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的心理治疗(附3例报告)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附3例报告)

一、心理治疗恐怖症(附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宏新[1](2015)在《性病恐惧症31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性病恐惧症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31例性病恐惧症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进行积极治疗,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 31患者均治疗1个月以上,16例(51.6%)痊愈,11例(35.5%)好转,4例(12.9%)无效,有效率为87.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性病恐惧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比较困难,以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

郭绍红[2](2013)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手术1112例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同一医师大样本胸腔镜胸交感神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上胸段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并探讨术后病情复发及再手术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同一医师近7年1112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手术。手术均采用侧卧位腋窝两孔入路法,阻断交感神经的方法有夹闭、切断和神经链切除3种方式。麻醉方式有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和麻醉学监护下的局部麻醉3种。结果 1112例平均手术时间(58.15±25.14)min、平均住院日(4.1±1.4)d。1049例为初次手术,其中手汗症433例、腋汗症5例、头面部多汗123例、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449例、雷诺病32例、手足紫绀3例、焦虑性神经症2例、灼性神经痛1例、晚期癌症疼痛1例。因术后效果不佳或病情复发接受第2次手术的63例。统计发现手汗症伴有腋汗和脚汗的分别为59.4%和94.5%,再手术率为4.0%;头面部多汗症患者中男性占90.2%,伴有手汗和脸红的分别为50.4%和31.7%,再手术率4.88%;颜面潮红伴有手汗和头汗的分别为47.4%和35.2%,再手术率4.5%;雷诺病患者中女性占84.4%、伴有手汗和脚汗的分别为18.8%和12.5%、再手术率6.5%。3种麻醉方式都是安全的。术后主要副作用为代偿性出汗,0.9%的患者因严重代偿性出汗而接受再次手术。结论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微创地治疗手汗症、腋汗症、头面部多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及手足紫绀症,但治疗雷诺病、灼性神经痛、腹部癌性疼痛、焦虑性神经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再手术效果良好。主要并发症是代偿性出汗,少数患者会因代偿性出汗严重而后悔手术或要求做恢复性手术。术前全面、严肃、真实情况的告知是非常重要的。

刘佩佩[3](2012)在《医学生社交焦虑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社交焦虑的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或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担心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当,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且自我评估为负性,常伴有回避行为。国内有关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而医学作为一项以患者为服务对象的职业,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沟通能力。目前国内对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干预研究有相关报道但相对较少,而且尚缺乏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本研究运用内观认知疗法首次对社交焦虑的医学生进行干预,评价该疗法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2011年3-5月对天津医科大学部分在读大学生使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进行筛查(总分高于13分或焦虑分量表分高于7分或回避量表高于12分),其中68名医学生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均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到两组,对照组34例,内观认知治疗组34例,内观认知治疗组接受连续7天的内观认知治疗(NCT),对照组参加学校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在入组时和治疗后各进行一次评估,评估工具包括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非理性信念量表(IBS),惧怕否认评价量表(FNE),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焦点注意量表(FAQ),自我监控量表(SMS),自尊量表(SES)。结果:最终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前两组人员般情况以及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①NCT组干预后SAD总分和各因子的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t=-6.003,P=0.000;t=-5.318,P=0.000;t=-5.573,P=0.000),干预后NCT组SAD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363,P=0.000;t=-4.673,P=0.000;t=-6.115,P=0.000)。②NCT组干预后FNE评分较干预前下降(t=-3.406,P=0.002);干预后NCT组FN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900,P=0.005)。③对照组观察前后TS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4,P=0.035);NCT组干预后TSBI评分较干预前显着升高(t=3.388,P=0.002);干预后NCT组TSBI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④干预后NCT组自我焦点注意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t=-2.314,P=0.027);干预后NCT组自我焦点注意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65,P=0.008)。⑤NCT组干预后SE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3.228,P=0.003);干预后NCT组SE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414,P=0.019)。⑥NCT组干预后非理性信念总分、概括化评论、低挫折忍耐、绝对化要求以及糟糕至极因子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t=-3.796,P=0.001;t=-3.952,P=0.000;t=-4.232,P=0.000,t=-3.593,P=0.001,t=-2.253,P=0.031);NCT组干预后非理性信念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2.200,P=0.031;t=-2.266,P=0.027;t=-2.362,P=0.021,t=-2.015,P=0.048,t=-2.165,P=0.034)。结论:①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显着改善医学生的社交焦虑状态;②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显着改善社交焦虑医学生的惧怕否认评价,使他们更客观的对待他人的负性评价;③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提高社交焦虑医学生的自尊水平;④内观认知疗法能够降低社交焦虑医学生对自我焦点注意的程度,但对其他注意焦点无明显改善;⑤内观认知疗法可显着改善社交焦虑医学生的非理性信念,使其更合理;⑥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改善与惧怕否认评价、自尊水平、自我焦点注意、非理性信念等心理特征的改善有密切关系;⑦本研究证明,内观认知疗法作为一种时间短、操作方便的心理干预方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改善有显着的效果,有利于医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融入社会,同时也为在社交恐怖症的临床干预提供基础。

