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蜜蜂蜇伤致多器官损害9例

严重蜜蜂蜇伤致多器官损害9例

一、重症蜂螫伤致多器官损害9例(论文文献综述)

徐婷[1](2020)在《血清乳酸联合危重病评分对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评估》文中认为目的:胡蜂蛰伤是四川地区常见中毒性疾病,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蜂毒直接作用于器官的毒性作用以及蜂毒诱发的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血清乳酸水平和三种危重病评分,及血清乳酸水平联合三种不同危重病评分对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预后提供基本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诊治的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24小时实验室检查、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中毒严重度评分(PS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Ⅱ)、治疗及转归情况。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将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28天为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绘制SOFA评分、PS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血清乳酸水平的ROC曲线,及血清乳酸分别联合三种不同评分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研究共纳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56例,其中存活40例,死亡16例,死亡率为28.57%。(1)两组患者的性别、过敏反应、发病季节、蛰伤至入院时间、WBC、HGB、TBIL、CR、BUN、CK-MB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AST、ALT、ALB、LAC、PT、APTT、TNT-HS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将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AST、ALT、ALB、LAC、PT、APTT、TNT-HS依次进行二元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LAC、PT、APTT、TNT-H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R>1,ALB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R<1;(3)将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LAC、PT、APTT、TNT-HS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死亡组三种危重病评分值显着高于存活组(P<0.05),AUC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 APACHEⅡ 0.880(95%CI0.781-0.978)、SOFA 0.819(95%CI 0.701~0.937)、PSS 0.697(95%CI0.501~0.893);(5)血清乳酸联合三种不同评分其AUC均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 LAC+APACHEⅡ 0.923(95%CI 0.820~0.977)、LAC+SOFA 0.895(95%CI0.784~0.961)、LAC+PSS 0.820(95%CI0.695~0.910)。结论:1.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治疗、PT、APTT、TNT-HS是影响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乳酸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ALB水平是其预后的保护因素。2.APACHEⅡ、SOFA、PSS评分均可用于预测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死亡风险,其中APACHEⅡ预测灵敏度最高。3.血清乳酸水平联合APACHEⅡ、SOFA、PSS三种不同评分预测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优于其单独使用,其中LAC+APACHEⅡ评分为最佳。当APACHEⅡ>20,LAC≥5时预测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死亡率的敏感性可达81.25%,特异性可达100%。

蒋沙沙[2](2020)在《常规凝血功能与血栓弹力图检测对胡蜂蛰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功能与血栓弹力图检测对胡蜂蛰伤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治疗的胡蜂蛰伤患者73例,收集入院时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数据等资料,根据蛰伤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于入院后半小时内行常规凝血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对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与胡蜂蛰伤患者的系统器官损伤程度(SOFA评分和系统器官受累数)进行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胡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因素分析。采用ROC评价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对胡蜂蛰伤患者MOD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4组患者的FIB和AT III无明显变化(P>0.05);PT、APTT随病情的加重(轻、中、重)逐渐延长(P<0.05);三组患者INR较对照组延长(P<0.05),轻、中、重三组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患者组PT(%)较对照组减小(P<0.05),轻、中、重三组无明显变化(P>0.05);重度组TT和P-FDP值较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增高(P<0.05),轻、中、对照组三组无明显变化(P>0.05)。胡蜂蛰伤患者SOFA 评分与患者的 PT(r=0.339,P=0.003)、APTT(r=0.415,P=0.000)、TT(r=0.252,P=0.034)相关;系统器官受累数与 PT(r=0.408,P=0.000)、APTT(r=0.479,P=0.000)、TT(r=0.337,P=0.004)相关;与其他凝血功能指标无相关。2.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R、K时间逐渐延长,a(deg)角逐渐缩小(P<0.05);重度组MA、CI低于轻、中、对照组(P<0.05),轻、中、对照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患者的LY30、EPL较对照组升高(P<0.05),轻、中、重三组间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胡蜂蛰伤患者SOFA 评分与患者的 R 相关(r=0.321,P=0.006)、与 a(deg)相关(r=-0.319,P=0.006);系统器官受累数与R相关(r=0.364,P=0.002)、与a(deg)相关(r=-0.556,P=0.000);与其他血栓弹力图指标不相关。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胡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影响因素(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进行分析发现:PT、APTT、R值延长与a(deg)角减小是胡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其对胡蜂蛰伤患者MOD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PT:敏感性82.86%,特异性69.44%;APTT:敏感性65.71%,特异性94.44%;R:敏感性67.57%,特异性77.78%;a(deg):敏感性 59.46%,特异性 91.67%)。结论:入院对胡蜂蛰伤患者行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对评估胡蜂蛰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汪静[3](2019)在《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018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1例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最终结局,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面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蜂蛰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蜂蛰伤好发于8月11月,平均年龄为58.29±16.34岁。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胡蜂比例、创面数、蛰伤到治疗的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尿液异常比例、白细胞、血小板、肌酸激酶(CK)、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12,OR=1.683,95%CI=1.0271.563)是重症蜂蛰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蜂蛰伤患者预后较差,年龄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巩建华,袁海,高召,胡凤琪[4](2019)在《胡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治疗新进展》文中指出胡蜂蛰伤是我国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胡蜂毒素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酶类、生物胺类、肽类及其他成分。胡蜂蜇伤可导致过敏反应及全身毒性反应如AKI等。胡蜂蛰伤致AKI主要为继发于血管内溶血和/或横纹肌溶解,也可通过蜂毒的直接肾毒性导致。胡蜂蛰伤致AKI患者行肾穿刺活检表明大部分患者肾脏病理改变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部分患者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不同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被用于治疗胡蜂蛰伤致AKI,推荐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优先选择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结合研究组新近研究进展,就近年来蜂蛰伤致AKI治疗(特别是肾脏替代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的新进展做一总结。

