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水机理探索

磁化水机理探索

一、关于磁化水作用机理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解江博[1](2021)在《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养分转化的影响》文中认为水土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发展一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有利于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灌溉水处理技术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内容。活化水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灌溉水处理技术在农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磁化、去电子、磁电一体化三种活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活化水理化性质、水盐运移和养分转化试验研究,在明确活化水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了活化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转化的影响,并对活化水入渗和土壤水盐运移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和粘滞系数减小,溶氧量增大。磁电一体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相对减少1.17~1.70%,粘滞系数相对减少3.82~4.21%,溶氧量相对增加8.57~10.87%,活化微咸水各理化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活化淡水。在0.1~0.7m/s流速范围内,流速不是影响活化水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活化一次后各处理表面张力系数和粘滞系数均有所降低,但是随着活化次数的增加,各指标变化趋势明显减小。此外,提出了考虑表面张力系数、粘滞系数和溶氧量的活化水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与对照处理相比,活化水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相对增加3.97~11.01%。(2)活化水灌溉能够提高土壤<0.053 mm团聚体含量和>0.25 mm团聚体含量,而0.053~0.25 mm团聚体含量减小,新疆库尔勒和陕西杨凌土壤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但活化水灌溉对新疆库尔勒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影响更加明显。两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总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土壤胶体电动电位和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新疆库尔勒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1.65~5.13%,交换性盐基总量增加1.18~3.54%,有效磷含量增加6.38~17.76%,速效钾含量增加1.51~5.31%;土壤胶体电动电位降低3.23~9.92%,硝态氮含量降低10.32~28.38%。土壤盐基饱和度、钠吸附比以及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不同水质和土壤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各活化处理中,磁电一体化处理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两地土壤最佳的活化处理模式均为磁电一体化处理。(3)灌溉水活化处理对土壤水分入渗有促进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脱盐效果,并能够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降低土壤盐分质量浓度,其中磁电一体活化水效果最为明显。各活化处理对应的入渗模型参数均大于对照处理,进气吸力倒数α和形状系数n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有所减小,而饱和导水率Ks和拟合参数β均有所增大,其中磁电一体化处理的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大能够加快土壤水分的入渗,但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大,磁电一体活化水的脱盐效果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土壤初始含水量为θ3=2.9%时脱盐效果最佳。随着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大,入渗模型参数随之增加,进气吸力倒数呈现出逐渐减小变化趋势,形状系数和饱和导水率与之相反,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拟合参数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土壤初始含水量为θ3=2.9%时为最大。

王康[2](2021)在《磁化水灌溉模式对土壤水盐分布与棉花生长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化磁化水灌溉模式和构建棉花生长模型对干旱地区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磁化处理的小区春灌和大田轮灌试验以及对棉花生长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磁化水春灌、磁化与未磁化淡水和微咸水轮灌处理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特征的影响,建立了普适的棉花生长模型,分析了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与全生育期灌水量、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产量之间的关系,为高效合理的田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播种前对微咸水进行磁化处理能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灌后3天和灌后40天磁化微咸水处理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均大于微咸水处理。在播种前对淡水和微咸水进行磁化处理能降低土壤的积盐率和抑制土壤返盐。在40 cm内的土体内,与淡水相比,磁化淡水灌后3天的脱盐率提高了为8.1%,灌后40天的返盐率减少了为9.1%;与微咸水相比,磁化微咸水灌后3天的积盐率降低了 8.2%,灌后40天的返盐率减少了为6.1%左右。播种前对微咸水和淡水进行磁化,提高了棉花出苗率,促进了棉花苗期的生长。与微咸水相比,磁化微咸水棉花出苗率提高15.1%。播种前对微咸水或淡水进行磁化,提高了棉花营养器官的生长,使得棉花对强光的利用效率增强,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了棉花对光能的利用率。(2)与棉花整个生育期淡水灌溉相比,在棉花营养生长阶段磁化淡水灌溉而生殖生长阶段淡水灌溉处理,棉花总耗水量提高4.3%左右,耗水量的增加主要在营养生长阶段;与整个生育期淡水灌溉相比,在棉花营养生长阶段磁化淡水灌溉而生殖生长阶段淡水灌溉处理,每公顷大田脱盐率提高了 8.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 8.3%和3.6%;在棉花营养生长阶段进行磁化淡水灌溉,有利于棉花利用强光,减缓了氧气和有机物质的消耗速率,有利于作物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累积和棉花高产。(3)与棉花整个生育期微咸水灌溉相比,全生育期进行磁化微咸水灌溉,总耗水量提高了4.1%左右,增加的耗水量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不同灌溉处理下,全生育期进行磁化微咸水灌溉,其耗水量值相对最大。在0~60 cm土体内微咸水和磁化微咸水灌溉各处理棉花生育期呈现积盐现象,其中全生育期磁化微咸水灌溉土壤积盐率最低。与棉花整个生育期微咸水灌溉相比,在全生育期进行磁化微咸水灌溉,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 15.4%和10.8%。在全生育期进行磁化微咸水灌溉能够为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累积创造基础,使得棉花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同时减少了暗呼吸时消耗氧气和有机物质的速率,可以显着提高棉花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4)综合分析磁化与未磁化淡水和微咸水灌溉处理得到,淡水与磁化淡水灌溉处理在各个生育期平均含水量相对较高,磁化与未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在整个生育期耗水量相对较高。微咸水与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棉花生育期呈现积盐现象,淡水与磁化淡水灌溉处理棉花生育期呈现脱盐效果。淡水与磁化淡水灌溉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大于微咸水与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其中在营养阶段磁化淡水而生殖生长阶段淡水灌溉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全生育期进行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接近全生育期淡水灌溉。(5)采用Logistic模型和修正的Logistic模型能很好的模拟不覆膜地面灌溉、磁化水和未磁化水膜下滴灌棉花的生长指标随GDD的变化趋势。磁化水和未磁化水膜下滴灌棉花的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都呈现为“S”型的增长趋势,增长表现为“中期快、前后期慢”的特点;磁化水、未磁化水膜下滴灌和不覆膜地面灌溉棉花的叶面积指数都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磁化水膜下滴灌叶面指数最大时的有效积温为1495℃,未磁化水膜下滴灌棉花叶面指数最大时为1450℃,不覆膜地面灌溉叶面指数最大时的有效积温1627℃。有效积温“相对化”的方法可以将不同品种和田间管理措施等棉花相对叶面积指数进行统一分析,来体现我国棉花生长总体特征。