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郊游

小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郊游

一、小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郊游(论文文献综述)

郑先常[1](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解修文[2](2021)在《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现状研究 ——以延吉市D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

吕冬晖[3](2021)在《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关系到幼儿目前的身体状况,也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的爆发使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同样新冠肺炎的出现为幼儿健康教育也提出新课题,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选取4所幼儿园30位幼儿园教师就其对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展开访谈,辅之文本分析和实地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出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首先笔者对两所幼儿园在2019年和2020年健康领域课程设计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疫情之前相比,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比例增多,健康领域课程内容呈多样化的特点,注重在生活常规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其次对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组织方式)、课程评价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在课程目标上,课程目标表述具体化,课程目标来源多元化,教师从幼儿的自身发展状况以及社会需求方面确立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上,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不仅包括培养幼儿卫生习惯和增强幼儿体质锻炼方面的内容,也增加了以疫情为中心的主题课程,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使课程内容呈现生活化的特点,但存在课程资源开发受限的问题;在课程实施上,课程实施过程标准化如更加严格的洗手、晨检的程序,课程组织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以集体教学为主同时贯穿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并综合运用了引导、示范、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程评价上,主要侧重于评价幼儿健康行为,且注重课程实施的效果对幼儿产生的影响。通过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第一,通过为幼儿提供常态化的健康服务和科学化的后勤保障工作构建幼儿健康保障体系;第二,通过坚持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理念和建立持久化的幼儿健康教育体系为幼儿构建健全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第三,确立常态化的幼儿健康教育制度。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并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

杨池莲[4](2020)在《基于儿童本位观开展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课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生命机制,对文化有传承、整合、发展等作用。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备受幼儿园青睐,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地位,进一步优化综合主题活动的实施对于幼儿园整体保教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儿童本位也即儿童中心,主张教育要以儿童作为出发点,顺应儿童的天性进行,使儿童获得自由发展。这与教师为本的课程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而综合主题活动强调围绕幼儿的兴趣、需求等组织活动,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研究以儿童本位观为理论基础,从关注儿童、尊重儿童、欣赏儿童三个角度出发,以贵州S园为研究场地,在S园已有的条件基础下,将S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围绕“追随儿童的兴趣”、“回应儿童的问题”、“相信儿童的能力”方面开展三个阶段的综合主题活动行动研究,结合文献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儿童本位观与综合主题活动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综合主题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的目的、内容和行动方案。研究者根据每一轮研究的实际情况,总结研究经验、调整下一轮研究方案,对每一轮的综合主题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改进,为收获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做准备。通过三轮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儿童本位观的综合主题活动实施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爱心、责任心、感恩之心及主动学习能力。研究发现:1.以问题和兴趣为导向寻找活动内容,有助于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题网络的设计源于儿童对问题的不断探究,促使幼儿与外部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活动。2.以系统、多元化的组织方式进行活动,有助于儿童获得充分的体验。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式进行活动;回应儿童的问题时注重体验性;让儿童在自身体验中建立与周围环境的联系。3.以欣赏、鼓励的角度评价儿童学习,有助于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欣赏儿童的提前是儿童参与各项活动;欣赏儿童的关键是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4.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主导观,有助于教师从教师中心转向儿童本位。相信儿童的能力,与儿童平等相处;教师将分析、解决问题的权利归还给儿童;尊重儿童的表达方式,鼓励幼儿运用图画记录各种重要内容。5.以专业的理念引领家园合作,有助于优化家园合作。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利用家长资源的同时,以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引领家园合作,达成教育理念的认同。最后,研究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幼儿园方面: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建立健全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强化儿童本位观相关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综合主题活动的实践能力,对一线教师开展综合主题活动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强化家园合作。幼儿教师方面: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综合主题活动实践观;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开展综合主题活动的专业技能。

