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新进展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马佳楚[1](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基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与康复的极大挑战及其出院准备评估工具缺乏的现状。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旨在早期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并全面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出院准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混合研究设计。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之后,应用Meta分析法及半结构访谈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接着,借助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各层级指标权重;最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构建经过预试验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具体如下:1.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Sciencedirect、Geenmedical等国内外数据库中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研究,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了解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状。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2.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的临床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横断面研究。使用Note express及Rev Man5.3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开展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筛查指标体系草案。回顾COPD住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相关文献,制定访谈提纲,选取2020年7月-8月某三甲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名再入院患者,采用Colaizz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开展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3.选择国内COPD临床护理和管理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修订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以第三轮专家咨询的各指标间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差值确定Satty标度,确定各指标体系矩阵模型。最终自动输出各指标权重与组合权重以及一致性系数(CR值)。确立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4.基于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适合临床使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并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2月选取某三甲医院18名符合纳排标准的COPD出院患者对评估表进行预试验信效度检测。形成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结果:1.综合“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专家共识”中的实施流程以及国外wiess提出的出院准备概念模型中的出院计划流程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同时,借鉴国内外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有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52项。2.根据Meta分析结果及半结构访谈结果对初步拟定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即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指标以及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指标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问卷,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6项以及三级指标61项。3.本研究共选择了16位专家进行了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整理3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指标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以及三级指标73项,确立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10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8、0.860、0.891。第一、二及三轮专家咨询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分布在0.105~0.333、0.121~0.231、0.123~0.260。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各矩阵结果显示:各矩阵CR值均<0.1,各层级指标权重如下: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需求指标(0.5396)、基本信息(0.2970)、筛查指标(0.1634)。二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COPD药物指导需求(0.1230)、COPD症状管理需求(0.0889)、COPD康复锻炼需求(0.0889);三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祛痰剂使用指导(0.0486)、水肿的处理(0.0444)、肺康复锻炼的认知引导需求(0.0444)。4.预试验结果显示:该评估表中各条目的Cronbach’sα为0.856,I-CVI为0.800-1.000,S-CVI为0.803。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信效度良好。结论:1.该评估表通过Meta分析、质性研究、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会议及预试验进行了构建与修订,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全面性;3轮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积极性权威性较高、协调性好,评估表临床预试验信效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对该指标体系权重大小的分析以及初步临床应用对评估表的修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2.最终形成了包括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13项以及三级条目50项在内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为明确COPD出院患者关键问题,构建并实施个性化出院准备方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流程,从而降低COPD患者出院风险,实现出院准备就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嗣瞳[2](2021)在《补肺汤联合割治疗法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补肺汤联合割治疗法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观察,对补肺汤联合割治疗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各组30例。三组均给予相同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吸入对症治疗);治疗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肺汤加减治疗;治疗组2在治疗组1基础上加用割治疗法来进行治疗。经2月治疗后,对症状、肺功能(FEV1、FEV1/FVC)、IL-6、m MRC评分、CAT评分、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肺功能(FEV1、FEV1/FVC):治疗后对比三组患者之间FEV1、FEV1/FVC水平,P<0.05,治疗前后各组内FEV1水平比较,经检验,P<0.05,治疗前后各组内FEV1/FVC水平比较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三组在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上均有疗效;2.