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提效 努力增加渔民收入 促进渔业经济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建华

优化结构提效 努力增加渔民收入 促进渔业经济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建华

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健华(论文文献综述)

程烨[1](2016)在《中国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区域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长久以来都是海洋大国,在“海权即渔权”的思想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海洋强国”战略纳入国家级战略中。海洋渔业是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环节,海洋捕捞渔民作为“海洋渔业”的一个重要主体,也同样是“海洋强国”的重要主体,其民生关系着渔村小康的全面建设,海洋渔业的发展关系着“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与否。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加大对海洋捕捞业的扶持补贴力度,下发渔船柴油补贴,研发更先进的捕捞设备,来刺激海洋捕捞渔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同时渔民收入也获得不断增长。但是,海洋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不可逆趋势,海洋捕捞渔民老龄化也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目前海洋捕捞渔民收入来源单一,几乎来源于海洋捕捞业,而未来老龄的海洋捕捞渔民已经不可能单靠海洋捕捞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如何调整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不仅可以分析当前制约海洋捕捞渔民收入增收的因素,也可以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海洋捕捞渔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同时,为改善渔区民生、提高海洋捕捞渔民生活水平、建设小康渔村、增强我国海洋综合实力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本文围绕研究我国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这条主线,首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梳理,其中包括:渔民收入现状分析、渔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提高渔民收入对策研究、基于沿海地区的渔民收入研究、基于渔民收入结构的研究、农民收入结构研究方法及国外渔民收入研究。长久以来,国内学者都是以整个渔民群体为主体进行渔民收入的研究,缺少以一种生产方式为主研究渔民收入结构的相关研究。为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本文针对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进行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了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现状,并利用贡献率、拉动力这两个值来分析2014年海洋捞渔民总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而把握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现状的整体情况。研究发现渔业生产收入依旧是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4年海洋捕捞渔民家庭经营收入对渔民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力最大,生产性补贴对渔民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力为负值,制约了渔民增收。接着,根据六大渔区的实地访谈和文献资料的查阅,总结近年来我国海洋捕捞渔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并对国家针对海洋捕捞渔民增收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然后,借鉴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方式,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海洋捕捞渔民区域性差异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类验证,确认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最终把全国11个沿海省市分成5类:第一类为天津、河北、辽宁和海南这4个省市;第二类为上海1个省市;第三类为江苏1个省市;第四类为浙江1个省市;第五类为福建、山东、广东和广西这4个省市。并利用这5类省市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占比,收入结构各部分对总收入的拉动力,同时结合6大渔区的实地调研结果,有针对性的分析各类地区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不同特征产生的原因,并从中体现目前各省市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结合上文的所有分析结果以及六大渔区的实地访谈所获信息,以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为视角,有针对性的从海洋捕捞渔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生产性补贴五个方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王聪聪[2](2015)在《浅析影响渔民收入的因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文中指出影响渔民收入的因素主要有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渔业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慢,渔民增加收入情况也日渐乏力,本文从连云港市的渔民收入的现状来看,分析了连云港近几年来,连云港海域状况以及渔民增收现状与趋势,剖析哪些因素影响渔民收入。最后,为连云港市渔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加渔民收入提出建议。

章国娜[3](2014)在《现代渔业视域中的定海海水养殖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水养殖业作为定海传统海洋产业和渔业基础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靠广大养殖户的智慧力量,充分发挥海岛渔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并经受了自然与市场经济风险的种种考验,从养殖品种、产量、产值、养殖规模等各方面都取得显着的成绩。海水养殖业得以壮大与发展,使之成为定海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了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但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定海海水养殖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从外部环境看,海水养殖的发展空间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挤压,一是沿海滩涂被征用,造成养殖面积大大减少;二是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水域环境恶化等因素,造成优质养殖水域进一步缩减。从内部环境看,海水养殖业受到来自产业自身问题的挑战,存在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经营体制机制滞后、科技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由此可见,推进定海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定海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洋渔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与解决相应问题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现代渔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知识,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养殖从业人员情况、养殖面积和区域分布、养殖品种和结构、养殖产量与产值等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了定海海水养殖业近十年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定海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优势,对定海海水养殖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认真调查发现,目前定海海水养殖业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针对定海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今后定海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原则,就是要坚持转型升级,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低碳高效,坚持产业联动,把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与现代渔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秉持海岛特色和现代渔业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定海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对接新区建设,制定产业整体规划;二是发展设施渔业,推广健康生态养殖;三是实施科技兴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四是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加养殖综合效益。

