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ix 宣布 XML 开发战略

Informix 宣布 XML 开发战略

一、Informix宣布XML发展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汪新波[1](2013)在《甲骨文 基于数据库的核心竞争力》文中研究指明与英特尔、微软及谷歌相比,甲骨文能否继续保留在一流公司的行列中,取决于它是否继续巩固自己在数据库领域的优势,并通过平台战略在核心的周围打造一层厚厚的围墙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提供的最新数据,2011年度,甲骨文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市场份额高达48.8%,而在其后的IBM、微软和SAP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2%、17%和4.6%。该数据再次提醒人们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的领先优势是遥遥领先的,即使像IBM、微软这样的重量级竞争对手也难以企及。事实上,关

许欢[2](2009)在《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由各种多元异构问题引起的“信息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土地资源信息全面共享的最大障碍。近年来,网络服务技术的成熟以及网格服务(Grid Services)技术体系的形成,为解决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实现地理信息服务(GIS Services)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将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网格技术和土地信息管理方法与技术三者相结合,选取了基于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提出了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构架了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最后,实现了按省、市、县三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原型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当前GIS与网格技术集成的两种途径。鉴于传统途径,即在已有网格平台上搭建GIS功能的方法,在设计思路、采用的技术手段、遵循的标准规范、适合的应用场景等方面对区域管理领域的不适宜性,选取了基于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该技术途径目前在国内仅限于理论探讨,在国内外尚无在土地管理等区域管理领域的实践尝试。为此,本文深入剖析了在区域管理领域实现该技术途径所涉及的各种问题。2、从语法角度探讨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服务的框架结构和实现技术,在借鉴OGC网络服务体系结构和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参考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土地资源服务的分类体系,提出了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重点分析了模型的框架结构,并结合地理空间开放源码项目,给出了模型的解决方案。3、从语义角度尝试解决土地资源的语义异构问题。在对信息科学中的本体理论和本体工程方法进行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源混合本体的结构,提出了本体开发和应用的一般技术路线,并通过解决三个具体问题,建立了本体应用的三种模式。4、在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资源网格的内涵着手,结合网格理论和网格技术,设计了基于网格服务的土地资源多级语义平台,研究了该平台的体系结构、网格服务的分级模式和网格结点的部署策略。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和部署了按照省、市、县三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平台,并经过大数据量的测试,在实践中进行试用。研究表明,本文选取的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是正确的;提出的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是可行的;所构架的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具有实用性;本研究所实现的按省、市、县三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原型平台,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提出的方法,为提高土地资源共享与互操作水平,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俞晓[3](2009)在《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G/S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空间信息应用需求的迅猛增长,现有的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空间信息的共享和服务要求。为了高效的对复杂的空间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传输访问和处理效率,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以及全新、实用的数字地球平台,以观察、研究和解决各种空间信息相关的各类问题,使空间信息技术走向大众。传统的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中,C/S模式采用专用胖客户端解决计算复杂度问题,但无法很好的解决空间分布式访问问题;B/S模式瘦客户端,解决了数据的分布式访问,但无法很好的解决复杂运算的速度与效率问题。因此论文研究提出并建立一种称之为地学浏览器/空间信息服务器(G/S)的新型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并类比于B/S模式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提出和建立针对空间信息地理数据的超地理标记语言HGML,构成空间信息的表现、交换、组织和管理的标准和格式。据此,一方面构建分布式空间信息服务器群,提供统一数据标准和动态负载均衡的空间信息下载和传输服务,另一方面,开发功能强大、配置灵活、操作方便的三维地学信息浏览器,通过网络实现空间信息的动态访问、三维表现、空间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等功能。该模式将极大地改善空间信息网络访问存在的空间复杂度、计算复杂度及网络复杂度等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空间信息共享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G/S模式构建了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其最大优势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各类功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共享,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或绩效。数字地球平台在物理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场所,众多的用户通过数字地球平台共享资源,接受同类功能的服务;G端强大的空间信息分析与运算能力,使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空间信息资源,或接收多种资源的服务,从而满足复杂需求。HGML(Hyper Geographic Markup Language)即超地理标记语言,是G/S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中构建空间信息的主要语言。