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BA便携式对象适配器的研究与设计

CORBA便携式对象适配器的研究与设计

一、CORBA可移植对象适配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裴文钰[1](2020)在《基于SCA的多协议终端软件体系架构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无线电系统与传统无线电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配置性,可通过加载软件来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需求。软件通信体系结构是一种实现了软件无线电思想的结构,提高了波形的移植性、兼容性和可伸缩性,使波形开发的成本大大降低。当前已有非常成熟的基于SCA2.2.2规范的标准框架,然而由于SCA2.2.2有相对严格的接口规范,基于SCA2.2.2规范设计的框架在非分布式的平台设备上运行会有资源消耗过大等不足之处,本文针对小型多协议终端设备的有限资源特点,引入SCA4.1规范的思想设计了一套轻量级的SCA核心框架。轻量级核心框架引入了 SCA4.1规范中接口重组和选择性继承的思想,并且根据核心框架接口的可裁剪性,对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精简,提炼出轻量级平台所必须的功能模块,并根据这些功能模块设计了相应的管理部署流程,最后将设计好的核心框架进行实现并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功能验证,完成预期的功能需求。同时本文设计了一个可以应用于多协议终端应用背景的软件架构方案,结合了轻量级SCA核心框架和优化COBRA中间件。ACE/TAO中间件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COBRA开源实现,本文在研究CORBA中间件基本工作原理及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广泛使用的TAO中间件进行了性能分析,并提出了对于TAO中间件的优化策略。最后本文设计了相应的测试应用组件验证了基于轻量级SCA核心框架和优化中间件的平台的基本功能,确认了软件架构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张帅林[2](2018)在《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高性能中间件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雷达、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诸多大型嵌入式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体系集成困难、可移植性差等难题,根据特定的硬件平台和功能需求来设计对应的软件,软硬件具有非常强的耦合性。中间件位于应用软件之下、操作系统之上,能够屏蔽不同硬件架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的差异,给应用程序提供一致的调用接口,使开发人员从复杂的硬件结构学习中解脱出来,只需专注软件功能需求的开发即可。本课题是在对国内外使用的中间件技术做了充分的调研后,选择在大型分布式系统中应用广泛的三种中间件作为研究方向,分别是CORBA、DDS以及HAL。前两种是OMG制定和维护的中间件规范,在分布式系统中有较多的应用;HAL是在SCA中提出的对专用处理器与通用处理器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的一种补充性规范,在软件无线电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CORBA和DDS中间件技术研究与性能评估以及基于DSP的HAL软件设计与实现。对前两种中间件的研究主要是详细分析其体系结构及通信机制,并且对它们的体系结构作对比研究,最后对两种中间件进行实际的性能测试。基于DSP的HAL软件设计与实现是本课题的核心,在对其体系结构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在异构处理器之间通信的方案,并且对用来标识不同组件的逻辑地址进行了层次性划分,实现了关键数据结构以及阻塞和非阻塞接口的设计,最后在实验室自主研制的通用信号处理平台上作了测试验证,符合预期结果。

赵俣[3](2017)在《软件通信体系结构高效传输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软件无线电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可重用性等传统无线电不可比拟的特点,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美军于1997年启动的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计划中提出的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是实现软件无线电的一个全面而具体的标准。SCA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最新版本是于2015年推出的SCA4.1。过去版本的SCA均基于CORBA中间件实现,而在SCA4.1中,传输机制取代了CORBA,意味着引入其他中间件和技术的可能。传输机制是一系列传输技术的集合。它可以以中间件的形式实现,也可通过对底层传输方式进行封装来实现。本文以寻找、研究CORBA的替代品,进一步提高SCA的效率为目的,首先,研究了当前主流的三类中间件,对象请求代理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以及消息中间件,并分别选取了各类型的典型代表—omniORB、Binder和ZeroMQ,对它们进行了传输效率测试及对比;然后,通过比较中间件与底层传输方式的效率差异,分析影响中间件效率的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自定义的中间件。该中间件基于远程过程调用,内部封装了POSIX消息队列、TCP套接字、共享内存等多种底层传输方式,并实现了各类传输方式的灵活可插拔;此外,设计了自定义的数据帧结构和序列化方式。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的自定义中间件相对于CORBA以及同类型的中间件在效率方面有显着优势。

