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显微镜下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一、显微镜下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沈婷婷[1](2021)在《翼状胬肉手术前后角膜形态和前房深度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采用Pentacam相关参数来探究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后与术前角膜形态和前房深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患者66例,共90眼,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手术。患者翼状胬肉均为分级II级类型(具体分级标准参照表1)。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56.12±18.08)岁。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手术治疗之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内的视力水平,同时观察患眼外观,以及对比手术前后Pentacam参数随着时间变化的不同。选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进行表述,术前与术后比较多时间点(三组时间点及以上)采集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两组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操作,P<0.05则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与3个月后,比较角膜后表面散光、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最薄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2,1.23,2.081,P>0.05);患者术后1个月以pupil和zone为区域的3mm、5mm的总角膜屈光力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及高阶像差(4mm)较术前降低(t=9.56,16.887,13.8,10.12,P<0.05);而术后1月视力(visual acuity,VA)较手术之前增大(t=12.38,P<0.05);随着时间延长无明显差异,即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以pupil和zone为区域的3mm、5mm的总角膜屈光力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及高阶像差(4mm)、视力(visual acuity,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6,1.372,1.648,2.531,P>0.05)。结论:1.此次回顾性临床研究所选取的66位患者共计90例患眼,通过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手术,对比患者眼部外观变化,患眼的外观有了明显改善。且手术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之后随访当中无并发症。2.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手术后1个月角膜形态趋于稳定,且前房深度未受到影响,因此应当在翼状胬肉术后1个月之后配镜或实施白内障手术,更有利于获得准确的人工晶状体参数和良好的增视效果。3.翼状胬肉切除术可以降低角膜散光度,提高视觉质量。

宋建斌,刘为晒,王满华[2](2021)在《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用带蒂转移角膜缘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130例(130眼)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124例(124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130例移植角膜缘干细胞全部成活。其中有6眼复发,复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12.1%(χ2=4.648,P=0.039)。研究术后愈合时间7天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5.048,P=0.023)。结论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丁文盛[3](2020)在《比较两种方式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取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接受治疗的62例(73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眼和观察组38眼,对照组给予单纯胬肉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遮盖术,手术治疗后跟踪随访12个月,整理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率并对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治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1.43%),且两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遮盖术治疗,可显着提高治愈率,改善病眼生理环境,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彭菲[4](2020)在《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与术后干预舒适度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与术后干预舒适度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选择适合的翼状胬肉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A、B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根据不同术后干预的方式,将A、B组分别随机分为A1、A2及B1、B2组,其中A1、B1组术后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第1天拆除),A2、B2组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佩戴1周)。各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3天、5天及14天,对畏光、流泪、异物感、疼痛四项指标评分以评估术后舒适度,在裂隙灯下观察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的修复情况,以及观察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程度等眼部体征并进行评分,术后3个月观察并计算术后复发率。结果:纳入本实验并完成随访的病例共71例(98眼),其中男性37例54眼,女性34例44眼。A1组22例28眼(男性12例16眼,女性10例12眼),A2组18例30眼(男性8例16眼,女性10例14眼),B1组16例19眼(男性11例13眼,女性5例6眼),B2组15例21眼(男性6例9眼,女性9例12眼),各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1.各组患者在术后早期(术后1、3、5d)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4d视力逐渐恢复,术后3m视力已基本稳定。A1组VS A2组、B1组VS B2组术后1d、3d、5d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相同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干预下,角膜接触镜组视力在早期优于绷带包扎组。2.各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A1组为(6.04±0.962)天,A2组为(4.50±0.630)天;B1组为(6.89±0.994)天,B2组为(4.52±1.030)天。其中在相同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干预(A1组VS A2组、B1组VS B2组)比较下,两组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组(A2组、B2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小于绷带包扎组(A1组、A2组)。3.各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价: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组在术后1天及3天的舒适度均优于包扎组;相同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干预措施在术后第1天主要表现为畏光、疼痛程度不同,术后第3天主要表现为流泪程度不同。各组不适症状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至术后2周基本消失。4.结膜体征:术后第3天B2组结膜水肿评分较A2组患者低(P<0.05),余下各组术后结膜充血及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游离结膜瓣取材部位结膜上皮修复时间B1组为(3.79±0.976)天,B2组为(3.33±0.796)天,两组取材部位(颞上方)结膜修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发生感染、巩膜溶解、角膜溶解等并发症。6.术后复发率:四组术后3月除A1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57%),其余三组术后3月均无复发,各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VS A2组为P=0.296、A1组VS B1组为P=0.405)。(A1组+B1组)与(A2组+B2组)总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翼状胬肉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可以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轻结膜水肿,改善患者早期的舒适度及视力,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后干预措施。2、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后复发率低。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佩戴角膜接触镜是值得推荐的翼状胬肉治疗手段。