张珊[4](2013)在《湖南现代渔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渔业是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化改革的行业之一,具有体制好,活力足,产业化和国际化程度高三大特点。湖南是我国内陆渔业大省,境内水域条件优越,渔业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己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不同消费需求,而且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湖南渔业正处于向现代渔业跨越的重要时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如何面对当前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采取积极有效对策,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实现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渔业经济发展战略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促进我省传统渔业产业升级,加快渔业现代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南现代渔业产业升级战略研究,目的在于把握湖南渔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因素,找到湖南现代渔业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明确下阶段湖南现代渔业产业升级的思路,并提出湖南现代渔业产业升级的对策和措施建议。本研究围绕我省现代渔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深入分析了湖南渔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经验启示;二是认真剖析了湖南渔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性因素、发展环境和发展潜力;三是系统研究了湖南现代渔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战略;四是提出了湖南现代渔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策及措施建议。通过分析研究:1、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渔业发展主要经历了“恢复起步、调整徘徊、快速发展、提质转型”四个阶段。目前全省渔业经济发展总体良好,渔业资源优势已逐渐成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湖南农业、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2、当前湖南渔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兄弟省相比,特别是与资源条件相当的邻居湖北省相比,差距日益加大,在发展中主要存在基础设施老化、渔业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等制约性因素。但同时,我省渔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巨大。3、推进湖南现代渔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总体上实施保障发展、优化升级、科技提升、质量安全战略、加工外销五大战略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突出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产苗种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水生动物病害防疫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渔业信息与水产品市场体系、水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和渔业产业化龙头建设8个重点。4、建议从认真搞好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增加渔业投入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湖南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提升渔业装备水平,强化渔业科技支撑,增强资源与环境养护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我省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渔业新格局。

王夕源[5](2013)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和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有长达3345千米的海岸线,近海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千米,海湾200多个,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渔业生产是半岛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山东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蓝色经济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掀起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热潮。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半岛蓝色经济重要组成的近海渔业生产,如何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山东半岛要合理解决海洋环境、渔业生存与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保证现有渔业资源免受进一步破坏。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渔业循环经济体系,用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及措施来发展渔业,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由此,海洋生态渔业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渔业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方法不断创新,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空间资源综合优势明显,海洋生物、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条件和优势。本文立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的现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方法探讨,首先从蓝色经济和海洋生态渔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现代涵义入手,结合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及生态渔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蓝色经济与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SWOT分析,依据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模式选择,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创新概念,建立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发展理论模型与途径。还提出了创建“禁渔区”或“海洋生态渔业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措施等。

胡学东[6](2012)在《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海洋渔业秩序和资源分配格局,围绕海洋资源,特别是公海生物资源的争夺,已经成为新时期海洋斗争的重要特点。由于全球近海渔业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海洋生物资源衰竭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大大降低了公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和未来利用价值。全球渔业普遍面临着过度投资、种群枯竭、渔获量下降和资源利用冲突加剧等问题,世界进入了争夺公海渔业资源的时代。但是关于公海渔业资源,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全面的、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对于公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国际和国内都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本论文共分9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九章是结语。第二章是公海及海洋生物资源传统管理理论的发展,简要评述了西方中世纪前的有关理论和中国“以陆治海”和“以海为田”的农耕海洋观、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塞尔登的闭海论和宾刻舒克的海洋领有论,这些理论体现了现代海洋理论的思想源泉;并着重对近现代海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马汉的海权论进行了评析。第三章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制度及其影响。论述了公海捕鱼旧制度的危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进步促进了海洋捕捞能力的提升,公海自由无序捕捞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和衰退;到沿海国试图瓜分公海,纷纷对毗邻海域提出主权要求;简要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内容,重点对《公约》中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几个重要原则和制度,如至关重要的专属经济区制度做了介绍,分析了《公约》对公海渔业制度和国际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和养护制度的深远影响。分析了《公约》引发的海洋观变革,促进了对海洋生物资源认识的根本转变。第四章是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探索,该章重点研究了《公约》实施后,对建立新的公海生物资源养护管理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执行协定》、《国际打击IUU行动计划》和联合国关于禁止公海流刺网的决议。第五章是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该章开创性地总结了建立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养护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共同继承财产与整体性原则、权利平等与合作原则、科学养护与合理利用原则、可持续发展与有序性原则和以人为本与生态系统原则,这五项基本原则的确立是彻底解决当前公海海洋生物资源存在问题的思想基础,是建立公海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制度的核心原则。第六章是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构架研究,《公约》实施后,虽然探索建立了一些国际海洋生物养护管理制度,但世界上仍然缺乏统一的、普遍认同和遵守的、涵盖所有海洋生物资源的管理制度。世界迫切需要在国际共管海域——公海上建立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制度。该章通过分析当前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国际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组织的可行性,提出了建立国际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组织可行的基本构架。第七章是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措施和程序保障,该章总结了《公约》实施后公海渔业创立的主要管理措施,重点评介了沿海国管辖权的持续扩大、港口国措施、IUU条例中的程序规定和具体措施以及输欧海洋捕捞产品的有关规定,就公海渔业管理基本程序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订立新的、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公海生物资源管理与养护公约”,并参照WTO争端解决机制在程序上保障新公约的权威性、强制性和可执行性,是彻底解决当前公海生物资源管理与养护中棘手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第八章是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应对建议,该章提出,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的发展正在有力地推动公海渔业管理的国际化趋势;公海渔业管理措施更加趋向于强制性,对公海渔业的综合管理是发展的必然;区域性渔业管理不断加强,催生国际渔业管理实体组织诞生,公海渔业管理制度已隐然成型;公海渔业已进入全面严格管理时代。同时也对我国应如何积极、妥善应对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变革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论文围绕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问题,梳理评述了中外关于渔业资源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讨:首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尝试给即将诞生的国际渔业管理组织搭建一个科学可行的框架;对保障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得以正常运转的程序和执行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我国公海渔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对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判断。