雷鹏斌[4](2016)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CORBA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软件无线电概念的提出使无线电设备从长期依赖于固定硬件的方式解放出来,利用软件思想实现各种功能;为了使软件无线电标准化,并具有更好的移植性和重用性,美军提出了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规范,SCA采用CORBA中间件来实现不同功能波形组件间的相互通信;在软件无线电系统,CORBA中间件起到屏蔽处理器、操作系统以及编程语言差异的软总线的重要作用。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当前CORBA中间件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的应用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大多数CORBA产品性能并不理想,其主要表现在较大的传输时延、较低的数据吞吐量等方面,CORBA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整体传输效率;另一方面,现有CORBA实现只支持GPP通用处理器,对于DSP、FPGA等专用处理器不能提供有效支持,这将导致DSP上的波形组件不能通过简单的、标准的方式实现与其他组件的通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实现了对CORBA中间件的优化处理和支持DSP的CORBA中间件的研发。首先,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和SCA软件通信体系结构,并对SCA中采用的CORBA中间件的实现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广泛应用的TAO中间件进行性能分析与测试,得出了报文处理过程是造成TAO传输时延大的内在因素的结论,为此,本文提出了简化TAO的工作流程、优化报文中冗余字节等优化策略对TAO进行优化处理。其次,针对CORBA中间件在DSP处理器上的实现展开深入的研究,指出了硬件抽象层技术存在的缺陷;分析了实际应用中DSP对CORBA中间件的功能需求,提出采用SCA中轻量级中间件标准作为总体的设计原则;详细设计了各个功能模块,如传输协议选择、封装和解析模块等,另外,本文还设计实现了IDL-C编译器,用于将IDL语言描述的接口编译成C语言框架代码文件。最后,搭建了测试平台对本文设计实现的CORBA中间件关键技术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TAO中间件传输时延明显下降,性能得到改善,同时验证了DSP波形组件能够通过本文设计的中间件实现与GPP波形组件通信,从而证明了支持DSP的CORBA中间件的有效性。

赵匡[5](2012)在《基于SDR-4000的软件无线电体系架构设计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软件无线电体系架构是实现软件无线电概念的具体设计架构,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决定着软件无线电的功能实现。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oftware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SCA)作为一种独立于具体应用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结构框架,凭借其强大的开放性、通用性以及灵活性赢得了军用、民用多个领域的青睐。基于SCA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SDR-4000系统是专门为软件无线电应用设计、开发的一款已经开始实际部署的出色产品,整个系统硬件体系结构设计灵活、通用、可扩展,具有前端宽开化、中频宽带化、硬件通用化等特点;同时还为上层波形应用提供了通用的软件操作环境,对于SCA系统测试、验证以及波形的开发、测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SCA体系架构展开深入研究,在SDR-4000平台上设计实现了一种中间件底层传输机制可动态选择、核心框架接口可灵活配置的体系架构,改善了原有体系架构在中间件传输延迟、核心框架资源占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SCA体系架构在小型化平台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研究了CORBA中间件的工作机理并结合其在SCA系统中的应用背景,为现有CORBA中间件扩展了基于共享内存的底层传输机制,提高了其在单处理器内部通信的传输效率,使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动选择最佳的底层传输机制,增强了灵活性。在特定的测试场景下,对所扩展协议的传输延时及延时抖动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与基于TCP/IP的底层传输协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扩展协议在传输效率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可配置核心框架思想。通过降低原有框架接口粒度,消除耦合性,将各个小粒度接口定义为单独的功能单元,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地选择所需的功能单元,定制出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不会产生资源浪费的核心框架接口集。最后在SDR-4000平台上对所设计的体系架构进行了实现,通过封装平台硬件设备,实现框架控制组件,验证了体系架构的可行性,同时验证了核心框架的可配置性。

李继扬[6](2012)在《基于CORBA的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校园网是高校师生开展工作和学习的信息化有力工具,在为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夹杂着大量的其他信息。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阵地之一,校园网络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教师和学生思想活跃,网络活动频繁,信息涉及面广,容易接触到不良的网络信息内容。与此同时网络数据量极大,网络行为难以界定和区分,对监管处理设备运算能力要求高,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手段对校园网用户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控制。为引导和规范用户的网络行为,急需采取一种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反应迅速,准确有效,跨平台,扩展性好,维护简易的技术手段来监管校园网用户的行为,就此本文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CORBA的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的解决办法。本文以网络信息的主要载体网络文本为切入点,提出将一种新颖的组合式增长型自组织特征映射聚类算法应用在校园网行为识别上的构想。该算法较好的解决了高维稀疏文本的聚类问题,实现了对传统的增长型自组织特征映射的聚类性能的改进和提升。分析了CORBA技术的强大通信功能和结构上优越性。根据校园网用户的行为特点,明确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的系统目标,并详细设计系统管理的结构和功能。本文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CORBA架构的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的软硬件架设方案,设计了一种以校园网行为监管主控服务器为主导,其他服务器协同工作的服务器组群的网络监管模式。通过交换机镜像端口监听和旁路阻断的模式获取和截断用户的行为,在基于JacORB/ant/JDK的软件环境下详细设计了基于CORBA规范的系统接口功能以及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处理程序。文章的最后是系统程序的部署与运行的实现情况,展示了管理系统前台界面的重要操作和网络行为拦截的实现过程,证明这种基于CORBA的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可以实现方便的管理操作,并对校园网相关行为进行有效的拦截。