综合考虑灌水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作用可以较为准确描述最大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变化特征,当最大叶面积指数为4.93时籽棉产量最大达6066.2 kg·hm-2。对于极度缺水的地区,利用磁化微咸水春灌可以为作物前期生长提供相对良好的环境。在田间淡水灌溉时,在营养生长阶段使用磁化淡水灌溉有利于土壤保水、洗盐和增产。在田间微咸水灌溉时,在全生育期使用磁化微咸水灌溉可以增强棉花的光合和各项生长指标,显着提高棉花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蔡明蕾[3](2021)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磁化水影响黄瓜生长的生理机制》文中提出干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威胁黄瓜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磁化水有着安全、操作简单、成本低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且在一些作物上表现出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潜力,磁化水应用是否可提高黄瓜的抗旱性和抗盐性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砂培和土培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逆境下磁化水对黄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探究磁化水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砂培条件下,磁化水对黄瓜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表现在磁化水抑制了黄瓜地上部和根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加了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了整株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磁化水的这些效果在非干旱胁迫条件下作用更强。土壤干旱下磁化水增加了叶片K+含量,但对黄瓜幼苗生长、水分关系、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大,砂培条件下磁化水改善黄瓜抗旱性的效果有限。(2)土培条件下,磁化水表现出显着的改善黄瓜生长的效果,磁化水处理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增加幅度达30.1%?91.7%;磁化水主要通过植株水分关系改善和养分含量吸收利用的增加来改善黄瓜的生长。土培条件下磁化与水质、土壤水分条件间存在显着交互作用,磁化自来水的效果优于磁化蒸馏水,磁化水在非干旱胁迫条件下改善黄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效果更明显。磁化水水质、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磁化水应用时间长短、培养介质等的差异是造成砂培与土培试验中磁化水应用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3)磁化水相对提高了黄瓜的抗盐性。无论在非盐胁迫和盐胁迫下,磁化水均具有一定改善黄瓜幼苗生长或生理活动的作用。磁化水在盐胁迫下改善黄瓜生长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大于非盐胁迫下,且随灌溉时间延长,磁化水的效应增加。盐胁迫下,磁化水处理改善黄瓜幼苗生长的主要生理机制在于:磁化水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根系生长,改善了其水分关系;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光合能力;通过保护酶活性增强降低了细胞膜受伤害程度;提高根、茎和叶中的钾含量,降低钠含量从而增加K+/Na+比,有助于细胞内离子稳态的维持。

赵国庆[4](2021)在《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对活化水灌溉的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中平原作为典型灌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冬小麦产区。冬小麦生长季受水分的影响较大,生长季有限的降水量严重影响其产量形成,制约了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灌溉可以缓解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但地表水灌溉方式和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灌溉致使西北地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 efficiency,WUE)过低。灌溉水活化处理(磁化、去电子及其相互耦合处理)可以提高灌溉水活性,进而改善作物生理生长特性,但是其对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调控尚不清楚,限制了活化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于关中平原地区冬小麦产量受到抑制,且其水分利用效率低的现状,而灌溉水活化处理可能改善灌溉水活性、促进作物生长,因此将活化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冬小麦生产过程,明确灌溉水活化后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形成与水分利用效率改善的作用机制,这将为探索提升冬小麦产量和改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新思路。本论文于2018-2020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温室与曹新庄试验农场分别开展活化水理化性质测定与入渗试验、小麦水培实验以及冬小麦田间灌溉试验,分析了地下水与微咸水活化处理后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时效性,明晰了活化水在土壤中的入渗特征及对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了活化水环境水培及田间灌溉水活化处理对小麦生理生长特征的影响,量化了不同灌溉处理土壤水分状况,讨论了不同灌溉量及灌溉水活化方式分别与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本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明确了磁化水与去电子水的理化性质及其入渗特征。分别以地下水和微咸水为原样水进行活化处理(磁化、去电子及其按顺序相互耦合)后发现其p H值和溶解氧含量均有所升高,而表面张力与粘滞系数均有所降低。地下水经磁化与去电子处理后的表面张力最大降低15.4%与7.4%,其中磁化处理前后差异显着(P<0.05)。各活化处理对地下水和微咸水的表面张力与粘滞系数的影响分别在10 h与2 h后逐渐消失。磁化水与去电子水中·OH(为重要的活性氧)的产生,直接证明了地下水经磁化与去电子处理后的氧化能力增强,即水活性得到改善。地下水与微咸水活化处理后的水分入渗试验表明,地下水处理组在入渗100 min时,磁化与去电子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分别较未作处理的地下水显着减少89.3%与153.6%(P<0.05)。活化处理后地下水与微咸水的入渗速率也有所降低,其中地下水经磁化与去电子处理后入渗100 min时的湿润锋深度分别显着低于地下水49.2%与59.1%(P<0.05)。地下水经磁化和去电子处理后入渗结束时在湿润锋处的平均土壤含盐量比未作处理地下水分别提高13.3%和37.8%,其中去电子处理的效果较为显着(P<0.05)。(2)探索了不同活化水灌溉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地下水与微咸水经活化处理后浸种能够使小麦发芽率分别提升24.8-78.9%和20.9-100.9%;其中地下水磁化、去电子处理的小麦发芽率较地下水浸种分别提高24.8%和31.1%(P<0.05)。地下水经活化处理后培育小麦,能够使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12.6-25.9%;其中磁化与去电子处理效果相似,分别使叶绿素含量提高26.1%和26.8%(P<0.05)。微咸水经活化处理后培育小麦,可以使小麦叶绿素含量较未作处理的微咸水提高13.1-22.5%。地下水经磁化、去电子及磁化与去电子耦合处理的小麦根系活力分别可以显着提高101.2%、253.7%、100.5%与166.3%(P<0.05)。地下水试验组中,各活化处理使小麦根重密度提高25.1-75.8%;并且磁化与去电子处理下小麦根长密度分别提高67.6%和79.4%。冬小麦田间灌溉试验表明,灌溉水磁化、去电子及磁化与去电子耦合处理使冬小麦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较地下水灌溉分别提高15.1%、18.9%、14.3%与14.9%。就活化水灌溉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而言,磁化水与去电子水灌溉可以使冬小麦扬花期在0-20 cm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分别提高22.7%和24.0%、9.8%和26.0%。(3)明晰了不同灌溉水活化方式下土壤水分状况响应特征。冬小麦生长季0-10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受灌溉处理的影响波动较大。地下水灌溉180 mm处理在冬小麦生长季0-100 cm土层深度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比零灌溉处理高出18.2%(P<0.05)。相同灌溉量下,磁化水与去电子水灌溉处理冬小麦生长季0-100 cm土层深度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比地下水灌溉分别降低4.3%和8.4%。磁化水灌溉量梯度处理下,冬小麦生长季灌溉120 mm与180 mm处理在0-100 cm土层深度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较灌溉60 mm分别提高7.6%和15.0%。对于土壤储水量而言,磁化水与去电子水灌溉处理下冬小麦拔节期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地下水灌溉分别降低6.2%与9.3%。冬小麦成熟期磁化水与去电子水灌溉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地下水灌溉分别降低1.7%与8.1%,两者冬小麦返青-成熟期土壤有效储水量则分别增加61.1%和66.7%(P<0.05)。