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读者李红问:什么是AGP接口

湖北读者李红问:什么是AGP接口

一、湖北读者李红问:什么是AGP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冷梅洁[1](2019)在《主宾易位句的语义语用研究》文中指出主宾易位句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一种将主语和宾语互相易位后,句法仍然可以合法成立且语义基本相同的特殊句式。表面上该句式看似可以不受汉语语序的束缚,但是这种特殊性实际上受语言系统中语义语用的限制。本文以主宾易位句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建语料库对主宾易位句进行新的分类体系构建,并在新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语义分析研究,考察该句式可易位的语义互易动因和语用选择机制,并尝试运用主宾易位句来例证“语义—语用”界面理论的合理性,从更深层次探索语义与语用的互动关联机制。首先,依据《句法语义范畴标记集》,将搜集筛选出的459例主宾易位句进行语料标注处理工作,构建了主宾易位句式新的分类体系。该体系包括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中,基于语料库中筛选出的296个动词(剔除重复后)按照陈述结核范畴进行一级分类,将主宾易位句式区分为以自动核、协动核、状态核、存现核、关系核、感知核为核心的6大类;第二层级中,根据NP的角色范畴(包括基本角色范畴和附加角色范畴)进行下位分类,区分为29个次类。其中以自动核为核心的包括4个次类,以协动核为核心的包括18个次类,以状态核为核心的包括2个次类,以存现核为核心的包括3个次类,以关系核为核心的包括1个次类,以感知核为核心的包括1个次类。其次,在新体系的基础上对各类型主宾易位句进行了详尽的语义分析。本文选择从主宾易位句的VP和前后NP入手进行语义结构分析。在对动词进行语义研究时,先按照《词汇义类标记集》归纳进入该句式的动词语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参照《句法范畴义征标记集》对各类型句式中的动词进行语义特征分析,尽可能提取了相同类型句式的共同义征和不同类别的区别性义征。概括了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结构模式,指出了各个模式下主宾易位句的结构表现形式及其实现易位的难易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新体系下的主宾易位句共有30种语义结构模式,并在总结的模式下分析了各语义结构模式所表达的整式句义,提取了前后NP的角色范畴义征。此外,论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存在歧义性现象的句式的语义问题。再次,从语义和语用两个维度探讨分析了可易位的语义互易动因和语用选择机制。从语义动因角度出发,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因:施受关系的对立性特征模糊虚化,动词不再着重凸显动作性,动补式述语成分的语义指向具有双向性。从语用选择角度出发,选择言语交际活动和语篇两种语体应用场景,从四个方面探讨分析了主宾易位句的易位选择机制:主题和焦点的变化,适用语境的不同及歧义的分化,语篇的动态选择性,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在考察语篇对主宾易位句的动态选择时,本文从语篇视角的转换和语篇衔接的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论述,其中语篇衔接的选择性又从衔接模式和衔接顺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衔接模式下包括两种模式:话题不断转换的衔接模式和一个话题控制的衔接模式;衔接顺序下分析了四种顺序原则:信息传递顺序原则、时间顺序原则、空间顺序原则、认知顺序原则。最后,本文尝试从汉语的视角探索“语义—语用”的界面问题,运用主宾易位句来例证“语义—语用”界面理论的合理性,并从更深层次探索语义与语用的互动关联机制。通过研究,提出过分强调语义、语用的独立性或过分强调语义、语用的统一性都是不合理的,语义与语用之间存有界限的同时还存在互动关联机制。研究发现,认知可以成为语义和语用的关联纽带。研究结论为“语义—语用”界面理论在汉语中的适用性提供新的例证,从而丰富“语义—语用”界面理论的研究内容,增强该理论的解释力。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仍存在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语义与语用互动关联机制的深层次探究也只是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的深度较为粗浅。因此从汉语的视角对“语义—语用”界面问题的探索,亟待后续学者的深化研究。

柯丽华[2](2013)在《《苦菜花》不同版本话语的修辞重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长篇小说《苦菜花》的三个不同版本为研究对象,采取“固定参照系”的研究路径,分别将修订版与初版本进行对比,穷尽性地汇总整理版本变动内容,进而探究版本间话语如何实现政治性修辞重构。文章主要以字词和标点符号以及篇章为观察点,考察修辞重构背后隐含的政治操控。通过对数量词、副词、形容词、名词等几大词类和标点符号的分析,发现修辞重构大多出于政治考虑,少量出于审美考虑;通过对不合法走向合法的偷情话语、有性走向无性的爱情话语以及军事话语和歌谣等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政治力量在版本变动中越来越强势的介入。