徐丽娟[5](2020)在《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首先在新西兰白兔眼中构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模型并进行鉴定,然后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吡柔比星(THP)对新西兰白兔结膜的抗纤维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择3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未手术对照组,另外9只新西兰白兔采用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构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月﹑2月和3月将模型与对照组﹑人原发翼状胬肉及人复发翼状胬肉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特征(Vimentin,α-SMA,TGF-β1/2及collagen-I表达量)的比较,评估该模型应用于后续药物实验的可能性,并选择合适的造模时间节点。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阳性对照药物。在第二部分实验中,首先用组织块法在体外培养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abbit conjunctiva fibroblasts,RCF),并用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Vimentin进行鉴定。将RCF用THP或MMC作用5分钟后洗脱,继续培养细胞24小时(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及Ad-m Cherry-GFP-LC3B转染试验)或48小时(其他细胞实验)。在观察时间点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死亡细胞,用WB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这一部分实验探讨THP对RCF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筛选出THP对RCF的有效作用浓度以应用于下一步动物实验。同时,我们观察了THP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 epithelial cells,HCECs)后细胞形态﹑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第三部分实验中我们首先选择了9只健康新西兰白兔行双眼构建结膜纤维血管模型。造模成功后行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根据术中联合用药不同分为4组:DMEM组(阴性对照组),不同浓度THP组(组2,组3),MMC组(组4,阳性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复发情况及副作用,评估THP对预防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个月后,获取手术部位结膜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cleaved caspase 3和LC3B),评估THP对结膜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之后我们采用C57BL/6小鼠进一步评估了THP对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损害:选择3只作为未手术组(组1),另外12只双眼角膜去上皮后用药物作用5分钟后洗脱,根据不同的药物分4组:DMEM组(阴性对照组,组2),不同浓度THP组(组3,组4),MMC组(组5,阳性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1周后获取小鼠眼球﹑心脏﹑肝脏及肾脏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评估药物对上述组织的毒性损害。结果:本研究中所有造模的新西兰白兔眼中均形成了结膜纤维血管组织,该模型与人复发胬肉具有相似的以下特征:三角形外观,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及上皮下新生血管形成,其中3个月模型相似度最高,因此被选择应用于后续药物的动物实验研究。在细胞水平,THP和MMC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CF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中THP对RCF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1 mg/m L,为MMC的1/20(IC50=0.2 mg/m L)。0.005 mg/m L THP通过上调Beclin 1,Atg 5/12复合体及LC3B激活了RCF自噬通路,而0.01 mg/m L THP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的凋亡通路诱导RCF发生凋亡,并且以早期凋亡为主。THP和MMC均抑制HCECs增殖,诱导细胞凋亡,0.005和0.01 mg/m L THP诱导HCECs早期凋亡为主,而0.2 mg/m L MMC诱导细胞晚期凋亡为主,3组药物均将HCECs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在动物实验中,0.005 mg/m L THP及0.01 mg/m L THP均与0.2 mg/m L MMC相似,未观察到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44.4%(4/9)。0.005 mg/m L THP组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但0.01 mg/m L THP组观察到2例(2/3)角膜混浊,1例(1/3)巩膜溶解;0.2 mg/m L MMC组观察到1例(1/3)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0.005 mg/m L THP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结膜组织中出现显着增多的自噬细胞;而0.01 mg/m L THP组与0.2mg/m L MMC组胶原纤维排列稀疏,均在结膜组织中出现明显增多的凋亡细胞。在小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0.005 mg/m L THP术后第一天愈合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术后第二天完全愈合;0.01 mg/m L THP及0.2 mg/m L MMC术后1-4天愈合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术后6-7天达到完全愈合。三组药物均未破坏角膜结构,但是0.01 mg/m L THP和0.2 mg/m L MMC组角膜基质中观察到了多形核细胞;三组药物均未对心脏﹑肝脏及肾脏产生毒性损害。结论:通过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可以在新西兰白兔结膜中诱导形成纤维血管组织,该模型与人复发胬肉相似,未来可能可以应用于眼表纤维化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THP表现出对RCF的抗纤维潜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细胞自噬﹑激活线粒体途径的凋亡通路;0.005 mg/m L THP可能具有有效且安全地预防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的作用。

