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参与癌症综合防治

多学科参与癌症综合防治

一、多学科参与肿瘤综合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说明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穆晓敏[2](2021)在《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现象,共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隐患。与单一慢性病相比,共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等,给慢性病防控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但目前慢性病管理侧重于单病种管理,与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不一致,开展共病模式挖掘研究对了解共病现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现有的大量且异构化的医疗数据中挖掘共病模式,提取出能够辅助共病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对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共病的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明晰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共病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探讨共病的影响因素类型及其作用机理;厘清数据驱动共病管理决策的过程;基于信息管理的DIKW体系构建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利用c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共病影响因素,抽取疾病-疾病关联关系和疾病-影响因素关联关系建立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叠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社区结构,挖掘共病模式。(3)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基于慢性病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老年共病防控机制,并提出具体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共病的发生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所组成的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并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阐述。(2)构建了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是由共病数据(数据层)、共病中的关联信息(信息层)、共病模式(知识层)和共病管理(智慧层)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转化通过数据驱动实现。(3)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5年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疼痛、睡眠时间、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肥胖、抑郁、生活满意度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共病的影响因素;识别出的共病模式包括5个社区,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24≤BMI<28、BMI≥28}、{慢性肺部疾病、哮喘、70-79岁、BMI<18.5、对生活满意度一般、睡眠时间<4小时}等。(4)通过共病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提出以全人管理、分类指导、预防为主和全面协调的基本原则,构建慢性病共病防控模式,分析共病管理中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患者参与主体的职责,提出共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论:(1)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包含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共病关联关系抽取、共病模式挖掘和共病管理决策,其核心任务是利用共病模式挖掘结果,驱动共病管理决策。(2)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既可以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又可以发现共病模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联。(3)利用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出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4)基于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可以为共病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优化共病防控策略。

周玥杉[3](2021)在《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比较Caprini、Padua、Autar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测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2)探讨符合医院实际的VTE综合防治管理的有效措施,评价VTE防治管理体系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病例信息,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将住院期间确诊为VTE的221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VTE组),与病例组按照1:2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筛选未诊断为VTE的442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非VTE组)。分别使用Caprini、Padua、Autar三种风险评估模型为患者评分,明确VTE风险等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测价值差异。(2)基于文献回顾、参阅指南标准等方法,契合医院实际,逐步建立医院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未实施VTE防治管理体系收治的42242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医院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后收治的4601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VTE发生率、VTE风险评估率、VTE风险评估及时率方面的差异。结果:(1)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曲张、卧床时间>3天、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既往VTE史、创伤或外科手术(≤1个月)、活动性恶性肿瘤、D-二聚体≥0.5ug/ml。其中与VTE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既往VTE史(OR=9.24),其次是D-二聚体≥0.5ug/ml(OR=8.134)。(2)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小依次为:Padua模型(0.832±0.016)、Caprini模型(0.774±0.018)、Autar模型(0.741±0.019),约登指数分别为0.529、0.443和0.421,灵敏度分别为87.78%、89.59%和85.07%,特异度分别为65.16%、54.75%和57.01%,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比较结果显示,Padua模型AUC大于Caprini模型、Autar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模型AUC大于Autar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经过VTE综合防治管理,院内VTE防治能力逐步提高。观察组DVT发生率、PTE发生率分别为0.36%、0.006%,均显着低于对照组0.55%、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VTE风险评估率为98.43%、VTE风险评估及时率为96.