方松[7](2011)在《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需求分析及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发展,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的伟大战略构想。渔业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现代渔业建设任重道远。渔业科技是现代渔业建设的根本动力,大力支撑和引领了产业发展。渔业基本建设为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深入分析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的需求,加强对相关政策研究,对于加快实现渔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数学统计、例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的软件需求、硬件需求,并以国家级水产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对我国当前农(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政策特点、趋势进行了研究,并从利用好、发挥好农(渔)业基本建设资金、实施好农(渔)业基本建设项目,支撑好现代渔业建设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思考了我国渔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应如何实施好项目。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软件需求着力表现在渔业科技基本建设政策(政策因素)、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队伍素质(人员因素)、渔业科研支撑基本建设的环境(科研互补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构建了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软件需求的架构;对基本建设硬件需求是配置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建设较大规模、较高建设标准的实验用房和实验基地,装备必须的远洋及内陆渔业科学调查船(艇)、检测车辆等。文中还分析研究了我国当前农(渔)业建设项目管理政策的五个特点、三个趋势,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最后,本文研究给出了我国渔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实施好项目的三个关键。

方平[8](2011)在《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渔业在产业结构单一且严重趋同,渔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十分突出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加速我国渔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和统一,促使我国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本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为:(1)实证研究与一般推理、归纳分析相结合。在研究渔业产业地位、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影响时运用实证分析。在研究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途径时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2)灰色关联度法和计量经济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我国渔业产业结构间的关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在我国渔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理论框架体系。(2)对我国渔业结构现状进行剖析,探明了渔业结构特点和三次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渔业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第一产业对渔业经济贡献水平逐步弱化,渔业经济总量增长逐渐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增长。三次产业主要问题分别是:第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较粗放、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中加工业发展滞后、渔用饲料产业发展水平低、饲料系数高;渔业生产中滥用违禁药物现状较普遍,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下降。第三产业的产业化水平低,休闲渔业的整体规划不够合理;渔业生产经营能力不强,渔民增收困难。(3)科技创新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渔业的投入产出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转换效率,进而推动渔业结构变革。其作用途径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提高了渔业劳动者素质并改进了劳动工具;科技创新影响消费和生产需求结构的改变;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催生了渔业新产业并弱化了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改变着渔业国际贸易结构,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水产加工、流通产业的发展。(4)渔业科技人员数量与渔业科研经费投入对渔业结构调整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由于科技创新带来的养殖单产水平提高促进了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渔业在农业中经费投入与课题数的比例、渔业在农业中科技人员数与经费投入的比例两个变量能很好地反映渔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变化,渔业占农业产值的比例变化对渔业结构的变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由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单产提高明显地促进了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5)从科技政策、体制政策、产业政策和管理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促进渔业结构调整。

王秋福[9](2011)在《潍坊市滨海区渔民收入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海洋水产品价格高于一般农副产品,在价格优势的刺激下渔业生产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渔民收入大幅增长,但粗放式的渔业生产使得近些年来渔业资源日益衰退,尤其是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水产品价格的下跌,渔民收入增幅明显趋缓甚至下降。潍坊滨海区地处莱州湾沿岸,1/3的农户以渔业为主,2009年冬天的冰冻使得渔民损失惨重,严重挫伤了渔民的积极性。如何向质量效益型渔业转变,解决渔业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渔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摆在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渔民收入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比较少,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力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滨海区渔民的收入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首先分析了滨海区渔民收入的变化情况及其特征。从纵向上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滨海区渔民收入增长幅度很大,渔民的收入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海洋捕捞和养殖业收入所占比例明显减少,而工资性收入则明显增加,渔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集体开始对农户进行资金分配,增加了农户收入。从横向上来看,滨海区渔民收入与发达地区渔民和城镇居民相比还存有一定差距。从总体来看渔民收入有以下特征,一是收入呈连年递增趋势,二是渔民收入多元化,三是工资性收入增幅较大。存在的问题有,渔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和发达地区渔民收入有一定差距,渔民收入不平衡,起伏大,增幅低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其次分析了当前影响渔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一是渔业本身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弱质产业;二是渔业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很大;三是受水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四是渔业生产成本;五是渔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六是渔民自身素质不高。为学习国外发展渔业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的措施,论文还分析了挪威、英国、日本、美国等四国发展渔业的做法和措施,最后,论文针对滨海区影响渔民收入的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要加强教育,引导渔民转观念增技能;二要大力扶持二、三产业,逐步实现渔业产业化;三要优化渔业结构,发展休闲渔业;四要规范水产品养殖行为,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五要防止海洋污染,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六要建立渔民合作组织,提高渔业抗风险能力;七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展渔业保险;此外还应加强海洋确权,保护渔民海域使用权;规范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明确措施,解决渔民融资问题。

