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无线遥测系统及其应用

基于GIS的无线遥测系统及其应用

一、基于GIS的无线遥测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彤辉[1](2020)在《最佳跳频图及其在帧同步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遥测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在军事、国民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运载航天飞机、北斗导航卫星、气象监测卫星、资源勘测卫星等系统,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事业领域,遥测技术更是占据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帧同步是目前航空、航天遥测通信系统中常采用的同步技术,通过将一维伪随机序列插入到每一帧数据的头部作为帧同步标志,利用帧同步码相关性完成帧同步。而对于航空、航天这种远距离无线通信来说,信号在空间中传输时会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干扰情况,导致帧同步码元发生错误,使得在接收端产生漏检和虚警问题。为了解决一维伪随机序列在帧同步系统中性能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帧同步码的抗干扰性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将最佳跳频图应用于帧同步系统中,其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同步概率。本文首先在基于帧同步系统的研究之上,简要介绍了帧同步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组成,并对帧同步系统的漏检、虚警等关键性能指标做了分析,然后对PCM遥测帧同步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帧结构进行了简要描述。有限域和Costas序列是构造最佳跳频图的关键,所以接下来介绍了有限域的基础理论和Costas序列的代数结构及特性,引入了利用扩域构造有限域的方法,并给出了一种基于穷举法获得Costas序列的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有限域来构造Welch Costas序列和Golomb Costas序列的方法,并利用Welch Costas序列在垂直方向循环移位生成含有一个间隙行的最佳跳频序列,Golomb Costas序列在垂直或水平方向循环移位生成含有一个间隙行或一个间隙列的最佳跳频序列。最后通过计算对一维的巴克码的自相关性能、Welch Costas序列的自/互相关性能、最佳跳频序列的自/互相关性能做了对比。本文给出了基于最佳跳频图的遥测帧同步系统的帧结构及系统模型,并经过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最佳跳频图在最大多普勒频移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因此通过预估最大多普勒频移来对最佳跳频图进行合理设计能够有效地改善遥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的帧同步性能。

欧姗姗[2](2020)在《井下声波无线遥测系统信号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石油工业以及无线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无线传输技术在油气井领域的应用。其中对于井下信息的获取是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井下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可以用来评价地层的特性,对于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获取井下信息,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缺陷,无线传输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其中,用声波无线传输实现井下信息的获取是国内外多年来的前沿课题。本文研究了声波沿油管管柱传输时的性质,传输的衰减因素以及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的噪声影响,以及声波沿管柱传输时的通带和阻带交替出现的频谱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特性。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声波沿油管的传输及声波信号的检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激励信号、压电收发间距以及接箍,这几个重要因素对传输和检测结果的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井下声波信号的理论以及仿真分析,为下文中研究信号检测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是对声波无线遥测研究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在对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基础上,就声波无线遥测系统信号的地面检测与处理设计了适合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配合调试,在实验室搭建了平台进行试验,利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成功实现了声波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利用放大和滤波电路,放大淹没在噪声中的声波信号,并滤除一些干扰。根据井下声波的传输性质,设计上位机软件系统,研究微弱信号的检测方法,实现对声波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保存,为实际工作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设计了上位机解调系统,实现在软件环境下对FSK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为实时解调数据提供参考。研究成果具有很强实用性,可以解决很多在声波无线遥测中的问题。

何巧[3](2020)在《高温高旋环境下动态参数无线测量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接触式测量难以满足高温高旋等恶劣工况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小型近距离遥测系统进行间接测量。为满足我国航空及工业发动机在高温高旋环境下对温度、应力应变等关键参数的实时测量需求,旨在研究一种可在高旋高振动及超高温环境下可靠工作的多通道、大容量传感采集存储及无线充电与数据传输系统,解决高温高旋环境下传感采集存储系统的信号传输与供电、采集存储测量系统可靠封装与连接等问题。本课题针对向旋转部件遥测系统供电以及遥测数据传输两个难点,展开了无线感应供电技术与无线红外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并且针对大容量传感采集存储系统所受到的力热环境及信号传输与供电问题,提出了阵列式轮盘对称结构、轴对称光传输及无线供电一体化微型结构。在无线感应供电技术研究中,利用Maxwell和Simplorer仿真软件对Qi标准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研究,实现了前期的原型设计验证,且进行了基于P9242-R(发射器)和P9221-R(接收器)的无线感应供电系统设计。在红外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研究中,基于FPGA和红外发射器TFDU6102,实现了4PPM编码下4Mbps数据传输。在对微型化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中,对内部集成FLASH与AD的Max10 FPGA主控芯片进行了功能试验。

