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厅厅长会议在京召开

国土资源厅厅长会议在京召开

一、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张保钢,杨伯钢,易致礼,时守志,李金刚,曹雨傲[1](2021)在《我国“多测合一”工作开展情况综述》文中提出介绍了"多测合一"政策的出台背景,汇总了国家和省级层面"多测合一"的政策文件和主要内容,总结了政策出台以来全国范围的主要学术活动,归纳了省级层面"多测合一"的技术标准及其特点,罗列了国内主要的多测合一商品化软件,展示了国内各地典型多测合一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了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对已开展的"多测合一"工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改进"多测合一"工作的6条建议。

奚星伍[2](2021)在《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维护城乡规划管理的权威性,2017年1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安徽省领导干部城乡规划实施管控责任离任审计办法(试行)》(皖审发[2017]11号)。该办法提供了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的框架和方向,但是,现行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相关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实施性的细则来解决“谁来审”“如何审”“审哪些”等具体事项。因此本文选题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与路径研究,期望能为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提供技术基础,做些许参考和贡献。本文以审计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受托责任关系论、国家治理理论和免疫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立足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实践,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年来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围绕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实施、监督检查等方面,吸收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与实践,开创性的提出审计技术方法,具体由工作方法、数据获取方法和取证分析方法(合规性分析和实施绩效分析)。其中取证分析方法是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的核心,直接指导审计人员具体实施,有很强的实操性。同时提出以国家治理目标政策为向导、以规划编制实施情况为主线、以实施绩效评价为手段、以国家公共利益为审计边界和公开审计结果落实整改问责等审计路径。最后,本文以T市为例,将技术方法运用到实例中进行分析验证,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图 [5] 表 [10] 参 [43]

陈韵[3](2020)在《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线”划定研究》文中提出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形成相应的规划,久而久之规划体系庞杂紊乱。为解决各规划及其部门之间内容重叠、冲突的乱象,“多规合一”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历程可大致分为“多规合一”地方自发探索期、“多规合一”国家统一推进期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期。基于此,昆明市于2018年开始进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希望通过编制工作的参与,探寻规划编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过程和实际问题形成研究及建议。通过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条控制线”划定进行研究。首先理清楚昆明市规划形式由传统规划期、“多规合一”探索期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索期的演变过程;其次,对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和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一一梳理,并将他们在编制方法、侧重点的差异和各自技术路线的不足进行探讨,旨在厘清本次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性优势,然后形成更加优化合理的编制路线;最后,基于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要内容“三条控制线”的划定过程和结果,总结“三线”划定中面临的困难、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试图提出相应的管控规则。总体而言,试图探索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和“三线”划定过程,讨论技术路线由于各阶段社会发展导向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问题,并试图对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操性和科学性进行探讨进而对其形成优化;对“三线”划定过程中差异图斑、内容重叠等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为接下来市、县等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索提供优化路径。

