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Ar-~(39)东天山造山带右旋剪切变形与构造演化的Ar年代学证据

~(40)Ar-~(39)东天山造山带右旋剪切变形与构造演化的Ar年代学证据

一、东天山造山带右行剪切变形及构造演化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迪,罗彦军,郭伟立,张丹丹,康磊,刘生荣,任广利[1](2021)在《东天山康古尔构造带红丘陵段主期构造变形温度及时代约束——来自石英EBSD组构的证据》文中研究指明康古尔构造带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造山带北部,是构建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增生造山过程的关键。系统建立康古尔构造带的变形样式和变形条件,对进一步理解其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康古尔构造带红丘陵段构造解析、糜棱岩显微构造和石英c轴组构分析,厘定出2期构造变形:D1期为南北向挤压韧性剪切,变形温度为500~650℃;D2期为右行剪切,变形温度小于350℃。综合已有区域构造热年代学数据分析认为,D1期变形时间为294~280 Ma,形成于康古尔有限洋盆闭合后的中天山地块与吐哈地块南北向碰撞挤压过程,D2期右行剪切发生于276~242 Ma的后碰撞陆内缩短环境。本研究可为康古尔构造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支撑。

薛春纪,赵晓波,赵伟策,赵云,张国震,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莫宣学[2](2020)在《中-哈-吉-乌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成矿环境和控矿要素与找矿标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山是全球第二大金矿富集区,世界级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东西成带横贯中国新疆中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构成巨型跨境金成矿带。天山巨型跨境金成矿带和重要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成矿的控制要素、找矿勘查的标志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高度关注的重大地质和找矿问题。通过广泛、深入地文献调研和境内外天山较全面野外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本文认为中-哈-吉-乌天山大规模金成矿主体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块拼贴变形过程,部分形成于中-晚二叠世陆内走滑变形过程。中天山南、北缘古缝合带及其附近的大型脆性/韧-脆性变形带是巨量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多期叠加复合成矿是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的显着特征。地壳初始富集、构造变形活化、岩浆热液叠加是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的主控因素。"碳质细碎屑岩+脆韧性变形带+海西末期岩体"是中-哈-吉-乌天山变形带容矿大型-超大型金矿的找矿标志组合。

王国灿,张孟,冯家龙,廖群安,张雄华,康磊,郭瑞禄,玄泽悠,韩凯宇[3](2019)在《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基础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对涉及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格局存在争议或认识模糊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北天山洋盆和康古尔洋盆的属性及相互时空关联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准噶尔-吐哈地块为相对刚性的、深部为0. 8~0. 55 Ga新生地壳但表层存在>1. 0 Ga古老陆壳残片的具有大洋高原性质的统一块体,北界范围随着北部边缘的裂拚演化过程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基于对吐哈地块与中天山之间新发现的大草滩蛇绿岩以及其他蛇绿混杂岩带的系统梳理,提出古生代两阶段不同性质的洋盆演化模型。具有显着不同板块分隔意义的北天山洋盆主要出现于寒武—中泥盆世,代表长期分隔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中天山-塔里木板块的主大洋,而康古尔古洋盆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叠加在已经缝合的北天山洋盆的古大陆边缘体系之上重新打开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有限小洋盆。结合近年来其他相关研究新成果,重新构建了东天山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型。

胡军,余心起,路宗悦,曾严,刘秀,王照翻[4](2020)在《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韧性挤压变形特征:以哈密黄山东地区为例》文中提出东天山康古尔断裂带和雅满苏断裂带之间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中发育一条东西向韧性变形带,具两期性质不同的韧性变形,早期韧性挤压性质,晚期右行韧性剪切.对早期韧性挤压变形的宏观构造(糜棱面理、糜棱线理、对称石香肠构造、不对称褶皱等)和显微构造(压力影构造、布丁构造、动态重结晶、不同类型砾石变形特征等)特征做了详细的研究.糜棱岩中砾石有限应变Flinn图解判别岩石类型为L-S和SL型构造岩,三轴应变量的测量均揭示了一般压缩和少部分的平面应变类型.石英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及少量边界迁移重结晶,长石塑性变形、部分膨凸重结晶等变形特征;石英C轴组构揭示中温柱面和菱面滑移为主,后期叠加底面滑移.因此,推测早期韧性挤压变形温度范围在450~550℃.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康古尔变形带早期韧性挤压变形形成于300~290 Ma,塔里木板块和中天碰撞闭合后陆内南北挤压环境下.