李小燕,杨芳芳,肖敏,柴林[5](2015)在《48例毒蜂蜇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市地处山区,蜂类较多,群蜂螫伤导致体内一系列的变态反应,重症者迅速出现全身症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部浮肿、烦躁不安、痉挛、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昏迷致急性肾能衰竭、内脏出血,如果未及时正确救治处理,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Failures,MODS),其病死率高达90%以上[1]。2013夏秋之际,本院收治毒蜂蜇伤患者75例,其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谷晓玲[6](2014)在《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影响蜂蜇伤致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13年9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蜂蜇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表》,用统一的记录表收集蜂蜇伤患者原始病历资料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蜂蜇伤到入院时间间隔、总住院天数、单蜂/群蜂蜇伤、临床表现、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蜂蜇伤患者一般情况:2003年9月-2013年9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蜂蜇伤患者共150例,符合纳入标准有91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57例,患者年龄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39(12,58)岁,蜂蜇伤入院患者例数呈逐渐增高趋势,而蜂蜇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蜂蜇伤患者发生MODS、AKI情况:(1) MODS患者累及器官情况:91例蜂蜇伤患者中发生MODS患者23例,累及器官依次为:肝脏23例、肾脏19例、凝血系统12例、循环系统6例、呼吸系统6例。(2)AKI患者伴MODS’情况:91例蜂蜇伤患者中蜂蜇伤患者中发生AKI共21例患者,伴MODS患者19例(90.5%),无MODS患者2例(9.5%)。(3)患者AKI、MODS与预后情况:AKI伴MODS患者19例,痊愈8例,死亡11例;AKI不伴MODS患者2例,痊愈1例,死亡1例;MODS不伴AKI患者4例,痊愈3例,死亡1例;无AKI无MODS66例,痊愈65例,死亡1例。(4)AKI伴MODS患者器官衰竭数与预后情况:AKd伴MODS患者19例:2个器官功能衰竭3例,痊愈2例,死亡1例;3个器官衰竭13例,痊愈6例,死亡7例;4个器官衰竭3例,均死亡。3.蜂蜇伤致AKI组和非AKI组患者情况比较:(1)一般情况比较:蜂蜇伤致AKI组与非AKI组患者性别情况无统计学差异。AKI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48.5(34.8,65.3)岁,非AKI组为38.5(12.0,52.0)岁,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KI组蜂蜇伤到入院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24(10,84)小时,非AKI组为5(3,9)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KI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7.5(2.3,17.5)天,非AKI组为3(2,5)天,两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死亡率为57.1%;非AKI组为2.9%,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MODS’情况比较AKI组患者MODS发生率为90.5%;非AKI组为5.7%;两组的MODS发生率比较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KI组MODS患者SOFA平均分为7.9±2.5分,非急性肾损伤组为3.3士1.5分,两组比较P<0.05,两组MODS患者SOFA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辅助检查结果比较: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钾(K+)、二氧化碳结合力(CO2)、尿素(UREA)、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肌钙蛋白I (TnI-U1)、肌酸激酶MB亚型(CK-M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蜂蜇伤患者年龄>55岁、蜂蜇伤到入院时间≥6小时、白细胞计数>20×109/L、贫血是蜂蜇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蜂蜇伤致AKI痊愈组和死亡组患者情况分析:(1)一般情况:AKI痊愈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0.1±20.6岁,死亡组患者为56.1士18.6岁;AKI痊愈组患者蜂蜇伤到入院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11.0(5.5,36.8)小时,死亡组为36.0(20.0,144.0)小时;急性肾损伤痊愈组患者住院天数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16.0(10.5,23.5)天,死亡组为3.0(1.0,5.0)天。(2) MODS’隋况:AKI痊愈组MODS发生率为88.9%,AKI死亡组MODS发生率为91.7%;AKI痊愈组患者SOFA平均分为6.2士1.9分,死亡组为9.2±2.3分。(3)辅助检查结果:AKI痊愈组和死亡组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WBC、 HB、K+、CO2、UREA、CRE、ALT、AST、TBIL、TC、G、TnI-U1、 CK-MB、PT、APTT均明显异常。结论:1.蜂蜇伤患者年龄>55岁、蜂蜇伤到入院时间≥6小时、白细胞计数>20×109/L、贫血是蜂蜇伤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2.年龄、就诊时间、MODS衰竭器官数量、SOFA评分高低可能是蜂蜇伤致AKI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陈奕[7](2013)在《重度蜂蛰伤的综合治疗及预防》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讨论重度蜂蛰伤对机体的主要损害。探讨重度蜂蛰伤的综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8月~11月入住的10例蜂蜇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筛选后对合并MODS的6人进行资料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以“wasp sting”和“bee sting”作为检索词在Pubmed中对题名/摘要进行检索,以“蜂蜇伤”为检索词分别在CNKI中对题名进行中文检索,筛选出其中关于重度蜂蛰伤的病例统计学文献并行综合治疗的文章,整理病例中的数据,进行讨论。结合文献讨论预防措施。结果:重度蜂蛰伤患者死亡率高。重度蜇伤后常表现出溶血、急性肾功能损害、急性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常并发MODS。经血液净化、激素应用、呼吸支持、脏器功能支持治疗、抗感染治疗、局部减毒和消肿痛处理、其他对症处理及重症监护后,患者肝功、凝血象、心肌损害及全身炎性反应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病情好转,但短期内尿素、肌酐未见明显降低。结论:1.重度蜇伤以溶血、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重度蜂蜇伤并发MODS的死亡率高。2.目前治疗应采取以ICU为平台的多手段综合治疗。治疗策略上应尽早通过局部处理及血液净化治疗排除毒素,应用激素治疗以抗炎、抗过敏,做好呼吸支持;同时加强多器官功能支持,并积极纠正代谢紊乱,通过持续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监护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监测,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并积极处理。3.对重度蜂蜇伤的治疗仍需继续探求最有效治疗方式以降低死亡率。4.可推行流行病学教育预防蜂蜇伤,对蜂毒过敏的免疫预防国内尚需行进一步研究。