徐钰乔[5](2020)在《基于幼儿园文化的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性问题,例如幼儿园对权威的盲目追逐,忽视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宜性,基于幼儿园文化研究课程实施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那么这理应涉及到如下几个问题:基于幼儿园文化,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个案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现状如何?基于个案幼儿园文化,该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存在什么问题?影响该园基于本园文化实施课程的因素是什么?幼儿园基于本园文化实施课程的策略是什么?为了解决研究问题,本研究梳理了幼儿园文化对课程实施的推动作用,构建了幼儿园基于本园文化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以质性研究的方法,选择C市J园展开个案研究,通过对J园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该园基于本园文化实施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以下策略:幼儿园进行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领导课程实施;明确幼儿园教育目标,形成本园特色课程体系;推进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营造幼儿园文化氛围;明确本园课程实施原则,开展幼儿园特色教学;制定本园课程评价体系,保障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

卢琰[6](2020)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现状研究》文中认为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乃基础教育之开端,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而且是公众科学素养养成的基础。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可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深入了解和思考的。为此,关注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结合访谈深入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实状况。首先选取S市十所性质不同幼儿园的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初步了解S市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组织与实施现状;再选取四所幼儿园的16名教师及园长,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情况进行访谈,对S市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提出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质量的可行性建议。研究发现:(1)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共由六个维度构成,分别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内容、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教育方法、科学环境创设和科学教育资源六个方面;经验证,表明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总体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水平较好,但仍有待于提升。从各个维度来看,科学教育目的呈现多元化、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不均衡且依赖教材、科学教育组织形式以集体教育活动为主、科学教育方法选择多集中在观察和操作、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缺少儿童视角、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丰富而完备。(3)教师的年龄和教龄影响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水平、教师学历越高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效果越好、公办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效果更好、园所等级影响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效果。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结论与具体建议,以供幼儿园、教师、家庭及未来研究参考。

金雪[7](2020)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调查研究 ——以大理市Z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幼儿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未来环境的主人,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参与者。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幼儿从小就接受良好的环境保护教育,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环保素养、养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等,将使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投身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之中。当前大理市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在市里投放分类垃圾桶,为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提供了好的契机,有助于幼儿教师们将垃圾分类的知识与运用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教育。Z幼儿园把垃圾分类知识与课堂教学、生活实践、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从小就开始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体会垃圾分类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和热情,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理市Z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观察,了解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组织实施以及活动评价的现状。研究以Z幼儿园的3个班(小班、中班、大班各一个班)作为活动观察记录的样本,对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在各个年级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中,获得集体教育活动观察记录36份,区角活动设置方案3份。同时,从所收集的活动观察记录中选取了典型的教学案例,结合详细的活动过程与教师进行了交流,再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案例分析与总结。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结束之际,笔者利用已经设计好的访谈提纲对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了教师访谈记录7份。通过研究可以发现,Z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展具有本身的成功经验,一是内容选择适当,贴近幼儿生活;二是教学方式多样,促进幼儿学习;三是利用环境创设,渗透环保教育;四是开展亲子活动,宣传垃圾分类。但在整个主题活动课程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主题活动课程、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问题是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目标的设定不明确、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评价标准与机制不完善、教师的反思与总结意识不足、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欠缺、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家庭、社会合作不密切。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从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影响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具体影响因素为:一是幼儿园对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幼儿园对评价环节较为忽视;三是教师自身反思总结意识影响;四是教师对环保教育认知不充分;五是幼儿园、家长以及社会自身的影响。为了解决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依据影响因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一是重视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措施为明确活动目标,制定系统的垃圾分类教育课课程体系;健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评价体系,推进科学的教育评价。二是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具体措施为加强教师反思,促进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开展;重视环保教育培训,打造高环保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加大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具体措施为推进家园合作;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等建议。