其目的是为了能把存放分布式服务器上的空间数据方便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不用考虑具体的空间信息是在网络的哪个位置。HGML文本是由HGML命令组成的描述性文本,HGML命令可以说明空间对象,包括点、线、面、栅格数据,以及影像和属性数据。HGML的结构包括头部(GeoHead)、主体(GeoBody)两大部分,其中头部描述浏览器所需的信息,而主体则包含所要说明的具体内容。HGML是HTML的扩展,是一种简单、通用的全置标记语言。它允许建立结合空间图形的复杂页面,通过文字处理器(如Microsoft Word记事本写字板等等)来建立,通过G/S模式下的G端来解释。数字地球平台的用户和物理资源是分布在广泛区域、不同地理位置的。虽然它们之间互不可见,但通过数字地球平台提供的虚拟化的接口,使得整个空间信息“如同一台计算机”一样。用户使用统一、标准、开放、通用的HGML协议,实现无缝、透明地访问空间信息的各种资源。不同地理位置分布、不同管理平台、不同数据库存储、源于不同渠道、不同能力的资源,在分布式服务器群的支持配合下,数字地球平台可以将它们无缝、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同时,协调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资源使用者,用户既可以使用单个资源及功能,还可以联合使用多个资源及合成功能。基于G/S模式的数字地球平台实现了分布式空间信息的资源汇集、充分共享。分布性是数字地球平台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空间信息资源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各类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组成。正由于空间信息资源分布复杂、规模巨大,导致基于空间信息的各类计算无法实现集中式计算,因此,必然要采用分布式计算的形式。将以前B/S模式下服务器端的运算、分析放到G端来完成,解决了困扰空间信息B/S应用的网络瓶颈。数字地球平台的另一个特征是资源汇集、充分共享。空间信息的各种资源虽然是分布的,但通过数字地球平台可以实现任意用户(使用者)的有效提供和使用,不同地域、不同地点、不同平台、不同专有系统之间的充分共享。资源汇集、充分共享是数字地球平台的重要特征和最终目的,通过S端的分布式服务器群和HGML共享标准实现。根据G/S模式框架体系,搭建了UStar数字地球平台原型系统,并在数字旅游项目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G/S模式的提出和初步的应用成果表明,该模式为空间信息在网络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标准的、可行的技术体系架构,为未来空间信息技术的服务、管理、应用等提供了技术参考,是有意义的探索。

董海波[4](2008)在《美国A公司竞争战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当前软件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A公司是一家规模庞大、享有盛誉的跨国软件公司,但是由于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与以前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软件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业务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新的更强的竞争对手IBM与微软公司进入这一领域等竞争环境的变化,A公司开始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原有的在关系数据库领域局部领先的模式已不能适应A公司的发展战略。本文试图分析适合A公司的发展战略。论文通过运用外部环境(PEST)方法分析了A公司的外部环境、运用迈克.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竞争结构。然后从企业资源、价值链、核心竞争力、SWOT等方面入手分析了A公司的自身战略能力,并认为该公司应采取进一步完善全球资源配置、调整价值链结构、提升核心技术和产品、深度聚焦目标市场等措施,制定出适合于A公司的差异化战略和强化市场领导者战略以及以扩张为目的的并购战略,本文对A公司及其它软件公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史丽坤[5](2008)在《基于XML的B/S结构模型在党委工作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以XML的起源、特点、发展前景、主要相关技术标准、应用领域为基础,探讨了XML与数据库的关系与结合技术,正是由于XML的众多特点,使得XML成为一个强势语言,迅速获得各界的支持及响应,并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政府文档、报表、中介组织信息交换等领域。本文所介绍的党委工作部信息系统包含干部信息管理、党员信息管理、离休干部信息管理、固定报表的生成、电子文书档案管理、帐户信息管理以及权限管理七项功能,该系统是基于XML的B/S结构模型建立的,以WEB应用方式,实现主要业务流程;采用了基于XML的标准中间件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了对异构数据源的电子文档资料的处理,即把数据从各个异构数据源中读取出来通过XML转换交换到主数据库;介绍了XML模式和关系模式相互转换的实现,文档文件转换成XML文档的实现。最后本文介绍了该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各功能的实现方式。

牛凯[6](2008)在《基于J2EE平台开发的网络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传统化学习实质是要求学员以老师为中心,以教室课堂为存在空间,以课本为知识范围,以教师讲课口才为媒介,辅以黑板、粉笔、讲义、教鞭、幻灯、录像等。基本程序是:学员预习,老师讲授;学员练习,老师评判;学员答卷,老师定档。网络化学习则以学员为中心,可在任意空间进行,以学科内容需要为内容范围,上机后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自主选择课程和老师,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自主确定测试时间测试方向和测试深度。网络化学习比传统化学习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能更好实现个性化学习,并与传统模式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中国的网络化学习是产业,也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在分析了国内外网络培训系统研究现状和基于J2EE架构的先进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基于J2EE平台和各种新兴技术开发的网络培训管理系统。论文在第一章中首先对网络化培训系统进行了简单分析和解释,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对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工作。第二章对系统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J2EE架构(如:概念、优势、架构模型)及DRM技术。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重点部分。第三章先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架构的选择,本着最小化软件开发成本和最大化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选择了业界现在比较流行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的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功能模块设计(包括管理员总体模块和普通用户总体模块),数据库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第四章对技术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论述,包括Struts框架,J2EE模式,Ajax技术和其它一些技术(如:Hibernate,XML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第五章介绍了系统的部署和测试结果。在第六章,论文对基于J2EE平台开发的网络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进行了总结,例举了系统的一些特点,同时指出了系统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构想。