刘丹阳[4](2020)在《遥测系统空时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飞行试验要求遥测发射机与地面站维持实时的可靠高效通信。对于现有的遥测发射机,大多采用双天线发射结构实现与地面接收站全向通信。若地面接收站同时接收到两天线发射出的相同信号,则可能出现两发射信号因相位相反而相互抵消的“双天线干涉问题”。传统的PCM/FM遥测体制无法满足未来高码速率的航天遥测需求,为进一步提高遥测发射机的频谱利用率,有必要发展先进的遥测调制体制。基于多天线的空时编码在多径环境中具有较好的性能,而成形偏移正交相移键控SOQPSK-TG体制具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与功率利用率,将空时编码与SOQPSK-TG技术结合不仅可以提高遥测系统的频带利用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由于SOQPSK调制技术是一种特殊的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其记忆长度较长,导致解调难度较大。考虑到遥测系统双天线干涉问题,则将空时编码与SOQPSK技术结合需考虑降低检测复杂度以及两发射信号相互干涉的系统模型。论文首先研究了SOQPSK调制解调技术的特性,不同SOQPSK信号的区别,分析了SOQPSK-TG信号基于MAX-LOG-MAP解调的最优解调方案。再研究了无线衰落信道的传播特性与分集技术,重点研究了空时编码技术,通过分析对比典型的空时编码类型,将空时分组码应用到遥测发射机中。在SOQPSK-TG信号的低复杂度解调算法中,基于近似互相关网格编码调制XTCQM表示法的检测算法在编码调制系统中更具有稳定性,论文根据上述算法针对存在差分时延的STBC-SOQPSK-TG信号研究了基于MAX-LOG-MAP算法的低复杂度解调算法,该算法可以将STBC-SOQPSK-TG信号的XTCQM波形从2048个减至8个,大大降低接收机检测复杂度,通过Matlab仿真表明降低了双天线干涉模型下系统误码率。最后论文基于以V4LX100芯片为核心的发射机平台,研究了一种STBC-SOQPSK-TG编码调制的FPGA设计方案,并利用仿真软件Modelsim与矢量信号分析仪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以及测量了STBC-SOQPSK-TG信号的频带利用率,其结果为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林昊然[5](2019)在《转子状态参数遥测法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转子状态参数的获取是旋转机械状态监测和优化升级的关键和难题,传统滑环法存在寿命短、支持通道少和噪声大等问题,而遥测法则凭借其寿命长、支持通道多、噪声小等优点,成为了获取转子状态参数的重要方法。遥测法要求系统能够在旋转机械转子高速转动且存在跳动的工作情况下实现持续稳定的旋转馈电、精密低噪的传感信号调理以及高速无误的无线数据传输,因此,遥测法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旋转馈电、传感信号调理与数据传输。本文针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针对遥测系统高精度信号测量、转子电路低功耗设计以及多通道状态参数并行传输需求,设计了遥测系统的总体方案,通过旋转式变压器和LLC谐振变换器馈电实现低EMI旋转馈电,通过恒流源激励应变片调理方式实现低功耗传感信号调理,通过FSK无线调制方法实现高速并行数据无线传输。针对转子跳动导致线圈绕组电感值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LLC谐振变换器的新型光电隔离反馈电路结构,通过将副边电流过零点时间信息实时反馈至原边的闭环控制方式,实现了谐振频率的自动追踪以及电路的“软开关”切换,达到了旋转馈电模块低EMI及转子电路小型化、低功耗设计的要求。针对遥测系统传感信号的多通道并行高速无线传输需求,设计了基于FSK调制方式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达到了5.14Mbps有效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不经数据压缩的情况下实现4通道应变信号以及10通道温度信号的同时传输。通过载波频点的互异性设置,遥测系统最多可支持20个模块的无串扰并行数据传输。针对遥测系统的旋转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单频点单极子天线发射、宽频带环形天线接收相结合的遥测收发天线结构,解决了遥测系统旋转馈电模块引起的“阴影效应”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减小信号传输衰减,拓展无线信号传输通道。基于所设计的遥测天线,在11-30mm天线安装间隙和0-3000rpm转速下,实现了优于10-6误码率的无线数据传输。研制了遥测系统样机并进行了原理性验证实验。在转子静止时,实际使用应变片实现了模拟构件应变信号的遥测。进行了旋转实验测试,在0-3000rpm的转速范围内馈电模块能给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压与功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有效数据传输速率和频点间隔几乎不受转速影响,传感信号调理模块动态范围优于62.99d B。

朱洪翔,张迪,董青[6](2019)在《基于MESH网络的遥测系统在飞行试验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网络遥测技术在飞行试验中逐渐开始应用,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基于MESH网络(网状网络)的遥测系统及其在飞行试验的应用,在该系统中一套地面接收站能够同时接收多个飞机的遥测信号。本文对网络遥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进行说明,并指出其优势所在,同时也说明了该系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更丰富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许艳云[7](2019)在《钻孔离层无线遥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我国煤炭存储量极其丰富,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更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炭消费占我国五大能源体系消费总量的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会引起采区上方地层的逐步下沉,进而造成了地层的离层现象,而离层周围的岩石达到极限后会失稳破断,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离层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而传统的离层监测方法只是针对顶板岩层的离层监测,无法精确获取煤炭开采区上方的离层信息,所以要对煤炭开采区上方的离层全面监测,掌握离层的动态信息,实现离层灾害及时预警。