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

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

一、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子吉[1](2021)在《颅咽管瘤患者下丘脑损伤puegt分级术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颅咽管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目前大多数学者赞同颅咽管瘤起自胚胎期拉克氏囊残存的鳞状上皮细胞这一观点。其组织病理学为良性肿瘤,但是由于其生长部位特殊且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使得该病的治疗仍是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的话题。既往对该病的治疗侧重于肿瘤是否全切以及患者存活率,几十年来技术的快速发展,患者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治疗的重心已经偏向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在已认识到颅咽管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与下丘脑的损伤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下丘脑的损伤,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下丘脑肥胖是颅咽管瘤术后一系列相关并发症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该病在社会心理以及生理角度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且对治疗不敏感,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需要借助外科手段干预。因此,预防该病的发生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分析了影响下丘脑肥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过去关于颅咽管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从肿瘤体积大小、质地、钙化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通过颅咽管瘤患者影像资料评估患者预后的方式。下丘脑损伤Puget分级最早于2007年提出,国外学者主要使用该分级评价颅咽管瘤与下丘脑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我们首次分析了Puget分级与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联性,初次探讨了该分级在预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价值。研究目的:1.依据下丘脑损伤Puget分级评估颅咽管瘤患者术后下丘脑受累程度,分析其与预后及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下丘脑损伤Puget分级用于评估颅咽管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2.寻找导致颅咽管瘤患者术后下丘脑肥胖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10月89例颅咽管瘤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入院时身高、体重、发病年龄、术前颅脑MRI、术后肿瘤病理类型),通过长期随访了解患者身高体重变化、近期尿量变化情况、术后复查颅脑MRI资料以及包括内分泌、视力视野、是否需要口服激素替代治疗、工作学习能力及生活社交等情况,评估患者整体预后情况。1.依据Puget分级评估89例患者术后下丘脑损伤程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颅咽管瘤患者术后下丘脑损伤程度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2.建立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颅咽管瘤患者性别、发病年龄、肿瘤体积大小、肿瘤病理类型、术前BMI以及肿瘤切除程度6个因素与术后下丘脑肥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8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下丘脑损伤Puget 0级有14例、1级41例、2级34例,Puget 0级患者预后良好12例,预后差2例;Puget 1级患者预后良好31例,预后差10例;Puget 2级的颅咽管瘤患者预后良好7例,预后欠佳27例;有5例患者因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死亡患者下丘脑损伤程度均为2级,该5例患者未纳入下丘脑肥胖、持续性尿崩症相关性分析。下丘脑损伤Puget 0级的14例患者中,随访时无一人出现持续性尿崩症,其中有2例患者(14.3%)出现了下丘脑肥胖;41例Puget 1级患者中出现持续性尿崩症有5人(12.2%),发生下丘脑肥胖9例(21.95%);随访时29例下丘脑损伤程度为2级的患者中发生持续性尿崩症12例(41.4%),13例(44.8%)患者出现下丘脑肥胖。下丘脑损伤Puget分级与患者预后及术后持续性尿崩患病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Puget 2级的患者与0级、1级患者相比预后较差,术后持续性尿崩症的患病率更高(P<0.001);但0级与1级患者之间在预后及持续性尿崩症患病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Puget分级与术后下丘脑肥胖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关联性(P>0.05)。性别、发病年龄、肿瘤体积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在术后下丘脑肥胖患病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颅咽管瘤患者术前BMI及手术切除程度是术后下丘脑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BMI数值每增加1个单位,术后发生下丘脑肥胖的风险增加95.5%(OR=1.955,95%CI:1.418-2.694)。肿瘤全切术后出现下丘脑肥胖的风险大约是肿瘤部分切除的12倍(OR=12.09,95%CI:1.41-103.80)。结论:1.通过本组研究发现,下丘脑损伤Puget分级用于评估颅咽管瘤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Puget 2级患者相较0级与1级患者而言预后较差,且具有较高的术后持续性尿崩症患病率。2.颅咽管瘤患者术前BMI数值是下丘脑肥胖的预示指标,患者就诊时BMI数值越大,术后患下丘脑肥胖的风险越高。3.颅咽管瘤患者术中加强下丘脑的保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对于与下丘脑联系紧密的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无益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会增加患下丘脑肥胖的风险。

