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松顺南沟金矿地质特征

青海松顺南沟金矿地质特征

一、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冯晓雯[1](2021)在《北祁连造山带雪水沟岩体锆石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松树南沟金矿位于南侧的北祁连山带地区(青海省),作为历年研究金矿的热点地区,一直备受关注。在北祁连造山带通过野外详细的观察与实地仔细勘查,并与现代的分析技术相结合,对松树南沟地区的雪水沟岩体进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获得雪水沟岩体浅灰色中粒石英闪长岩锆石LA-MC-ICP-MS加权平均年龄为517±1 Ma,为早寒武世。灰色中细粒闪长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494±1 Ma,为晚寒武世。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中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出Si O2含量(52.5%~63.9%),TFe2O3(4%~10.63%)、Mg O(2.05%~6.68%),实验岩石学研究显示基性下地壳熔融形成的熔体Mg#应小于45,本研究区的Mg#值为(Mg#值介于57~81,平均70),因此,从主量元素特征看,本区雪水沟岩体应为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基于TFe2O3与Mg#含量,分析本区Mg与Fe含量较高,分析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中性岩。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轻度的铕异常(0.63%~1.23%)。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相对富集,相对亏损Nb,Ti,Zr和Hf异常不显着。通过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本文认为松树南沟金矿的雪水沟岩体形成于北祁连洋向南端中祁连陆块俯冲的构造环境,其成因可能与大洋俯冲环境下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有关。

徐镇华,马玉见,曹纪虎,张晨,唐华东,高威[2](2019)在《青海巴拉哈图—白土沟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文中提出巴拉哈图—白土沟地区属于北祁连铜、金、铅、锌成矿带托莱山—大坂山成矿亚带。该区上奥陶统扣门子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系分布广泛,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区已先后发现红沟中型铜矿、松树南沟中型金矿及多拉隆哇金矿等矿床(点),但是整体上来讲,工作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本文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已有成矿事实等因素分析,认为在该区寻找多金属矿床仍有很大潜力,建议对该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刘强,王冠,王登科[3](2019)在《北祁连金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松树南沟金矿床是北祁连造山带中段大坂山成矿带内的一个中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肉红色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接触带附近的玄武安山岩中。通过对该花岗闪长斑岩的年代学研究,探讨了成岩与成矿的关系及岩石形成的构造环境。该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LA-MC-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42±1 Ma,MSWD=0.32,属早志留世,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松树南沟金矿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北祁连洋向南侧中祁连陆块俯冲的构造环境,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该研究对在该区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白云[4](2019)在《北祁连造山带松树南沟金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是该造山带近年来取得较大找矿突破的一个斑岩型金(铜)矿床。本文以松树南沟金矿床西矿段及东矿段矿体为重点解剖对象,采用详细的地质编录、系统的光薄片镜下鉴定、高精度成岩成矿年龄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深入开展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演化过程、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建立矿床成矿模式,进而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对外围开展成矿预测,对于矿区及区域斑岩型矿床找矿有重要指导意义。松树南沟金矿床由西矿段和东矿段两个矿段组成。西矿段金矿体产于肉红色花岗闪长斑岩与玄武安山岩内外接触蚀变带内,从内至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分带,具典型斑岩型富金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而金主要富集在钾硅化蚀变带中。东矿段金矿体产于北西向断裂构造中,产状形态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东西两个矿段金矿体均主要以游离金、粒间金及包裹体金形式存在。研究区岩浆活动可以分为新元古代、加里东早期(寒武纪)和加里东(奥陶—志留纪)晚期三个岩浆活动阶段,其中加里东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与研究区内的成矿活动最密切。通过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分析,获得西矿段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年龄为442±1 Ma,属晚奥陶世侵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及高场强元素的典型弧岩浆特征,显示该套成矿斑岩体形成于祁连洋向南俯冲环境。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流体,H-O同位素显示早期流体δ18OH2O为6.5‰8.8‰、δDH2O值为-71.8‰-83.4‰;晚期流体δ18OH2O为-5.8‰3.0‰、δDH2O值为-77.0‰-96.4‰,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矿区中硫化物δ34S3.1‰12.1‰,显示松树南沟金矿硫同位素具有深源硫与地壳硫混合的特征。西矿段钻孔原生晕分析结果显示,矿床的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元素组合分别为:As、Sb、Hg、Pb、Zn→Au、Cu、Mo→W、Bi,综合研究表明西矿段南侧深部还存在着较大的找矿潜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对松树南沟外围进行了找矿靶区优选,优选出找矿靶区5处。综合前述研究与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识别出了祁连造山带中较为典型的斑岩型成矿作用,认为松树南沟金矿床形成于岛弧环境,受控于北祁连洋壳板片向南侧的中祁连微陆块的俯冲作用,该认识为区域斑岩型成矿作用的研究与找矿勘查指明了新的方向。