2019-2020年地下水灌溉、磁化水灌溉与去电子水灌溉处理冬小麦返青-成熟期在0-100cm土层的土壤有效储水量分别减少49 mm、34 mm和42 mm。(4)探究了关中平原冬小麦典型灌区较优灌溉策略。在2018-2019年冬小麦生长季,灌溉处理比零灌溉处理的穗粒数提高8.1-21.0%;相同灌溉量下,活化水灌溉处理比地下水灌溉处理的小麦穗粒数提高2.1-7.3%。总灌水量120 mm时,冬小麦的千粒重比总灌水量60 mm处理提升5.9%,但灌水量为180 mm时冬小麦千粒重降低。相同灌溉量下,磁化水与去电子水灌溉使冬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1.0%和11.1%,但其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2019-2020年相同灌水量的磁化水与去电子水灌溉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地下水灌溉提高21.0%与13.8%,其中磁化水灌溉处理与地下水灌溉处理存在显着差异(P<0.05)。磁化水与去电子水灌溉处理在冬小麦播种至拔节期的水分生产力分别较地下水灌溉提升16.2%和6.0%。去电子水灌溉120 mm与180 mm处理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60 mm的灌水量处理降低64.9%和66.7%。2018-2020年冬小麦生长季灌溉磁化水与去电子水120 mm时,平均籽粒产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整体表现较优,分别达到11.47×103 kg ha-1与10.56×103 kg ha-1、27.45 kg ha-1mm-1与25.81 kg ha-1 mm-1。根据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与灌水量建立的关系方程可得,关中平原地区冬小麦生长季平均灌水量为116 mm时最利于籽粒产量的获得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改善。

张园园[5](2020)在《水磁化对燃煤PM2.5在过饱和水汽环境中长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撑,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稳定发展。近年来以燃煤细颗粒物为主要来源的大气污染物PM2.5给我国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针对传统燃煤电厂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脱除效率低的难题,水汽相变的颗粒预处理技术与传统除尘技术结合的方法成为了当前有效提高燃煤PM2.5脱除效率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解决水汽相变技术中细颗粒物在低过饱和环境中难以长大至微米级的难题,基于水磁化后可改善颗粒润湿性的特点,本文利用磁化水构建水汽过饱和环境,建立生长管实验平台,以二氧化硅、氧化铝、硫酸钙、氧化铁四种典型燃煤细颗粒物组分为研究对象,从颗粒润湿性、颗粒长大特性两个方面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水磁化对燃煤PM2.5在过饱和水汽环境中长大的影响。为探究磁化水对燃煤PM2.5润湿性的改善效果,首先通过圆环法测量了不同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间下自来水、去离子水、酸性水、含盐水的表面张力变化,使用压片法测量了磁化水在颗粒表面的接触角,并基于Zisman理论计算了四种燃煤PM2.5的临界表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磁化作用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及其对细颗粒物的接触角,并与磁场强度呈多极值增减变化关系,与磁化时间呈负相关;在磁场强度700 m T,磁化时间60 min时,磁化水对颗粒润湿性改善效果最佳;四种燃煤PM2.5的临界表面张力范围分别为52.756.3、48.655.7、42.248.9和50.154.2 m N/m。为研究磁化水条件下燃煤PM2.5在过饱和环境中的长大特性,使用磁化后的自来水构建水汽过饱和环境,利用生长管实验研究了细颗粒物在不同磁场条件和工艺参数下的水汽凝结长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水磁化更有利于促进粒径较小的细颗粒物的凝结长大,颗粒的最终长大效果与颗粒的润湿性密切相关;在低过饱和水汽环境中,磁化水明显提高了细颗粒异质核化长大效果,其中润湿性较差的氧化铁颗粒长大效果最显着;磁场强度变化主要促进了小粒径颗粒峰值的降低,提高了大粒径颗粒的峰值或使大粒径颗粒分布范围扩大;磁化时间的增加促进了细颗粒峰值向更大粒径方向移动,提高了颗粒长大后的几何平均粒径;在磁化水条件下,颗粒初始浓度的增加抑制了颗粒的最终长大效果;热水温度升高更有利于促进氧化铁颗粒激活和长大;颗粒长大时间对高浓度、高过饱和环境中的颗粒长大具有积极影响。为从理论上分析水磁化对颗粒长大的作用机理,根据经典异质核化理论计算了细颗粒物在磁化水作用下的成核速率和长大所需的临界饱和度,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与普通水相比,磁化水能有效提高水汽在颗粒表面的成核速率,降低颗粒长大所需的临界饱和度,促进细颗粒物更好更快长大。

向军[6](2020)在《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分选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纯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去离子水及油酸钠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磁化不同的时间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纯矿物的浮选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红外光谱分析及将赤铁矿和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与磁化水影响水溶液pH值的变化结合,来分析磁化处理对赤铁矿、石英纯矿物浮选行为的作用机理。同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将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的情况可视化。主要研究内容和试验结果如下:纯矿物浮选结果研究表明:在pH=9时,油酸钠对微细粒赤铁矿表现出较好的捕收性能,但石英的回收率低于5%。当去离子水在磁场强度400mT下磁化7min时,微细粒赤铁矿的回收率达到最大为83.15%,比未磁化时提高了10.79个百分点。当油酸钠溶液在磁场强度100mT下磁化7min时,微细粒赤铁矿的回收率达到最大为80.14%,比未磁化时提高了7.78个百分点。混合矿的浮选结果表明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浮选分离具有促进作用。矿物表面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pH=9时,磁化水和磁化药剂均会使赤铁矿表面电位产生负移,但对石英的表面电位影响很小,表明磁化处理会增加油酸钠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油酸钠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溶液化学计算分析表明:磁化水处理后会使矿浆pH提高0~0.45,pH的升高直接影响了赤铁矿在水溶液中的水解。油酸钠经过磁化处理后溶解度会得到增加,水解程度增加,溶液中H(RCOO)2-和RCOO-浓度会增加,导致赤铁矿表面吸附更多的药剂。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磁化水和磁化油酸钠处理后的赤铁矿表面药剂平均吸附厚度分别达到了10.09nm和8.75nm,相比于未磁化时的6.59nm分别提高了3.5nm和2.16nm。表明磁化处理能够使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更紧密更均匀,且能增加药剂吸附量,从而提高赤铁矿的可浮性。

车哲[7](2020)在《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偏高岭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的微观结构分析目前已经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磁化水代替普通水用于搅拌掺有适量偏高岭土取代水泥后制备得到的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及其强度形成过程的研究现阶段还有限,其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与之间的关系更是鲜有报道。论文以“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试验研究”为题,采用不同磁化水的磁化参数、不同偏高岭土掺量为基本变量来研究磁化水的磁化作用和偏高岭土的火山灰反应对混凝土的影响,进行了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动态压缩强度试验、抗裂性能试验和扫描电镜微观结构试验并结合理论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磁化水取代普通自来水搅拌适宜偏高岭土掺量的偏高岭土混凝土进行磁化水对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影响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磁化水的磁化参数如何提升偏高岭土的火山灰活性和提升偏高岭土混凝土的7d标准养护龄期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选取合适的制备磁化水时相应的磁化器磁场强度和流经磁化器的水流量等磁化参数,确定了在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这一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磁化水的最合适磁化参数:磁化水的合适磁场强度和流经磁化器的合适水流量分别为285~330mT和13~16L/min。(2)在磁化水的磁化参数选择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经过磁化水磁化参数选择试验后得出的适宜磁化参数的磁化水搅拌不同偏高岭土掺量(6%、9%、12%、15%和18%)等量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后制备得到的混凝土试样。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在进行不同标准养护龄期(3d、7d、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磁化水和掺加偏高岭土替代水泥在不同标准养护龄期时对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最佳偏高岭土等量替代水泥掺量为15%,在3d、7d、28d标准养护龄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分别提高21.22%、27.09%、8.53%。