本文首先分析了各种离层监测方法和研究现状,并对离层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说明。然后介绍了离层动态信息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确定了系统的功能与指标,设计了一种适合钻孔内各水平地层的离层智能实时测量方案,并对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及工作原理。根据系统工作环境的特点,分别对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进行设计,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最后对系统的各个模块以及系统整体性能进行测试。本文设计的钻孔离层无线遥测系统由智能传感器、无线遥测仪、监测中心等部分组成。智能传感器和无线遥测仪组成了现场数据采集终端。智能传感器部分包括智能角位移式传感器、霍尔开关电路和温度传感器,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无线遥测仪由4G通信模块、蓝牙模块、振动传感器和供电模块等组成,4G通信模块负责现场数据采集终端和监测中心的无线双向通信,蓝牙模块实现智能手机与现场数据采集终端的本地通信。监测中心用来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查看和远程监测指令的下发任务,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声光报警。本文设计的监测系统已经运用于煤矿离层监测现场,经过一年的测试,系统能够达到对离层信息的稳定监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无人值守化。

王亭亭[8](2019)在《无线衰落信道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更加客观、准确、快速、经济地评定遥测接收系统的性能,通过建立从目标发射遥测信号,经空间无线信道传播,至地面站跟踪、接收、解调遥测信号的数字化遥测系统综合仿真平台,为外场试验、校飞提供补充,提供跟踪性能评估的快速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课题以PCM-FM遥测信号和单通道单脉冲体制为例,通过建立多径衰落条件下的遥测系统角跟踪数学模型,仿真、分析无线衰落信道对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首先,从遥测信号源出发,对无干扰条件下的PCM-FM遥测信号单通道单脉冲角跟踪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较全面、逼真的天线方向图建模方法,并验证了它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接着,以无线衰落信道中的多径衰落为例,对多径和两径干扰条件下的单通道单脉冲角误差解调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分别对“地杂波模型”和“干燥地面反射模型”条件下的反射系数进行仿真与对比分析;研究了静态条件下多径效应对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径效应对差波束方向图、角误差信号产生、调制与解调过程影响的仿真结果与分析,并进行规律总结,且结合外场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然后,建立多径效应条件下的动态角跟踪数学模型,对不同目标距离、仰角和动态条件下的角跟踪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并从外场试验和系统设计两个角度提出了抗多径干扰的措施和相关建议。在分析多径测角误差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实时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建立“单信息源”模型,通过调整最小二乘算法中的参数遗忘因子,研究不同遗忘因子条件下的抗多径干扰效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利用外场试验对通过修改伺服系统跟踪算法中遗忘因子,以提高系统跟踪性能的方法进行验证与分析。采用无人机作为目标进行外场试验,在简要介绍遗忘因子调整原理和验证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外场试验结果,分别从跟踪抖动情况和跟踪滞后情况这两个方面,分析修改遗忘因子对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对其作出总结并给出相关建议。

张涛[9](2015)在《基于GPRS的水文参数遥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中,对一些物理量数据的采集、实时的远程传输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工业发展体系中,特别对一些地域较为分散、较为偏僻,往往人们无法长时间从事工作的工业现场,需要对一些现场数据进行定时的采集和实时的传输,以使技术工作者及时的了解掌握现场情况。从传统的技术发展过程中,远程的数据采集传输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或物力,还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随着科技技术的日益月新,对于解决远程数据的采集及实时通信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思路去解决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技术困难,应用什么样的技术去解决这些困难,设计出一款施工便利、成本低廉且系统更加稳定的方案就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笔者通过对通信电子技术的一个系统的了解,选取了一种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来解决目前煤炭行业中,对野外水文钻孔、地表水等水物理量参数的采集和传输,也就是设计出一套采集终端利用GPRS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及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功能,实现对水物理量参数的即时采集和数据的实时传输,使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准确的掌握现场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这次课题所研究的基于GPRS的水文参数要求系统依附于GPRS通信网络,现有的GPRS电信通信网络几乎已经普及到全国每一处地理位置,这样我们就不需要搭建新基站,后期维护相对简单,GPRS的收费标准是按照数据传输的流量计费,这就大大降低了日常的资金投入;本水文遥测系统将采用锂电池或太阳能电池两种方式供电,可以用于不能日常供电和我们的煤矿工作者难以到达的一些地方。本论文首先在原有GSM网络遥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GPRS网络技术、工作原理等知识的学习、升级再改进的过程,解决了GSM遥测系统和其他采集通信方式的部分缺点;然后对GPRS网络无线模块SIM900做了简单介绍;在采集终端部分重点介绍了ADuc845单片机、GPRS网络通讯模块SIM900和其构成的外围电路的设计;对水文遥测系统的采集软件和数据采集终端分站软件也进行了论述和设计;对系统设计的完成情况做了论述,并且在本次课题的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总结,发现了很多不足和需要继续研究的地方。