李开济[2](2021)在《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对体内钠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为了加强对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前、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认识,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探讨钠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钠代谢紊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显微神经外科治疗292例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者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患者292例,均为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入院,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59例,男女比例为1:1.19,年龄为5~72(45.84± 17.24)岁。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病理类型、位置、大小、手术方式、治疗方法、出院时的临床转归情况(死亡、意识障碍和清醒)等因素与血钠水平的关系,分析讨钠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268例,术后发生钠代谢紊乱95例,发生率为35.45%。出院时根据KPS评分,预后优者255例,良8例,次3例,好1例,2例危重,1例死亡。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在不同肿瘤类型、不同手术方式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钠代谢紊乱是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术后高钠血症的发生率。2.手术方式的不同对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高钠血症的发生有显着影响,其中选择经颅入路的手术方式,术后高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3.不同肿瘤类型对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高钠血症的发生有显着影响,其中颅咽管瘤术后发生高钠血症的较多。

孙珂[3](2021)在《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文中指出[目 的]讨论行神经内镜下经鼻(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A,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2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方 法]筛选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神经外一科垂体瘤亚专业治疗组确诊为垂体瘤,并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的首次确诊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及其恢复情况。[结 果]本组120例患者术后鼻出血4例(3.33%),其中1例为术后当日鼻腔出血,2例为拔除鼻腔纱条后鼻腔出血,均通过鼻腔压迫止血达到效果。1例患者术后鼻腔大出血,压迫止血效果差,予内镜下电凝止血。4例患者均在出院前达到治疗效果,后期随访未再出现鼻腔出血;术后电解质紊乱患者79例(65.83%),均在出院前调整电解质水平至正常;术后一过性尿崩56例(46.67%),其中55例患者多尿症状在院期间得以改善,出院前基本恢复正常。1例为32岁男性,患者出院2周至门诊面诊,自诉尿多,每日尿量约3000-4000ml,自备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控制尿量,随访至出院第3周自诉症状得以缓解,出院1月后电话随访自诉尿崩症状基本改善;出现术后视力下降1例(0.83%),术后复查未见术区出血,紧急二次手术取出鞍底过多的止血材料和生物膜减压,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予激素冲击治疗后出院,术后3月随访视力较入院前明显改善。1例(0.83%)56岁垂体大腺瘤男性患者术后出现复视,复查未见术区出血。术前影像学显示病变包绕海绵窦,考虑术中可能搔刮到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症状减轻,6个月时复视症状基本改善。术中脑脊液漏19例(15.83%),予“三明治”法[1]术中修补漏口,术后床头摇高30°绝对卧床。术后一周左右予神经内镜下观察鞍底修补愈合情况,其中17例内镜下观察未见脑脊液漏。1例仍见清亮脑脊液搏动,患者22岁女性,术后遵嘱差,未遵医嘱绝对卧床,再次进行内镜下脑脊液漏Ⅱ期修补后继续相关治疗,患者达到治疗效果出院,随访未再发。1例为75岁老年女性,术中行“三明治”法修补脑脊液漏口,因高龄、患者治疗不配合、家属术后护理不到位导致漏口愈合不理想,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拒绝再次手术修补漏口,最终导致颅内感染,后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该患者也系本组唯一一例颅内感染患者。术后复查激素水平,该组12例(10%)出现术后垂体功能低下,予口服激素补充,出院前再次复查激素水平均达到正常。[结 论]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可出现鼻出血、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一过性尿崩、电解质紊乱、术后视力下降、颅神经受损和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绝大多数并发症都可以通过术后的对症处理予以改善,少部分亦能够在出院一段时间后慢慢恢复。