王苎萱[10](2011)在《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海洋经济资源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载体和平台,缺乏将经济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提高相关效率的桥梁纽带。而面对中日、中韩、中越相关渔业协定生效后,大批转产转业渔民的就业、生存压力日益增大的严峻现实,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相继提出以渔港及其所在乡镇为依托,建设渔港经济区,这对于当前拓展转产转业渔民的发展空间、构建渔业产业化平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具有深远意义,更是加快海洋经济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鉴于产业集群拥有高强度知识流动和信息交换、良好的竞争、合作与创新精神、专业化市场和稳定的分工协作等显着特点,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发展渔港经济区有利于形成规模化优势、差异化优势,以及相关产业的“提升效应”优势。而如何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建设好渔港经济区,构筑配置海洋资源的载体和平台,把海洋资源潜力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动力,就成为当前决策者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论文对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在剖析渔港、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当前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产业集群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提出渔港经济区建设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其次,依托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探讨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模式、空间布局架构,选择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构筑完善的区内外联系网络和顺畅的经济区产业价值链;再次,运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因子分析法等探析影响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建设的外部因素,为选择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和对策做准备;然后,借鉴国外渔港和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矩阵分析方法,提出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总体发展规划要点和发展战略;最后从政府、企业、文化培植等方面给出具体可促进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拓展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与统计分析并重、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并重、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系统的研究方法,根据产业经济学、管理学、渔业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对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分析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的全新视角,集群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思维方式。研究产业集群的各类文献数量多,涉及范围广,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用产业集群的理论具体分析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形势的文献。本文的创新之处正在于,首次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建立了我国渔港经济区的模式和内容,构建了产业集群与渔港地区经济、社会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并依托产业集群理论,分析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衍生途径,提出了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和可供相关决策者和管理者参考的对策措施。此外,本文首次用因子分析法,并结合问卷调查对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分析归纳出影响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六大因素,并得出其重要性的排序结果。

二、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健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健华(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区域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简要文献综述与述评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理论基础
        1.5.1 供求关系与需求理论
        1.5.2 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1.5.3 经济增长理论
        1.5.4 人力资本理论
    1.6 研究可能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现状
    2.1 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现状
        2.1.1 2014年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
        2.1.2 渔业生产收入依旧是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2 海洋捕捞渔民总收入结构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析
        2.2.1 海洋捕捞渔民收入一级结构的贡献率和拉动力
        2.2.2 海洋捕捞渔民收入二级结构的贡献率和拉动力
第三章 海洋捕捞渔民增收面临的问题
    3.1 家庭经营收入
        3.1.1 多重因素制约海洋捕捞渔民生产收入增长
        3.1.2 政府相关规定影响海洋捕捞效果
        3.1.3 劳资矛盾使海洋捕捞生产收入的稳定性成问题
        3.1.4 渔民转产转业阻力大
    3.2 工资性收入问题
    3.3 财产性收入问题
    3.4 转移性收入问题
        3.4.1 海洋捕捞渔民户口的界定问题
        3.4.2 养老体系优秀经验可持续性差
    3.5 生产性补贴问题
        3.5.1 渔船更新改造补贴问题
        3.5.2 柴油补贴问题反响大
第四章 区域间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差异性分析
    4.1 沿海各省基于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的系统聚类分析
        4.1.1 方法选择
        4.1.2 聚类分析结果
        4.1.3 聚类分析结果验证
    4.2 2014年区域间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对比分析
    4.3 2014年区域间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的拉动力分析
第五章 海洋捕捞渔民收入提高的对策建议
    5.1 巩固提高海洋捕捞渔民家庭经营收入
        5.1.1 进一步加大保护海洋自然渔业资源力度
        5.1.2 增加政府相关规定弹性
        5.1.3 成立渔工服务中心
        5.1.4 配套转产转业政策仍需重新考虑
    5.2 积极促进海洋捕捞渔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5.2.1 积极促进渔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5.2.2 切实提高海洋捕捞渔民再就业技能
    5.3 稳步推动海洋捕捞渔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5.4 重视保障海洋捕捞渔民转移性收入
    5.5 提高海洋捕捞渔民生产性补贴发放效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浅析影响渔民收入的因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连云港市渔业发展与渔民收入的现状
    1.1 渔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 缺乏技术创新的基础
    1.2 渔业劳作成本较高, 风险较大
    1.3 海洋环境恶化, 恶劣天气频繁
    1.4 渔业资源减少
2 促进海洋渔业发展, 增加渔民收入的对策
    2.1 优化连云港市渔业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2 积极引进外资, 加大资金投入, 带动渔业向前发展
    2.3 大力发展旅游业, 吸引游客,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2.4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保护渔业资源
    2.5 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渔业产业飞跃

