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市售中草药质量问题

部分市售中草药质量问题

一、若干市售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燕[1](2021)在《新疆软紫草属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文中认为紫草为我国常用大宗传统中药,现行《中国药典》(2020版)收录新疆紫草、内蒙紫草为其正品来源,然在流通使用中,由于紫草科多种药用植物的根含有萘醌类紫色物质而混作紫草使用,加之正品紫草资源短缺,大量基原不明的进口紫草流入市场,“经意”或“不经意”为紫草掺加了伪品,使紫草药材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影响临床疗效。通常将药用紫草分为硬紫草、软紫草两类,正品来源紫草均属软紫草且隶属于软紫草属。新疆为紫草的道地药材产区,但新疆地域辽阔,新疆不同县市的紫草中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模糊的认为整个新疆为新疆紫草的道地产区已不足取,药材由于来源不同、产地不同,其基因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药材本身在化学成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导致临床用药过程中药效参差不齐,这给药材质量控制带来了较大难度。目前紫草商品出现国内资源极少、保护形势严峻的问题,严重短缺的紫草资源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中药产业的需求,软紫草资源及质控成为当前中药资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软紫草资源调查、研究软紫草遗传多样性、完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软紫草的基础。本研究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采取走访与现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线路样方法及植被+土壤类型面积结合的估算法对新疆39县市的新疆软紫草属植物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利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中药材生物资源区划分析系统》探讨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硬萼软紫草药材在新疆适应生长的区域,通过构建中药材生态环境数据库,完成新疆地区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硬萼软紫草药材区划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疆软紫草属药材进行传统的基原、性状、显微、理化鉴定,并运用基于ITS2的DNA条形码技术、HPLC含量测定技术、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对新疆不同县市的3种软紫草进行鉴定及品质评价,以完善紫草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新疆软紫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探讨软紫草遗传多样性特性及其与药材品质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软紫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资源调查的结果表明:新疆不同县市软紫草属资源均为野生资源,种间存在显着差异,新疆紫草主要分布在草地、草甸,为本次调查中分布最广、蕴藏量最多的软紫草,也是市售软紫草的主要来源;黄花软紫草主要分布在砾石质戈壁、山坡;硬萼软紫草主要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利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中药材生物资源区划分析系统》探讨软紫草属植物在新疆适应生长的区域。通过《中药材生物资源区划分析系统》构建中药材生态环境数据库,完成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区划分析。(2)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新疆软紫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6对引物在120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48个等位基因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总数为9.3455,平均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1.5770。39个居群中有效等位基因数(Ne)较高的为乌苏硬萼软紫草居群、博乐新疆紫草居群、特克斯硬萼软紫草居群、克拉玛依硬萼软紫草居群、和静黄花软紫草居群,最低为哈密黄花软紫草居群(1.000)。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m信息指数(Ⅰ)表明乌苏硬萼软紫草居群、特克斯硬萼软紫草居群、克拉玛依硬萼软紫草居群、博乐新疆紫草居群、塔什库尔干新疆紫草居群这些居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哈密黄花软紫草居群、托里黄花软紫草居群、木垒黄花软紫草居群、吉木萨尔硬萼软紫草菌群、石河子硬萼软紫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新疆紫草和黄花软紫草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627;黄花软紫草和硬萼软紫草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640。基于个体的UPGMA图显示出组间和群体间的个体存在着较多的交叉混合,表明群体内存在较多的遗传变异。利用NTSYSpc2.1主成分分析,将120个样本分成了3部分,第一部分由硬萼软紫草组成,第二部分由大部分黄花软紫草和少量新疆紫草混合组成,第三部分由大部分的新疆紫草和几个黄花软紫草组成。(3)运用植物基原鉴别法、中药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按照《中国药典》上的含量指标检测要求,对新疆不同县市的软紫草属药材进行鉴别,3种软紫草在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营养器官显微构造、药材的粉末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新疆紫草与黄花软紫草、硬萼软紫草差别较大,而黄花软紫草与硬萼软紫草区别较小。分别以紫草对照药材为对照,以环己烷:二甲苯:乙酸乙酯:甲酸(6:4:0.5:0.4)为展开剂,供试品斑点集中、清晰明亮,分离度好,Rf值适中,可区分新疆区域内软紫草属中3种药材。46个产地软紫草属3种药材中水分含量为4.25%~14.09%,均符合药典规定。总灰分含量为9.73%~20.52%,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1.562%~9.177%,建议确定本品的总灰分含量不超过20.0%,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10.0%。不同产地药材所含水分、灰分不等,差异较大,说明在作为紫草的主产区,各县市的药材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4)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研究,ITS2区比对序列长度为399bp,可变位点数为71。种内距离为0.0025-0.006,种间距离为0.0745-0.0915。依据地区将样品分组,组内的遗传距离为0-0.0494,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0.0941。分析遗传距离的分布,样品之间存在明显的barcoding gaps,通过构建的NJ聚类树分析,可分别形成单独的进化分支,这表明ITS2序列能够区分新疆软紫草属植物。(5)软紫草属药材中均含有萘醌类成分,不同种间在种类及含量上存在差异,同种内不同产地也存在较大差异,HPL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疆紫草中萘醌类成分总量最高,平均值为42.8914 mg/g,黄花软紫草次之,平均值为12.3323 mg/g,硬萼软紫草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8404 mg/g。46批样品7种萘醌类化学成分含量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可将硬萼软紫草与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区分,而新疆紫草和黄花软紫草有小部分重合。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显示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在区分3种软紫草药材中贡献度最大,可作为区别3种软紫草的差异标志物。(6)采HPLC法对46批3种软紫草样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分别对36批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建立图谱、10批硬萼软紫草建立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以共有模式图为参照图谱,标定19个共有色谱峰,进行相似度评价。除塔什库尔干、乌恰产新疆紫草相似度低于0.7以外,其余16个样本的相似度均高于0.9;18批黄花软紫草样品间比较,相似度在0.546-0.990之间,与对照图谱比较,除和静县和温泉县样本外,其余样本的相似度高于0.8;将新疆紫草与黄花软紫草一起比较结果显示黄花软紫草与新疆紫草间相似度不高,硬萼软紫草与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差异性较大,10批硬萼软紫草样品间比较,相似度在0.933-0.995之间。OPLS-DA结果显示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左旋紫草素等7种化合物可作为特异标志物将两种紫草进行区分。且该7种化合物在新疆紫草中普遍高于黄花软紫草及硬萼软紫草。

李越[2](2021)在《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幼虫植物源驱避剂研发》文中提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我国常见珍贵红木品种,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其食叶害虫之一双线卷裙夜蛾(Plecoptera bilinealis)大面积发生,对降香黄檀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对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的防控主要为化学防治,植物源驱避剂方面的生物防治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以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为防治对象,从降香黄檀人工林周边地区林下植物,筛选具有驱避活性的植物作为原材料;与优选出的农药助剂混合配制成植物源驱避剂,进行林间防治应用研究。可为预防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具有驱避活性的植物筛选及有效物质的提取通过对降香黄檀人工林周边地区开展调查,选定含有挥发油类、皂苷类、黄酮类驱避活性成分的薄荷、垂序商陆与含羞草三种植物。以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三种植物粗提物,三种植物浓度以100 g/L的浓度进行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结果表明:薄荷提取物在24h、48h、96h时的驱避效果分别为76.77%、71.72%、66.67%;含羞草提取物在24h、48h、96h时的驱避率分别为67.45%、50.19%、42.86%;垂序商陆提取物在24h、48h、96h时的驱避率各为62.40%、54.46%、46.52%,可见薄荷粗提物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再以薄荷粗提物进行150 g/L、100 g/L、50 g/L、25 g/L四种浓度下薄荷提取物对双线卷裙夜蛾的驱避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100 g/L时,驱避效果最佳,24h、48h、96h 的驱避率分别为 76.77%、71.72%、63.62%;浓度为 150 g/L 时,24h、48h、96h 的驱避率分别为 61.17%、55.42%、47.31%;浓度为 50 g/L 时,24h、48h、96h的驱避率为 58.13%、50.80%、43.77%;浓度为 25 g/L 时,24h、48h、96h 的驱避率为39.69%、36.51%、31.87%。