江惠平[6](2019)在《自体结膜瓣移植对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后的复发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20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胬肉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C治疗。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120眼复发4眼,复发率为3.3%;对照组124眼复发28眼,复发率为22.6%。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对降低其复发率有积极影响。

陈凯琳[7](2019)在《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和人结膜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翼状胬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是结膜处增生的良性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可发展到侵及角膜,其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与各种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如紫外线照射、沙尘刺激等引起。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在慢性炎症刺激下,翼状胬肉前体细胞在活化或升高的细胞因子等作用下发生细胞增殖、迁移、祖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 1)是在翼状胬肉组织中高表达的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被认为和翼状胬肉的形成有关。翼状胬肉术后,创伤过度修复造成的病理性纤维化,会导致翼状胬肉的复发。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逆转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等纤维化过程,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等纤维化疾病的复发率。另外,研究发现,对比于匹配的结膜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明显高表达,COX-2抑制剂在体外模拟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翼状胬肉细胞增殖,但其对翼状胬肉细胞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学位论文旨在通过体外培养的人原代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s)及人结膜成纤维细胞(human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HConFs)模型,探究TGF-β1对HPFs及HConFs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诱导作用,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溴芬酸钠(bromfenac)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首先,将体外培养的HPFs和HConFs细胞分别分为5组,即20 ng/ml TGF-β1刺激(4组)和无TGF-β1刺激的对照组(1组),在TGF-β1刺激6h,12h,24h,48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间充质标志物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3,COL3)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外,在刺激15min,30min,1 h,2h,6h后,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及其本底蛋白表达水平,包括:AKT,ERK1/2,GSK-3β-S9,smad2/3,p38 MAPK。为研究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可能的抑制作用,将HPFs及HConFs细胞分别分成4组,即:对照组;20 ng/ml TGF-β 1处理组;20 ng/ml TGF-β 1+90ug/ml溴芬酸钠同时处理组;90ug/ml溴芬酸钠处理组。各组HPFs及HConFs细胞同时处理48h,然后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FN,COL3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的改变,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用划线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为进一步证明单用溴芬酸钠可能的抑制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相关标志物的作用,用3种不同浓度溴芬酸钠(即:30ug/ml,60ug/ml,90ug/ml)梯度处理HPFs和HConFs细胞,处理48h后对比无溴芬酸钠刺激的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FN,COL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α-SMA 和 survivin 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为进一步探索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具体机制,用PI3K抑制剂wortmannin,MEK抑制剂U0126以及GSK-3β抑制剂LiCl和SB216763分别作用于TGF-β1刺激的HPFs及HConFs细胞,以期研究AKT,ERK1/2和GSK-3β信号分子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结果TGF-β1暴露48h可以诱导HPFs及HConFs细胞中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升高,并促进细胞迁移及增殖。同时加入溴芬酸钠处理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升高、细胞迁移及增殖。TGF-β1 通过快速磷酸化 AKT,ERK1/2,GSK-3β-S9,smad2/3,p38 MAPK 等信号分子,从而促进HPFs及HConFs细胞纤维化,其中TGF-β1诱导的p-AKT,p-ERK1/2,p-GSK-3β-S9的水平受到溴芬酸钠的抑制。另外,单用溴芬酸钠处理HPFs及HConFs细胞,不仅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都抑制了 FN,COL3,α-SMA及survivin的表达,也抑制了信号分子p-AKT,p-ERK1/2,p-GSK-3β-S9的水平。用抑制剂阻断PI3K/AKT通路(wortmannin),MEK/ERK通路(U0126)或者GSK-3β通路(LiCl或者SB216763)均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FN,COL3及α-SMA的表达。使用LiCl失活GSK-3β能够升高p-GSK-3β-S9的水平,但并不能逆转溴芬酸钠对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的抑制,相反,用LiC1升高p-GSK-3β-S9的水平伴随着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结论溴芬酸钠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溴芬酸钠通过影响AKT和ERK1/2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而用LiCl或者SB216763抑制GSK-3β的活性,能够抑制TGF-βl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

