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市场管理需规范

种子市场管理需规范

一、种子市场管理亟须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张亨明,章皓月,朱庆生[1](2021)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隐忧及其消解方略》文中认为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外粮食市场资源循环畅通,从多领域、多环节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针对国内种业市场发展不完善、粮食供需结构不平衡、耕地资源质量不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应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国内粮种企业的竞争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基础稳固。

韩天富,周新安,关荣霞,孙石,田世艳,王曙明,杨中路[2](2021)在《大豆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大豆起源国,大豆种植历史已经超过2000年。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居世界首位,目前总产量居世界第4位,种植面积居第5位。我国先民很早就采用留优汰劣方法改良大豆品种,也是最早采用现代遗传学方法培育大豆品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豆育种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王继永,王浩,曾燕,史玉宝,尚兴朴,郑司浩[3](2021)在《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化战略路径》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中药材基原物种较多,中药材品种选育和制种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主体小、散、弱,缺少品牌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尽管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及配套政策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药材新品种推广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业将逐渐向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中药材种子企业必将在我国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结合我国种业发展及政策法规现状,提出中药材种子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支撑品牌的产品、标准、技术、模式、团队、体系等核心要素实现企业品牌化战略的发展路径,以期对中药材种子企业的品牌创新经营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贾凤伶,胡文星,王云,程文娟,葛瑾,霍文娟,李英杰,刘耕春[4](2020)在《现代种业支撑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种业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在适应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目前更加注重种业技术创新和种业企业发展,并通过政策扶持和制度不断创新,确保种业企业健康发展。随着种业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种业也得到不断成长,目前更加注重科技联盟,种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同时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种业体制机制得到不断完善。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及政策变革,使现代种业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当前,我国种业产业发展还存在发展缓慢、监管缺位、种质资源管理滞后、人才引进难、机械化程度不高、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展望我国种业未来,更趋向于向高科技、高产优质抗逆、与健康产业融合、培育转基因品种、培育自主品牌、全产业链建设和种业国际化等方向发展。为此,本文从加强组织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强化政策扶持、培育种业企业和优化种业环境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保障我国种业产业健康发展。

李小强,张怀珍,郭四拜,刘艳[5](2020)在《天水市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天水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作物良种推广步伐的对策。

朱华平,葛毅强,方磊[6](2019)在《走向种业强国之路》文中认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种业发展历程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粒种子曾经开创了一个文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国种业发展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四自一辅"阶段(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加快恢复发展,农民对良种要求迫切,农业部提出"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

张志云[7](2018)在《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市场管理就是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及环境气候,通过试种与展示,进而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并将所挑选的种子进行市场推广,推荐农民购买予以种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种子市场管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亟须采取一定的改善策略。本文将从种子市场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张永丽,张永胜[8](2015)在《种子市场的现状与如何加强管理的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目前种子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种子市场的一些思路。