宋亚杰[3](2008)在《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水分无损检测及评判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将作物(万寿菊)生长发育健康水分需求表象特征提取出来,实现特征提取的无损化和处理的快速化,建立作物生长发育健康水分需求评判体系模型,为灌溉决策正确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实现作物灌溉的精确定量性,降低资源、能源以及劳动力消耗。为了提高系统的准确度,提出了对图像进行处理前要经过图像的预处理,以消除图像中的无关信息,恢复有用的真实的信息,从而增强有关信息的可检测性和最大限度地简化数据。本文中选用的滤波器是巴特沃兹滤波器,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没有“振铃”现象,而且能够提高图像的细节清晰度,是一种具有最大平坦幅度响应的低通滤波器,在线性相位、衰减斜率和加载特性三个方面具有特性均衡的优点。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巴特沃斯滤波器已被列为首选,用途十分广泛。在图像特征值提取过程中,分别提取了万寿菊的颜色值和纹理,在颜色值的提取过程中采用的是RGB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是利用R,G,B三个分量表示一个像素的颜色。R,G,B分别表示红,绿,蓝3种不同的颜色,将颜色特征R,G,B分别提取出来作为判断万寿菊水分状态的特征值。描述纹理图像特性的参数有很多种,本文采用了均值、一致性、熵来描述图像的纹理特征。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是将AHP与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的特点相结合,通过层次分析法算出各层次事件(因素)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出各基本因素对上层事件、直至顶层事件的影响情况,最终评价出总目标的方案状况.建立作物生长发育健康水分需求评判体系模型。图像处理仿真平台设计利用MATLAB中的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实现制作一个供反复使用且操作简单的专用工具。提供图像输入、图像增强、图像分析及输出作物水分状态的功能。

杜世洪[4](2008)在《脉辨 ——论话语互动的连贯基础》文中研究表明语言学界的连贯研究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三十余年来,连贯作为热点问题在国内外虽然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力,然而,有关连贯的两个基本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连贯是什么?连贯何以可能?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标志着连贯研究的不同认识。本研究的中心任务就是从既有的连贯研究出发,考察既有连贯研究所出现的问题的成因,重新确定连贯的概念性质,从话语互动的角度去考察连贯的形成机制,从而试图建立连贯研究的新方法——话语连贯的脉络辨析法,简称“脉辨法”。既有的连贯研究多倾向于把连贯确定为语篇特征,把连贯限定在篇章语言学的范畴。这样一来,对连贯的概念性质的认识就相应地出现了以语篇形式为中心的考察方法。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研究堪称连贯研究的语言形式法的典型方法,这种方法的立足点是把连贯当成一个形式化的科学概念,试图通过对语言形式手段的考察来揭示连贯的本质。然而,正如恩克维斯特所发现的那样,语言形式手段齐备却并不能保证连贯的开显。恩克维斯特所关注的这一问题,本研究把它称之为“恩克维斯特问题”。本研究从思考“恩克维斯特问题”出发,结合考虑国内学者张德禄对连贯研究尚无系统理论出现而感到的困惑,着眼于对日常话语互动所显现的连贯现象的反思,打算把连贯研究置于话语互动中来考察“连贯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既有的连贯研究存在的局限有:第一,对连贯的概念性质认识不够充分,甚至误把“衔接”同“连贯”当成地位等同的姊妹概念;第二,局限于语篇研究,把连贯当成语篇的固有特征(或称内在特征),企图通过对连贯的构建方式的考察而有意无意地努力寻找或建立语篇连贯的普遍模式;第三,认识到了连贯的语义性质,但由于对语义的流变特性缺乏确定的衡量标准,从而无法以某种具体的方法来统领连贯研究。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在概念性质上,连贯更多的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不是一个形式化程度极高的科学概念:连贯反映的是话语双方的思维,关涉的是人的“在世问题”。