李科毅,温杏芳,付浩祥,蔡多贤,褚薇[8](2017)在《缝针侧刃代替线剪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缝针侧刃代替线剪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常规的线剪剪线完成手术,治疗组用缝针侧刃代替线剪断线完成手术。结果:治疗组的缝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眼部舒适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两组眼部舒适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拆线难易程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针侧刃断线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早期舒适度好的优点,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手术方式。

刘玉璞,许莉[9](2016)在《两种结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研究单纯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和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0例,7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单纯自体球结膜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术。比较A、B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 A组35眼,复发3眼,复发率8.6%;B组35眼,复发2眼,复发率5.7%。术后无结膜及角膜感染、无移植片脱落及睑球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和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术在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中,其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率均较低,是治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理想术式。

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10](2016)在《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01-01/2016-01-01于我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RRD的患者47例47眼,并于我院行巩膜外加压术,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玻璃体腔注气术,回顾分析术后6mo内患者的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闭合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6mo时行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视力提高者24眼(71%);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视力提高8眼(73%)。统计学检验可见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尤其PPV联合硅油填充,但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患者视力在本研究中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明显意义。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术后高眼压及复视等术后并发症较其他术式更多。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术者临床经验及手术要求极高,需要术者根据视网膜裂孔的大小、位置及视网膜脱离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及时恰当处理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患者术后裂孔最大程度的闭合、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显微镜下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显微镜下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翼状胬肉手术前后角膜形态和前房深度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翼状胬肉的患病现状
    1.2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
    1.3 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1.4 翼状胬肉的防治
    1.5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
2.材料与方法
    2.1 所需要的仪器
    2.2 研究对象
    2.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4 仪器及材料
    2.5 手术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患眼外观疗效
    3.2 术前、术后 Pentacam 参数对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伴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3)比较两种方式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
    2.2 对比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恢复时间
3 讨论