(3)在磁化水参数选择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经过磁化水磁化参数选择试验后得出的磁化水(磁化器磁场强度为330MT,流经磁化器的水流量为13L/min)搅拌不同偏高岭土掺量(6%、9%、12%、15%和18%)等量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后制备得到的混凝土试样。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在进行不同标准养护龄期(3d、7d、28d)后进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动态压缩强度(SHPB)试验,同时动态压缩试验后收集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试样碎块进行破碎碎块筛分试验并分析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强度、破碎形态和破碎分型等性能和特征。(4)采用经过磁化水磁化参数选择试验后得出的磁化水磁化参数同时结合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动态压缩性能等试验确定最适合的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代表试样组,将代表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试样组与普通混凝土、磁化水混凝土、偏高岭土混凝土和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三组试样组进行抗裂性能试验并分析其抗裂性能的基本特征,对比分析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优势。(5)采用经过磁化水磁化参数选择试验后得出的磁化水磁化参数同时结合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动态压缩强度等试验确定最适合的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试样组代表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两组试样组对比进行扫描电镜微观结构试验,同时分析在不同标准养护龄期时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的基本特征变化。图32表15参74

薄华涛[8](2020)在《基于二次搅拌的磁化水拌和水泥混凝土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水泥混凝土作为仅次于水的第二大消耗实体,仍是土建工程中应用最广、用量极大的材料,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绿色环保节能主题的提出,提高水泥拌合物的强度、节约水泥用量、降低工程造价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使用外加剂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且使配料成本增加。所以本文就从水泥混凝土的重要成分拌和水入手,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二次搅拌工艺,研究磁化水对水泥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水分子结构、水磁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单个水分子结构与水分子簇结构,又通过磁场对水的极化作用以及磁场对水分子结构的改变两个方面阐述了水的磁化机理。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水分子氢键被拉长或断裂,大的水分子团变为小水分子团或单个水分子,水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水的活性得到了增强。2.基于混凝土传统搅拌工艺的缺陷,分析了混凝土二次搅拌的宏观机理和微观机理。二次搅拌工艺提高了水泥颗粒的分散度,提高了水泥的活性,水泥颗粒能充分水化,使接下来与骨料的二次搅拌更易混合均匀,进而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3.本试验采用自制永磁铁磁化装置对水进行磁化处理,设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分别采用0.6T、0.8T、1.0T和1.2T四种磁场强度,2.33m/s、2.63m/s、2.73m/s三种水处理速度,2档、4档、6档三种水泥净浆搅拌速度进行对比试验来研究磁化水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用自来水拌和相比,水泥净浆流动度提高了约37.73%;混凝土密度提高了约1.61%;混凝土坍落度提高了约27.78%;硬化混凝土3d、7d和28d强度分别提高了约33.9%、12.2%和13.5%;在满足基本设计强度的前提下,水泥用量最多能减少10%;对于不同的试验条件,电通量的值均出现随水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氯离子的渗透等级为低,表明磁化水拌和的混凝土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性能。

周群[9](2019)在《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粉尘是煤矿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井下职工的身心健康及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喷雾作为煤矿井下应用最为广泛的粉尘防治方法,但降尘效果不佳,尤其是对粒径小、疏水性强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更低,难以满足矿尘防治要求。为高效防治煤矿井下粉尘,增强水溶液和粉尘(尤其是呼吸性粉尘)间的湿润凝并性能,基于活性添加剂与磁场磁化在水溶液理化性能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本论文提出了活性磁化水降尘的新思路。并围绕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了活性添加剂与磁化协同增效改善溶液湿润性能作用机理、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理论、煤矿井下高效雾化降尘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采用动力学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分子结构层面揭示了磁化与活性添加剂协同增效的活性磁化水润湿粉尘机理。研究表明:磁化能改变水分子径向分布函数增强水分子扩散系数,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结构,使得大分子团簇破裂为更多小分子集团,降低了溶液内聚力,进而使得水溶液湿润粉尘能力得到加强。此外,活性添加剂(含有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活性基团大幅改善了水溶液湿润性能,并在磁化作用下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在水溶液表面形成更为紧密的隔离层,促使活性添加剂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的同时也增加了溶液湿润性能。活性磁化水通过磁化(物理方法)与活性添加剂(化学方法)间有机结合,大幅增强了降尘雾滴湿润凝并粉尘的能力。基于磁化与活性添加剂在改善溶液湿润性能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并结合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间复配增效作用机制,研发了制备活性磁化水的高效活性剂。构建了以表面张力、接触角及粉尘沉降时间为基础评价参数,溶液铺展功、浸入功、发泡性及湿润性能增长率为辅助性能参数的溶液湿润性能评价体系,系统分析了不同单体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对溶液湿润性能的作用效果,同时研究了磁化对复配活性剂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化作用下阴离子活性剂溶液湿润性能相对于非离子活性剂更易于得到改善,相同复配条件下活性添加剂(F+C)湿润性能最强且与磁化协同作用最好。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能与磁化具有较强协同增效作用的低成本活性磁化水添加剂,即在非离子活性剂F含量15%时与阴离子活性剂C复配得到的,其井下降尘使用量仅为0.03%。利用构建的活性添加剂溶液小型磁化实验系统,研究了磁化方式、磁场强度、磁程及穿过磁场的水流速度对活性磁化水湿润性能的作用效率,探明了高效制备活性磁化水所需的最佳磁化参数,并提出了基于脉动切割与螺旋扰流耦合作用的高效磁化方法。结果表明:含有0.03%活性添加剂的溶液以4 m/s的速度穿过磁场强度为300-350 mT的脉动切割与螺旋扰流耦合磁场(磁程为8 m),所制备得到的活性磁化水湿润性能最佳,其接触角相对于原有活性添加剂溶液减少了29.93%,降低到23.97°;同时,其表面张力有了进一步的降低,达到了26.37 mN/m。在此基础上,研究并确立了磁化装置高效制备活性磁化水所需的内部结构及内外磁铁分布方式,成功研发了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装置。基于所搭建的水基介质喷雾雾化降尘测试系统,开展了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及降尘特性实验研究,并据此构建了适用于煤矿井下粉尘防治的活性磁化水喷雾雾化技术体系。研究表明:喷雾压力及喷嘴孔径是影响活性磁化水降尘雾场雾化特性的关键,所选孔径1.5 mm的喷嘴在喷雾压力5 MPa时所形成的降尘喷雾场雾化效果趋于最大化;活性磁化水降尘效率与喷雾压力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其拟合函数方程为:η=-151.51*exp(-P/1.24)+80.07,同时活性磁化水对不同粒径区间呼尘具有高效降尘效率,对于02.5μm粒径区间的煤尘,其降尘效率相对于纯水有了31.46%的提高。此外,基于对不同喷嘴排布方式与活性磁化水雾化特性关系的研究,研制出了一种喷嘴排布装置,以互补式的喷雾方法排布喷嘴,显着提高了雾场对主要产尘源的覆盖面积。现场应用证实了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高效防治井下悬浮粉尘,特别是呼吸性粉尘。郑煤集团邹庄煤矿3109掘进工作面现场应用表明: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有效降低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全尘、呼尘浓度分别降至11.94 mg/m3、7.74 mg/m3;同时经山东鲁泰控股集团鹿洼煤矿采煤工作面现场应用表明: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高效捕捉井下粉尘,其全尘、呼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了89.1%、87.6%,相对于水喷雾降尘,其全尘、呼尘降尘效率分别提高了34%、46.29%,大幅改善了煤矿井下职工的工作环境,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此外,现场应用进一步证实了磁化与活性添加剂溶液间的协同增效降尘作用。该论文有图117幅,表19个,参考文献217篇。