孙海彬[7](2010)在《支持PCI总线的CORBA可插拔协议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oftware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SCA)是美军根据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oint Tactical Radio System, JTRS)开发软件可配置无线电台的基本需求而建立的独立于具体应用的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它采用标准化的软件构件思想,有效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软件复用程度,节省了设计开发成本,缩短了新技术验证和实现周期。在SCA系统中,所有的波形组件均使用CORBA中间件进行通信,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屏蔽底层硬件平台和具体通信协议的差异,为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非常方便的实现远程分布式调用,从而使应用程序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和跨平台通信能力。然而,现有的CORBA实现大多基于TCP/IP协议进行通信,却无法有效利用PCI、VME、RapidIO等得到广泛应用的总线传输协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ORBA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而也严重阻碍了SCA规范的标准性和推广应用前景。因此,必须研究有效策略和实际可行的方法,对现有CORBA实现进行扩展,使之能够有效支持各种传输协议,灵活应对SCA系统的各种通信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以某演示验证项目为背景,使SCA系统中任意波形组件能够通过PCI总线进行标准的CORBA通信。为此,论文首先对CORBA的整体架构和工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CORBA可插拔协议框架实现扩展其传输能力的基本解决思路。CORBA可插拔协议框架的特点在于,能够使用户以完全标准、模块化和动态可配置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新的传输协议的支持,这一特点尤其满足SCA系统的性能要求。遵循这一研究思路,本文针对可插拔协议框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通用ORB间协议(GIOP)、公共数据表示(CDR)、可互操作的对象引用(IOR)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CI总线的ORB间协议(PCIIOP),并且将该协议成功应用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CORBA实现—TAO中。通过在演示验证平台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PCIIOP协议能够很好的支持CORBA通信双方基于PCI总线的数据传输,同时该协议具有接口标准、模块化、参数可动态配置、修改方便的特点,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SCA系统的性能要求,同时对于进一步扩展CORBA对其它传输总线的支持能力也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依据。

樊全会[8](2009)在《基于CORBA规范的对象拦截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网络分布式系统的广泛发展,中间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技术最成熟的是对象管理组织OMG制定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技术,它已成为网络环境下开发面向分布对象应用的主流标准。如今,CORBA技术已经在电信、过程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CORBA技术使应用程序调用远程对象就如同本地调用一样,而不必考虑远程对象的位置、实现语言、操作系统平台、通信协议和硬件平台,使得开发人员不必纠缠于底层网络编程的细节,降低了开发难度。客户向服务器发出请求信息,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并进行处理,然后返回结果。此过程中只有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无误,该通信过程才算是安全、可靠及有效的。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以及应用程度的加深,对CORBA质量服务(QoS)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软件必须可靠地处理许多关键任务。拦截机制是提供可靠性的关键机制。拦截器是CORBA规范中的重要组件,利用拦截器可以查看客户程序和服务程序之间发送的信息,了解ORB的处理过程并在ORB执行路程中可以截获数据流、实施各种处理和控制。本文基于CORBA技术,尤其基于CORBA拦截规范做了深入研究,并设计出一种新的拦截机制。首先分析了所要研究课题的背景,分析了当前CORBA技术以及CORBA拦截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一些CORBA技术基础知识和拦截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子拦截模型,扩展了拦截器规范接口;最后具体给出了子拦截器的功能设计,通过子拦截器在请求对象中引入新的参数来联合避免消息的重发和异常,在服务上下文中加入新的过滤部分来保证消息发送和接受应答策略、执行状态等的一致性。具体给出了子拦截器的模型设计、子拦截器模型的工作流程以及各拦截器接口的IDL描述,最后给予子拦截器模型实现。