曾珠,李学惠,陈静,田丹[8](2013)在《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文中认为对12例毒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及时进行局部疼痛、红肿的处理并尽快中和、清除体内毒素,采取血液净化治疗,监测全身脏器功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严格管理,预防感染,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12例患者住院治疗6~22d,治愈11例,显效1例。提出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造成严重后果,护理上要加强脑、肝、肾、肺等脏器功能的监测,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防止更多的脏器受累。

刘雷,李良志,何先红,汤跃武,史继红,吴泽成,刘春秋,佘青[9](2011)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81例蜂蜇伤患者,其中57例(70.37%)发生MODS。57例MODS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治疗及激素治疗,共分为以下两组:(1)HP/HD+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组(HMP组),共26例;(2)HP/HD+常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HMC组),共31例。HMP组采用甲泼尼龙0.5 g或1.0 g,1次/d,连续3 d冲击治疗后改为甲泼尼龙40~80 mg/d;HMC组常规应用大剂量激素,甲泼尼龙80~160 mg/d。两组均采用HP/HD,1次/d,连续3次后改为HD,每周3次治疗。结果 HMP组26例患者中21例(80.77%)好转出院,4例死亡,1例患者24 h后自动出院后死亡。HMC组31例患者中22例(70.97%)好转出院,7例死亡,2例患者入院后48 h内自动出院后死亡;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3,P>0.05)。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Hb)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两组患者的TB iL、ALT、AST、LDH、CK、CK-MB、WBC及Hb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与常规大剂量激素相比,可能有利于加快患者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但能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王治寰,张其庸[10](2010)在《蜂螫伤64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蜂螫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分析64例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表现、临床治疗经过及结果,并联系蜂毒伤机制进行讨论。结果:64例[含多器管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43例,67.1%]治愈53例(82.8%),死亡8例(12.5%)。结论:外科综合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能缓解和阻断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阻断和延缓MODS进展,降低蜂螯致死率。

二、重症蜂螫伤致多器官损害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蜂螫伤致多器官损害9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乳酸联合危重病评分对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胡蜂蛰伤致MODS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个人简历
致谢

(2)常规凝血功能与血栓弹力图检测对胡蜂蛰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血栓弹力图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3)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重症蜂蛰伤的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2.2 患者24h内实验室检查资料
    2.3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2.4 影响重症蜂蛰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重症蜂蛰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4)胡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胡蜂毒素成分
    1.1 磷脂酶A
    1.2 组胺, 血清素
    1.3 胡蜂激肽
    1.4 透明质酸酶
    1.5 抗原5 (Antigen 5)
    1.6 Mastoparan
    1.7 胡蜂蜇伤致AKI的机制 (图1)
2 治疗
3 IHD和CVVH/CVVHDF
    3.1 HP
    3.2 PE
    3.3 腹膜透析
    3.4 AKI易感及预后影响因素

(5)48例毒蜂蜇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紧急处理措施
    1.3 治疗结果
2 护理体会
    2.1 气道的管理
    2.2 液体管理
    2.3 溶血出血的护理
    2.4 CRRT治疗的护理
    2.5 使用激素冲击疗法的护理
3 讨论

(6)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致谢
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7)重度蜂蛰伤的综合治疗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病例资料
    1.1 对象
    1.2 基本资料
    1.3 治疗总结
    1.4 研究方法
    1.5 结果
2 文献资料
    2.1 对象与方法
    2.2 资料整理结果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2 蜂毒液及其对机体作用的概述
    3.3 重度蜂蛰伤的治疗
    3.4 重度蜂蜇伤的预防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8)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
    1.4 结果
2 急救护理
    2.1 一般处理
    2.2 尽快中和、清除体内毒素
    2.3 血液净化治疗
    2.4 全身脏器功能监测及护理
        2.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及护理
        2.4.2 肾功能的监测及护理
        2.4.3 呼吸系统监测及护理
        2.4.4 心血管系统的监测及护理
        2.4.5 肝功能受损及凝血机制的监测及护理
        2.4.6 溶血性贫血的监测及护理
    2.5 严格管理, 控制感染
    2.6 心理护理
3 小结

(10)蜂螫伤64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资料
    1.4 心电图检查
    1.5 治疗方法
        1.5.1处理局部伤口
        1.5.2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5.3血液净化治疗
        1.5.4综合治疗
    1.6 评价
2 结果
2 讨论

四、重症蜂螫伤致多器官损害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乳酸联合危重病评分对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评估[D]. 徐婷.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2]常规凝血功能与血栓弹力图检测对胡蜂蛰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D]. 蒋沙沙.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3]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汪静. 巴楚医学, 2019(03)
  • [4]胡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治疗新进展[J]. 巩建华,袁海,高召,胡凤琪.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03)
  • [5]48例毒蜂蜇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J]. 李小燕,杨芳芳,肖敏,柴林.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5(01)
  • [6]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回顾性分析[D]. 谷晓玲. 泸州医学院, 2014(08)
  • [7]重度蜂蛰伤的综合治疗及预防[D]. 陈奕. 重庆医科大学, 2013(04)
  • [8]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 曾珠,李学惠,陈静,田丹. 护理学杂志, 2013(06)
  • [9]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 刘雷,李良志,何先红,汤跃武,史继红,吴泽成,刘春秋,佘青. 中国全科医学, 2011(11)
  • [10]蜂螫伤64例临床诊治分析[J]. 王治寰,张其庸.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0(03)

标签:;  ;  ;  ;  ;  

严重蜜蜂蜇伤致多器官损害9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