李青青[10](2019)在《磁化处理对萤石浮选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萤石作为我国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冶金等领域。随着工业的发展,对萤石精矿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单靠研发新型药剂,成本较高,需要研究新的浮选工艺来提高萤石浮选指标。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磁化处理能提高萤石精矿品位和浮选回收率,但是试验对象都是以实际矿物为为主,且对于磁化处理的作用机理还有许多需要验证和探索。本文是以萤石,石英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磁化水、磁化矿浆、磁化药剂这三种磁化方式下,不同磁感应强度、磁化时间对萤石、石英纯矿物的浮选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吸附量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及将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与磁化水影响水溶液pH值的变化结合,来分析磁化处理对萤石、石英纯矿物浮选行为的作用机理。同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将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的情况可视化。主要研究内容和试验结果如下: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种磁化方式下,萤石纯矿物浮选回收率的提高效果大小顺序为:磁化药剂>磁化水>磁化矿浆。磁化处理后,萤石纯矿物的浮选回收率显着增加,而石英纯矿物的浮选回收率明显降低。在同一磁感应强度下,三种磁化方式较优的作用时间分别是:磁化水、磁化矿浆为30 min,磁化药剂为10 min。而在同一磁化时间条件下,三种磁化方式下较优磁感应强度都为200mT。Zeta电位、吸附量和红外光谱测试表明:磁化处理后,能使与油酸钠作用后的萤石Zeta电位降低,而与油酸钠作用后的石英Zeta电位升高。磁化处理促进了油酸钠在萤石表面的吸附。在磁化水、磁化矿浆、磁化药剂这三种磁化方式下,油酸钠在萤石表面吸附量分别增长了:5.43%14.53%、3.77%11.52%、7.37%19.71%;同时,磁化处理抑制了油酸钠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在磁化水、磁化矿浆、磁化药剂这三种磁化方式下:油酸钠在石英表面吸附量分别降低了:11.14%34.58%,4.98%29.78%,21.66%46.65%。磁化处理水前后,油酸钠在萤石表面吸附特征峰并未发生变化。原子力显微镜试验表明:矿物表面滴加药剂前后,矿物表面的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磁化处理增加了油酸钠在萤石表面的吸附层厚度,降低了油酸钠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层厚度。磁化处理前后,油酸钠在萤石表面的吸附层厚度由2.45nm增加到了8.90 nm,油酸钠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层厚度由0.45 nm降低到了0.17 nm。

二、关于磁化水作用机理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磁化水作用机理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养分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活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1.2.2 活化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状况
        1.2.3 活化水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活化水理化特性试验
    2.2 活化水灌溉土壤培养试验
    2.3 活化水一维垂直入渗试验
3 活化水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3.1 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变化特征
        3.1.1 流速对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
        3.1.2 活化次数对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
    3.2 活化水粘滞系数变化特征
        3.2.1 流速对活化水粘滞系数的影响
        3.2.2 活化次数对活化水粘滞系数的影响
    3.3 活化水溶氧量变化特征
        3.3.1 活化处理对溶氧量的影响
        3.3.2 活化处理对溶氧量稳定值的影响
    3.4 活化水理化性质综合评价指标
    3.5 本章小结
4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4.1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4.1.1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4.1.2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胶体电动电位的影响
        4.1.3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4.1.4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影响
        4.1.5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盐基饱和度的影响
        4.1.6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钠吸附比的影响
    4.2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4.2.1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4.2.2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4.2.3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4.2.4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活化水灌溉土壤水盐运移变化特征
    5.1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5.1.1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
        5.1.2 活化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分布变化特征
        5.1.3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
        5.1.4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传输动力参数的影响
    5.2 初始含水量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5.2.1 初始含水量对磁电一体活化水入渗特征的影响
        5.2.2 初始含水量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5.2.3 初始含水量对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
        5.2.4 初始含水量对土壤水盐传输动力参数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磁化水灌溉模式对土壤水盐分布与棉花生长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磁化技术原理及进展
        1.2.2 国内外微咸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1.2.3 磁化水膜下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研究
        1.2.4 磁化水膜下滴灌对作物生长特性研究
        1.2.5 冬春灌溉与轮灌处理研究进展
        1.2.6 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区域与试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小区试验设计
        2.2.2 大田试验设计
    2.3 试验测定项目与相关计算方法
        2.3.1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2.3.2 土壤水盐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2.3.3 作物生长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2.3.4 田间气象数据和作物光合测定
3 磁化水春灌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
    3.1 磁化水春灌对土壤保墒和盐分淋洗的效用
        3.1.1 磁化水春灌对土壤保墒效能
        3.1.2 磁化水春灌对土壤盐分淋洗及积盐量的影响
    3.2 磁化水春灌对棉花出苗及苗期各生长指标生长的影响
        3.2.1 磁化水春灌对棉花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 磁化水春灌对棉花苗期生长指标的影响