汪雷刚[7](2007)在《基于ASP.NET的汽车发动机工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而汽车制造是制造业的支柱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制造已经渐渐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这将引起我国制造业的重大变革。ASP.NET是ASP的继承和发展。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一种业务租赁模式,可帮助客户尽快实现IT解决方案;提供最佳技术解决方案;减少部署、管理和升级应用程序的工作复杂度。网络化制造ASP服务平台是结合网络化制造和ASP服务的特点,构建一个开放的、综合性的平台,用来提高制造业实现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论文结合上汽汽车发动机工艺信息化课题,在分析研究网络化制造和ASP服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ASP平台的有关理论,在对J2EE和Microsoft.NET方案的各自特点及异同进行深入比较后,做出了在本论文中应用.NET平台的选择。本文介绍了ASP服务的B/S体系结构,对网络化制造ASP平台的应用服务做了研究,然后设计了基于B/S模式的网络化总体结构,分析了服务平台的功能,建立了平台模型,并研究讨论了实现ASP平台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设计了汽车发动机工艺系统的模块结构,并对系统模块进行了活动模块分析,开发了用户、系统管理员、资源提供者等模块的功能。设计了系统资源的数据库流程和系统主要的数据库的表结构,并分析讨论了整个系统的安全体系。在分析了系统功能目标,确定系统的运行环境与配置之后,给出了运行实例,并将实例应用到了实际的生产制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本文还对ASP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并对课题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展望。论文的工作是在ASP.NET这一新型信息化网络服务模式技术研究方面的有益尝试。本文中所取得的成果对推动ASP技术研究、加速ASP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同时开拓了汽车制造业的工艺管理信息化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张怡[8](2006)在《XML数据库网格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格以及数据网格技术的蓬勃发展,很多研究者开始致力于解决如何将数据库资源集成到网格环境中。另一方面,随着XML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数据表示和数据存储等方面,为了持久保存XML文档,并且更方便地使用和管理这些数据,XML数据库相继出现。XML数据库网格正是这一领域的新发展,主要侧重于广域环境下XML数据库资源的统一存储、访问和管理。目前国际上对XML数据库网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相关的实现技术并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完整标准的规范。本文深入分析和研究网格以及数据库网格技术,对目前主流XML数据库的异同进行比较。重点研究了XML数据库网格中的数据库共享访问方式和数据查询方法。在基于网格服务的数据库访问架构上,提出了网格环境下XML数据库资源共享访问的两种方式:一是基于数据库连接的共享访问,二是基于数据库操作的共享访问。通过对XML数据库查询方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数据模糊查询方法XS-Query。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种XML数据库网格系统GriDen-XSA,从系统结构、系统组成、核心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本文第一章通过对数据库网格的产生背景以及XML数据库的特点的详细分析,指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第二章对目前国内外数据库网格研究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三章在数据库访问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 Schema的数据查询方法,并详细分析了该查询方式的特点。第四章分析和研究系统设计目标,提出了GriDen-XSA系统体系结构。第五章详细介绍GriDen-XSA系统实现,包括元数据服务、数据库资源发现服务、XML数据库资源的访问方式以及数据转换和客户端。最后,通过建立实验测试环境,对GriDen-XSA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分析,并对XS-Query数据查询方式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

吴功和[9](2006)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IT技术,特别是Web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组件技术的发展对GIS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则促使GIS的应用和研究不断地从新的技术中汲取动力,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式正发生着从“系统与功能”到“服务与应用”的演变,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当前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地理信息服务研究已经不算少了,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清晰论述。地学计算服务的计算能力、异构服务的互操作和服务融合等仍然是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的软肋。本文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结合自己的多年思考,系统地阐述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理论体系以及依靠目前的软件技术建立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及应用的方法,并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应用架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分析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 2.剖析了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的分布特性,提出了网络节点间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迁移模型,使之成为分析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的一种新手段,并根据该模型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分为静态服务体系和动态服务体系两大部分;围绕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发展和变化,深刻剖析和总结了各种可资利用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静态服务和动态服务相融合的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3.分析总结了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及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基于不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方法,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首次全面总结了XML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分析其给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带来的突破以及XML对于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意义。 