马海鹰[4](2020)在《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及模型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催生出的新治理时代,摆脱固化的政府部门结构,通过跨部门协同治理对产业发展和社会诉求做出整体性回应,是新世纪以来多个国家政府改革的新趋势。推进跨部门协同治理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走向之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遵循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政府诸多部门协同推进旅游业的治理上。在全域旅游下,发挥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加强政府的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研究就显得必要和有价值,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整体上显然还较为薄弱。本文溯源了政府跨部门协同的有关基础理论,包括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明晰了政府跨部门关系中的政府跨部门协同概念,并从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发生的逻辑过程入手,对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四种主要类型,从内外因的角度对演进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从而梳理出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有关脉络体系。在对国内外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实践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已有跨部门协同治理的主要典型模型分析,在借鉴优点和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分析模型。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本文对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政府的旅游行政职能实际上分配于多个部门之中,旅游行政权力的配置变化决定了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难易程度。政府需要在不同层面、环节和领域对旅游业发展采取大量的协同行为,既是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问题,又是如期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拥有不同的行政资源,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也有进行资源交换的需要。政府管理的碎片化状态不仅直接影响政府服务的效率,也会给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带来权责空档、权责固守、利益冲突等阻碍。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和客体的多变性决定了旅游协同治理有着不同的类型。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聚焦于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在我国同级政府的治理体系中,旅游治理的参与者往往包括多个层面:个体人、旅游行政机构及多种形式的协调机构和机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跨部门旅游协同的治理方式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对构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分析模型提出了需求。在分析已有SFIC模型、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型、公共部门旅游管理模型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明确一般性目标、层次性目标和法律性目标。在明确目标之后,优化的协同方式和协同过程则至关重要,建立决策中枢系统协同、强化等级制职务权威协同、共享等级制组织协同的利益、加强旅游机构的协同能力建设、完善横向协同机制、完善辅助机制等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优化方式。同时,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还需要加强文化、制度和技术支撑,来帮助其运行得更加有效。在构建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县域政府引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出台重大旅游政策、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三个实践案例对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进行了具体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能够有效地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冀林[5](2020)在《省绿化委员会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8月2日,省绿化委员会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受省绿化委员会副主任、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凤庭委托,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吴京代表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国土绿化等工作进展情况,并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吴京指出,国土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胡贇贇[6](2020)在《青州土地治理国际会议联络陪同口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青州土地治理国际会议是由汉斯·赛德尔基金会(HSS)组织,于2019年在山东青州举办的国际交流盛会。在本次会议中,来自各国的130多名学者、研究人员就气候变化挑战及其对可持续农村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为促进农村发展、落实土地综合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经验。笔者选取本次国际会议的会议报告作为口译实践材料,从英汉互译的角度进行了联络陪同口译的实践。本口译实践报告包括任务简介、任务过程、案例分析、任务总结四个部分。任务简介主要包括任务背景、任务流程、任务目的。任务过程分为译前准备、任务实施及总结两个部分。在案例分析部分,笔者在释意理论三角模型的指导下探索了会议陪同口译的技巧,详细说明了在理解、分析、重新表达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总结了一系列口译技巧,包括语序调整、词性转换、语态转换。最后,在任务总结中介绍了此次口译实践中的经验与局限,笔者希望借此报告为其他译员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胡玥[7](2020)在《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研究》文中认为文在寅政府上台后,对保守派执政时期朴槿惠政府、李明博政府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尤其是在对朝政策上进行了重大转向。即提出建设“和平与繁荣的朝鲜半岛”的对朝政策新方针,并设定了三大目标、四大战略和五大原则。2018年初朝鲜半岛局势逐渐回暖后,文在寅政府进一步提出了“朝鲜半岛新体制”构想。2019年韩朝合作未能取得较大进展的情况下,文在寅依然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韩朝为生命共同体,将致力于通过发展韩朝关系推动实现半岛无核化与永久和平。总体来看,文在寅政府希望通过对话与施压并重的对朝政策方针,旨在共建和睦相处的朝鲜半岛和平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谋求实现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秩序对其有利的新变化。基于政策科学理论与方法,本文首先从动态环境交互的新视角,对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制定的国内外背景因素展开全面剖析。由此,明晰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价值理念和基本目标这两大线索,重点考量韩国所拥有的战略资源与其对朝政策的目标设定及手段实施之间的关系匹配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视角、多线索、多主体切入分析,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政策评估路径,对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实施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展望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前景及难点所在,并对复杂局势下中国的半岛政策展开针对性思考。从决策环境分析看,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及迫切的缓和诉求,以及韩国国内政局变化和国民的热切期盼,是推动文在寅政府上台后一改保守派执政时期对朝强硬路线的重要原因所在。2016年至2017年,朝鲜高频次进行核与导弹试验,这显着加大了韩国的“安全疑虑”甚至是“安全焦虑”,实现半岛无核化成为域内外国家共同的安全利益诉求。特朗普政府试图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朝展开“极限施压”政策迫其彻底弃核,美朝由此展开激烈对抗,致使朝鲜半岛陷入持续紧张和高位震荡的极其危险局面,进一步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强度和深度。显然,这是文在寅政府决断对朝政策时,要认真思考和重点应对的关键方面。与此同时,朴槿惠时期、李明博时期因对朝政策失当所造成的巨大负面效应。也波及到韩国国内政治、经济和安保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剧了韩国国内政党和国民对南北关系现状及半岛局势吃紧的不满情绪。韩国国民对文在寅政府的新期待,促其在对朝政策上改弦更张并进行重大转向式新调整。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目标构想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目标上结束敌对关系共建和睦相处的和平共同体;二是经济目标上推动实现韩朝市场一体化构建半岛经济共同体;三是安全目标上推动半岛无核化并加强韩美军事同盟关系。基于上述考虑,从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对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实施的基础与手段进行阐释,指出其目标构想、政策基础、政策手段三者之间的内在矛盾性和关系不匹配的突出状况。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展开,使其政策回旋空间缩小,政策实施过程波动不断,难以收到政策预期效果。总体来看,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体现三大特点。在政治层面,强调推动构建半岛持久和平机制;在经济层面,积极倡议推动“半岛新经济地图”;在安全层面,以提升韩国自主防御能力为依归。虽然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南北关系一度进入对话乃至合作的良性轨道,但韩国无法改变的习惯性认知、国内党争激烈、经济提振不力、韩美朝三边关系微妙变化、周边外交窘况等严峻局面,尤其是在朝鲜再次拾起“封南通美”外交策略的情况下,无疑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进一步实施面临着极大考验。对文在寅政府来说,奉行灵活性政策努力维持既定方针不变,改善周边外交促进对朝政策实施以及有效管控显性潜性风险,事关其对朝政策成效及成败。目前来看,文在寅政府不会改变对朝政策的“阳光”路线,但其能否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决心突破对朝政策的结构性瓶颈和联系性症结,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在朝鲜半岛形势历经转缓后再陷僵局且结构性、症结性因素没有彻底消除的复杂微妙状况下,中国要旗帜鲜明的坚持半岛无核化立场不动摇,坚持政治对话和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平衡关照各方合理利益尤其是重大安全关切,积极发挥中国作用、提供中国智慧、展现中国作为,助力巩固朝鲜半岛缓和势头,努力推动构建半岛和平机制,最终实现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