吴虓[4](2021)在《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解剖学研究目的:Knosp3A-4级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在术前轴位MRI中,海绵窦(Cavernous sinus,CS)后方有时会表现为三角形样结构。由于位置较深且术中该区域常被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所遮挡,故成为最易发生肿瘤残留的部位。在本研究中,我们解剖了该区域及其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并分别从经鼻内镜和经颅显微镜两种视野下探索了CS后三角区的解剖边界。方法:共制备了8具成人头颅标本用于此研究。3具标本用于经颅显微外科解剖,5具标本用于内镜下经鼻入路解剖。结果:根据内镜经鼻和显微经颅解剖,该区域是一个四棱锥结构,其四个表面的边界和所涉及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如下:内侧表面:三角形边界由后岩床韧带、蝶岩韧带以及蝶岩韧带附着点和后床突的连线构成。外侧表面:由前岩床韧带和眼神经构成其中两条边,第三条边由前两者在动眼神经的入CS平面相连而成。滑车神经在这个三角形内紧贴CS外侧壁走行。上表面:这个三角类似于动眼神经三角的后半部分。底面:该三角由蝶岩韧带和眼神经,以及两者在CS内的连线构成,这个三角形相当于CS后方的外展神经所在平面。结论:熟悉CS后三角和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对全切侵袭CS的PA至关重要。因此术前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轴位MRI中是否存在这种特殊的三角样征象。第二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手术入路和结果目的:内镜经鼻手术切除CS后三角区肿瘤根据ICA的位置分为ICA内侧入路和ICA外侧入路。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两点一线”法即根据术前MRI轴位片预判内镜经鼻切除CS后三角区侵袭PA的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2例PA患者的病历和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伴有CS后三角侵袭的病例,并分析其手术结果及“两点一线”手术入路预判法的准确性。结果:共35例患者伴有37侧CS后三角区侵袭。两点一线法预测手术入路的准确率为86.5%(32/37)。3例knosp 3A级的患者肿瘤均获全切。knosp4级患者中有20例(62.5%)实现了肿瘤全切除,9例(28.1%)实现次全切除,3例(9.4%)为部分切除。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症状加重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5.7%),脑膜炎1例(2.9%),永久性尿崩症2例(5.7%),短暂性颅神经麻痹3例(8.6%)。结论:PA伴有CS后三角侵袭是可以通过内镜经鼻手术全切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低。两点一线“法作为术前手术入路预判的方法,可有效预测CS后三角区侵袭PA的手术入路。第三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侵袭:膜性解剖与临床应用目的: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延伸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垂体大腺瘤通过动眼神经三角侵袭的模式,也是多分叶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动眼神经池周围的膜性解剖对于全切这类PA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塑化技术分析了动眼神经池周围的膜性解剖并讨论了其临床意义。方法:塑化切片使用了9具尸头标本,共18侧按组织块准备、脱水脱脂、真空负压浸渍、固化和切片的先后顺序实施。此外,还分析了本单位PA伴动眼神经池侵袭病例的手术结果。结果:动眼神经池的膜性结构共分两层,内层由后颅窝的蛛网膜层延伸而来,外层由CS顶壁的硬膜下陷而成,前方稍厚,后方较薄。两层膜性结构前方贴合较为紧密而后方更加疏松。从矢状位塑化切片来看,动眼神经前方的硬膜在CS顶壁处更紧贴神经突破口,而后方的硬膜与神经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共26例PA伴动眼神经池延伸的患者纳入研究,22例实现了肿瘤全切除。术前共18例患者存在动眼神经麻痹相关症状,术后症状改善12例,维持不变6例。结论:肿瘤向动眼神经池侵袭更易从神经的后方进一步延伸。两层硬膜的厚度和动眼神经池的大小共同作用导致了这种特殊的侵袭模式。早期全切动眼神经池内肿瘤可有效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防止肿瘤进一步延伸到脚间池。第四部分:垂体腺瘤伴斜坡侵袭:骨性解剖、侵袭通道和手术技术目的:众所周知,斜坡内富含松质骨并且能被PA侵犯,但这些松质骨通道所涉及的范围尚不清楚。此外,我们发现PA伴斜坡侵袭的同时,有时会伴有岩尖侵犯,因此猜测岩尖的肿瘤可能来源于斜坡的松质骨通道。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索与PA斜坡侵袭相关的骨性解剖来验证这一猜测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2具尸头进行斜坡和岩骨的解剖学研究,其中6具彩色灌注标本用于显微外科解剖,余16具尸头用于环氧树脂切片的塑化解剖研究。此外,我们还回顾了本中心侵袭斜坡PA的手术录像和结果。结果:舌下神经管和内听道由皮质骨围绕的骨管构成。斜坡内的松质骨通道从鞍底或蝶窦底壁开始向下延伸,绕过舌下神经管,最后到达枕髁和颈静脉孔内侧缘。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斜坡和岩尖的松质骨是通过岩斜裂沟通而至内听道内侧缘,之间并无皮质骨分隔。研究中松质骨通道的解剖结果与术中观察到侵犯斜坡PA的通道完全一致。在49例PA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44例(89.8%)实现了斜坡区肿瘤的完全切除,只有5例(10.2%)早期患者存在下斜坡的肿瘤残留。结论:PA侵犯岩尖是肿瘤沿斜坡松质骨通道越过岩斜裂而来。此外,PA沿斜坡下外侧侵袭还可越过舌下神经管到达枕髁和颈静脉孔内侧缘。这种斜坡侵袭模式的提出加深了我们对PA侵袭特点的理解。

朱宁[5](2021)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内分泌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汇总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数据,探讨手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同时进行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环境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疆不同地区26例确诊为颅咽管瘤并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肿瘤QST分类、肿瘤大小、钙化情况、肿瘤切除范围、垂体柄保留率、内分泌指标等,分析与颅咽管瘤术后的预后关系。术后对儿童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期最长为2年,并使用Karnofsky量表进行术后随访生活质量(KPS)评分,卡诺夫斯基评分(KPS)>70分为生活自理级,60<(KPS)<70分为生活半自理级,(KPS)<60分为社会生活方式帮助级。结果:26例患儿接受了手术治疗。根据南方医科大学漆松涛教授根据肿瘤起源的位置和周围膜结构的分布提出的QST分类,在26个孩子中,Q型(Q型组)12例,S型(S型组)10例,T型(T型组)4例。3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钙化程度和肿瘤切除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但3组患儿在临床症状、垂体功能方面及手术前后脑积水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QST分型(OR=3.884,95%CI:1.016-13.973,P=0.031)和切除程度(OR=7.976,95%CI:3.211-29.869,P=0.01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咽管瘤QST分型不仅与颅咽管瘤的临床特征相关,还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电解质平衡紊乱、垂体功能水平减退、术后尿崩症、术后高热和癫痫发作将严重影响患儿预后。