丁晗[4](2011)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3名患有特定对象恐怖症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特定对象恐怖症产生的心理机制,并证明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进行干预与治疗。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恐怖因子值、恐怖自评量表以及自编来访者主观情绪评定问卷为评定工具,并采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研究,记录来访者恐怖症状的改变量,以验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性。结果:经过干预,3名高中生被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恐怖因子值均低于划界标准;恐怖自评量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测量结果显示干预有效;来访者主观情绪评定得分多基线图显示,经过干预后所有来访者恐怖情绪下降明显,最终趋于正常;通过回访,3名被试均无复发迹象。结论:经临床心理咨询治疗实践证明,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的发病心理机制是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循环放大的结果,消除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是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邱淑红[5](2011)在《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作业环节对学校恐惧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学校恐惧症的治疗有效,并且深入探讨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作业环节对学校恐惧症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长效性是否存在积极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1月29日-2010年12月10日期间到辽宁师范大学来访的8位学校恐惧症患者为研究被试;根据来访顺序,将这8位来访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进行包含布置作业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处理,控制组进行未包含布置作业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处理;采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选取回避上课次数、第一节课分心次数以及躯体症状出现次数作为多基线实验设计的指标,并且选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M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前后测数据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选用两组来访者自评的治疗时情绪体验、回到学校后情绪体验、回到学校后自信心满意程度和回到学校后主动性满意程度的数值作为指标,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来分析治疗后两组间这些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来访者经过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干预之后,其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得分均低于划界标准;多基线图中显示出,经过第一次干预之后,实验组来访者的学校恐惧症状明显减轻,趋于消失,而控制组来访者的学校恐惧症状减轻缓慢,依然存在,经过第二次干预之后,控制组来访者的学校恐惧症状明显减轻,趋于消失;在回访的1-9个月中,两组来访者的各项症状均未复发;经过第一次干预之后,两组来访者在回到学校后的情绪体验、回到学校后自信心的满意度和回到学校后主动性的满意度,共3个项目上的w检验差异显着。结论: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学校恐惧症的治疗有显着效果,并且该技术中的布置作业环节对于学校恐惧症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长效性存在积极影响。