容怀钰[8](2020)在《“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文中提出在“大跃进”高潮时期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影响下,1958年12月出现了以改善环境面貌为目的的“大地园林化”号召,引领了一段时期的园林绿化发展高潮,推动了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多方面进展。结合建国后的历史背景和园林绿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收集、整理、解读“大地园林化”的相关文献史料,详细考察了文献作者的社会认知,以及受其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实践。从“社会认知”和“实践探索”两方面,还原了“大地园林化”号召内涵和运动概貌,分析了“大地园林化”在新时代的演变,诠释了这场运动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影响和意义,进而为现代园林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作用。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史料,文章发现“大地园林化”这一着名运动的延续,是国家重视和全民行动两者的完美结合,具有自主性、义务性、系统性等特征。从政治领导到专家学者再到普通大众,都在这场广泛的全民性绿化运动中有所贡献,是“全民动员”的完美体现;另一方面,要实现全大地的绿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从山地、平原、四旁及空地处,广泛种植,实现绿化、美化、园林化,是“全域绿化”的集中体现。“大地园林化”号召在发起之初,受时代大背景所限,更多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绿化愿景,但在当今,基于科学的规划和理性的政策,合理延续“大地园林化”有助于促进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全面而系统的发展。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9](2020)在《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中提出南政办[2020]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2020年3月3日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精神以及有关文件要求,

马德贵[10](2020)在《第51个世界地球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系统在行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紧紧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珍惜资源,爱护地球。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开展"地球日"环保行暨义务植树活动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于4月22日组织40余名青年职工,赴省自然资源厅绿化点开展植树松土义务劳动。在上下山沿途,大家随行捡拾垃圾,

二、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多测合一”工作开展情况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政策支持
2 相关学术活动
3 标准制定
4 软件研发
    4.1 商品化软件
    4.2 应用情况
5 学术成果
6 结束语