4.从研究基于COM组件创建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入手,对基于Client/Server架构的典型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应用作为实例,详细剖析了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创建过程,并分析总结了此类服务的优势和缺点,提出将此类服务作为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数据的组织、存储以及创建动态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 5.论述了传统WebGIS技术创建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静态特征,通过基于ArcIMSHTML Viewer的栅格网络地图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分析总结了此类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在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局限性,并对此类服务性能的优化、功能的增强、服务的快速开发以及服务向移动终端的扩展等方面做了研究和改进,实现了基于脚本语言的客户端标注功能;将客户端请求和服务器端相应封装为便于用户二次开发的ASP.Net服务器控件,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基于该服务器实现服务的快速开放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以成熟的WebGIS软件创建服务器平台并开发嵌入式客户端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

徐兵元[10](2006)在《企业集成及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也促进了多种先进制造/管理模式的产生,实现先进的制造、管理模式,需要在企业全面集成的过程中或基础上完成;同时企业建模方法与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中间件技术、XML技术、Web Service技术等日益成熟,面向重用的软件系统开发和构建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中。这样基于市场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双轮驱动,企业集成应运而生,而构建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现状的企业集成平台则是实现企业集成的关键,也是企业新一轮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在近百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我国电力企业还将进一步进入国际电力市场,而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电力体制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引入了电力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等,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成为电力企业的当务之急。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历程中,经过几十年来快速不断的IT创新造就了大批综合性的、分布式的且不断变化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跨越了从大型机到Web的多种平台,因此,建立基于电力企业的企业集成平台,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对企业集成和企业集成平台的理论和实现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其次,阐述了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电力企业的海量数据和流程固化等特点提出了电力企业集成平台的总体框架;最后,以云南电力集团公司为例,为其构建企业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并介绍了云南电力集团公司企业集成平台的应用现状,其中在数据交互系统的设计中,完成了基于CIM模型/XML格式的数据交换,在业务流程集成中采用了Web Services技术和XML Mediator中间件。 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写作,在促进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和数据集成,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为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优势。

二、Informix宣布XML发展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formix宣布XML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2)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索引
表索引
1 绪论
    1.1 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综述
        1.1.1 共享与互操作的概念
        1.1.2 GIS互操作综述
        1.1.3 GIS语义互操作
    1.2 网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2.1 网格技术的概念
        1.2.2 网格技术的特征
        1.2.3 网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3 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3.1 土地资源的概念
        1.3.2 土地资源信息化发展现状
        1.3.3 土地资源信息化存在问题
    1.4 GIS与网格技术集成研究进展
        1.4.1 SIG与网格 GIS
        1.4.2 SIG研究方法
    1.5 GIS与网格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
    1.6 研究目的、内容和特色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特色
    1.7 论文的组织思路和章节安排
2 面向服务的地理空间网格基础理论及其支撑技术
    2.1 GIS共享与互操作
        2.1.1 GIS互操作发展
        2.1.2 GIS语法互操作
        2.1.3 GIS语义互操作
    2.2 网格与网格 GIS体系结构
        2.2.1 网格体系结构
        2.2.2 网格 GIS体系结构
    2.3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
        2.3.1 网络服务综述
        2.3.2 SOA综述
        2.3.3 SOA架构模型
        2.3.4 SOA支撑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面向网络服务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
    3.1 OGC网络服务体系结构
        3.1.1 OGC网络服务层次结构
        3.1.2 OGC网络服务框架组成
        3.1.3 OGC网络服务互操作堆栈
        3.1.4 OGC网络服务互操作架构
    3.2 基于开放源码的解决方案
        3.2.1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