曾英哲[9](2009)在《基于嵌入式CORBA的舰载软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当今的舰船上分布着大量的计算机系统,这些分布式的系统相互合作以实现舰船的自动化指挥控制功能。系统上运行的软件决定了系统具体支持的功能,而舰载系统又面临着适时更改软件配置以支持不同功能的需求,这就要求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了解目标系统上的软件运行情况,并且根据需要对部署的软件进行升级或更新等操作。如果能够实现一个统一的监控工具,利用连接分布式系统的网络实时地监控分布式系统上的软件,将极大地方便对目标系统上部署软件的管理。要实现这一监控系统需要解决舰船上各个系统的分布性和异构性问题。OMG提出的CORBA为分布和异构计算机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一个公共的框架,极大地方便了分布式应用的开发,但是CORBA针对的是桌面和企业应用系统。因此,OMG另外提出了面向嵌入式领域的MinimumCORBA规范。MinimumCORBA妥善解决了尺寸大小与性能之间的矛盾,既适应了嵌入式等资源有限的应用要求,又使基于其上的应用也具有完全CORBA应用的主要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CORBA体系结构和MinimumCORBA规范,并按照CORBA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发方式,基于嵌入式CORBA产品DeltaCORBA设计实现了一个舰载软件监控系统。该系统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组成,客户端是使用MFC开发的用户监控界面,运行在Windows系统之上;服务器端以服务程序的形式运行在多种目标机系统平台之上,使用各种目标系统平台对应的开发工具开发完成。该系统充分利用了舰船上连接各个系统的本地网络,通过网络实现了对目标系统上软件部署情况的监控功能,包括软件的部署、卸载以及对软件运行的控制。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使用CORBA中间件进行通信,这使得该系统的开发不用再考虑嵌入式系统与普通桌面系统之间的平台差异以及底层的通信细节,系统更易于开发、维护以及升级。文中对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最终实现了一个舰载监控系统原型。

李明全[10](2009)在《新一代无线通信统一平台的软件可重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主要围绕硬件来展开,其产品的开发和制造也只是针对专门的标准。这样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通信系统的要求,并严重地阻碍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应该具备通用的硬件平台,能够兼容多种通信体制,具有软件可重构的能力,能灵活地根据网络环境,动态构建不同的通信系统,以实现不同通信体制之间的无缝切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软件通信结构(SCA)应运而生。SCA(Software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是美军为开发未来的战术无线通信系统而发布的。它作为软件无线电(SDR)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建立了独立于设备的结构框架。为了保证软件和硬件的可移植性和可配置性,SCA详细定义了无线电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安全结构以及公共服务和配置。基于SCA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旨在摆脱传统的面向用途的设计思想,通过一种高度模块化的通用信号处理平台,把各种通信装备提供的业务从基于硬件特性的方式中解放出来,通过装载不同的软件来动态配置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硬件平台的通用化、模块化和软件的可移植性,从而满足新一代无线通信统一平台的需要。本文描述了SCA的一些基本的核心规则,得出了自己对SCA的理解。结合统一平台,对通信体制识别、核心框架实现、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的应用、波形组件的开发以及软件的构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循SCA规范,采用嵌入式处理模块与通用PC相结合的架构,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平台软件的重构性进行研究。通过Winpcap开源库,实现了PC与嵌入式处理模块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在PC环境下,通过Visual C++,成功实现了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端和发射端在GSM、WCDMA和WiMAX等多种通信体制环境下的软件重构。最后,给出了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分程序代码。

二、CORBA可移植对象适配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RBA可移植对象适配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CA的多协议终端软件体系架构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来源
    1.2 SCA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研究
    2.1 软件通信体系架构简介
        2.1.1 总线层
        2.1.2 网络和串行接口服务层
        2.1.3 POSIX操作系统接口层
        2.1.4 中间件数据传输层
        2.1.5 核心框架层
        2.1.6 应用层
    2.2 COBRA在SCA中的应用
        2.2.1 COBRA通信机制
        2.2.2 ORB
        2.2.3 可移植的对象适配器POA
        2.2.4 接口定义语言(IDL)
        2.2.5 对象引用
        2.2.6 命名服务
        2.2.7 事件服务
        2.2.8 GIOP协议
    2.3 域描述文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A框架的轻量级设计
    3.1 轻量级框架设计原理
        3.1.1 框架接口组成
        3.1.2 接口选择性继承设计
        3.1.3 域描述文件解析优化
        3.1.4 静态部署
        3.1.5 功能需求划分
    3.2 轻量级框架的设计
        3.2.1 域管理模块设计
        3.2.2 波形管理模块设计
        3.2.3 文件管理模块设计
        3.2.4 域描述文件解析模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量级CORBA中间件的设计
    4.1 TAO性能分析
        4.1.1 数据分布服务DDS
        4.1.2 TAO传输模型
        4.1.3 TAO时间性能分析
        4.1.4 TAO空间性能分析
    4.2 轻量级TAO设计
        4.2.1 协议层消息结构优化设计
        4.2.2 消息发送模块优化设计
    4.3 基于TAO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5.1 多协议终端应用背景
        5.1.1 多协议终端简介
