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

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

一、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论文文献综述)

徐曼曼[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开心解郁颗粒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抗抑郁效应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抑郁症是目前最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费用增加密切有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其中9%-18%是老年人。此外,抑郁症还带来很大的医疗、财政和社会心理负担,仅美国一年在抑郁症上的支出就有2105亿美元。目前,已报道的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西药具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失眠、恶心、体重增加、嗜睡、躁动以及高复发率。因此,开发更加天然、安全和有效的抗抑郁药物至关重要。开心解郁颗粒是我们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的治疗抑郁症的专家经验方。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开心解郁颗粒可调节大脑皮层稳态、保护海马神经元、修复脑白质损伤、增加脑血流供应。然而,对开心解郁颗粒中有效成分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进行研究。神经炎症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LR4介导的神经炎症是抑郁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首先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开心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从体内、体外实验入手,进一步验证开心解郁颗粒发挥抗抑郁效应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的开心解郁颗粒抗抑郁机制研究目的:明确开心解郁颗粒发挥抗抑郁效应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SP和TCM-BATMAN数据库筛选开心解郁颗粒的有效化合物及作用靶点,采用 GEO、Genecards、OMIM、PharmGkb、TTD 和 DrugBank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的差异基因。通过对药物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开心解郁颗粒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绘制化合物-靶点互作网络;利用筛选到的交集基因代入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交集基因进行通路KEGG富集分析;利用筛选得到的关键化合物和关键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数据中共筛选得到有关开心解郁颗粒抗抑郁效应的82种活性化合物和404个关键基因,通过化合物-靶点互作网络得出人参皂苷Rg1和柴胡皂苷d具有最高的度值,表明是开心解郁颗粒中发挥抗抑郁效应的主要成分;通过PPI网络二次中位值过滤得到36个关键靶基因,为开心解郁颗粒发挥发挥抗抑郁效应的核心基因;通过KEGG富集分析得到PI3K-AKT、FoxO、Toll样受体通路是开心解郁颗粒发挥抗抑郁效应的主要通路,且通路上富集得到的关键基因为TLR4、PI3K(PIK3R1)、AKT(AKT1)和FoxO1;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得出人参皂苷 Rgl 和柴胡皂苷 d 与 TLR4、PI3K(PIK3R1)、AKT(AKT1)和 FoxO1 均具有良好的结合度,具备发生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论:开心解郁颗粒中发挥抗抑郁效应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gl和柴胡皂苷d,并且可以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二、开心解郁颗粒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发挥抗抑郁效应的动物研究目的:验证开心解郁颗粒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发挥抗抑郁效应的体内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CUMS)方法诱导小鼠抑郁模型,从行为学、尼尔及免疫荧光组织染色、促炎细胞因子入手,研究开心解郁颗粒的抗抑郁调控机制及其与TLR4生成的相关性;2、采用脂多糖(LPS)方法诱导小鼠炎症模型,以TLR4阻断剂(TAK-242)为手段,从行为学、尼尔及免疫荧光组织染色、促炎细胞因子、TLR4和FoxO1相关蛋白入手,研究开心解郁颗粒的抗抑郁调控机制及其与TLR4表达的相关性;3、采用CUMS方法诱导小鼠抑郁模型,以PI3K-AKT抑制剂(LY294002)为手段,从从行为学、尼尔及免疫荧光组织染色、促炎细胞因子、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入手,研究开心解郁颗粒的抗抑郁调控机制及其与PI3K-AKT通路的相关性;4、采用CUMS方法诱导小鼠抑郁模型,通过检测TLR4和PI3K-AKT-FoxO1通路相关蛋白,研究开心解郁颗粒发挥抗抑郁效应与TLR4、PI3K-AKT-FoxO1通路的相关性。建立数据库,采用Graphpad Prism(9.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CUMS组相比,开心解郁颗粒可以明显缓解CUMS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使其蔗糖消耗量和旷场穿格次数增加,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可以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减少海马CA1区TLR4的表达量,减轻神经炎症;还可以降低抑郁小鼠血清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其中开心解郁颗粒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效果更显着。2、与LPS组相比,开心解郁颗粒可以明显缓解LPS诱导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保护海马神经元,减少海马CA1区TLR4的表达量,降低抑郁小鼠血清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TLR4和FoxO1的表达,促进p-FoxO1的表达。同样的,在TAK-242组也能观察到上述现象。3、与CUMS组相比,开心解郁颗粒可减轻抑郁样行为、减轻神经炎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此外,还能促进PI3K、p-PI3K、Akt、和p-Akt的表达,抑制TLR4的表达。但这些作用可被LY294002所逆转。4、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开心解郁颗粒可以促进PI3K、p-PI3K、Akt、p-Akt、p-PTEN、p-FoxO1的表达,降低FoxO1的表达,进而进一步抑制TLR4的表达,减轻神经炎症,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1、开心解郁颗粒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效应依赖于减轻海马区神经炎症的发生,并与TLR4的生成有关。2、开心解郁颗粒可显着减轻LPS诱导的神经炎症,这种保护机制是通过调控TLR4的表达来实现的,并且与FoxO1具有相关性。3、开心解郁颗粒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减轻神经炎症来发挥抗抑郁效应,其效应机制是通过对TLR4调控来实现的。4、开心解郁颗粒可通过PI3K-AKT-Fox国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减轻神经炎症发挥抗抑郁作用。三、开心解郁颗粒主要成分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减轻神经炎症的细胞研究目的:验证开心解郁颗粒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和柴胡皂苷d)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减轻神经炎症的体外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柴胡皂苷d组、人参皂苷Rg1/柴胡皂苷d+LY294002组。CCK8法测定人参皂苷Rg1和柴胡皂苷d的IC50值,然后分别用人参皂苷Rg1、柴胡皂苷d、LY294002预处理1h,而后与LPS共同孵育24h。观察开心解郁颗粒主要成分对BV2细胞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PI3K-AKT-FoxO1通路相关蛋白、核质中FoxO1、特定蛋白(FoxO1和TLR4)免疫荧光表达的影响。建立数据库,采用Graphpad Prism(9.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LPS组相比较,人参皂苷Rg1和柴胡皂苷d组可显着降低BV2细胞中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可促进PI3K、p-PI3K、Akt、p-Akt、p-FoxO1的表达,降低FoxO1的表达,进而进一步抑制TLR4的表达以减轻神经炎症。利用核质分离试剂盒检测FoxO1的核质穿梭实验的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和柴胡皂苷d可以促进FoxO1的核外流,降低其转录活性,促进细胞质中p-FoxO1的表达,降低细胞核中FoxO1的表达,同样的,这种现象也得到了 FoxO1的免疫荧光实验的证实。但是,上述人参皂苷Rg1和柴胡皂苷d的作用可被LY294002所逆转。结论:开心解郁颗粒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和柴胡皂苷d)可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进而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FoxO1核外流,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的神经炎症。

