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到你的优势了吗?

你找到你的优势了吗?

一、你发现自己的优点了吗(论文文献综述)

毛小雨[1](2021)在《记忆照相馆》文中研究表明人物余生记忆照相馆主人晓雯余生的女朋友余仲坦余生的爷爷婉如余仲坦的初恋女友其他人物若干[幕启。一条安静的、显得有些颓败的老街,舞台的主体是"记忆照相馆"。布景整体上向观众席倾斜,形成一种压迫感。照相馆最好做成一个可以旋转的小舞台,一面是照相馆正门,转过去是照相馆的内景。

吴越[2](2021)在《大班幼儿对生命的认知状况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文中认为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不仅支持着我们外部生命体的物质生活,也滋养着我们心与心的精神世界。生命教育是关怀、尊重与爱的教育,幼儿处在个体生命的开端时期亦是生命的奠基期,同样需要在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中学会认识、接纳生命,尊重、关怀生命,感恩、欣赏生命。本研究以幼儿生命教育为研究方向,以哈尔滨市大班幼儿为样本,采用测查法和访谈法对三所幼儿园中的121名大班幼儿进行生命认知状况的调查,了解其生命认知的水平和特点。基于幼儿视角下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命内在特性的理解,对生命体验折射下的生命观等内容的剖析,探讨当前大班幼儿生命认知中存在的误区及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中开展适宜的幼儿生命教育提供启示与思考。首先,研究者从生命的内涵即生命本质和生命的外延即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对大班幼儿的生命认知进行了测查和访谈。在对生命本质的认知上,大班幼儿表现出对生命体的判别标准多样化、对生命来源和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的认识不完全明确、对死亡的特性理解片面;在对生命体验的认知上,大班幼儿对生理生命的守护意识要高于心理生命、对身边生命的关怀意识优于特殊群体、在尊重生命的认识上体现出多个层次、欣赏生命的原因在于对“美”的追求。然后,研究者在对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状况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包括:对生命来源、对死亡的认知较为模糊;在面对挫折与消极情绪时缺乏应对策略和能力;对特殊生命的接纳程度不高,存在排斥现象;养育动物情境下对待生命的责任感缺失;以及对医生群体等职业背后所代表的生命价值的认识微弱。探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限制了其生命认知的深度,另一方面在于成人对幼儿的生命教育仍显不足。最后,本研究基于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的现有水平和存在问题,从尊重幼儿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幼儿生命教育的重点、关注幼儿对于生命内在特性的理解以及拓宽幼儿的生命经验四个方面提出教育建议,力求使其吻合儿童生命的自然轨迹,以期对学前教育从业者提供启示与思考。