张鸿昌[8](2020)在《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汉语的国际普及,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家庭开始学习汉语,但当前很少有研究对这些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进行研究,因此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实践也处于缺乏实证支持的阶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八所幼儿园的192位四至六岁的华裔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者和儿童一对一的自由游戏互动语料,分析了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语法和语码转换现象,并对家庭汉语语言输入环境与上述语言范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的整体发展水平vocD值以及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介词的词型数和词频数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与中国文化情景下的汉语儿童相比,呈现出词汇发展质量的差距。名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汉语名词以指物名词为主,但是指人名词和抽象名词没有产出;动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汉语动词以动作动词为主,抽象动词和心理动词较少;形容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形容词以颜色词为主,描述个体品质或者情感的词以及性质评价词产出很少;副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存在汉语否定副词、重复副词等产出不足的问题;代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了大量的人称代词,但是缺少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以及疑问代词;量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量词以个体量词“个”、“张”、“只”等为主,但部分量词、集合量词、不定量词以及动量词的产出较少。此外,性别对家庭的对比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不同词汇类型的发展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最后,研究还发现,家庭的语言输入环境、家庭语言输入的媒介对词汇整体vocD、不同词类词型和词频数的提升帮助并不大。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整体发展MLU和语法结构整体水平MLU5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二者均有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存在差距,这种差距还普遍存在于所产出的汉语量词结构、的字结构、介词短语、宾语复杂度度以及复合关系句中。此外,性别对家庭的对比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法整体发展水平MLU整体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在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水平MLU5上男童好于女童。研究还发现,家庭的语言输入环境、家庭语言输入的媒介与汉语语法整体发展水平MLU、汉语语法结构整体发展水平MLU5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言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表达中的语码代换现象频繁。此外,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表达中还存在过度口语化以及使用当地象形语言来辅助交流的特征。本研究系统勾勒出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语法和语码转换现象的发展与特征。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基本遵循着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但是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相比,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发展仍然存在很多差距,家庭的语言输入对提升汉语语言发展的贡献不高。这提醒我们,关注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学习,单纯依靠家庭以及家庭媒介资源的投入是不够的,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言学习水平以及教育,应该更多的诉诸于华文幼教机构。研究建议,第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需要重视早期华裔儿童的口语学习环境。第二,在早期华文教育过程中提供高质量、规范化书面语言的输入,应当考虑提供早期儿童图画书阅读机会。第三,提升教师自身语言水平和语言教育水平。第四,要改善家庭华语良性互动的环境。

唐玥萌[9](2019)在《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幼儿园歌唱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歌唱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但目前的幼儿园歌唱活动仍然存在低效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审美教育质量的提升。研究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对于提升审美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开展研究。首先搜集有关有效教学与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文献资料,从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幼儿园有效教学、幼儿园歌唱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本研究收集了30个幼儿园歌唱活动案例作为样本,采用自编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课堂观察表》,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观察评定。运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结合真实的案例对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现状进行剖析。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存在教师缺乏对幼儿歌唱能力和个别差异的了解、歌曲的歌词难以记忆、幼儿缺少“唱”的机会、封闭性问题多于开放性问题、教师不善于指导合作学习等问题;幼儿的“学”存在幼儿学习主动性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理解歌词的词意、在歌唱活动中缺少表现性等问题。在不同年龄班的歌唱活动中教师的“教”在活动准备的有效性、活动目标与内容的有效性、教师素养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动指导的有效性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年龄班的歌唱活动中幼儿的“学”在活动内容的掌握和歌唱能力的获得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但不同年龄班的歌唱活动中幼儿情感与态度具有显着差异。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幼儿、环境三个方面剖析影响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其中教师方面包括教师的儿童观、教师对歌唱活动价值的认识、教师的音乐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幼儿方面包括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的歌唱能力、幼儿的学习习惯;环境方面包括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的建议: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有效组织幼儿园歌唱活动过程;选择合适的歌唱活动内容;帮助幼儿积累知识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刘怡[10](2019)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研究》文中认为幼儿天生是喜欢音乐的,良好的音乐教育会为幼儿提供一系列丰富的音乐活动和体验,而延伸活动是音乐教育延续性、整体性、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幼儿内化、迁移、拓展音乐经验的重要途径。但实际教学中,延伸活动一直是音乐教学活动的薄弱环节,因此本研究聚焦于音乐教学活动终了环节以及课后教师开展的延伸活动,旨在了解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认知情况,以及过程中对活动基本要素(活动目标、材料准备、内容选择、形式选择)的实施情况,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为教师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本研究对成都市某幼儿园教师开展的16个音乐教学延伸活动进行了观察,主要从延伸目标设置、材料准备、内容选择和延伸形式四个维度观察活动实施情况,并访谈了该园的管理者和13名教师,以了解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认知情况以及事实背后的原因,结合幼儿园教师教案、发表的音乐活动教案等相关文本资料,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概念理解不一但普遍认同其重要性;延伸活动目标集中于补充、巩固音乐教学内容,较为局限;延伸活动多使用现有材料,且不同延伸形式的延伸活动材料使用分配不均;教师对延伸活动内容选择多样化,但易出现脱离音乐本位或对教学活动简单重复、延伸随性而为的问题;歌唱、韵律、音乐欣赏和打击乐四类教学活动的延伸形式丰富,且各有侧重,但仍存在易忽视“度”的把握,以及向园外教育的延伸缺乏反馈等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结合教师访谈,发现问题原因主要与教师的音乐素养,诸如音乐教学观念、已有音乐知识、教学能力等有关,以及与园方的音乐教学考核方式、活动时间安排、教学研讨培训等有关。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讨论了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有效音乐教学延伸活动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延伸活动的目标性、音乐性、发展性、适度性以及灵活性,对教师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由于研究者经验和能力不足,本研究仍存在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建议缺乏反复具体的实践验证等问题,这也是本研究进一步展开的方向。