在存在方式上,连贯具有开显和隐蔽的特性;连贯是话语互动的连贯,而不是固定语篇固有的连贯;连贯是话语双方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在形成机制上,连贯表现为发话者和受话者双方话语的两两相接,而两两相接的基本单位就是双方连贯因子的两两相接;话语双方各自都有连贯因子,而连贯因子的集合就是个人的连贯因子库;个人连贯因子库的大小标志着个人话语累积的基本情况;话语双方在互动中需要进行立言、说事、表情和讲理等方面的交流,于是连贯的脉络可以分为语脉、意脉、情脉和理脉。在衡量方法上,对话语双方连贯的考察的核心就是双方在互动中的理解活动;话语理解就是双方在凸显的话语脉络层面上追求最大的共晓性;话语双方共晓性的达成反映了连贯与理性,连贯与知识,连贯与他心,连贯与纯粹经验,连贯与意向立场,连贯与交往理性等方面的关系。从连贯的脉络结构看,话语双方的不同脉络因子的贯通可以通过话语理解的合作原则来描述;话语双方对理解的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背都是话语互动的正常现象,即无论是纯脉连贯的构建还是杂脉连贯的形成,都可在理解的合作原则下进行描述。本研究成文后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方法及观点预设。本章明确提出本研究的中心问题瞄准的是“连贯何以可能”。本章指出,连贯是话语互动的连贯,话语(包括口头和书面话语)之所以为话语就在于人的话语互动;话语并不是作为语言学的具体对象而存在,话语是生活形式、话语理解、以及话语共晓性的统一。话语互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就在于不同脉络层面的连贯构建。连贯研究就是对话语互动中不同脉络的贯通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就是进行“脉”辨。连贯具有两两相接的机制,对连贯的考察就要采取断面分析。第二章连贯的语言学解释,是文本研究的文献综述。本章旨在理清既有连贯研究的现状,分析连贯研究现有问题的成因。本章梳理了语言学界连贯研究的既有成果,归纳了连贯研究的三类方法:语言形式法、语用推理法和认知心理法。本章指出,这三类方法基于一个共同认识就是连贯是给定的,连贯要么随语篇的存在而存在,要么存在于语境中,要么存在于大脑里;连贯研究的任务似乎就是挖掘语篇固有连贯的形成机制。在语言学的解释维度下,连贯是一个形式化的固有概念。本章明确指出连贯更多的是一个哲学概念,应该从哲学概念考察的维度去认识连贯。第三章连贯的哲学解释,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本章从对连贯这一概念进行重新考察入手,从常识的角度、文章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连贯最基本的含义。本章强调,把连贯还原成最原初的关系的话,那么连贯的基本含义就是“两两相连”、“两两相接”或“两两相关”。连贯是人与人的连贯,而且这些领域本身关涉着人,关涉着人的在世。于是,本章指出,话语连贯是话语双方两个人的关系,而两个人的关系则可以进一步细分,即进行充分分析。在充分分析的视角下,话语互动的连贯直接关涉的是理性、交往理性、知识、纯粹经验、他心感知、意向立场等等。本章尝试性地考察了连贯与这些概念的关系。第四章话语连贯的规范性,是对本研究中心问题的仔细剖析。本章指出,连贯不是规则性问题,而是规范性问题。本章以规范作为尺度重点讨论了连贯的多样性及本质成因。连贯体现在话语片段上,而话语片段直接与语词、概念等直接相关。对语词与意义的不同理解正好反映的是话语连贯的多样性。话语累积的不同意味着话语双方连贯构建的不同。话语概念可分为原生概念和次生概念。次生概念的产生往往是以语词作为资源对原生概念的加工利用。在原生概念上我们可以谈论直接指称及指称物的存在,而在次生概念层面上,次生概念语词所指称的对象往往不在物理世界存在。连贯的基础是两两相接,而两两相接可能表现在话语片段或语词的对应上。所以,对话语片段、语词及其相应概念的考察实际上是对连贯的基本点进行考察。本章还讨论了不同的词义观,简略地评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贝克莱、莱布尼兹、穆勒、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等人的观点。对这些观点的回顾与评述,目的是为本研究的话语累积论所涉及的原生概念和次生概念寻找相应的理论渊源。本章提出了话语累积论和连贯因子说。第五章话语连贯与理解。主要提出连贯研究的新观点和方法。本章把话语脉络贯通所形成的连贯细分为语脉连贯、情脉连贯、意脉连贯和理脉连贯,详细界定了语脉、情脉、意脉和理脉着四个核心概念,并分别进行了例证说明。以理解为核心,本章在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的启示下,探讨了话语双方的理解本性。本章对陈嘉映提出的“理解的合作原则”做了扩展,提出了理解的合作原则的总原则及相应的四个守则。第六章理解的合作原则与连贯的脉络结构,主要对本研究建立的连贯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论证。本章指出,理解的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守则为衡量话语互动的连贯机制提供了描述性原则。从理解的合作原则的总原则看,话语双方至少要在一个凸显的脉络层面上追求话语的最大共晓性。话语理解并不以语言形式关系的理解为终极目标,而是话语双方在语脉、意脉、情脉、理脉上达成生活形式的理解。本章还按照首要脉络凸显的种类不同,分析了四种脉贯实例:即语脉凸显的杂脉连贯、情脉凸显的杂脉连贯、意脉凸显的杂脉连贯和理脉凸显的杂脉连贯。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研究的全新思想,归纳了本研究的创新观点,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湖北读者李红问:什么是AGP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读者李红问:什么是AGP接口(论文提纲范文)