赵悦彤[3](2021)在《寻路策略与空间导航的关系及寻路策略的影响因素》文中指出寻路(wayfinding),被定义为在环境中编码和转换空间关系以定向和导航的技能。由成人对于日常物理环境的空间布局的记忆表征,可提炼出两种寻路策略(wayfinding strategy)——路线策略(route strategy)和定向策略(survey strategy)。路线策略,主要依赖于地标和指示牌,参考自身的朝向来完成寻路导航,属于自我中心化的策略;定向策略,主要依赖于主体方位和地理空间线索(例如太阳的方位),属于去自我中心化的策略。空间导航(spatial navigation),指的就是个体能够在环境中识别当前位置并导航到另一个看不到的目的地的能力(Golledge,1999)。本研究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在测量工具、实验范式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寻路策略与空间导航的关系以及寻路策略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包含4个子研究,在预研究部分对本研究用到的测量工具进行修订并检验测量等值性;研究一,采用问卷法考察寻路策略与自我报告的空间导航能力的关系——以自评的方向感和空间焦虑分别作为空间导航能力和过程中情绪情感体验的指标,同时探究寻路策略对方向感和空间焦虑上存在的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研究二,采用实验法考察寻路策略对虚拟导航任务中导航表现的影响,主要以个体在路线学习与重走任务中的导航效率、在走捷径任务中能否走捷径作为评估导航表现的指标,同时收集不同寻路策略个体在虚拟导航过程中对3种空间信息(地标知识,路线知识,定向知识)的获取特点,为空间信息获取的“并行论”提供证据;通过研究一和研究二确立了寻路策略中的定向策略与较高自评空间导航能力和较低消极导航情绪感受的关联,验证定向策略在方向感和空间焦虑性别差异上的缓冲角色,以及定向策略在虚拟导航环境下相对于路线策略可能表现出来的诸多优势,研究进入到另一个研究主题,即寻路策略的影响因素。研究三则要重点考察寻路策略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一项预研究确定寻路策略地域刻板印象存在与否,进而在研究三A和研究三B中,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分层抽样,通过问卷法收集数据,描述不同性别、地域等方面存在的寻路策略差异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别考察哪些社会人口学因素和成长中的环境因素能够预测寻路策略类型和两种寻路策略得分;研究三C重点关注童年空间活动经验和童年寻路经验对定向策略的预测和影响,一方面将童年空间活动经验和童年寻路经验纳入到回归模型中考察对定向策略的预测作用,另一方面探究童年空间活动经验和童年寻路经验在定向策略上存在的性别差异的中介效应。又使用访谈法对那些定向策略水平较高的个体进行访谈,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继续探究可能对定向策略造成影响的环境输入因素和个体成长经验。本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果:(1)修订的寻路策略量表、方向感量表、空间焦虑量表和空间活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有关空间能力变量测量的有效工具;且修订后的寻路策略量表具有跨性别和跨省份测量等值性;(2)定向策略个体比路线策略个体的自评方向感更好、空间焦虑水平更低,定向策略在方向感和空间焦虑的性别差异上的起调节与缓冲作用;(3)在相对复杂的虚拟环境中,定向策略个体比路线策略个体的虚拟导航效率更高,且在能够独立正确完成预设路线学习与行进的前提下,定向策略个体更有可能走捷径;(4)应用定向策略和路线策略的个体在虚拟导航过程中对3种空间信息的获取方式都是并行的;(5)基于全国调查结果,为全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并确定了寻路策略类型;寻路策略的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男性比女性、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偏好定向策略;(6)诸多社会人口学因素中,性别和成长地域(南方/北方)对于定向策略有着稳健的预测作用;环境输入的视角下,童年空间活动经验和童年寻路经验能够正向预测定向策略,且在性别造成的定向策略得分差异上起中介作用;重要他人语用习惯、所处环境地标命名和城市布局特点构成了对定向策略产生影响的环境输入因素,个体的寻路经验(尤其是主动探索经验)、游戏活动、关于视觉化空间操纵科目的学习构成了对定向策略产生影响的主体成长经验。本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偏好定向策略的个体,有着更高的自评空间导航能力;定向策略还能够调节和缓冲空间导航上存在的性别差异;(2)虚拟导航环境下,在相对复杂的路线学习与重走任务和走捷径任务中,偏好定向策略的个体均表现出更高的导航效率,表现为使用更少的学习次数就能进行路线重走,并且能够在路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捷径到达目标;定向策略(而不是性别)是影响走捷径表现的首要因素;(3)不同寻路策略个体在导航过程中偏好不同的空间信息,但是对空间信息的获取是并行的;(4)基于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数据,寻路策略存在地域差异(南/北方),南方人更偏好路线策略,北方人更偏好定向策略;(5)性别和成长地域(南方/北方)对寻路策略有着稳健的预测作用;除此之外,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包括成长环境(乡村)、童年空间活动经验、童年寻路经验等因素均能预测定向策略的发生与发展,且在性别造成的定向策略得分差异上起中介作用;环境输入和主体成长经验共同影响定向策略。