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Caprini、Padua、Autar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的VTE风险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Padua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价值最佳,对这些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修订或改良以适应国内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契合医院实际,构建VTE综合性防治管理体系能有效落实VTE防治,降低院内VTE发生率,减少VTE相关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对提升医院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减轻医疗卫生负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刘韬,刘澍,魏雪,李晓燕,房财富,梁蔚婷,潘莹,陈卓佳,黄红兵,郑志华[4](2021)在《肿瘤外科药学工作模式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尽管抗肿瘤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但仍有约60%以上的实体瘤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外科对于肿瘤的预防、诊断、分期、重建和康复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手术过程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抗肿瘤治疗、共病治疗的复杂性,以及诸多药物治疗管理的细节,在外科实践中常常难以被医护人员兼顾,而且既往肿瘤专科临床药师的培养与开展的药学监护服务更多地聚焦于内科治疗系统,在外科领域涉猎不多,目前尚未形成肿瘤外科药学工作模式与工作体系,在外科肿瘤患者全程化管理方面还存在值得探索与提升的领域。本文着重阐述外科药师作为多学科诊疗团队成员,以患者为中心,以加速康复外科为基础,全面覆盖外科治疗各时间节点的抗肿瘤、抗感染、麻醉、抗凝、血压、血糖、营养、疼痛管理等工作要点,构建基于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的肿瘤外科全程化药学监护路径,为肿瘤外科药师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药学服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期为规范肿瘤外科疾病诊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肿瘤外科治疗绩效提供参考。

汪哲宇[5](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但汉雷[6](2020)在《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革新的哲学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已经发展到微创和个体化精准医学新时代,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医学人文的新问题、新认识。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这些新旧理念冲突、不同价值取向、获益风险分担等不同认识和矛盾是客观和难免的,要通过科学审查评估、共享决策、多学科合作、循证与叙事医学等新措施、新模式予以控制和解决。肿瘤综合防治的精准化、微创化、个体化和人文化方向是医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也历经并将继续历经人文学科的阳光雨露和暴风骤雨。在肿瘤医学科研教学与创新实践中,应避免单打独斗,必须加强医学科技与人文学科的大融合、再重塑。

颜文君[7](2020)在《K市慢性病管理及其完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阻肺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据统计K市与慢性病相关联的疾病死因占全部死因的80%以上。为了更好的应对慢性病带来的挑战,K市逐步开展了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的探索,同时以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慢性病的防控投入。通过探讨K市慢性病管理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特点和目前影响工作开展的因素,提出符合K市实际的慢性病管理对策建议,为推动K市慢性病管理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资料收集、访谈归纳和深入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K市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之处,深入观察了解目前制约K市慢性病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慢性病患者的真正诉求。目前的研究如下:通过K市慢性病管理现状可以看出目前K市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政策组织日益完善、信息化管理提升效率、建立动态的慢性病监测体系和推动全民健身成为常态等。而同时K市慢性病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有:慢性病管理人力资源薄弱,卫生平台信息未完全共享,激励机制不完善和全民健康氛围不足等。通过对K市慢性病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慢性病管理经验和黑龙江、北京等地摸索出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为K市慢性病管理提供借鉴,对优化K市慢性病管理提出可行的建议。针对目前存在问题,从加强慢性病人才队伍建设、扩展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提升全民健康氛围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进一步优化K市慢性病管理体系,以最大程度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最广范围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工作。

王丽婷[8](2020)在《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调查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现状。2.以i-PARIHS循证框架为理论基础,汇总最佳证据,构建管理策略。3.在i-PARIHS循证理论框架的方法学指导下,将静脉血栓管理策略高效率应用于临床。优化护理管理系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VTE的发生。[研究方法]1.采用病历回顾、知情人半结构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胸外科护士预防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管理现状。2.在i-PARIHS循证框架的方法学指导下筛选文献,运用AGREE Ⅱ指南评价工具纳入高质量指南文献,提炼证据,通过结合背景、专家论证会议、可用性分析生成预防策略。3.建立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在充分考虑组织背景的前提下,以i-PARIHS循证框架为理论指导将证据高效运用于临床。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证据应用后系统环境、护理人员及患者三个层面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1.研究者共回顾肺癌手术病例403例,从中筛选出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19例。对这19例病例运用胸外科专用CAPRINI评估量表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查看护理记录了解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临床上存在着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风险评估工具未被充分利用、静脉血栓护理预防措施执行率低,执行不完善的现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存在着知识与能力欠缺,重视不足,人力、物资不足,医护理念不统一,患者不配合等障碍,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表达了希望得到相关知识培训,希望管理者完善相关制度的期望。2.通过检索,筛选,运用AGREE Ⅱ指南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定,最终纳入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5份,专家共识1份。通过提炼最佳证据,结合背景构建实践策略,专家论证,最终拟定了包含评估、健教、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五个方面共14个条目的VTE预防管理策略,可用性分析显示策略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3.通过将护理策略高效率地应用于临床,在系统、护士、患者三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系统层面的成效:(1)制定了规范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流程以指导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预防;(2)建立了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执行记录单,规范了护理操作;(3)优化评估工具并设计宣教手册减轻了护理工作负担。(4)建立了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规范护理行为,优化组织环境。