本课题主要用于煤矿等地下、地表水的水位、水温等水文物理量参数的采集和监测,还可用于地表河流水位等参数的测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宇[10](2015)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地质灾害在我国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变化,需要通过监测才能较准确地掌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效果,也需要通过监测对比方能检测出来;地质灾害的监测数据也是进行地质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本世纪前期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将加剧,未来5-10年仍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实时监测的方式,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使用可靠的传输网络,为预测提供更详细的数据,为预防争取更多的时间。地质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形成条件,致灾地质作用需要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不同的地质灾害在形成条件、造成危害等方面存在区别。本文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分类、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情况,研究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典型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探索了应用直觉梯形模糊理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监测所使用的设备对监测技术方法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监测技术方法分为直接信息类、间接信息类和诱发因素类。本文研究了常见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包括地表位移监测、地下变形监测、水文监测以及数据采集和报警设备等,分析了摄影测量中数码摄像机的误差来源,按照标定数据提取、标定模型建立、参数计算和优化、畸变矫正的步骤建立了一种精确标定方法,先后对像素量化噪声误差、图像坐标轴正交误差、不对心误差、镜头径向畸变误差和切向畸变误差作了修正,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到非常精确的标定结果。监测的数据传输包括区域内的短距离传输,远程网络的传输以及传输过程的数据的校验、压缩、加密等。本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性,提出了基于量子免疫的能量空洞避免算法,该算法综合了量子计算的天然并行性、免疫算法的充分自适应性,它比传统的进化算法具有更好的种群多样性,更快的收敛速度,更有效的全局和局域寻优能力,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已有算法能有效提高网络效率。对在监测中常用的远程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GPRS、LTE、卫星数字通信等。介绍了常见的数据压缩方法和校验方法,提出了适合监测的数据压缩方法。研究了常见的数据加密方法,并基于Lorenz混沌映射和有限域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orenz混沌映射将原始图像信息分为图像矩阵,然后在有限域中对图像矩阵进行处理,通过混沌映射与在有限域中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新的加密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和较快的速度,实现了速度和效果的平衡。目前的监测软件存在可维护性不高、数据展示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讨论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研究了三层架构、Silverlight、MVVM模式等软件开发技术,提出将动态编译技术用于系统开发,使得软件的使用者也可以一定程度地持续改进更新现有软件系统。然后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在实现地表位移、深部位移、裂缝位移、雨量、水位、孔隙水压(渗压)、应力、土压力等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和处理存储的基础上,使用Silverlight技术及MVVM模式实现了客户端的数据展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在万州区望江路变形体鞍子坝居民区监测示范点、江南新区政协办公楼滑坡监测示范点、万州区四季花城7#楼危岩监测示范点等三个监测项目点进行了应用。文本首先介绍了各个监测点的基本情况、成因机制及变形趋势、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布设,然后对系统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各项监测参数的实时值以及其持续的变化趋势,为防灾减灾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二、基于GIS的无线遥测系统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IS的无线遥测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最佳跳频图及其在帧同步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遥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2 帧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第二章 帧同步和遥测系统
    2.1 帧结构的组成
    2.2 帧同步码插入方法
        2.2.1 起止式同步法
        2.2.2 集中插入法
        2.2.3 分散插入法
    2.3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分析
        2.3.1 漏检概率和虚警概率
        2.3.2 帧同步平均入锁时间及锁保护
    2.4 遥测帧同步系统
        2.4.1 PCM遥测帧同步系统
        2.4.2 帧同步系统中的锁相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域和Costas序列
    3.1 代数基础
        3.1.1 群(Group)的定义和性质
        3.1.2 环(Ring)的定义和性质
        3.1.3 域(Field)的定义和性质
    3.2 有限域的构造及性质
        3.2.1 有限域的性质
        3.2.2 本原元的性质
        3.2.3 不可约多项式和本原多项式
        3.2.4 有限域的构造