刘鑫[2](2020)在《基于“阳郁神颓”病机确立的强志方重塑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强志方对慢性温和应激(CMS)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检测强志方对海马NeuN、GFAP、Tuj-1表达的影响,探讨强志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重塑的作用机制,为强志方治疗抑郁症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SPF级,72只,130-150g。适养一周,据旷场、糖水基线期数据随机分成六组,即正常组(Control)、CMS抑郁模型组(CMS)、CMS+强志方高剂量治疗组(CMS+QZFQ)、CMS+强志方低剂量治疗组(CMS+QZFD)、CMS+柴胡疏肝散治疗组(CMS+CH)、CMS+氟西汀治疗组(CMS+FXT),每天定时灌胃给药。采用慢性温和应激法(CMS)复制抑郁大鼠模型;定期检测体质量,对大鼠快感缺失情况及探究行为予以SPT、OFT测定,统计各组大鼠抑郁情况;运用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情况,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运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区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微管蛋白(Tuj-1)等神经可塑性标志蛋白表达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Graph Pad Prism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参数检验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行为学检测结果:慢性温和应激大鼠模型造模后,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度及旷场总路程明显减少(P<0.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造模予以强志方高剂量、强志方低剂量、柴胡疏肝散、氟西汀治疗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度及旷场总路程均显着增加(P<0.01),各治疗组间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2.HE染色结果:模型组相较于正常组大鼠海马DG区、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细胞出现较明显的变化,DG区的变化从细胞层次排列数目上看,正常组DG区细胞层厚,排列紧密整齐。模型组细胞数量减少较明显,细胞间隙明显变大,细胞层变薄,排列无序。强志方组与正常组接近,其余组较正常组细胞排列略有松散。CA3区变化,正常组细胞层次清晰,细胞结构完整,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轮廓模糊,细胞间隙变大,排列疏松紊乱。给药组介于二者之间,细胞排列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松紊乱,少量神经细胞变性。CA1区变化强志方高剂量组神经元与正常组近似,细胞结构完整,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少量神经细胞核变性。模型组较正常组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散乱,有较多神经细胞出现变性,核固缩深染,胞外空隙明显。其余给药组细胞结构较完整,神经元细胞排列尚可,少量神经细胞核出现变性。3.尼氏染色结果:光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海马DG区、CA1区CA3区神经元胞质内含有丰富的尼氏体,呈紫蓝色,神经元结构完整,细胞排列整齐,胞质及胞核染色均匀,形态正常;模型组较正常组海马DG区、CA1区和CA3区部分神经元细胞轮廓模糊,尼氏小体数目减少较多,细胞之间间隙增大,排列疏松不规则,胞间间隙变大整体颜色变浅;层次变稀,细胞质萎缩,细胞核消失,部分细胞出现空洞,细胞结构消失的趋势,海马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强志方高剂量组细胞排列均匀,轮廓清晰,尼氏小体丰富,胞质色深而均匀,与正常组最接近。其他几个用药组之间差异不大。4.神经元凋亡检测结果:模型组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强志方高剂量组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氟西汀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有显着性差异(P<0.05),柴胡疏肝散组与强志方低剂量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5.电子显微镜结果:给药5周后,电子显微镜下显示,正常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胞体结构大小正常,细胞轮廓光滑清晰,核膜完整,核仁明显,染色质分布较均匀,主要为常染色质,线粒体结构完整数量多,粗面内质网形态正常。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损伤,细胞核染色质靠近核膜凝集成块,胞质溶解,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肿胀,突触致密区减少。强志方高剂量组:神经元细胞结构与正常组差异不大,核膜完整,染色质分布较均匀,主要为常染色质,突触间隙未见明显扩张,突触致密区丰富,线粒体未见明显变化,个别线粒体轻度肿胀,粗面内质网未见明显扩张。强志方低剂量组: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靠近核膜凝集成块,突触间隙未见明显扩张,突触致密区稍薄,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未见明显扩张。氟西汀组:神经元细胞结构与正常组差异不大,核膜完整,染色质分布较均匀,主要为常染色质,突触间隙未见明显扩张,突触致密区丰富,线粒体未见明显变化,个别线粒体轻度肿胀、灶性空化,粗面内质网未见明显扩张。柴胡疏肝散组:神经元细胞核稍不规则、皱缩,染色质分布较均匀,主要为常染色质,突触间隙未见明显扩张,突触致密区较丰富,个别线粒体内嵴轻度扩张,粗面内质网未见明显扩张。6.免疫荧光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NeuN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01),强志方高剂量组海马区NeuN表达量显着上升有显着性差异(P<0.001),氟西汀组、强志方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散组与模型组NeuN表达量有显着性影响(P<0.001)各治疗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较GFAP表达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01),强志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GFAP表达量差异最为显着(P<0.001),氟西汀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与模型组相较,强志方低剂量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出现显着性差异(P<0.001);模型组与正常组Tuj-1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01),强志方高剂量组海马区Tuj-1表达量显着上升有显着性差异(P<0.001),氟西汀组与模型组TuJ1表达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强志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Tuj-1表达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柴胡疏肝散组与模型组Tuj-1表达量未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采用慢性温和应激法(CMS法)能够成功制备相对理想的抑郁症大鼠模型,造模后大鼠呈现出快感及对兴趣物缺失,对新环境探索能力下降,活动力减少这一系列行为学表征与临床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相吻合。强志方能增加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的体质量,能提高大鼠新环境的探索能力以及对兴趣物的反应。2.强志方可改善C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性改变。3.强志方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减轻慢性温和应激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萎缩和凋亡,使海马神经功能恢复并诱导神经重塑。4.调节NeuN、GFAP和Tuj-1的表达可能是强志方促进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重塑的作用机制。