(2)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相关概念解析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4.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现状概况
        2.1.1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历程
        2.1.2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和步骤
        2.1.3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结果分析
    2.2 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2.2.1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准则细则不够完善
        2.2.2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重点内容难以明确
        2.2.3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缺失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框架建构
    3.1 理论基础
        3.1.1 受托责任关系理论
        3.1.2 国家治理理论
        3.1.3 免疫系统理论
    3.2 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3.2.1 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使得城乡规划管理具有公共管理属性
        3.2.2 城乡规划管理具有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
    3.3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框架构建的基本逻辑
        3.3.1 遵循一般审计的内在逻辑
        3.3.2 体现专业领域审计的差异性
    3.4 审计框架结构
        3.4.1 审计主体
        3.4.2 审计对象
        3.4.3 审计原则
        3.4.4 审计内容
        3.4.5 审计要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技术方法
    4.1 数据获取方法
        4.1.1 询问法
        4.1.2 网络搜索法
        4.1.3 图像判读法
        4.1.4 观察法
        4.1.5 访谈法
    4.2 工作方法
        4.2.1 审核法
        4.2.2 调查法
        4.2.3 函证法
    4.3 取证分析方法
        4.3.1 合规性分析法
        4.3.2 实施绩效分析
        4.3.3 综合评价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路径
    5.1 审计程序设计
        5.1.1 审计准备阶段
        5.1.2 审计实施阶段
        5.1.3 审计报告阶段
        5.1.4 审计终结阶段
    5.2 审计路径选择
        5.2.1 以国家治理目标政策为向导
        5.2.2 以规划编制实施情况为主线
        5.2.3 以审计评价实施绩效为手段
        5.2.4 以国家公共利益为审计边界
        5.2.5 公开审计结果落实整改问责
    5.3 审计结果运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例应用——以安徽省T市党政主要领导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为例
    6.1 案例背景
        6.1.1 T市概况
        6.1.2 被审计领导干部基本情况
        6.1.3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概况
    6.2 审计分析
        6.2.1 合规性分析
        6.2.2 实施绩效分析
    6.3 审计结果
        6.3.1 主要结果
        6.3.2 审计发现的问题
        6.3.3 审计调查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审计方法
        7.1.2 审计路径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1: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合规性分析体系
附录 2:审计数据清单
附录 3:安徽省领导干部城乡规划实施管控责任离任审计办法
附录 4:审计内容核心法规内容摘录
附件 5:具体任务分解表

(3)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线”划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学术意义
    1.3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综述
        1.3.1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文献计量变化
        1.3.2 我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综述
        1.3.3 发展历程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划
        1.5.2 技术路线
        1.5.3 “三条控制线”
第二章 昆明市规划形式的演变与探索
    2.1 昆明市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环境概况
        2.1.2 市域-都市核心区
        2.1.3 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2.2 昆明市传统规划分期
        2.2.1 传统规划期
        2.2.2 经济发展新时期规划
    2.3 昆明市“多规合一”探索
        2.3.1 “多规合一”具体内容介绍
        2.3.2 “多规合一”价值与不足
    2.4 传统规划到“多规合一”的不断探索
        (1)规划范围的转变
        (2)规划深度的转变
        (3)规划实施和管控力度的转变
    2.5 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试点探索
        (1)准备阶段
        (2)“城总规”阶段
        (3)两规统一阶段
        (4)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阶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研究
    3.1 传统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梳理
        3.1.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3.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3.1.3 “多规合一”编制技术路线
    3.2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础内容探析
        3.2.1 背景
        3.2.2 基本逻辑
        3.2.3 价值观
        3.2.4 科学体系构建
        3.2.5 可操作性
    3.3 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3.3.1 确定规划范围与期限
        3.3.2 现状研究与基础评价
        3.3.3 底数底图编制
        3.3.4 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构建
        3.3.5 规模预测
        3.3.6 市域国土空间格局
        3.3.7 资源与要素配置
        3.3.8 专题专项研究
    3.4 各规划技术路线问题及差异对比
        3.4.1 传统规划技术路线问题分析
        3.4.2 传统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线差异对比
    3.5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科学性研究
    3.6 基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分析
        3.6.1 基础工作部分特点
        3.6.2 新版《指南》与昆明市实际编制过程差异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三线”划定的昆明实践
    4.1 “双评价”基础
        4.1.1 昆明市自然条件概况
        4.1.2 昆明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1.3 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4.1.4 小结
    4.2 “双评价”与“三条控制线”的关系
    4.3 “三线”划定的必要性研究
    4.4 三条控制线关系梳理
    4.5 “三线”协调存在的问题
        4.5.1 基本农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4.5.2 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4.5.3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4.6 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昆明实践
        4.6.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4.6.2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4.6.3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4.7 昆明市三条控制线划定的矛盾分析
        4.7.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限制因素
        4.7.2 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的矛盾
        4.7.3 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的矛盾
        4.7.4 生态保护红线与城镇开发边界的矛盾
    4.8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对控制线划定的要求及昆明实际的区别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线的优化建议
        (1)注重承上启下、指标传导的作用
        (2)加强部门联动
        (3)顶层规划的指引
        (4)转变增量思维
    5.3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线”划定的管控与保障
        5.3.1 “三线”管控方法的建议
        5.3.2 完善制度保障
    5.4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难点及应对
        (1)欠缺顶层设计、上位规划指导
        (2)责任不清,工作推进难
        (3)数据保密要求导致的资料共享困难
        (4)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难
        (5)实际操作难度大
    5.5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昆明实际的作用解析
        (1)生态环境改善,优化空间结构
        (2)提高城市宜居性
        (3)凸显历史文化名城优势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访谈记录
附录D: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会议记录整理
附录E: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文件梳理