血清IL-6水平:治疗后三组间IL-6水平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IL-6水平均有降低;结果显示三组均能降低患者的IL-6水平,且根据治疗后IL-6水平,治疗组2疗效更佳,优于治疗组1、对照组,治疗组1优于对照组;3.CAT评分:治疗后三组CAT评分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三组治疗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的CAT评分,其中治疗组2、治疗组1在降低CAT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降低CAT评分上优于治疗组组1;4.m MRC评分:治疗后对比三组间m MRC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同组内m MRC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三组治疗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的m MRC评分,其中治疗组2、治疗组1在降低m MRC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2在降低m MRC评分上优于治疗组1;5.急性发作次数:治疗后只有治疗组2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三组中只有治疗组2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6.中医证候总积分:三组之间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比较,P<0.05,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证候均有改善作用,且治疗组2在改善患者的证候方面较治疗组1、对照组疗效明显;7.安全性指标:三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都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肺汤联合割治疗法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较单纯西药治疗及补肺汤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改善体征、降低炎性指标。补肺汤联合割治疗法在治疗COPD稳定期方面疗效明显,且在临床用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其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魏建芳[3](2021)在《益气健脾方保护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益气健脾方治疗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观察本方药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符合轻中度COPD稳定期的10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共脱落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8例完成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健脾方治疗。治疗疗程共计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着(P<0.01)。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气短、乏力、易感冒、恶风畏寒、腹胀、自汗、食少、便溏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咳嗽、咯痰、乏力、易感冒、恶风畏寒、腹胀、自汗、食少、便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气短的改善也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FEV1%、FVC%较对照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FVC%、FEV1/FVC及对照组FEV1%治疗前后改善不显着(P>0.05)。两组治疗后CAT评分均下降,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健脾方能改善轻中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气流阻塞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急性发作的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范丽敏[4](2020)在《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测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炎症因子表达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虚证证候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康复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肺病科门诊的74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设计的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诀训练,训练标准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编的《健身气功·六字诀》,训练方案为30min/次、1次/日、5日/周,共6个月,训练时长以累积量计算。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局指标包括:(1)中医证候积分,采用气虚证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估;(2)外周血和诱导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3)外周血和诱导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采用qPCR法测定;(4)呼吸困难程度,采用mMRC问卷评估;(5)运动耐力,采用6MWT评估;(6)生活质量,采用CAT量表评估。按照PP分析和ITT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六字诀对其影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合格研究对象,干预结束后共57例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剔除2例、脱落8例,完成27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6例,完成30例。因此,对试验组27例、对照组30例进行PP分析;对试验组37例、对照组37例进行ITT分析。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病程、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家庭氧疗)和结局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干预效果评价2.1中医证候积分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气虚证总分及主、次症评分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对照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气虚证总分及主、次症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气虚证总分(3(2-4))、主症评分(3(2-3))较对照组患者气虚证总分(4(3-5))、主症评分(3(2-4))呈下降趋势,临床总有效率(66.7%)高于对照组(53.3%),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2炎症因子表达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血IL-10、血TNF-α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00、0.012,对照组患者血IL-8、痰IL-8、血IL-10、痰IL-10、血TNF-α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03、0.028、0.000、0.035、0.001,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IL-8、血IL-10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6、0.030,其他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免疫因子表达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和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血Notch1mRNA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03,痰Notch1mRNA表达水平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Notch1mRNA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00,痰Notch1mRNA表达水平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和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4呼吸困难程度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mMRC分