李亚慧[3](2020)在《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目前临床上仍需要挖掘更多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来丰富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郁证、脏躁、梅核气等抑郁症相关疾病有近千年的经验,中医药治疗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优势。本研究通过系统整理郁证及抑郁症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总结提炼历代医家的治则治法,导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创制了温阳散郁、五脏同调治疗原则的天心解郁方,其在初步的临床观察中取得了有效率约为80.4%的疗效。基于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其有效性、安全性、作用机制及疗效特色进行初步探索,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目的:1.系统整理古代文献、现代文献中中医药治疗郁证及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经验,梳理抑郁症的病机和治法,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撑。2.初步探索导师的经验方-天心解郁方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特色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1.文献研究1.1古代中医药治疗郁证的文献研究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中医资源网、中医世家、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以“郁证”、“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将相关语句,通过逐一阅读按照年代、出处、作者、症状、治法、方名、药物组成等录入Excel,构建郁证古代文献数据库,总结分析郁证的治疗思路和经验。1.2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文献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抑郁’or’郁证’and’中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近十年内公开发表的原始临床研究,要求中医的证候或辨证分型、症状、治法、方药完备且样本量≥60例,对证型、证素、症状、方药等分别录入Excel 2017,构建抑郁症的现代文献数据库,总结分析抑郁症的治疗思路、经验以及与古代相比的异同点。1.3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通过前面的文献研究结果,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医学进展,对抑郁症的病机和治法进行简单总结,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撑。2.实验研究2.1基于网络药理学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研究获取天心解郁方1 1味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获取抑郁症的疾病靶点,把两者对接得到天心解郁方抗抑郁的可能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将其对接出来的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生物学注释,初步探索天心解郁方抗抑郁可能的作用机制。2.2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选取与我们药物组成近似的已上市中成药代表组成温肾组、疏肝组和疏肝健脾组。将经过行为学筛选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天心解郁组、西药组、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每组10只,按照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方式造模,造模的同时给药。灌胃4周后比较各组间体重变化、行为学测试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大脑海马的病理切片来探索天心解郁方的有效性和疗效特色。对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old分析来进行作用机制验证。2.3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研究参照动物30d的喂养实验流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9只,低剂量组灌胃正常浓度天心解郁方、高剂量组灌胃4倍浓度的天心解郁方,灌胃30天后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重要脏器指数及肝脏病理切片,其数值是否在95%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来初步探索天心解郁方的安全性。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1.1基于古代文献郁证的源流内涵及用药思路总结从发展源流来看,中医学对于郁证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起源于战国,发展于秦汉,完善于金元,而鼎盛于明清。从概念内涵来看,郁证相关概念包括三方面涵义,狭义郁证、广义郁证、仅属于过程而非概念。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随年代而变化,多认为郁证以脾胃气滞为病因,这与古代医家经验和古代郁证的人群特点相关。肾阳虚为抑郁症病因的理论也经历了由战国时期萌芽到明清雏形阶段。古代治疗郁证的药物药性多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与五脏皆相关,多从脾肺心论治,以健脾理气为主要治疗思路。1.2基于现代文献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点总结与古代郁证病因不同,现代抑郁症的病因我们多数认为是阳虚气滞,其常见的病理产物为瘀血、痰浊、火热,与古代郁证治疗思路不同,现代治疗抑郁症多从肝脾肾论治,以疏肝理气为主要用药思路,方剂以柴胡类方加减为主,这些更符合现代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和人群特点。与古代郁证相同,现代抑郁症依然与中医五脏关系密切。1.3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阳虚气郁、五脏失调为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同时要关注瘀血、痰浊的治疗。2.实验研究结果2.1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结果基于临床疗效的天心解郁方,其作用于β-谷甾醇、山萘酚、木犀草素、槲皮素、小檗碱类和乌药碱等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IL-6、NF-KB、CREB、ADRB2、BDNF等28个有效靶点,可能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通路包括CAMP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的相关通路包括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上调血清素能突触从而增加了单胺类递质的释放,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2.2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2.2.1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体重变化及行为学测试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和疏肝健脾组可以显着恢复大鼠的体重(P<0.01),增加大鼠旷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得分(P<0.001)、垂直运动得分(P<0.05)和总路程得分(P<0.001),减少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疏肝组可以显着恢复大鼠的体重(P<0.05),增加大鼠旷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得分(P<0.001)和总路程得分(P<0.001)。天心解郁组和西药组除能改善上述指标外,其对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总路程的增加(P<0.05)以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缩短(P<0.001)对较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更明显。还可以缩短悬尾不动时间(P<0.05)。且天心解郁组对旷场实验总得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2.2.2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西药组和天心解郁组可以增加血清中的单胺类递质DA、5-HT(P<0.001)含量,天心解郁组(P<0.001)和温肾组(P<0.01)可以增加大鼠血清内的CAMP含量,西药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2.2.3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大脑海马病理切片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和疏肝健脾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3-4层,排列较有序,疏松,细胞轻度变性或萎缩。疏肝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未明显增加2-3层,排列较无序,疏松,细胞变性或萎缩。西药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2-4层,细胞排列不规则。天心解郁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3-4层,排列较有序,紧密,细胞轻度变性。2.2.4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大脑内相关靶点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天心解郁方可以增加增加皮层内的PKA表达,促进海马内CREB的表达,降低海马内IL-6、IL-1β、TNF-α的水平。天心解郁组大鼠海马内BDNF、PKA、ADRB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NF-kB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可以增加皮层内的PKA水平,疏肝组和疏肝健脾组可以降低海马内TNF-α水平,温肾组和疏肝组可以降低海马内的IL-6水平,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可以降低IL-1β的水平,对于其余靶点则无明显影响。2.3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结果灌胃30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天心解郁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常规各项指标(包括HGB、WBC、RBC、PLT、MONO)均无明显变化(P>0.05)。其肝功能(包括 ALT、TP、AST、ALB、TBIL、ALP、G)、肾功能(包括 UREA、BUN、UA、CREA)、血糖(GLU)、血脂(TCH)均无明显变化(P>0.05)。重要脏器指数(包括心指数、肝指数、脾指数、肺指数、肾指数、胃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数值均在95%的正常值范围内波动。肝脏病理切片可见各组肝小叶均清晰完整,肝窦未见充血、扩张,肝细胞未见变性坏死。结论:1.阳虚气郁、五脏失调为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基于中医五行相关理论,肾阳虚则肝木不能舒达,导致肝郁气滞,出现易怒、胁胀等症状;肝郁日久、郁而化火,使心火亢盛,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木盛克土、肝病及脾,使脾土受损,出现纳呆、忧思等症状;土不生金、心火克金,使肺金不足,出现悲伤、忧郁等症状;肺金被克、金不生水,进一步加重肾虚,加重畏寒、懒言、情绪低落等症状,进而影响脑的功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阳虚气郁日久会影响气血运行,出现瘀血、痰浊的病理产物。基于抑郁症发作周期较长的特点,标本兼顾,以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同时要关注瘀血、痰浊的治疗,更符合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和中医整体观念。2.天心解郁方通过小檗碱类、山萘酚、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有效成分,上调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调节神经可塑性,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增殖和新生,下调IL-17/NF-K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抑制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3.基于临床疗效的天心解郁方,在实验中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且在增加旷场实验得分和改善大脑海马结构方面的效果优于氟西汀,在实验中对正常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4.基于温阳散郁、五脏同调治疗思路的天心解郁方较单纯疏肝、温肾或疏肝健脾的治疗思路,疗效更好、治疗靶点更多元化,因其治疗抑郁症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綦英强[4](2020)在《跑步锻炼和氟西汀治疗对抑郁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内毛细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跑步锻炼与氟西汀治疗对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目的:氟西汀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治疗药物,然而临床研究和实验动物研究都发现氟西汀抗抑郁疗效的局限性,跑步锻炼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但其与经典抗抑郁药氟西汀比较有何不同,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将对比跑步锻炼及氟西汀治疗对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4-5周龄的雄性C57小鼠15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每三天进行一次糖水偏好测试(SPT),根据SPT结果将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133只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14只和CUS模型组119只。对CUS模型组小鼠进行CUS干预,每周周末进行SPT,为期4周后,根据糖水偏好结果从CUS模型组选出压力敏感型小鼠42只,压力敏感型小鼠随机分为CUS模型/标准对照组(CUS/STD group,n=14),CUS模型/跑步锻炼组(CUS/RUN group,n=14)以及CUS模型/氟西汀治疗组(CUS/FLX group,n=14)。CUS/RUN组小鼠给予连续4周的跑步锻炼干预,每周跑步5天(每天16:00-18:00间进行),每天20 min。在第一周的前三天小鼠以5 m/min的速度进行跑步锻炼,第四天和第五天以8 m/min的速度进行跑步锻炼。在剩下的3周中,速度保持在10 m/min。跑步锻炼干预同时,CUS/FLX组小鼠给予氟西汀(10 mg/kg/d)腹腔注射,Control组、CUS/STD组小鼠和CUS/RUN组小鼠给予同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整个动物实验过程中,除行为学测试外,Control组小鼠正常饲养,5只/笼。其余三组小鼠全程孤养,进行跑步锻炼和氟西汀治疗同时进行CUS干预。每周周末同一时间对各组小鼠进行SPT以评价其快感缺失水平,并在SPT结束时称取各组小鼠的体质量。4周跑步锻炼和氟西汀后对各组小鼠进行旷场试验(评价小鼠的行动能力和焦虑样行为),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评价小鼠的绝望行为)。结果:(1)体质量:糖水测试基线调整阶段,Control组小鼠的体质量与CUS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未见显着性差异(p=0.316);但CUS开始干预起至CUS干预第4周末,CUS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显着低于Control组小鼠的体质量(p<0.001)。在小鼠接受跑步锻炼和氟西汀治疗的4周中,CUS/STD组小鼠CUS/RUN组小鼠及CUS/FLX组小鼠的体质量均显着低于Control组小鼠的体质量(p<0.001),而CUS/STD组小鼠、CUS/RUN组小鼠及CUS/FLX组小鼠三者之间的体质量无显着性差异。(2)糖水偏好测试:在本研究中,糖水测试基线调整阶段,Control组小鼠与CUS模型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462);但CUS干预4周后,CUS模型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显着低于Control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p<0.001)。CUS模型组中筛选出的压力敏感型小鼠接受跑步锻炼或氟西汀治疗第3周末,CUS/STD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均显着低于Control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p<0.05),并且CUS/RUN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显着性高于CUS/STD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p<0.05),而CUS/FLX组小鼠与CUS/STD组小鼠之间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无显着性差异(p=0.212),到跑步锻炼或氟西汀治疗第4周末,CUS/STD组小鼠、CUS/RUN组小鼠及CUS/FLX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均显着性高于CUS/STD组小鼠糖水偏好百分比(p<0.05)。(3)强迫游泳试验:在本研究中,经过跑步锻炼或氟西汀治疗4周后,Control组小鼠及CUS/RUN组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显着性低于CUS/STD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CUS/FLX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与CUS/STD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6)。(4)悬尾试验:在本研究中,经过跑步锻炼或氟西汀治疗4周后,Control组小鼠、CUS/RUN组小鼠及CUS/FLX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均显着性低于CUS/STD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0.05)。5、旷场试验:在本研究中,经过跑步锻炼或氟西汀治疗4周后,Control组小鼠、CUS/STD组小鼠、CUS/RUN组小鼠及CUS/FLX组小鼠的之间的旷场评分未见显着性差异(p=0.459)。结论:(1)3周的跑步锻炼已经能逆转CUS干预导致的小鼠快感缺失,但氟西汀治疗需要至少持续4周才能起效。(2)4周的跑步锻炼已经能逆转CUS干预导致的小鼠绝望情绪,但持续4周氟西汀治疗未能完全起效。第二部分跑步锻炼及氟西汀治疗对CUS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体积和内侧前额叶皮质内毛细血管的作用目的:内侧前额叶皮质(m PFC)参与情绪产生,是调节压力应激行为的重要脑区之一,CUS是否影响C57小鼠m PFC体积未见报道。跑步锻炼以及氟西汀治疗是否影响CUS抑郁模型小鼠的m PFC体积,目前也未见报道。毛细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局部组织体积萎缩,抑郁症m PFC内可能存在毛细血管病变,尚缺乏精确定量证据。4周的跑步锻炼和氟西汀治疗是否能影响m PFC内的毛细血管,目前尚不清楚。因此,这一部分,我们将给予CUS模型小鼠连续4周的跑台跑步锻炼和氟西汀治疗,然后运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跑步锻炼及氟西汀治疗对CUS模型小鼠m PFC体积及m PFC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和直径的影响,为寻求防治抑郁症的干预新途径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行为学检测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经腹腔给药麻醉后,经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并分离其大脑组织。每只小鼠随机抽取一侧大脑半球,经蔗糖溶液梯度浓度脱水后,用OCT包埋,速冻,沿冠状面切取60μm厚的连续切片,含有m PFC的切片组织按照1/4的体视学抽样分数依顺序进行随机等距抽样,共获4组含有m PFC结构的连续等距切片。随机抽取一组等距切片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贴片染色,运用细胞构筑法在体视学光学显微镜下勾画m PFC边界,并根据卡瓦列里原理测算各组小鼠的m PFC总体积。选择以上小鼠另一侧大脑半球包埋在充满6%琼脂的小鼠大脑模具中,并将其切成1 mm厚的连续冠状切片,选择含有m PFC的切片,根据图谱,从m PFC上切下大约1 mm3的组织块,脱水四天后,用Isector技术处理嵌入的样本,以获得4个各向同性和均匀随机(IUR)切片,沿着与IUR表面平行的方向从每个1 mm3块切下一个4μm厚的冰冻切片(IUR切片)。对IUR切片进行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体视学方法测算各组小鼠m PFC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和直径。结果:(1)m PFC总体积体视学测量结果:CUS/STD组小鼠的m PFC体积显着低于Control组小鼠m PFC体积(p<0.05),而CUS/RUN组小鼠的m PFC体积则显着性大于CUS/STD组小鼠的m PFC体积(p<0.01),但是CUS/FLX组小鼠的m PFC体积和CUS/STD组小鼠的m PFC体积无显着性差异(p=0.052)。(2)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各参数体视学结果:CUS/STD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均显着性小于Control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均为p<0.001),CUS/RUN组小鼠的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均显着性大于CUS/STD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均为p<0.001),CUS/FLX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与CUS/STD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未见明显差异(p>0.05),CUS/RUN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显着性大于CUS/FLX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p<0.001),Control组小鼠及CUS/RUN组小鼠的m PFC内毛细血管平均直径均显着性小于CUS/STD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平均直径(均为p<0.05),CUS/FLX组小鼠m PFC毛细血管平均直径与CUS/STD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平均直径未见明显差异(p=0.587),CUS/RUN组小鼠的m PFC内毛细血管平均直径与CUS/FLX组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平均直径未见显着性差异(p=0.065)。(3)相关性分析结果:小鼠的m PFC体积与小鼠跑步锻炼和氟西汀治疗后第3周和4周的糖水偏好百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554(p=0.014),0.422(p=0.072);小鼠的m PFC体积与其悬尾不动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480(p<0.05);小鼠的m PFC体积与其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299(p>0.05);小鼠的m PFC体积与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表面积密度及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平均直径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p<0.001)及0.694(p<0.001)、0.524(p<0.05)及0.587(p<0.05)、0.557(p<0.05)及0.551(p<0.05)和-0.598(p<0.05)。结论:(1)体视学研究显示,CUS干预能导致小鼠的m PFC体积减小,4周的跑步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的m PFC体积萎缩,但4周氟西汀治疗没能显着改善小鼠的m PFC体积萎缩。(2)CUS能导致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长度密度及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密度及总体积减少,平均直径增加,4周跑步锻炼能有效改善CUS导致的小鼠m PFC毛细血管各参数异常,而4周氟西汀治疗未能明显改善CUS导致的小鼠m PFC毛细血管各参数异常,4周跑步锻炼比4周氟西汀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CUS小鼠m PFC毛细血管各参数异常。(3)小鼠m PFC毛细血管改变可能是小鼠m PFC体积萎缩重要结构基础之一。第三部分跑步锻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DELTA通过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促进小鼠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目的:第二部分我们发现跑步锻炼改善CUS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其机制是什么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GW1516)被发现能够有效地模拟跑步锻炼的多种效应,其中就包括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是毛细血管主要组成部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为了体外研究跑步锻炼影响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机制,我们将选用PPARδ和小鼠皮层细胞株Bend.3体外培养以模拟研究跑步锻炼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因此本部分主要探讨PPARδ对体外培养Bend.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跑步锻炼改善CUS小鼠m PFC内毛细血管的分子机制提供方向。方法:第一部分行为学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断颈处死,迅速在冰上分离出m PFC组织,随机选取一侧m PFC组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m PFC内PPARδ和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Bend.3小鼠脑皮质血管内皮细胞株,利用PPARδ激动剂GW1516,PPARδ阻断剂GSK0660,e NOS激动剂AVE3085以及e NOS阻断剂L-NAME分别干预Bend.3细胞,实验分为N组(正常对照组,即含1%DMSO的10%FBS DMEM高糖培养基),A组(10μM AVE3085溶液),L组:(100μM L-NAME溶液),GW组(10 n M GW1516溶液),GS组(1μM GSK0660溶液),A+GS组(10μM AVE3085+1μM GSK0660溶液)和GW+L组(10 n M GW1516+100μM L-NAME),观察各组内皮细胞生长状态,进行CCK-8细胞增殖试验和内皮细胞划痕实验,计算干预48 h后,Bend.3细胞存活率和细胞迁移率。并在药物干预48 h后,搜集各组细胞,利用试剂盒检测Bend.3细胞一氧化氮(NO)含量和e NOS表达水平。结果:(1)小鼠m PFC ELISA检测结果:Control组小鼠和CUS/RUN组小鼠m PFC内PPARδ和e NOS的表达水平均显着性高于CUS/STD组小鼠m PFC内PPARδ和e NOS表达水平(p<0.05)。各组小鼠m PFC内e NOS表达水平与各组小鼠m PFC内PPARδ的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7(p<0.05)。(2)Bend.3细胞NO含量和e NOS表达水平:A组和GW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显着性高于N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p<0.05),L组和GS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显着性低于N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p<0.05),GW+L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显着性低于GW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p<0.05),GW+L组与L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而A+GS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显着性高于GS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p<0.05),A+GS组与A组Bend.3细胞的e NOS表达水平未见显着性差异。但是各组Bend.3细胞内NO含量未见显着性差异。(3)CCK-8细胞增殖试验:A组和GW组Bend.3细胞生存率显着性高于N组Bend.3细胞生存率(p<0.05),L组以及GS组Bend.3细胞生存率显着性低于N组Bend.3细胞生存率(p<0.05),GW+L组Bend.3细胞生存率显着性低于GW组Bend.3细胞生存率(p<0.05),GW+L组与L组Bend.3细胞生存率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而A+GS组Bend.3组细胞生存率显着性高于GS组Bend.3细胞生存率(p<0.05),A+GS组与A组Bend.3细胞生存率未见显着性差异。(4)细胞划痕试验:A组和GW组Bend.3细胞迁移率显着性高于N组Bend.3细胞迁移率(p<0.05),L组以及GS组Bend.3细胞迁移率显着性低于N组Bend.3细胞迁移率(p<0.05),GW+L组Bend.3细胞迁移率显着性低于GW组Bend.3细胞生存率(p<0.05),GW+L组Bend.3细胞迁移率显着性高于L组Bend.3细胞迁移率(p<0.05),而A+GS组Bend.3组细胞迁移率显着性高于GS组Bend.3细胞迁移率(p<0.05),A+GS组与A组Bend.3细胞迁移率未见显着性差异。结论:(1)CUS能导致小鼠m PFC内PPARδ和e NOS表达水平降低,4周跑步锻炼均能有效改善CUS导致的小鼠m PFC内PPARδ和e NOS表达水平降低。(2)PPARδ激动剂GW1516以及e NOS激动剂AVE3085能够有效的促进Bend.3 e NOS的表达,而e NOS阻断剂L-NAME和PPARδ阻断剂GSK0660能够有效的抑制Bend.3 e NOS的表达,e NOS阻断剂L-NAME能够有效阻断PPARδ激动剂GW1516对Bend.3 e NOS表达的促进效应,而PPARδ阻断剂GSK0660未能明显阻断e NOS激动剂AVE3085对Bend.3 e NOS表达的促进效应,说明e NOS在通路中处在PPARδ的下游部分。(3)PPARδ激动剂GW1516以及e NOS激动剂AVE3085能够有效的促进Bend.3细胞增殖和迁移,而PPARδ阻断剂GSK0660以及e NOS阻断剂L-NAME能够有效的抑制Bend.3细胞增殖和迁移,表明PPARδ和e NOS在小鼠皮层细胞增殖和迁移过程中均具有关键的作用,e NOS阻断剂L-NAME能够有效阻断PPARδ激动剂GW1516对Bend.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效应,而PPARδ阻断剂GSK0660未能明显阻断e NOS激动剂AVE3085对Bend.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效应,说明PPARδ对Bend.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效应可能是通过e NOS来完成的。