(4)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及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1 有关行政改革的研究
        1.3.2 有关政府部门间关系的研究
        1.3.3 有关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研究
    1.4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不足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不足
2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理论
    2.1 理论溯源
        2.1.1 协同理论
        2.1.2 治理理论
        2.1.3 协同治理理论
    2.2 政府中的跨部门关系
        2.2.1 政府跨部门冲突
        2.2.2 政府跨部门协同
    2.3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
        2.3.1 政府介入旅游业的原因
        2.3.2 全球政府旅游协同治理的典型模式
3 中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
    3.1 政府履行旅游治理职能的演进
    3.2 中国政府旅游行政权力配置的演进
    3.3 中国政府旅游协同治理演进的内因
        3.3.1 政府组织协同的需要
        3.3.2 政府干预的需要
        3.3.3 部门行政资源交换的需要
    3.4 中国政府旅游协同治理演进的外因
        3.4.1 权责空档
        3.4.2 权责固守
        3.4.3 利益冲突
    3.5 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主要类型
        3.5.1 正式型横向协同
        3.5.2 有特定职能的旅游议事协调机构
        3.5.3 体制型的综合旅游机构
        3.5.4 非正式型协同
4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构建
    4.1 已有代表性模型述评
        4.1.1 SFIC模型
        4.1.2 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型
        4.1.3 公共部门旅游管理模型
    4.2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完善思路
    4.3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构建
        4.3.1 确立治理目标
        4.3.2 确定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的多中心治理主体
        4.3.3 确立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支撑
        4.3.4 确立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方式
    4.4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
5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案例分析
    5.1 宏观维度:江西青原区政府引导推动旅游业发展
        5.1.1 案例基本情况
        5.1.2 案例的综合模型分析
    5.2 中观维度:协同推动边境旅游试验区重大政策出台
        5.2.1 案例基本情况
        5.2.2 案例的综合模型分析
    5.3 微观维度:处理中国旅游团在老挝严重交通事故
        5.3.1 案例基本情况
        5.3.2 案例的综合模型分析
6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省绿化委员会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实现新突破
二、部门绿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国土绿化再创新佳绩
四、创建森林城市取得新进展
五、持续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
六、高质量建设雄安绿博园

(6)青州土地治理国际会议联络陪同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简介
    第一节 任务背景
    第二节 任务流程
    第三节 任务目的
第二章 任务过程
    第一节 译前准备
        一、主题及术语准备
        二、发言人背景及语言特征
        三、专业及理论知识
    第二节 任务实施及总结
        一、会议陪同口译主任务
        二、会议陪同口译派生任务
第三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听辨
        一、发言人口音辨别
        二、联想及预测
    第二节 脱离语言外壳
        一、构建语篇及划分意群
        二、信息浓缩及逻辑加工
    第三节 表达
        一、语序调整
        二、词性转换
        三、语态转换
第四章 任务总结
    第一节 译员专业知识储备
        一、译前准备的重要性
        二、口译技巧的重要性
    第二节 译员专业能力及素质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二、情绪调整的重要性
    第三节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土地治理类高频词汇表
附录二 会议报告口译收录
致谢