因此,根据试验结果,综合选择100 g/L薄荷提取物作为植物原药。(2)植物源驱避剂的制作以100 g/L薄荷提取物作为植物原药,进行溶剂、乳化剂筛选。溶剂优选结果表明:溶剂二甲基亚砜与植物提取液的溶解性最好、溶解度高、混合液呈棕黄色、溶液均一透明、无沉淀;乳化剂优选结果表明:乳化剂吐温-80加入后,混合液的分散性以及稳定性皆处于合格水平、冷贮热贮性能合格、降解率为2.7%、低于5%。因此,选择二甲基亚砜作为植物源驱避剂的溶剂,吐温-80作为乳化剂。进而将植物原药与溶剂(二甲基亚砜)和乳化剂(吐温-80)以及增效剂(松节油)按比例配成四种植物源驱避剂,分别命名为JZQ1(植物原药:增效剂:溶剂:乳化剂=24:6:60:10)、JZQ2(植物原药:增效剂:溶剂:乳化剂=48:12:30:10)、JZQ3(植物原药:增效剂:溶剂:乳化剂=15:15:60:10)、JZQ4(植物原药:增效剂:溶剂:乳化剂=30:30:30:10)。(3)植物源驱避剂林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使用JZQ1、JZQ2、JZQ3、JZQ4四种驱避剂进行林间防效,结果表明:JZQ1驱避剂施药后4d的虫口减退率为63.88%;JZQ2驱避剂施药后4d的虫口减退率为51.40%;JZQ3驱避剂施药后4d的虫口减退率为58.34%;JZQ4驱避剂施药后4d的虫口减退率为48.62%。依据林间防效结果,再以JZQ1驱避剂与生物驱虫剂苦楝油进行持效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JZQ1药剂的第5d的虫口减退率为54.18%,苦楝油施药后1d时的虫口减退率为68.05%;防效结果出现显着差异性,表明JZQ1驱避剂的药剂持效期为4d。且由于JZQ1植物源驱避剂中的植物粗提物成分为24%;因此,JZQ1驱避剂为24%薄荷乳油。以JZQ1驱避剂,按照国家农药标准HG/T 2214-2013进行质量检测与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分散性、含水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农药标准;同时农药对小鼠的安全性试验,也表明药剂对人畜不存在毒害作用。

王德民[3](2020)在《紫锥菊与狭叶紫锥菊的中药鉴定及紫锥菊中菊苣酸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Moench)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传统民间草药,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抗炎、提高免疫活性等方面疗效显着。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紫锥菊提取物的抗病毒研究,筛选出了对RSV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体化合物菊苣酸(cichoric acid)(已申请专利)。为保障菊苣酸中药制剂的开发获得相对稳定、安全、有效的原药材,本实验收集了国内市售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生药材,通过对12批生药进行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常规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其中差异,总结共性规律,为后续菊苣酸制剂研究选取最佳原料药,为在国内制定紫锥菊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文献依据。以紫锥菊中菊苣酸含量为指标建立HPLC检测方法,对紫锥菊中菊苣酸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对菊苣酸提取物的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为后期菊苣酸制剂的中试实验生产提供稳定、科学、高效地生产工艺。方法:1.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生药材的中药鉴定分析:收集12批市售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样品;运用基源特征分类鉴别方法、性状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方法、薄层色谱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收集的药材样品进行相应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鉴别。2.紫锥菊中菊苣酸的提取工艺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药材中的菊苣酸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建立了菊苣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条件为:Agilent ZORBAX-C18(4.6 mm×25 cm,5μL)色谱柱,柱温35℃,DAD检测波长330 nm,进样量5μL,流速1.5 m L·min-1,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90%B(0-13 min),78%B(13-14 min),60%B(14-17.5 min),90%B(17.5-18min)。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及正交实验法,优化菊苣酸的提取工艺条件。3.菊苣酸粗提物的稳定性考察:根据菊苣酸的理化性质及实验室条件,选取出温度,紫外线,存放时间为考察因素,运用控制变量法,考察在不同条件指标下对菊苣酸粗提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1.原植物的基源鉴别方面:两种来源的植株茎、叶、花、根部特征均具有明显差异,紫锥菊植株明显高于狭叶紫锥菊。紫锥菊根部较短且多生侧根须根;狭叶紫锥菊根长而少生须、侧根。紫锥菊茎部多分枝,狭叶紫锥菊多无分枝。紫锥菊叶多成卵形或宽披针形而狭叶紫锥菊多为狭长的卵形。药材饮片的性状和显微粉末鉴别特征,二者差异性不显着。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结果表明,二者均含有咖啡酸和绿原酸,紫锥菊中成分以菊苣酸为主,狭叶紫锥菊中含有紫锥菊苷和朝鲜蓟酸,薄层色谱鉴别可作为区别两种生药的理化鉴别方法之一。12批生药样品的HPLC含量测定结果与TLC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来源紫锥菊的化学成分存在较明显差异:菊苣酸主要存在于紫锥菊中;而紫锥菊苷只能在狭叶紫锥菊中检测得到。不同批次紫锥菊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为明显。其中紫锥菊中菊苣酸样品含量最高为0.986%,超过最低含量批次近8倍;狭叶紫锥菊中主要有效酚酸类成分为紫锥菊苷和咖啡酸,6批狭叶紫锥菊样品菊苣酸含量极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紫锥菊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可参考国际上的相关紫锥菊含量测定标准对国内的紫锥菊药材进行质量监管。2.优化紫锥菊中菊苣酸的乙醇提取的工艺条件,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物料比、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得出菊苣酸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5 h,乙醇浓度60%,乙醇和生药物料比1:24,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菊苣酸粗提物,得率结果为0.9241%,远高于前期研究结果。3.对菊苣酸粗提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菊苣酸提取物对紫外线最为敏感,紫外线连续照射一个检测周期(14天),可造成80%的菊苣酸降解;菊苣酸提取物不适合用水作为储存溶剂,在室温下(27℃)放置一个检测周期(14天),菊苣酸水溶液降解达55%,低温(4℃)下,降解达45.3%;在相同检测周期内,乙醇溶液未发生明显降解;此外,环境温度对菊苣酸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70℃、24 h后,降解率为21%,50℃、24 h后,降解率为13%;低温(4℃)乙醇溶液中保存可适当延长菊苣酸保留时间(Day≤7),减少降解。

陈欢[4](2020)在《江枳壳道地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结合药理药效实验,从有效单体化合物出发,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应用PAST 3.19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和SPSS 20.0软件中的判别分析筛选出各产地特色药材,与各药材中有效成分群之间配伍配比进行药效拟合实验,找出最佳的配伍配比,再通过药理药效实验(小肠推进实验、脾虚大鼠模型实验),初步验证最佳配伍配比,最后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将各产地枳壳样品进行分类,以便对枳壳样品最佳配伍配比的快速筛选,阐述其道地性,并指导最佳采收期。从而为建立枳壳客观评价的质量标准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正常小鼠离体小肠平滑肌实验,对枳壳中主要活性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水合橘皮内酯、柚皮素、橙皮素、橘皮内酯、马尔敏、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进行初步筛选。并建立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对正常小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量效关系,进一步筛选出对其具有量效关系且作用效果明显的有效单体化合物。2.建立枳壳中筛选出来的有效单体化合物,即黄酮苷类(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和生物碱类(辛弗林)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含量测定结果为指标,初步确定枳壳采收期,并运用PAST 3.19软件和SPSS 20.0软件对含量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出不同产地的特色药材,并对其水煎液进行含量测定。3.采用正常小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实验,对筛选出的不同产地药材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产地药,结合产地药中有效单体化合物配伍配比药效拟合实验,初步确定最佳配伍配比。4.采用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实验,对初步确定的最佳配伍配比进行体内验证试验。5.采用脾虚大鼠模型实验,通过最佳配伍配比组合物对其血清胃泌素、血浆乙酰胆碱、胃动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再次验证最佳配伍配比。6.通过构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配伍配比模型,将已知含量枳壳样品进行分类,为快速寻找道地药材提供依据,从而阐述道地性的内涵,进一步指导采收期。【结果】1.初步筛选出8个(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橙皮素、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对离体小肠有影响作用的活性成分,其中辛弗林、新橙皮苷和橙皮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2.建立了枳壳中筛选出来的有效单体化合物,即黄酮苷类(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和生物碱类(辛弗林)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初步确定枳壳的采收期为大暑前后;结合有效单体化合物的有效浓度范围可知,辛弗林在枳壳中的含量远没有达到其对胃肠道影响的浓度;筛选出不同产地的特色药材,其水煎液含量测定表明,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煎出率均小于醇提液。