杨娜[4](202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的阅读教学不是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是以教师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而是学生和教师共阅读实践、同思考体验的活动。基于此,教师和学生要用对应的思维看待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偏失任何一方的阅读教学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小学语文对应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应的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对应教育为基础,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应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对应思维和主体意识,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阅读教学的环境、阅读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的内容、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方式以及阅读教学的评价六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学生和教师们展开调查,以了解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从上述六个维度分别给教师和学生提出对应的改造建议,以期改善小学教师和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现状,提高教师对应阅读教学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对应阅读学习的意识。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设计、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主要阐述了调查目标的确定、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第三部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阅读教学。具体表现为:阅读教学环境封闭、阅读教学目标单一、阅读教学内容孤立、阅读教学过程简单、阅读教学方式片面以及阅读教学评价空泛。第四部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简单教育。一是阅读教学环境封闭的原因: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认识不足、学生内心不愿参与阅读教学;二是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的原因:教师受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学生阅读教学目标意识不强;三是阅读教学内容孤立的原因:教师阅读教学专业能力不足、学生自身阅读学习能力较低;四是阅读教学过程简单的原因:教师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意识不高;五是阅读教学方式片面的原因: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重视不足、学生阅读学习对话素养不高;六是阅读教学评价空泛的原因:教师怕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学生怕挑战教师的教学权威。第五部分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造:对应阅读教学。笔者也是从六个维度分别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对应的改造建议。一是营造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实现物理和心理的结合: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的环境、学生要培养阅读对话的意识;二是确立清晰的阅读教学目标,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目标意识;三是整合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实现文本与生活的融合:教师要更新专业的教学能力、学生要提高阅读的学习能力;四是转变简单的阅读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应:教师要树立对等的师生观念、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五是采用多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形式与效果的共赢:教师要引起阅读对话的重视、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对话素养;六是进行具体的阅读教学评价,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参照: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郝孟君[5](2021)在《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面向未来的人具有强烈的时间意识,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渴望实现自己的能力,并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由于目前高中生的未来时间规划指导较少等原因,因此学生中存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较低的现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手机是高中生业余生活的重要方面,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手机依赖问题突出,这与未来时间洞察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测量高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并且以此来预测高中生的手机依赖水平。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进而促使学生降低手机依赖水平,帮助他们正确地使用手机,合理规划未来,将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共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高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和手机依赖水平,对河北某中学650名高一学生进行测查后分析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第二阶段的干预研究是从研究一的被试中筛选出有手机依赖倾向,并且分数程度接近的60名学生参加研究二。将选中的被试以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三组,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安慰剂组20人。其中,实验组的20位学生参加8次未来时间洞察力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的学生不施加任何干预,安慰剂组的学生参加8次以人际交往为主体的团体心理辅导,团辅方案不涉及未来时间洞察力主题。在干预结束后,以相同的问卷对60位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水平进行后测,并对前后测数据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本次团体辅导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结果表明:1、近五分之一的高中生被界定为手机依赖,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着高于女生,在戒断性、逃避性上男生显着高于女生,非班干部较班干部更易产生手机依赖,来自农村的学生较来自城镇的学生更易产生手机依赖。2、高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在性别上男女差异不显着。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独生子女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在是否是班干部上差异显着,班干部的得分高于非班干部。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在学生生源地上差异显着,来自城镇的学生分数显着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分数。3、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关系上,二者呈现负相关。其中,未来坚持、未来迷茫、未来清晰和未来消极维度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在实验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的前测中,他们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水平没有显着差异。在三组的前后测差异对比中,其中,实验组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上前后测的差异显着。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上前后测的差异不显着。实验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的后测得分上差异显着。研究结论:1、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水平存在显着的负相关。2、通过对高中生进行以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其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手机依赖水平。

潘力[6](2021)在《社区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以人为中心干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社区,老年人往往合并包括睡眠障碍在内的多种慢性病,给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带来诸多挑战。研究显示,与患单一慢性病老年患者相比,慢病共病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影响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控制的达标。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基层睡眠质量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老年人的睡眠健康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社区全科医生采用以人为中心方法开展个体化睡眠质量管理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本研究调查了辽宁省两城市社区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个体化睡眠管理的策略,以期为全科医生等家庭医生团队提高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睡眠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借鉴。目的:了解辽宁两城市社区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睡眠障碍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并制定以人为中心个体化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睡眠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辽宁省沈阳市(内陆城市)大南社区和丹东市(沿海城市)六道口社区两个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健康体检的老年(≥60岁)慢病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健康档案确定具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患者,采用PSQI量表筛查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采用访谈法了解社区睡眠健康管理现状,通过文献法和专家会议法讨论制定慢病共病患者个体化睡眠健康管理策略。结果:1、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3.66%(386/524),慢病共病患病率42.75%(224/524)。2、睡眠质量现状:根据PSQI的判定标准,社区60岁及以上慢病共病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44.64%(100/224)。3、合并2、3、4、5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9.4%(102/524)、9.5%(50/524)、6.4%(34/524)、7.0%(38/524)。4、慢病共病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发现,性别(x2=4.042 P=0.044)、脑血管疾病(x2=4.625 P=0.032)、冠心病(x2=4.790 P=0.029)、高血压(x2=5.380 P=0.020)、糖尿病(x2=3.966 P=0.046)、消化不良(x2=4.633P=0.031)、甲状腺疾病(x2=4.996,P=0.025)、慢性疼痛(x2=4.598,P=0.032),均P<0.05,结果具有统计差异;5、全科/家庭医生电话访谈结果显示:部分(1/7)家庭医生对老年人睡眠障碍认识不足,所有全科/家庭在社区工作中并不常规使用睡眠质量量表进行患者睡眠质量评估,也很少提供系统规范的睡眠卫生教育。6、制定了慢病共病患者个体化睡眠健康管理策略,并进行了试点应用。结论:1、本研究慢病共病老年人患者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4.64%,慢病共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检出率要明显高于一般老年人。2、社区就诊慢病共病患者多数为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病种排序在前五位的慢性病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疼痛、糖尿病和消化不良。3、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障碍比较常见,部分社区家庭医生对老年人睡眠障碍认识不足。本文干预策略研究及其试点应用结果建议借鉴Ariadne原则,采用以人为中心临床方法帮助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改善睡眠质量。进而,将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提升全人照护服务水平。