    3.3 磁化水春灌对棉花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3.3.1 磁化水春灌对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磁化水春灌对棉花光合作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4.1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土壤水分分布及耗水量的影响
        4.1.1 生育期内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
        4.1.2 棉花耗水量变化特征
    4.2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4.2.1 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4.2.2 生育期前后盐分及其积累量的变化情况
    4.3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棉花生长特性的影响
        4.3.1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4.3.2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4.3.3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3.4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4.4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棉花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4.5 磁化淡水与淡水轮灌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5.1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耗水量的影响
        5.1.1 生育期内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
        5.1.2 棉花耗水量变化特征
    5.2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5.2.1 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5.2.2 生育期前后盐分及其积累量的变化情况
    5.3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棉花生长特性的影响
        5.3.1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5.3.2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5.3.3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5.3.4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5.4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棉花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5.5 磁化微咸水与微咸水轮灌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6 磁化与未磁化淡水和微咸水轮灌综合效果对比分析
        5.6.1 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耗水量变化特征
        5.6.2 土壤盐分分布及积盐量变化特征
        5.6.3 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棉花生长过程定量表征与综合数学模型
    6.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方法
        6.1.3 误差分析
    6.2 磁化水膜下滴灌棉花的生长模型
        6.2.1 株高增长模型
        6.2.2 叶面积指数模型
        6.2.3 干物质积累量增长模型
    6.3 未磁化水膜下滴灌棉花的生长模型
        6.3.1 株高增长模型
        6.3.2 叶面积指数变化模型
        6.3.3 干物质积累量增长模型
    6.4 不覆膜地面灌溉棉花叶面积指数的生长模型
    6.5 基于相对有效积温的棉花相对叶面积指数统一模型
    6.6 灌水量、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与最大叶面积综合定量关系
    6.7 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与籽棉产量的关系
    6.8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3)干旱和盐胁迫下磁化水影响黄瓜生长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磁化水理化性质
        1.2.2 磁化水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3 磁化水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试验设计和测定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磁化水对干旱下黄瓜生长、光合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3.1 引言
    3.2 结果
        3.2.1 磁化水对不同水分条件下黄瓜生长的影响
        3.2.2 磁化水对不同水分条件下黄瓜水分、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磁化水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3.3.2 磁化水对黄瓜生理的影响
        3.3.3 土壤干旱下磁化水的效果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水质磁化水对干旱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结果
        4.2.1 磁化、水质和水分处理的主效应
        4.2.2 磁化与水质的交互作用
        4.2.3 磁化与水分处理的交互作用
        4.2.4 磁化、水质与水分处理间的交互作用
    4.3 讨论
        4.3.1 土培条件下磁化水对黄瓜生长生理的效应
        4.3.2 水质对磁化水效应的影响
        4.3.3 土壤水分条件对磁化水效应的影响
        4.3.4 其他因素对磁化水效应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结果
        5.2.1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水分关系的影响
        5.2.3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5.2.4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2.5 磁化水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养分、离子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黄瓜幼苗上应用磁化水的效应
        5.3.2 磁化水提高黄瓜幼苗抗盐性的生理机制
    5.4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对活化水灌溉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灌水量研究概况
        1.2.1 灌溉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1.2.2 产量构成要素与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量差异的响应
    1.3 活化水研究概况
        1.3.1 活化水理化性质
        1.3.2 土壤水盐运移
        1.3.3 作物生长对活化水灌溉的响应
    1.4 本研究切入点
    1.5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2.3 试验设计
        2.3.1 活化水理化性质分析试验
        2.3.2 活化水入渗及其水盐运移试验
        2.3.3 小麦生物性状水培试验
        2.3.4 冬小麦灌溉量及灌溉水活化方式田间耦合试验
    2.4 研究方法
        2.4.1 活化水制备
        2.4.2 活化水理化性质测定
        2.4.3 土壤含盐量
        2.4.4 根系活力
        2.4.5 田间试验根系分布及形态指标
        2.4.6 小麦生长状况监测
        2.4.7 土壤水
        2.4.8 作物蒸散量
        2.4.9 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2.4.10 水分利用指标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活化水理化性质及其入渗与水盐运移特征
    3.1 前言
    3.2 不同活化水理化性质及其时效性
    3.3 不同活化水入渗特征分析
    3.4 土壤水盐分布特征
    3.5 土壤滞留盐分浓度分析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灌溉量及灌溉水活化方式处理下小麦生物学性状
    4.1 前言
    4.2 水培环境下小麦生长状况对不同活化水处理的响应
    4.3 冬小麦田间试验生理指标响应
    4.4 冬小麦田间试验生长指标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灌溉水活化方式下土壤水分状况分析
    5.1 前言
    5.2 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
    5.3 土壤储水量与土壤有效储水量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灌溉量及灌溉水活化方式交互影响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
    6.1 前言
    6.2 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
    6.3 冬小麦水分生产力
    6.4 冬小麦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
    6.5 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量关系