    3.3 Costas序列的代数结构
        3.3.1 置换矩阵的概念
        3.3.2 Costas序列的判断方法
        3.3.3 放置函数和校验矩阵
        3.3.4 序列的相关函数
        3.3.5 穷举法搜索Costas序列
    3.4 Costas序列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维最佳跳频图的构造
    4.1 基于Welch Costas序列构造最佳跳频图
        4.1.1 基于有限域的Welch Costas序列
        4.1.2 基于Welch Costas序列构造最佳跳频图
    4.2 基于有限域构造Golomb Costas序列
        4.2.1 基于有限域的Golomb Costas序列
        4.2.2 基于Golomb Costas序列构造最佳跳频图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遥测帧同步系统结构设计及相关性能计算
    5.1 帧结构设计
    5.2 帧同步系统模型
    5.3 相关性能计算
        5.3.1 -维帧同步序列计算
        5.3.2 二维Welch Costas序列计算
        5.3.3 二维最佳跳频图计算
    5.4 计算结果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井下声波无线遥测系统信号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1.3.1 论文的主要结构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声波无线遥测系统理论
    2.1 声波无线遥测的理论基础
    2.2 声波在管柱中的频率传输特性
    2.3 声波在油管中传输衰减特性
        2.3.1 声波信号在油管中的衰减
        2.3.2 声波信号在油管中的噪声产生原因及规律
    2.4 声波沿管柱传输特性验证
    2.5 声波信号传输与检测仿真
    2.6 声波传输与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2.6.1 激励信号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
        2.6.2 压电元件收发间距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
        2.6.3 接箍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声波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3.0 井下声波信号的特点
    3.1 系统原理及总体方案
    3.2 检测系统的传感技术研究
        3.2.1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2.2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分析
        3.2.3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3.2.4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实验
    3.3 检测系统的调理及采集电路设计
    3.4 井下声波遥测系统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3.4.1 常用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3.4.2 基于LabVIEW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井下声波传输信号检测技术的虚拟仪器实现
    4.1 上位机软件功能特点
    4.2 数据检测模块软件设计
    4.3 数据解调模块软件设计
        4.3.1 数据调制解调方法分析
        4.3.2 2FSK解调原理与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地面系统模拟实验
    5.2 声波遥测系统信号检测实验
    5.3 不同调制方式下的实测数据对比
    5.4 声波无线遥测系统传输影响因素实验
    5.5 信号检测系统干扰规避方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完成的工作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高温高旋环境下动态参数无线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旋转部件动态参数测量
        1.2.1 向旋转部件遥测系统供电的方法
        1.2.2 遥测数据的传输
        1.2.3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1.3 主要内容及行文结构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参数遥测系统组成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2.2.1 阵列式轮盘对称结构
        2.2.2 轴对称光传输及无线供电一体化微型结构
        2.2.3 微型化采集存储系统
        2.2.4 测量系统工作流程
    2.3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2.3.1 非接触式能量传输
        2.3.2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2.4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
        2.4.1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基本原理
        2.4.2 红外无线数据通信分类
    2.5 本章小结
3 无线感应供电技术研究
    3.1 无线感应供电系统概述
    3.2 松耦合变压器数学模型
        3.2.1 理想变压器结构及电路模型
        3.2.2 全耦合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
        3.2.3 松耦合变压器模型分析
    3.3 原副边补偿分析
    3.4 线圈设计及联合仿真
        3.4.1 Maxwell模型分析
        3.4.2 Maxwell和 Simplorer联合仿真
        3.4.3 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4.1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及其规范
    4.2 IrDA器件的构成及其使用
        4.2.1 红外发送器件
        4.2.2 红外检测器件
        4.2.3 红外编/解码器件
        4.2.4 微控制器-IrDA红外收发电路设计
        4.2.5 红外数据传输电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4.3 常见的红外调制与编码方式
        4.3.1 OOK调制与NRZ编码
        4.3.2 PPM调制与4PPM编码
    4.4 红外收发器TFDU6102
    4.5 FPGA实现4PPM编码
        4.5.1 基于FPGA的并行编解码控制
