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之光照亮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对中国会计的启示

知识经济之光照亮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对中国会计的启示

一、知识经济之光照耀着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给中国会计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秦道武[1](2008)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高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人类刚刚步入21世纪,注册会计师造假丑闻在全球爆发、扩散,对世界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同时,也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和监管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原有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2002年11月,财政部颁布《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意见》(财会[2002]19号),正式终止了将注册会计师的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做法,由财政部门履行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使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独立的行业组织。行政监管职能的收回,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制度的正式确立。财政部收回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职能以来,加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管,极大的恢复了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心,促进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的行政监管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从法律上、制度上为行政监管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行政监管应如何开展,行政监管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各监管部门如何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追根溯源,本文从大量的文献中理清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理论的缘起和发展脉络,通过对审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并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来阐述政府监管的前提、目标和范围。通过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借鉴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经验,重点对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机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对如何从法律上、制度上为行政监管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注册会计师行政监管机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博弈模型、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调查问卷等进行分析研究,论证注册会计师行政监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角度上,从新的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机制,由目前国内外单一的监管模式转变为综合模式,使之监管形成一种机制,形成合力,对正确评价各种监管方式,引导监管部门实施高效、务实的监管具有重大意义,提升了监管的效果和水平,证实适度监管和建立一种有效监管机制的观点。对注册会计师行政监管机制进行了设计。建立注册会计师行政监管的协调机制,就是要求监管各方加强协调与配合,发挥各自和优势,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避免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降低监管成本。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寻求一种有效的监管模式一直是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首先,合理界定行政监管部门的职权范围,行政监管必须定位在政府行为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或监管成本低于监管收益的领域;其次,从体制上转变职能,以根除注册会计师行业违规执业行为;第三,理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协调行政监管部门的关系,形成监管合力;第四,及时修改现有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与行政监管不相适应的部分;第五,明确行政监管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管协调机制。通过对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和政府行政监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分析,从而提出我国在现阶段有效而健全的管理体制应当是:“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这种监管体制下,强调机制是多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设计了日常监管机制、监督检查机制、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机制、行业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机制、行政处罚机制、协调指导机制、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管的协调机制等。研究证实这种监管机制的设计适合我国的国情,也是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归纳性,是解决实际注册会计师行政监管工作所急需的。

段治文[2](2004)在《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文中研究表明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学术界较多的是侧重在对科技史的研究,而对科学文化史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史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尝试突破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力图从思想文化史角度,依据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的体制建构以及科学文化观念变迁等三个层次,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的历程进行新的观照。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无序、散漫和缺乏目标的状态,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在探讨中国近代科技的源起及其历史文化缺陷基础上,分三个阶段按三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科技建制以及科学文化观的变迁。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具有新意的探索:比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及政策环境上,文章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三代领导集体的视野和重要探索;在科技发展建制上,文章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当代中国科学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这就是建国初期新体制的建立、5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式“大科学”体制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上,文章第一次揭示了科技大潮与社会主义思潮两次历史性合流的过程;在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上,文章更是首次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经历了“人民科学观”、政治化科学观以及理性化科学观三种形态的历史转换,等等。 通过对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文化思考,本文认为:经过长期曲折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成全社会的共识,深入人心,中国不可能再回到以往那种不重视科学以致反科学的老路上去。但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目前中国不仅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而且在如何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问题上更是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探索中国本土科学技术发展的出路,推动中国原创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等,仍是今日中国的严峻课题。 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实现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的融合,以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而且要实现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以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更要通过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冲破传统的制约科学发展的文化观念,以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这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文化发展方面的必由之路。

张连起[3](2003)在《知识经济之光照耀着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给中国会计的启示》文中认为 美国爆发的一系列财务及公司治理丑闻,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诚信,重挫了公众对会计师(即注册会计师,下同)行业的信心。企业利用资产负债表表外实体、衍生工具及股票期权等手段图利,投资者、债权人及利益关系人开始质疑会计师的独立性;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对资本市场与审计产品的影响至深,知识管理已成为包括会计师在内的知识工作者的思想前线。此时,21世纪第一次会计师大会适时召开,让全球的会计职业界共同思考重建信心、重新定位、重