3.江西产地在浓度为0.1g/m L,给药体积为10~500μL时,较其他产地的效果明显,而各产地的拟合实验结果和显示,组合物与各种产地的枳壳趋势是一致的,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可以认为,江西产地枳壳水煎液中四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的配比关系是最佳的,根据其含量结果,可以算出其配比为: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1:14:1:13。4.与空白组相比,枳壳中有效单体化合物最佳配伍配比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5.与模型组相比,枳壳中有效单体化合物最佳配伍配比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均对脾虚模型大鼠胃肠激素有较显着的影响,可显着升高Ach、GAS、P物质、MTL含量,降低VIP的含量,这与西药多潘立酮的作用效果几乎相同。6.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可将已知含量的枳壳样品分为最佳配伍配比和非最佳配伍配比,可快速对枳壳样品进行筛选。【结论】1.离体小肠实验表明,枳壳中的活性成分为: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橙皮素、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但具有显着量效关系的活性成分为: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为下一步有效单体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2.建立的枳壳中筛选出来的有效单体化合物,即黄酮苷类(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和生物碱类(辛弗林)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枳壳中黄酮苷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考察枳壳中各有效成分的配伍配比和建立枳壳客观评价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经含量测定结果确定了最佳采收期,为今后枳壳的合理采摘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出的产地药材及其水煎液的含量测定,为下一步进行单体拟合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3.确定了枳壳中有效单体化合物的最佳配伍配比,提示枳壳药效物质基础是有效成分群按一定的配伍配比关系产生的作用,为进一步阐述道地性的内涵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4.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对于快速筛选枳壳药材中的含量配比是否最佳筛选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阐述枳壳道地性的内涵和指导最佳采收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黄旭东[5](2020)在《(闽产)南星的资源调查及品质评价》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本草考证,明确天南星的基原、产地、采收时间及加工方法等,为天南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本草依据;(2)通过资源调查明确天南星基原、市场流通现状、资源分布等;(3)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明确天南星的鉴别方法、质量现状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本草考证:对历代本草及部分地方志中有关天南星名称、基原、产地及加工方式的记载进行梳理和总结;(2)资源调查:文献调查,市场调查,野外实地调查;(3)品质评价:对天南星进行外观性状研究、薄层色谱及HPLC指纹图谱等定性评价;用药典法测定其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总黄酮的含量;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夏佛塔苷及异夏佛塔苷的含量,并在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南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本草考证:天南星以“虎掌”之名首次出现于《神农本草经》,“天南星”之名首载于《本草拾遗》,别名多;天南星的用药基原较复杂,主流品种有天南星属的异叶天南星、天南星,半夏属的虎掌及同科属其他植物(常作为地方替用品使用);天南星产地分布广,由北自南均有,无明确道地产区;天南星古今采收加工方式存在差异;福建地方志有天南星的相关记载。(2)资源调查:市售天南星流通品种混乱,主要有两类,一是以云贵川为主产区的天南星属的天南星及异叶天南星为主的野生资源,二是以半夏属虎掌为来源的栽培品种,主产于山东、河南等地;福建地区野生南星为天南星和异叶天南星,分布较广,闽西北地区资源十分丰富,常生长于较阴凉的山路边及林缘。(3)质量评价:1)不同产地天南星质量差别较大,四川的质量最好,福建次之;福建省内比较,浦城等闽北地区质量最好;2)不同品种质量比较,天南星最优、异叶天南星次之,东北天南星最差;3)不同采收时间下质量存在差异:异叶天南星最佳采收时间(6月)要早于天南星(8月);结论:天南星用药历史悠久,无明确道地产区,基原较多,主流品种古今基本一致,但虎掌等能否作为南星药用有待进一步确认研究;福建地区天南星资源均为药典规定的天南星属植物,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研究。

孙岩[6](2020)在《祖师麻注射液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质量可控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的基础和保障,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是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单味制剂祖师麻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将现代仪器分析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从化学和生物学角度建立一种综合的中药注射剂质量评价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建立祖师麻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模型,为评价祖师麻注射液的质量一致性提供参考。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0.1%甲酸水)-B(乙腈),梯度洗脱0~10 min 95%~90%(A);10~28 min,90%~87%(A);28~40 min,87%~86%(A);40~50 min,86%~70%(A);50~55 min,70%~60%(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0~30 min,300 nm;30~35 min,254 nm;35~55 min,300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考察15批祖师麻注射液的相似度,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祖师麻注射液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祖师麻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中15批样品相似度在0.882~0.998,通过PCA、CA、OPLS-DA分析,15批样品聚成3类,S1~S8来自同一厂家,聚为2类;S9~S14来自同一厂家聚为1类,并从12个共有峰中确定4个共有峰为祖师麻注射液质量标志物(Q-marker),分别为5、8、7(祖师麻甲素)、1号峰。建议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对这4个标志物进行重点关注。本研究同时对其高温组样品、光照组样品、暴露组样品分别进行了化学指纹图谱检测,对四组祖师麻注射液进行聚类分析,可知暴露对样品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建议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药品的密封性,使用前现用现配。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快速评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祖师麻注射液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适用于对祖师麻注射液整体质量的评价。2、建立一种新的体外类过敏反应检测模型,快速评价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祖师麻注射液的临床前安全性。选择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作为体外检测类过敏反应的细胞模型,选择Compound 48/80作为阳性致敏药物,同时利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Compound 48/80作用细胞后形态、骨架的变化,验证RBL-2H3细胞的脱颗粒情况。并采用CCK-8法测定RBL-2H3细胞的合适接种密度和祖师麻注射液的细胞毒性。利用实时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系统检测药物干预后引起的细胞指数(cell index,CI)值变化,得到药物对应的细胞指纹图谱。同时采用聚类方法(CA)对15批祖师麻注射液对应的细胞指纹图谱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同时对不产生类过敏样反应的样品(S9~S15)对其进行高温、光照、暴露处理,对其分别进行细胞指纹图谱检测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CK-8法测定RBL-2H3细胞的合适接种密度为1.0×105/m L;CCK-8法确定祖师麻注射液合适的给药浓度为5:95(药物体积:培养基体积);Compound 48/80(20μg/m L)使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均发生明显改变,发生明显的脱颗粒现象,且在细胞指纹图谱中呈现30 min内快速下降,之后下降趋势变缓,与空白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提示RTCA系统可以快速敏感的评价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15批祖师麻注射液的细胞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CA),结果发现不同厂家的祖师麻注射液对RBL-2H3细胞影响不同,S1~S8与Compound48/80组聚为一类,提示该样品可能潜在临床类过敏反应;S9~S15与空白对照组聚为一类,提示该样品无类过敏样反应。从高温组样品、光照组样品、暴露组样品的检测结果中可知暴露组对样品安全性的影响较大,产生了较明显的类过敏反应趋势,这与化学指纹图谱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RTCA系统结合模式识别的类过敏反应体外快速评价技术,可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体外快速评价。