黄超楠[5](2019)在《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其对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的情绪抑郁、感情冷漠、心情低落、睡眠障碍、食欲减退、躯体不适等,严重者可有焦虑、妄想、幻觉、悲痛欲绝等运动性激越和精神病性症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抑郁症的发病逐年上升。虽化学药物可产生明显疗效,但化学合成的抗抑郁药品存在抗抑郁谱窄、停药后有高复发率以及一些严重的毒副反应。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反复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疗效确切的治法方药,且具有多环节、多靶点、身心一体的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治疗原则,同时毒副作用小,无药物依赖性等特点。因此,在抑郁症防治过程中,中医药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神经营养因子(NTF)是一类由神经元或神经元所支配的组织分泌的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功能性小分子蛋白质,它与神经元的分化、生长、存活、可塑性以及再生的调节作用关系密切,同时也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生长、分化、存活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NTF是介导大脑高级活动(例如认知、学习、记忆、情感等)的重要信号分子,能够在神经系统中对突触结构、突触连接、神经递质释放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抑郁障碍的神经营养假说”,认为抗抑郁治疗则是通过补充脑内部分NTFs的含量,提高突触可塑性,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来达到抗抑郁的疗效。由此可知,抗抑郁治疗可能可以逆转因抑郁症引发的血清中部分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及其表达所发生的改变。本研究在评价开心解郁丸的临床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开心解郁丸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目的:1.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1.1评价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1.2评价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安全性。2.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2.1观察开心解郁丸对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G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2.2观察开心解郁丸对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科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6例,分为开心解郁丸组和盐酸氟西汀组。治疗组服用开心解郁丸(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大兴制剂室提供,批号:20170516),每次4.5g,每日两次;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8373A,生产日期:2018.01.18,有效期至2019.12。分包装批号:8373AA),20mg/日,晨起服用;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指标主要是采用汉密尔顿24项抑郁评分量表(HAMD-24)和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评价。2.所有上述纳入观察的患者在入组前和8周治疗后进行安全性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尿常规、粪便常规以及心电图等,对比患者前后两次的检查,对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进行安全性评价。3.从上述纳入观察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患者,其中开心解郁丸中药组20例,盐酸氟西汀西药组1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DNF、VEGF的浓度变化。4.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对大鼠进行35天的应激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嗜试验、旷场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分别评价开心解郁丸的抗抑郁疗效。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海马中GDNF、VEGF的变化。最后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方差检验(x±s);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结果1.1汉密尔顿24项抑郁评分量表(HAMD-24)结果:中药组共有患者69例,临床控制的有16例,显着有效的有42例,有效的有2例,无效的有9例,总有效率86.96%;西药组共31例,临床控制7例,显着有效14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7%。中、西药组治疗8周末,HAMD减分率经非参数秩和检验,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715,P>0.05);疗效指数上无统计学差异(t=3.589,P>0.05),提示开心解郁丸的抗抑郁水平与盐酸氟西汀的水平相当。1.2中医症状积分量表结果:中药组共69例,显着有效有19例,有效4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0%;西药组共31例,显着有效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4.1g%。经t检验,两组在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指数比较上不存在差异,提示,开心解郁丸在治疗抑郁症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有效率与盐酸氟西汀相当。1.3安全性评价将完成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开心解郁丸组69例,盐酸氟西汀组31例)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的检查。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检验,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血糖的比较,两组间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的各项指标:白细胞(WBC)、红注: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各指标水平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4血清GDNF、VEGF的测定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DNF浓度为(393.35±6.91)pg/mL,治疗后血清GDNF浓度为(533.64±16.13)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DNF浓度为(378.4±6.49)pg/mL,治疗后血清GDNF浓度为(552.38±12.3)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患者血清GDNF浓度均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中药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浓度为(59.89±5.43)pg/mL,治疗后血清VEGF浓度为(53.13±5.0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浓度为(62.51±3.62)pg/mL,治疗后血清VEGF浓度为(53.33±2.65)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浓度均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浓度均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2.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结果2.1开心解郁丸治疗CUMS大鼠后的行为学数据改善2.1.1造模前后体重变化结果各组大鼠造模前体重无显着差异,基线良好,造模35天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低于正常组大鼠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应激明显减缓了大鼠体重增长;各治疗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药物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体重无明显作用。2.1.2糖水偏嗜试验结果造模35天后,糖水消耗百分率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心解郁丸组糖水消耗百分比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氟西汀西药组糖水消耗百分比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之后,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开心解郁丸和盐酸氟西汀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的糖水消耗百分率。2.1.3强迫游泳试验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心解郁方中药组和盐酸氟西汀西药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低于模型组,同时仍然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后模型大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开心解郁丸和盐酸氟西汀可明显减少抑郁模型大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2.1.4旷场试验结果造模后模型组旷场试验运动距离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开心解郁方中药组旷场试验运动距离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氟西汀西药组旷场试验运动距离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后模型大鼠的旷场试验运动距离明显减少,开心解郁丸和盐酸氟西汀可明显增加抑郁模型大鼠的旷场中运动的距离。2.2抑郁大鼠海马区GDNF、VEGF的测定结果2.2.1抑郁大鼠海马区GDNF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GDNF浓度为(0.50±0.07)低于正常组(0.7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的大鼠海马区GDNF浓度为(0.66±0.07)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的大鼠海马区GDNF浓度(0.69±0.10)为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2抑郁大鼠海马区VEGF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VEGF浓度为(57.96±2.73)高于正常组(47.23±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的大鼠海马区VEGF浓度为(54.30±4.23)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的大鼠海马区VEGF浓度为(54.83±3.05)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试验研究1.1开心解郁丸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中医证候,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剂。1.2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为治疗抑郁症的安全方剂。2.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2.1开心解郁丸能够使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GDNF水平升高,使VEGF水平降低。2.2经开心解郁丸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G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杞红梅[6](2019)在《丹栀逍遥散治疗郁病(血管性抑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对郁病(血管性抑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例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和艾司唑仑片,对照组44例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之上加用氟西汀胶囊和艾司唑仑片,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周、6周进行中医证候量表、HAMD量表、HAMA量表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探讨丹栀逍遥散对郁病(血管性抑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有效率为84.09%,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均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6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34.09%,对照组有效率为36.36%,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各量表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3周、6周各量表再次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用药过程中,治疗组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丹栀逍遥散治疗郁病(血管性抑郁)肝郁气滞证时临床疗效与氟西汀胶囊一致。2.治疗郁病(血管性抑郁)肝郁气滞证患者时,丹栀逍遥散起效比氟西汀胶囊快。3.治疗郁病(血管性抑郁)肝郁气滞证患者时,丹栀逍遥散的不良反应比氟西汀胶囊少。