王凯,计文化,孟勇,张欣,朱晓辉,李平[5](2019)在《天山造山带东段构造变形对增生造山末期的响应》文中提出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最南端,是研究和认识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增生造山过程的关键地区。本文聚焦于天山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最晚一期脆韧性构造变形,通过对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康古尔断裂带和哈尔里克构造带等变形带内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解析,认为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表现为由南向北逆冲兼右行剪切变形特征,康古尔断裂带表现为南北向挤压兼右行剪切变形特征,哈尔里克构造带表现为由北向南的逆冲叠加稍晚期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特征。结合大量已有的构造热年代学数据分析,指出各构造单元内最晚一期脆韧性变形时间为二叠纪晚期-中三叠世,指示该时间段内近东西走向的天山造山带东段和北西-南东走向的东准噶尔造山带与西侧哈萨克斯坦弧形造山系呈现为三向汇聚的动力学特征,代表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末期的演化特征。

胡军[6](2019)在《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挤压-右行剪切变形特征及时代约束》文中提出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呈东西向展布于康古尔断裂带和雅满苏断裂带之间。前人研究认为具两期韧性变形,早期韧性挤压变形和晚期右行韧性剪切变形,但在变形时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沿着该变形带,广泛分布的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各类型岩体中很好的记录和保存了挤压-右行剪切两期韧性变形。为了正确的判别挤压-右行剪切两期韧性变形,同时对两期韧性变形时间进行新的约束,本文围绕变形的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和同构造岩浆岩体开展了宏观构造解析、室内显微构造特征观察、有限应变的测量和岩石组构(EBSD)分析,以甄别挤压-右行韧性剪切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此外,进行了同构造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及变形带西段黑云母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讨论了康古尔韧性变形带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而为中亚古洋盆闭合后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证据。结果显示,不同的构造期次具不同的宏微观构造及组构特征。挤压韧性变形,变形岩系仅限于285 Ma之前的沉积-火山岩系及侵入岩体,宏微观下以形成具对称性质的构造现象为特征(对称石香肠构造,变形砾石等);右行韧性剪切变形具:(1)变形岩系包括了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早-中二叠世侵入岩;(2)分布于剪切带内同构造岩体形态上具右行指示标志(如:黄山东、黄山、香山及景峡岩体等);在变形早期侵位岩体变形较强,同一岩体边缘变形较内部强;(3)可见S-C组构、石香肠构造、面理和线理、书斜构造及旋转碎斑等指示剪切运动学的构造现象;(4)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具挤压-右行剪切两期韧性变形,晚期右行剪切叠加于早期挤压变形之上。石炭系糜棱岩砾石有限应变Flinn图解判别早期挤压韧性变形岩石类型为L-S和SL型构造岩,三轴应变量测量结果均揭示了一般压缩和少部分的平面应变类型。结合石英、长石的变形行为及石英C轴EBSD分析,显示早期为中温南北向挤压韧性变形,后期叠加低温近东西向右行韧性剪切变形。U-Pb锆石和黑云母40Ar/39Ar年龄,同时结合区域构造特征,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早期挤压韧性变形形成于300285 Ma,与塔里木板块和中天山地块碰撞后的陆内挤压相关;285260 Ma右行韧性剪切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代俊峰[7](2019)在《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全球铅锌资源主要来自沉积岩容矿的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铅锌矿床;但天山地区却发现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显示出巨大的矽卡岩型铅锌成矿潜力,这是天山铅锌成矿的重要特色。这些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形成于何种地质环境?矿化样式和成矿方式如何?都是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以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相学研究为基础,选取新疆西天山阿尔恰勒和东天山阿奇山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天山晚古生代矽卡岩型铅锌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的研究,并建立新疆天山远矽卡岩型和近矽卡岩型两种不同的铅锌矿化模式。同最后,从时空分布、构造活动、容矿地层、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等几个方面着手,揭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系统物质组成和成矿演化,旨在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找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的成果和进展:(1)阿尔恰勒矿床成矿时代为340 Ma;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部分来自围岩大哈拉军山组。成矿和区域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表明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岛弧环境,与南天山洋俯冲过程中在伊犁板块南缘引起的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阿尔恰勒矿床属于远矽卡岩矿床,是深部来源的岩浆热液沿地层层间薄弱带进行渗滤交代的结果。(2)阿奇山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06 Ma;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部分来自围岩雅满苏组。成矿与区域岩浆活动时空关系表明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南天山洋俯冲的岛弧环境。阿奇山矿床属于渗滤交代矽卡岩矿床,是岩浆流体与雅满苏组中的钙质砂岩、灰岩透镜体进行水岩反应的产物。(3)天山地区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主要发在在晚古生代,受大洋俯冲岛弧环境、钙碱性岩浆活动、古生代海相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有利含矿热液供给通道以及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4)通过系统归纳成矿时代、构造环境、容矿地层、岩浆活动以及矿化蚀变等多个控矿要素,认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巨大。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北缘和南缘、乌兹别克斯坦中天山南缘以及新疆东天山之中天山地块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赵伟策[8](2019)在《西天山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构造—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天山造山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沿中天山南、北缘产出有众多世界级金矿床,多数金矿床产于古亚洲洋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型断裂带或脆韧性变形带内,指示构造活动与金成矿作用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构造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备受关注,何种性质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后矿化期构造活动又对金矿化产生何种影响?均不甚清楚。我国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是在中天山北缘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89 t@3.84 g/t),产于那拉提北缘断裂南侧的次级构造带内,大规模金矿化发生于晚石炭世,与西天山晚古生代碰撞造山时代基本一致,因此,为我们理解矿田构造与碰撞造山过程以及大规模金成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对象。本文在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剖面实测和填图工作,对断层几何学与运动学性质进行了解析,根据断层滑动数据进行了应力场反演,并结合变形年代学数据,对比了区域造山过程,确定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构造演化历史为:D1期为自南向北逆冲作用,与晚石炭世南天山洋关闭、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近N–S向缩短导致形成了那拉提北缘断裂南侧的近ENE–WSW向次级断层带;D2期为二叠纪右行走滑活动,表现为近WNW–ESE向应力场下形成的近ENE–WSW向右行走滑断层与共轭的近NNW–SSE向左行走滑断层,与西天山二叠纪右行平移活动相对应;D3期构造以近NE–SW向应力场下形成的近NW–SE向逆断层与近NNE–SSW向右行走滑断层为特征,可能是对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响应。基于本文热年代学数据与前人地质年代学数据的热史模拟揭示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的后矿化期构造剥露作用:第一期为与区域碰撞造山相关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快速剥露;第二、三期剥露与地表侵蚀有关,分别在290.2–114.4 Ma、114.4 Ma至今接受长期的缓慢剥露。卡特巴阿苏金矿床的矿田构造模式可概括为:晚石炭世南天山洋的最终关闭与区域碰撞造山导致近N–S向缩短,发生了D1期自南向北逆冲作用,使那拉提北缘断裂复活,成为金矿化的一级(导矿)构造;在其南侧(上盘),发育近ENE–WSW向断层–裂隙系统,成为二级(容矿)构造。大规模逆冲活动为成矿流体的上升、运移提供了动力来源,近ENE–WSW向断层–裂隙构造系统提供了成矿物质富集、沉淀的空间,控制了卡特巴阿苏大规模金矿化的发生。