郭绍红[6](2008)在《阻断胸交感神经治疗颜面潮红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杨兴洁[7](2008)在《社交恐怖症的发病特征以及集体森田疗法治疗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交恐怖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在青少年中尤其多发。它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有其特殊的症状表现。很多研究表明,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会显着影响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和治疗,会给个人的社会功能造成很大的损害,严重者甚至长期闭门不出。集体森田疗法是结合了森田疗法和集体疗法的一种治疗方法,国内外很多研究文献表明,森田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然而集体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在国内还没有报道。本研究试图从社交恐怖症的治疗入手,探讨集体森田疗法的治疗效果。同时对社交恐怖症患者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症状进行汇总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方法:1.4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4周的集体森田疗法的治疗,通过自身前后对照,探讨集体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疗效,为国内规范集体森田治疗提供依据,也为临床广泛推广此心理疗法奠定基础。2.通过问诊以及心理量表的测查,对4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探寻社交恐怖症的症状特征、诱发因素,为进一步治疗社交恐怖症提供依据;为治疗重症社交恐怖症奠定基础,也为预防社交恐怖症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经过4周的治疗,4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在SCL-90各因子以及IAS得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集体森田疗法能改变患者错误的认知,缓解患者因为症状的存在而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敏感的人际关系状况。集体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效果显着。集体森田疗法集森田疗法与集体治疗的优点,相辅相成,能够比较全面的解决社交恐怖症患者的问题。通过对森田理论的学习,在集体学习中探讨问题,诉说自己对森田理论的理解,通过对森田理论的学习,能改变患者对症状的认识,从根源上纠正心理障碍,减少复发的可能性。2.社交恐怖症患者有着比较明显的社会心理学发病因素。本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方式、童年期的虐待经历、内向的性格特点可能是社交恐怖症的易感心理形成因素。从小给予良好的家教,和谐的成长环境,塑造优良的性格特点可从根本上减少心理障碍的产生。3.敏感性关系妄想是一类关系妄想,并非真性妄想。它是社交恐怖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尤其是在重症社交恐怖症患者中。本研究约3/4的社交恐怖症患者存在这一敏感性关系妄想,而存在敏感性关系妄想的社交恐怖症患者症状普遍比没有此症状的患者重。

陶云武[8](2006)在《员工潜能开发研究》文中提出人的潜能开发伴随着人的一生和人类的始终。关于人的发展一直有两条平行的研究线路,一条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人的解放和人自身的发展,一条是从管理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实用角度挖掘人的潜能,而教育学则在两者中间,在不同的时期有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综合国内外有关员工潜能开发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局限:一是研究主题分散。由于潜能开发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主题,主要有从管理学中的激励,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教育、培训,心理学的潜意识,生理学的体能开发等不同的研究角度。目前,从这四个角度进行的潜能开发研究分别进行,没有一个有效的模型将上述研究进行整合。特别是在职业生涯这一人生的黄金时期,如何开发员工的潜能,目前还没有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脱节。理论上,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了大量潜能开发的研究,但它的实际应用不理想;实践中,成功学代表人物的大量论述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三是潜能开发方法上,个体潜能开发方法研究多,团体、组织内潜能开发方法研究少。现有的大量研究和实践集中在脱离群体环境的抽象的个人身上,没有和个体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四是缺乏对员工潜能开发的量化研究,员工潜能开发的测量还是个空白。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充分实现人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立足现阶段人的发展的现实,试图寻找能够实现组织和员工共同发展的途径。本文的第一章为文献综述。第二章从潜能的定义出发,参照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的模式,区分了四种潜能的类型,提出了潜能视窗(Potential Windows)的概念,提出了潜能开发可以通过实践(Practice)、学习(Learning)和潜意识开发(Awareness-building)三个维度进行。第三、四、五章分别对员工潜能开发的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由于员工潜能开发的三维模型是从潜能的定义出发提出的,通过这三个维度的丌发,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自身的发展。然而员工是处于特定组织中的个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员工潜能丌发的目标和其所在组织的目标即组织绩效的提升不总是一致的。因此,在第三、四、五章中,作者试图在员工潜能开发的三个维度上,找出那些既能促进员工潜能开发,又能促进员工所在组织的绩效提升的因素。只有那些能够同时促进员工潜能开发和组织绩效提升的因素,才是在当前历史发展阶段开发员工潜能的现实选择。第三章“员工潜能的实践开发”,分析了员工潜能实践开发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及跨国公司激发员工实践案例,探讨了实践影响组织绩效的方式,最后归纳了既激发员工实践、又促进组织绩效提升的四个影响因素。第四章“员工潜能的学习开发”,分析了不同学习理论对员工潜能开发的指导作用,不同种类的学习对员工潜能开发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探讨了个体学习向组织学习的转化问题,并提出了学习维度的两个影响因素。第五章“员工潜能的潜意识开发”,分析了潜意识开发问题,提出了潜意识开发可以分为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组织层面的潜意识开发对个体潜意识开发也具有影响,最终提出了六个影响因素。第六、七章将第二至第五章的理论分析通过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396名员工中开展的调查进行了验证。第六章验证了员工潜能开发的三维模型,并开发了由15道题目组成的员工潜能开发问卷。该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第七章验证了:1、员工潜能开发的三个维度对组织绩效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因此是实现组织和员工共同发展的途径;2、员工潜能开发的实践、学习、潜意识开发维度上分别有3个、1个、4个因素对员工潜能开发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进一步丰富了员工潜能丌发的三维模型;3、员工发展的体验、收入保障、组织共同愿景、组织深度汇谈、个体内心的宁静五个因素既对员工潜能开发、又对组织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是促进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有效措施,应作为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点方向。由于作者视野的有限,本文对员工潜能开发三个维度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得出的同时影响员工潜能开发与组织绩效提升的因素需要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同时由于调查样本的限制,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需要更广泛样本调查的支持。