二、小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郊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郊游(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4.3 本章小结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6.1 量表的研制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
    8.3 展望
9 致谢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个人简历

(3)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2 新冠肺炎为幼儿健康教育提出新课题
        1.1.3 个人关注点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的相关研究
        1.3.2 重大疫情后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变化的相关研究
        1.3.3 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变化的相关研究
        1.3.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概念界定
        1.4.1 后疫情时代
        1.4.2 健康教育
        1.4.3 课程实施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1.1 Q园概貌描述
        2.1.2 其他幼儿园概貌描述
    2.2 研究方法
        2.2.1 文本分析法
        2.2.2 访谈法
        2.2.3 观察法
    2.3 研究过程
        2.3.1 进入研究现场
        2.3.2 选择研究伙伴
        2.3.3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4 研究的可靠性与伦理
        2.4.1 研究的可靠性
        2.4.2 研究的伦理
    2.5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2.5.1 研究重难点
        2.5.2 研究创新点
第三章 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研究结果
    3.1 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计划
        3.1.1 健康领域课程比例增加
        3.1.2 健康领域课程内容多样
        3.1.3 常规培养中注重幼儿的自我防护
    3.2 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目标
        3.2.1 课程目标表述具体化
        3.2.2 课程目标来源多元化
    3.3 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内容
        3.3.1 课程内容综合化
        3.3.2 课程内容生活化
        3.3.3 课程资源开发受限
    3.4 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现状
        3.4.1 课程实施过程标准化
        3.4.2 课程实施方式生活化
        3.4.3 课程实施方式多元化
    3.5 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评价
        3.5.1 课程评价指标中健康行为所占权重较大
        3.5.2 课程评价更加注重教育活动后所产生的影响或近期的效果
第四章 后疫情时代提升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效果的策略
    4.1 构建幼儿健康保障体系
        4.1.1 为幼儿提供常态化的健康服务工作
        4.1.2 为幼儿提供科学化的后勤保障工作
    4.2 构建健全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4.2.1 坚持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理念
        4.2.2 建立持久化的健康教育体系
    4.3 确立常态化的幼儿健康教育制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受访者基本信息调查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观察记录表
    附录四: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
    附录五:Q园、M园课程计划表
致谢