钟凌林[9](2019)在《中天山西段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与地壳演化》文中提出中国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研究其构造演化对理解中亚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天山造山带形成于古亚洲洋及其相关小洋盆的俯冲增生与闭合过程中,并经历了晚古生代后造山以及中新生代陆内构造作用的影响。然而关于其古生代演化历史,尤其是早-晚古生代的构造背景差异与演变过程,尚需要更多研究。本次研究选取了中天山地块北缘米什沟蛇绿混杂岩为切入点,对中天山北缘洋盆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演化进行了讨论,并针对干沟-米什沟-冰达坂-那拉提缝合带南北两侧的中天山巴伦台地块,伊犁地块南缘以及南天山西段哈尔克山-开都河地区进行了构造观察与采样。借助于构造分析,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与Sr-Nd同位素工具,本文探讨了区域内各块体的古生代演化历史,并最终连点成线,提出了一个经过改进的,着重强调早-晚古生代构造差异的天山造山带演化模式。中天山东北缘米什沟蛇绿混杂岩从岩性上可以划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主要为变形志留系弧前沉积序列,其上与弱变形石炭系马鞍桥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志留系岩屑砂岩的碎屑锆石U-Pb主要年龄峰值为2490 Ma,1751 Ma,1474-1352 Ma,1011-916 Ma与443 Ma,主要物源可能为中天山大陆岩浆弧。不整合面以上石炭系底砾岩中最年轻的锆石U-Pb年龄峰值为337Ma,物源特征和锆石年龄分布与志留系沉积岩基本一致。北段岩石组合包括硅质岩,碧玉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与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多呈团块状产出于凝灰质或硅质基质中,呈构造混杂堆积。混杂岩剖面内主要识别出两期构造事件:D1期构造在南段表现为轴面整体朝SSW倾斜的不对称紧闭褶皱,在北段表现为混杂岩内部普遍发育的朝SSW倾斜的强烈劈理化的硅质或凝灰质基质与定向排列的火山岩与硅质岩团块。非对称旋转岩块等构造变形组构主要指示顶部向北的剪切动向。D1期变形组构分布具有明显的透入性,形成于马鞍桥组不整合之前,可能对应于蛇绿岩的俯冲增生与构造侵位。对侵入混杂岩中未变形花岗岩脉与马鞍桥组底砾岩的定年结果显示,D1期变形大致发生于337 Ma之前;D2期构造主要局限于天山主剪切带及其附属断层附近,改造了先存地质体与D1期变形组构。其变形面理面总体走向为NWW-SEE,沿面理面发育的拉伸线理倾伏向与面理走向基本相同。剪切带内发育书斜构造、非对称石英-长石旋斑与石英-云母条带均指示NWW-SEE向右行剪切作用。而根据剪切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以及前人的热年代学研究,剪切带活动峰期为早-中二叠世(290-260 Ma)。米什沟剖面混杂岩中共识别出三类火山岩块体。第一类与硅质岩混杂堆积的亚碱性基性火山岩团块具有类似于MORB的稀土与微量元素特征,但略为亏损Nb-Ta而富集Ba-Th元素,可能代表了弧前洋壳的残余;第二类中-酸性火山岩团块成岩年龄为448-428Ma,富集轻稀土(LREE)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重稀土(HREE)配分曲线平坦,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其锆石εHf(t)值显着为负(-11.7~-8.2),并具有古元古代(2.17?1.95 Ga)二阶段Hf模式年龄,可能形成于大陆岩浆弧环境;第三类岩浆岩喷发年龄为345 Ma,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和HREE,并具有较高的(La/Yb)CN和Sr/Y比值。结合其总体为正的锆石εHf(t)值(0.88?7.24)与中-新元古代(1291?889 Ma)二阶段Hf模式年龄,该期火山岩可能形成于俯冲带上盘的拉张环境,反映了区域内由早-中古生代挤压性构造演变至晚古生代拉张构造。中天山巴伦台地块内部出露有大量古生代侵入岩基。