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膜棉种植不同行距试验及栽培要点

宽膜棉种植不同行距试验及栽培要点

一、宽膜植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试验及栽培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有忠,王国民,孔新[1](2021)在《D膜植棉栽培模式的优势、应用效果及配套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陆地棉‘新陆中67’为材料,研究D膜栽培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棉田地温、膜下积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膜植棉‘新陆中67’生育期比C膜提前成熟5~7 d。从苗期生育进程看,D膜栽培棉株果枝数比宽膜多1.9个,具有显着性差异;开花多0.7个,成铃数多0.6个,无显着性差异。株高和果枝数二者表现为显着性差异。D膜与C膜衣分、亩产、收获株数、亩铃数差异表现显着性。D膜的衣分比C膜衣分高1.6%,亩产增产11.37%。膜下温度相比,D膜明显要比C膜高。D膜植棉栽培技术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杀虫、压草效果,对棉花产量提高、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娄善伟,董合忠,田晓莉,田立文[2](2021)在《新疆棉花“矮、密、早”栽培历史、现状和展望》文中提出新疆棉区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于1994年前后形成基于合理密植、植株矮化、早发早熟的棉花"矮、密、早"栽培模式。该模式以促早发早熟为主攻目标,充分利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化学调控,以及机械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并与配套棉花品种结合,通过密植矮化促早管理,促进生长发育与光能利用同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用群体效应增源、扩库,提高有效光合面积和光合生产能力;克服了春季低温、秋季降温快等不利环境影响。"矮、密、早"栽培模式实现了棉花早发早熟、高产优质,使新疆皮棉产量由1981年的511.5 kg·hm-2提高到1994年的1 200.0 kg·hm-2,并于2019年达到1 966.5 kg·hm-2,年均增产7.2%以上,为中国和世界探寻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典范。本文对"矮、密、早"栽培模式演进过程作了回顾,重点论述了该模式的技术内容和高产机理,并对该模式的发展作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棉花栽培模式的不断创新提供参考。

杨苏龙,史俊东,席凯鹏,史高川,陶民刚,常铁牛,张卫民,李朋波,石跃进,姚众[3](2018)在《晋南机采高密棉田创新技术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收获由人工采摘向机械收获转变的迫切性日益增加。运城棉花综合试验站2011—2016年连续6 a在运城设置了"晋南棉花高密度种植模式探索"试验,把当地传统植棉的群体密度从6.0万10.5万株/hm2提高到12.0万28.5万株/hm2,利用缩节胺进行全生育期多频次、大剂量塑造棉花娇小株型;大幅度降低个体高度,减少单株果枝数量和单株成铃数量,缩短棉铃成铃周期,使棉花成铃期与当地光热富裕期高度吻合,以超大群体增加单位面积成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经6 a连续试验示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当然,晋南虽然春夏两季干旱少雨,但是在个别年份也会出现秋雨连绵,高密度棉花由于个体之间相互交错,在秋季棉花吐絮时容易出现下部烂铃,对棉花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合适的种植密度为12.0万16.5万株/hm2。

王志军,董永梅,李有忠,赵曾强,孙国清,谢宗铭[4](2018)在《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是新疆杂交棉的创新栽培模式。该模式是以杂交棉良种为基础,培育壮苗为前提,田间配套管理为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保证,常规水肥管理和全程化学调控等为手段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一种栽培模式。为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棉株冠层结构合理,生育进程加快;种植效益升高,杂种优势凸显;株行距配置合适,光能利用率较高等方面总结了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从品种选择、规范种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进行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的条件;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和展望,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应用该栽培模式的建议。