        3.2.2 开放源码项目简介
        3.2.3 OpenGeo体系结构
    3.3 SOA参考架构
        3.3.1 参考架构综述
        3.3.2 IBM SOA解决方案堆栈
        3.3.3 CFA SOA技术参考架构
    3.4 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
        3.4.1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标准
        3.4.2 土地资源网络服务分类
        3.4.3 土地资源服务模型体系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混合本体的土地资源语义互操作模式
    4.1 本体分类及使用途径
        4.1.1 本体的分类方法
        4.1.2 本体的使用途径
    4.2 本体构造原则与方法
        4.2.1 本体构造原则
        4.2.2 本体构造方法
    4.3 本体描述语言与工具
        4.3.1 本体描述语言
        4.3.2 本体构建工具
    4.4 土地资源本体应用模式
        4.4.1 基于知识类的本体推理——宗地编号亲缘关系的构建
        4.4.2 基于规则库的本体推理——土地利用新旧分类的转换
        4.4.3 基于混合法的本体推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升级
    4.5 本章小结
5 面向网格服务的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平台设计
    5.1 土地资源网格的内涵
        5.1.1 地理科学视角
        5.1.2 社会科学视角
        5.1.3 计算科学视角
    5.2 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平台设计
        5.2.1 LR-MSG体系结构
        5.2.2 LR-MSG服务分级模式
        5.2.3 LR-MSG网格结点部署策略
    5.3 网格服务的实现技术
        5.3.1 网络服务资源框架的基本原理
        5.3.2 网络服务资源框架的支撑工具
        5.3.3 网格服务实现示例
    5.4 本章小结
6 土地资源省、市、县三级语义网格原型平台实现
    6.1 系统设计
        6.1.1 系统体系结构
        6.1.2 系统功能设计
    6.2 系统运行环境
        6.2.1 试验数据
        6.2.2 试验环境
    6.3 系统运行示例
        6.3.1 网格系统管理子系统
        6.3.2 网格资源管理子系统
        6.3.3 地理空间网格通用客户端
        6.3.4 土地业务集成子系统
    6.4 系统性能测试
        6.4.1 测试环境
        6.4.2 测试结果
        6.4.3 测试结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
    7.2 创新特色
    7.3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3)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G/S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间信息网络访问
        1.2.2 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标准
        1.2.3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2.4 数字地球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贡献
第2章 数字地球及其关键技术
    2.1 数字地球
    2.2 数字地球理论
    2.3 数字地球关键技术
        2.3.1 地球信息获取技术
        2.3.2 地球信息的流通传输技术
        2.3.3 地球信息的处理和可视化技术
    2.4 现行数字地球系统标准
        2.4.1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2.4.2 地理标记语言GML
        2.4.3 ESRI 的ArcXML
        2.4.4 Google Earth 的KML
    2.5 数字地球系统
        2.5.1 Google Earth
        2.5.2 World Wind
        2.5.3 Virtual Earth
        2.5.4 ArcGIS Explorer
第3章 G/S 模式
    3.1 G/S 模式
        3.1.1 G/S 模式结构
        3.1.2 G 端(地学浏览器端)
        3.1.3 S 端(空间信息服务器端)
        3.1.4 G/S 模式的基本特征
        3.1.5 G/S 模式的优点
    3.2 G/S 模式技术构架
        3.2.1 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
        3.2.2 服务器集群技术
        3.2.3 空间信息技术
        3.2.4 计算机网络技术
        3.2.5 分布式处理技术
        3.2.6 基于XML 的网络标准协议(HGML)
        3.2.7 G/S 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3.3 G/S 模式架构
        3.3.1 技术体系架构
        3.3.2 G/S 模式的系统模型
        3.3.3 G/S 模式的应用系统模型
        3.3.4 G/S 总体架构
        3.3.5 体系功能设计与实现
    3.4 数字地球与数字地球平台
    3.5 基于G/S 模式的数字地球平台
第4章 超地理标记语言(HGML)
    4.1 HGML 概述
        4.1.1 HGML 定义
        4.1.2 HGML 特点
    4.2 HGML 规范
        4.2.1 矢量数据
        4.2.2 影象数据
        4.2.3 格网数据
    4.3 基于HGML 的空间数据分级分层
第5章 基于G/S 模式的数字地球平台
    5.1 数字地球平台概述
        5.1.1 数字地球平台定义
        5.1.2 数字地球与数字地球平台的区别
        5.1.3 数字地球平台的特点
        5.1.4 数字地球平台的科研意义
    5.2 数字地球平台技术架构
        5.2.1 空间信息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综合系统
        5.2.2 三维可视化与多媒体虚拟现实表现
        5.2.3 地球科学与应用技术
        5.2.4 开放的 HGML 空间数据交换协议
        5.2.5 计算机通信技术
    5.3 数字地球平台特征
        5.3.1 统一的坐标投影体系
        5.3.2 覆盖全球的地球表面信息
        5.3.3 强大的可视化显示能力
        5.3.4 免费、共享的工具
        5.3.5 开放的系统架构
第6章 数字地球平台研究与实现
    6.1 USTAR 软件架构
        6.1.1 体系架构
        6.1.2 与数字地球系统的整合
    6.2 应用分析及实例设计
        6.2.1 应用分析
        6.2.2 系统技术介绍
        6.2.3 系统特点和可行性分析
        6.2.4 系统功能描述及设计
        6.2.5 功能介绍及效果图
        6.2.6 数字旅游项目应用实例介绍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4)美国A公司竞争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A 公司背景介绍和行业概况
    1.1 A 公司简介
        1.1.1 A 公司的创立与发展
        1.1.2 A 公司的产品简介
        1.1.3 A 公司目前现状
    1.2 行业概况
        1.2.1 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
        1.2.2 软件行业现状
第2章 A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PEST)
    2.1 政治体制环境分析
        2.1.1 知识产权战略