刘世钰,何丹,赵亮,张国庆[7](2018)在《养心氏片抗抑郁作用的蛋白组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技术(ITRAQ)研究养心氏片对血管性抑郁小鼠(VD)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养心氏片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并寻找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养心氏片组,每组15只。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血管性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的变化,养心氏片组给予养心氏片1000mg/(kg·d),氟西汀组给予15 mg/(kg·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0.9%Na Cl。给药21 d后以提取的小鼠海马组织蛋白分析,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Protein.pilot 4.5软件鉴定蛋白质,之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实时定量PCR(RT-q PCR)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趋势。结果利用ITRAQ技术蛋白质组学方法一共鉴别得到了4300个蛋白质,通过对比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养心氏片组,共找到400个共同差异蛋白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其中上调130个(fold change>1.2,P<0.05),下调270个(fold change≤1.2,P<0.05)。模型组和养心氏片组比较,其中上调147个(fold change>1.2,P<0.05),下调253个(fold change≤1.2,P<0.05)。并最后筛查出涉及重要通路的Atp6v0a1、Stxbp1、Ap2a2、Slc6a11、Camk2b、Slc6a1、Camk2a、Npy、Gfap、Ntrk2、Grin2b、Gria2、Gria1、Dnm1、Atpif1、Ndufs7、Rab3a等25个相关蛋白,并对养心氏片组和模型组神经肽Y(NPY)、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人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2型受体Trk B、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a(CamkⅡa)、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b(CamkⅡb)、钠和氯依赖性GABA转运蛋白3(GAT3)、钠和氯依赖性GABA转运蛋白1(GAT1)7个差异蛋白进行m RNA层面的RT-q PCR验证,并对这些蛋白在m RNA水平的表达量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R2=0.857,P=0.014)。结论利用基于ITRAQ技术的蛋白组学研究假手术组、血管性抑郁症模型组、养心氏片治疗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性蛋白,最后发现养心氏片抗抑郁作用主要是影响了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递质的传递和释放、神经可塑性、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但这些蛋白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世钰[8](2018)在《养心氏片抗抑郁的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抑郁症作为21世纪全球第4大疾患,全世界一共有3.4亿人患病,发病率高达11%,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经济负担。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心境低落、认知活动减退并伴有严重的躯体症状。抑郁症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而且也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虽然近年来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从未间断,但是研究现状并不乐观,对于抑郁者的病理机制了解还不够透彻,诊断方法和手段还有待从主观臆断向客观证实转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有效率低,复发率高。因此,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阐述药物作用机理对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养心氏片是一种由淫羊藿、党参、黄芪、丹参、地黄、葛根、山楂、当归、延胡索(炙)、黄连、灵芝、甘草(炙)、人参这13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养心氏片被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及合并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根据祖国医学的“双心理论”以及血管性抑郁发展的前后因果关系,我们发现临床上养心氏片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而且还应该可以治疗继发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本课题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全脑缺血(GCI)方法来建立血管性抑郁小鼠动物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对养心氏片治疗血管性抑郁进行了药效作用评价,根据养心氏片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的对比,从小鼠的旷场实验、悬尾实验两种行为学评价以及血清中相关因子NA、DA、5-HT、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可以得出养心氏片确实有类似于阳性药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养心氏片治疗血管性抑郁的药理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液-质联用质谱分析平台进行ITRAQ标记的蛋白组学分析和代谢组学分析,一共筛查到400个差异蛋白质和38个差异代谢物。我们运用软件DAVID6.8进行GO和KEGG-PATHWAY蛋白组学分析,并对蛋白组学结果进行了q PCR验证。我们根据筛查的蛋白质以及其下游的差异代谢物,并查阅大量文献,进行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整合分析,通过不同层次的生物分子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养心氏片治疗抑郁症影响了Ca2+相关信号通路传递、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转运和释放、神经可塑性调节,氨基酸、能量的代谢等过程,并改善了神经细胞营养和功能。