其中早-晚古生代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构造特征差异。巴伦台早古生代中基性侵入体与变质沉积岩围岩均发生明显塑性变形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内部发育向南或向北缓倾斜的面理(S1)与相应的倾滑线理(L1)。XZ面上可见不对称长石旋斑,云母鱼,暗色矿物拖尾等运动学组构,指示顶部向北的剪切动向。晚古生代侵入岩体主要为未变形/弱变形钾长花岗岩基,局部可见其沿先存面理侵入于早古生代岩基。在靠近巴伦台断裂带的观察点,可以观察到早、晚古生代基性,中性与酸性侵入岩均发生糜棱岩化。先存的D1期平缓面理被改造为NWW-SEE走向陡立面理(S2)。沿面理面发育近水平线理(L2),XZ面上可见长石、石英旋斑,暗色矿物拖尾和塑性变形石英条带等变形组构指示近东西向右行剪切动向。锆石U-Pb定年显示,S1面理化辉长岩与闪长岩侵入体侵位于452-420 Ma。其锆石Hf同位素数据(中性岩εHf(t):-15.45至-8.8,TDM2:2.40-1.97 Ga;基性岩εHf(t):-6.3至-2.1,TDM2:1.80-1.58 Ga)显示早古生代岩浆事件物质来源包含了不同程度混入的前寒武地壳物质与新生幔源物质。结合其富集LREE与LILE,亏损HFSE的地化特征,以及普遍存在的元古代继承/捕获锆石,该期岩浆作用可能发生于具有前寒武基底的大陆岩浆弧背景下。侵入上述中基性岩体中的泥盆纪花岗岩(417 Ma),受到D2期变形影响而发生糜棱岩化。其具有富集LILE等俯冲带上盘岩浆特征,但HFSE亏损不明显,且εHf(t)值相对中性岩明显偏高(-7.6至-3.6),可能形成于俯冲带上盘拉张环境。而两块沿中基性岩面理侵入的钾长花岗岩岩席样品中含有大量来源于中基性围岩的继承锆石,对其暗色反应边的定年显示其侵入年龄大致为360 Ma,指示D1期面理形成时间应该早于晚泥盆世。此后,自晚泥盆世至石炭纪中期,中天山巴伦台区域内发育了大量未变形钾长花岗岩体。相对早古生代样品,该期岩浆作用具有高Sr/Y,高(La/Yb)CN,富集LILE与亏损Nb-Ta-Ti的地化特征,其Hf同位素特征指示更多的幔源物质参与。其地化与同位素特征可能来源于俯冲板片熔体与上覆地幔楔的交代作用,形成于俯冲带上盘拉张背景之下。伊犁南缘那拉提山脉出露有多期次古生代侵入岩体,其中早-晚古生代侵入岩体岩石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那拉提南缘断裂带以北的那拉提山脉哈尔努尔地区复式侵入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并采样进行了锆石U-Pb-Lu-Hf同位素研究,与全岩主、微量元素和Nd同位素测定。根据其复式侵入关系,以及构造变形与地化同位素特征,在研究区共识别出两类,四阶段侵入岩。第一类早-中古生代侵入岩体普遍发生塑性变形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其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晚寒武世-志留纪(490-410 Ma)钙碱性侵入岩体主要形成于大陆岩浆弧环境;而早泥盆世(410-400 Ma)侵入岩体主要包括OIB型富Nb基性岩与A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俯冲带上盘拉张环境,并受到板片融体交代作用的影响。该期古生代中期岩浆作用被认为代表了一期俯冲带板片断离事件。第二类晚古生代岩浆岩未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或变质,根据成岩年龄与地化特征可以划分为石炭世(352-344 Ma)岛弧型中酸性岩体与二叠纪(292 Ma)后碰撞花岗岩。根据己发表的伊犁南缘火成岩年代学资料,早古生代岩浆作用与石炭纪岛弧岩浆作用之间存在一段岩浆活动的间隔期(400-370 Ma)。那拉提断裂带与巴伦台-桑树园子断裂带以南的哈尔克山,额尔滨山,霍拉山与克孜勒塔格等地区通常被称为南天山。对南天山的古生代大地构造属性与构造演化尚存在着(1)北向俯冲中形成的宽阔增生楔与(2)南向俯冲形成的大陆岩浆弧两种主要观点。本文中对巴音布鲁克盆地周缘的哈尔克山奎克乌苏剖面与开都河谷剖面进行了野外观察与构造分析,以及系统的锆石U-Pb-Lu-Hf同位素分析与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测试。根据野外观察,奎克乌苏与开都河谷剖面主体均为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组合,且与上覆泥盆纪-早石炭世碳酸盐岩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对两处剖面构造分析共识别出至少三期不同组构叠加。