护士层面的成效:通过开展阶段性的培训和指导,丰富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建立了循证意识,护士 VTE预防知、信、行水平及预防策略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护理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患者层面的成效: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宣教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住院期间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发生率由之前的4.7%降低到了 0%[研究结论]以i-PARIHS循证理念框架为指导,将循证所得的胸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策略高效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地优化组织系统,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VTE预防知、信、行水平,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血栓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减少了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管理层提供了较好的管理和决策依据。

王燚[9](2020)在《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分析》文中提出目前估算全国有心血管病(CVD)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卒中1300万、冠心病(CAD)1100万,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已经高于43%,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杀手,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且正加快向年轻人群蔓延。冠心病的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43%,59%的患者就诊于三级医院,虽然目前我国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冠心病的死亡率仍然呈上升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使用健康管理的方法,遏制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长。我国也非常重视心血管等慢性病的管理,但我国现有的以基层为重点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并未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充分发挥遏制增长的作用。按照健康中国的战略,三级综合医院必须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特别是对于数量巨大的三级综合医院门诊人群。1.研究目的秉持―战线前移‖的观念,打破慢病健康管理主要研究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医院主要研究出院患者的传统模式,以人数最为集中和庞大的三级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为突破口,以提高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健康管理的效能为目的,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为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慢病管理提供思路依据,以期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再)患病率、病死率。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对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342例新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的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36个短项目作为影响因子,评估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QRL)的八个维度,包括身体功能、身体问题导致的角色限制、身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问题导致的角色限制和心理健康。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评估了这些影响因子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程度,探讨其与冠心病门诊患者的预测关系,重点发现可干预的影响因素。(2)文献分析法:为保障医学行为的安全性,对于医疗干预内容的文献,主要以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为分析对象,通过知网、维普、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官网等数据库资源,以―心血管‖、―预防‖、―健康管理‖、―运动‖、―睡眠‖、―指南‖、―共识‖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组合式搜索,同类指南选取最新版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进行逐一归类,总结出干预内容及其优缺点。以―慢病管理‖为主题或关键检索并逐一阅读,筛查出与运行干预相关的有效文献;以―心血管健康管理‖、―三级综合医院‖、―三甲医院‖为主题或关键词检索并逐一阅读,筛查与运行干预相关的有效参考文献。通过百度搜索,以―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主题检索,筛选出关于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报道。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进行逐一归类总结,总结归纳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医疗干预的模式及其优缺点。(3)SWOT分析法: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根据影响冠心病患者HRQL的可干预因素和健康管理各个环节,列出并分析三级综合医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运用策略配对方法、专题小组讨论,以矩阵方式提出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SO、WO、ST和WT策略内容,选择重复率高的条目为优先策略建议。3.结果(1)年龄较大,女性,不运动,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低,吸烟/饮酒习惯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的患者的生理HRQL得分较低。生理健康状况与年龄、睡眠质量、运动习惯和月收入有关。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低的人的心理HRQL得分较低。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运动和月收入有关。较高的月收入、经常锻炼与较高的生理和心理HRQL分数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身心HRQL与运动和月收入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月收入≥5000元的患者的HRQL评分高于月收入<5000元的患者。睡眠质量和饮酒与身体的HRQL呈负相关,与精神的HRQL无关。(2)医疗机构干预“运动”和“睡眠”的干预内容:(1)不同心血管指南对于运动的描述侧重有所不同,主要分为运动定量指标的理论推荐和干预内容(包括定量指标和实施方法)。理论推荐的定量指标基本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相关表述一致。(2)运动相关医疗干预方式主要有:教育-运动评估-心肺功能评估-危险分层-运动处方-运行处方原则-运动处方的实施。(3)干预内容的重点:CVD一级和二级预防均建议改善运动,建议临床医生既提供药物处方,也提供运动处方和帮助改善睡眠。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心血管获益越大,但同时伴随运动风险增加。医生既要关注运动风险,又要关注患者的运动耐力下降,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运动耐量。运动干预的目的是找到最有效且安全的运动阈值,长期坚持、动态评估并优化。医疗机构对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干预,正在被大家所接受,但仍需要推广。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与睡眠质量均需要专业的评估客观的量化以指导干预措施。睡眠不好既可以是一种生理疾病,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疾病,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睡眠、心理、运动有很强的相关性,可见通过在心理、运动、睡眠三者之间任一因素的改善,另外两个因素都能正向改善。无论是运动干预还是睡眠干预,都需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3)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的模式:(1)美国、日本、芬国慢病的有效遏制,从全面筛查做起,得力于其强大的基层医疗系统和医疗保障体系,但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在我国推广。