刘文东,韩文超,侯静,李红[6](2021)在《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52例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的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和年龄相近的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禁水试验开始前的24 h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垂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从而评价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在中枢性尿崩症预测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的24 h尿量[(201.6±9.9) mL/kg]显着多于对照组[(90.6±12.5) mL/kg]、尿比重(1.006±0.002)和尿渗透压[(116.4±23.5) mOsm/L]显着低于对照组[(1.013±0.004)与(649.6±72.4) mOsm/L](t值分别为15.378、13.298、45.625,P均<0.001);经MRI检查,研究组的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比例[46.2%(24/52)]、垂体柄增粗比例[32.7%(17/52)]和垂体信号异常比例[7.7%(4/52)]显着高于对照组[0%(0/0)](P均<0.05);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IL-1β)的含量[(117.0±7.8)、(234.0±21.4)、(178.6±15.1)、(87.0±6.5) ng/L]及自身免疫抗体的含量[(654.1±194.3) ng/L]较对照组[(12.5±2.3)、(32.5±9.7)、(37.8±7.3)、(22.6±4.7)、(98.0±23.7) ng/L]均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17.031、27.490、15.670、12.360、109.984,P均<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对评估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具有显着临床价值,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

彭占威[7](2020)在《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多因素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筛选与总结,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手术后导致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的相关因素,进而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中枢性尿崩症发病原因,以指导临床诊疗。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前交通动脉瘤开颅显微夹闭术的患者共154例(其中术后并发CDI者13例,8.44%),男61例,女93例,年龄33~76岁,平均56.41±8.71岁。其中除5例患者的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是常规行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偶然发现外,其他患者初步诊断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而且诊断标准都是通过高质量(如无运动伪影等)、非强化高分辨率CT首先推断出来的,而后再经过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ACOA。研究方法:分析所选病患的动脉瘤解剖学的不同(瘤体直径、瘤顶指向)、术前情况差异(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术前明确高血压、手术时机选择)、术中情况(临时阻断时间、有无动脉瘤破裂、有无吸除直回、有无确切穿支血管损伤、弥漫性脑肿胀)、术后情况(尿崩症发生情况、CT有无明确新发梗死)等,根据术后并发CDI的情况,所选资料分成“无CDI组(141例)”和“CDI组(13例)”。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关于ACOA夹闭术后发生CD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CDI组和无CDI组比较,所有纳入的标准中,术后CT确切新发梗死灶、瘤顶指向、术中临时阻断时间、术前Hunt-Hess分级等因素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ACOA夹闭术后继发CDI的重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仅支持术中动脉瘤破裂是ACOA夹闭术后继发CD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OA夹闭术后继发CDI与病患性别、年龄、瘤径大小、瘤顶指向、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Fisher分级、术前明确高血压、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吸除直回、术中临时阻断时间、术中确切的穿支血管损伤、弥漫性脑肿胀、术后CT确切的新发脑梗无关,而术中动脉瘤破裂是ACOA夹闭后继发CDI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风险有助于避免术后CDI的发生。