(4)基于儿童本位观开展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儿童本位观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综合主题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成效与问题并存
        三、关注儿童成长能给课程实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儿童本位观的相关研究
        (一)现代教育中儿童本位观的确立
        (二)儿童本位观在课程与教学中的渗透
        二、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实践的相关研究
        (一)综合主题活动的来源与结构
        (二)综合主题活动开展存在的不足
        (三)优化综合主题活动的对策
        三、已有研究文献述评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儿童本位
        二、综合主题活动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行动研究法
        三、观察法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场域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者及合作者
        四、研究内容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分析
    第四节 研究流程
        一、准备阶段:确定选题,查找文献,与合作者充实理论基础
        二、实施阶段
        (一)综合主题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
        (二)活动的反思和改进
        三、总结阶段
第三章 基于儿童本位观开展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理论的探讨
    第一节 儿童本位观的基本理论
        一、儿童本位观的主要理论概述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二)全面认识儿童,尊重个体差异性和认识个体的多样性
        (三)儿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儿童影响着教学
        (四)注重教师的恰当参与和合作
        二、儿童本位观与综合主题活动的契合
        (一)关注幼儿
        (二)尊重幼儿
        (三)欣赏幼儿
    第二节 儿童本位观下开展综合主题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
        二、内容上注重构建幼儿的完整经验
        三、过程中关注幼儿构建完整经验
        四、评价方式上多元且具有弹性
    第三节 儿童本位观下综合主题活动的特点
        一、动态性
        二、复杂性
        三、人文性
        四、体验性
第四章 基于儿童本位观开展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活动:行动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 实践方案设计的现实基础:研究对象班级主题活动开展情况
        一、主题的选择和开发情况
        (一)主题来源缺乏幼儿参与
        (二)主题网络设计中缺乏儿童生成性设计
        二、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情况
        (一)主题内容以五大领域为主,且呈现拼盘现象
        (二)教师多采用高结构化教学,较少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
    第二节 实践方案的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
        一、目标制定
        (一)确立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是幼儿发展的总目标
        (二)确立活动目标的根本依据是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方案内容的选择
    第三节 实践方案的实施计划
        一、具体实施流程
        (一)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观察幼儿,师幼共同确立主题
        (三)实施主题活动
        (四)回顾分享
        二、对实施过程的反思
第五章 基于儿童本位观开展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活动:行动方案的实施
    第一节 关注幼儿兴趣:《大带小》的实践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开展综合主题活动需关注幼儿的兴趣
        二、研究计划
        三、实施过程
        (一)以兴趣为主的活动内容
        (二)进行综合主题活动初体验——“大带小”
        (三)进行综合主题活动再体验——“大带小”
        四、行动方案进行阶段性结果分析
        (一)幼儿的兴趣是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依据
        (二)儿童在自身体验中建立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三)教师将分析、解决问题的权利归还给儿童
        (四)尊重儿童的表达方式,鼓励幼儿运用图画记录各种重要内容
        五、总结与反思
    第二节 回应幼儿的问题:《我的祖国》的实践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主题活动开展中需要回应儿童的问题
        二、研究计划
        三、实施过程
        (一)围绕幼儿的问题发酵主题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当今中国
        (三)借助幼儿对长城的疑问推进古代中国的了解
        四、行动方案进行阶段性结果分析
        (一)主题网络的设计源于儿童对问题的不断探究
        (二)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式进行活动
        (三)回应儿童的问题时注重体验性
        五、总结反思
    第三节 相信幼儿的能力:《迷你马拉松》的实践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综合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持欣赏的态度
        二、研究计划
        三、实施过程
        (一)根据幼儿提出的挑战引发主题
        (二)了解马拉松比赛
        (三)为马拉松比赛做准备
        (四)体验马拉松比赛
        四、行动方案进行阶段性结果分析
        (一)儿童的参与是欣赏儿童的提前
        (二)相信儿童的能力,是师生平等相处的保障
        (三)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欣赏儿童的关键
        (四)专业的家园沟通是优化活动的保障
        五、总结与反思
第六章 基于儿童本位观开展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活动:后期的评估
    第一节 活动实施后对幼儿的影响
        一、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
        二、增强了幼儿的爱心
        (一)愿意与他人分享
        (二)将爱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
        三、提升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二节 研究者的成长与反思
        一、基于儿童本位观,开展综合主题活动获得有效经验
        (一)从宏观上总结教师成长
        (二)从微观上看教师成长
        (三)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成长
        二、下一步可以努力的方向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不足之处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以问题和兴趣为导向寻找活动内容
        二、以系统、多元化的组织方式进行活动
        三、以欣赏、鼓励的角度评价儿童学习
        四、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主导观
        五、以专业的理念引领家园合作
    第二节 研究存在不足之处与建议
        一、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在综合主题活动中个别化学习体现不够
        (二)活动方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也存在不全面性
        二、对策建议
        (一)幼儿园方面
        (二)幼儿教师方面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硕博论文类
    三、期刊类
    四、外文类
    五、其它类
附件
    附件A:图清单
    附件B:表清单
    附件C:观察记录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幼儿园文化的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相关概念界定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
二、基于幼儿园文化的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幼儿园文化实施课程具有自身的合理性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推动课程实施的机制
    (三)基于幼儿园文化的课程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三、J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现实样态
    (一)J园课程设计的现实样态
    (二)J园课程实施的现实样态
    (三)J园课程评价的现实样态
四、J幼儿园基于本园文化实施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J幼儿园基于本园文化实施课程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J幼儿园基于本园文化实施课程的因素
五、研究结论及策略
    (一)研究结论
    (二)基于幼儿园文化实施课程的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一)科学教育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成效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科学教育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
    四、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检验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三、研究对象
        (一)问卷调查对象
        (二)访谈对象
    四、研究方法
        (一)问卷法
        (二)访谈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问卷的检验
        (一)项目分析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信效度分析
        (四)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状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总体状况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各维度题项分析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检验
        (一)不同性别教师对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二)不同年龄教师对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三)不同教龄教师对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四)不同学历教师对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五)不同编制教师对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六)不同班级性质对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七)不同园所性质对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八)不同园所等级对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总体状况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各维度分析
        (一)科学教育目的呈现多元化
        (二)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不均衡且依赖教材
        (三)科学教育组织形式以集体教育活动为主
        (四)科学教育方法选择多集中在观察和操作
        (五)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缺少儿童视角
        (六)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丰富而完备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背景变量分析
        (一)教师的年龄和教龄影响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水平
        (二)教师学历越高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效果越好
        (三)公办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效果更好
        (四)园所等级影响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效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一)对幼儿园的建议
        (二)对教师的建议
        (三)对家庭的建议
    三、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园长访谈提纲
致谢