魏鑫[5](2017)在《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花产量形成及采收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具备大规模生产并获高产的条件和潜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紧张,人工采收棉花严重制约新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新疆棉花产业必须是高效率、高水平机械化采收。因此,筛选确定适宜棉花机械化采收的种植模式是棉花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设置行距(66+10)cm、行距(72+4)cm两种机采种植模式和行距(66+10)cm、行距(76+76)cm模式两种机采种植模式田间对比试验,阐明种植模式和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明确不同种植模式棉花机械采收效果的差异,为机采棉关键农艺技术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阐明了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适宜的种植模式加快了棉花的生育进程,有利于棉花植株个体生长发育,(66+10)cm模式和(72+4)cm模式比较,(66+10)cm模式前期生长较(72+4)cm模式慢,前期株高较低,但后期由于有更合理的行距配置,生育期较(72+4)cm更短。(66+10)cm模式和(76+76)cm模式比较,(76+76)cm模式整个生育期间株高、叶片较(66+10)cm模式更合理,个体干物质积累大,且群体通风透光性好,生育期缩短。2.揭示了种植模式对棉花光合能力及冠层结构的影响。适宜的种植模式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分布在全生育期有更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布。(66+10)cm模式和(72+4)cm模式比较,(66+10)cm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72+4)cm,且峰值较(72+4)cm高0.19,生育后期下降缓慢。(66+10)cm模式前期光合速率低于(72+4)cm模式,后期明显高于(72+4)cm模式,说明(66+10)cm模式更有利于棉花生育后期通风透光。(66+10)cm模式和(76+76)cm模式比较,(76+76)cm模式下形成的冠层结构较(66+10)cm模式相比,更有利于棉花生育后期通风透光,使得更多的叶片进行光照,从而促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强,但由于加快了生育进程,在后期光合速率下降较快。3.明确了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花产量、品质及机采效果的影响。(72+4)cm模式,因窄行变窄,中后期田间荫蔽程度加重,空气流通受到影响,且棉株个体间竞争加剧,且在采收效果方面挂枝棉花及撞落在田间未采收的棉花均多于(66+10)cm,产量低于(66+10)cm。(76+76)cm模式,由于两行变一行,有利于棉花生育后期通风透光,使得更多的叶片进行光照,空间大,叶片较易脱落,挂枝棉花少,但是由于窄行改为单行,撞落率有所提高,产量高于(66+10)cm。

白岩,毛树春,田立文,李莉,董合忠[6](2017)在《新疆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评述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近20年来,新疆产棉区采取"促早栽培,向‘温’要棉;密植矮化,向‘光’要棉;水肥一体化,向‘水肥’要棉;农机农艺融合,向‘轻简化’要效益"的技术途径,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大幅度减少人工投入,膜上精量播种免除放苗、定苗,合理密植配合化学调控实现简化整枝与集中收花,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实现节本增产增效,关键农艺技术与物质装备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既保证了高产甚至超高产,又实现了轻简化,较好地解决了高产与简化的矛盾,使得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成为全国平均单产最高的优势棉花产区。展望未来,为保障棉花持续高产高效,今后新疆棉花栽培的技术途径须与时俱进,一方面由"向温、向水要产量、要效益",转变为"向光、向水肥一体化、向农艺技术与物质装备高度融合要产量、要品质、要效益";另一方面棉花栽培管理要改过去"三分种、七分管"为"七分种、三分管"。要通过棉田综合调控建立棉花高光效群体,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协同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重视种子品质、提高播种质量,在"种"的环节多下功夫,减少管理环节,进一步节本增效;加强新疆棉花高效轻简化栽培的基础理论创新,为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蒋学东,沈丽,马丰收[7](2006)在《超宽膜与宽膜植棉高产栽培模式对比试验》文中提出通过超宽膜与宽膜不同模式栽培长绒棉效果的对比试验及其生育期调查情况表明,超宽膜栽培长绒棉具有很好的增温、保墒、杀草效果,适期播种可出苗早、现蕾早、发育快和成熟早,若能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夺高产,超宽膜植棉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李举文,胡慧,陈旺,刘淑兰[8](2002)在《超宽膜植棉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总结》文中认为采用2.15米以上超宽膜一膜6-8行种植棉花,能更充分地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杀草效益,使棉花提早播种、出苗、发育增快,成熟早,产量高。