二、知识经济之光照耀着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给中国会计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经济之光照耀着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给中国会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逻辑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逻辑结构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变迁理论
        2.1.1 制度的创新
        2.1.2 制度变迁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审计机构、客户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2.3.1 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的博弈
        2.3.2 不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博弈
        2.3.3 注册会计师与行政监管机构的博弈
    2.4 行政监管理论
        2.4.1 监管的涵义
        2.4.2 监管理论的变迁
        2.4.3 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2.4.4 政府应如何监管
        2.4.5 政府监管的成本与收益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
    3.1 以英美为代表的行业自律监管模式
        3.1.1 英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
        3.1.2 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模式的演变
        3.1.3 独立监管模式的产生
    3.2 以德日为代表的政府监管模式
        3.2.1 德国经济审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管模式
        3.2.2 日本公认会计师的监管模式
    3.3 英美德日监管模式的评价分析
    3.4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我国监管的启示与借鉴
        3.4.1 美国自律监管模式的缺陷
        3.4.2 独立监管机构以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3.4.3 拆分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以增强独立性
        3.4.4 加大审计违法惩处力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的演进与发展
    4.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回顾
        4.1.1 政府管制模式
        4.1.2 行业自律模式
        4.1.3 行政监管模式
    4.2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2.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现状
        4.2.2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选择一行政监督模式
        4.3.1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分析
        4.3.2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的架构分析与实证研究
    5.1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的架构分析
        5.1.1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的概念
        5.1.2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的构成要素
        5.1.3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职能定位
    5.2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的协调
        5.2.1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协调的原因
        5.2.2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权的分配与协调
    5.3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的适度性
    5.4 会计信息属性对行业监管的影响
        5.4.1 会计信息与信息披露
        5.4.2 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
        5.4.3 会计信息的特性决定了行业监管的外部性
    5.5 自律监管和行政监督状态下案例分析
        5.5.1 自律监管状态下(2003年以前)事务所执业及监管情况
        5.5.2 行政监管状态下(2003年以后)事务所执业及监管情况
        5.5.3 综合分析
    5.6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的实证分析
        5.6.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5.6.2 调查问卷的内容
        5.6.3 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5.6.4 调查结果分析
        5.6.5 调查问卷结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设计
    6.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的制度和机制设计分析
    6.2 构建和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的总体思路
        6.2.1 行政监管机制的总体思路
        6.2.2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的目标
        6.2.3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的创新
        6.2.4 建立监管主体责任追究机制
    6.3 构建和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的具体内容
        6.3.1 构建行政监管的制度基础
        6.3.2 构建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日常监管机制
        6.3.3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机制
        6.3.4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机制
        6.3.5 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管理体制
        6.3.6 完善注册会计师行政处罚机制
        6.3.7 完善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管的协调机制
        6.3.8 监管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监管发展趋势
    7.3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中国近代科学的源起及其历史缺陷
一、 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新开端
    (一) 统一的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科学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 新中国科学的重建
        1 科研机构的组建与中国科学新体制的建立
        2 科学人才的集聚与自然科学界的大团结
        3 中国科学发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三) 科学文化观的第一次转型与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1 科学文化观的转型与“人民科学观”的历史奠定
        2 自然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与本士化
        3 对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二、 第一代领袖群体的科技战略思想
    (一) 工业化视野下的科技观
    (二) “向科学进军”的主要思想和实践
        1 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追赶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2 切实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努力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
        3 科技发展要与中国实际结合,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4 走群众路线,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三)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首次合流与历史迷途
三、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及其影响
    (一) 科学体制的转换与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1 建国之前中国的科技体制变革
        2 建国以后科学体制的转换与“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二) 科学建制国家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世界科学建制发展的新动向
        2 中国现代化后发展特点的历史要求
        3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
    (三)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作用和反思
        1 科学规划和政策的制定
        2 科技发展战略的转移
        3 “大科学”体制下取得的突出成果
        4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并非真正现代的“大科学”体制
四、 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文化观的历史迷途
    (一) 科学文化观的第二次转型与“政治化科学观”的确立
    (二) 科学政治化的背景及原因探析
        1 历史原因:人民科学观的进一步发展与高度政治化的形势
        2 根本原因:整风与反右后全社会政治意识畸形转向并向各领域渗透
        3 现实原因:急于求成,全面大跃进形势的推动
        4 内在原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泛起
    (三) 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与民众科学文化的畸形发展
        1 群众性的科技协作网建立
        2 群众性科技革新运动全面开展和畸形演变
    (四) 科学与反科学仅一步之遥
五、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一) 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的演进
        1 拨乱反正“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开端
        2 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深化
    (二) 江泽民对科技战略思想的发展
        1 科技动力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基础
        2 科教兴国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 技术创新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核心
    (三)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再度合流
        1 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深刻阐述和新认识
        2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再度历史性汇流的战略展开
六、 中国科技体制的新变革及其影响
    (一)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1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发展的四个阶段
        2 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
        3 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
    (二) 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体现
        1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2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技法制体系
        3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奖励制度
        4 开始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
    (三) 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七、 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的新发展
    (一) 科学文化观的再次转型与“理性化科学观”的初步形成
        1 科学文化观再次转型的历程
        2 对科学的理解进入了一个理性化的时期
    (二) 民众科学文化的新发展与民众科学素养评价
        1 民众科学文化的新发展
        2 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
    (三) 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
八、 21世纪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其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要求
    (二) 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
    (三) 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
    (四) 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
附录一: 科学中国的历程:1949-2004年重要文献编目
附录二: 全国性的科学技术团体一览表
附录三: 作者在中国科技文化史领域发表的相关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3)知识经济之光照耀着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给中国会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将知识融入资产负债表
将独立性注入会计师的精神领地
将择善而从作为会计师的指导方针
将公司治理纳入会计师的观察视野
将终生学习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四、知识经济之光照耀着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给中国会计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机制研究[D]. 秦道武. 中南大学, 2008(12)
  • [2]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D]. 段治文. 浙江大学, 2004(03)
  • [3]知识经济之光照耀着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给中国会计的启示[J]. 张连起. 财务与会计, 2003(01)

标签:;  ;  ;  ;  ;  

知识经济之光照亮会计师——兼论世界会计师大会对中国会计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