(3)现代渔业视域中的定海海水养殖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定海海水养殖业现状与发展优势
    2.1 定海海水养殖业的现状
        2.1.1 养殖从业人员情况
        2.1.2 养殖面积和区域分布
        2.1.3 养殖品种及结构
        2.1.4 养殖产量与产值
    2.2 定海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优势
        2.2.1 自然条件优势
        2.2.2 社会条件优势
        2.2.3 养殖发展基础优势
第三章 定海海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海域环境污染严重
    3.2 发展空间严重挤压
    3.3 科技应用水平较低
    3.4 产业化程度低
第四章 现代定海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对接新区建设,制定产业整体规划
    4.2 发展设施渔业,推广健康生态养殖
    4.3 实施科技兴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4.4 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4.5 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加养殖综合效益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湖南现代渔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国内渔业经济研究动态
        1.2.2 国外渔业经济研究动态
        1.2.3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渔业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2.1.1 渔业经济的概念
        2.1.2 渔业经济的特征
        2.1.3 渔业经济特征对渔业管理的要求
        2.1.4 渔业经济的功能与意义
    2.2 现代渔业的基本理论
        2.2.1 现代渔业的基本概念
        2.2.2 现代渔业的本质内涵
        2.2.3 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的特征差异
    2.3 产业升级理论
        2.3.1 产业升级的定义
        2.3.2 产业升级的内涵
        2.3.3 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
第三章 湖南渔业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3.1 湖南渔业经济发展历史
        3.1.1 发展概述
        3.1.2 发展历程
    3.2 湖南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2.1 总体特征
        3.2.2 发展经验
第四章 湖南渔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及潜力分析
    4.1 湖南渔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4.1.1 物质因素
        4.1.2 技术因素
        4.1.3 政策因素
        4.1.4 市场因素
    4.2 湖南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4.2.1 养殖潜力
        4.2.2 科技潜力
        4.2.3 加工潜力
        4.2.4 市场潜力
    4.3 我省现代渔业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4.3.1 渔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4.3.2 水产品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4.3.3 经济结构调整为我省水产业崛起创造了新的机遇
        4.3.4 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渔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我省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 湖南现代渔业产业升级思路与战略
    5.1 总体思路
        5.1.1 指导思想
        5.1.2 发展思路
    5.2 发展原则
    5.3 发展目标
    5.4 发展战略
    5.5区域布局优化
        5.5.1 环洞庭湖名特优水产养殖区
        5.5.2 丘陵山区稻田库塘养殖区
        5.5.3 大中城市郊区休闲渔业区
    5.6 产业升级领域
        5.6.1 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升级
        5.6.2 水产苗种体系升级
        5.6.3 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升级
        5.6.4 水生动物病害防疫体系升级
        5.6.5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升级设
        5.6.6 渔业信息与水产品市场升级
        5.6.7 水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升级
        5.6.8 渔业产业化经营升级
        5.6.9 特色旅游与渔业文化体系升级
第六章 促进湖南现代渔业产业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6.1 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6.1.1 培植优势主导养殖业
        6.1.2 扶持壮大现代加工业
        6.1.3 建立完善现代流通业
        6.1.4 积极培育发展休闲业
        6.1.5 努力构建和谐捕捞业
    6.2 提升渔业装备水平
        6.2.1 积极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6.2.2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渔业
    6.3 强化渔业科技支撑
        6.3.1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6.3.2 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6.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6.4 增强资源与环境养护能力
        6.4.1 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6.4.2 积极开展资源生态养护
    6.5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6.5.1 建立健全水产良种繁育体系
        6.5.2 建立健全渔业科技推广体系
        6.5.3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6.5.4 建立健全渔政执法管理体系
    6.6 搞好科学规划
    6.7 加强组织领导
    6.8 完善扶持政策
    6.9 增加渔业投入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框图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的发展概况
    2.1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地位
        2.1.1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
        2.1.2 海洋渔业的产业地位
    2.2 海洋渔业的科技研发与生态需求
        2.2.1 科技研发的基础
        2.2.2 生态发展的需求
3 海洋生态渔业的相关理论与发展必然
    3.1 海洋生态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与外延
        3.1.1 概念的提出
        3.1.2 内涵与外延
    3.2 海洋生态渔业的研究理论与发展必然
        3.2.1 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
        3.2.2 蓝色经济的发展必然
4 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
    4.1 发展优势
        4.1.1 海洋资源丰富
        4.1.2 区位优势突出
        4.1.3 产业优势明显
        4.1.4 科研力量集中
    4.2 发展劣势
        4.2.1 生态渔业发展意识不强
        4.2.2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落后
        4.2.3 渔政管理分散规划滞后
        4.2.4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4.3 发展机遇
        4.3.1 国际市场广阔
        4.3.2 国家战略支持
        4.3.3 地方政策扶持
        4.3.4 消费市场需求
    4.4 发展威胁
        4.4.1 填海造地侵吞水域
        4.4.2 近海生态环境破坏
        4.4.3 区域经济竞争激烈
        4.4.4 邻海可捕渔场萎缩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目标与模式
    5.1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
    5.2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判别基准
    5.3 海洋生态渔业生产的模式选择
        5.3.1 自然型生产模式
        5.3.2 集约型生产模式
        5.3.3 低投入型生产模式
        5.3.4 高科技型生产模式
    5.4 海洋渔业组织运作的模式分析
        5.4.1 龙头企业带动型
        5.4.2 政府引导扶持型
        5.4.3 生态基地示范型
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6.1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思路更新与方式创新
        6.1.1 更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思路
        6.1.2 创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方式
    6.2 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6.2.1 产业的结构调整
        6.2.2 产业的优化升级
    6.3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体制建设
        6.3.1 借鉴完善管理制度
        6.3.2 强化科技先导机制
        6.3.3 创建生态补偿制度
        6.3.4 构建市场发展体系
        6.3.5 创新生产经营形式
        6.3.6 建立生态环保体系
    6.4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对策建议
        6.4.1 降低近海捕捞强度
        6.4.2 发展远洋捕捞渔业
        6.4.3 完善休渔禁渔制度
        6.4.4 实施海洋生态养殖
        6.4.5 提高从业渔民素质
        6.4.6 建立科海示范基地
        6.4.7 修复近海渔业资源
        6.4.8 建设海洋蓝色粮仓
        6.4.9 发展滨海休闲渔业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创新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8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6)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内容
    0.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0.4.1 研究方法
        0.4.2 技术路线
1.公海及海洋生物资源传统管理理论的发展
    1.1 西方中世纪前的有关论述
        1.1.1 古希腊、罗马的两种海洋观
        1.1.2 西方海洋理论的源泉