马宁[7](2020)在《基于ITS序列的黄芪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黄芪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利水消肿等功效,随着黄芪用量逐渐加大,野生黄芪已供不应求,市面上大部分为种植黄芪。因此导致黄芪质量参差不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利用黄芪正品与常见混伪品ITS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来鉴别黄芪的真伪,并在传统的PCR方法上,进行了改进,采用qPCR法,利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对黄芪正品和伪品进行鉴别。同时,根据《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方法,对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含量的差异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准确性。并得出不同产地、剂型、炮制方式的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的规律,为进一步规范药材的种植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ITS引物扩增黄芪样品和黄芪伪品,通过对二者的ITS序列进行分析、比对,找出存在差异的区域,并利用Primer5软件设计了鉴别黄芪的特异性引物,命名为HQ-F/HQ-R,长度分别为20/21 bp,扩增产物长度为524 bp。利用该引物对黄芪正品与伪品及近源物种进行扩增,并且设置退火温度梯度。结果发现,在退火温度为58℃时,黄芪正品在500-700之间有单一、清晰的条带,而其他样品在相应位置无条带,因此,选择58℃为最佳退火温度。2.购买黄芪样品23份,其中包括膜荚黄芪、蒙古黄芪、黄芪配方颗粒、炙黄芪,利用引物HQ-F/HQ-R对样品进行扩增,退火温度为58℃。采用普通PCR方法和SYBR Green染料法,从特异性、灵敏度、覆盖性等方面作了考察。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引物的特异性均较好,除正品外,其他均无扩增条带(曲线);不同产地、剂型、加工方式的黄芪样品,使用两种方法均可获得单一的扩增条带(曲线);对样品10倍比梯度稀释,每个稀释级做3个重复,然后扩增发现,普通PCR的检出限可达到10 mg/kg,而SYBR Green染料法检出限可达1 mg/kg,因此SYBR Green染料法的灵敏度较高。同时,通过SYBR Green法可实现扩增产物的相对定量。3.对实验材料中的黄芪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的HPLC-ELSD法,提取黄芪甲苷并检测其含量,根据不同样品黄芪甲苷的含量来验证前期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结果表明,黄芪正品中除四川理塘县产黄芪外,其他样品黄芪甲苷含量均符合限量要求;而非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均低于最低限度,所得结果与分子生物学鉴别结果一致。同时得出:不同产地、剂型的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含量排名前四的分别为:甘肃定西、山西浑源、宁夏六盘山、黑龙江,而含量最少的为四川理塘县产黄芪。

顾念念[8](2020)在《中药水蛭的质量标准及抗血栓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do nipponica Whitman、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全体,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血瘀经闭、症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等。目前,药材市场上的水蛭来源以蚂蟥为主,水蛭及柳叶蚂蟥十分罕见,充斥着大量混伪品;其次,市场上流通的水蛭多为野生资源,导致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且部分水蛭药材重金属超出限量范围。水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类化合物及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仅规定了水蛭的性状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抗凝血酶活性定量方法和常规检查项,难以全面评价其药材质量、保证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考虑到水蛭药材临床用药的广泛性,本研究在现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从药材的鉴别方法、特征及指纹图谱、重金属检查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的含量测定多角度建立水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制定水蛭药材质量标准草案,为其药材质量的控制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由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水蛭药材项下规定的薄层色谱方法难以实现所收集药材的真伪鉴别,因此采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建立DNA条形码鉴别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lnfrared Spectros.NIRS)仪建立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模型。(2)利用垂直平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蛋白质电泳特征图谱及游离氨基酸高效液相指纹图谱。(3)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水蛭药材项下规定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酸碱度、重金属以及黄曲霉毒素测定方法进行常规检查及有害物质检查,分别测定水蛭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酸碱度及铅(Pb)、镉(Cd)、砷(As)、汞(Hg)、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4)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水蛭药材项下规定进行体外抗凝血酶活性的定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水解及游离氨基酸、半自动定氮仪测定总蛋白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酶标仪分别测定多糖和多肽的含量。(5)基于体外抗凝血酶活性研究及在体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斑马鱼血栓模型,初步评价水蛭的多糖及酶解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1)建立了水蛭DNA条形码鉴别方法,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COI)基因的 18 批水蛭样品条形码长度 617 bp,鸟嘌呤胞嘧啶(Guanine Cytosine,GC)的含量范围为31.60-36.75%。2批菲牛蛭与水蛭药材之间比对,有140个变异位点,8批伪品与水蛭药材之间有195个变异位点,菲牛蛭和市售混伪品在序列长度和含量上与正品水蛭均有差异,邻接系统聚类树表明正品水蛭聚集在一起,菲牛蛭和混伪品分别聚为一类,且支持率达100%;建立的近红外一致性检验模型,设置CI值为6.0时,可完全将所收集药材的正品和混伪品区分开。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实现所收集药材的真伪鉴别,且DNA条形码方法可以实现对所收集药材的基原鉴别。(2)建立了 SDS-PAGE蛋白电泳特征图谱以及游离氨基酸HPLC指纹图谱,实现了水蛭药材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化学定性分析。指纹图谱指认出16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分析显示,药材间的相似度在0.960以上,且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3)水蛭药材的水分、酸碱度、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黄曲霉毒素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重金属Pb、Hg全部符合标准,但分别有10批药材Cd、As超出限量标准。(4)分别建立了准确有效的游离及水解氨基酸、总蛋白质、总多糖和酶解物中多肽的含量测定方法,实现了对1 8批水蛭药材的含量测定。18批药材中水解氨基酸含量均值排序为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值排序为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所测18批水蛭药材中游离及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均值分别为9.9195±2.1025 mg/g、101.2436±23.2982 mg/g,可考虑将总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含量作为水蛭质量评价指标;18 批水蛭药材的总蛋白含量均值为70.78±1.55%,S7药材含量高达76.34%;18批水蛭药材的多糖含量均值为6.14±1.50 mg/g,S10药材多糖含量高达13.22 mg/g;18批水蛭药材的多肽含量均值为318.06±16.60 mg/g,S8药材多肽含量高达354.54 mg/g。不同批次水蛭药材的总蛋白、多糖及多肽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可考虑将总蛋白、多糖及多肽作为水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5)基于体外抗凝血酶活性研究及在体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的斑马鱼血栓模型,水蛭多糖及酶解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凝血酶活性及体内抗血栓活性。当多糖暴露浓度为300 μg/mL时,血栓抑制率高达73.72%,当酶解物暴露浓度为260μg/mL时,血栓抑制率高达78.72%,且血栓抑制率与多糖及酶解物浓度呈依赖性关系,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水蛭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对水蛭药材进行系统性评价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研究从DNA条形码及近红外光谱,从水蛭的基原和真伪鉴别出发,建立了水蛭药材的蛋白质特征图谱及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进行了水蛭药材的常规及有害物质检查,完成了游离及水解氨基酸、总蛋白质、总多糖、多肽的含量测定,并初步评价了水蛭多糖及酶解物的体内外抗血栓活性,多角度的完善了水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提出了质量标准草案。水蛭中多糖及酶解物成分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血栓活性,且查阅资料发现多肽为酶解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可考虑将多糖和多肽含量作为水蛭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