杨凤玉[8](2020)在《BNP和下腔静脉直径与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下丘脑是人体间脑的重要部分,参与人体水钠代谢、睡眠-觉醒周期、垂体-内分泌功能、摄食、体温等重要功能的调节。Saleem SN等人指出下丘脑区前界从前联合延伸至视交叉及终板,上界自前联合至后联合,后界自后联合延伸至乳头体,外侧界为内侧丘脑,对侵袭上述区域的肿瘤统称为下丘脑区肿瘤,而无论其起源及病理类型。下丘脑区肿瘤因其位置重要,病人术后多数会出现水、钠代谢紊乱的症状,如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高钠血症及低钠血症等。引起水钠代谢紊乱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主要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利钠肽、交感神经对肾脏的影响等有关。许多研究指出利钠肽中的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脑损伤后水钠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引起低钠血症的两个综合征CSWS与SIADH,虽然在临床工作中能辨别,但极易误诊,而且缺少对鉴别二者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两个综合征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容量,因此,通过测量下腔静脉(the inferior vena cava,IVC)直径评估血容量对于鉴别二者或许有重要帮助。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下丘脑区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BNP、血钠、24h尿钠、24h尿量、血容量等因素的变化,分析BNP和下腔静脉直径在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中的相关作用,寻找鉴别CSWS与SIADH可靠的鉴别方法,为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1例下丘脑区肿瘤(包括颅咽管瘤12例,鞍上垂体瘤13例,下丘脑胶质瘤5例,下丘脑错构瘤1例)患者,对下丘脑区肿瘤患者给予术前及术后检测血BNP、血电解质、24h尿电解质、24h尿量、血容量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血BNP、24h尿钠、24h尿量、下腔静脉直径术后与术前的变化,根据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类型分组,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血BNP、24h尿钠、24h尿量、下腔静脉直径等在不同分组间的区别,并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血BNP、24h尿钠、24h尿量、下腔静脉直径等在CSWS与SIADH之间的区别。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24h尿钠、24h尿量与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1例下丘脑区肿瘤患者中,术后10例出现高钠血症,发生率为32%,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第2.50(2.00~3.75)d,15例出现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8%,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第6.00(5.00~6.75)d,高钠血症发生时间明显早于低钠血症,P<0.001。26例患者术后出现尿崩症,发生率为84%,多发生于术后前3d,患者出现尿崩症时下腔静脉直径同术前下腔静脉直径比较,差值为-2.70(-4.25~-1.03)mm,未发生尿崩症时下腔静脉直径与术前下腔静脉直径比较,差值为-1.20(-2.68~-0.20)mm,两差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丘脑区肿瘤术后BNP、24h尿钠量、24h尿量、下腔静脉直径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钠血症组与非低钠血症组相比较,术后第4、5、6d低钠血症组BNP值明显大于非低钠血症组BNP值,P值分别为0.020、0.014、0.016,24h尿钠量、24h尿钠浓度在二者之间未见明显差别,P值均大于0.05;CSWS组患者与SIADH组患者比较,BNP、24h尿钠量、24h尿钠浓度及24h尿量均较SIADH患者明显增大,P值均小于0.001,术后与术前下腔静脉直径差值在CSWS患者组明显小于SIADH患者组,P<0.001。下丘脑区肿瘤术后24h尿钠量、24h尿钠浓度、24h尿量与BNP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4h尿钠量与BNP有明显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r=0.479;24h尿钠浓度与BNP有明显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r=0.278;24h尿量与BNP有明显相关性,P=0.002,相关系数r=0.226。结论:1、BNP参与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的代谢,是影响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的重要因素。2、下丘脑区肿瘤术后24h尿钠排泄与BNP成正相关,二者可作为诊断CSWS与SIADH的重要指标。3、下丘脑区肿瘤术后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评估血容量可作为对水钠代谢紊乱诊断的无创便捷的临床手段。

吕培贤[9](2020)在《额外侧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医生治疗的难点,手术治疗的好坏决定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评价额外侧入路治疗颅咽管瘤较翼点入路的优势,希望对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帮助。[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06月至2020年0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患者的资料(32例颅咽管瘤多为鞍内-上型颅咽管瘤),经额外侧入路17例,传统翼点入路15例,对两种手术入路术后肿瘤切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并对额外侧入路进行探讨和总结。[结 果]额外侧入路和翼点入路肿瘤全切率分别为88.2%和8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全切,主要与术前合并钙化、肿瘤大小相关,即术前合并钙化、肿瘤直径大于4cm的颅咽管瘤全切率稍低,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暂时性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发热等,与两种手术入路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额外侧入路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翼点入路出现4例皮下积液,1例术后出现了术区出血。[结 论]对于鞍内-上型颅咽管瘤,直径小于4cm,伴钙化的颅咽管瘤,采用额外侧入路在颅咽管瘤全切上具有与翼点入路同样的效果,但其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彭进[10](2020)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无功能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无功能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无功能垂体腺瘤术的9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对可能导致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术后尿崩症(31.2%)。肿瘤切除率和肿瘤是否突破鞍隔可能是术后尿崩症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OR=5.315,95%CI=1.460-19.347),且垂体巨大腺瘤相较于垂体大腺瘤更易引起术后尿崩症;瘤卒中是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8,OR=4.003,95%CI=1.082-14.809),瘤卒中者更易导致术后尿崩症。结论1.肿瘤直径、垂体瘤卒中是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垂体巨大腺瘤者较垂体大腺瘤者易发生术后尿崩症,垂体瘤卒中者容易出现术后尿崩症。2.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术中操作轻柔有利于减少术后尿崩症的发生。对于垂体巨大腺瘤、有垂体瘤卒中的患者应加强术后管理。