张雁雯[9](2015)在《中美种子法律法规的对比与借鉴》文中认为中国种业的发展一要靠科技投入,二要靠法律保障。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后文简称《种子法》)的颁布推动了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但与美国等种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学习美国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美两国种子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对于规范中国种业市场秩序,完善中国种子法律法规,促进中国种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方法主要采取文献阅读法、比较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对中美两国种子法的不同点进行分析,对我国种子法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与美国联邦种子法进行对比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实行的是品种审定制,主要农作物品种均需经过审定才能在生产中应用,审定是由代表国家的种子管理部门主持的,因此,种子只要发芽率、纯度、净度及水分含量达标,其它如出现结实差、减产、病虫害等问题,农民只能自认倒霉,或由国家承担责任,所以审定种子多而滥,农民无所适从,种子使用寿命短。而美国实行的是品种登记制度,种子企业自主决定种子的推广应用与否,种子质量问题,完全由企业自已承担,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少而精,品种使用寿命长。美国的品种登记制有利于提高种子企业的质量意识,增强其责任心,所以推出品种时慎之又慎。2、我国育种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学和公立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科研力量薄弱,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种子销售完全脱节,导致育种效率不高,新品种保护力度不够,假冒侵权现象常有发生。美国的商业育种以种子公司及私人机构为主,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种子销售紧密结合,育种效率高,新品种保护力度大。除《联邦种子法》和各州种子法对新品种进行保护外,《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传统知识产权法对新品也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3、目前我国种子管理模式方面,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前管理模式。在价值取向上更加重视政府的行政许可,由政府决定进入市场的品种,不关注市场的需求,导致进入市场的品种泛滥,扰乱了种子市场的秩序,同时相关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也不够,严重影响了执法效率。美国采用的则是事后监管模式,在价值取向上更重视企业自我管制,品种登记、种子质量认证制度是自愿性的,主要是由市场来选择品种,进入市场的品种都是有保障的优良品种。《联邦种子法》相关法律赋予的执法手段也是非常有力的,并且处罚力度较大,这也无形中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标准。2015年4月,正值本论文研究期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草案)》,对我国《种子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新修订的《种子法》对于种子产业发展影响比较大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了需要审定的品种,需要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由28种减少为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共5种;改革种业科研创新机制,公共科研退出商业化育种,回归其基础性和公益性,种子公司可自行决定品种的推广,真正落实“育、繁、推”一体化;强调行政执法要加大力度,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作为提升为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可以看出,《种子法》的修改方向与本论文的研究方向是相符合的,从侧面证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虽然此次种子法的修改在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质量标准方面仍留下的一些遗憾,但是随着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品种审定制度必将逐步过渡到品种登记制度。未来几年,中国的种业依然会经历探索、变革和快速发展历程,如何能够更好地引导、规范、促进和适应种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张宁宁[10](2015)在《开放环境下中国种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位于生产链条的最前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我国种业市场开放较晚,国内种业竞争力较弱,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跨国种业巨头不断进入我国种业市场,给国内种子企业带来先进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对其发展造成了极大压力,政府从维护粮食安全及提升国内种子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种业发展的相关规定,颇有几分壮大自身实力应对“狼来了”的意思。1997年《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的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种业市场的开放,2000年《种子法》正式实施以及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种业市场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到今天为l止,我国种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到底如何?跨国种业公司对我国种业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制约国内种业竞争力提升主要因素是什么?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政策效果如何?是当前学术界关注也是本研究拟回答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种业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以国内种业市场开放为研究的出发点,首先运用经济学等理论对跨国种业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分析,理论上剖析了跨国种业公司的并购行为及对国内种业市场的影响机制,接着选取了种业市场中两个重要的微观行为主体——企业、农户分别进行分析。在对56家国内骨干种子企业2010—2012年的经营绩效进行描述性分析后发现,整体看,国内种子企业经营绩效维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经营利润、品种审定数以及种子销售额都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找出了影响国内种子企业净利润的因素,发现科研投入、企业净资产越多以及成立时间越早的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国有控股企业较非国有控股企业获利能力强。另外还对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了案例分析,剖析了发展模式,总结了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针对影响玉米种植农户品牌选择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假种子的存在以及报纸或传单及乡农技站的推荐或号召等因素会对农户选择外资品牌种子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①跨国种业公司的并购行为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行为,在国内种子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背后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及规模化研发效率。国内种子企业应对并购的前提是企业研发能力足够强大,现阶段可能的途径是做到国内种子企业间的强强联合。②通过对56家国内种子骨干企业经营绩效比较及实证分析后认为:科研投入增加确实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且能够实现国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目的,但如何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研发能力还需要更加明确的政策措施,简单的增加投入效果不一定最好,如何优化、完善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是企业及政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③当前的科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环境下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强化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中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促进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相结合是未来科企合作的新方向。④基于对影响玉米种植农户品牌选择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后发现,随着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外资品牌的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假种子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外资品牌种子在国内种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乡农技站的推荐或号召对农户选择行为会产生影响。上述结论能部分解释作为外资品牌代表的“先玉335”推广面积迅猛增加的原因,那就是在保证种子品质的基础上做好产权保护及品种防伪工作,积极拓展品牌宣传渠道,针对玉米种植大户开展一对一重点服务。相反,国内种子企业在上述方面做得不够,这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以上研究发现对种业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是:一是继续推动种业市场改革,建立“公平、透明”的种业市场环境。二是探索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新机制。三是积极开展科企合作交流活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四是加大基层种子监管力度,加大对制售假种不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于当前的我国种业市场而言,机遇与风险并存,可喜的是政府及时认识到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外资的进入应客观地从经济学角度来认识,而不应该增加太多个人臆断,重要的是集所有力量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强品种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种业市场竞争力,维护粮食安全。