(7)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调查研究 ——以大理市Z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培养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
        2.丰富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内容
        3.笔者的兴趣所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幼儿园环保教育
        2.园本课程
        3.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四)文献综述
        1.文献量统计分析
        2.国外关于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研究
        3.国内关于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研究
        4.关于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施的研究
        5.已有研究启示
    (五)理论基础
        1.“卢卡斯模式”环境教育理论
        2.泰勒的“目标模式”理论
    (六)研究设计
        1.研究计划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二、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一)家长期望和幼儿前期经验现状
        1.家长对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的期望与建议
        2.幼儿前期经验的调查结果
    (二)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目标的设定
        1.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目标的理解
        2.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目标确定的依据
        3.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目标的确定
    (三)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
        1.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内容的理解
        2.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
    (四)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施的原则
        2.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施的时间和次数
        3.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4.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施的方式
        5.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施的案例分析
    (五)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评价的分析
        1.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评价内容
        2.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评价主体
        3.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评价方式
三、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的反思
    (一)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
        1.内容选择适当,贴近幼儿生活
        2.教学方式多样,促进幼儿学习
        3.利用环境创设,渗透环保教育
        4.开展亲子活动,宣传垃圾分类
    (二)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
        2.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3.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存在的问题
    (三)影响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的因素
        1.幼儿园方面
        2.教师方面
        3.幼儿园、家长、社会自身的影响
四、优化和改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重视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明确活动目标,制定系统的垃圾分类教育课程体系
        2.健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评价体系,推进科学的教育评价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
        1.加强教师反思,促进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开展
        2.重视环保教育培训,打造高环保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加大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合作
        1.加强家园合作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专着
    2.学位论文
    3.期刊论文
    4.其他
    5.外文文献
附录
致谢