        2.1.2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竞争体制
    2.2 经济环境分析
    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4 科技环境分析
        2.4.1 美国的研发体系
        2.4.2 美国的高等教育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业环境分析
    3.1 关系型数据库产业的生命周期
    3.2 关系型数据库的产业结构分析
        3.2.1 潜在加入者的威胁
        3.2.2 现有竞争者分析
        3.2.3 替代品的压力
        3.2.4 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2.5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3.3 市场结构分析
    3.4 产业关键战略要素评价矩阵分析
    3.5 关系型数据库行业特性小结
第4章 A 公司的自身战略能力分析
    4.1 企业资源分析
        4.1.1 有形资源
        4.1.2 无形资源
        4.1.3 人力资源
    4.2 管理能力
        4.2.1 人力资源管理
        4.2.2 CRM 管理
        4.2.3 渠道与合作伙伴管理
        4.2.4 营销管理
    4.3 价值链分析
    4.4 核心竞争力分析
        4.4.1 核心产品与特性
        4.4.2 核心技术
        4.4.3 核心业务
        4.4.4 核心能力
    4.5 公司SWOT 分析
    4.6 TOWS 矩阵分析
第5章 A 公司战略制订与实施
    5.1 差异化战略
        5.1.1 目标客户确定
        5.1.2 客户核心价值确定
        5.1.3 产品差异的建立
    5.2 动态竞争战略
        5.2.1 竞争对手分析
        5.2.2 强化市场主导者战略
    5.3 采取并购方式进行扩张的战略
        5.3.1 A 公司并购的现实动因
        5.3.2 扩张的目标市场
        5.3.3 全面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6章 寄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XML的B/S结构模型在党委工作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系统综述
2 XML的简介
    2.1 什么是XML
    2.2 为什么使用XML
        2.2.1 XML的起源
        2.2.2 XML的特点
        2.2.3 XML的前景
    2.3 XML规范
        2.3.1 XML相关标准体系
        2.3.2 XML相关基础规范
    2.4 XML应用
        2.4.1 XML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2.4.2 XML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2.4.3 XML用于B2B数据的集成
        2.4.4 XML与数据库
3 基于XML的B/S模型
    3.1 网络技术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3.1.1 C/S架构的软件模式
        3.1.2 B/S架构的软件模式
        3.1.3 基于XML的B/S模式
    3.2 XML与数据库
        3.2.1 XML与数据库的关系与地位
        3.2.2 XML与数据库结合
        3.2.3 主要数据库产品对XML的支持
    3.3 基于XML的中间件技术
        3.3.1 三层结构模式与XML
        3.3.2 基于XML的中间件技术
4 党委工作部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4.1 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4.1.1 组织结构
        4.1.2 系统开发的原则和目标
        4.1.3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4.2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开发方法
        4.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4.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4.3 系统主要功能
        4.3.1 干部信息管理功能
        4.3.2 党员信息管理功能
        4.3.3 离休干部的信息管理
        4.3.4 固定报表的生成
        4.3.5 电子文书档案管理
        4.3.6 帐户信息管理
        4.3.7 权限管理
    4.4 党委工作部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4.4.1 系统结构模型
        4.4.2 系统信息交互实现方案
5 系统的实现
    5.1 开发平台介绍
    5.2. 数据交互的实现:连接数据库并进行查询和生成XML文档
    5.3 XML模式与关系模式的相互转换
    5.4 把文档文件转化成XML的实现
    5.5 信息管理系统相关问题介绍
        5.5.1 数据表
        5.5.2 用户信息与权限管理
        5.5.3 网络报表的生成
    5.6 部分运行界面
        5.6.1 登录界面
        5.6.2 首页
        5.6.3 干部信息管理界面
        5.6.4 公文档案管理界面
        5.6.5 报表生成界面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J2EE平台开发的网络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网络化培训系统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J2EE 架构
        2.1.1 J2EE 的概念
        2.1.2 J2EE 的优势
        2.1.3 J2EE 的架构模型
    2.2 DRM(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背景
        3.1.2 系统现状
        3.1.3 系统需求
    3.2 系统架构的选择
        3.2.1 体系结构
        3.2.2 开发语言
    3.3 系统开发和应用环境
    3.4 功能模块设计
        3.4.1 管理员总体模块
        3.4.2 普通用户总体模块
    3.5 数据库设计
    3.6 用户界面设计
第四章 技术重点与难点的实现
    4.1 STRUTS 框架
        4.1.1 J2EE 应用程序架构的发展
        4.1.2 Struts 框架技术
    4.2 J2EE 模式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4.2.1 容器
        4.2.2 容器类型
        4.2.3 J2EE 的核心API 与组件
    4.3 AJAX 技术
        4.3.1 定义Ajax
        4.3.2 Ajax 的工作原理
        4.3.3 Ajax 的优点
    4.4 其它一些技术
        4.4.1 Hibernate
        4.4.2 XML 技术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5.1 部署准备
        5.1.1 数据库的安装
        5.1.2 配置数据库
        5.1.3 文件的部署
    5.2 系统测试
        5.2.1 功能测试
        5.2.2 可用性测试
第六章 结论
    6.1 系统特点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
    6.3 系统改善构想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基于ASP.NET的汽车发动机工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 ASP服务模式发展状况
        1.3.1 ASP的兴起与发展背景