        4.5.2 发送编码与接收编码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硬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5.1 无线感应供电样机设计
        5.1.1 基于P9242-R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设计
        5.1.2 基于P9221-R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设计
    5.2 并行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5.2.1 环形红外发送与接收结构
        5.2.2 多路并行红外无线数据传输
        5.2.3 4PPM编码下4Mbps数据传输试验
    5.3 微型化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5.3.1 MAX10 内部用户闪存(UFM)读写
        5.3.2 AD模拟通道数据采集和串口电压值显示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及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遥测系统空时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遥测系统调制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空时编码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SOQPSK调制解调技术
    2.1 SOQPSK信号模型
    2.2 SOQPSK预编码
        2.2.1 非递归预编码
        2.2.2 递归预编码
    2.3 SOQPSK-TG信号的解调
        2.3.1 连续相位调制信号的状态网格
        2.3.2 MAX-LOG-MAP检测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空时编码技术
    3.1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及分集技术
        3.1.1 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
        3.1.2 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
        3.1.3 分集技术
    3.2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3.2.1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模型
        3.2.2 MIMO信道容量仿真
    3.3 空时编码技术
        3.3.1 空时编码设计准则
        3.3.2 典型的空时编码
        3.3.3 空时编码性能比较
    3.4 空时分组码的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ALAMOUTI码与SOQPSK-TG编码调制与解调
    4.1 编码调制系统模型
        4.1.1 编码调制原理
        4.1.2 STBC-SOQPSK-TG编码调制方案
    4.2 遥测双天线干涉系统
        4.2.1 接收信号模型
        4.2.2 双天线遥测信道模型
    4.3 SOQPSK-TG的互相关网格编码表示
        4.3.1 互相关网格编码技术
        4.3.2 SOQPSK-TG的近似XTCQM表示
    4.4 STBC-SOQPSK-TG解调
        4.4.1 编码调制检测方案
    4.5 不同遥测场景下的性能分析
        4.5.1 双天线干涉问题
        4.5.2 单天线对地面站可见的场景
        4.5.3 双天线干涉的场景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时编码的SOQPSK-TG调制器的FPGA实现
    5.1 硬件平台介绍
    5.2 编码调制器的实现方案
        5.2.1 顶层模块
        5.2.2 空时编码模块
        5.2.3 预编码模块
        5.2.4 连续相位调制模块
    5.3 仿真与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转子状态参数遥测法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的转子状态参数测量方法
        1.2.2 基于遥测技术的转子状态参数测量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2章 遥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需求分析
        2.2.1 系统指标要求
        2.2.2 指标分解与分析
        2.2.3 系统工作环境的影响
        2.2.4 电磁兼容性需求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旋转馈电设计
        2.3.2 传感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2.3.3 转子状态参数数据传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旋转馈电方法
    3.1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技术概述
    3.2 旋转式变压器的磁路模型与耦合特性分析
        3.2.1 变压器的磁路结构与磁阻模型分析
        3.2.2 变压器耦合气隙长度对其自感和耦合系数的影响
        3.2.3 旋转式变压器的磁通分布
        3.2.4 转定子线圈偏移对旋转式变压器耦合系数的影响
        3.2.5 转定子线圈偏转对旋转式变压器耦合系数的影响
        3.2.6 小结
    3.3 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低EMI馈电方法
        3.3.1 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本结构与频率特性分析
        3.3.2 考虑副边漏感的LLC谐振变换器模型
        3.3.3 基于光电隔离反馈电路的新型自动谐振频率追踪方法
        3.3.4 不同间隙下频率追踪与电流谐波抑制的效果测试
        3.3.5 LLC谐振变换器的实际参数选择和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号调理与数据无线传输
    4.1 遥测体制分析
        4.1.1 FM-FM遥测体制
        4.1.2 PAM-FM遥测体制
        4.1.3 PCM-FM遥测体制
    4.2 传感信号的调理与采集
    4.3 基于FSK调制方式的数据无线传输
        4.3.1 无线信号的产生与接收
        4.3.2 遥测天线的设计
        4.3.3 数据传输速率测试实验
        4.3.4 不同间隙下的误码率测试实验
        4.3.5 串扰测试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样机搭建与性能测试
    5.1 样机设计及实验条件搭建
        5.1.1 旋转试验台的搭建
        5.1.2 动态测试信号的设计
        5.1.3 样机的设计