(1)主宾易位句的语义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价值
    0.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2.1 研究思路
        0.2.2 研究方法
    0.3 结构安排和术语界定
        0.3.1 结构安排
        0.3.2 术语界定
第1章 主宾易位句的研究现状综述
    1.1 早期主宾易位句式的零星性研究
    1.2 主宾易位句的分类研究
    1.3 主宾易位句的次类研究
    1.4 主宾易位句可易位的条件及动因尝试性解释研究
    1.5 主宾易位句的语用因素研究
    1.6 小结
第2章 主宾易位句的研究对象和语料处理
    2.1 研究对象
        2.1.1 主宾易位句的界定
        2.1.2 主宾易位句的研究范围
        2.1.3 小结
    2.2 语料处理
        2.2.1 语料来源
        2.2.2 标注体系
    2.3 小结
第3章 主宾易位句的分类研究
    3.1 分类依据和分类标准
    3.2 分类结果
        3.2.1 以自动核为核心的主宾易位句
        3.2.2 以协动核为核心的主宾易位句
        3.2.3 以状态核为核心的主宾易位句
        3.2.4 以存现核为核心的主宾易位句
        3.2.5 以关系核为核心的主宾易位句
        3.2.6 以感知核为核心的主宾易位句
    3.3 小结
第4章 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研究
    4.1 主宾易位句的动词语义研究
        4.1.1 目前动词的语义分类体系
        4.1.2 主宾易位句的动词语义类型
        4.1.3 主宾易位句的动词语义特征分析
        4.1.4 小结
    4.2 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结构模式
        4.2.1 自动核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及特点
        4.2.2 协动核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及特点
        4.2.3 状态核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及特点
        4.2.4 存现核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及特点
        4.2.5 关系核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及特点
        4.2.6 感知核主宾易位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及特点
        4.2.7 小结
    4.3 小结
第5章 主宾易位句的“语义—语用”界面研究
    5.1 “语义—语用”界面理论研究综述
        5.1.1 语义、语用界面问题的起源
        5.1.2 语义、语用的分界观
        5.1.3 语义、语用的界面观
        5.1.4 语义、语用的并合观
        5.1.5 小结
    5.2 主宾易位句可易位的语义原因
        5.2.1 施受关系的对立性特征模糊虚化
        5.2.2 动词不再着重突显动作性
        5.2.3 动补式述语成分语义指向的双向性
    5.3 主宾易位句的语用选择机制
        5.3.1 主题和焦点的变化
        5.3.2 适用语境的不同及歧义的分化
        5.3.3 语篇的动态选择性
        5.3.4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与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
    5.4 主宾易位句的“语义—语用”界面
        5.4.1 主宾易位句的界面观例证
        5.4.2 主宾易位句“语义—语用”界面的认知关联
    5.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苦菜花》不同版本话语的修辞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重要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苦菜花》版本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节 本文选题意义、写作思路与研究路径
第一章 冯德英与《苦菜花》及《苦菜花》的版本
    第一节 冯德英与《苦菜花》
    第二节 冯德英与《苦菜花》的版本