D1期变形主要表现为剖面内部透入性发育的南倾或北倾面理(S1)与倾向线理(L1),以及相关的层间变形组构。奎克乌苏剖面变形程度较高,劈理化强烈,原生沉积构造仅偶见于剖面南段。开都剖面变形程度相对较弱,D1期劈理化集中于粉砂岩,泥岩等软弱层,原生沉积构造与火山喷发构造保存较好。于两处剖面可观察到XZ面上不对称层间褶皱,牵引构造与sigma型石英旋斑等不对称组构均指示顶部向北的剪切动向。D2期组构为NEE-SWW走向陡立面理(S2)以及相应近水平走向线理(L2),仅见于奎克乌苏剖面北段。D2组构展布受主要剪切变形带控制,并改造先存D1期构造。XZ面上的sigma型石英旋斑等组构总体指示近东西向右行剪切,但局部亦可见左行剪切动向。一份靠近那拉提断裂带的糜棱岩化碎屑岩样品中的少量变质锆石得出301-300 Ma与257 Ma的表面年龄,可能提供D2期走滑剪切作用的时间约束。D3期变形组构为剖面内普遍发育的脆性高角度正断层。其切穿了古生代岩体与新生代红色砾岩,可能形成于新生代构造活化。该区域早-中古生代火山岩喷发于中奥陶世至早泥盆世(460-410 Ma),并含有太古代(2.75 Ga),古元古代(2.46 Ga),中元古代(1.60 Ga)与新元古代(997-963 Ma和827 Ma)的外来锆石。该期火山岩富集轻稀土与K,Rb,Ba,Th,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其高演化的Sr-Nd同位素特征(εNd(t)=-5至+4)与非均质的锆石Lu-Hf同位素值(εHf(t)=-13.5至+11.6),显示其岩浆物质形成于改造大陆地壳物质与亏损地幔熔融物质的混合作用。与该类火山岩共同产出的凝灰质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相环境,分选性,磨圆性较差,碎屑物质来源以火山岩屑或凝灰质物质为主。其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2.5~2.4 Ga,1.25~0.90 Ga,900~650 Ma与530?400 Ma,沉积年龄限制为421至404 Ma。上述资料显示南天山在早-中古生代处于大陆弧构造背景。综上,我们提出了一个经过改进的西天山古生代演化模式:(1)西天山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总体受到古天山洋的双向俯冲作用控制。其缝合带位置大致沿现今那拉提-冰达坂-米什沟-干沟一带展布。古天山洋北向俯冲产生了伊犁南缘早古生代活动陆缘(约500-410Ma);而其南向俯冲形成了中天山-塔里木北缘活动陆缘(约490-410Ma),范围涵盖了中天山巴伦台地块、塔里木东北缘库鲁克塔格以及南天山哈尔克山、额尔滨山和霍拉山北麓;(2)早泥盆世(410-400Ma)古天山洋北向俯冲分支可能发生板片断离与软流圈上涌,在伊犁地块南缘形成了拉张背景岩浆活动。此后(400-370Ma)古天山洋北向俯冲逐渐停止,伊犁南缘岩浆活动明显减弱。晚泥盆世至晚石炭世(370-310Ma),伊犁地块受到北天山-准噶尔洋南向俯冲影响发育大量钙碱性岩浆岩;(3)古天山洋南向俯冲带自晚志留世开始发生俯冲角度与应力条件变化,上盘由挤压转化为拉张环境,并相继在南天山黑英山-库勒湖以及克孜勒塔格等地区打开一系列弧后洋盆,将中天山巴伦台地块和南天山大陆弧地体与塔里木北缘分隔开来。晚泥盆世-石炭纪中期中天山地体内部处于俯冲带上盘拉张环境,产生了相应的拉张背景岩浆活动。南天山弧后洋盆相继于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关闭,于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带、中天山巴伦台南缘与南天山大陆弧形成顶部向北剪切构造;(4)中天山地块北缘米什沟洋壳最终闭合与蛇绿岩构造就位的时间大致为345-337 Ma,其内部保存的最老一期塑性构造变形指示顶部向北的剪切。结合西段那拉提南缘高压变质带变质峰期(约330-315 Ma)年龄和构造运动学资料,古天山洋可能通过南向俯冲最终于石炭纪中期闭合;(5)古天山洋闭合后,中天山与伊犁地块汇聚,共同受到北天山洋南向俯冲影响,发育相应的钙碱性岩浆作用。在中天山南缘古洛沟-乌瓦门发育范围较小的弧后洋盆(332 Ma),并最终于石炭纪末期闭合(约300 Ma);(6)此后,西天山处于后造山构造阶段,受到近东西向右行剪切作用的影响,相应变形作用受主要剪切带及其附属断层控制,变形峰期为早-中二叠纪(290-260 Ma)。前二叠系地质体普遍被二叠系陆相碎屑沉积物不整合覆盖,或受到二叠纪岩体穿切改造。