潘彤,王福德[5](2018)在《初论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文中认为青海省金矿资源丰富。在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青海省金矿成矿特征、金矿类型、控矿条件和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总结了青海省金矿成矿规律。将青海省金矿成矿划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成矿期,并总结了各成矿期金矿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主要成矿带上有代表性的金矿特征,首次建立了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提出了青海省金矿今后找矿勘查部署建议。

王福德,李云平,贾妍慧[6](2018)在《青海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海金矿可分为破碎蚀变岩型、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叠加型和砂矿型等。矿床形成时代较为连续,最早形成于早古生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其中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是形成矿床的两个高峰期;晚古生代矿床主要分布在柴北缘,中生代矿床主要分布在东昆仑、西秦岭及北巴颜喀拉一带,岩金矿地理上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广大地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是青海的主要类型,受构造控制明显,区域性深大断裂及次级构造控制了金矿田、矿床的产出和展布。依据金矿田、矿床及成矿信息划分了19个金矿集区。通过分析矿集区、矿化信息和区域成矿条件,提出了10个金成矿远景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信息集成、研究程度等因素,认为苏干湖—锡铁山、赛什克南—叉叉龙洼、祁曼塔格、磁铁山—智玉、同德—同仁等5个金成矿远景区最有前景。这5个金成矿远景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北部和中部,涉及柴北缘成矿带(Ⅲ-6)、东昆仑成矿带(Ⅲ-8)和西秦岭成矿带(Ⅲ-9)。

丛智超[7](2017)在《青海北祁连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北祁连地区位于秦祁昆中央造山系的中段,是青藏高原北部一个典型而又复杂的造山带,并于不同的地质演化时期,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下产生了一系列铜多金属矿床,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成矿带之一。通过对北大河群及北祁连地区相邻板块的研究探讨了该区在古元古代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a、北大河岩群原岩为火山-碳酸盐岩-复理石沉积,显示其形成于浅海环境;b、且该岩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属钙碱性系列,表明其形成于板块边缘环境;c、同时认证古元古代北祁连地区南北两侧大陆为含有不同结晶基底的大陆边缘环境,证明了古元古代北祁连地区为大洋环境。综上所述,认为古元古代北祁连地区为大洋环境,而非前人认为的飞来峰、分离出来的结晶基底等观点。系统总结北祁连地区成矿动力学演化,认为研究区在古元古代已经存在北祁连洋,中元古代大洋高原玄武岩的存在显示此时北祁连洋为成熟的大洋阶段,晚震旦世末期(545Ma)进入双向俯冲(同时向北俯冲形成弧后盆地)阶段、晚奥陶世末期(442Ma)转为碰撞造山阶段、海西-印支期为内陆造山阶段、燕山-喜山期经历抬升与剥蚀等演化阶段。研究表明,北祁连地区Cu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北祁连地区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区内成矿作用可分为:a、早寒武世(522Ma),双向俯冲阶段的洋中脊构造环境(如阴凹槽铜锌矿床早期)及弧后拉张脊构造环境(如小沙龙直沟铜矿床),控制了塞浦路斯型VMS矿床的形成;b、晚寒武世-晚奥陶世末期(482442Ma),双向俯冲阶段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控制了黑矿型VMS矿床(如尕大阪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斑岩型矿床(如松树南沟金矿床、浪力克铜矿床)和热液脉型矿床(如辽班台铅锌矿床、郭米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c、三叠纪(212Ma),内陆造山阶段,阿拉善地块不断向中祁连地块俯冲,岩石圈不断加厚,导致发生大规模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幔源物质上涌,控制了岩浆型矿床(如红柳槽金铂矿床)的形成。对区内典型矿床的研究,重新厘定了北祁连地区矿床成因类型,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物理化学参数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首次确定郭米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中温热液脉型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热水喷流型矿床;小沙龙直沟铜矿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为塞浦路斯型VMS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热液矿床。确定了阴凹槽铜锌矿为早期为热水喷流型,晚期被热液叠加的叠生型矿床;尕大阪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黑矿型VMS矿床,提出成矿后构造变形对矿床起到了强烈变形改造作用,导致矿体拉断呈平行侧列展布,对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浪力克铜矿床、松树南沟金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辽班台铅锌矿床为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红柳槽地区具有岩浆型矿床的找矿潜力。北祁连地区东西部剥蚀存在差异,东部剥蚀小,矿床保存条件好,西部剥蚀深度大,其内浅成矿床大都难以保存。