    小结
第二章 《苦菜花》版本变动概述
    第一节 本文的版本变动类别和版本变动统计规则
    第二节 《苦菜花》版本变动概述
    小结
第三章 修辞重构元素(一):字词、标点
    第一节 出于政治考虑的变动
    第二节 出于审美考虑的变动
    小结
第四章 修辞重构元素(二):篇章
    第一节 爱情话语的变动
    第二节 军事话语的变动
    第三节 歌谣的变动
    小结
第五章 修辞重构的语境及策略
    第一节 修辞重构的语境
    第二节 修辞重构的策略
    小结
结语
附录1 《苦菜花》版本变动汇总详表
附录2 《苦菜花》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后记
个人简历

(3)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水分无损检测及评判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机器视觉技术
    1.2 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3 机器视觉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1.4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作物水分状态的研究
    1.5 机器视觉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研究和应用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3章 机器视觉及图像采集
    3.1 机器视觉的构成及工作过程
    3.2 图像采集
第4章 图像处理
    4.1 图像预处理
    4.2 图像去噪
    4.3 图像特征值提取
第5章 模型建立
    5.1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5.2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与步骤
    5.3 用改进的AHP法构造各特征指标的模糊权向量
    5.4 万寿菊水分评判模型的建立
    5.5 算例
第6章 图像处理平台
    6.1 MATLAB图形用户界面
    6.2 图像处理平台的总体架构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和参加课题一览

(4)脉辨 ——论话语互动的连贯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本研究的选题缘由
    1.2 本研究的目标
    1.3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观点预设
    1.4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连贯的语言学解释
    2.1 恩克维斯特问题与张德禄困惑
        2.1.1 连贯的认识要求
        2.1.2 连贯的概念性质
        2.1.3 关于连贯认识的分歧与统一
        2.1.4 连贯的开显与隐蔽
    2.2 连贯的语言学解释
        2.2.1 连贯的二元性特征
        2.2.1.1 显性与隐性之分
        2.2.1.2 主观与客观之分
        2.2.1.3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分
        2.2.2 连贯研究的三类方法
        2.2.2.1 语言形式法
        2.2.2.2 语用推理法
        2.2.2.3 认知心理法
        2.2.3 语言学解释的范围与视角
    2.3 基于语言学解释的连贯认识及其突破
    2.4 语言学解释面临的根本问题
        2.4.1 衔接的无效性
        2.4.2 连贯的必要性
        2.4.3 连贯的不确定性
    2.5 本研究对话语互动与连贯的基本认识
        2.5.1 话语的存在基础
        2.5.2 连贯的特性
        2.5.3 连贯的断面分析
        2.5.3.1 断面分析的基本内容
        2.5.3.2 断面分析的认知视角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贯的哲学解释
    3.1 哲学中的连贯
        3.1.1 常识中的连贯
        3.1.2 文章学中的连贯
        3.1.3 心理学的连贯
        3.1.4 哲学中的连贯
    3.2 连贯与理性
        3.2.1 话语与理性
        3.2.2 理性与话语起源
        3.2.2.1 关于语言起源的思考
        3.2.2.2 最初的语言怎么产生
        3.2.2.3 唱与说的关系
        3.2.2.4 理性与语言的共同演化
        3.2.3 演化与个人话语的累积
    3.3 连贯与知识
        3.3.1 关于知识的考察
        3.3.2 知识的种类
        3.3.3 共有话语知识
    3.4 连贯与他心
        3.4.1 他心问题的由来
        3.4.2 他心问题的性质