李举文,李梅珍,黄磊,陈旺[9](2001)在《宽膜植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试验总结》文中提出通过对近几年宽膜植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的试验总结 ,分析了不同行距配置方式的利弊 ,以及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方式的主要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李举文,杨举芳[10](2000)在《超宽膜植棉丰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由于超宽膜植棉是一项新型植棉技术 ,它具有宽膜植棉的优势 ,地膜覆盖率高 ,增温保墒强 ,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促使棉花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1999年 ,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真组织安排了超宽膜植棉与宽膜植棉的对比试验 ,总结超宽膜的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二、宽膜植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试验及栽培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宽膜植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试验及栽培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D膜植棉栽培模式的优势、应用效果及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D膜栽培对棉花生育进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生育进程
        1.1.2 生长发育
    1.2 D膜栽培对棉田地温的效果
    1.3 D膜栽培对棉田膜下积温的影响
    1.4 D膜栽培技术应用效果探讨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
    3.2 D膜植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3.2.1 合理配置株行距
        3.2.2 择期播种,及时进行定苗
        3.2.3 合理调控水肥,适时化控,科学喷施叶面肥
        3.2.4 病虫害综合防治
    3.3 田间管理
    3.4 调查记载项目
    3.5 数据分析

(2)新疆棉花“矮、密、早”栽培历史、现状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棉花“矮、密、早”模式的发展历程
2“矮、密、早”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内容
    2.1“矮、密、早”的主要形式
    2.2“矮、密、早”栽培关键技术
        2.2.1地膜覆盖技术
        2.2.2化学调控技术
        2.2.3膜下滴灌与水肥调控技术
        2.2.4全程机械化技术
        2.2.5打顶技术
        2.2.6其他关键技术
3“矮、密、早”栽培模式的理论基础
    3.1促早栽培理论基础
    3.2矮化栽培理论基础
    3.3密植栽培理论基础
4“矮、密、早”栽培模式展望
    4.1面临的挑战
    4.2发展展望
        4.2.1加快全程机械化进程
        4.2.2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4.2.3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4.2.4向绿色优质发展

(3)晋南机采高密棉田创新技术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3.1 初步探索 (2011年)
        1.3.2 高密度不同模式试验 (2012年)
        1.3.3 初步成型 (2013年)
        1.3.4 完善技术体系 (2014年)
        1.3.5 技术装配及优化 (2015年)
        1.3.6 集成示范 (2016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1年机采高密度棉田试验产量
    2.2 2012年机采高密度棉田试验产量
    2.3 2013年机采高密度棉田试验产量
    2.4 2014年机采高密度棉田试验产量
    2.5 2015年机采高密度棉田试验产量
    2.6 2016年集成示范产量结果
3 机采高密度棉花的几个关键措施
    3.1 缩节胺对机采高密度棉花的控制是该技术的核心
    3.2 提早缩节胺使用时间, 增加缩节胺用量
    3.3 每穴一株, 出苗整齐一致
    3.4 初花期浇第一水最关键
    3.5 适时打顶, 控制株高
4 结论与讨论

(4)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及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
    1.1 冠层结构合理, 生育进程加快
    1.2 种植效益升高, 杂种优势凸显
    1.3 株行距配置合理, 光能利用率较高
2 机采杂交棉进行宽行稀植栽培的条件
    2.1 品种选择
    2.2 规范种植
    2.3 田间管理
        2.3.1 肥料运筹
        2.3.2 化学调控
        2.3.3 其他措施
        2.3.4 脱叶处理
        2.3.5 机械采收
3 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应用效果
4 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应用前景
5 结语