宋东方,肖文交,韩春明,田忠华,李咏晨[10](2018)在《北山中部增生造山过程:构造变形和40Ar-39Ar年代学制约》文中认为北山造山带是诠释中亚造山带南缘增生构造过程的关键区域之一。北山中部变质杂岩及相关侵入岩经历了复杂变质变形作用,是解剖北山增生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文在详细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显微构造变形和黑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厘定北山中部相关岩石的变质变形时限。北山中部岩石普遍经历了韧性剪切变形。4个样品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323.1±3.6Ma、296.0±3.7Ma、261.2±3.1Ma和209.2±4.0Ma,具有自北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特征。结合区域上岩石大地构造单元的展布特征,这些年龄反映了北山中部地区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古洋壳(牛圈子洋盆)向北俯冲、造山带往南增生的过程。北山最晚的增生造山事件可能延续到三叠纪。

二、东天山造山带右行剪切变形及构造演化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天山造山带右行剪切变形及构造演化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东天山康古尔构造带红丘陵段主期构造变形温度及时代约束——来自石英EBSD组构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康古尔构造带红丘陵地区岩石地层单元
3 康古尔构造带红丘陵段构造变形特征
4 EBSD石英c轴组构特征
5 讨论
    5.1 构造变形序列及变形温度
    5.2 不同期次构造时代分析
    5.3 区域地质意义
6 结论