徐硕[9](2020)在《黄皮树在北京地区的引种评价及药材特性成因分析》文中提出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为药材黄柏的基源植物,为探究引种黄皮树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及所产药材质量,分析引种对黄皮树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药材质量的影响及成因,本研究对北京药用植物园引种黄皮树、主产区种植黄皮树的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药材质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通过调取各产地气候因子,利用相关性分析、排序分析的方法阐明气候因子对黄柏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种黄皮树在北京地区适应性良好,可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黄皮树引种质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包括种子繁殖能力和药材成分特征。在该评价体系中北京地区引种黄皮树的种子繁殖能力和药材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北京地区引种黄皮树所产药材各项指标均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黄柏药材的要求。其水分含量为(5.63±0.12)%、总灰分含量为(7.30±0.12)%、浸出物含量为(23.83±1.68)%、小檗碱含量为(7.02±0.25)%、黄柏碱含量为(0.44±0.01)%,与主产区栽培及市售黄柏相比,指标性成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对北京产黄柏的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巴马亭)、酚酸类成分(3-O-阿魏酰奎尼酸、4-O-阿魏酰奎尼酸、紫丁香酚苷)、柠檬苦素类成分(黄柏内酯、黄柏酮)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产黄柏的化学特征与多数主产区无显着性差异,其生物碱、酚酸、柠檬苦素类成分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具体到单一成分,北京产黄柏3-O-阿魏酰奎尼酸含量较高,木兰花碱、黄柏内酯含量较低,其余成分含量居中。气候因子对黄皮树种子繁殖特性的影响较大。多数样点的黄皮树种子需要精准的低温时间解除休眠,过长或过短的低温层积时间不利于其萌发。对1 1个样点的32个气候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母株萌发前与展叶初期温度、果实发育期温差对黄皮树种子休眠模式影响较大,无霜期长、生长期短、展叶初期温度低、果实发育期温差大的地区,种子多需要精准的低温层积时间解除休眠,反之,则无需精准的低温层积时间解除休眠。生长期昼夜温差对黄皮树种子、幼苗形态影响较大。生长期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种子粒径较大、千粒重较高;非生长期昼夜温差较小、生长时间较长的地区,幼苗株大、强壮。气候因子对黄柏药材特性的影响较大。对14个样点的35个气候因子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黄柏药材特性形成与6-9月平均温度、7月平均最高温度、7、8月平均温差显着相关。其次生代谢产物在20℃以上时合成活跃,6-9月平均温度、7月平均最高温度低,7、8月平均温差小的地区,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成分积累较多,反之酚酸类成分积累较多。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气候条件多变地区的黄皮树种子粒径较大、千粒重较高、对萌发前低温层积条件的要求较为宽泛,从而保证在种子任何条件下均有较高的发芽率,促进物种的繁殖;气候条件稳定地区的种子粒径较小、千粒重较低、对萌发前低温层积条件的要求较为精准,从而保证种子可以在更为适宜的环境下萌发。黄皮树各类次生代谢产物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一,6-9月温度较低、温差较小的地区,其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成分含量较高,酚酸类含量较低。本研究为黄柏药材栽培产区的北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指导黄柏产地生态适宜性规划,推动规范化种植提供了参考。此外,环境差异较大的样点选择策略为阐明药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药材质量形成机制提供了极大帮助,为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的精准规划和中药材生产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

朱玉洁[10](2019)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资源产业的显着特征是依赖于中药资源作为供应链源头和价值链的输入源头,通过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环节,输出终产品到供应链末端的消费者手中。中药行业因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自身绿色价值低和外部环境损害价值高,因此供应链具有较高的绿色生产力发展潜力。然而,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企业偏重于技术型的供应链模式构建,立足于商业角度探求整合式中药供应链模式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供应链整体视角解决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答,大量有价值的会计和经济数据难以充分挖掘利用,价值核算和控制无法有效实施。本研究在分析中药供应链物质流的基础上,融合价值流分析,根据价值流图构建中药供应链的绿色生产力分析理论基础和核算框架体系,实现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分析,提出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文章对价值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从中药资源价值链的拓展、特征和影响因素阐述了中药资源价值链的内涵和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内涵,同时阐明了价值链视角融合中药供应链分析的理论框架。其次,文章从中药在医药产业中的构成及比较优势、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方法现存问题和困境阐述了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并阐述了中药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分析的融合基础和融合过程。第三,基于绿色价值流图构建分析框架,分析了中药供应链中各链条组成部分,识别“浪费”来源,设计供应链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通过计算供应链的经济指数和环境指数,创新设计了供应链绿色生产力量化测算框架,并运用民营企业数据实证其可行性。为中药资源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水平提供了评价手段。第四,本章在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五个策略①原料药减少使用量②原材料替换③废弃物循环利用④产品替换⑤产品循环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废弃物资源化是提升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给出了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还需从政府规制保障(环境保护税法细化)、企业责任意识提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公众消费引导(公众环境知情权保护,参与权推广和绿色消费引导)等多维度进行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五,文章分析了中药废弃物资源化是中药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的最优策略,也是中药资源价值链实现价值延伸和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并以黄芪为实例,探讨了黄芪口服液供应链中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若干策略,并利用绿色生产力指数GPI计算公式黄芪绘制口服液供应链改进后的价值流图,比较前后GPI在不同供应链阶段的变化。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立足价值链视角聚焦绿色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价值流动,融合分析物质流和价值流的运行规律,在国内首次较系统地探索了中药供应链价值流和物质流融合分析框架,对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分析进行拓展,阐明提升供应链绿色生产力与价值链价值延伸与创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评估方法:内部资源流动的经济效益--外部环境损害价值评估的融合分析形成价值图模型,建立绿色生产力绩效评估指数。该指数在概念结构、价值流转呈现形式,计量基础和数据收集处理均有一定突破和创新。根据中药供应链的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提升策略和实现机制,对绿色生产力测算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实现应用创新。

二、若干市售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若干市售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软紫草属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紫草资源短缺,摸清紫草资源现状及寻找扩大新药源迫在眉睫
        1.2 研究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1.3 紫草品质备受关注,有效鉴别,确保来源明确
        1.4 品质提高是中药资源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2 论文思路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研究方案
        3.1 技术路线
        3.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疆软紫草属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文献调查
        1.2 走访调查
        1.3 现地样方调查
        1.4 产地适应性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文献调查结果
        2.2 新疆软紫草属野生资源蕴藏量调查结果
        2.3 产地适应性分析
        2.4 人工栽培资源情况
        2.5 紫草市场调查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新疆软紫草属植物的适宜生境
        3.2 产地适应性分析
        3.3 蕴藏量估算及相关问题
        3.4 野生资源存在的问题
        3.5 软紫草资源保护及利用的几点建议
第二章 基于ISSR新疆软紫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1 试药与仪器
        1.1 植物材料
        1.2 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DNA提取
        2.2 ISSR-PCR筛选扩增及产物检测
        2.3 全部位点扩增检测
        2.4 多样性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位点分析和筛选
        3.2 扩增电泳图
        3.3 遗传多样性分析
        3.4 种群分子方差分析
        3.5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6 遗传距离与主成分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鉴别研究
    第一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基原鉴定及性状鉴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显微鉴别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新疆软紫草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别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品质评价研究
    第一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萘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指纹图谱及化学识别模式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常规指标研究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新疆软紫草属资源现状及建议