郭绍红,王晶晶,严金,万树成,王孝文,杨贺杰,储修峰[9](2006)在《电视胸腔镜钛夹夹闭胸交感神经干治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30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夹闭术治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的可行性。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2、3肋间、腋后线4、5肋间分别切小口穿入7.0mm与4.5mm穿刺套管,分别放入手术器械与光学视管找到交感神经链,用小号钛夹夹闭第2肋骨下缘或第3肋间处交感神经干。膨肺,拔出光学视管和穿刺套管。缝合切口。将体位改为右侧卧位,同法行右侧手术。结果手术50~120min,平均95min。夹闭第3肋间处交感神经干的患者3例,2/3例满意,夹闭第2肋骨下缘处交感神经干的患者27例,27/27例效果满意。术后第2、3天出院。平均总住院日4.2d。术后无霍纳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腹部、背部或腿部轻度代偿性多汗10例。全组术后随访1~9个月,术后2d内自觉效果良好者,均无复发,出院后7~10d均能恢复正常学习工作和体育锻炼。结论电视胸腔镜钛夹夹闭第2肋下缘胸交感神经干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

李文海,张建中[10](2004)在《性病恐怖与性病过治现象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性病的发病较前增多,临床上各种性病治疗方法发展迅速。在取得巨大成绩时,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其一是广泛存在的过度治疗,乱用或滥用药普遍存在,用药过多,疗程过长,出现了性病过治现象;其二是对性病的治疗忽视了心理治疗及社会教育、预防宣传,导致当前对性病患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些患者出现了性病恐怖;其三是目前性病诊疗市场存在着机构复杂、管理混乱、无证开业、滥收费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扰乱了医药市场。

二、心理治疗恐怖症(附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理治疗恐怖症(附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性病恐惧症3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
        1.3.1 心理治疗
        1.3.2 药物治疗
    1.4 疗效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2)胸腔镜胸交感神经手术1112例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1.2.2 麻醉方法
2 结果
    2.1 麻醉结果
    2.2 手术时间
        2.2.1 总体情况
        2.2.2 不同病症的平均手术时间
        2.2.3 不同麻醉方式的手术时间 (除去单侧手术12例, 不成功手术1例)
        2.2.4 不同年份的手术时间
    2.3 手术并发症
        2.3.1 出血与气胸
        2.3.2 胸痛和胸闷
        2.3.3 霍纳氏综合征
        2.3.4 代偿性出汗 (停止出汗区域以外区域的出汗增多)
    2.4 手术效果
        2.4.1 手汗症手术效果
        2.4.2 腋汗手术效果
        2.4.3 头面部多汗手术效果
        2.4.4 颜面潮红手术效果
        2.4.5雷诺病手术效果
        2.4.6 手足紫绀手术效果
        2.4.7 其他疾病
        2.4.8 再次手术
    2.5 平均住院日 (第一诊断)
3 讨论