级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为0.010,对照组患者P值为0.041,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mMRC分级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28,对照组患者mMRC分级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mMRC分级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mMRC分级改善程度(0级占比11(40.7%)、1级占比12(44.4%)、2级占比4(14.8%))较对照组(0级占比10(33.3%)、1级占比12(40.0%)、2级占比7(23.3%)、3级占比1(3.3%))有更明显的趋势,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5运动耐力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6MWD较干预前均显着增加,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为0.000,对照组患者P值为0.000,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MWD、6MWD增加值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值分别为0.030、0.000,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MWD增加值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值为0.001,6MWD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生活质量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CAT总分及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4、0.000、0.000,对照组患者P值均为0.000,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CAT总分及睡眠、精力评分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45、0.003、0.010,同时提示试验组患者在家务活动(1(1-2))、外出信心(2(1-2))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家务活动(2(1-2))、外出信心(2(1-3))呈下降趋势,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CAT总分及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在咳嗽(2(1-2))、气喘(3(2-3))、睡眠(2(2-3))、精力(2(2-3))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咳嗽(2(2-3))、气喘(3(2-4))、睡眠(3(2-3))、精力(3(2-3))呈下降趋势。结论1、六字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COPD患者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助于患者体内维持促炎和抗炎平衡,改善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2、六字诀训练可帮助COPD患者改善其气虚证证候、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张莹[5](2020)在《基于互联网及融媒体技术的延续性护理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将系统的、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方案与现代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并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探讨基于现代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旨在缓解COPD症状,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再入院次数,提升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进行实验性研究。首先成立“医-康-护”一体化的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对COPD疾病特点及其延续性护理中关键问题、纳入排除标准等内容进行讨论,并就延续性护理研究中将会用到的康复评估方法、康复锻炼技能等对专科护士进行培训。预实验阶段,基于科室原有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及评测指标,共观察5例,并研究保障医疗的前提下康复技术、基于互联网多媒体指导的切入点。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2017年12月1日-2018年2月1日在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抽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1日在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5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为科室原有的电话随访,随访内容根据当时电话中患者的提问而定。实验组在科室原有延续性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基于互联网及融媒体技术的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方案,由专科护士主持实施护理方案,主要通过视频即时通话、自拍视频、专业性文献研读讲解、共享电子资料等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达到实时远程指导、进行肺康复相关功能评估及功能锻炼指导、健康指导。两组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时间均持续6个月。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包括:(1)一般资料。(2)初次评估数据,评估内容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估患者COPD的症状;肺功能检测评定评估患者气流受限程度;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for COPD,SGRQ-C)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tudy measures,CDSMS)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3)6个月终评数据,评估内容与初次评估内容相同;(4)评估半年内由于COPD疾病所致的再入院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22.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达,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达。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采用卡方分析,其中年龄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初次评估时CAT评分、肺功能检测结果、SGRQ-C评分、CDSMS评分的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初次评估数据和6个月终评数据的组内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患者6个月终评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的再入院次数、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初次评估时,(1)实验组CAT评分(12.89±4.21)与对照组CAT评分(12.25±4.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肺功能指标分别是FEV1/FVC(56.73±6.65%)和FEV1/pre(64.34±11.60%)、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分别是FEV1/FVC(55.93±5.89%)和FEV1/pre(62.03±13.01%),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生活质量SGRQ-C量表的症状部分得分(65.23±6.84)、活动能力得分(64.94±6.60)、疾病影响得分(65.32±6.42)三个维度及总分(65.14±6.16),对照组生活质量SGRQ-C量表的症状部分得分(64.15±6.44)、活动能力得分(62.66±7.16)、疾病影响得分(64.31±7.45)三个维度及总分(64.53±7.02),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SGRQ-C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运动锻炼情况(327.71±151.62min/周)、认知症状管理实践得分(1.60±0.24)、与医生沟通得分(1.65±0.21)三个维度,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运动锻炼情况(271.75±193.51min/周)、认知症状管理实践得分(1.50±0.27)、与医生沟通得分(1.59±0.24)三个维度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终评时,(1)实验组CAT评分(9.14±6.25)、对照组CAT评分(10.95±5.74)较初次评估时均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较初次评估变化较小,其中FEV1/FVC(55.74±5.13)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pre(61.75±13.38)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59.76±6.05)、FEV1/pre(67.40±10.05)较初次评估均明显增加,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实验组生活质量SGRQ-C总分(45.38±18.08)、症状部分得分(44.55±19.28)及疾病影响得分(45.83±18.24)两个维度较初次评估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SGRQ-C总分(55.90±16.77)及各维度得分(症状部分得分57.12±12.44、活动能力得分57.20±12.86、疾病影响得分58.35±14.74)较初次评估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认知症状管理实践2.16±0.56分、与医生的沟通2.32±0.62分)和运动锻炼时间(460.00±249.60min/周)较初次评估均上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认知症状管理实践1.67±0.41分、与医生的沟通1.80±0.48分)和运动锻炼时间(311.50±216.40min/周)较初次评估均上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肺功能检测结果较对照组更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实验组生活质量SGRQ-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及运动锻炼时间较对照组更大,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实验组半年内再入院次数(0.54±0.78)较对照组(1.13±0.72)更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得分(86.43±4.91)较对照组(77.50±8.08)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着(P<0.001)。结论:与传统延续性护理比较,结合互联网及融媒体技术的个体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和再入院次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可以在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和推行。

彭利[6](2020)在《中和柴萸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中和柴萸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气分析、肺功能、中医症状评分、CAT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为其在临床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初筛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和柴萸汤水煎剂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CA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改善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症状(P<0.05),而在对胸闷、哮鸣音或湿啰音的改善两组疗效相当(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均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FEV1%pre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FEV1/FV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改善患者FEV1%pre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FEV1/FVC%两组疗效相当。4.两组患者治疗后CAT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CAT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WBC、NEUT%、CRP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WBC、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NE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在改善WBC、CRP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NEUT%方面两组疗效相当。6.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和柴萸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案用于治疗辨证属痰热蕴肺证AECOPD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等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通气功能、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在本次临床实验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蒋红梅[7](2020)在《培本宁肺、益肾通络法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COPD-PF)稳定期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培本宁肺、益肾通络法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COPD-PF)稳定期(肺肾两虚、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汤剂(自拟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总疗效、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情况、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观察指标经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后,进而综合分析评定两组患者不同临床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获得总疗效中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7.89%、84.21%,对照组获得总疗效中显效率剂有效率分别为27.50%、75.00%,两组总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析上:两组患者治疗后气促、咳嗽、咯痰、喘息、胸闷、紫绀、乏力、自汗、恶风、易感冒、腰膝酸软、恶寒肢冷症状体征组积分经统计学分析,均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夜尿频多症状组积分经统计学分析,均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上: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总疗效,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程度分析比较上,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在肺功能相关指标上:治疗后FVC、FEV1、TLC、FEV1/FVC(%)、DLCO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均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FR、MVV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均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在动脉血气相关指标上:治疗后两组患者Pa CO2、Pa O2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在安全性指标观察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除白细胞指标外,其余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分析,均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个组患者组内白细胞指标比较分析,均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培本宁肺、益肾通络法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稳定期(肺肾两虚、痰瘀互结证)患者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不管是在临床症状气促、咳嗽、咯痰、喘息、胸闷、紫绀、乏力、自汗、恶风、易感冒、腰膝酸软、恶寒肢冷方面,还是实验室检查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中FVC、FEV1、TLC、FEV1/FVC(%)、DLCO相关指标的改善,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因此,在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疾病,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朱杰[8](2020)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小气道参数与肺功能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累及肺脏,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肺功能的不断恶化,患者生活质量逐渐下降,治疗费用不断升高,导致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临床上常用肺通气功能检查作为慢阻肺诊断和评估气流受限程度的金标准,但慢阻肺在临床表现、病程进展、药物反应、疾病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单纯的肺功能检查并不能对慢阻肺病情作出准确评估。