        5.1.2 系统架构设计
    5.2 嵌入式环境下系统功能验证
        5.2.1 平台搭建
        5.2.2 轻量级核心框架功能和性能测试
        5.2.3 轻量级中间件性能测试
    5.3 应用波形的开发与验证
        5.3.1 波形组件功能模块划分
        5.3.2 组件设计实现
        5.3.3 MSK波形验证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内容及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高性能中间件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中间件技术介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间件技术介绍
        1.2.2 中间件技术国外的发展现状
        1.2.3 中间件技术国内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CORBA中间件技术分析与性能评估
    2.1 本章引言
    2.2 CORBA体系结构
        2.2.1 CORBA基本组成
        2.2.2 对象请求代理ORB
        2.2.3 GIOP协议
        2.2.4 IDL语言和映射
    2.3 CORBA的工作方式
        2.3.1 静态调用方式
        2.3.2 动态调用方式
    2.4 CORBA应用的开发过程
    2.5 CORBA性能测试与分析
第3章 DDS中间件技术分析与性能评估
    3.1 本章引言
    3.2 DDS体系结构
        3.2.1 DDS主要实体及其关系
        3.2.2 服务质量Qos
    3.3 发布/订阅过程
        3.3.1 发布数据流程
        3.3.2 订阅数据流程
        3.3.3 DDS和 CORBA对比分析
    3.4 DDS性能测试与分析
        3.4.1 平台介绍与配置
        3.4.2 性能分析
第4章 基于DSP的 HAL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本章引言
    4.2 HAL原理介绍及功能需求分析
        4.2.1 HAL功能需求
        4.2.2 HAL关键术语介绍
        4.2.3 HAL体系架构
    4.3 HAL核心模块设计
        4.3.1 硬件抽象层通信流程设计
        4.3.2 关键数据结构设计
        4.3.3 关键接口函数设计
    4.4 HAL性能测试
        4.4.1 平台介绍
        4.4.2 测试验证与性能分析
第5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3)软件通信体系结构高效传输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安排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典型传输机制的研究与性能测试
    2.1 典型传输机制介绍
        2.1.1 OmniORB
        2.1.2 Binder
        2.1.3 ZeroMQ
    2.2 典型传输机制的效率测试
        2.2.1 测试环境与方法
        2.2.2 测试结果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影响传输时延的因素
        2.3.2 影响中间件效率的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自定义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总体设计
    3.2 基于远程过程调用
    3.3 自定义消息格式及序列化、反序列化方式
        3.3.1 自定义消息格式
        3.3.2 自定义序列化方式
    3.4 自适应、可插拔的底层传输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定义中间件的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
    4.1 自定义中间件功能验证
        4.1.1 远程过程调用功能验证
        4.1.2 消息转换验证
        4.1.3 底层传输方式功能验证
    4.2 自定义中间件性能测试
        4.2.1 自定义中间件资源占用测试
        4.2.2 自定义中间件传输效率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定义中间件在SCA V4.1 中的应用
    5.1 核心框架的主要功能及接口
        5.1.1 核心框架的主要功能
        5.1.2 核心框架的接口
    5.2 自定义中间件对核心框架接口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软件无线电系统中CORBA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安排及主要工作
2. 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
    2.1 软件无线电
        2.1.1 软件无线电基本原理
        2.1.2 软件无线电优势
    2.2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2.3 CORBA中间件
        2.3.1 CORBA体系结构
        2.3.2 对象请求代理ORB
        2.3.3 GIOP协议
        2.3.4 IDL语言和映射
    2.4 CORBA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面临的挑战
    2.5 本章小结
3. CORBA实时性优化策略
    3.1 ACE/TAO简介
    3.2 TAO性能分析
        3.2.1 时间性能分析
        3.2.2 空间性能分析
    3.3 TAO性能测试
        3.3.1 测试环境与方法
        3.3.2 测试结果分析
    3.4 TAO实时性优化策略
        3.4.1 TAO工作流程分析
        3.4.2 简化处理流程
        3.4.3 报文内容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支持DSP处理器的CORBA中间件设计
    4.1 硬件抽象层实现方法
        4.1.1 硬件抽象层简介
        4.1.2 存在的缺陷
    4.2 基于DSP的CORBA中间件总体设计
        4.2.1 需求分析
        4.2.2 设计原则
        4.2.3 总体结构设计
    4.3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传输协议
        4.3.2 封装模块
        4.3.3 发送驱动
        4.3.4 接收驱动
        4.3.5 解析模块
        4.3.6 POA
    4.4 IDL-C编译器设计