(2)我国1997年颁布了《全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试行)》将心血管疾病明确纳入慢性病管理范畴历经20余年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家庭签约、分级诊疗、区域医疗联合体、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制度或服务模式,总体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强调多部门参与,基本都涵盖了三级综合医院,管理对象为社区居民。(3)由于各级分工协作体制未能完全理顺,政府负担重等原因,多部门参与的模式推广度有限。(4)三级综合医院为依托的慢病健康管理模式,主要针对体检中的高危人群、门诊分诊人群和双向转诊人群。兼顾全科医师培养和社区人才培养的职能,为防治前移、主动下转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5)心血管专科为依托开展的健康管理模式,对象主要为出院患者,作为二级预防和延续治疗,目的在于提高患者治疗控制率,但会加重患者对三级综合医院的依赖度,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压力,急需同时加强医联体的建设和基层单位的能力建设,以加强下转效率。(6)“心脏康复”中心,似乎是一种最全面的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要求组建一支多学科的医疗团队,涵盖了运动处方和心理(睡眠)处方,但在我国开展尚待加强。(4)参与医联体、利用体检中心、加大健康管理相关宣传、帮助基层单位人才和能力建设、顺畅下转机制、开设“心脏康复中心”是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开展心血管病健康管理的较优策略。4.结论(1)运动、睡眠、收入,是可干预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因素。(2)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对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睡眠的医疗干预,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多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和专业设施设备,科学的实施原则才能保障。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患者对其的接受度,培养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我国现有以基层兜底的慢病管理模式,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睡眠干预水平低,需要三级综合医院给予帮带才能参与到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的环节中。(4)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依托的健康管理模式和以心血管疾病专科为依托的健康管理模式,均能的覆盖运动和睡眠干预,特别是体检中心的健康门诊和心血管专科的健康门诊,但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运动和睡眠的直接评估、干预少有涉及,但能起到很好健康评估和的健康教育作用。我国的“心脏康复中心”项目,是目前对于运动和睡眠管理团队最全面、体系最完整、目标最明确的健康管理模式,目前虽然主要针对出院患者,但其内容同样适用于门诊患者,应积极开展,并同时应用于门诊和住院患者。(5)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开展健康管理,不能只顾“健康干预”这一个环节,只有把整个健康管理的所有环节都搞好,才能有效的实施。5.策略建议(1)利用健康管理的理念,实现心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2)加强居民冠心病健康管理认知和分级诊疗的宣传教育。(3)通过体检中心,加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和健康教育。(4)开展―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心血管健康门诊。(5)带头开展心脏康复,组建医联体,构建心脏康复三级网路设。(6)立全科医学科,做全科医生的培养摇篮和双向转诊的摆渡人。(7)将心血管健康管理项目纳入医保。

吴妮[10](2019)在《广西南宁市城市居民和肝癌高危人群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状和广西肝癌高危人群肝癌防治素养现状,分析影响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南宁市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和肝癌高危人群肝癌防治素养水平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调查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广西城市居民3908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预防意识、“三早”意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防治知识需求及途径四个方面情况。(2)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工作时被判定为“肝癌高危”的居民中,以整群随机抽样抽取949人,以是否参与肝癌筛查为标准分为筛查组和非筛查组,采用自编的肝癌高危人群癌症防治知识调查表,了解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癌症综合防治知识、肝癌防治知识、筛查依从性及癌症防治知识需求及途径五个方面情况。结果(1)广西南宁市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为7.5%,两个维度水平分别为:预防意识为57.2%,“三早”意识为17.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与居民肿瘤健康素养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职业和家庭收入是广西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2)广西南宁市肝癌高危人群肝癌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13.6%。民族、文化程度、工作状态、职业、家庭收入、医保类型、健康状况和有肿瘤家族史与肝癌高危人群肝癌防治健康素养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和是否参加筛查是肝癌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3)调查对象的性别、工作状态、职业、家庭收入和医保类型在筛查组和非筛查组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家庭收入为影响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4)筛查组与非筛查组肝癌防治健康素养各部分得分情况比较:筛查组的肝癌防治健康素养得分(16.66±3.56)高于非筛查组得分(16.0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08);筛查组的肝癌筛查依从性得分(5.43±2.14)也高于非筛查组得分(4.78±2.29),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4.469,P<0.001),而肝癌防治知识及癌症综合防治知识部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广西南宁市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7.5%,处于较低水平;性别、职业和家庭收入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2)肝癌高危人群的肝癌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13.6%,也处于较低水平;文化程度和是否参加筛查是肝癌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3)参与肝癌筛查的居民比不参与肝癌筛查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职业、医保类型、健康状况和肿瘤家族史是影响肝癌筛查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二、多学科参与肿瘤综合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学科参与肿瘤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2.“四早”原则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2.血脂异常的管理
    3.控制高尿酸血症
    4.体重管理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DKA
    2.HHS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2)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来源及共病患病率
        1.2.2 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共病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1.2.4 共病管理相关研究
        1.2.5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共病的概念