胸部CT具有准确反映肺实质及小气道细微结构的能力,可以反应慢阻肺患者的肺气肿范围及气道病变情况。本文主要讨论稳定期慢阻肺患者CT小气道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18.12月至2020.1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随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人员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两组受试者均应用我院西门子256排螺旋CT行胸部CT检查,扫描参数均设置一致,扫描完成后数据上传Air Analysis软件,选取左肺上叶尖后段尖分支、上舌段前分支、下叶后基底段内分支及右肺上叶尖段尖分支、中叶外侧段外分支、下叶后基底段后分支共6支直径小于2mm的6级支气管,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测定小气道壁厚(WT校正前)、气管腔直径(LD校正前)、气管腔面积(Ai校正前)、双肺肺气肿占比(LAA%)数据,计算气管壁厚与气管腔直径的比值(T/D)。因个体存在体型差异,可能对气道参数存在影响,此处引入体表面积(计算公式:(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及体表面积平方根对测得的小气道参数进行校正,记做校正后小气道壁厚(WT校正后)、校正后气管腔直径(LD校正后)、校正后气管腔面积(Ai校正后)用作数据分析。胸部CT检查当日进行肺功能检查,由我科高年资医师应用耶格肺功能仪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占用力呼出气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RV/TL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75/25%)等指标。研究组根据GOLD分级分为轻-中度肺功能组30例、重-极重度肺功能组28例,比较两亚组及对照组间患者小气道参数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研究组小气道参数与肺功能指标间有无差异性。将研究组根据小气道管壁厚度是否大于伴行肺动脉直径30%分为支气管壁增厚组30例及支气管管壁非增厚组28例,比较两组间肺功能指标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轻-中度肺功能组、重-极重度肺功能组与对照组间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88、P=0.992、P=0.241、P=0.391),重度-极重度肺功能组校正后小气道壁厚(WT校正后)、壁厚与气管腔直径比值(T/D)(0.90±0.16,0.68±0.13)大于轻-中度肺功能组(0.56±0.15,0.38±0.12),轻-中度肺功能组WT校正后、T/D大于对照组(0.45±0.17,0.29±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极重度肺功能组中校正后气管腔直径(LD校正后)、校正后气管腔面积(Ai校正后)(1.35±0.08、1.44±0.16)小于轻-肺功能组(1.49±0.07,1.74±0.15)及对照组(1.49±0.11,1.75±0.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轻-中度肺功能组中LD校正后、Ai校正后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极重度肺功能组中LAA%大于轻-中度肺功能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度肺功能组中LAA%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2.肺功能指标与CT小气道参数间均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其中WT校正后、LAA%、T/D与FEV1/FVC、FEV1%、VC%、MMEF75/25%呈负相关,与RV/TLC呈正相关;LD校正后、Ai校正后与FEV1/FVC、FEV1%、VC%、MMEF75/25%呈正相关,与RV/TLC呈负相关。3.管壁增厚组与管壁非增厚组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表明管壁增厚组FEV1/FVC、FEV1%、MMEF75/25%小于管壁非增厚组(50.05±9.40/57.69±9.87,47.16±10.74/58.44±19.49,15.41±3.86/28.06±1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0,P<0.001)。结论COPD患者较正常人群而言,小气道壁厚增加,气管腔直径及气管腔面积减少,即气道重塑程度更高,肺气肿范围更大。小气道参数与肺功能指标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通过对气道参数的测量,可反映患者呼出气流受限程度及肺气肿范围,对于无法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CT小气道参数可作为肺功能评价的替代指标,在慢阻肺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佳怡[9](2019)在《桑麻杏贝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将桑麻杏贝汤应用于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的治疗中,通过相关指标观察、探索该方对于脂质过氧化反应在AECOPD发病过程中的影响,以客观的指标评价该方对于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便在临床进一步推广该方。方法:选取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8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桑麻杏贝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桑麻杏贝组予桑麻杏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7天,分别在治疗的第1天和第7天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呼吸困难等级、CAT评分、TNF-α、CRP、PCT、血常规、MDA、SOD、FEV1%、FEV1/FVC、肝肾功能等指标,并在治疗第7天记录中医证候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共脱落5例,其中桑麻杏贝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观察病例为75例。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呼吸困难等级、CAT评分、MDA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SOD在桑麻杏贝组中较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在桑麻杏贝组中较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P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及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桑麻杏贝组中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嗜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DA与TNF-α有正相关关系(P<0.05),其余治疗前后脂质过氧化指标与血清炎症指标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两组FEV1%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麻杏贝组FEV1/FVC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桑麻杏贝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体为94.74%,对照组为91.89%,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麻杏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较西医常规治疗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症状,抑制氧化物MDA、炎症因子TNF-α的增多,促进抗氧化物SOD的增多,可能与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炎症细胞的渗出,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关。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该方,以期介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徐贵丽[10](2019)在《咳喘固本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咳喘固本丸对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评价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前景。