    5.2 应变实验与系统噪声测试
    5.3 转子旋转下样机性能的测试
        5.3.1 不同转速下的馈电稳定性测试
        5.3.2 不同转速下的速率、误码率和串扰测试
        5.3.3 高转速下的噪声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6)基于MESH网络的遥测系统在飞行试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MESH网络技术
    MESH网络技术概述
    基于无线MESH的网络遥测系统方案
机载分系统设计
地面接收分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MESH的网络遥测数据包结构设计
网络遥测系统网络管理技术
总结

(7)钻孔离层无线遥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离层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智能传感器测量方案设计
    2.2 离层无线遥测系统的功能设计
    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智能传感器的设计
    3.1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3.2 智能角位移式传感器的设计
    3.3 霍尔开关模块的设计
    3.4 温度传感器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无线遥测仪的设计
    4.1 无线遥测仪的功能及结构设计
    4.2 无线遥测仪的硬件电路设计
    4.3 无线遥测仪的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监测中心
    5.1 无线遥测软件
    5.2 网页数据中心
    5.3 本章小结
6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6.1 实验室系统测试
    6.2 现场系统测试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无线衰落信道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2 遥测系统角跟踪概述
    2.1 遥测系统角跟踪原理简介
    2.2 常用遥测体制与跟踪体制
    2.3 本章小结
3 PCM-FM遥测信号单通道单脉冲角跟踪建模与仿真
    3.1 PCM-FM遥测信号源
        3.1.1 原理简介与模型的建立
        3.1.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2 天线方向图
        3.2.1 简化近似模型
        3.2.2 全面逼真模型
    3.3 单通道单脉冲角误差解调
        3.3.1 单通道单脉冲信号合成
        3.3.2 角误差解调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单通道单脉冲遥测系统角跟踪
        3.4.1 伺服系统原理简介
        3.4.2 角跟踪建模与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无线衰落条件下的遥测系统角跟踪建模与仿真
    4.1 无线衰落
        4.1.1 无线衰落信道的传播特性
        4.1.2 多径衰落
    4.2 多径效应与模型建立
        4.2.1 原理简介
        4.2.2 两径模型
        4.2.3 多径模型
        4.2.4 反射面与反射系数
    4.3 多径效应对静态条件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
        4.3.1 多径效应对角误差解调的影响
        4.3.2 规律总结
        4.3.3 外场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多径效应对动态条件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
        4.4.1 动态角跟踪过程建模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3 措施和相关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一种通过调整遗忘因子的抗多径方法
    5.1 多径测角误差形成机理
    5.2 实时递推最小二乘法
        5.2.1 机理分析
        5.2.2 模型建立
        5.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3 外场试验与分析
        5.3.1 遗忘因子调整
        5.3.2 验证条件
        5.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两径模型条件下的角误差机理形成机理推导过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GPRS的水文参数遥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GPRS的设计及概述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GPRS通讯特点
    2.3 关于GPRS的技术基础知识
    2.4 GPRS的传输协议介绍
    2.5 GPRS的应用
    2.6 GPRS的应用方案
第三章 基于GPRS的水文参数遥测系统的方案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3.2 系统功能要求
    3.3 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四章 水文遥测系统数据采集终端的设计
    4.1 数据采集终端设计方案
        4.1.1 数据采集终端的功能
        4.1.2 采集终端的硬件组成
    4.2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
        4.2.1 AduC845的主要性能及其特点
        4.2.2 Σ-ΔADC电路
        4.2.3 AduC845存储器
        4.2.4 串行输入/输出接口
    4.3 电源电路设计
        4.3.1 去耦电路
        4.3.2 稳压电路
    4.4 时钟电路设计
    4.5 传感器采集部分的设计
    4.6 采集部分与传输模块SIM900的连接方式
第五章 水位遥测系统下位机软件的设计
    5.1 AD采集子程序设计
    5.2 串口发送子程序设计
    5.3 AD数字滤波子程序设计
第六章 系统数据接收的设计及测试应用
    6.1 系统软件架构
    6.2 系统软件功能
        6.2.1 实时监测软件实现了以下功能
        6.2.2 WEB数据查询系统
    6.3 监测终端软件的实现
    6.4 实验室测试
    6.5 实例应用
        6.5.1 神华保德煤矿简介
        6.5.2 系统测点配置
        6.5.3 系统软件设置及测试结果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及危险性评估研究
        1.2.2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及数据采集研究