        1.3.2 国内外 ASP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
        1.3.3 ASP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ASP.NET模式与网络化制造
    2.1 ASP.NET服务模式
        2.1.1 ASP的概念
        2.1.2 ASP的运营模式
        2.1.3 平台开发环境 ASP.NET模式
    2.2 网络化制造的概念
    2.3 面向企业的网络化制造系统结构模型
第三章 网络化制造 ASP平台的应用服务和结构设计
    3.1 ASP服务与网络化制造的关系
    3.2 ASP服务的主要内容
    3.3 网络化制造 ASP服务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3.3.1 ASP服务的 B/S体系结构
        3.3.2 基于 B/S模式的网络化总体结构
    3.4 实现 ASP平台的关键技术
        3.4.1 JAVA技术
        3.4.2 XML技术
        3.4.3 J2EE技术
第四章 基于ASP.NET的汽车发动机工艺系统构建
    4.1 汽车发动机工艺系统模块结构
        4.1.1 系统管理模块
        4.1.2 工作流程与应用设计管理模块
        4.1.3 电子仓库与图档管理模块
    4.2 系统模块的活动模块分析
    4.3 系统资源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的选择
        4.3.2 系统资源数据流程图
        4.3.2.1 机床设备信息数据库
        4.3.2.2 刀具数据库
        4.3.2.3 夹具数据库
        4.3.2.4 工艺卡片数据库
        4.3.2.5 控制计划数据库
        4.3.2.6 量检具数据库
    4.4 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4.4.1 系统本身的安全体系
        4.4.2 网络层安全防范体系
第五章 发动机工艺系统网络化制造实例
    5.1 系统目标
    5.2 系统运行环境与配置
    5.3 运行实例
        5.3.1 用户注册与登录
        5.3.2 用户的分权限管理
        5.3.3 企业用户系统操作实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8)XML数据库网格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据网格与数据库网格概述
        1.1.2 XML 数据库的发展
    1.2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意义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据库网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OGSA-DAI
        2.1.2 Avaki EII
        2.1.3 D82 Information Integrator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网格环境中的数据库访问与查询
    3.1 基于网格服务的数据库访问架构
    3.2 数据库共享访问
        3.2.1 多域数据库共享访问机制
        3.2.2 用户逻辑视图管理
        3.2.3 数据库共享访问模式
    3.3 数据模糊查询方式
        3.3.1 XML 模式分析
        3.3.2 XS-Query 的提出
        3.3.3 查询匹配过程
        3.3.4 小结
第四章 GriDen-XSA 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和要求
    4.2 XML 数据库资源的管理
        4.2.1 数据库资源的物理组织与管理
        4.2.2 数据库资源的虚拟组织与管理
    4.3 GriDen-XSA 系统设计
        4.3.1 GriDen-XSA 系统总体结构
        4.3.2 GriDen-XSA 系统组成
        4.3.3 GriDen-XSA 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4.4 GriDen-XSA 元数据检索子系统
        4.4.1 元数据服务模型
        4.4.2 元数据合并机制
        4.4.3 基于Lucene 的元数据检索
第五章 GriDen-XSA 系统的实现
    5.1 元数据服务
        5.1.1 数据库元数据
        5.1.2 用户元数据
        5.1.3 配置元数据
    5.2 数据库资源发现服务
    5.3 数据库资源共享访问
        5.3.1 基于数据库连接的共享访问
        5.3.2 基于数据库操作的共享访问
        5.3.3 XS-Query 数据查询方式
    5.4 数据转换
    5.5 客户端实现
    5.6 系统实现所采用的相关技术
        5.6.1 Web Services 技术
        5.6.2 XML 技术
        5.6.3 XML 数据库连接技术
        5.6.4 JSP 技术
第六章 系统部署、测试及分析
    6.1 功能测试
    6.2 XS-Query 查询方式的性能测试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GIS:从地理信息系统到地理信息服务
        1.1.2 应用需求是GIS发展的源动力
        1.1.3 信息技术的进步是GIS发展的导引力量
    1.2 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概论
    2.1 分布式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模型
        2.1.1 地理信息的分布性
        2.1.2 分布式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模型
        2.1.3 基于模型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分析
    2.2 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2.2.1 ISO/TC211服务体系
        2.2.2 两种重要的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2.2.3 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架构
    2.3 服务走向动态的力量源泉:XML
        2.3.1 XML概述
        2.3.2 XML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OM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应用
    3.1 组件概述
        3.1.1 组件的定义
        3.1.2 方法、属性和事件
    3.2 ArcObjects组件库
        3.2.1 理解COM
        3.2.2 ArcObjects组件库简介
    3.3 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应用开发方法
        3.3.1 ArcObjects OMD解读
        3.3.2 ArcObjects的开发方法
        3.3.3 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与存取
    3.4 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3.4.1 用户需求分析和系统总体设计
        3.4.2 数据结构设计
        3.4.3 模块详细设计
        3.4.4 应用实例—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静态服务体系中的网络地图服务
    4.1 传统WebGIS技术的网络地图服务的静态特征
        4.1.1 WebGIS体系结构和特点
        4.1.2 WebGIS运行机制
        4.1.3 传统网络地图服务的静态特征
    4.2 基于ArcIMS HTML Viewer的栅格网络地图服务
        4.2.1 ArcIMS请求/响应模型