        5.1.2 新疆软紫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5.1.3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鉴别
        5.1.4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品质评价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幼虫植物源驱避剂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双线卷裙夜蛾概述
    1.2 植物源农药概况
        1.2.1 植物源药剂的植物种类
        1.2.2 植物源农药药剂的有效成分种类
        1.2.3 植物源农药的优点
    1.3 国内外植物源驱避剂研究进展
        1.3.1 植物有效活性物提取方法概述
        1.3.2 植物源农药剂型
    1.4 薄荷研究概述
        1.4.1 薄荷概述
        1.4.2 薄荷化学成分
        1.4.3 薄荷研究的现状
    1.5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具有驱避活性的植物筛选及有效物质的提取
    2.1 研究地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植物粗提取方法
        2.2.3 驱避活性试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三种植物提取物对双线卷裙夜蛾幼虫的驱避活性结果
        2.3.2 驱避浓度筛选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3 植物源驱避剂的制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溶剂筛选方法
        3.1.3 乳化剂筛选方法
        3.1.4 植物源药剂配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溶剂筛选结果
        3.2.2 乳化剂筛选结果
        3.2.3 植物源驱避剂配制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小结
        3.3.2 讨论
4 植物源驱避剂林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林间防效与药剂持效期试验设计
        4.1.3 药剂安全性评价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植物源驱避剂的林间防效测定结果
        4.2.2 植物源驱避剂持效期测定结果
        4.2.3 安全性评价结果
    4.3 小结和讨论
        4.3.1 小结
        4.3.2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紫锥菊与狭叶紫锥菊的中药鉴定及紫锥菊中菊苣酸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紫锥菊的研究概况
        1 紫锥菊的化学成分
        1.1 多糖类
        1.2 咖啡酸类衍生物
        1.3 烷基酰胺类
        1.4 挥发油类
        1.5 黄酮类
        1.6 生物碱类
        2 紫锥菊的药理作用
        2.1 免疫调节作用
        2.2 抗炎作用
        2.3 抗氧化作用
        2.4 抗病毒作用
        2.5 其他作用
        3 紫锥菊的质量研究
        3.1 性状、显微鉴别
        3.2 理化鉴别
        3.3 菊苣酸含量测定
        3.4 分子遗传性鉴别
    第二章 菊苣酸的研究概况
        1 菊苣酸理化性质
        2 菊苣酸药理作用
        2.1 抗病毒抗菌作用
        2.2 抗炎作用
        2.3 提高免疫力作用
        3 菊苣酸生产工艺
        3.1 化学合成路线研究
        3.2 天然植物中提取路线研究
        4 菊苣酸的稳定性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三章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的中药鉴别
        第一节 药用植物基源及性状鉴别
        1.1 材料、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粉末显微鉴别
        2.1 仪器、材料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薄层色谱鉴别
        3.1 仪器、材料和试剂
        3.2 方法与结果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的常规检查
        4.1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生药材的水分测定
        4.2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生药材的灰分测定
        4.3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生药材的浸出物含量测定
        4.4 小结
    第四章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的四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材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与结果
        2.1 HPLC色谱条件
        2.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方法学考察
        2.6 样品含量测定
        3 小结
    第五章 HPLC法测定菊苣酸含量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材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高效液相法的建立
        2.4 标准曲线绘制
        2.5 方法学考察
        2.6 样品的菊苣酸测定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正交实验法优化紫锥菊中菊苣酸提取工艺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材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 紫锥菊中菊苣酸的提取
        2.3 紫锥菊菊苣酸含量测定
        2.4 单因素实验
        2.5 正交实验
        2.6 紫锥菊生药中菊苣酸的提取优化工艺的验证
        3 讨论与小节
    第七章 菊苣酸提取物的稳定性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处理
        2.2 检测方法
        2.3 结果和讨论
        3 小结
第三部分 总结讨论
    1 紫锥菊原药材的中药鉴定研究
    2 菊苣酸的HPLC检测方法
    3 菊苣酸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4 菊苣酸提取物的稳定性研究
    5 本研究的创新点
    6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原植物特征图
    附录二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性状图
    附录三 紫锥菊和狭叶紫锥菊样品色谱图
致谢
附件

(4)江枳壳道地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枳壳中调节胃肠运动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筛选
    第一节 枳壳中调节胃肠运动的活性成分初步筛选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枳壳中有效成分对正常小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作用的量效关系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枳壳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第一节 枳壳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采收期的江枳壳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不同产地枳壳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枳壳水煎液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枳壳样品药效拟合实验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最佳配伍配比组合物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不同配伍配比组合物对脾虚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血浆乙酰胆碱、胃动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最佳配伍配比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闽产)南星的资源调查及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本草考证
    1 名称考证
        1.1 唐代以前及唐宋时期的名称考证
        1.2 明清时期的名称考证
        1.3 民国及近现代的名称梳理
    2 基原考证
        2.1 唐宋时期基原考证
        2.2 明清时期基原考
        2.3 民国及近现代天南星基原考
    3 产地考证
        3.1 唐宋时期产地考证
        3.2 明清时期产地考证
        3.3 民国及近现代
        3.4 福建省地方志产地考证
    4 采收加工考证
    5 小结及讨论
        5.1 名称考证
        5.2 基原考证
        5.3 产地考证
        5.4 采收加工考证
第二章 闽产南星的资源调查
    1 调查方法及范围
        1.1 文献调研
        1.2 野外调查
        1.2.1 仪器与工具
        1.2.2 调查方法及范围
        1.2.3 样品加工方法
        1.3 市场调查
    2 调查结果
        2.1 文献调研
        2.2 野外调查
        2.2.1 闽产南星的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
        2.2.2 福建省天南星植物形态观察
        2.2.3 福建省天南星的生境及物候期变化
        2.3 市场调查
    3 小结及讨论
        3.1 文献调查
        3.2 野外调查
        3.3 市场调查
第三章 天南星的定性研究
    1 仪器、试剂与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实验材料
    2 方法
        2.1 性状研究
        2.2 薄层色谱研究
        2.3 HPLC指纹图谱研究
        2.3.1 方法学建立
        2.3.2 参照峰的选择
        2.3.3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
        3.1 性状研究
        3.1.1 不同月份野生样品性状评价
        3.1.2 市售样品性状评价
        3.2 薄层研究
        3.2.1 不同基原天南星及其混淆品薄层鉴别
        3.2.2 不同产地天南星样品薄层鉴别
        3.2.3 市售天南星样品鉴别
        3.3 HPLC指纹图谱研究
        3.3.1 天南星指纹图谱的建立
        3.3.2 天南星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3.3.3 部分共有峰的归属
        3.3.4 指纹图谱专属性分析
    4 小结及讨论
        4.1 性状研究