李霖锋,刘楚晴,刘诗云,郭阿龙[8](2017)在《青海省门源县扎麻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文中研究表明青海省门源县扎麻图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连板块范围内。该文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破碎带,其次加里东晚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也是矿床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主要找矿标志为地层岩性、构造蚀变破碎带、矿化蚀变、地球化学异常;加里东晚期,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侵位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矿体的就位,也带来了成矿物质,提供了热源;而频繁的构造运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容矿场所,进而形成金矿床。

王檬[9](2017)在《青海门源县松树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认为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青海省门源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祁连中元古代-早古生代结合带中部,是北祁连托莱山-大坂山加里东期铜、金、铅锌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奥陶统海相火山岩系,岩性为火山角砾岩、玄武安山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和玄武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等。区内构造主要为NWW向断裂,其次发育近SN向的平移断裂。矿区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早期石英闪长岩、加里东晚期肉红色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其中肉红色花岗闪长斑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松树南沟金矿分为东、西两个矿床。西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地层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共圈出2个工业矿体,主矿体平面上呈纺锤形,剖面上呈楔形,受岩体和构造联合控制,矿化和围岩蚀变受岩石裂隙及断裂控制作用明显,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蚀变玄武安山岩矿石和含金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矿石,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及细网脉状构造。具有面型蚀变分带特征,并伴随矿化分带现象,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硅化(钾化带)→硅化+绿帘石化(硅化、绿帘石化带)→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青磐岩化带),与上述蚀变带相对应,矿化呈现一定的分带特征,对应矿物组合为磁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黄铁矿。东矿床产于NWSE向韧性剪切带中,围岩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绢云母绿泥片岩,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方解石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松树南沟西矿床成矿流体具浅成、中温及中-低盐度特征,成矿温度:260℃300℃,成矿盐度:2.312.4wt%,成矿压力:19.526.6MPa,成矿深度:2.02.64km。东矿床主成矿阶段温度为140℃210℃。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松树南沟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原生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西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的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石来源于壳源岩浆,其源区可能为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结合区域地质分析,其形成于洋壳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岩石中发育细脉状、团块状的磁铁矿,具有高的氧逸度的特征,具有形成斑岩型Cu、Au矿的成矿专属性。通过对西矿床与典型的斑岩型Cu(Au)矿床对比分析,西矿床与斑岩型矿床具有相似性,但又有其特殊性,很难单一方面划分为斑岩型矿床,综合认为其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似斑岩型矿床”。东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东、西矿床在形成的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关系密切,认为二者属于同一成矿系统。西矿床受岩体和构造联合控制,玄武安山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岩石裂隙及断裂分支、复合交汇部位容易形成较大矿体。总体上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金矿化与硅化和绿帘石化关系密切。相对应矿化呈现一定分带性,核心部位相对富集磁铁矿+黄铜矿,向外富集黄铁矿,形成黄铁矿壳,最外富集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黄铜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东矿床存在明显向西南侧伏规律,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找矿工作中应重点考察区内岩浆侵入韧性剪切带所引起的蚀变矿化标志。总之,研究认为本区所处的托莱山-大坂山加里东期铜、金、铅锌成矿亚带是祁连造山带中最具潜力的成矿带,通过对新发现的矿化线索进一步拓展、积累找矿工作经验、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该区找矿工作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徐权,王登科[10](2015)在《青海省松树南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文中提出青海松树南沟金矿位于青海省门源县城西约30km,是北祁连活动带很具有代表性的金矿,也是目前该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金矿。矿区位于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产于印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通过矿床地物、地化和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金矿经历了加里东期火山作用阶段和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阶段,矿床的最终形成和晚华力西—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产生的大规模剪切构造—流体活动使原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和沉淀有关,可归类为造山斑岩型金矿床,已探明储量达中型规模,现根据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对该区成矿规律进行综合研究。