        4.2.2 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流程
        4.2.3 基于HTML/JavaScript的HTML客户端开发
        4.2.4 服务性能优化与局限性分析
        4.2.5 基于JavaScript的客户端标注功能扩展
        4.2.6 ArcIMS栅格地图服务的服务器端组件
    4.3 网络地图服务应用快速开发方法研究
        4.3.1 什么是ASP.Net服务器控件
        4.3.2 服务器控件的创建和设计时支持
        4.3.3 ArcIMS服务器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4.4 地理信息服务向移动终端的扩展
        4.4.1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应用模式
        4.4.2 基于ArcXML的嵌入式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原型
        4.4.3 基于ArcXML的嵌入式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实现
    4.5 基于SVG的矢量网络地图服务
        4.5.1 SVG概述
        4.5.2 SVG与地理空间数据组织
        4.5.3 基于SVG的地图符号描述模型
        4.5.4 基于DOM和JavaScript的SVG地图交互
        4.5.6 基于SVG模板的网络地图服务原型与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相关技术研究
    5.1 OGC的地理空间互操作框架
    5.2 基于GML的地理信息互操作
        5.2.1 GML的发展现状
        5.2.2 GML的空间数据模型
        5.2.3 GML的特性与地理信息互操作
    5.3 基于OGC地理信息服务实施规范的服务互操作
        5.3.1 OGC Web服务实施规范概述
        5.3.2 服务的HTTP请求和响应规则
        5.3.3 基于OGC Web服务规范的服务互操作模式
        5.3.4 基于OGC Web服务的服务互操作实践
        5.3.5 总结与分析
    5.4 基于SOAP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5.4.1 Web服务的实现机制与性能分析
        5.4.2 使用COM对象发布Web服务
        5.4.3 基于ArcGIS Server的GIS Web服务开发
        5.4.4 总结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10)企业集成及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企业应用系统集成问题的提出
        1.1.1 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的挑战
        1.1.2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3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迫在眉睫
    1.2 企业应用系统的集成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内容、目的及创新点
第二章 企业集成及集成平台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集成的产生
        2.1.1 企业集成的起源
        2.1.2 企业集成的产生背景
        2.1.3 企业集成的技术驱动力
    2.2 企业集成的概念和内涵
    2.3 企业集成的分类
    2.4 企业集成平台与各类集成实现模式
        2.4.1 企业集成平台的概念
        2.4.2 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
        2.4.3 数据集成及其实现模式
        2.4.4 应用集成及其实现模式
第三章 电力行业企业集成平台框架研究
    3.1 电力行业现状
        3.1.1 竞争态势正在改变
        3.1.2 企业价值链革新
        3.1.3 改革促进企业信息化
    3.2 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 电力企业信息化历程
        3.2.2 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3.2.3 电力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2.4 与国外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差距
    3.3 电力企业集成平台的机遇
        3.3.1 电力企业集成平台的驱动力
        3.3.2 电力企业业务流程集成
    3.4 电力行业中企业集成平台框架
        3.4.1 企业集成平台的实现模式
        3.4.2 电力企业集成使能技术
        3.4.3 电力企业集成平台框架
第四章 云南电力企业集成平台TBI的构建
    4.1 云南电力TBI平台提出的背景
        4.1.1 云南电力信息化建设现状
        4.1.2 云南电力信息化建设问题和不足
        4.1.3 云南电力TBI平台的提出
    4.2 云电TBI平台整体设计理念
        4.2.1 传统应用集成网络
        4.2.2 TBI应用集成网络
    4.3 云电TBI平台的定位和功能
    4.4 云电TBI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
    4.5 云电TBI平台的实现
        4.5.1 虚拟数据中心的实现
        4.5.2 基础服务和规则文件库
        4.5.3 数据交互处理设计
        4.5.4 业务流程集成设计
        4.5.S TBI平台应用实例——营销系统与集抄系统交互
    4.6 云电TBI平台应用现状
第五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Informix宣布XML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甲骨文 基于数据库的核心竞争力[J]. 汪新波. 中国新时代, 2013(01)
  • [2]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D]. 许欢. 浙江大学, 2009(12)
  • [3]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G/S模式研究[D]. 俞晓. 成都理工大学, 2009(12)
  • [4]美国A公司竞争战略分析[D]. 董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2)
  • [5]基于XML的B/S结构模型在党委工作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D]. 史丽坤. 西安理工大学, 2008(S1)
  • [6]基于J2EE平台开发的网络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牛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8)
  • [7]基于ASP.NET的汽车发动机工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汪雷刚. 上海海事大学, 2007(06)
  • [8]XML数据库网格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张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5)
  • [9]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D]. 吴功和.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6(06)
  • [10]企业集成及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研究[D]. 徐兵元.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Informix 宣布 XML 开发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