柯珂,何必钻[7](2020)在《我的心儿怦怦跳》文中研究说明【名师说课】《我的心儿怦怦跳》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从习作内容上看,属于记事类作文。记事类习作学生并非第一次接触。统编教材在三年级及四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都编排过写事类习作,呈现了在习作编排上的同一文体训练内容连贯性、序列性的特点。本册的第五单元习作语文要素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第六单元习作语文要素是"记

胡心怡[8](2020)在《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 ——以温州W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手机以其功能性及便捷性吸引着大学生群体,被其视为不可缺少的社交生活工具。手机在为大学生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手机依赖便是其中之一。具有手机依赖的大学生,轻则睡眠不足,视力下降,严重者将会导致其社交障碍,厌恶学习,成绩低下,不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失落自卑,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前途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探索其成因和纠正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方法可以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充分使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温州W大学发放自编问卷,梳理手机依赖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工作的社会学习理论、系统理论为基础,采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进行介入,以达到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使其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目的。本研究发现,为期6次的小组活动之后,通过组员自评与量表前后测对比,小组成员手机依赖程度显着降低,小组成员使用手机时间明显减少,初步养成了健康的兴趣爱好,自制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升。由此得出结论:小组工作能显着改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小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小组工作层面上要明确组员的需求和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尝试在小组工作中引入朗诵教育;二是大学生个人层面。大学生本人要树立正确目标,强化自我引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培养健康兴趣爱好;三是学校层面。各院校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制定规章制度,丰富校园文化,将高校传统学生工作与高校社会工作相结合。四是家庭层面。加强家庭环境的干预,父母要转变教养和沟通的方式,在监督的同时要起到示范作用。

熊蒙[9](2020)在《变译理论指导下女性职场畅销书翻译实践报告 ——以《女性的崛起:改变12个有碍升职或跳槽的习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女性从古至今一直属于弱势群体,而现如今,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也让人们认识到,女性在这个社会上有着至关重要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不可或缺。虽然当今社会一直强调男女平等,但是对于职场女性而言,她们真的有享受到性别平等吗?本着为在职场处于不利地位的女性指出有碍她们发展的主要习惯,提供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译者将女性职场畅销书《女性的崛起:改变12个有碍升职或跳槽的习惯》作为翻译实践的对象。在变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选取了《女性的崛起:改变12个有碍升职或跳槽的习惯》一书中的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九章作为语料,进行英汉翻译实践活动。变译理论是在20世纪末诞生的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由着名翻译学家黄忠廉教授率先提出。黄忠廉教授指出变译理论通过七种变通手段,包括增、减、缩、并、改、编、述,来实现特定读者在特定情况下的特定需求。从文本类型来看,原文属于实用型文本。实用型文本主要目的是用简明自然的语言将原文的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黄忠廉教授曾在变译理论相关着作中表示虽然变译理论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科技翻译,但它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翻译实践。因此,在具体的实用型文本翻译实践活动中可以采取灵活的变通手段。通过本文对描写职场女性这类实用型文本翻译技巧的初步探讨,译者希望能为以后的女性职场实用型文本翻译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周小洁[10](2020)在《城市单亲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B个案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的单亲家庭所占家庭类型的比重急剧上升,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生活中,很多的家庭因配偶死亡或者离异等原因而支离破碎,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尤其是正处于十几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更加敏感,易受到父母情绪的感染,再加上家庭结构的改变,这些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造成心理的失衡,导致性格以及行为、思想等方面出现障碍,甚至可能造成心理疾病和行为异常,产生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社会退缩往往会造成在家庭和学校出现偏差行为。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关系淡薄,亲子关系出现裂痕,缺少与家人的沟通而导致家庭矛盾;在学校中,不参加集体活动,缺少同伴互动而养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而言,家庭是子女心灵的港湾,是内心脆弱时的依靠,儿童能从家庭中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关爱和呵护,产生情感共鸣;学校是推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要关注每位儿童学习文化知识,也需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生活。因此关注儿童出现的社会退缩行为,并从中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使其积极健康的成长,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对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南昌市一名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单亲家庭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进行资料收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来了解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现状,分析单亲家庭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舒茨人际交往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和初级社会化理论。以舒茨人际交往理论为指导,指出儿童出现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一部分是人际交往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引发儿童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儿童健康成长;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指导,指出个体是家庭系统的一部分,儿童出现的退缩行为不仅仅是有单个个体决定的,而是由其他系统共同影响而形成的退缩行为,家庭是儿童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系统,它的健全间接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发育;以初级社会化理论为指导,强调儿童在幼年时期如果缺乏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们的性格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情感的缺乏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对融入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在分析完问题后,先找到案主出现问题的根源,接着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介入导致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家庭问题,在此过程中笔者将介入阶段分成三部分,针对案主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分层次进行介入。首先改善家庭整体氛围,帮助案主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和尊重,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找到正确的教养方式,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帮助案主转变自身心态,提升案主自信心,从内心接纳自己,认为“我能行”,增强自我认同感;最后帮助案主突破自我,勇面退缩,开展多次活动增强对与他人交往的认同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社交方式,克服社交恐惧,建立积极应对的心态,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敢于参与集体活动,减少独处时的孤独感,感受社会情境中的积极情绪,进而提高与他人交往的频率、主动交往,最终减少社会退缩行为。在针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介入时,笔者更加注重引起退缩行为的环境根源问题,而不只是将视角放在案主身上,还关注案主所处的环境以及家庭因素,不仅仅只解决表面问题,还需要解决根源性问题,多个系统同时介入活动,只解决表面问题不能真正治好儿童,当服务活动结束后,儿童也很容易恢复到原本的退缩状态,维系时间很短暂,只有解决深层次、根源性问题才能不易复发,取得的成效更好,服务案主,减少退缩行为,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二、你发现自己的优点了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你发现自己的优点了吗(论文提纲范文)