(5)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花产量形成及采收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国内外棉花种植模式及机采棉发展演变
        1.1.2 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3 种植模式对作物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1.1.4 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1.2 本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生育时期
        2.3.2 农艺性状
        2.3.3 干物质积累
        2.3.4 叶面积指数(LAI)
        2.3.5 光合势
        2.3.6 冠层结构
        2.3.7 主茎叶SPAD值
        2.3.8 主茎叶光合速率
        2.3.9 产量
        2.3.10 叶片脱落速率及挂枝
        2.3.11 机采棉花含杂
        2.3.12 采收撞落及棉花挂枝
        2.3.13 纤维品质
        2.3.14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
        3.1.2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农艺性状的影响
        3.1.3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3.2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光合特性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3.2.1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光合特性的影响
        3.2.2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冠层结构的影响
    3.3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脱叶效果及采收效果的影响
        3.3.1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脱叶速率的影响
        3.3.2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叶片挂枝率的影响
        3.3.3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挂枝率及撞落率的影响
    3.4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产量品质的影响
        3.4.1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含杂率、籽棉加工杂质的影响
        3.4.2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4.3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生长发育影响的讨论
    4.2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光合特性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4.3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脱叶效果及采收效果的影响
    4.4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产量品质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新疆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评述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促早栽培,向“温”要棉
    1.1 选择熟性对路的棉花品种
    1.2 适期早播种
    1.3 地膜覆盖
    1.4 密植促早
2 塑造合理群体,向“光”要棉
    2.1 合理密植奠定丰产基础群体
    2.2 促控结合,塑造高光效群体结构
        2.2.1 高光效群体结构指标要求
        2.2.2 塑造高光效群体结构的主要措施
3 节水灌溉,向“水”要棉
    3.1 膜下滴灌技术
    3.2 干播湿出播种技术
    3.3 水肥一体化技术
    3.4 调亏灌溉技术
4 农机农艺融合,向“轻简化”要效益
5 高产简化栽培技术与机理研究展望
    5.1 棉花高产简化栽培途径与机理的创新和引领
    5.2 基于充分利用光能的群体综合调控技术优化和提升
    5.3 适宜全程机械化植棉的单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7)超宽膜与宽膜植棉高产栽培模式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情况
    1.2 试验品种
    1.3 试验方法
2 栽培要点
    2.1 合理配株行距
    2.2 精细整地, 重施基肥, 分期追施氮肥
    2.3 适期播种, 严格播种质量, 及时定苗
    2.4 合理调控水肥, 适时化控, 科学喷施叶面
    2.5 早打顶尖, 保蕾座桃
    2.6 病虫害综合防治
3 不同诱蛾, 兼顾棉铃虫、棉蚜防治, 点片发生, 点片防治, 严禁普防
4 问题与探讨

(9)宽膜植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试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情况简介
    1.1 试验地选择与设计
    1.2 试验地肥力情况
    1.3 田间栽培管理情况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2.2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棉花植株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棉花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 宽膜植棉不同方式的利与弊
4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的栽培要点
    4.1 平整土地
    4.2 测土配方施基肥
    4.3 适期早播, 严格播种质量
    4.4 早苗早管促早发
    4.5 适时化控
    4.6合理水肥促健长
    4.7 早打顶尖
    4.8 重视综合防治

四、宽膜植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试验及栽培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D膜植棉栽培模式的优势、应用效果及配套栽培技术[J]. 李有忠,王国民,孔新. 分子植物育种, 2021(09)
  • [2]新疆棉花“矮、密、早”栽培历史、现状和展望[J]. 娄善伟,董合忠,田晓莉,田立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21(04)
  • [3]晋南机采高密棉田创新技术可行性研究[J]. 杨苏龙,史俊东,席凯鹏,史高川,陶民刚,常铁牛,张卫民,李朋波,石跃进,姚众. 山西农业科学, 2018(09)
  • [4]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 王志军,董永梅,李有忠,赵曾强,孙国清,谢宗铭. 贵州农业科学, 2018(08)
  • [5]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花产量形成及采收效果的影响[D]. 魏鑫.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6]新疆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评述与展望[J]. 白岩,毛树春,田立文,李莉,董合忠.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1)
  • [7]超宽膜与宽膜植棉高产栽培模式对比试验[J]. 蒋学东,沈丽,马丰收. 新疆农业科学, 2006(S1)
  • [8]超宽膜植棉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总结[J]. 李举文,胡慧,陈旺,刘淑兰. 石河子科技, 2002(02)
  • [9]宽膜植棉不同行距配置方式试验总结[J]. 李举文,李梅珍,黄磊,陈旺. 石河子科技, 2001(05)
  • [10]超宽膜植棉丰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总结[J]. 李举文,杨举芳. 石河子科技, 2000(06)

标签:;  ;  ;  ;  ;  

宽膜棉种植不同行距试验及栽培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