孙梦云[9](2018)在《开心解郁方对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基于fALFF的疗效机理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开心解郁方对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用HAMD各因子、各症状减分率探讨中西药对于血管性抑郁症治疗的不同,基于fALFF探讨药物治疗VD的可能脑功能作用机理。研究方法临床疗效观察:2014年9月-2017年10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科门诊和心理科门诊的血管性抑郁症患者人群中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共收入90例,实际完成79例,中药组59例,西药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服用开心解郁方,日一剂分两次服;西药组服用百优解,20mg qd。药物干预8周,在基线、2周末、4周末和8周末分别测定HAMD量表、中医症状积分量表,统计量表总分值变化,计算HAMD减分率、疗效指数,各因子项减分率,各中医症状减分率。脑功能机理探讨:从临床疗效观察组中筛选符合核磁组纳入、排除标准患者,中药组10例,西药组7例,从周边社区筛选符合健康对照组标准者13例,三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仅在入组时进行一次颅脑功能磁共振扫描;中药组、西药组在入组时进行一次颅脑功能磁共振扫描;服药8周末进行一次颅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中的fALFF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临床疗效观察:(1)两组疗效指数比较:中药组总效率为79.66%,西药组总效率为85.00%。两组在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指数比较上不存在差异(P>0.640)。中药组治疗8周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05),结果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西药组治疗8周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05),结果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2)HAMD量表比较:中药组总有效率86.44%;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8周后,HAMD量表明总分显下降(p<0.005),结果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西药组治疗8周后,HAMD量表总分明显下降(p<0.005),结果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3)HAMD各因子减分率比较:两组的因子1(焦虑/躯体化)、因子6(睡眠障碍)减分率在治疗2、4、8周末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因子3(认知障碍)、因子5(迟滞、阻滞)减分率在治疗4周末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各症状减分率比较:两组核心症状心情低落、乏力的减分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核心症状兴趣缺乏的减分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次要症状的减分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安全性评价:中药组59例VD患者仅出现2例自汗情况,不良反应率为3.90%;西药组20例患者出现2例饮食减少,1例眩晕,不良反应率为15%。脑功能机理探讨:(1)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左侧中央沟盖、右侧小脑蚓部fALFF值增高;右侧枕上回(BA19)fALFF降低;西药组右侧小脑上部、左侧脑岛fALFF值增高。(2)治疗后,西药组与治疗前相比,右侧枕上回(BA19)fALFF值增高,左侧额中回(BA8)fALFF值降低。(3)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左侧小脑下部、左侧小脑上部fALFF值增高;西药组左侧小脑上部、左侧小脑下部、右侧小脑下部fALFF值增高,左侧额中回、右侧梭状回(BA37)、右侧舌回、左侧眶部额下回fALFF值降低。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左侧额中回(BA8)、左侧楔前叶、右侧额上回(BA10)fALFF值增高,右侧颞极:颞中回fALFF值降低。研究结论:(1)开心解郁方具有抗抑郁疗效,总有效率为86.44%;其中对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疗效相当于西药盐酸氟西汀;(2)开心解郁方对中医症状的缓解与盐酸氟西汀相当,但临床不良反应少,体现了中医多靶点作用的治疗优势。(3)血管性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部分脑区存在异常脑功能改变;(4)经抗抑郁治疗后,部分脑区的fALFF也发生改变,改变脑区与抑郁情绪调节相关,提示这些脑区功能变化可能是药物抗抑郁疗效的脑功能机理之一。