(4)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与术后干预舒适度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用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在新西兰白兔眼中建立结膜纤维血管模型
    1 前言
    2 材料及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动物实验
        2.4 人翼状胬肉标本的采集
        2.5 制备石蜡切片
        2.6 HE染色
        2.7 免疫组化染色
        2.8 免疫荧光
        2.9 阅片与数据分析
        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成功地诱导了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conjunctival fibro-vascular tissue[CFVT])形成
        3.2 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具有与人复发胬肉相似的组织化学特征
        3.3 术后观察
    4 讨论
第二部分 吡柔比星诱导体外培养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和自噬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3.2 THP抑制RCF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3.3 THP对 RCF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3.4 THP诱导RCF死亡,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
        3.5 THP诱导RCF自噬
        3.6 THP抑制HCECs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
    4 讨论
第三部分 吡柔比星预防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动物实验
        2.4 制备石蜡切片
        2.5 HE染色
        2.6 免疫组化染色
        2.7 阅片分析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THP减少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
        3.2 THP诱导兔结膜发生自噬和凋亡
        3.3 0.005 mg/mL THP未损伤手术周围角膜缘干细胞
        3.4 THP对 C57BL/6 小鼠角膜上皮愈合功能的影响
        3.5 THP对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评估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膜术后纤维化机制及治疗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自体结膜瓣移植对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胬肉切除术。
        1.2.1 治疗组
        1.2.2 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和人结膜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主要仪器设备、材料与试剂
前言
第一部分 溴芬酸钠与TGF-β1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作用
    导言
    第1节 原代HPFs和HConFs细胞的提取、培养及鉴定
        1 实验方法
        1.1 原代HPFs和HConFs细胞的提取及培养
        1.2 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 HFFs)及Hela细胞的培养
        1.3 Western免疫印迹
        1.4 细胞免疫荧光
        2 结果
        2.1 取材培养HPFs和HConFs来源的翼状胬肉病人及眼球捐赠者信息
        2.2 对HPFs,HConFs,HConEs,HFFs,Hela五种细胞的形态鉴定
        2.3 对HPFs,HConFs,HFFs,Hela四种细胞marker的western鉴定
        2.4 对HPFs,HConFs,HFFs,Hela四种细胞marker的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第2节 TGF-β1对HPFs和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的作用,以及对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1.1 原代HPFs和HConFs细胞的处理
        1.2 Western免疫印迹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TGF-β1对HPFs和HConFs细胞的FN,COL3和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2.2 TGF-β1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p-AKT等信号分子的影响
    第3节 溴芬酸钠对TGF-β1增强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1.1 处理细胞
        1.2 Western免疫印迹
        1.3 划线实验
        1.4 CCK-8实验
        1.5 细胞免疫荧光
        1.6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FN,COL3及α-SMA蛋白高表达的影响
        2.2 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细胞迁移的影响
        2.3 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
    第4节 溴芬酸钠对TGF-β1刺激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信号分子的作用
        1 实验方法
        1.1 处理细胞
        1.2 Western免疫印迹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p-AKT等细胞信号分子变化的影响
        2.2 使用3种不同浓度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p-AKT等信号分子变化的影响
    第5节 单用溴芬酸钠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胞外基质等表达的作用,以及对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1.1 处理细胞
        1.2 Western免疫印迹
        1.3 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溴芬酸钠对FN,COL3,survivin,α-SMA及MMP3蛋白表达的影响
        2.2 溴芬酸钠对FN,COL3,survivin,α-SMA及MMP3的mRNA表达的影响
        2.3 溴芬酸钠对HPFs细胞中p-AKT等信号分子的影响
    讨论
第二部分 AKT, ERK1/2和GSK-3β通路在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中的作用
    导言
    第1节 AKT和ERK1/2通路参与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
        1 实验方法
        1.1 处理细胞
        1.2 Western免疫印迹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各通路抑制剂对相应信号分子的影响
        2.2 各通路抑制剂对FN,COL3和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第2节 GSK-3β通路参与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
        1 实验方法
        1.1 处理细胞
        1.2 Western免疫印迹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使用LiCl对TGF-β1诱导的相应分子的影响
        2.2 使用SB216763对TGF-β1诱导的相应分子的影响
        2.3 使用溴芬酸钠及LiCl对TGF-β1诱导的相应分子的影响
    讨论
结论
课题创新与展望
补充材料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主要研究成果

(8)缝针侧刃代替线剪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情况
    2.2 两组缝线时间比较
    2.3 两组舒适度评分对比
    2.4 两组拆线难易程度对比
3 讨论

(9)两种结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单纯自体结膜移植术
        1.2.2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术
        1.2.3术后处理
    1.3 术后疗效判断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10)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1.2.2 手术方法
        1.2.3 评估指标
2 结果
    2.1 BCVA
    2.2 眼压
    2.3 黄斑及视网膜裂孔闭合
    2.4 视网膜复位情况
    2.5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四、显微镜下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翼状胬肉手术前后角膜形态和前房深度变化的临床研究[D]. 沈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效果[J]. 宋建斌,刘为晒,王满华.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01)
  • [3]比较两种方式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丁文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15)
  • [4]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与术后干预舒适度及疗效评价[D]. 彭菲. 南华大学, 2020(01)
  • [5]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D]. 徐丽娟. 浙江大学, 2020(01)
  • [6]自体结膜瓣移植对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影响[J]. 江惠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08)
  • [7]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和人结膜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研究[D]. 陈凯琳. 浙江大学, 2019(03)
  • [8]缝针侧刃代替线剪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中的应用[J]. 李科毅,温杏芳,付浩祥,蔡多贤,褚薇. 中国医学创新, 2017(09)
  • [9]两种结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对比研究[J]. 刘玉璞,许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6(30)
  • [10]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 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2016(11)

标签:;  ;  ;  ;  ;  

显微镜下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