(3)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东天山地区地质背景概述
2 准噶尔-吐哈地块属性的界定
3 北天山洋的涵义及其闭合时限的新认识
4“短命”康古尔洋的新认识
5 东天山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
    5.1 区域构造格架
    5.2 构造演化
6 结语

(4)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韧性挤压变形特征:以哈密黄山东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宏观构造特征
    2.1 褶皱变形
    2.2 韧性变形特征
3 显微构造变形
4 有限应变
    4.1 样品采集及测量
    4.2 结果分析
5 石英C组构
6 讨论
    6.1 韧性变形特征及变形温度
    6.2 变形时代和机制
7 结论

(5)天山造山带东段构造变形对增生造山末期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天山造山带东段构造变形特征
    2.1 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变形特征
    2.2 康古尔断裂带变形特征
    2.3 哈尔里克构造带东段变形特征
3 讨论
    3.1 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时间
    3.2 康古尔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时间
    3.3 哈尔里克构造带变形特征及时间
    3.4 二叠纪晚期?中三叠世动力学特征
4 结论

(6)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挤压-右行剪切变形特征及时代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意义及项目依托
        1.2.2 研究内容
    1.3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构造背景
    2.3 地层及岩浆岩
        2.3.1 地层
        2.3.2 区域岩浆活动
    2.4 区域构造
3 韧性挤压变形
    3.1 宏观构造变形
        3.1.1 褶皱变形
        3.1.2 韧性变形特征
    3.2 显微构造特征
4 右行剪切变形
    4.1 区域岩体形态特征
    4.2 宏观构造特征
    4.3 显微构造特征
5 变形带韧性变形分析
    5.1 有限应变分析
        5.1.1 样品采集和有限应变测量
        5.1.2 有限应变测量结果
    5.2 石英C轴组构分析
        5.2.1 石英C轴组构测试原理及方法
        5.2.2 石英C轴组构
6 变形年代学分析
    6.1 同构造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分析
        6.1.1 样品特征和锆石U-Pb测年技术
        6.1.2 锆石U-Pb年龄
    6.2 黑云母~(40)Ar/~(39)Ar热年代学分析
        6.2.1 样品特征和~(40)Ar/~(39)Ar测年技术
        6.2.2 ~(40)Ar/~(39)Ar年龄结果
7 讨论
    7.1 变形期次判别
    7.2 变形温度
    7.3 变形时限约束
    7.4 变形机制和构造环境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铅锌资源形势及发展战略
        1.1.2 天山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矽卡岩矿床研究现状
        1.2.2 西天山阿尔恰勒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3 东天山阿奇山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主要工作量
    1.6 论文创新点及特色
第二章 天山区域构造与铅锌矿产
    2.1 基本构造单元
    2.2 区域构造演化
        2.2.1 前寒武纪古陆形成
        2.2.2 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
        2.2.3 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
        2.2.4 中-新生代陆内成盆
    2.3 重要成矿环境与铅锌矿床类型
第三章 西天山阿尔恰勒矿床
    3.1 乌孙山成矿带构造背景
    3.2 阿尔恰勒矿床地质特征
        3.2.1 地层
        3.2.2 岩浆岩
        3.2.3 构造
        3.2.4 矿体特征
        3.2.5 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
        3.2.6 矿物共生关系
    3.3 成岩成矿年代学和矿床地球化学
        3.3.1 闪锌矿Rb-Sr测年
        3.3.2 阳起石Sm-Nd测年
        3.3.3 辉长-闪长岩锆石U-Pb测年
        3.3.4 辉长-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3.4 同位素研究
        3.4.1 C-O同位素
        3.4.2 H-O同位素
        3.4.3 S同位素
        3.4.4 Pb同位素
    3.5 阿尔恰勒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3.5.1 远矽卡岩矿床
        3.5.2 成矿时代
        3.5.3 成矿物质来源
        3.5.4 矿床成因
        3.5.5 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四章 东天山阿奇山矿床
    4.1 区域地质背景
    4.2 矿床地质特征
        4.2.1 地层
        4.2.2 岩浆岩
        4.2.3 构造
        4.2.4 矿体特征
        4.2.5 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
        4.2.6 矿物共生关系
    4.3 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及矿床地球化学
        4.3.1 黄铁矿Re-Os测年
        4.3.2 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及Lu-Hf同位素组成
        4.3.3 花岗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4.4 成矿物质来源
        4.4.1 硫同位素
        4.4.2 碳、氧同位素
        4.4.3 铅同位素
    4.5 阿奇山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4.5.1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4.5.2 成岩成矿时代
        4.5.3 成矿物质来源
        4.5.4 矿床成因
        4.5.5 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五章 天山晚古生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规律
    5.1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5.2 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关键控矿要素
        5.2.1 晚古生代岛弧环境
        5.2.2 地层
        5.2.3 岩浆岩
        5.2.4 构造
        5.2.5 热液蚀变
        5.2.6 金属矿物组合
        5.2.7 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5.3 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找矿潜力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实验方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8)西天山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构造—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造山型金成矿与构造过程研究
        1.2.2 西天山造山型金矿床构造地质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3 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及其矿田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拟解决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5 完成工作量
    1.6 论文创新点与特色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西天山构造格局
        2.1.1 构造单元与地质概况
        2.1.2 中天山地质特征
    2.2 大地构造演化
        2.2.1 前寒武纪基底
        2.2.2 早古生代Terskey洋演化
        2.2.3 晚古生代南天山洋演化
        2.2.4 二叠纪陆内走滑
        2.2.5 中–新生代演化
    2.3 区域造山型金矿床概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质概况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侵入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第四章 构造变形解析
    4.1 构造变形期次划分
    4.2 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4.2.1 D_1期构造
        4.2.2 D_2期构造
        4.2.3 D_3期构造
    4.3 构造应力场解析
        4.3.1 利用断层滑动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4.3.2 应力场反演结果
    4.4 变形年代学
        4.4.1 Ar–Ar年代学
        4.4.2 样品与实验方法
        4.4.3 Ar–Ar测年结果
第五章 构造–热历史
    5.1 (U–Th)/He低温热年代学
    5.2 样品与实验方法
        5.2.1 Ar–Ar测年
        5.2.2 (U–Th)/He测年
        5.2.3 HeFTy热史模拟
    5.3 测年结果
        5.3.1 绢云母Ar–Ar年龄
        5.3.2 锆石与磷灰石(U–Th)/He年龄
        5.3.3 热史反演模拟结果
    5.4 (U–Th)/He年龄影响因素
第六章 构造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6.1 矿田构造演化
        6.1.1 构造变形过程
        6.1.2 矿田构造与区域造山过程的关联
    6.2 构造–热历史
        6.2.1 岩浆–热液与热演化史
        6.2.2 构造隆升与剥露作用
    6.3 构造–金成矿作用
        6.3.1 时间、空间与成因联系
        6.3.2 构造–金成矿模式
        6.3.3 与Muruntau金矿床的对比
    6.4 对我国西天山金矿勘探的意义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中天山西段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与地壳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存在问题
    1.3 选题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意义与工作量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格架
    2.2 主要构造边界
    2.3 主要构造单元
第三章 中天山北缘米什沟蛇绿混杂岩构造演化
    3.1 剖面构造变形特征
    3.2 锆石U-Pb年代学与Lu-Hf同位素
    3.3 岩石地球化学
    3.4 米什沟蛇绿混杂岩组分来源
    3.5 米什沟蛇绿混杂岩侵位时间
    3.6 小结
第四章 中天山巴伦台地块南缘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
    4.1 剖面岩体变形特征
    4.2 锆石U-Pb年代学与Lu-Hf同位素
    4.3 全岩地球化学
    4.4 巴伦台地块早古生代岩浆作用
    4.5 小结
第五章 伊犁地块南缘古生代多期次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
    5.1 剖面与样品特征
    5.2 锆石U-Pb年代学与Lu-Hf同位素特征
    5.3 全岩主、微量元素与Sr-Nd同位素特征
    5.4 伊犁南缘古生代多期次岩浆活动
    5.5 小结
第六章 南天山古生代大陆岩浆弧及其构造演化
    6.1 剖面构造特征
    6.2 锆石U-Pb年代学与Lu-Hf同位素
    6.3 全岩主、微量元素与Sr-Nd同位素
    6.4 南天山早-中古生代大陆岩浆弧
    6.5 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认识
    7.1 早古生代俯冲增生造山作用
    7.2 古生代中晚期构造演化
    7.3 主要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会议情况
附录清单