二、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北祁连造山带雪水沟岩体锆石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进展
        1.3.1 北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现状
        1.3.2 北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岩浆岩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2 章 区域地质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古元古界拖赖岩群(Pt_1T)
        2.2.2 中寒武统黑茨沟组(ε _2h)
        2.2.3 下奥陶统阴沟群(O_1Yg)
        2.2.4 中奥陶统大梁组(O_2d)
        2.2.5 上奥陶统扣门子组(O_3k)
        2.2.6 第四系(Q)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第3 章 雪水沟岩体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3.1 雪水沟岩体岩石学特征
        3.1.1 野外地质特征
    3.2 雪水沟岩体年代学特征
        3.2.1 分析方法
        3.2.2 锆石U-Pb测年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 章 雪水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1 分析方法
    4.2 主量元素
    4.3 稀土元素
    4.4 微量元素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雪水沟岩体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5.1 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
    5.2 构造环境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青海巴拉哈图—白土沟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特征
    1.1 地层
    1.2 构造
    1.3 岩浆活动
        1.3.1 侵入岩
        1.3.2 火山岩
2 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2.1 地球物理特征
        2.1.1 航磁(△Ta)异常特征
        2.1.2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2.2 地球化学特征
3 矿产特征
    3.1 矿产分布特征
    3.2 典型矿床
        3.2.1 红沟铜矿床
        3.2.2 松树南沟金矿床
4 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4.1 控矿因素
        4.1.1 地层与成矿
        4.1.2 构造与成矿
        4.1.3 岩浆活动与成矿
    4.2找矿标志
        4.2.1 地层岩性标志
        4.2.2 构造标志
        4.2.3 蚀变标志
        4.2.4 地球化学标志
        4.2.5 地球物理标志
        4.2.6 采矿遗迹标志
5 找矿潜力分析
    5.1 找矿潜力分析
        5.1.1 有利的成矿地质背景
        5.1.2 明显的水系沉积物异常
        5.1.3 矿床外围及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5.2 找矿评价方法

(3)北祁连金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3.1 样品采集及岩相学特征
    3.2 锆石U-Pb测年方法
4 测试结果
5 讨论
    5.1 成矿地质体的厘定
    5.2 成岩成矿时代
    5.3 成矿构造环境
6 结论

(4)北祁连造山带松树南沟金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区地理概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现状
        1.2.2 祁连造山带演化与金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2.3 松树南沟金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5.1 主要成果
        1.5.2 创新点
第2章 矿床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构造
        2.1.4 区域岩浆岩
        2.1.5 区域矿产
    2.2 矿区地质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岩浆岩
        2.2.4 地球物理特征
        2.2.5 地球化学特征
        2.2.6 围岩蚀变
    2.3 矿体地质
        2.3.1 西矿段
        2.3.2 东矿段
    2.4 矿石特征
        2.4.1 矿石类型
        2.4.2 矿物组合
        2.4.3 矿石结构构造
        2.4.4 矿石化学成分
    2.5 元素赋存状态
    2.6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2.6.1 斑岩型金矿体脉体特征
        2.6.2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2.7 小结
第3章 矿床成因
    3.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1 主量元素特征
        3.1.2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3.2 成岩成矿时代
        3.2.1 成岩年代学
        3.2.2 成矿年代学
    3.3 成矿物质来源
        3.3.1 S同位素
        3.3.2 Pb同位素
    3.4 成矿流体特征
        3.4.1 流体包裹体特征
        3.4.2 H-O同位素特征
    3.5 成矿模式
    3.6 小结
第4章 成矿预测
    4.1 控矿因素
        4.1.1 地层条件
        4.1.2 构造条件
        4.1.3 岩浆岩条件
    4.2 找矿标志
        4.2.1 地表露头标志
        4.2.2 围岩蚀变标志
        4.2.3 化探标志
        4.2.4 物探标志
    4.3 找矿预测
        4.3.1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
        4.3.2 综合靶区优选与查证
    4.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第一作者
    其他作者