方法:选取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信必可160ug/4.5ug/吸,吸入治疗,每次1吸,每日2次,疗程12周。实验组给予咳喘固本丸联合信必可治疗:中成药咳喘固本丸每次9g,每天两次,信必可组为160ug/4.5ug吸入治疗,每次1吸,每日2次,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CAT积分、SGRQ评分、肺功能、临床有效率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临床症状积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信必可单药或信必可联合咳喘固本丸治疗均能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痰液粘稠度、胸闷气短、啰音等临床症状;而且咳喘固本丸联合信必可组比单用信必可治疗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AT积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CTA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信必可单药或信必可联合咳喘固本丸治疗均能降低CAT积分;且两组组间比较表明,信必可联合咳喘固本丸丸治疗后的CAT积分明显低于单用信必可治疗组(P<0.01);3.SGRQ评分:治疗后SGRQ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者均能改善SGRQ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实验组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咳喘固本丸联合信必可比单用信必可能更明显改善SGRQ评分;4.肺功能: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经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咳喘固本丸联合信必可与单用信必可治疗相比更能改善肺功能(P<0.05)。5.临床疗效:信必可联合咳喘固本丸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有效率为97.5%,单用信必可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5.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信必可及咳喘固本丸联合信必可治疗稳定期COPD 12周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CAT积分及SGRQ评分;且联合咳喘固本丸更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CAT积分、SGRQ评分及肺功能,临床有效率亦高于单用信必可,且应用12周安全无不良反应。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的背景及意义
        1.2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尚未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工具
        2.2 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工具研究鲜见
        2.3 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研究缺乏全面性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
    5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5.1 操作性定义
        5.2 理论依据
    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1 成立课题小组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形成
        2.1 理论框架
        2.2 文献回顾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初步拟定
        3.1 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Meta分析
        3.2 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
    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的确立
第二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1 德尔菲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
        1.1 确定函询专家
        1.2 实施专家函询
        1.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1.5 专家函询结果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
        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第三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预试验版本的形成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检验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研究结果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4 讨论与小结
        4.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科学性
        4.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可靠性
        4.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全面性
        4.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实用性
        4.5 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出院准备方案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不足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出院准备评估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补肺汤联合割治疗法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简表
前言
第1章 理论研究
    1.1 中医对COPD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COPD的认识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6 一般资料及治疗前比较
    2.7 观察指标分析
第3章 讨论
    3.1 选题依据
    3.2 组方用药分析
    3.3 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3.4 割治疗法的选穴依据及作用机制分析
    3.5 研究结果分析
    3.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诊断标准
附录2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益气健脾方保护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国传统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研究
        1.2 病因病机
        1.2.1 肺气亏虚为发病根本
        1.2.2 痰浊、瘀血为标,外感六淫邪气为疾病加重的原因
        1.3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作用机制
        1.3.1 临床研究
        1.3.2 科学实验研究
        1.4 肺脾气虚证为轻中度COPD的主要证型
    2.西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慢阻肺稳定期的防治
        2.4.1 非药物治疗
        2.4.2 药物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COPD的分级
        1.4 中医辨证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脱落标准
        1.9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2.1 一般资料
        2.2.2 主要观察指标
        2.2.3 次要观察指标
        2.2.4 安全性观测指标
        2.3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证候积分
        3.2.1 主要证候积分
        3.2.2 次要证候积分
        3.2.3 证候总积分
        3.3 肺功能
        3.4 CAT评分
        3.5 急性加重次数
        3.6 安全性指标
第三部分讨论
    1.方义分析
    2.益气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作用
    3.结果分析