        1.1.3 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论述
    1.2 海洋自由论与闭海论
        1.2.1 教皇子午线
        1.2.2 海洋自由论的主要观点
        1.2.3 闭海论的主要内容
        1.2.4 争论及其影响
    1.3 马汉的海权论
        1.3.1 控制海洋与控制世界
        1.3.2 制海权
        1.3.3 海权决定世界历史的进程
        1.3.4 海权论的影响
    1.4 中国古代的海洋观
        1.4.1 “以陆治海”和“以海为田”的农耕海洋观
        1.4.2 古代中国的海洋活动
        1.4.3 “渔盐之利”的功利思想
        1.4.4 中国传统的渔业思想
        1.4.5 古代中国海洋观的几个基本特点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制度及其影响
    2.1 渔业的发展与传统制度的危机
        2.1.1 捕捞能力的提升和渔业资源的衰退
        2.1.2 沿海国对毗邻海域的主权要求
        2.1.3 《杜鲁门公告》
        2.1.4 关于公海海洋资源权利
        2.1.5 第一、二次国际海洋法会议
        2.1.6 传统公海捕鱼制度面临危机
        2.1.7 矛盾的焦点
    2.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建立
        2.2.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内容
        2.2.2 公海渔业制度的调整与确立
        2.2.3 其他重要原则和制度的建立
    2.3 《公约》对海洋观和国际渔业制度的影响
        2.3.1 《公约》引发的海洋观变革
        2.3.2 对公海资源管理制度的调整
        2.3.3 《公约》对国际渔业制度的影响
3. 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探索
    3.1 后《公约》时代国际渔业管理制度的发展
    3.2 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
    3.3 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3.3.1 坎昆宣言
        3.3.2 《守则》的主要内容
        3.3.3 《守则》规定的基本准则
        3.3.4 《守则》的实施情况
        3.3.5 《守则》的意义和影响
    3.4 《执行协定》
        3.4.1 《执行协定》产生的背景
        3.4.2 《执行协定》的框架及基本内容
        3.4.3 《执行协定》的创新内容
        3.4.4 《执行协定》的意义
    3.5 国际打击 IUU 行动计划
        3.5.1 IUU 捕捞行为的原因分析
        3.5.2 国际打击 IUU 行动计划的基本要求
        3.5.3 欧盟的 IUU 条例
        3.5.4 IUU 条例要点
        3.5.5 美国的计划及影响
    3.6 联合国关于公海流刺网的决议
4. 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4.1 共同继承财产与整体性原则
    4.2 权利平等与合作原则
    4.3 科学养护与可持续原则
    4.4 合理利用与有序性原则
    4.5 以人为本与生态系统原则
5. 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构架研究
    5.1 关于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若干主张
    5.2 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实践与存在问题
        5.2.1 国际渔业管理组织概况
        5.2.2 相关国家和渔业组织的实践行动
        5.2.3 分鱼种的国际海洋资源管理
        5.2.4 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5.3 建立国际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组织的基本条件
        5.3.1 有迫切的实际需要
        5.3.2 有充分的法律准备
        5.3.3 观念转变为制度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
        5.3.4 现行体制已对渔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5.3.5 已有率先启动的国际管理模式
    5.4 区域合作与共同渔业政策
        5.4.1 关于区域合作
        5.4.2 关于共同渔业政策
    5.5 海洋保护区——公海生物资源管理的成熟模式
        5.5.1 海洋保护区是当前养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方式
        5.5.2 海洋保护区建立的现状与规划
        5.5.3 海洋保护区建设的重点问题
        5.5.4 海洋保护区建设是未来国际发展的趋势
        5.5.5 关于海洋保护区的结语
    5.6 国际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组织的基本构架
        5.6.1 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主要任务
        5.6.2 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定位问题
        5.6.3 渔业管理组织的架构与运行
        5.6.4 公海生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6. 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措施和程序保障
    6.1 公海渔业管理的主要措施
    6.2 沿海国管辖权的持续扩大
        6.2.1 对船旗国管辖的限制
        6.2.2 沿海国立法与强化执行
        6.2.3 非经许可的外国渔船在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
        6.2.4 沿海国与船旗国的法律冲突
        6.2.5 《执行协定》的新突破
    6.3 港口国措施
    6.4 IUU 条例中的程序规定和具体措施
        6.4.1 IUU 条例的创新措施及评价
        6.4.2 国际社会开展全方位打击 IUU 行动
    6.5 输欧海洋捕捞产品的有关规定
    6.6 程序制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6.6.1 争议的解决
        6.6.2 裁决的效力与执行
        6.6.3 关于决策机制
        6.6.4 关于基本程序制度
7. 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应对建议
    7.1 公海生物资源管理的不断深化
    7.2 沿海国与捕鱼国加强全面合作
    7.3 加强渔业管理推动国际渔业管理组织诞生
    7.4 积极应对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变革的挑战
        7.4.1 增强在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话语权
        7.4.2 积极参与公海生物资源管理组织的各种活动
        7.4.3 建立参与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保障与支撑机制
        7.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资源战略的角度推进公海渔业发展
        7.4.5 加大派遣渔政队伍开展公海渔业执法力度
8.结语
    8.1 主要研究成果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7)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需求分析及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1.3.3 本文创新点
2 现代渔业科学研究与基本建设概述
    2.1 我国渔业概况
    2.2 现代渔业定义及特点
    2.3 科技发展在现代渔业建设中地位
    2.4 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体系概况
        2.5.1 中央预算内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投资体系
        2.5.2 中央预算内水产原良种工程专项投资体系
        2.5.3 中央预算内水生动物防疫专项投资体系
        2.5.4 中央预算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专项投资体系
        2.5.5 中央预算内渔政及渔港专项投资体系
        2.5.6 中央预算内其他渔业专项投资体系
    2.6 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 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需求分析
    3.1 我国渔业科技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3.2 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软件需求分析
        3.2.1 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软件需求的内涵
        3.2.2 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软件需求的相关指标分析
    3.3 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硬件需求分析
        3.3.1 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硬件框架概述
        3.3.2 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硬件需求分析
    3.4 例证分析
        3.4.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概述
        3.4.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建设现状
        3.4.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建设软件、硬件需求分析
4 农(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政策研究
    4.1 我国农(渔)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分类
        4.1.1 按照管理制度颁布部门不同分类
        4.1.2 按照管理制度约束侧重点不同分类
        4.1.3 按照管理制度约束阶段不同分类
        4.1.4 按照管理制度约束主体不同分类
    4.2 我国农(渔)业建设项目管理政策特点
        4.2.1 高度重视建设规划的编制
        4.2.2 要求严格履行农业基本建设程序
        4.2.3 注重对项目实施过程监控
        4.2.4 强调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
        4.2.5 狠抓进度推进和竣工验收工作
    4.3 我国农(渔)业建设项目管理政策趋势
        4.3.1 大力推行专业化管理
        4.3.2 加大后评价工作力度
        4.3.3 加强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我国农(渔)业建设项目管理政策建议
        4.4.1 进一步完善农(渔)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4.4.2 健全农(渔)业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机制
        4.4.3 加强农(渔)业建设行业中介服务组织监管与培育
        4.4.4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农(渔)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4.4.5 进一步健全农(渔)业建设项目运行机制
5 组织实施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有关思考
    5.1 项目谋划要充分体现单位事业发展需求
    5.2 项目实施要确保符合投资部门要求
    5.3 重视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详细摘要