        4.2 薄层色谱研究
        4.3 HPLC指纹图谱研究
第四章 天南星的定量研究
    1 仪器、试剂与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实验材料
    2 方法
        2.1 水分测定
        2.2 总灰分测定
        2.3 醇浸出物测定
        2.4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5 夏佛塔苷及异夏佛塔苷的含量测定
        2.5.1 色谱条件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4 测定方法
        2.5.5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
        3.1 水分测定结果
        3.2 灰分测定结果
        3.3 醇浸出物测定结果
        3.4 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3.5 夏佛塔苷及异夏佛塔苷含量测定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多指标综合评价天南星质量
    1 建立样品数据库
    2 主成分分析
        2.1 相关性分析
        2.2 主成分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分析
        2.3 建立模型
        2.4 聚类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产地天南星质量评价
        3.2 不同采收时间天南星质量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品质评价
        3.1 定性研究
        3.2 定量研究
    4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祖师麻注射液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祖师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2.2 祖师麻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1.2.3 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案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HPLC特征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评价祖师麻注射液的质量稳定性的研究
    2.1 研究技术路线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溶液的制备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HPLC色谱条件优化与建立
    2.5 化学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2.5.1 精密度实验
        2.5.2 稳定性实验
        2.5.3 重复性实验
    2.6 祖师麻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6.1 共有峰的标定
        2.6.2 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
        2.6.3 相似度评价
    2.7 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2.7.1 层次聚类分析(HCA)
        2.7.2 主成分分析(PCA)
        2.7.3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2.8 不同条件(高温、暴露、光照)处理的样品检测
        2.8.1 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
        2.8.2 相似度评价
        2.8.3 层次聚类分析
    2.9 祖师麻甲素含量测定
        2.9.1 线性实验
        2.9.2 精密度实验
        2.9.3 稳定性实验
        2.9.4 重复性实验
        2.9.5 加样回收实验
        2.9.6 样品祖师麻甲素含量测定
    2.10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3章 基于细胞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评价祖师麻注射液的安全性研究
    3.1 细胞指纹图谱方法概述
        3.1.1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组成
        3.1.2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检测原理
        3.1.3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技术优势与相关应用
    3.2 研究技术路线
    3.3 实验材料及仪器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试剂
        3.3.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溶液配制
        3.4.2 RBL-2H3细胞培养
        3.4.3 CCK-8 法确定实验条件
        3.4.4 RBL-2H3细胞脱颗粒试验
        3.4.5 数据分析
    3.5 结果
        3.5.1 细胞形态
        3.5.2 细胞接种密度和接种时间
        3.5.3 祖师麻注射液的给药浓度
        3.5.4 甲苯胺蓝染色法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
        3.5.5 RTCA 监测 RBL-2H3 细胞脱颗粒指纹图谱
        3.5.6 RTCA 监测 15 批祖师麻注射液的细胞指纹图谱
        3.5.7 层次聚类分析(HCA)
    3.6 不同条件(高温、暴露、光照)处理的样品检测
        3.6.1 细胞指纹图谱的建立
        3.6.2 层次聚类分析(HCA)
    3.7 本章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ITS序列的黄芪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芪概述
        1.1.1 黄芪生物学特性
        1.1.2 黄芪药用价值
        1.1.3 黄芪种类、分布
        1.1.4 黄芪及其近源物种、代用品的研究现状
    1.2 中药材鉴别发展历程
        1.2.1 性状鉴别
        1.2.2 显微鉴别
        1.2.3 理化鉴别
        1.2.4 常用分子生物学鉴别中药材方法
        1.2.5 ITS分子标记及DNA条形码技术
        1.2.6 SYBR染料法扩增
第二章 基于ITS序列的黄芪PCR法鉴别
    2.1 实验材料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方法
        2.3.1 DNA提取
        2.3.2 DNA的浓度及电泳情况
        2.3.3 黄芪ITS序列扩增
        2.3.4 ITS序列分析及引物设计
        2.3.5特异性实验
        2.3.6样品覆盖性实验
        2.3.7灵敏度实验
    2.4 实验结果
        2.4.1 样品DNA提取结果
        2.4.2 样品DNA提取方法改进
        2.4.3 样品DNA的 ITS引物扩增结果
        2.4.4 样品DNA测序结果
        2.4.5 引物设计
        2.4.6 特异性实验
        2.4.7 覆盖性实验
        2.4.8 灵敏度实验
    2.5 讨论
第三章 基于ITS序列的SYBR Green法鉴别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方法
        3.2.1特异性实验
        3.2.2覆盖实验
        3.2.3灵敏度实验
    3.3 结果
        3.3.1特异性实验
        3.3.2覆盖性实验
        3.3.3灵敏度实验
    3.4 讨论
第四章 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方法
    4.3 结果
        4.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2 供试液的制备
        4.3.3 线性关系考察
        4.3.4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4.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8)中药水蛭的质量标准及抗血栓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药材基原
    2 化学成分
    3 药理作用
    4 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水蛭药材基原及真伪鉴别
    第一节 水蛭药材DNA条形码鉴别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水蛭药材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水蛭药材特征及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一节 水蛭药材SDS-PAGE蛋白质电泳特征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水蛭药材游离氨基酸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水蛭药材常规及有害物质检查
    第一节 水蛭药材水分、酸碱度、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水蛭药材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水蛭药材含量测定分析的研究
    第一节 水蛭药材抗凝血酶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水蛭药材游离及水解氨基酸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水蛭药材总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水蛭药材总多糖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节 水蛭药材多肽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基于体外抗凝血酶活性及在体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水蛭总多糖及酶解物抗血栓活性初步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六章 水蛭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第一节 水蛭质量标准(草案)
    第二节 水蛭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全文总结及展望
    创新点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黄皮树在北京地区的引种评价及药材特性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药用植物引种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
    1 植物引种驯化实践及相关理论
        1.1 中国引种驯化实践与理论
        1.2 国外引种驯化实践与理论
    2 引种评价方法研究概况
        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2.3 主成分分析法
        2.4 层次分析法
    3 影响药用植物引种的主要因素
        3.1 环境因子
        3.1.1 温度
        3.1.2 光照
        3.1.3 湿度
        3.1.4 土壤
        3.2 生物因子
        3.2.1 动物侵害和啃食