        3.1 对全身症状的影响
        3.2 对肺功能的影响
        3.3 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3.4 对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附录二
附表一 脱落原因
致谢

(4)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气虚是COPD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病机
        1.2 COPD患者体内“气”的强弱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2 西医学对COPD病理机制的认识
        2.1 慢性炎症引起的免疫失衡是COPD进行性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
        2.2 Notch信号通路活化是介导COPD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
        2.3 炎症因子的协同作用是COPD免疫炎症反应加重的重要因素
    3 “虚则补之”治则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改善COPD患者免疫功能
    4 六字诀的作用机理
        4.1 六字诀参与调节机体内“气”的强弱
        4.2 六字诀参与调节机体内免疫炎症反应
        4.3 前期研究基础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5 研究假说提出
    6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随机分组和隐藏
        2.3 干预方法
        2.4 评价指标
    3 统计学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结局指标
        3.3 ITT分析和PP分析
    4 质量控制
        4.1 实施前的质量控制
        4.2 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 伦理原则
        5.1 自愿原则
        5.2 有益原则
        5.3 保密原则
        5.4 公平回报原则
    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一般资料干预前比较
        2.2 结局指标干预前比较
    3 干预效果评价
        3.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3.3 两组患者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3.4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比较
        3.5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比较
        3.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调护作用
        1.1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虚证的调护作用
        1.2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调护作用
    2 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调护作用
        2.1 六字诀对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水平的调节效应
        2.2 六字诀对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效应
结论
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基于互联网及融媒体技术的延续性护理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COPD疾病研究现状
    1.2 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延续性护理概念及发展
        1.2.2 国内外延续性护理模式
        1.2.3 延续性护理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1.3 互联网及融媒体技术在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1.4 现有不足及应对策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医-康-护”一体化小组
        2.1.1 小组讨论
        2.1.2 人员培训
        2.1.3 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
    2.2 预实验
    2.3 研究对象
        2.3.1 纳入、排除标准
        2.3.2 样本量的估算
        2.3.3 分组流程
    2.4 对照组病例回顾
    2.5 实验组干预过程
        2.5.1 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制定及执行
        2.5.2 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方案中的评估
    2.6 研究工具及指标
        2.6.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6.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
        2.6.3 肺功能检查
        2.6.4 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C)
        2.6.5 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表(CDSMS)
        2.6.6 半年内再入院次数
        2.6.7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患者满意度
    2.7 统计方法
    2.8 研究设计路线
    2.9 伦理学原则
3 结果及分析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AT评分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
    3.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GRQ-C评分
    3.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CDSMS评分
    3.6 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半年内入院次数及满意度
4 讨论
    4.1 干预前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4.2 延续性护理对CAT评分的影响
    4.3 延续性护理对肺功能的影响
    4.4 延续性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5 延续性护理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4.6 两组患者半年内入院次数、满意度的分析
5 结论
6 研究展望
    6.1 研究局限性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和柴萸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研究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培本宁肺、益肾通络法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COPD-PF)稳定期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1.引言
2.临床研究
    2.1 试验目标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2.6 中止标准
    2.7 统计原则
3.临床试验方法
    3.1 治疗方案
        3.1.1 对照组治疗方案
        3.1.2 治疗组方案
    3.2 疗程
    3.3 观察指标
        3.3.1 疗效观察指标
        3.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3.4 统计分析
    3.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3.5.1 总疗效评定标准
        3.5.2 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3.5.3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3.5.4 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3.5.5 呼吸困难等级评定标准
    3.6 技术路线
4.临床资料分析
    4.1 一般资料结果
        4.1.1 性别
        4.1.2 年龄
        4.1.3 病程
        4.1.4 吸烟史
        4.1.5 病情严重程度
    4.2 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4.2.1 呼吸困难等级
        4.2.2 中医症状体征比较
        4.2.3 肺功能
        4.2.4 动脉血气分析
    4.3 治疗后疗效评价
        4.3.1 总疗效
        4.3.2 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4.3.3 中医症候总疗效