(3)医学生社交焦虑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总体
        1.2 样本与分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组
        2.2 对照组
        2.3 评估
        2.4 研究路线图
        2.5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SAD评分的比较
        2.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SAD评分比较
        2.2 对照组干预前后SAD评分比较
        2.3 NCT组干预前后SAD评分比较
        2.4 两组对象间干预后SAD评分比较
    3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惧怕否认评价量表(FNE)评分比较
    4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评分比较
    5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焦点注意量表(FAQ)评分比较
        5.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焦点注意量表(FAQ)评分比较
        5.2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焦点注意量表(FAQ)评分比较
        5.3 两组对象干预后焦点注意量表(FAQ)评分比较
    6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自我监控量表(SMS)评分比较
    7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自尊量表(SES)评分比较
    8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非理性信念量表(IBS)评分比较
        8.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得分比较
        8.2 对照组干预前后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得分比较
        8.3 NCT组干预前后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得分比较
        8.4 两组对象间干预后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得分比较
    9 研究组干预前后SAD评分与其他各量表评分的相关分析
        9.1 NCT组干预前SA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其他各量表得分的相关分析
        9.2 NCT组干预前后SAD得分差值与其他量表得分差值的相关分析
讨论
    1 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显着改善医学生的社交焦虑
    2 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显着改善社交焦虑医学生的惧怕否认评价
    3 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提高社交焦虑医学生的自尊水平
    4 内观认知疗法能够降低社交焦虑医学生对自我焦点注意的程度
    5 内观认知疗法可显着改善社交焦虑医学生的非理性信念
    6 内观认知疗法对社交焦虑医学生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
    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特定对象恐怖症
        1.1.2 条件性情绪反应
        1.1.3 元认知干预技术
    1.2 特定对象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2.1 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国际标准(ICD-10)
        1.2.2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
        1.2.3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
        1.2.4 许又新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标准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特定对象恐怖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1.3.2 特定对象恐怖症的发病原因
        1.3.3 特定对象恐怖症的治疗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
        1.4.1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3 研究假设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来访者
        2.1.1 入组标准
        2.1.2 来访者情况
    2.2 研究工具和材料
        2.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2.2 恐怖自评量表
        2.2.3 自编主观情绪体验评定问卷
        2.2.4 其它
    2.3 研究程序
        2.3.1 评估
        2.3.2 临床干预
        2.3.3 回访
第三章 结果
    3.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变化
    3.2 恐怖自评量表得分变化
    3.3 来访者主观情绪评定变化
第四章 讨论
    4.1 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4.2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效果探讨
    4.3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4.3.1 本研究的创新
        4.3.2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关于元认知干预技术评审意见》
附录B 来访者咨询登记表
附录C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D 恐怖自评量表
附录E 自编主观情绪体验评定问卷
致谢