(10)北山中部增生造山过程:构造变形和40Ar-39Ar年代学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构造变形特征与样品采集
3 黑云母40Ar-39Ar年代学
4 讨论
    4.1 北山中部古洋壳俯冲及造山带增生极性
    4.2 对北山造山带拼合时限的制约
    4.3 与相邻造山带的对比
5 主要认识

四、东天山造山带右行剪切变形及构造演化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天山康古尔构造带红丘陵段主期构造变形温度及时代约束——来自石英EBSD组构的证据[J]. 张海迪,罗彦军,郭伟立,张丹丹,康磊,刘生荣,任广利. 地质与勘探, 2021
  • [2]中-哈-吉-乌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成矿环境和控矿要素与找矿标志[J]. 薛春纪,赵晓波,赵伟策,赵云,张国震,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莫宣学. 地学前缘, 2020(02)
  • [3]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J]. 王国灿,张孟,冯家龙,廖群安,张雄华,康磊,郭瑞禄,玄泽悠,韩凯宇.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5)
  • [4]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韧性挤压变形特征:以哈密黄山东地区为例[J]. 胡军,余心起,路宗悦,曾严,刘秀,王照翻. 地球科学, 2020(05)
  • [5]天山造山带东段构造变形对增生造山末期的响应[J]. 王凯,计文化,孟勇,张欣,朱晓辉,李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5)
  • [6]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挤压-右行剪切变形特征及时代约束[D]. 胡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D]. 代俊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西天山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构造—成矿作用研究[D]. 赵伟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9]中天山西段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与地壳演化[D]. 钟凌林. 南京大学, 2019(02)
  • [10]北山中部增生造山过程:构造变形和40Ar-39Ar年代学制约[J]. 宋东方,肖文交,韩春明,田忠华,李咏晨. 岩石学报, 2018(07)

标签:;  ;  ;  ;  

~(40)Ar-~(39)东天山造山带右旋剪切变形与构造演化的Ar年代学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