(8)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历史与重要价值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内容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及华语教育现状
        2.1.1 马来西亚华裔历史
        2.1.2 马来西亚华裔身份定义
        2.1.3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与卫理幼儿园关系
        2.1.4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与华语语言发展研究现状
        2.1.5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程框架
        2.1.6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程模式
    2.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研究现状
        2.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研究现状
        2.2.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句法发展研究现状
        2.2.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码转换研究现状
    2.3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发展研究现状
        2.3.1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研究现状
        2.3.2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句法发展研究现状
    2.4 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综述
        2.4.1 语料库研究法
        2.4.2 实验法、问卷法、谈话法、量表法和测验法
    2.5 本章小结
        2.5.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与句法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2.5.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方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1.1 问题一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词类的发展状况
        3.1.2 问题二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法发展状况
        3.1.3 问题三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发展中的语言转换现象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过程
        3.3.1 研究材料
        3.3.2 互动内容
        3.3.3 家庭问卷
    3.4 语料的转录和分析
        3.4.1 分词
        3.4.2 添加%MOR层
        3.4.3 检查CHECK
        3.4.4 计算过程
        3.4.4.1 词汇多样性计算
        3.4.4.2 不同词类词型和词频数计算
        3.4.4.3 MLU计算
        3.4.4.4 MLU5计算
    3.5 论文研究阶段
    3.6 研究伦理
        3.6.1 正式实施过程
        3.6.2 被试知情同意书
        3.6.3 被试隐私权
第四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发展
    4.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的整体发展特征
        4.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
        4.1.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
    4.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词类的发展特征
        4.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词类的发展特征
        4.2.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名词发展
        4.2.1.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动词发展
        4.2.1.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形容词发展
        4.2.1.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副词发展
        4.2.1.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代词发展
        4.2.1.6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量词发展
        4.2.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不同词类发展
    4.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家庭汉语语言输入特征与汉语整体发展以及不同词类发展的关系
        4.3.1 汉语语言输入者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水平的关系
        4.3.2 汉语语言的输入媒介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水平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研究
    5.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整体发展
        5.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发展状况
        5.1.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整体发展
    5.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
        5.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
        5.2.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结构整体发展
    5.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语法结构产出的发展特征
        5.3.1 量词短语
        5.3.2 的字短语
        5.3.3 介词短语
        5.3.4 宾语复杂度
        5.3.5 复合关系句
    5.4 语言环境与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的关系
        5.4.1 汉语语言输入者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水平的关系
        5.4.2 汉语语言的输入媒介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水平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发展中的语言转换现象
    6.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与英语“语言马赛克”现象
        6.1.1 生活用品/玩具/家庭用具类别
        6.1.2 游戏/郊游经验类别
        6.1.3 食物类别
        6.1.4 动物类别
        6.1.5 交通工具类别
        6.1.6 形状类别
        6.1.7 颜色类别
        6.1.8 其它类别
        6.1.9 动词类别
        6.1.10 形容词类别
    6.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与马来语“语言马赛克”现象
    6.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倒装句现象
    6.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气词现象
    6.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使用当地象形语言辅助现象
    6.6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使用量词的规律
    6.7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叠音词现象
        6.7.1 中文名词叠音词
        6.7.2 英文名词叠音词状况
        6.7.3 中文形容词的叠音情况
        6.7.4 英文形容词的叠音情况
        6.7.5 中文动词的叠音情况
        6.7.6 英文动词的叠音情况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结果讨论与建议
    7.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遵循着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7.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语言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7.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具有多语言背景下儿童语言发展的显着特征
        7.3.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表达中的语码代换现象
        7.3.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表达中的过度口语化取向
        7.3.3 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会使用当地象形语言来辅助交流
        7.3.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量词使用
    7.4 家庭语言输入质量不高,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学习亟待更高水平的语言输入
    7.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的文化性
    7.6 教育建议
    7.7 研究不足
    7.8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家庭背景