    2.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1 医学模式的转变
        2.2.2 医学模式的内容
        2.2.3 医学模式对共病的指导意义
    2.3 复杂网络理论
        2.3.1 复杂网络相关概念
        2.3.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2.3.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
        2.3.4 复杂网络在共病模式识别中的适用性
    2.4 协同管理理论
        2.4.1 协同理论
        2.4.2 协同管理理论
        2.4.3 协同管理在共病管理的适用性
    2.5 慢性病管理理论
        2.5.1 慢性病管理概况
        2.5.2 慢性病管理模式
        2.5.3 慢性病管理的过程
第3章 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研究
    3.1 共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生物因素
        3.1.2 心理因素
        3.1.3 社会环境因素
        3.1.4 生活行为因素
        3.1.5 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
    3.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研究
        3.2.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分析
        3.2.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研究框架
    3.3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流程
        3.3.1 数据驱动决策过程
        3.3.2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过程分析
    3.4 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
        3.4.1 DIKW体系
        3.4.2 基于DIKW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构建
第4章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
    4.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流程
    4.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构建
        4.2.1 疾病-疾病关联的一模网络
        4.2.2 疾病-影响因素关联的二模网络
        4.2.3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
    4.3 基于重叠社区发现的共病模式识别
        4.3.1 重叠社区发现的适用性
        4.3.2 LFM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4.3.3 节点重要性分析
    4.4 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评价研究
        4.4.1 评价原理
        4.4.2 对比方法的选择
第5章 基于CHARLS的我国老年共病模式挖掘与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预处理
    5.2 老年共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2.1 老年共病的患病情况
        5.2.2 共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2.3 共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3 老年共病模式挖掘结果
        5.3.1 共病关系抽取
        5.3.2 共病网络
        5.3.3 共病模式
    5.4 共病模式挖掘结果评价
        5.4.1 结果评价
        5.4.2 方法对比评价
第6章 老年共病防控策略研究
    6.1 共病管理现状研究
        6.1.1 现状分析
        6.1.2 存在问题
    6.2 共病防控机制
        6.2.1 基本原则
        6.2.2 模式构建
    6.3 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责
        6.3.1 政府层面
        6.3.2 医疗机构层面
        6.3.3 社区层面
        6.3.4 个人层面
    6.4 共病防控主要措施
        6.4.1 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6.4.2 完善慢性病信息系统建设
        6.4.3 借助新媒体进行健康指导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局限性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VTE预测价值对比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构建院内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的效果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Padua 风险评估模型在 VTE 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4)肿瘤外科药学工作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肿瘤外科药学工作体系
2 肿瘤外科药学工作模式
    2.1 工作目的
    2.2 工作特点
    2.3 治疗路径
3 肿瘤外科用药监护重点
    3.1 抗感染药物
    3.2 麻醉相关用药
    3.3 疼痛管理
    3.4 血糖管理
    3.5 防治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3.6 恶心呕吐管理
    3.7 营养管理
    3.8 血压管理
    3.9 肿瘤外科药物重整
4 总结

(5)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慢病管理概述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1.4.1 关键问题分析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6)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革新的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历史性进步
    1.1 从不治之症到治病求生全面康复
    1.2 从巨创切除到微创、无创救治
    1.3 从经验探索到精准施治
    1.4 从痛不欲生到奇迹般缓解
2 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革新的现实问题与困惑
    2.1 新旧理念冲突与惯性思维约束
    2.2 风险代价与责任分担问题
    2.3 精神心理和社会问题
    2.4 肿瘤治疗的复杂性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3 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革新的几点思考
    3.1 面对问题困难,务必继续传承和创新
    3.2 肿瘤医学创新离不开人文学科的阳光雨露
    3.3 肿瘤综合防治需要多学科整合担当
4 结语

(7)K市慢性病管理及其完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回顾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评论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一章 K市慢性病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保障
    二、组织体系
    三、具体措施
        (一)一级预防重在健康理念
        (二)二级预防重在发现筛查
        (三)三级预防重在干预管理
第二章 K市慢性病管理成效、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K市慢性病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政策组织体系日益完善
        (二)信息管理提升效率
        (三)建立动态监测体系
        (四)全民健身渐成常态
    二、K市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民健康氛围不足
        (二)慢性病管理人力资源薄弱
        (三)基层人才流失严重
        (四)卫生信息服务平台未完全实现信息共享
    三、K市慢性病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全民健康政策制定滞后
        (二)财政投入仍显不足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
第三章 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经验启示
    一、国外慢性病管理经验
        (一)美国模式
        (二)德国模式
        (三)法国模式
    二、国内模式
        (一)黑龙江模式
        (二)北京模式