(7)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既有研究评述
    三、核心概念及辨识
        (一)对外政策
        (二)朝鲜半岛和平机制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本文的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决策环境分析
    一、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及持续缓和诉求
        (一)朝鲜核导试验加大韩国“安全疑虑”
        (二)美国“极限施压”政策增加半岛风险
        (三)半岛无核化切合韩国和周边国家利益
    二、韩国政治生态与国民政治共识变化
        (一)既有对朝政策引发负面效应
        (二)朝野政治势力面临重新洗牌
        (三)国民对韩朝关系抱有新期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一、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基本内容
        (一)以韩朝合作和解推动半岛局势缓和
        (二)以韩朝经济联合促进半岛共同繁荣
        (三)以强化国防为基础推动半岛无核化
    二、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总体目标
        (一)结束敌对关系共建和睦相处的和平共同体
        (二)实现韩朝市场一体化构建半岛经济共同体
        (三)推动半岛无核化并加强韩美军事同盟关系
    三、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资源与手段
        (一)以民族同一性展开全方位互动
        (二)经济制裁框架下进行经济合作
        (三)韩美同盟提高延伸威慑执行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实施层次及路径
    一、双边层面:强化韩朝互动关系
        (一)增进战略互信,推动民族和解
        (二)解冻经贸合作,加大对朝援助
        (三)重启军事会谈,缓和安全对立
    二、同盟层面:强化韩美同盟机制
        (一)加强对美磋商,力推斡旋外交
        (二)随美对朝制裁,深化经贸合作
        (三)保持安全威慑,提升军事自主
    三、地区层面:强化域内大国沟通
        (一)改善对华关系,加强中韩双边合作
        (二)协调周边立场,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评价
    一、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致力构建半岛持久和平机制
        (二)推进和平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三)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国防力量
    二、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实施及其评价
        (一)推动朝鲜重回对话与谈判轨道
        (二)朝核问题政策基调与中国契合
        (三)朝鲜国家路线调整与韩国共振
    三、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的不足与成因
        (一)美朝关系阶段性摇摆阻碍半岛无核化
        (二)美国内政变化及对朝政策的不确定性
        (三)韩国朝野争执掣肘对朝政策具体实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展望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一、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走势展望
        (一)既定方针不变且奉行灵活性政策
        (二)改善周边外交促进对朝政策实施
        (三)管控多种风险营造宽松政策氛围
    二、中国的战略思考与策略优化抉择
        (一)推动政治解决进程,巩固半岛对话缓和势头
        (二)加强多方战略沟通,推动构建半岛和平机制
        (三)统筹各方合理关切,坚持“双轨制”“双暂停”方针
        (四)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朝、中韩关系发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概况
附录
致谢