(1)记忆照相馆(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
第八场

(2)大班幼儿对生命的认知状况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润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二)疫情与灾难下对生命的重新审视与对生命教育契机的把握
        (三)幼儿生命教育及其研究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及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价值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生命哲学
        (二)关怀教育理论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抽样方法与样本信息
        (一)抽样方法
        (二)样本信息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工具的设计
        (一)前期准备的工具
        (二)研究实施中的工具
    四、分析工具与方法
    五、研究的伦理与效度
        (一)研究的伦理
        (二)研究的效度
第二章 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状况分析
    一、对生命本质的认知状况分析
        (一)对于生命体的判别标准多样
        (二)对生命来源、生命历程的认识不完全明确
        (三)对死亡特性的理解片面
    二、对生命体验的认知状况分析
        (一)重视生理生命的守护高于心理生命
        (二)尊重生命的认知体现出多个层次水平
        (三)关怀身边生命优于特殊群体
        (四)欣赏生命的原因在于对“美”的追寻
    三、对生命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成因分析
第三章 大班幼儿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生命变化和创造的发展过程
    二、体现幼儿生命教育的重点
        (一)内涵指向全人教育、终身教育和关怀教育
        (二)目标涵盖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基础的生存能力
    三、关注幼儿对生命内在特性的理解
    四、拓展幼儿的生命经验,将生命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一)在五大领域中融合实施
        (二)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开展
        (三)利用班级区角加强生命互动
        (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生命教育契机
        (五)指导家庭进行生命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寻路策略与空间导航的关系及寻路策略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寻路策略
        1.1.1 寻路策略的概念
        1.1.2 寻路策略的理论基础
        1.1.3 寻路策略的个体差异
        1.1.4 寻路策略的影响因素
    1.2 空间导航
        1.2.1 空间导航的定义
        1.2.2 空间导航的测量与范式
    1.3 寻路策略与空间导航的关系
        1.3.1 寻路策略与空间导航的理论基础
        1.3.2 寻路策略与空间导航的关系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1.1 测量工具的修订与等值性检验
        2.1.2 寻路策略与方向感和空间焦虑的关系
        2.1.3 寻路策略对虚拟导航任务表现的影响
        2.1.4 寻路策略的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研究创新
3 预研究测量工具的修订与等值性检验
    3.1 预研究A寻路策略量表的修订与跨性别和省份的等值性检验
        3.1.1 目的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1.5 结论
    3.2 预研究B方向感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3.2.1 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结论
    3.3 预研究C空间焦虑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3.3.1 目的
        3.3.2 方法
        3.3.3 结果
        3.3.4 讨论
        3.3.5 结论
    3.4 预研究D空间活动问卷的修订
        3.4.1 目的
        3.4.2 方法
        3.4.3 结果
        3.4.4 讨论
        3.4.5 结论
4 研究一寻路策略与方向感和空间焦虑的关系
    4.1 目的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材料
        4.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不同寻路策略个体的方向感和空间焦虑的差异
        4.3.2 寻路策略与方向感、空间焦虑的关系
        4.3.3 定向策略对方向感与空间焦虑上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
    4.4 讨论
    4.5 结论
5 研究二寻路策略对虚拟导航任务表现的影响
    5.1 预研究虚拟导航环境的构建和地标区分度的确定
        5.1.1 目的
        5.1.2 方法
        5.1.3 结果与讨论
        5.1.4 结论
    5.2 研究二A不同寻路策略个体在路线学习与重走任务中的表现
        5.2.1 目的
        5.2.2 方法
        5.2.3 结果
        5.2.4 讨论
        5.2.5 结论
    5.3 研究二B寻路策略对虚拟导航任务中走捷径的影响
        5.3.1 目的
        5.3.2 方法
        5.3.3 结果
        5.3.4 讨论
        5.3.5 结论
6 研究三寻路策略的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
    6.1 预研究寻路策略的地域刻板印象
        6.1.1 目的
        6.1.2 方法
        6.1.3 结果
        6.1.4 讨论
        6.1.5 结论
    6.2 研究三A寻路策略的个体差异——基于全国样本的调查
        6.2.1 目的
        6.2.2 方法
        6.2.3 结果
        6.2.4 讨论
        6.2.5 结论
    6.3 研究三B什么样的人空间能力更强?——社会人口学因素对寻路策略的预测
        6.3.1 目的
        6.3.2 方法
        6.3.3 结果
        6.3.4 讨论
        6.3.5 结论
    6.4 研究三C成长中的环境因素对定向策略的影响
        6.4.1 目的
        6.4.2 方法
        6.4.3 结果
        6.4.4 讨论
        6.4.5 结论