    三、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经验对K市的启示
第四章 K市慢性病管理的完善建议
    一、促进全民健康氛围形成
        (一)增强政策支持
        (二)倡导全社会参与
    二、加快慢性病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一)全面培养全科医生
        (二)探索志愿者参与的管理方式
    三、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完善考核机制
        (二)完善薪酬和晋升制度
        (三)拓宽筹资渠道
    四、扩展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一)增强信息平台共享
        (二)发展网格化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8)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静脉血栓是发生率高且危害极大的肺癌术后并发症
        二、肺癌患者静脉血栓高发的原因分析
        三、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
        四、国内VTE预防护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定义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五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VTE护理预防实践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VTE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描述性回顾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VTE预防护理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伦理考量
        四、质量控制
        五、研究结论
        六、讨论
第三章 证据汇总及策略构建
    第一节 文献筛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二节 提炼最佳证据构建管理策略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三节 护理策略的专家论证及修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论证结果
    第四节 护理管理策略的可用性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第四章 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环境评估
        四、流程设计
        五、证据引入临床7(详细见二,三,四节)
        六、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七、资料分析
        八、质量控制
        九、伦理审查
    第二节 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
        一、建立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
        二、制定相关评价工具
        三、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
    第三节 证据引入临床
        一、拟定变革策略
        二、明确变革障碍及解决措施
        三、学习培训
        四、实施变革
        五、证据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六、结局指标汇总
    第四节 效果评价
        一、系统层面
        二、护士层面
        三、患者层面
    第五节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三、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癌手术患者VTE研宄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2.1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医院针对心血管病患者运动和睡眠的干预内容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病健康管理的模式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开展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的SWOT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小结与策略建议
    6.1 主要发现
    6.2 策略建议
    6.3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医疗机构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广西南宁市城市居民和肝癌高危人群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广西南宁市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原则
        1.5 统计分析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
        2.2 调查对象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总体情况
        2.3 调查对象二个维度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
        2.4 影响肿瘤防治健康素养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及途径
    3 讨论
        3.1 广西南宁市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状
        3.2 调查对象两个维度肿瘤防治素养现状分析
        3.3 调查对象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情况及获得途径
    4 本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广西南宁市肝癌高危人群肝癌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抽样方法与样本量计算
        1.3 调查问卷内容与信度效度测定
        1.4 测量标准与评价方法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原则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筛查行为的影响
        2.3 筛查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两组肝癌防治健康素养及各构成部分得分比较
        2.5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肝癌防治健康素养得分的影响
        2.6 肝癌防治健康素养得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7 癌症防治知识的需求及途径
    3 讨论
        3.1 研究肝癌高危人群健康素养的必要性
        3.2 广西南宁市肝癌高危人群参与筛查情况
        3.3 筛查组与非筛查组肝癌防治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3.4 广西南宁市肝癌高危人群肝癌防治健康素养水平
        3.5 癌症防治知识的需求与途径
    4 本部分小结
研究创新和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多学科参与肿瘤综合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D]. 穆晓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3]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及实践研究[D]. 周玥杉.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肿瘤外科药学工作模式探索[J]. 刘韬,刘澍,魏雪,李晓燕,房财富,梁蔚婷,潘莹,陈卓佳,黄红兵,郑志华. 今日药学, 2021
  • [5]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6]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革新的哲学思考[J]. 但汉雷. 医学与哲学, 2020(23)
  • [7]K市慢性病管理及其完善路径研究[D]. 颜文君. 河南大学, 2020(06)
  • [8]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D]. 王丽婷. 苏州大学, 2020(02)
  • [9]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分析[D]. 王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10]广西南宁市城市居民和肝癌高危人群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妮.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多学科参与癌症综合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