二、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颅咽管瘤患者下丘脑损伤puegt分级术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患者下丘脑损伤、预后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评估
        2.1 下丘脑损伤程度评估
        2.2 患者预后一般状况评估
        2.3 下丘脑肥胖评估
        2.4 中枢性尿崩症评估
    3 颅咽管瘤患者术后下丘脑肥胖预测因素
    4 术后随访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年龄与性别
    2 患者起病症状
    3 患者术后下丘脑损伤程度
        3.1 下丘脑损伤Puget分级与预后之间相关性
        3.2 下丘脑损伤程度与持续性尿崩之间相关性
        3.3 下丘脑损伤程度与下丘脑肥胖之间相关性
    4 颅咽管瘤术后下丘脑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4.1 性别因素
        4.2 肿瘤病理类型因素分析
        4.3 发病年龄、术前BMI、肿瘤体积大小以及切除程度与术后下丘脑肥胖相关性
讨论
    1 下丘脑损伤Puget分级
    2 下丘脑损伤与术后尿崩症
    3 下丘脑肥胖
    4 本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咽管瘤患者的下丘脑损伤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2)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对体内钠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表现
    1.4 手术治疗方法
    1.5 纳入及排除标准
    1.6 实验室检查及术后观察
    1.7 钠代谢紊乱的处理
    1.8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钠代谢的演变与转归
    2.2 钠代谢紊乱的发生率
    2.3 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对体内钠代谢紊乱相关性分析
        2.3.1 低钠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2.3.2 高钠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肿瘤术后对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
        2.4.1 垂体瘤术后对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
        2.4.1.1 垂体瘤大小对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
        2.4.1.2 手术方式对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
        2.4.1.3 手术方式对术后尿崩症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2.4.1.4 其他
        2.4.2 颅咽管瘤术后对钠代谢相关性分析
        2.4.2.1 颅咽管瘤术后对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
        2.4.2.2 颅咽管瘤大小对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
        2.4.2.3 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术后钠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
        2.4.2.3 其他
第3章 讨论
    概述
    3.1 低钠血症
        3.1.1 低渗透性低钠血症
        3.1.2 非低渗性低钠血症
    3.2 高钠血症
    3.3 三相反应
    3.4 尿崩症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瘤的治疗进展和神经内镜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4)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垂体腺瘤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的解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解剖仪器
        1.3 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1.4 内镜下解剖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手术入路和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人的一般资料
        1.2 影像检查
        1.3 手术器械
        1.4 手术入路
        1.5 手术技术
        1.6 颅底重建
        1.7 术后管理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并发症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侵袭的膜性解剖与临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塑化解剖
        1.2 病人的一般资料
        1.3 影像检查
        1.4 颅底重建
        1.5 术后管理
        1.6 术后影像学评价
    2 结果
        2.1 膜性解剖
        2.2 手术要点
        2.3 手术结果
        2.4 并发症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垂体腺瘤伴斜坡侵袭:骨性解剖、侵袭通道和手术技术
    1 方法
        1.1 显微外科解剖
        1.2 环氧树脂塑化解剖
        1.3 病例资料
        1.4 术前评估