(5)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作业环节对学校恐惧症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学校恐惧症
        1.1.2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相关概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学校恐惧症的流行病学状况
        1.2.2 学校恐惧症的形成原因
        1.2.3 学校恐惧症的治疗方法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
        1.3.1 以往方法的局限
        1.3.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3 研究假设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被试
        2.1.1 被试入组标准
        2.1.2 被试基本情况
        2.1.3 来访者症状相关资料
    2.2 研究工具
        2.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2.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2.2.3 来访者回避上课行为调查表(自编)
        2.2.4 来访者干预前后主观情绪体验评定及自我表现评定调查表(自编)
    2.3 评估
        2.3.1 量表评估
        2.3.2 专家小组评估
    2.4 研究程序
    2.5 临床干预
        2.5.1 认知调整
        2.5.2 干预条件性情绪
        2.5.3 预后防复发指导
3 结果
    3.1 量表得分
        3.1.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前测、后测及回访结果
        3.1.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前测、后测及回访结果
        3.1.3 自编主观情绪体验评定及自我表现评定调查表结果
        3.1.4 两组来访者4个项目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3.2 多基线图
4 讨论
    4.1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学校恐惧症治疗效果分析
    4.2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作业环节对学校恐惧症的治疗效果影响分析
    4.3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4.3.1 本研究的创新
        4.3.2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B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致谢