        3.2.2 花粉携带者
    4 小结
第二章 北京地区引种黄皮树适应性分析及繁育特性研究
    1 物候期观测方法及结果
    2 植株形态观测方法及结果
    3 抗逆性观察方法及结果
    4 繁殖能力及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仪器
        4.2 方法
        4.2.1 种子形态测定
        4.2.2 种子发芽测定
        4.2.3 幼苗形态测定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产地黄皮树种子形态比较
        4.3.2 不同产地黄皮树种子休眠模式分析
        4.3.3 不同产地黄柏种子萌发特征分析
        4.3.4 不同产地黄皮树幼苗形态特征分析
    5 结论
第三章 北京引种黄皮树药材质量与化学特征分析
    第一节 引种黄皮树药材质量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显微鉴别
        2.2 含量测定
        2.2.1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
        2.2.2 小檗碱含量测定
        2.2.3 黄柏碱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显微鉴别
        3.2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
        3.3 小檗碱、黄柏碱含量测定
        3.3.1 线性关系、精密性、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试验
        3.3.2 测定结果
        3.4 北京产黄柏药材质量分析
    第二节 北京产黄柏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考察
        2.4.2 精密度试验
        2.4.3 重复性试验
        2.4.4 稳定性试验
        2.4.5 加样回收率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方法学考察
        3.1.1 线性关系
        3.1.2 精密度
        3.1.3 重复性
        3.1.4 稳定性
        3.1.5 加样回收率
        3.2 含量测定结果
        3.3 不同产地黄柏化学特征分析
    结论
第四章 北京地区引种黄皮树种子繁殖能力与药材特性的综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产地黄皮树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2.2 不同产地黄皮树质量综合得分结果
    3 结论
第五章 黄皮树种子繁殖能力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气候因子的获取
        1.2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地气候因子信息
        2.2 黄皮树种子休眠模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2.3 黄皮树种子、幼苗形态特征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 结论
第六章 黄柏化学成分特征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气候因子的获取
        1.2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柏化学成分特征与气候因子的排序分析
        2.1.1 排序分析模型确定
        2.1.2 气候因子筛选
        2.1.3 黄柏化学成分与气候因子的冗余分析
        2.2 黄柏化学特征与其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解析
    3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药资源发展现状与环境压力
        1.1.2 传统资源价值理论与绿色发展的矛盾
        1.1.3 传统绿色核算方法不能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述评
    2.1 供应链管理与绿色供应链
        2.1.1 供应链管理与循环经济研究
        2.1.2 绿色供应链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2.1.3 中药产业供应链研究现状
    2.2 价值链视角的供应链研究
        2.2.1 价值链
        2.2.2 价值链视角分析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2.3 绿色生产力创新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内涵界定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2 绿色发展理念
        3.1.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3.1.4 现代环境会计理论
    3.2 中药资源价值链的内涵分析
        3.2.1 价值链的拓展
        3.2.2 中药资源价值的分类
        3.2.3 中药价值链的特征
        3.2.4 中药价值链的影响因素
    3.3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内涵分析
        3.3.1 绿色生产力的内涵与拓展
        3.3.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内涵
    3.4 价值链视角融合中药供应链分析的理论框架
        3.4.1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可行性
        3.4.2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问题的原则
        3.4.3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发展现状研究
    4.1 中药绿色供应链发展的现实基础
        4.1.1 中药在医药产业中的构成及比较优势
        4.1.2 粗放型经济模式对环境的影响
    4.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方法现存问题及困境
        4.2.1 中药供应链运行模式
        4.2.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调控的手段:物质流分析
        4.2.3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的困境
    4.3 中药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分析
        4.3.1 融合基础:中药资源的“二项”属性
        4.3.2 融合过程:中药供应链物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循环
第五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测算框架与实证研究
    5.1 相关概念
        5.1.1 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VSM)
        5.1.2 绿色价值流图析技术
    5.2 研究方法和框架设计
        5.2.1 中药供应链绿色价值流图
        5.2.2 绿色生产力指数
    5.3 实证研究: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测算研究
        5.3.1 黄芪
        5.3.2 黄芪口服液
        5.3.3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环境指数计算
        5.3.4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经济指数计算
        5.3.5 黄芪口服液CPI计算
    5.4 绿色生产力绩效指数的应用
第六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管理策略与实现机制研究
    6.1 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
        6.1.1 三个基本前提
        6.1.2 供应链管理策略
    6.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分析
        6.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6.2.2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6.2.3 提升策略权重计算
        6.2.4 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
    6.3 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实现机制
        6.3.1 政策保障
        6.3.2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6.3.3 公众参与机制保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药价值链的价值延伸与创造
    7.1 废弃物资源化——中药资源产业价值创造过程
        7.1.1 中药价值链的价值延伸
        7.1.2 中药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
    7.2 废弃物资源化在黄芪口服液供应链中的应用探索
        7.2.1 废弃物产生及其可利用物质
        7.2.2 固体废弃物利用途径及其产业化方式
    7.3 不同改进策略下黄芪口服液绿色生产力提升实践
        7.3.1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策略
        7.3.2 改进策略下绿色生产力绩效CPI计算
        7.3.3 以中药饮片企业为中心提升绿色生产力水平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四、若干市售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软紫草属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D]. 徐海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幼虫植物源驱避剂研发[D]. 李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紫锥菊与狭叶紫锥菊的中药鉴定及紫锥菊中菊苣酸的提取工艺研究[D]. 王德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江枳壳道地性的研究[D]. 陈欢.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5](闽产)南星的资源调查及品质评价[D]. 黄旭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祖师麻注射液的质量评价研究[D]. 孙岩.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7]基于ITS序列的黄芪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建立[D]. 马宁. 山西大学, 2020(01)
  • [8]中药水蛭的质量标准及抗血栓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D]. 顾念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黄皮树在北京地区的引种评价及药材特性成因分析[D]. 徐硕.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D]. 朱玉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部分市售中草药质量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