    6.6 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6.7 讨论
    6.8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水磁化对燃煤PM2.5在过饱和水汽环境中长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能源结构及大气污染现状
        1.1.2 细颗粒物性质与危害
    1.2 细颗粒物凝并、长大技术
        1.2.1 电凝并
        1.2.2 声波团聚
        1.2.3 磁团聚
        1.2.4 化学团聚
        1.2.5 水汽相变
    1.3 水汽相变脱除细颗粒物技术研究现状
        1.3.1 水汽相变对细颗粒物的脱除机理
        1.3.2 水汽相变脱除细颗粒物的应用研究
    1.4 磁化水强化细颗粒脱除技术研究现状
        1.4.1 磁化水性质研究
        1.4.2 磁化水脱除细颗粒物应用研究
    1.5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磁化对细颗粒物润湿性的影响
    2.1 测量方法与过程
        2.1.1 表面张力的测量
        2.1.2 接触角的测量
    2.2 细颗粒润湿性与磁场条件的关系
        2.2.1 磁场条件对不同水样表面张力的影响
        2.2.2 磁化水对燃煤PM_(2.5)接触角的影响
    2.3 磁化水临界表面张力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磁化对燃煤PM_(2.5)水汽相变长大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系统与设备
        3.1.1 颗粒发生系统
        3.1.2 颗粒长大系统
        3.1.3 颗粒测量系统
        3.1.4 温湿度调节系统
        3.1.5 磁化系统
        3.1.6 其他设备参数
    3.2 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细颗粒的初始粒径分布
        3.3.2 细颗粒长大特性
        3.3.3 磁场条件对细颗粒长大的影响
        3.3.4 工艺参数的影响
    3.4 磁化水促进细颗粒物长大的机理讨论
        3.4.1 成核速率
        3.4.2 临界饱和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6)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分选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矿资源及其分布
    1.2 微细粒赤铁矿的选矿现状
    1.3 磁化处理技术的运用
    1.4 磁化技术在选矿中的应用
    1.5 磁化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1.5.1 磁化水的机理研究现状
        1.5.2 磁化药剂的机理研究现状
    1.6 选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样品、试剂、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试样的制备
        2.1.1 赤铁矿纯矿物的制备
        2.1.2 石英纯矿物的制备
        2.1.3 混合矿的制备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浮选试验
        2.3.2 矿物动电位测定
        2.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4 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
        2.3.5 磁化处理方法
第三章 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浮选实验研究
    3.1 试验基础参数的确定
        3.1.1 浮选机转速确定
        3.1.2 浮选捕收剂用量确定
        3.1.3 pH值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纯矿物的浮选影响
    3.2 磁化处理浮选试验
        3.2.1 去离子水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影响
        3.2.2 去离子水预磁化处理对微细粒石英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影响
        3.2.3 油酸钠溶液预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影响
        3.2.4 油酸钠溶液预磁化处理对微细粒石英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影响
    3.3 混合矿的浮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化处理对浮选影响机理研究
    4.1 Zeta电位的测定
        4.1.1 矿浆pH值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Zeta电位的影响
        4.1.2 去离子水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Zeta电位的影响
        4.1.3 油酸钠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Zeta电位的影响
    4.2 红外光谱的分析
        4.2.1 去离子水预磁化处理赤铁矿红外光谱研究
        4.2.2 油酸钠溶液预磁化处理赤铁矿红外光谱研究
        4.2.3 去离子水和油酸钠溶液在磁化处理后与石英作用的红外光谱
    4.3 光学显微观察
    4.4 AFM原子力显微镜显微分析
        4.4.1 油酸钠在赤铁矿的吸附显微分析
        4.4.2 磁化药剂条件下油酸钠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
        4.4.3 磁化水条件下油酸钠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溶液化学分析
    5.1 赤铁矿浮选溶液化学计算
        5.1.1 磁化处理对去离子水pH的影响
        5.1.2 赤铁矿的溶液化学计算
    5.2 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
        5.2.1 磁化处理对油酸钠溶液电导率的影响
        5.2.2 油酸钠的溶液化学分析
    5.3 油酸钠与赤铁矿表面质点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7)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磁化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2 偏高岭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方法
2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及其性质
    2.2 磁化水的磁化参数选择及制备仪器
    2.3 试验配合比的确定
    2.4 试验内容设计
    2.5 试样的制作及养护
        2.5.1 试验准备阶段
        2.5.2 混凝土试样制备阶段
    2.6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3 磁化水的磁化参数选择试验
    3.1 试验内容
    3.2 磁化水的磁化参数选择的范围
        3.2.1 磁化器的磁场强度范围
        3.2.2 流经磁化器的水流量范围
    3.3 磁化水对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试验
    3.4 磁化水对偏高岭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影响试验
    3.5 本章小结
4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压拉强度试验
    4.1 试验内容
    4.2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4.3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动态压缩性能试验
    5.1 试验内容
    5.2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动态压缩强度试验
        5.2.1 动态压缩强度试验原理
        5.2.2 动态压缩强度试验准备及方法
        5.2.3 混凝土动态压缩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动态压缩破坏后混凝土试样破坏形态分析
        5.3.1 动态压缩破坏后混凝土试样破碎碎块的破坏形态
        5.3.2 动态压缩破坏后混凝土试样破碎碎块的平均破碎粒径
        5.3.3 动态压缩破坏后混凝土试样破碎碎块的分形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
    6.1 试验内容
    6.2 抗裂性能试验方法
    6.3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
        6.3.1 普通混凝土与偏高岭土混凝土
        6.3.2 磁化水混凝土与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
        6.3.3 抗裂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扫描电镜微观结构试验
    7.1 试验内容
    7.2 混凝土微观结构试验机理
        7.2.1 水泥水化反应机理
        7.2.2 偏高岭土的火山灰反应
        7.2.3 主要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
    7.3 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基于二次搅拌的磁化水拌和水泥混凝土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
        1.1.2 使用外加剂的优缺点
        1.1.3 搅拌工艺的研究
        1.1.4 研究课题的提出
        1.1.5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磁化水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二次搅拌工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磁化水拌和机理分析