        4.4.1 IDL语言到C的映射规则
        4.4.2 编译器的设计
        4.4.3 框架代码自动生成
    4.5 本章小结
5. 测试与验证
    5.1 验证平台
    5.2 优化后TAO实时性测试
    5.3 支持DSP的CORBA功能验证
        5.3.1 与GPP ORB互通能力验证
        5.3.2 统一波形装配方法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SDR-4000的软件无线电体系架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系统体系架构
    2.1 硬件平台体系架构
        2.1.1 SDR-4000 简介
        2.1.2 SDR-4000 硬件结构组成
        2.1.3 SDR-4000 软件平台结构
    2.2 软件平台体系架构
        2.2.1 底层驱动
        2.2.2 quicComm 软件开发工具包
        2.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2.2.4 嵌入式中间件
        2.2.5 硬件抽象层
        2.2.6 核心框架
    2.3 小结
第三章 中间件传输机制分析与优化
    3.1 SCA 系统中传输机制的选取
    3.2 CORBA 基本功能组成
        3.2.1 服务模块
        3.2.2 对象适配器模块
        3.2.3 消息解析模块
        3.2.4 传输协议模块
    3.3 共享内存互操作协议设计
        3.3.1 ORB 间互操作协议
        3.3.2 可拔插协议框架
        3.3.3 基本设计思想
        3.3.4 共享内存管理
        3.3.5 IOR 结构分析与设计
        3.3.6 连接的建立及消息收发
        3.3.7 Reactor 事件处理
    3.4 性能测试
        3.4.1 影响传输效率的因素
        3.4.2 测试环境
        3.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可配置核心框架设计
    4.1 接口细化及重组
        4.1.1 设备接口
        4.1.2 设备管理器接口
        4.1.3 域管理器接口
    4.2 接口构成及功能组成
    4.3 基本设计思想
        4.3.1 组件基本功能单元
        4.3.2 设备组件功能单元
        4.3.3 应用组件功能单元
        4.3.4 系统功能单元
    4.4 功能模块
        4.4.1 域配置解析模块
        4.4.2 组件连接管理模块
        4.4.3 组件部署管理模块
        4.4.4 设备管理模块方案
        4.4.5 波形管理模块
        4.4.6 服务管理模块
    4.5 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平台环境
    5.2 逻辑设备组件
        5.2.1 PowerPC 设备
        5.2.2 DSP、FPGA 设备
    5.3 设备管理器组件
        5.3.1 接口定义
        5.3.2 内部组成
        5.3.3 连接关系
    5.4 域管理器组件
    5.5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基于CORBA的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网络行为监管研究现状
        1.3.2 CORBA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文章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文本聚类的校园网行为识别算法研究
    2.1 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针对问题的界定
    2.2 网络文本识别算法的选择问题
    2.3 文本特征选择及其分析
    2.4 增长型自组织特征映射聚类方法
        2.4.1 自组织特征映射
        2.4.2 增长型自组织特征映射
    2.5 基于隐含语义索引的特征维数约简
    2.6 文本聚类算法实现及性能分析
        2.6.1 实验数据的准备
        2.6.2 准确性能比较
        2.6.3 速度性能比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ORBA关键技术及分析
    3.1 CORBA平台框架
    3.2 CORBA的通信结构和机制
        3.2.1 对象请求代理(ORB)
        3.2.2 客户端的结构
        3.2.3 服务对象的结构
        3.2.4 对象适配器(OA)
        3.2.5 可移植对象适配器(POA)
        3.2.6 不同对象系统的集成
    3.3 接口定义语言(IDL)和IDL编译器
    3.4 CORBA服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分析
    4.1 系统价值呈现
    4.2 系统分析概述
    4.3 系统目标
    4.4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4.5 系统用例模型分析
    4.6 系统功能
    4.7 基于CORBA的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方案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
    5.1 系统架设方案
        5.1.1 经典网络监管系统的架设方式
        5.1.2 本文提出的系统架设方案
        5.1.3 系统处理流程
    5.2 接口设计
        5.2.1. 接口的定义和编译
        5.2.2. 客户端接口
        5.2.3 服务器端接口
        5.2.4 实现接口
    5.3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设计
        5.3.1 服务器端处理程序
        5.3.2 客户端主处理程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环境配置及实现
    6.1 环境配置
    6.2 系统实现
        6.2.1 CORBA程序的部署和运行
        6.2.2 系统操作界面及功能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支持PCI总线的CORBA可插拔协议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系统平台概述
    1.3 CORBA 可插拔协议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CORBA可插拔协议框架研究
    2.1 CORBA 简介
        2.1.1 CORBA 基本组成
        2.1.2 CORBA 的基本工作方式