        1.2.3 地质灾害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1.2.4 地质灾害监测软件技术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地质灾害及其发生机制分析
    2.1 地质灾害概述
        2.1.1 地质灾害的分类
        2.1.2 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情况
        2.1.3 我国地质灾害的危害
    2.2 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
        2.2.1 滑坡灾害
        2.2.2 崩塌灾害
        2.2.3 泥石流灾害
    2.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和分级
        2.3.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2.3.3 基于直觉梯形模糊信息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
    3.1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概述
    3.2 地质灾害常见监测方法及设备
        3.2.1 地表位移监测
        3.2.2 地下变形监测
        3.2.3 水文监测
        3.2.4 其他监测方法
        3.2.5 数据采集及报警设备
    3.3 近景摄影测量中数码摄像机的精确标定方法
        3.3.1 数码摄像机的误差源分类
        3.3.2 分阶段高精度标定方法
        3.3.3 实验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4.1 短距离无线传输
        4.1.1 无线传输方式比较
        4.1.2 ZigBee技术
    4.2 基于量子免疫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空洞避免
        4.2.1 模型分析与描述
        4.2.2 基于量子免疫的能量空洞避免算法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远程网络传输技术研究
        4.3.1 移动通信网传输方式
        4.3.2 GPRS技术
        4.3.3 卫星数字通信传输方式
    4.4 数据压缩及校验方法
        4.4.1 数据压缩方法概述
        4.4.2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压缩方法
        4.4.3 数据校验
    4.5 基于Lorenz混沌映射的数据加密研究
        4.5.1 混沌的概念
        4.5.2 基于Lorenz混沌映射和有限域的图像加密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研发
    5.1 软件开发方式
        5.1.1 软件的可维护性
        5.1.2 分层式结构
        5.1.3 MVVM设计模式
        5.1.4 Silverlight技术
    5.2 动态加载配置
        5.2.1 配置文件
        5.2.2 脚本语言
        5.2.3 动态编译
    5.3 系统的总体设计
        5.3.1 系统的功能划分
        5.3.2 系统总体架构
        5.3.3 数据的存储
        5.3.4 数据的展示
    5.4 分组及项目管理
        5.4.1 项目树形一览图
        5.4.2 分组管理
        5.4.3 项目管理
    5.5 设备管理
        5.5.1 单双频GPS监测终端
        5.5.2 模拟数据采集器
        5.5.3 振弦式数据采集器
        5.5.4 串.遥测终端
        5.5.5 影像监测设备
        5.5.6 报警设备
    5.6 监测参数管理
        5.6.1 水位监测
        5.6.2 裂缝位移监测
        5.6.3 孔隙水压监测
        5.6.4 土压力监测
        5.6.5 应力监测
        5.6.6 深部位移监测
        5.6.7 流量监测
    5.7 本章小结
6 万州地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工程应用
    6.1 监测区域情况
        6.1.1 万州区地质环境与气候的基本情况
        6.1.2 万州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6.2 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布设
        6.2.1 望江路变形体鞍子坝居民区监测示范点
        6.2.2 江南新区政协办公楼滑坡监测示范点
        6.2.3 万州区四季花城 7#楼危岩监测示范点
    6.3 监测数据分析
        6.3.1 望江路变形体鞍子坝居民区监测数据分析
        6.3.2 江南新区政协办公楼滑坡监测数据分析
        6.3.3 万州区四季花城 7#楼危岩监测数据分析
        6.3.4 监测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基于GIS的无线遥测系统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最佳跳频图及其在帧同步系统中的应用[D]. 李彤辉.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2]井下声波无线遥测系统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 欧姗姗.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3]高温高旋环境下动态参数无线测量技术研究[D]. 何巧. 中北大学, 2020(09)
  • [4]遥测系统空时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D]. 刘丹阳.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20(02)
  • [5]转子状态参数遥测法关键技术研究[D]. 林昊然. 天津大学, 2019(01)
  • [6]基于MESH网络的遥测系统在飞行试验中的应用[J]. 朱洪翔,张迪,董青. 中国科技信息, 2019(21)
  • [7]钻孔离层无线遥测系统的设计[D]. 许艳云.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无线衰落信道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技术研究[D]. 王亭亭.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19(03)
  • [9]基于GPRS的水文参数遥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张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5)
  • [10]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刘宇. 重庆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基于GIS的无线遥测系统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