7 总讨论
    7.1 寻路策略与空间导航的关系
        7.1.1 定向策略相较于路线策略的优势
        7.1.2 路线策略的角色和作用
    7.2 能够预测寻路策略的社会人口学因素
        7.2.1 探究寻路策略地域差异的前提和意义
        7.2.2 社会人口学变量对寻路策略预测的差异
        7.2.3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寻路策略变异的解释程度
    7.3 成长经验对定向策略的预测和影响
    7.4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创新
        7.4.1 虚拟导航任务中的创新与突破
        7.4.2 关注可改变的变量,构建可以缓冲性别差异的模型
    7.5 研究不足与展望
        7.5.1 面向大学生开展回溯式研究
        7.5.2 样本代表性的局限
        7.5.3 研究展望
8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阅读的重要性
        2.对应阅读教学的优越性
        3.小学阶段进行对应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阅读教学的环境
        2.阅读教学的目标
        3.阅读教学的内容
        4.阅读教学的过程
        5.阅读教学的方式
        6.阅读教学的评价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五)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标的确定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1.调查学校的选择
        2.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
        3.访谈对象的选择
        4.课堂观察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3.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四)调查数据的处理
        1.阅读教学环境的现状
        2.阅读教学目标的现状
        3.阅读教学内容的现状
        4.阅读教学过程的现状
        5.阅读教学方式的现状
        6.阅读教学评价的现状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环境封闭
        1.师生共处的物理环境封闭
        2.师生共处的心理环境封闭
    (二)阅读教学目标单一
        1.教师阅读教学目标唯知识导向
        2.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不清晰明确
    (三)阅读教学内容孤立
        1.教师孤立进行阅读内容的教学
        2.学生孤立进行阅读内容的学习
    (四)阅读教学过程简单
        1.教师掌握阅读教学的主动权
        2.学生被教师主导的阅读教学
    (五)阅读教学方式片面
        1.教师发起的阅读教学对话形同虚设
        2.学生参与的阅读教学对话应付了事
    (六)阅读教学评价空泛
        1.教师主体所作的评价简单趋同
        2.学生主体所作的评价单一肯定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简单教育
    (一)阅读教学环境封闭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认识不足
        2.学生内心不愿参与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的原因分析
        1.教师受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
        2.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意识不强
    (三)阅读教学内容孤立的原因分析
        1.教师阅读教学专业能力不足
        2.学生自身阅读学习能力较低
    (四)阅读教学过程简单的原因分析
        1.教师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
        2.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意识不高
    (五)阅读教学方式片面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重视不足
        2.学生阅读教学对话素养不高
    (六)阅读教学评价空泛的原因分析
        1.教师怕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
        2.学生怕挑战教师的教学权威
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造:对应阅读教学
    (一)营造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实现物理和心理的结合
        1.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的环境
        2.学生要培养阅读对话的意识
    (二)确立清晰的阅读教学目标,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2.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目标意识
    (三)整合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实现文本与生活的融合
        1.教师要更新专业的教学能力
        2.学生要提高阅读的学习能力
    (四)转变简单的阅读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应
        1.教师要树立对等的师生观念
        2.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
    (五)采用多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形式与效果的共赢
        1.教师要引起阅读对话的重视
        2.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对话素养
    (六)进行具体的阅读教学评价,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参照
        1.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2.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实测)
    附录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关于六年级《七律·长征》的案例分析
        案例二:关于五年级《猎人海力布》的案例分析
        案例三:关于四年级《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案例分析
        案例四:关于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案例分析
        案例五:关于二年级《玲玲的画》的案例分析
        案例六:关于一年级《秋天》的案例分析
致谢