(5)初论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海省金矿资源概况
2 青海省金矿床类型
3 金矿成矿条件
    3.1 金成矿构造背景
    3.2 金成矿控矿条件
    3.3 金矿时空分布规律
4 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
5 结论

(6)青海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成矿地质背景
2 资源特征
3 控矿因素
    3.1 构造
    3.2 地层岩性
    3.3 中—酸性侵入岩
    3.4 火山岩
    3.5 变质作用
    3.6 风化剥蚀作用
    3.7 小结
4 矿床类型
5 成矿分布特征
    5.1 成矿作用与成矿时代
    5.2 时空分布特征
6 矿集区划分
7 找矿方向
    7.1 苏干湖—锡铁山金成矿远景区
    7.2 赛什克南—叉叉龙洼金成矿远景区
    7.3 祁曼塔格金成矿远景区
    7.4 磁铁山—智玉金成矿远景区
    7.5 同德—同仁金成矿远景区
    7.6 小结
8 结语

(7)青海北祁连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地质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
        1.2.1 地质工作程度
        1.2.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选题意义及依托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进展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构造分区及特征
    2.2 区域地层
        2.2.1 前寒武纪地层
        2.2.2 早古生代地层
        2.2.3 晚古生代地层
        2.2.4 中生代地层
        2.2.5 新生代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4.1 侵入岩
        2.4.2 火山岩
        2.4.3 蛇绿岩带
    2.5 变质作用
        2.5.1 区域变质作用
        2.5.2 动力变质作用
        2.5.3 热接触变质作用
        2.5.4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2.6 区域矿产
第3章 地球动力学演化
    3.1 北祁连地球动力学演化研究现状
    3.2 古元古代北祁连洋存在的确定
    3.3 中元古代成熟的大洋阶段
    3.4 晚震旦世-晚奥陶世末期(545~442Ma)双向俯冲阶段
        3.4.1 向北俯冲
        3.4.2 向南俯冲
        3.4.3 向北俯冲弧后拉张形成阶段
    3.5 晚奥陶世末期-早泥盆世碰撞造山阶段
    3.6 海西-印支期陆内造山阶段
    3.7 燕山-喜山期(212Ma~今)隆升与剥蚀阶段
第4章 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研究
    4.1 叠生型矿床
        4.1.1 阴凹槽铜锌矿床
    4.2 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水喷流型矿床
        4.2.1 尕大阪铜铅锌多金属矿
        4.2.2 小沙龙直沟铜矿
    4.3 斑岩型矿床
        4.3.1 浪力克铜矿床
        4.3.2 松树南沟金矿床
    4.4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4.4.1 辽班台铅锌矿床
        4.4.2 郭米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4.4.3 成矿模式
    4.5 岩浆型矿床
        4.5.1 红柳槽金铂矿床成矿潜力评价
第5章 区域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5.1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5.1.1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
        5.1.2 地层条件
        5.1.3 构造条件
        5.1.4 岩浆岩条件
        5.1.5 变质作用与成矿
    5.2 区域成矿规律
        5.2.1 时间分布规律
        5.2.2 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5.2.3 矿床的剥蚀保存条件
    5.3 区域成矿模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