二、种子市场管理亟须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种子市场管理亟须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隐忧及其消解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考察
    (一)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
    (二)粮食安全内涵进一步延展
    (三)粮食贸易话语权有待加强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成效初显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
    (一)种业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跨国粮商形成粮食霸权
    (二)粮食供需结构问题凸显,大豆及玉米进口压力较大
    (三)“占优补劣”现象严重,耕地资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四)现代有机农业发展较弱,农村劳动力逐渐老龄化
    (五)环境污染威胁粮食安全,餐饮食物浪费现象严重
三、立足国内大循环消解粮食安全隐忧的策略
    (一)加强种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落实谷物振兴计划
    (三)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科技引领农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五)完善污染防治体系,倡导健康饮食观念

(2)大豆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豆种业发展历史脉络
    1. 大豆的起源与传播。
    2. 品质与用途。
二、国内外现代大豆种业发展情况
    1. 国外发展情况。
    2. 国内发展情况。
三、差距和问题
    1. 大豆育种材料和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2. 大豆种子企业发育严重滞后。
    3. 良种繁育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
四、“十四五”发展方向
    1. 建立以商业化育种与公益性育种相结合的大豆种业体系。
    2. 加强大豆资源精准评价,深化种质创新与利用。
    3. 推进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建设,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度。
    4. 培育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类型需求。
    5. 健全大豆种子生产和服务体系,提高种子供给能力。

(3)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化战略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种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和法规
    1.1 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
    1.2 中药材种业发展政策和法规
2 中药材种业的发展趋势
    2.1 标准化趋势
    2.2 商品化趋势
    2.3 品牌化趋势
3 中药材种业品牌化战略路径
    3.1 建立现代种子企业制度,确定品牌符号
    3.2 找准目标市场,打造品牌核心产品
    3.3 研发核心技术,建立标准体系
    3.4 构建核心模式,支撑核心体系
    3.5 创新营销模式,拓宽推广渠道
    3.6 优化核心团队,确保持续发展

(4)现代种业支撑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现代种业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1) 种业技术创新是推动种业发展的关键。
        2) 种业发展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
        3) 种业政策重点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财政支出、制度创新等方面。
    1.2 国内研究现状
        1) 基于种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弊端,需要与科研单位联合共同推进种业科技创新。
        2) 种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种业内外部环境。
        3)种业政策重点关注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种业监管、加大补贴力度、加强基地建设等方面。
    1.3 综合评价
2 现代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1 现代种业发展瓶颈因素分析
        1) 种业企业发展缓慢,“多、小、散、弱”现象仍然存在。
        2) 种业市场监管缺位,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3) 种质资源管理工作滞后,共享利用不够。
        4) 人才引进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5) 种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
        6) 育繁推一体化尚在启蒙阶段。
        7) 种业发展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2.2 现代种业发展总体形势分析
    2.3 新时代现代种业发展趋势分析
        1) 高科技是未来种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2) 高产优质抗逆良种仍是重点发展方向。
        3) 种业创新更趋向于与健康产业相融合。
        4) 培育转基因品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5) 自主品牌将成为种业的核心竞争力。
        6) 全产业链发展是现代种业大势所趋。
        7) 种业国际化是中国种业的必由之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2 建 议
        1) 加强组织管理。
        2) 加强技术创新。
        3) 强化政策扶持。
        4) 培育种业企业。
        5) 优化种业环境。

(5)天水市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天水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基本情况
    1.1 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及选育试验
    1.2 加强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示范与展示
    1.3 加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科技创新能力亟须提高
    2.2 种子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经费少,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功能弱化
    2.3 适宜推广的农作物品种多,主体品种不突出
    2.4 基层种子销售网点多,销售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售后技术服务跟不上
    2.5 新品种试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大,多年老品种退出市场难
3 加快农作物良种推广步伐的对策
    3.1 加大新品种的宣传推介,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
    3.2 加强农作物品种管理,完善农作物品种布局
    3.3 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从基层抓好农技推广工作
    3.4 加强新品种示范展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5 加强种子管理工作,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

(6)走向种业强国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种业发展历程
新时代我国种业成就
新形势下我国种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7)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现阶段种子市场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1 种子质量下降, 监管难度增加
    1.2 种子经营无序化
    1.3 种子市场管理人才紧张, 经费不足
2 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增加种子管理工作经费投入
    2.2 严格种子市场准入,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2.3 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2.4 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3 结语

(8)种子市场的现状与如何加强管理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市场的现状
    1.1 规模大小不等, 良莠不齐, 呈散、多、乱现象
    1.2 种子经营企业整体素质较低, 售后服务差
    1.3 种子管理专业人员稀缺
    1.4 种子经营缺乏诚信机制
    1.5 良种布局区域化薄弱
2 思考和建议
    2.1 强化市场管理手段
    2.2 强化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2.3 严格种子市场准入制度
    2.4 提高广大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
    2.5 依法治理种子市场
    2.6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2.7 加强网络化建设和管理
3 结束语