    2.2 CORBA 可插拔协议框架研究
    2.3 ORB 间互操作协议
        2.3.1 GIOP 消息格式
        2.3.2 GIOP 转换语法
    2.4 CORBA 在SCA 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I设备驱动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平台的PCI 总线结构分析
    3.2 PCI 总线简介
        3.2.1 内存地址空间
        3.2.2 I/O 地址空间
        3.2.3 配置地址空间
    3.3 PCI 设备驱动设计
        3.3.1 PCI9054 简介
        3.3.2 PCI9054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3.3.3 PCI9054 设备驱动程序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支持PCI总线的CORBA可插拔协议设计与实现
    4.1 GIOP 报文设计
        4.1.1 Request 消息格式
        4.1.2 Reply 消息格式
        4.1.3 GIOP 报文的封装与解析
    4.2 IOR 的分析与设计
        4.2.1 IOR 结构分析
        4.2.2 IOR 设计与实现
    4.3 支持PCI 总线的可插拔协议设计与实现
        4.3.1 支持PCI 总线的ORB 实现
        4.3.2 支持PCI 总线的GIOP
        4.3.3 PCIIOP 的设计与实现
    4.4 PCIIOP 与ORB 的连接
        4.4.1 客户端连接注册
        4.4.2 服务器端连接注册
    4.5 PCIIOP 底层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4.5.1 用户地址系统
        4.5.2 连接的建立
        4.5.3 Reactor 事件处理
        4.5.4 驱动程序与可插拔协议的挂接与实现
    4.6 PCIIOP 协议验证
        4.6.1 PCIIOP 协议验证平台
        4.6.2 波形的部署与验证
    4.7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CORBA规范的对象拦截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的组织
第2章 CORBA概述
    2.1 CORBA产生的背景
    2.2 基本概念
        2.2.1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
        2.2.2 客户和服务器
        2.2.3 CORBA对象请求代理结构
    2.3 CORBA的发展历程
    2.4 CORBA的基本组成
        2.4.1 码根与框架
        2.4.2 ORB核心
        2.4.3 动态调用接口
        2.4.5 动态程序框架接口
        2.4.6 接口库
        2.4.7 对象适配器
    2.5 CORBA的工作方式
        2.5.1 静态调用方式
        2.5.2 动态调用方式
第3章 拦截机制基础
    3.1 对象模型
        3.2.1 模型概念
        3.2.2 对象创建和删除
        3.2.3 对象引用
        3.2.4 对象实现
    3.2 接口定义语言
    3.3 IDL到编程语言的映射
    3.4 ORB接口
        3.4.1 ORB初始化
        3.4.2 初始对象引用的获取
        3.4.3 ORB中的接口
    3.5 可移植对象适配器
    3.6 GIOP与IIOP
第4章 拦截技术
    4.1 拦截机制概述
        4.1.1 拦截器产生背景
        4.1.2 ORB核心和ORB服务
        4.1.3 ORB服务上下文
    4.2 拦截器
        4.2.1 通用ORB服务和拦截器
        4.2.2 请求级拦截器
        4.2.3 消息级拦截器
        4.2.4 拦截器的选取
    4.3 客户和目标对象的联编
    4.4 拦截器的使用
        4.4.1 请求级拦截器
        4.4.2 消息级拦截器
    4.5 拦截器接口
    4.6 标准的拦截器接口
    4.7 拦截机制原理
        4.7.1 创建对象引用
        4.7.2 获取信息
        4.7.3 拦截器调用顺序
第5章 拦截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5.1 拦截机制的构成
        5.1.1 客户端拦截机制的构成
        5.1.2 拦截器框架模型
        5.1.3 拦截器框架解决的主要问题
    5.2 拦截机制设计
        5.2.1 客户端子拦截器功能设计
        5.2.2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功能设计
        5.2.3 客户端子拦截器模型设计
        5.2.4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模型设计
        5.2.5 客户端子拦截器模型接口
        5.2.6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模型接口
        5.2.7 子拦截器模型中拦截点
        5.2.8 拦截点的信息交互
    5.3 拦截机制实现
        5.3.1 客户端子拦截器模型接口定义
        5.3.2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模型接口定义
        5.3.3 客户端子拦截器模型工作流程
        5.3.4 服务器端子拦截器模型工作流程
        5.3.5 子拦截器模型实现代码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代码
附录 C:名词术语

(9)基于嵌入式CORBA的舰载软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OMG 和CORBA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CORBA 概述
    2.1 重要概念和术语
    2.2 CORBA 体系结构
        2.2.1 ORB 核
        2.2.2 IDL 语言和语言映射
        2.2.3 桩和框架
        2.2.4 动态调用
        2.2.5 接口仓库和实现仓库
        2.2.6 对象适配器
        2.2.7 ORB 互操作
    2.3 CORBA 的特点
    2.4 CORBA 分布式应用开发的主要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CORBA
    3.1 CORBA 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
    3.2 MINIMUMCORBA 规范