(5)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未来时间洞察力
        1.1.1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概念
        1.1.2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结构
        1.1.3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测量
        1.1.4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关研究
    1.2 手机依赖
        1.2.1 手机依赖的概念
        1.2.2 手机依赖的测量
        1.2.3 手机依赖的危害
        1.2.4 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1.3 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1.4 团体辅导
        1.4.1 团体辅导的概念
        1.4.2 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
        1.4.3 未来时间洞察力团体辅导的相关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研究假设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际意义
3 研究一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调查对象
        3.2.2 测量工具
        3.2.3 研究程序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总体水平
        3.3.1.1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性别差异
        3.3.1.2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独生子女差异
        3.3.1.3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班干部差异
        3.3.1.4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地区差异
        3.3.2 高中生手机依赖的总体水平
        3.3.2.1 高中生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
        3.3.2.2 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独生子女差异
        3.3.2.3 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班干部差异
        3.3.2.4 高中生手机依赖的地区差异
        3.3.3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
        3.3.4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
    3.4 讨论
        3.4.1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4.1.1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3.4.1.2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3.4.1.3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3.4.1.4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地区上的差异分析
        3.4.2 高中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4.2.1 高中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3.4.2.2 高中生手机依赖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3.4.2.3 高中生手机依赖在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3.4.2.4 高中生手机依赖在地区上的差异分析
        3.4.3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的关系分析
    3.5 结论
4 研究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团体辅导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团体辅导活动内容
        4.2.3 实验组团体辅导活动实施过程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实验组对照组安慰剂组前测差异检验
        4.3.2 实验组对照组安慰剂组后测差异检验
        4.3.3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
        4.3.4 对照组前后测差异
        4.3.5 安慰剂组前后测差异
    4.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社区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以人为中心干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入选标准
        2.1.2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排除标准
        2.1.3 全科/家庭医生入选标准
        2.1.4 .全科/家庭医生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问卷
        2.2.2 访谈法
        2.2.3 文献检索法
        2.2.4 专家意见征询与干预策略初步制定
        2.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基本资料
        3.1.1 慢病共病老年人社会人口学和经济收入特征
        3.1.2 慢病共病老年人睡眠障碍状况调查
        3.1.3 疾病史资料
    3.2 定性调查与干预策略制定
        3.2.1 全科/家庭医生访谈
        3.2.2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睡眠健康干预策略及其实施路径
4 讨论
    4.1 睡眠障碍是社区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的常见健康问题
    4.2 社区家庭医生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睡眠卫生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的睡眠健康
5 结论
本研究自我创新和自我评价
    一、创新性
    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2 典型案例
综述 失眠症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的心儿怦怦跳(论文提纲范文)

【名师说课】
【课堂回放】
    第一板块:畅聊事件,定格心跳时刻
    第二板块:片段练写,启动习作任务
    第三板块:提炼妙招,建构习作知识
    第四板块:互评互改,提升习作经验
【专家点评】
    一、习作语境:内容入手,形式相随
    二、习作知识:具化技巧,生成经验
    三、习作路径:先写后学,顺写而教