(9)中美种子法律法规的对比与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美种子法律法规的体系与特点
    2.1 我国种子法律体系
        2.1.1 法律规定
        2.1.2 行政法规
        2.1.3 部门规章
        2.1.4 地方性法律法规
    2.2 美国种子法律体系
        2.2.1 美国联邦种子法
        2.2.2 各州种子法
    2.3 中美种子法律体系差异对比
        2.3.1 种子管理模式
        2.3.2 种子品种保护
        2.3.3 种子贸易管理
第3章 品种的准入制度
    3.1 我国品种审定制度
    3.2 品种审定制度的不足
        3.2.1 品种审定制度内部的腐败
        3.2.2 审定品种中,同性质、相似性品种多
        3.2.3 品种审定公告的适应区域不符合实际
        3.2.4 审定品种安全性没有保障,缺乏赔偿制度
    3.3 美国种子认证制度
        3.3.1 目的及历史作用
        3.3.2 种子认证机构及其组成
        3.3.3 种子认证程序和方案
        3.3.4 认证制度的现状及趋势
    3.4 我国品种审定与美国种子认证制度的比较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开放环境下中国种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及理论回顾
        1.2.2 与种业发展相关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及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种业发展的全球化背景
        2.1.1 世界种业发展历程
        2.1.2 世界种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2.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种业发展
        2.2.1 中国种业发展历程
        2.2.2 中国种子市场规模
        2.2.3 中国种业发展及研发特征
        2.2.4 中国种子贸易概况
        2.2.5 中国种业市场中的跨国种业公司
    2.3 中国的种业发展政策
        2.3.1 关于促进中国种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2.3.2 关于外资进入国内种业市场的政策法规
        2.3.3 良种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及评价
    2.4 中国种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三章 跨国种子公司并购行为及影响机制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相关研究及综述
    3.3 跨国种业公司进入影响机制分析
        3.3.1 基本假定
        3.3.2 基于利润函数的经济学分析
    3.4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四章 我国种子企业经营绩效及比较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国内骨干种子企业及经营状况
        4.2.1 研究对象及企业的基本情况
        4.2.2 国内骨干种子企业经营绩效
    4.3 影响种子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分析
        4.3.1 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
        4.3.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4.3.3 研究发现和政策含义
    4.4 国内典型种子企业案例剖析与经验借鉴
        4.4.1 中种集团典型案例分析
        4.4.2 隆平高科典型案例分析
        4.4.3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小结
第五章 我国种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我国种业科企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5.2.1 传统科企合作模式
        5.2.2 现代种业合作模式
    5.3 产学研合作联盟相关理论
    5.4 种业产学研合作联盟的探索与实践
        5.4.1 产学研合作联盟——“1+5”玉米联合体产生背景及现状
        5.4.2 “1+5”玉米联合体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5.4.3 小结
    5.5 政策含义
第六章 玉米种植农户品牌选择行为及影响分析
    6.1 背景及相关研究
    6.2 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
    6.3 影响农户外资品牌选择行为因素的统计分析
    6.4 影响农户外资品牌选择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研究发现和政策含义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种子市场管理亟须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隐忧及其消解方略[J]. 张亨明,章皓月,朱庆生. 改革, 2021(09)
  • [2]大豆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 韩天富,周新安,关荣霞,孙石,田世艳,王曙明,杨中路. 中国畜牧业, 2021(12)
  • [3]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化战略路径[J]. 王继永,王浩,曾燕,史玉宝,尚兴朴,郑司浩.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6)
  • [4]现代种业支撑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展望[J]. 贾凤伶,胡文星,王云,程文娟,葛瑾,霍文娟,李英杰,刘耕春. 种子, 2020(12)
  • [5]天水市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李小强,张怀珍,郭四拜,刘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21)
  • [6]走向种业强国之路[J]. 朱华平,葛毅强,方磊. 中国农村科技, 2019(09)
  • [7]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J]. 张志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2)
  • [8]种子市场的现状与如何加强管理的建议[J]. 张永丽,张永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16)
  • [9]中美种子法律法规的对比与借鉴[D]. 张雁雯. 湖南农业大学, 2015(12)
  • [10]开放环境下中国种业发展研究[D]. 张宁宁.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种子市场管理需规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