    2.1 水分子的结构特征
        2.1.1 单个水分子结构
        2.1.2 水分子簇结构
    2.2 水磁化机理
        2.2.1 磁场对水的极化作用
        2.2.2 磁场对水分子结构的改变
    2.3 混凝土二次搅拌机理
        2.3.1 混凝土传统搅拌工艺的缺陷
        2.3.2 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的宏观机理
        2.3.3 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的微观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方案设计
    3.1 试验前准备
        3.1.1 试验样机
        3.1.2 试验原材料
        3.1.3 水磁化平台的搭建
    3.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3 搅拌制度的确定
    3.4 试验方案设计
        3.4.1 试验内容
        3.4.2 试验测试项目与所需仪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水泥净浆流动度分析
        4.1.1 磁场强度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4.1.2 水流速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4.1.3 搅拌速度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4.2 新拌水泥混凝土密度测试分析
        4.2.1 磁场强度对水泥混凝土密度的影响
        4.2.2 水流速对密度的影响
        4.2.3 搅拌速度对水泥混凝土密度的影响
    4.3 新拌水泥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分析
        4.3.1 磁场强度对坍落度的影响
        4.3.2 水处理速度对坍落度的影响
        4.3.3 搅拌速度对坍落度的影响
    4.4 水泥混凝土水化温升结果分析
        4.4.1 磁场强度对水化温升的影响
        4.4.2 水流速对水化温升的影响
        4.4.3 搅拌速度对水化温升的影响
    4.5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4.5.1 磁场强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5.2 水处理速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5.3 搅拌速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5.4 水泥用量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4.6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分析
    4.7 相关性分析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研究
    2.1 表面活性剂对水湿润性能的作用机理
    2.2 磁化水形成机理及其分子结构实验研究
    2.3 表面活性剂与磁化协同增效理论
    2.4 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
    2.5 本章小结
3 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的研制及其湿润粉尘性能研究
    3.1 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研制原则及其润湿粉尘性能评价方法
    3.2 表面活性剂单体的优选
    3.3 活性剂与磁化协同增效作用研究
    3.4 低成本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的制备
    3.5 本章小结
4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方法及装置研究
    4.1 活性磁化水制备实验系统及方法
    4.2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方式实验研究
    4.3 活性磁化水磁化参数及湿润粉尘性能研究
    4.4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装置的研制
    4.5 本章小结
5 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及降尘特性实验研究
    5.1 活性磁化水雾化及降尘测试系统
    5.2 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实验研究
    5.3 活性磁化水降尘特性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工艺及现场应用
    6.1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工艺及关键参数
    6.2 矿井概况
    6.3 采掘面风流粉尘源分析
    6.4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在综掘工作面的应用
    6.5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磁化处理对萤石浮选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萤石资源概况
        1.1.1 世界萤石矿资源概述
        1.1.2 我国萤石资源及分布特点
        1.1.3 萤石性质
        1.1.4 萤石主要应用领域
        1.1.5 萤石矿浮选研究现状
    1.2 磁化处理概述
        1.2.1 磁化处理技术发展及应用
        1.2.2 磁化浮选的研究现状
        1.2.3 磁化处理机理研究理论现状
    1.3 课题研究背景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矿样、试剂、设备和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1.1 纯矿物的制备
        2.1.2 纯矿物XRD结果
    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仪器设备
    2.4 试验研究方法
        2.4.1 磁化处理水溶液
        2.4.2 纯矿物浮选试验
        2.4.3 Zeta电位测定
        2.4.4 吸附量测定
        2.4.5 红外光谱测定
        2.4.6 原子力显微镜吸附层的测定
第3章 萤石和石英浮选结果
    3.1 单矿物条件试验
        3.1.1 pH值对萤石和石英纯矿物浮选的影响
        3.1.2 油酸钠用量对萤石和石英浮选的影响
    3.2 磁化处理浮选试验
        3.2.1 不同油酸钠用量情况下磁化方式对萤石浮选的影响
        3.2.2 磁化处理水对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影响
        3.2.3 磁化矿浆对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影响
        3.2.4 磁化处理药剂对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影响
    3.3 单矿物浮选动力学试验
        3.3.1 萤石浮选动力学试验结果
        3.3.2 石英浮选动力学试验结果
    3.4 人工混合矿分离浮选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化对浮选影响的机理分析
    4.1 矿物Zeta电位分析
        4.1.1 萤石Zeta电位测试结果
        4.1.2 石英Zeta电位测试结果
    4.2 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分析
        4.2.1 磁化处理对油酸钠在萤石表面吸附的影响
        4.2.2 磁化处理对油酸钠在石英表面吸附的影响
    4.3 红外光谱
    4.4 磁化处理对水溶液pH值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的AFM视图分析
    5.1 油酸钠在萤石表面吸附层厚度分析
    5.2 油酸钠在石英表面吸附层厚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关于磁化水作用机理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养分转化的影响[D]. 解江博.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磁化水灌溉模式对土壤水盐分布与棉花生长影响[D]. 王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干旱和盐胁迫下磁化水影响黄瓜生长的生理机制[D]. 蔡明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对活化水灌溉的响应研究[D]. 赵国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水磁化对燃煤PM2.5在过饱和水汽环境中长大影响的研究[D]. 张园园. 东南大学, 2020(01)
  • [6]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分选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向军.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7]磁化水偏高岭土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试验研究[D]. 车哲.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3)
  • [8]基于二次搅拌的磁化水拌和水泥混凝土试验研究[D]. 薄华涛. 长安大学, 2020(06)
  • [9]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D]. 周群.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10]磁化处理对萤石浮选的影响机理研究[D]. 李青青. 武汉科技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磁化水机理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