(8)“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大地园林化”理念与实践研究现状
        1.3.2 “绿化祖国”运动研究现状
        1.3.3 建国以来其他相关“绿色”思想的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小结
    1.4 研究对象、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从“绿化”到“大地园林化”的历史进程
    2.1 起步时期(1949-1953)
        2.1.1 机构初设,发展教育
        2.1.2 普遍护林与重点造林
        2.1.3 传统造园的延续与开放
    2.2 建设时期(1953-1957)
        2.2.1 “绿化祖国”的提出
        2.2.2 青年群体“大力造林”
        2.2.3 学习“苏联绿化模式”
        2.2.4 造园中学苏与传统辩证应用
    2.3 跃进时期(1958-1960)
        2.3.1 “大地园林化”的提出
        2.3.2 发展育苗,加速造林
        2.3.3 普遍绿化与结合生产
    2.4 调整时期(1960-1965)
        2.4.1 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
        2.4.2 “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偏颇
    2.5 停滞与倒退时期(1966-1976)
        2.5.1 “四旁”与平原绿化整顿
        2.5.2 园林绿化的破坏与损失
    2.6 恢复重建与蓬勃发展时期(1976-至今)
        2.6.1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方针的回归
        2.6.2 “大地园林化”的新发展
        2.6.3 百花齐放的园林建设
    2.7 本章小结
        2.7.1 由点到面,科学规划
        2.7.2 由量到质,合理造林
        2.7.3 由少到多,广泛动员
3 “大地园林化”史料生产的社会动力
    3.1 政治人物的眼界
        3.1.1 绿化理念的前瞻视野
        3.1.2 绿化建设的实践考量
        3.1.3 理性思考与政策延续
    3.2 林业人士的观点
        3.2.1 林业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3.2.2 绿化方向上的规划建设
        3.2.3 林业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3.3 农业人士的认知
        3.3.1 林业与农业的相互作用
        3.3.2 农业园林化的实现措施
    3.4 水利人士的态度
        3.4.1 水土保持与园林化
        3.4.2 黄河两岸的园林化
    3.5 园林人士的理念
        3.5.1 发展大地园林化
        3.5.2 重提大地园林化
    3.6 大众媒体的传播
        3.6.1 大众文学艺术传播
        3.6.2 区域社会活动领域传播
    3.7 本章小结
        3.7.1 政治人物率先引导了“大地园林化”
        3.7.2 各类专家理性推动了“大地园林化”
        3.7.3 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了“大地园林化”
4 “大地园林化”农林实践的内容及特征
    4.1 以防护为主的造林
        4.1.1 水土保持林
        4.1.2 水岸防护林
        4.1.3 农田防护林
        4.1.4 护村林
    4.2 以生产为主的造林
        4.2.1 用材林
        4.2.2 特用经济林
        4.2.3 苗圃
        4.2.4 果园
    4.3 基于交通线路的造林
        4.3.1 铁路
        4.3.2 公路
        4.3.3 交叉口
        4.3.4 道路绿化
    4.4 本章小结
        4.4.1 实施统一规格标准,超量完成造林任务
        4.4.2 树种选择的单一化,栽植质量良莠不齐
5 “大地园林化”园林实践的内容及特征
    5.1 公共绿地的园林化
        5.1.1 公园园林化
        5.1.2 车站园林化
        5.1.3 纪念地园林化
        5.1.4 广场绿化
    5.2 专用绿地的园林化
        5.2.1 居住区园林化
        5.2.2 学校园林化
        5.2.3 工厂园林化
    5.3 本章小结
        5.3.1 生产化的大众造园
        5.3.2 地域性的园林差异
        5.3.3 愿景式的理想规划
6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1.1 “园林化”的生产生态认知
        6.1.2 社会认知下的全民性运动
        6.1.3 社会实践下的理想与现实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
    二、编制依据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一张底图基础数据工作,推进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2018年—长期)
        (二)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及空间性规划实施评估(即“双评估”)(2019年10月—2020年6月)
        (三)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2019年12月—2020年6月)
        (四)持续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2019年7月—2020年3月)
        (五)开展重大专题研究(2020年4月—2020年7月)
        (六)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2020年底前)
    四、主要预期成果
    五、进度安排
        (一)前期研究筹备阶段(2019年5月一2020年3月)
        (二)规划成果编制阶段(2020年6月一2021年1月)
        (三)规划审查报批阶段(2021年1月一4月)
    六、工作保障
附件
    南平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成名单
        二、责任分工

(10)第51个世界地球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系统在行动(论文提纲范文)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开展“地球日”环保行暨义务植树活动
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开展“以党建为引领 争做绿化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黄南州自然资源局:多种形式引导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海南州自然资源局:强化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理念
玉树州自然资源局:发放环保宣传单、普及地质灾害常识

四、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多测合一”工作开展情况综述[J]. 张保钢,杨伯钢,易致礼,时守志,李金刚,曹雨傲. 北京测绘, 2021(11)
  • [2]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与路径研究[D]. 奚星伍.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3]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三线”划定研究[D]. 陈韵.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及模型构建研究[D]. 马海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5]省绿化委员会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J]. 冀林. 河北林业, 2020(08)
  • [6]青州土地治理国际会议联络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胡贇贇. 青岛大学, 2020(02)
  • [7]文在寅政府对朝政策研究[D]. 胡玥. 吉林大学, 2020(08)
  • [8]“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D]. 容怀钰.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9]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J].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10]第51个世界地球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系统在行动[J]. 马德贵. 青海国土经略, 2020(02)

标签:;  ;  ;  ;  ;  

国土资源厅厅长会议在京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