附件二 语料转录样本
附件三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表和框架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有效性
        二、幼儿园有效教学
        三、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
    第二节 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具身认知的基本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第二章 课堂观察研究设计与过程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框架构建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指标确立
        一、课堂观察的指标确立的依据
        二、课堂观察的指标确立
        三、课堂观察表信效度测评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研究样本
        二、走进教学活动现场
        三、进行观察和记录
第三章 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课堂观察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教师“教”的有效性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活动准备的有效性观察结果与分析
        二、活动目标与内容的有效性结果与分析
        三、活动组织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四、活动指导的有效性观察结果与分析
        五、教师素养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学”的有效性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情感与态度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二、幼儿对活动内容掌握情况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三、幼儿歌唱能力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不同年龄班歌唱活动有效性差异性分析
        一、幼儿园不同年龄班教师“教”的有效性差异分析
        二、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幼儿“学”的有效性差异分析
第四章 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之教师因素分析
        一、教师的儿童观
        二、教师的对歌唱活动价值的认识
        三、教师的音乐能力
        四、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二节 影响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之幼儿因素分析
        一、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幼儿的歌唱能力
        三、幼儿的学习习惯
    第三节 影响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之环境因素分析
        一、幼儿园环境
        二、家庭环境
第五章 提升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的建议
    第一节 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音乐教育观
        二、提高教师分析歌曲内容的准确性
        三、增强教师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科学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第二节 选择合适的歌唱活动内容
        一、歌词科学合理,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歌曲结构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实际歌唱能力
        三、歌曲的题材贴近幼儿的生活
    第三节 有效组织幼儿园歌唱活动过程
        一、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二、增加活动环节的趣味性和梯度性
        三、提高提问与反馈的有效性
        四、组织幼儿园教研活动
    第四节 帮助幼儿积累音乐知识与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一、帮助幼儿积累音乐知识经验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第六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幼儿园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选题缘由
        1.1.1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促使音乐教学活动效率最大化
        1.1.2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是实现幼儿音乐经验内化、迁移、拓展的重要途径
        1.1.3 研究者个人兴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幼儿园延伸活动的相关研究
        1.3.2 幼儿园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相关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音乐教学活动
        1.4.2 延伸活动
        1.4.3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
    1.5 理论基础
        1.5.1 学习迁移理论
        1.5.2 随机通达教学理论
        1.5.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步骤
    2.4 研究对象
    2.5 研究方法
        2.5.1 案例分析法
        2.5.2 观察法
        2.5.3 访谈法
3 研究结果
    3.1 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认识
        3.1.1 教师对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概念的理解不一
        3.1.2 教师普遍认同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重要性
    3.2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目标的设置情况
        3.2.1 对教学活动未尽事宜的补充
        3.2.2 巩固音乐教学内容
    3.3 延伸活动材料准备情况
        3.3.1 延伸活动多使用现有材料
        3.3.2 延伸活动材料使用分配不均
    3.4 教师对延伸活动内容的选择
        3.4.1 参考音乐教材中对“延伸活动”的设计
        3.4.2 选择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关键经验
        3.4.3 基于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任务
        3.4.4 来自教师自身经验
        3.4.5 结合班级主题的环境创设
    3.5 教师对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延伸形式的选择
        3.5.1 歌唱教学的常用延伸形式
        3.5.2 音乐欣赏教学的常用延伸形式
        3.5.3 韵律教学的常用延伸形式
        3.5.4 打击乐教学的常用延伸形式
4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延伸活动目标较为局限
    4.2 音乐向其他领域的延伸易脱离音乐本位
    4.3 在艺术领域的延伸偏向对教学活动的简单重复
    4.4 创编的延伸形式易忽视“度”把握
    4.5 向园外教育的延伸缺乏反馈
    4.6 延伸随性而为,忽视音乐教学的延续性
    4.7 教师对延伸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易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的必要性何在?
        5.1.2 有效的音乐教学延伸活动有何特征?
    5.2 建议
        5.2.1 转变教师观念,强化音乐延伸意识
        5.2.2 着眼三维目标的延伸
        5.2.3 延伸内容立足于幼儿音乐经验的迁移和提升
        5.2.4 调动幼儿多重感官通道参与,综合多种延伸形式
        5.2.5 加强对幼儿的个性化指导
6 研究反思
    6.1 研究对象反思
    6.2 研究方法反思
    6.3 研究建议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小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郊游(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现状研究 ——以延吉市D幼儿园为例[D]. 解修文. 延边大学, 2021
  • [3]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吕冬晖. 河北大学, 2021
  • [4]基于儿童本位观开展大班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D]. 杨池莲.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7)
  • [5]基于幼儿园文化的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 徐钰乔.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现状研究[D]. 卢琰.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调查研究 ——以大理市Z幼儿园为例[D]. 金雪. 大理大学, 2020(06)
  • [8]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D]. 张鸿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9]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性研究[D]. 唐玥萌.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幼儿园音乐教学延伸活动研究[D]. 刘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小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郊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