孙梦云,黄世敬[10](2017)在《血管性抑郁症的中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老龄化比率不断攀升,血管性抑郁症危害越来越严重。文章主要对近五年有关血管性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分型、临床中药治疗情况进行了综述,其病因病机大致为虚、郁、痰、火、瘀等相互为患,病位主在脑,与肝、肾、心、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辨证主要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四型,临床中药治疗多从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养血安神、温胆益肾、活血化瘀着手。并强调临床研究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系统规范,全面提升血管性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二、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开心解郁颗粒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抗抑郁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itespace探讨抑郁症病理机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数据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基于Citespace V的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1 数据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的开心解郁颗粒抗抑郁机制研究
        1 数据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开心解郁颗粒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发挥抗抑郁效应的动物研究
        第一节 开心解郁颗粒在CUMS诱导小鼠中通过减轻神经炎症改善抑郁样行为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节 开心解郁颗粒在LPS诱导小鼠中抑制TLR4减轻神经炎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节 开心解郁颗粒在CUMS诱导小鼠中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TLR4表达减轻神经炎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四节 开心解郁颗粒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减轻神经炎症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开心解郁颗粒主要成分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减轻神经炎症的细胞研究
        第一节 人参皂苷Rg1通过PI3K-AKT-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减轻神经炎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节 柴胡皂苷d通过PI3K-AKT -FoxO1通路抑制TLR4表达减轻神经炎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基于“阳郁神颓”病机确立的强志方重塑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历代医家对抑郁症的认识
    2. 抑郁症“阳郁神颓”病机简述
        2.1 基于“阳气”理论认识“阳郁神颓”病机
        2.1.1 阳气虚损
        2.1.2 阳气郁滞
        2.2 基于“营卫”理论认识“阳郁神颓”病机
        2.3 基于“神”理论认识“阳郁神颓”病机
    3. 强志方对于抑郁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实验一 强志方对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行为表型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2.2 体质量测定
        2.3 旷场实验
        2.4 糖水偏好实验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强志方对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3.2 强志方对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
        3.3 强志方对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糖水消耗的影响
        4. 讨论
        4.1 CMS模型制备
        4.2 CMS模型行为学评价
        5. 结论
    实验二 强志方对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2.2 HE染色
        2.3 尼氏染色
        2.4 透射电镜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强志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3.2 强志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尼氏染色的影响
        3.3 强志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三 强志方对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2.2 TUNEL(神经元凋亡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四 强志方对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海马NeuN、GFAP、Tuj-1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2.2 免疫荧光检测
        2.2.1 Brdu给药方法
        2.2.2 取材
        2.2.3 IF(免疫荧光)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强志方对抑郁大鼠海马NeuN表达的影响
        3.2 强志方对抑郁大鼠海马GFAP表达的影响
        3.3 强志方对抑郁大鼠海马Tuj-1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表
附录2: 模型组造模前后旷场轨迹图
附录3: 造模刺激时间安排表
附录4: 实验及取材实验过程图
附录5: 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组织免疫荧光Brdu/NeuN、Brdu/GFAP、Brdu/Tuj-1双染结果
致谢
论文着作