(8)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 ——以温州W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3.3 现有文献简评
    1.4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危害与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2.1.1 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和年级分布
        2.1.2 调查对象的使用手机情况
        2.1.3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状况
        2.1.4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状况
    2.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
        2.2.1 对生理的危害
        2.2.2 对人际交往的危害
        2.2.3 对学业的危害
        2.2.4 对个性发展的危害
    2.3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
        2.3.1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2.3.2 大学生缺乏更好的休闲娱乐方式
        2.3.3 大学生的孤独感易引发手机依赖
        2.3.4 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动机不纯
第三章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手机依赖
    3.1 小组工作介入的理论基础
        3.1.1 社会学习理论
        3.1.2 系统理论
    3.2 小组工作介入的实务模式
        3.2.1 交互模式
        3.2.2 发展模式
    3.3 小组的目标
        3.3.1 总体目标
        3.3.2 具体目标
    3.4 小组的服务对象
        3.4.1 服务对象群体
        3.4.2 服务对象特征及需求
        3.4.3 招募方式
        3.4.4 小组成员名单
    3.5 小组介入过程
第四章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评估与结论
    4.1 评估方法
        4.1.1 小组活动前后手机依赖量表测试结果对比
        4.1.2 小组组员反馈结果
    4.2 结果评估
        4.2.1 量表测评
        4.2.2 小组组员结果反馈
        4.2.3 组员自评
    4.3 结论
第五章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反思与建议
    5.1 反思
    5.2 建议
        5.2.1 小组工作层面
        5.2.2 大学生个人层面
        5.2.3 学校层面
        5.2.4 家庭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
附录二 手机依赖量表(MPAI)
附录三 参加者反馈表
附录四 “一寸光阴,一寸金”活动介绍
致谢

(9)变译理论指导下女性职场畅销书翻译实践报告 ——以《女性的崛起:改变12个有碍升职或跳槽的习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Task Description
    1.2 Layout of the Thesis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2.1.1 Material Reading
        2.1.2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2.1.3 Translation Tools Preparation
    2.2 While Translation
        2.2.1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Text
        2.2.2 First Draft of the Translation
    2.3 Modification after Translation
        2.3.1 Quality Inspection
        2.3.2 Final Draft of the Translation
Chapter3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3.1 Challenges
        3.1.1 Translation of Nouns
        3.1.2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3.2 Countermeasures
        3.2.1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3.2.2 Internet Research and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nsultation
Chapter4 Case Analysis
    4.1 Supplement
    4.2 Deletion
    4.3 Reduction
    4.4 Adaptation
    4.5 Edition
    4.6 Combination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Future Studies
Bibliography
Appendix1 Original Text
Appendix2 Translated Version
Acknowledgements

(10)城市单亲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B个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1.3 文献述评
    2.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2.1 核心概念
        2.2.2 理论基础
第3章 个案评估和介入方案设计
    3.1 个案基本情况
    3.2 案主退缩行为表现及需求评估
        3.2.1 案主退缩行为表现
        3.2.2 案主需求评估
    3.3 阶段性介入方案
第4章 阶段性介入过程及成效
    4.1 勇面退缩,正确定位期
        4.1.1 变故降临后的消极认知
        4.1.2 端正心态后的勇敢面对
        4.1.3 实践与反思
    4.2 积极应对,克服退缩期
        4.2.1 重塑家庭氛围,营造温馨家庭
        4.2.2 重塑自我认知,调整自身心态
        4.2.3 实践与反思
    4.3 打破常规,突破自我期
        4.3.1 击退逃避,重温同窗情
        4.3.2 师生合作,共建校园情
        4.3.3 实践与反思
    4.4 个案介入成效
        4.4.1 过程评估
        4.4.2 前测与后测的对比
        4.4.3 效果评估
        4.4.4 结案与跟进服务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总结与反思
        5.1.1 实务总结
        5.1.2 介入模式的反思
        5.1.3 介入技巧的反思
    5.2 创新与不足
    5.3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你发现自己的优点了吗(论文参考文献)

  • [1]记忆照相馆[J]. 毛小雨. 剧作家, 2021(04)
  • [2]大班幼儿对生命的认知状况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D]. 吴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寻路策略与空间导航的关系及寻路策略的影响因素[D]. 赵悦彤.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杨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郝孟君.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6]社区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以人为中心干预策略研究[D]. 潘力.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我的心儿怦怦跳[J]. 柯珂,何必钻. 语文教学通讯, 2020(Z3)
  • [8]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 ——以温州W大学为例[D]. 胡心怡.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9]变译理论指导下女性职场畅销书翻译实践报告 ——以《女性的崛起:改变12个有碍升职或跳槽的习惯》为例[D]. 熊蒙.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10]城市单亲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B个案为例[D]. 周小洁.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你找到你的优势了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