        4.3.4 呼吸困难等级
        4.3.5 肺功能
        4.3.6 动脉血气分析
    4.4 治疗前后安全性分析
        4.4.1 肝、肾功能
        4.4.2 血常规
5.讨论
    5.1 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及病因
    5.2 培本宁肺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肾两虚证)前期研究及理论基础
    5.3 培本宁肺、益肾通络治法的确立依据
    5.4 中药处方依据
        5.4.1 处方
        5.4.2 中药组方依据
        5.4.3 各味中药药理学研究
    5.5 治疗疗效评价
        5.5.1 中医各症状体征评价分析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分析
        5.5.2 呼吸困难疗效评价分析
        5.5.3 肺功能疗效评价分析
        5.5.4 动脉血气疗效评价分析
        5.5.5 治疗安全性评价分析
        5.5.6 不良反应分析
6.结论
7.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1.肺纤维化(PF)
        1.1 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及病机
        1.2 纤维化的病理产物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1 慢阻肺的中医病名
        2.2 慢阻肺中医病机
    3.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西医发病机制
        3.1 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西医发病机制
        3.2 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的治疗
    参考文献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小气道参数与肺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1、个人简历
    2、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3、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综述 胸部CT在慢阻肺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9)桑麻杏贝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时间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中医证候积分
        2.4.3 呼吸困难等级
        2.4.4 CAT评分
        2.4.5 脂质过氧化指标
        2.4.6 血清炎症指标
        2.4.7 肺功能相关指标
        2.4.8 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
        2.4.9 安全性指标
    2.5 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两组性别组成比较
        3.1.2 两组年龄比较
        3.1.3 两组慢阻肺的综合评估比较
    3.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呼吸困难等级比较
    3.4 两组CAT评分比较
    3.5 两组脂质过氧化指标水平比较
        3.5.1 两组MDA水平比较
        3.5.2 两组SOD水平比较
    3.6 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3.6.1 两组TNF-α水平比较
        3.6.2 两组CRP水平比较
        3.6.3 两组PCT水平比较
        3.6.4 两组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
        3.6.5 两组嗜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3.7 两组脂质过氧化指标与血清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8 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
        3.8.1 两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水平比较
        3.8.2 两组FEV1/FVC水平比较
    3.9 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比较
    3.10 安全性指标
4 分析与讨论
    4.1 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4.1.1 慢阻肺的病名及病因病机
        4.1.2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病因病机
        4.1.3 慢阻肺的中医治疗
        4.1.4 清化痰热法在治疗AECOPD中的应用
    4.2 西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4.2.1 .慢阻肺的定义
        4.2.2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
        4.2.3 慢阻肺的危害
        4.2.4 AECOPD的治疗
    4.3 桑麻杏贝汤的理论依据
    4.4 桑麻杏贝汤的药物组成
    4.5 桑麻杏贝汤的组方原则
        4.5.1 寒温并用
        4.5.2 宣降同施
        4.5.3 气血同调
    4.6 桑麻杏贝汤对AECOPD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及临床疗效评价
总结
    1 结论
    2 不足
    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综述 清化痰热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研究
        参考文献

(10)咳喘固本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及资料
    1、病例来源
    2、病例诊断标准
    3、病例纳入标准
    4、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分组
    2、治疗干预方案
    3、研究观察指标
    4、疗效判定方法
    5、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治疗前的疗效指标可比性分析
    3、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分析
    4、安全性评价
四、讨论
    1、中西医对COPD病机的认识
    2、COPD 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3、咳喘固本丸治疗COPD稳定期的分析
五、结论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八、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十、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十二、致谢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D]. 马佳楚.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补肺汤联合割治疗法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观察[D]. 黄嗣瞳.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益气健脾方保护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临床研究[D]. 魏建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D]. 范丽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基于互联网及融媒体技术的延续性护理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D]. 张莹.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6]中和柴萸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的临床研究[D]. 彭利.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7]培本宁肺、益肾通络法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COPD-PF)稳定期随机对照研究[D]. 蒋红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小气道参数与肺功能相关性的研究[D]. 朱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桑麻杏贝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临床研究[D]. 李佳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咳喘固本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D]. 徐贵丽. 青岛大学, 2019(03)

标签:;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