(3)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抑郁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抑郁症的基本流行病学资料
        二.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四.小结
    综述二 抑郁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前言
    一.古代中医药治疗郁证的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
        1 阳虚气郁、五脏失调是现代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病机
        2 瘀血、痰浊是现代抑郁症最常见的病理产物
        3 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
    讨论
        1 天心解郁方组方依据
        2 天心解郁方单味药物的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一.基于网络药理学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1 实验背景及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及不足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4)跑步锻炼和氟西汀治疗对抑郁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内毛细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跑步锻炼与氟西汀治疗对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跑步锻炼及氟西汀治疗对CUS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体积和内侧前额叶皮质内毛细血管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跑步锻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DELTA通过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促进小鼠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会议摘要

(5)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其对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的抗抑郁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中药治疗
        4. 实验研究
        5. 结语
    综述二 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
        1. 开心解郁方之抗抑郁效应的研究进展
        2. 开心解郁方抗抑郁机制研究
        3. 结论
    综述三 神经营养因子的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
        1. 与抗抑郁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
        2. 神经生长因子(NGF)
        3. 神经营养素-3(NT-3)
        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7.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8. 讨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元气亏虚、气血郁滞证)临床试验
        1. 前言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动物试验研究
    开心解郁丸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及神经营养因子作用的研究实验
        1. 前言
        2. 试验材料
        3. 试验方法
        4. 试验结果
讨论
    1. 抑郁症与神经营养因子关系的一般概说
    2. 指标选取
    3. 开心解郁丸与神经营养因子
    4. 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以及行为学评价
    5. GDNF、VEGF与抑郁症的关系
结论
问题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6)丹栀逍遥散治疗郁病(血管性抑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血管性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养心氏片抗抑郁作用的蛋白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试药
    1.2 实验动物
2 血管性抑郁模型的构建与养心氏片药效评价
    2.1 血管性抑郁小鼠模型构建
    2.2 实验分组与给药
    2.3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检测指标
        2.3.1悬尾实验 (TST)
        2.3.2 旷场实验 (OFT)
        2.3.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3 小鼠海马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3.1 海马组织蛋白的提取、纯化与定量
    3.2 蛋白的酶解与标记
        3.2.1 蛋白的酶解
        3.2.2 蛋白的标记
    3.3 反相高p H液相脱盐分级处理
    3.4 Nano LC-ESI-MS/MS数据采集
    3.5 差异蛋白质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6 差异蛋白质的验证
4 结果及分析
    4.1 血管性抑郁小鼠模型造模结果及养心氏片药效评价
    4.2 蛋白组学实验结果及分析验证
5 讨论
    5.1 养心氏片对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 NPY) 的作用
    5.2 养心氏片对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 MKⅡ) 的作用
    5.3 养心氏片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的作用
    5.4 养心氏片对人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2型受体 (BDNF/NT-3 growth factors receptor Trk B) 的作用
    5.5 养心氏片对GAT3和GAT1的作用
    5.6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囊泡转运
    5.7 线粒体能量代谢以及氧化供能
    5.8 重要氨基酸代谢
    5.9 钙信号通路以及神经营养因子
6 总结

(8)养心氏片抗抑郁的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养心氏片及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血管性抑郁小鼠模型的构建与养心氏片药效作用评价
    一、前言
    二、实验部分
    三、讨论
    四、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养心氏片抗抑郁机制研究
    一、前言
    二、实验流程
    三、实验结果分析
    四、讨论
    五、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蛋白组学技术的养心氏片抗抑郁机制研究
    一、前言
    二、实验流程
    三、实验结果分析
    四、讨论
    五、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基于组学技术的抑郁症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开心解郁方对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基于fALFF的疗效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管性抑郁症中药治疗概述
        1 病因
        2 病机
        3 诊断与辨证分型
        4 中药治疗
        5 讨论
    综述二 血管性抑郁症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1 BOLD
        2 fMRI-BOLD在血管性抑郁症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2.1 纳排标准
        2.2 分组及干预方式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指标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HAMD量表总分变化
        3.3 中医症状量表积分变化情况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血管性抑郁症的中医认识
        4.2 开心解郁方
        4.3 结果
    5 结论
    6 展望
第三部分 静息态核磁功能成像技术对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机理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纳排标准
        2.2 分组及干预
        2.3 核磁扫描前准备
        2.4 扫描序列及参数
        2.5 数据处理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fALFF值差异脑区比较
    4 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血管性抑郁症的中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诊断与辨证分型
3 中药治疗
    3.1 经方
    3.2 成药
    3.3 自拟方
    3.4 单味中药
4 小结

四、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开心解郁颗粒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抗抑郁效应机制研究[D]. 徐曼曼.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2]基于“阳郁神颓”病机确立的强志方重塑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D]. 刘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D]. 李亚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跑步锻炼和氟西汀治疗对抑郁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内毛细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綦英强. 重庆医科大学, 2020
  • [5]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其对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研究[D]. 黄超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6]丹栀逍遥散治疗郁病(血管性抑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研究[D]. 杞红梅.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7]养心氏片抗抑郁作用的蛋白组学研究[J]. 刘世钰,何丹,赵亮,张国庆. 中南药学, 2018(05)
  • [8]养心氏片抗抑郁的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D]. 刘世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2)
  • [9]开心解郁方对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基于fALFF的疗效机理探讨[D]. 孙梦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血管性抑郁症的中药治疗进展[J]. 孙梦云,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4)

标签:;  ;  ;  ;  ;  

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