        3.4.3 他心问题的消解
        3.4.4 话语分析的他心问题
    3.5 连贯与纯粹经验
        3.5.1 詹姆士的纯粹经验
        3.5.2 西田对纯粹经验的认识
        3.5.3 话语互动中的纯粹经验
    3.6 连贯与意向立场
        3.6.1 丹尼特的意向立场
        3.6.2 意向立场视角下的话语互动
    3.7 连贯与交往理性
        3.7.1 Reason与Rationality的区分
        3.7.2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
        3.7.3 主体间性与话语互动
        3.7.4 交往理性对话语分析的启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话语连贯的规范性
    4.1 连贯的多样性与规范性
        4.1.1 连贯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4.1.2 连贯的规范性
        4.1.2.2 连贯是规范而不是规则
        4.1.2.3 连贯基于两两相接
        4.1.2.4 两两相接的条件限制
    4.2 语词和话语片段
        4.2.1 话语片段与概念的关系
        4.2.1.1 词、事物、概念
        4.2.1.1.1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4.2.1.1.2 洛克、贝克莱、莱布尼兹的观点
        4.2.1.1.3 穆勒、弗雷格的观点
        4.2.1.1.4 特定描述话与话语片段
    4.3 连贯因子
        4.3.1 话语片段的活性
        4.3.2 原生概念和次生概念
        4.3.3 话语的累积差异
        4.3.4 连贯因子的种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话语连贯与理解
    5.1 不同话语脉络的连贯
        5.1.1 语脉和语脉连贯
        5.1.2 情脉与情脉连贯
        5.1.3 意脉与意脉连贯
        5.1.3.1 意脉与索绪尔的符号概念
        5.1.3.2 意脉与词义三要素
        5.1.3.3 意脉与词义类型
        5.1.4 理脉与理脉连贯
        5.1.4.1 理脉及其表现
        5.1.4.2 理脉与可预见性话语
    5.2 话语理解
        5.2.1 关于理解的理解
        5.2.1.1 理解的内容
        5.2.1.2 理解的方法
        5.2.1.3 理解的条件
        5.2.2 话语理解的合作原则
        5.2.2.1 对“原则”的理解
        5.2.2.2 格莱斯合作原则与格莱斯问题
        5.2.2.3 维特根斯坦的自然理解论
        5.2.2.4 陈嘉映的理解的合作原则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解的合作原则与连贯的脉络结构
    6.1 理解的合作原则的四个守则
        6.1.1 因子同类守则
        6.1.2 因子等量守则
        6.1.3 因子活性方式守则
        6.1.4 脉络一致守则
    6.2 理解的合作原则的运用
        6.2.1 遵守的情况
        6.2.2 违背的情况
        6.2.2.1 因子同类而不等量
        6.2.2.2 因子相异而脉络错乱
    6.3 连贯的脉络结构
        6.3.1 纯脉连贯
        6.3.2 杂脉连贯
        6.3.3 脉贯实例分析
        6.3.3.1 语脉首先凸显的杂脉连贯
        6.3.3.2 意脉首先凸显的杂脉连贯
        6.3.3.3 情脉首先凸显的杂脉连贯
        6.3.3.4 理脉首先凸显的杂脉连贯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研究的全新思想
    7.2 本研究的创新汇总
    7.3 本研究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湖北读者李红问:什么是AGP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 [1]主宾易位句的语义语用研究[D]. 冷梅洁.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2]《苦菜花》不同版本话语的修辞重构研究[D]. 柯丽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3(S2)
  • [3]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水分无损检测及评判模型研究[D]. 宋亚杰. 西南大学, 2008(09)
  • [4]脉辨 ——论话语互动的连贯基础[D]. 杜世洪.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标签:;  ;  ;  

湖北读者李红问:什么是AGP接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