        1.5 术前准备
        1.6 术后影像学评价
    2 结果
        2.1 PA侵袭斜坡的松质骨通道
        2.2 岩尖通道
        2.3 蝶窦气化对斜坡通道的影响
        2.4 手术技术
        2.5 手术结果
    3 讨论
        3.1 侵及斜坡的PA的特点
        3.2 斜坡-岩尖侵袭通道
        3.3 斜坡侵袭与蝶窦气化的关系
        3.4 手术入路的选择
        3.5 鉴别诊断
        3.6 不足之处
    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海绵窦侵袭垂体腺瘤的解剖和治疗
    参考文献

(5)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内分泌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咽管瘤病因与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多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的认识
    1.3 发病原因的探索
    1.4 手术夹闭入路的选择
    1.5 本次研究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课题来源及研究基础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内容与评估标准
        2.3.1 研究设计方案及研究对象
        2.3.2 样本量
        2.3.3 评估标准
    2.4 具体手术操作步骤
        2.4.1 头皮及肌层切开
        2.4.2 开颅入路、颅骨切除及切开硬脑膜
        2.4.3 分离侧裂
        2.4.4 夹闭动脉瘤
    2.5 质量控制
    2.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分析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结果比较
    3.3 术后尿崩症发生情况
    附录
第4章 讨论
    4.1 CDI相关因素的分析
        4.1.1 术前Hunt-Hess分级
        4.1.2 术前Fisher分级
        4.1.3 瘤顶指向
        4.1.4 临时阻断
        4.1.5 术中动脉瘤破裂
        4.1.6 术中明确穿支血管损伤
        4.1.7 明确新发梗死
        4.1.8 术中吸除直回
        4.1.9 明确高血压病
        4.1.10 手术时机选择
        4.1.11 弥漫性脑肿胀
        4.1.12 其他的影响因素
    4.2 ACOA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治疗的选择
    4.3 CDI与原发性烦渴等的鉴别
    4.4 ACOA手术入路的选择
第5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不足之处
    5.4 后期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及其并发症中枢性尿崩症的研究进展
    1.相关因素
    2.CDI前人的研究成果
        2.1 诊疗方法研究进展
        2.2 .原因探索
        2.3 .CDI治疗进展
    3.目前存在的问题
    4.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8)BNP和下腔静脉直径与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
    2.研究材料与设备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设备
    3 研究方法
        3.1 血钠的检测方法
        3.2 BNP的检测方法
        3.3 24h尿量的记录方法
        3.4 24h尿钠的检测
        3.5 血容量的检测
    4.检测指标的评估
        4.1 血钠检测指标的评估
        4.2 BNP检测指标的评估
        4.3 24h尿量指标的评估
        4.4 24h尿钠的评估
        4.5 血容量检测指标的评估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检测指标术后与术前的比较
    2.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结果
    3.各检测指标在低钠血症组与非低钠血症组间的区别
    4.各检测指标在CSWS组与SIADH组间区别
    5.24h尿钠、24h尿量与BNP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9)额外侧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引用文献
综述 颅咽管瘤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引用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无功能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颅咽管瘤患者下丘脑损伤puegt分级术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D]. 李子吉. 青岛大学, 2021(02)
  • [2]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对体内钠代谢的影响[D]. 李开济. 山东大学, 2021(09)
  • [3]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D]. 孙珂.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D]. 吴虓. 南昌大学, 2021(01)
  • [5]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内分泌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D]. 朱宁.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价值[J]. 刘文东,韩文超,侯静,李红. 中国综合临床, 2021(01)
  • [7]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多因素分析研究[D]. 彭占威. 江汉大学, 2020(03)
  • [8]BNP和下腔静脉直径与下丘脑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D]. 杨凤玉. 青岛大学, 2020(01)
  • [9]额外侧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疗效分析[D]. 吕培贤.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无功能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D]. 彭进. 南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