    3.3 现有的嵌入式CORBA 产品
    3.4 DELTACORBA 简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
    4.1 系统需求
        4.1.1 需求分析
        4.1.2 系统目标环境
    4.2 XML 的使用
        4.2.1 XML 简介
        4.2.2 XML 开发环境
        4.2.3 使用XML 文件存储信息
    4.3 系统分析建模
        4.3.1 用例模型
        4.3.2 分析类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设计
    5.1 IDL 接口设计
        5.1.1 操作
        5.1.2 软件项结构
        5.1.3 序列
    5.2 客户端功能类设计
        5.2.1 连接器
        5.2.2 本地软件项管理器
        5.2.3 目标机软件项管理器
        5.2.4 目标机控制器
        5.2.5 目标机信息管理器
    5.3 客户端界面设计
        5.3.1 本地软件项管理部分
        5.3.2 目标机软件项管理部分
        5.3.3 目标机管理部分
        5.3.4 目标机信息显示部分
    5.4 服务器端功能类设计
        5.4.1 软件项管理器
        5.4.2 用户管理器
        5.4.3 日志管理器
    5.5 CORBALOC 的使用
        5.5.1 对象键值
        5.5.2 corbaloc 的完整格式
        5.5.3 如何使用corbaloc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
    6.1 开发环境
    6.2 IDL 接口定义
    6.3 CORBA 连接的建立
        6.3.1 服务器的启动
        6.3.2 客户端获取对象引用
    6.4 系统部署
    6.5 系统测试
        6.5.1 测试目的
        6.5.2 测试环境
        6.5.3 测试内容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新一代无线通信统一平台的软件可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软件无线电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课题的内容
        1.3.2 研究目标
2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2.1 SCA 概述
    2.2 SCA 硬件体系结构
    2.3 SCA 软件体系结构
        2.3.1 软件体系结构简介
        2.3.2 软件分层模型
        2.3.3 软件体系结构的操作环境
        2.3.4 核心框架和域配置文件
        2.3.5 CORBA 中间件
    2.4 SCA 规则集
    2.5 SCA 安全体系
3 新一代无线通信统一平台
    3.1 平台的实现目标
    3.2 平台的硬件结构
        3.2.1 硬件构成及其功能
        3.2.2 硬件平台的实现
    3.3 平台的软件结构
        3.3.1 操作系统
        3.3.2 应用配置文件AEP
        3.3.3 核心框架(Core Framework)
        3.3.4 实时中间件CORBA
        3.3.5 应用层软件
    3.4 软件重构
        3.4.1 软件重构定义
        3.4.2 软件重构的意义
        3.4.3 软件重构的特点
4 平台的软件可重构研究
    4.1 通信体制识别
        4.1.1 概述
        4.1.2 工作原理
        4.1.3 调制识别算法
    4.2 PC 与ARM 之间的接口实现
        4.2.1 WinPcap
        4.2.2 接口程序实现
    4.3 核心框架的实现
        4.3.1 核心框架定义
        4.3.2 核心框架的接口
        4.3.3 域配置文件的实现
    4.4 CORBA 的应用开发
        4.4.1 CORBA 的应用
        4.4.2 CORBA 的开发步骤
    4.5 波形组件库的开发
        4.5.1 波形组件库的定义
        4.5.2 波形组件库的实现
    4.6 应用软件的构建
        4.6.1 系统节点的启动
        4.6.2 波形组件的安装
        4.6.3 应用软件的创建和拆分
    4.7 应用实例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CORBA可移植对象适配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CA的多协议终端软件体系架构的研究与设计[D]. 裴文钰.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2]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高性能中间件软件设计与实现[D]. 张帅林.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3]软件通信体系结构高效传输机制的研究[D]. 赵俣.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4]软件无线电系统中CORBA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雷鹏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基于SDR-4000的软件无线电体系架构设计实现[D]. 赵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02)
  • [6]基于CORBA的校园网行为监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李继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09)
  • [7]支持PCI总线的CORBA可插拔协议研究与实现[D]. 孙海彬.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5)
  • [8]基于CORBA规范的对象拦截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 樊全会.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9]基于嵌入式CORBA的舰载软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曾英哲.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10]新一代无线通信统一平台的软件可重构研究[D]. 李明全. 重庆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CORBA便携式对象适配器的研究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