(8)青海省门源县扎麻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
    2.1 地层
    2.2 构造
        2.2.1 单斜构造
        2.2.2 NW向断裂组
        2.2.3 EW向断裂
    2.3 岩浆岩
    2.4 含矿构造蚀变破碎带特征
    2.5 围岩蚀变
3 矿体地质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矿物成分
        3.2.2 矿石结构构造
        3.2.3 矿石类型
4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4.1 控矿因素
        4.1.1 构造控矿
        4.1.2 岩浆岩控矿
    4.2 找矿标志
        4.2.1 地层岩性标志
        4.2.2 构造蚀变破碎带标志
        4.2.3 矿化蚀变标志
        4.2.4 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5 结论

(9)青海门源县松树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0.2 以往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
        0.2.1 勘查及研究现状
        0.2.2 存在问题
    0.3 论文选题意义与依托
    0.4 工作量统计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
    1.2 区域地层
    1.3 区域构造
    1.4 区域岩浆岩
        1.4.1 火山岩
        1.4.2 侵入岩
    1.5 区域矿产
    1.6 成矿动力学背景
第2章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层
    2.2 矿区构造
    2.3 矿区岩浆岩
    2.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4.1 样品采集及岩相学描述
        2.4.2 分析方法
        2.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4.4 岩浆源区
        2.4.5 构造环境
        2.4.6 成矿专属性探讨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1.1 西矿床矿体特征
        3.1.2 东矿床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2.1 西矿床矿石特征
        3.2.2 东矿床矿石特征
    3.3 围岩蚀变
        3.3.1 西矿床围岩蚀变
        3.3.2 东矿床围岩蚀变
    3.4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第4章 矿床成因探讨
    4.1 成矿地质条件
    4.2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4.2.1 样品采集与研究方法
        4.2.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2.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4.2.4 成矿压力及深度估算
        4.2.5 成矿流体来源
        4.2.6 成矿流体演化
    4.3 成矿物质来源
        4.3.1 硫同位素研究
        4.3.2 铅同位素
    4.4 成矿时代
    4.5 成矿模式
    4.6 矿床成因类型
        4.7.1 西矿床成因研究
        4.7.2 东矿床成因研究
第5章 矿化富集规律研究
    5.1 地层控矿规律
    5.2 岩浆岩控矿规律
    5.3 构造控矿规律
        5.3.1 成矿前构造的控矿规律
        5.3.2 成矿后构造对金矿床的影响
    5.4 矿化面型蚀变分布规律
    5.5 松树南沟金矿区找矿潜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青海省松树南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大地构造环境
    1.2 区域地层单元
    1.3 区域构造
    1.4 区域岩浆活动
    1.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 矿床类型及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类型
    2.2 矿床地质特征
        2.2.1 地层特征
        2.2.2 岩石学特征
        2.2.3 构造特征
        2.2.4 岩浆岩
        2.2.5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2.2.6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2.2.7 矿体地质特征
3 矿床成矿规律分析
    3.1 矿床成因探讨
    3.2 金矿成矿规律综合研究
        3.2.1 金矿成矿时间的限时性
        3.2.2 成矿元素组合的多样性
        3.2.3 控矿因素的多样性
4 结论

四、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北祁连造山带雪水沟岩体锆石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冯晓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2]青海巴拉哈图—白土沟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 徐镇华,马玉见,曹纪虎,张晨,唐华东,高威. 矿产勘查, 2019(09)
  • [3]北祁连金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J]. 刘强,王冠,王登科. 四川地质学报, 2019(01)
  • [4]北祁连造山带松树南沟金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D]. 白云. 成都理工大学, 2019
  • [5]初论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J]. 潘彤,王福德. 黄金科学技术, 2018(04)
  • [6]青海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J]. 王福德,李云平,贾妍慧.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8(02)
  • [7]青海北祁连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D]. 丛智超. 吉林大学, 2017(09)
  • [8]青海省门源县扎麻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李霖锋,刘楚晴,刘诗云,郭阿龙. 山东国土资源, 2017(03)
  • [9]青海门源县松树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 王檬. 吉林大学, 2017(10)
  • [10]青海省松树南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A]. 徐权,王登科. 四川省地质学会2015年资料汇编I, 2015(总第45期)

标签:;  ;  ;  ;  ;  

青海松顺南沟金矿地质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