(8)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评述
        2.1.1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研究
        2.1.2 渔业经济学研究
    2.2 国内研究评述
        2.2.1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研究
        2.2.2 渔业产业结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研究
    3.1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有关范畴界定
        3.1.1 科技创新相关概念
        3.1.2 产业结构相关概念
    3.2 科技创新理论
    3.3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理论
        3.3.1 配第-克拉克定理
        3.3.2 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3.3.3 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规律
        3.3.4 钱纳里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3.4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3.4.1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
        3.4.2 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理论
    3.5 本文研究理论框架体系
    3.6 本章小结
4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
    4.1 我国渔业结构特点分析
        4.1.1 我国渔业产量分析
        4.1.2 渔业竞争力分析
        4.1.3 渔业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动分析
    4.2 渔业产业总产出与三次产业动态关联分析
        4.2.1 灰色关联度理论
        4.2.2 灰色关联度模型的选择
        4.2.3 基础数据的选定
        4.2.4 渔业总产出与三次产业动态分析
        4.2.5 渔业第一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4.2.6 渔业第二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4.2.7 渔业第三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4.3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
        4.3.1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
        4.3.3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途径研究
    5.1 我国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结构和重点分析
        5.1.1 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结构分析
        5.1.2 渔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5.1.3 渔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分析
        5.1.4 渔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分析
    5.2 渔业科技创新与渔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
        5.2.1 科技创新影响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方式研究
        5.2.2 渔业产业结构决定渔业科技结构研究
    5.3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途径研究
        5.3.1 科技创新有力改善生产要素状况
        5.3.2 科技创新有效影响需求结构
        5.3.3 科技创新显着促进渔业新兴产业发展
        5.3.4 科技创新改变国际贸易结构
    5.4 本章小结
6 科技活动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6.1 科技投入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6.1.1 分析方法
        6.1.2 数据来源
        6.1.3 计算结果与分析
    6.2 科技产出对渔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6.2.1 科技产出对海水养殖结构的影响研究
        6.2.2 科技产出对淡水养殖结构的影响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本文局限性
    7.3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潍坊市滨海区渔民收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滨海区渔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2.1 滨海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资源
        2.1.3 经济社会发展
    2.2 滨海区渔民收入的发展状况
        2.2.1 渔民收入的构成
        2.2.2 滨海区渔民收入的发展历程
        2.2.3 滨海区渔民收入的构成
    2.3 滨海区渔民收入的纵向比较
    2.4 滨海区渔民收入的横向比较
        2.4.1 与滨海区农民收入的比较
        2.4.2 与滨海区城镇居民收入的比较
        2.4.3 与发达地区渔民收入的比较
    2.5 滨海区渔民收入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2.5.1 滨海区渔民收入的主要特征
        2.5.2 滨海区渔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影响滨海区渔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渔业是一种高风险的弱质产业
        3.1.1 对水体环境的高度依赖性
        3.1.2 水体的隐蔽性
        3.1.3 生产的季节性
        3.1.4 鲜活水产品的易腐性
        3.1.5 渔业资源供给的稀缺性
        3.1.6 渔业水域有效利用的困难性
        3.1.7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3.1.8 渔业资源利用的外部性
    3.2 资源环境的约束
        3.2.1 沿海滩涂急剧减少
        3.2.2 海洋污染严重
        3.2.3 捕捞强度过大
        3.2.4 有效可捕海域缩小
    3.3 水产品价格的波动
        3.3.1 市场影响
        3.3.2 水产品质量
    3.4 渔业生产成本
        3.4.1 捕捞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3.4.2 养殖业的生产成本上涨
    3.5 渔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3.6 渔民自身素质不高
第四章 国外加强渔业管理措施和发展经验
    4.1 挪威的渔业管理措施和发展经验
    4.2 英国的渔业管理措施的发展经验
    4.3 日本的渔业管理措施和发展经验
    4.4 美国的渔业管理措施和发展经验
    4.5 小结
第五章 促进滨海区渔民收入增加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教育,引导渔民转观念增技能
    5.2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渔民收入
        5.2.1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5.2.2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渔业产业化
    5.3 优化渔业结构,发展休闲渔业
        5.3.1 努力实现品种结构和渔场结构的调整
        5.3.2 发展休闲渔业
    5.4 规范水产品养殖行为,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5.4.1 积极实行水产种苗管理
        5.4.2 加强饲料、药物的管理,改善渔业生态环境
        5.4.3 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提高水产品的质量
        5.4.4 增加增殖放流数量
    5.5 防止海洋污染,改善渔业生态环境
    5.6 建立渔民合作组织,提高渔业抗风险能力
    5.7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展渔业保险
    5.8 其他措施
        5.8.1 加强海域使用确权,保护渔民海域使用权
        5.8.2 规范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5.8.3 明确措施,解决渔民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滨海区渔民收入状况调查问卷

