的成效
第4章 扬州高新区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4.1.1 融资难问题未有效解决
        4.1.2 企业财税负担依然较重
        4.1.3 装备制造业总体形势严峻
        4.1.4 扬州对人才吸引力弱
    4.2 政府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
        4.2.1 重视程度不够
        4.2.2 分类管理不到位
        4.2.3 配套资源建设滞后
        4.2.4 政策落地有效性不高
        4.2.5 人才招引力度不够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4.3.1 对政府职能定位不够明晰
        4.3.2 现有政策与实际需求不够匹配
        4.3.3 优质配套资源供给不足
第5章 先进地区经验借鉴与启示
    5.1 苏州高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
        5.1.1 优化服务工作模式
        5.1.2 创新金融服务举措
        5.1.3 打造优质人才生态
    5.2 苏州高新区对扬州高新区的启示
        5.2.1 健全服务工作体系
        5.2.2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5.2.3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第6章 优化扬州高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服务职能的对策建议
    6.1 基本原则
        6.1.1 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
        6.1.2 坚持从园区客观实际出发精准施策
        6.1.3 坚持瞄准智能制造助力高质量发展
    6.2 对策建议
        6.2.1 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6.2.2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6.2.3 优化配套资源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技创新
        2.1.2 金融创新
        2.1.3 科技金融
        2.1.4 科技企业孵化器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3 麦克米伦缺口
第三章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3.1 株洲高新区基本情况
    3.2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3.2.1 株洲高新区加大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政策扶持力度
        3.2.2 株洲高新区多管齐下引导间接金融服务科技企业
        3.2.3 株洲高新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科技企业
    3.3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绩效问卷调查研究
        3.3.1 株洲高新区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大融资缺口较大
        3.3.2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3.3 株洲高新区科技企业对融资渠道有偏好
    3.4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不足
        3.4.1 风险投资机构比较匮乏
        3.4.2 资本市场服务范围不广
        3.4.3 科技银行机制需要完善
        3.4.4 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
        3.4.5 科技孵化服务能力偏低
第四章 国际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经验借鉴
    4.1 美国市场引导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1.1 充足的金融市场资源
        4.1.2 多层次担保体系
        4.1.3 发达的风投体系
    4.2 德国银行引导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2.1 全能银行为主导
        4.2.2 银行风投兴起
        4.2.3 银行担保辅助
    4.3 以色列政府引导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3.1 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好
        4.3.2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4.3.3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迅速
    4.4 经验借鉴
第五章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设计
    5.1 指导思想和优化目标
        5.1.1 指导思想
        5.1.2 优化目标
    5.2 基本原则
    5.3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优化
        5.3.1 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服务
        5.3.2 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服务
        5.3.3 健全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5.4 优化后的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结构
第六章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的政策和保障措施
    6.1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的政策措施
        6.1.1 发展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扩大风投机构投资范围
        6.1.2 加大政府补贴奖励力度,扩大资本市场服务范围
        6.1.3 发挥银行金融创新实效,健全科技银行服务内容
        6.1.4 扩充科技担保服务系统,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6.1.5 覆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定制专业科技孵化服务
    6.2 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的保障措施
        6.2.1 组织保障措施
        6.2.2 资金保障措施
        6.2.3 人才保障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绩效的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9)“瞪羚计划”的政策效应评估与影响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瞪羚计划
        1.2.2 瞪羚企业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瞪羚企业的界定标准
        2.1.1 绝对指标评定法
        2.1.2 相对指标评定法
    2.2 瞪羚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瞪羚企业成长内部影响因素研究
        2.2.2 瞪羚企业成长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2.3 瞪羚企业专项扶持政策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瞪羚计划”影响企业成长的政策效应分析
    3.1 北京中关村“瞪羚计划”实施概况
    3.2 模型构建
        3.2.1 倾向得分匹配法
        3.2.2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计量模型
    3.3 数据来源及处理
    3.4 指标选取与变量定义
    3.5 实证结果及分析
        3.5.1 倾向值得分匹配结果
        3.5.2 “瞪羚计划”的政策效应检验结果
        3.5.3 平行趋势及稳健性检验
第4章 “瞪羚计划”影响企业成长的机制分析
    4.1 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4.1.1 “瞪羚计划”影响企业成长的贷款配给效应
        4.1.2 “瞪羚计划”影响企业成长的信用配给效应
    4.2 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4.2.1 “瞪羚计划”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分析模型
        4.2.2 “瞪羚计划”政策影响机制分析结果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含义
        5.2.1 加快复制推广中关村“瞪羚计划”经验
        5.2.2 着力完善中关村瞪羚企业信贷融资制度
        5.2.3 健全瞪羚企业培育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背景
第一部分
    1 生物医药产业
        1.1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1.1.1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1.1.2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1.1.3 国内外生物技术的进展
        1.2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1.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3.1 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3.2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3.3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3.4 贵州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
    2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2.1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背景与现状
        2.2 云南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定位和优势
        2.3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要素
        2.3.1 自然资源
        2.3.2 融资渠道
        2.3.3 人力资源
        2.3.4 综合创新
        2.3.5 技术进步
        2.3.6 产业政策
        2.3.7 产业生态圈
        2.3.8 产业园区
        2.3.9 其它因素
第三部分
    3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调查问卷情况
        3.1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1 企业内部发展优势(S)情况分析
        3.1.2 企业内部发展劣势(W)情况分析
        3.1.3 企业发展获得的外部机遇(0)情况分析
        3.1.4 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威胁(T)情况分析
        3.2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分析
        3.2.1 要素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影响程度高低分析
        3.2.2 各个要素的重要性的程度分析
        3.3 结论
第四部分
    4 云南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建议
        4.1 加快制度建设
        4.1.1 完善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4.1.2 政府扶持加快审评审批进程
        4.1.3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4.2 建立创新支撑体系
        4.2.1 培养、引进和稳定人才,集聚全球生物高端人才
        4.2.2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4.2.3 加大科研投入,注重原始创新,建立金融支撑体系
        4.2.4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4.2.5 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4.3 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4.3.1 政府主导成立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
        4.3.2 加快生物产业专业园区设施建设
        4.3.3 鼓励企业并购或重组,培育龙头企业
        4.3.4 加速特色领域企业的集聚,布局专业化园区
        4.4 保护生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4.1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
        4.4.2 加强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
        4.4.3 加强扶贫攻坚规划中药材基地的GAP认证
        4.4.4 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4.5 建立良好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产业转化机制
        4.6 加强对云药市场推广和品牌培育力度
        4.7 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信用和后补助机制
        4.8 加强产业创新协作
        4.9 促进云南省传统民族医药大品种的创新与二次开发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高新区的融资渠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GX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朱明庆. 山东大学, 2021(02)
  • [2]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拉萨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25)》《拉萨市开发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通知[J].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拉萨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3]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 汪文生,徐天舒. 经济经纬, 2020(06)
  • [4]中国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姜宝中. 吉林大学, 2020(01)
  • [5]不同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D]. 徐浩.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6]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研究[D]. 袁雪峰. 长安大学, 2020(06)
  • [7]扬州高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服务职能优化研究[D]. 卢青. 扬州大学, 2020(05)
  • [8]株洲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研究[D]. 廖婧.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9]“瞪羚计划”的政策效应评估与影响机制分析[D]. 王秀莉.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10]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 周启微.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高新区融资渠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