(7)社交恐怖症的发病特征以及集体森田疗法治疗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实验一 集体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应用研究
        1 实验设计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案和实验流程
        1.2.1 实验目的
        1.2.2 预期结果
        1.2.3 实验流程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测量工具和方法
        2.3 具体实施过程
        2.4 疗效评定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调查的结果
        3.2 集体森田疗法治疗前后SCL-90 的结果比较
        3.3 集体森田疗法治疗前后IAS的结果比较
        3.4 集体森田疗法治疗前后自我评价量表的结果比较
        3.5 临床疗效
        3.6 EPQ以及EPQ与SCL-90 相关结果
        4 实验讨论
        4.1 实验结果的讨论
        4.1.1 一般情况的讨论
        4.1.2 治疗前后SCL-90、IAS、自我评价量表变化的讨论
        4.1.3 EPQ以及EPQ和SCL-90 的相关性的讨论
        4.2 治疗过程的心得体会
    实验二 社交恐怖症伴敏感性妄想和不伴者的症状及个性因素分析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资料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的结果
        3.2 伴敏感性关系妄想与不伴组EPQ评定结果
        3.3 伴妄想组与不伴妄想组SCL-90 各因子结果
        3.4 伴妄想组与不伴妄想组IAS得分的比较
        4 实验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治疗协议书
    附录2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 自我评价问卷(治疗前)
    附录4 自我评价问卷(治疗后)
    附录5 艾森克人格问卷
    附录6 交往焦虑量表(IAS)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员工潜能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二、组织的发展vs人的发展
三、员工潜能开发: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第一章 员工潜能开发文献综述
1.1 潜能的定义及分类
    1.1.1 潜能的定义与性质
    1.1.2 潜能的分类
1.2 人力资源开发与员工潜能开发
1.3 潜能开发的方法
    1.3.1 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3.2 心理分析学派
    1.3.3 行为主义学派
    1.3.4 人本主义心理学
    1.3.5 成功学代表人物对潜能开发的论述
    1.3.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述与潜能开发
1.4 以往有关潜能开发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的目的 第二章 员工潜能开发的三维模型
2.1 潜能视窗(Potential Windows)
2.2 员工潜能开发的三个维度
    2.2.1 实践
    2.2.2 学习
    2.2.3 潜意识开发
2.3 员工潜能开发三维模型的理论支持
2.4 员工潜能开发三维模型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第三章 员工潜能的实践开发
3.1 员工潜能实践开发方法的理论研究
    3.1.1 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
    3.1.2 激发工作本身的兴趣
    3.1.3 组织气氛
3.2 跨国公司激发员工实践案例
    3.2.1 GE公司的"群策群力"计划和"无边界行动"
    3.2.2 3M公司的激励员工实践
    3.2.3 关于TQM的研究显示员工参与是TQM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3.3 实践影响组织绩效和员工潜能的方式
    3.3.1 自发行为(discretionary behavior)
    3.3.2 工作生活质量(QWL)研究
    3.3.3 更多的研究证明了关注员工福利、促进员工工作/家庭和谐有利于员工潜能开发
3.4 激发员工实践影响因素 第四章 员工潜能的学习开发
4.1 不同学习理论对员工潜能开发的指导作用
    4.1.1 学习的不同定义
    4.1.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在职培训: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4.1.3 认知学习理论与讲授法:强调学习过程
    4.1.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体验培训:强调学习与潜意识开发相结合
    4.1.5 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与行动学习:强调学习与实践、潜意识开发相结合
4.2 不同种类的学习对员工潜能开发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4.2.1 无意识学习
    4.2.2 情境学习与非情境学习
4.3 学习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4.3.1 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
    4.3.2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了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之间高度正相关
4.4 个体学习向组织学习的转化
    4.4.1 Swieringa and Wierdsma对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研究
    4.4.2 Kim和Hayes and Allinson对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研究
    4.4.3 个体学习向组织学习的转化方式
    4.4.4 个体学习向组织学习转化的条件 第五章 员工潜能的潜意识开发
5.1 个体潜意识开发
    5.1.1 奥图归纳的激发潜能的八种方法
    5.1.2 坦诚团体训练
    5.1.3 人类潜能运动
    5.1.4 个体潜意识开发的大量做法有待检验
5.2 潜意识开发与组织绩效
    5.2.1 潜意识开发与组织绩效之间直接关联的现有研究
    5.2.2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与员工潜意识开发
    5.2.3 潜意识开发与组织绩效之间的间接联系
    5.2.4 潜意识开发在潜能开发中的作用
5.3 开发潜意识、促进个体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5.3.1 潜意识开发的基础:静心
    5.3.2 潜意识开发的重点:反思
    5.3.3 充分利用积极暗示促进潜能开发 第六章 员工潜能开发的测量
6.1 员工潜能开发三维模型的验证
    6.1.1 员工潜能开发问卷的形成
    6.1.2 样本的来源、特征及施测过程
    6.1.3 员工潜能开发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6.1.4 员工潜能开发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6.1.5 员工潜能开发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6.2 员工潜能开发的测量
    6.2.1 理论测定法与间接测定法
    6.2.2 员工潜能开发指数EPDI
    6.2.3 员工潜能开发测量的展示 第七章 实现员工潜能开发与组织绩效同步提升
7.1 研究问题与假设
7.2 研究方法
    7.2.1 研究对象
    7.2.2 研究工具
7.3 研究结果
    7.3.1 员工潜能开发各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7.3.2 假设的验证
7.4 分析和讨论
    7.4.1 员工个人变量对潜能开发各维度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7.4.2 实践、学习、潜意识开发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7.4.3 实践、学习、潜意识开发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心理治疗恐怖症(附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性病恐惧症31例临床分析[J]. 刘宏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5(07)
  • [2]胸腔镜胸交感神经手术1112例经验总结[J]. 郭绍红. 中国内镜杂志, 2013(02)
  • [3]医学生社交焦虑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D]. 刘佩佩.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4]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高中生特定对象恐怖症的实验研究[D]. 丁晗.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4)
  • [5]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作业环节对学校恐惧症治疗效果的影响[D]. 邱淑红.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4)
  • [6]阻断胸交感神经治疗颜面潮红研究进展[J]. 郭绍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06)
  • [7]社交恐怖症的发病特征以及集体森田疗法治疗的应用研究[D]. 杨兴洁. 第四军医大学, 2008(02)
  • [8]员工潜能开发研究[D]. 陶云武. 复旦大学, 2006(02)
  • [9]电视胸腔镜钛夹夹闭胸交感神经干治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30例报告[J]. 郭绍红,王晶晶,严金,万树成,王孝文,杨贺杰,储修峰. 中国内镜杂志, 2006(05)
  • [10]性病恐怖与性病过治现象分析[J]. 李文海,张建中. 中国性科学, 2004(02)

标签:;  ;  ;  ;  ;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附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