(10)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产业集群理论方面
        1.2.2 我国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相关基础概念与发展现状
    2.1 渔港概念、功能及发展历程
        2.1.1 渔港概念
        2.1.2 渔港的功能与作用
        2.1.3 我国渔港发展历程
    2.2 渔港经济区内涵及发展特征
        2.2.1 渔港经济区内涵界定
        2.2.2 渔港经济区发展特征
    2.3 产业集群概念及发展现状
        2.3.1 产业集群概念
        2.3.2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3 渔港经济区存在的问题及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优势
    3.1 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现状概述
    3.2 我国渔港经济区存在问题剖析与基本建议
        3.2.1 我国渔港经济区存在问题剖析
        3.2.2 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基本建议
    3.3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与优势所在
        3.3.1 规模化优势
        3.3.2 差异化优势
        3.3.3 相关产业“提升效应”优势
4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形成与衍生途径
    4.1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4.1.1 传统产业拓展模式
        4.1.2 专业的水产品市场拉动模式
        4.1.3 外商投资促动模式
        4.1.4 转型渔人码头模式
    4.2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架构
    4.3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主导产业确定
    4.4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联系网络建立
    4.5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价值链构筑方式探讨
        4.5.1 价值链,产业价值链与产业集群价值链
        4.5.2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价值链构成及特征
        4.5.3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价值链的构筑方式
5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1 问卷调查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 因子分析
    5.4 描述性分析
        5.4.1 市场因素
        5.4.2 要素禀赋
        5.4.3 企业管理与文化
        5.4.4 创新氛围
        5.4.5 外部支持环境
        5.4.6 发展机遇
6 国外经验
    6.1 日本和韩国渔港经济的发展经验
        6.1.1 日本渔港经济的发展经验
        6.1.2 韩国渔港经济的发展经验
    6.2 美国和荷兰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
        6.2.1 美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
        6.2.2 荷兰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
7 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建设战略选择
    7.1 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总体发展规划制定
        7.1.1 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7.1.2 发展原则
    7.2 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7.2.1 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SWOT 分析
        7.2.2 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战略选择
8 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与建议
    8.1 把促进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确定为建设渔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8.2 结合各地情况做好相关具体规划并有效实施
    8.3 发挥政府对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8.4 加强企业自身以及与相关支持主体的合作与创新,并注重产业集群文化因素的培植
    8.5 实施国际化运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健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区域差异研究[D]. 程烨. 上海海洋大学, 2016(02)
  • [2]浅析影响渔民收入的因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J]. 王聪聪. 山西农经, 2015(05)
  • [3]现代渔业视域中的定海海水养殖业发展研究[D]. 章国娜. 浙江海洋学院, 2014(04)
  • [4]湖南现代渔业发展研究[D]. 张珊.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 王夕源.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6]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 胡学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 [7]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需求分析及政策研究[D]. 方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04)
  • [8]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 方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 [9]潍坊市滨海区渔民收入问题研究[D]. 王秋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1)
  • [10]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王苎萱.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优化结构提效 努力增加渔民收入 促进渔业经济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