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一、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唐梦[1](2021)在《慢性高原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D35、CD44、CD58、CD59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慢性高原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的CD35、CD44、CD58、CD59的表达变化,开辟新的途径来深入研究慢性高原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为慢性高原病人群的免疫功能的变化积累资料。方法: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选取明确诊断为慢性高原病的男性患者20例;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选取健康男性20例。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慢性高原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的CD35、CD44、CD58、CD59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同时收集两组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高原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CD44表达阳性率(75.34±8.7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6.50±2.70%),CD35表达阳性率(21.45±3.1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1.56±4.91%),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8表达阳性率(65.43±5.93%)略低于正常对照组(69.13±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9在病例组(99.50±0.45%)和对照组(99.87±0.13%)都有较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的慢性高原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减低。2、临床上对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感染发生、预防提供了依据。

王晓华,孙琳,常亚[2](2021)在《不同红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0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需要输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简称少白组,57例)和普通悬浮红细胞组(简称普通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环孢素和康力龙治疗,并输注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剂。在此基础上,少白组均加以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普通组均加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ed blood cell-C3b receptor garland rate,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ed blood cell-circulation immune complex,RBC-CIC)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ed blood cell-superoxide dismutase,RBC-SOD)]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并对比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少白组和普通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C3bRR、RBC-CIC和RBC-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少白组:(18.36±2.44)%比(13.67±1.98)%,(14.36±2.26)%比(8.38±2.11)%,(70.34±12.68)μg/mg比(50.77±7.69)μg/mg,t值分别为11.268、14.602和9.963,P值均<0.05;普通组:(15.72±2.67)%比(13.39±2.14)%,(11.25±2.38)%比(8.42±2.04)%,(65.95±9.42)μg/mg比(51.08±8.61)μg/mg,t值分别为5.141、6.816和8.797,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少白组RBC-C3bRR, RBC-CIC,RBC-SOD和FIB均高于普通组[(18.36±2.44)%比(15.72±2.67)%,(14.36±2.26)%比(11.25±2.38)%,(70.34±12.68)μg/mg比(65.95±9.42)μg/mg,(3.48±0.37)g/L比(2.83±0.41)g/L,t值分别为5.511、7.154、2.098和8.886,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T、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少白组:(14.31±2.49)s比(18.25±2.36)s,(35.64±5.15)s比(42.39±4.16)s,(16.65±2.34)s比(19.46±2.66)s,t值分别为8.671、7.698和5.988,P值均<0.05;普通组:(16.86±2.57)s比(18.67±2.62)s,(38.61±5.34)s比(41.54±4.31)s,(17.97±2.15)s比(19.35±2.96)s,t值分别为3.723、3.224和2.848,P值均<0.05],且治疗后少白组PT、APTT、TT均短于普通组[(14.31±2.49)s比(16.86±2.57)s,(35.64±5.15)s比(38.61±5.34)s,(16.65±2.34)s比(17.97±2.15)s,t值分别为3.155、3.022和3.136,P值均<0.05];少白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75%比7.02%),χ2=2.8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少白红细胞输注,较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可以更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且输血反应发生率更低。

肖坤,高弼虎[3](2019)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红细胞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关系最为密切。近年来,红细胞免疫在物质基础及临床治疗应用中均有新的研究突破,这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丹,杨晓波,王颖,于丽红,石焱,张英杰,周琳,石磊[4](2018)在《四物汤对小鼠化疗所致贫血的恢复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四物汤对小鼠化疗所致贫血的恢复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不给药)、模型组(n=8,给予5-氟尿嘧啶)和四物汤组(n=8,给予5-氟尿嘧啶+四物汤)。于给药15d后,眼静脉取血,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数量;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3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双染标记法对红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进行抗体结合并染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标记的红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皱缩;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细胞变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71/Ter11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各象限红细胞数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外周血CD71/Ter11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各象限红细胞数量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血CD71/Ter11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各象限红细胞数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脾脏血CD71/Ter11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UL象限红细胞数量降低(P<0.01),UR和LR象限红细胞数量升高(P<0.01)。结论:四物汤可以促进小鼠化疗贫血损伤的恢复,促进红细胞数量增加,改善细胞形态表现,提升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促进外周血和脾脏红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表达量增加。

王艳春[5](2018)在《反复输血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反复输血对受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临床输血患者,按输血次数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输血1次,研究组输血2次以上,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两组输血前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 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红细胞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和促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T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研究组RBC.C3b R、RFER低于对照组(P<0.05),RBC.IC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研究组DTER、NTER、ATER及ETE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复输血能够导致受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反复输血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风险。

陈丽平[6](2017)在《EPO治疗慢性肾衰患者对铁调素、FDP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肾衰患者对铁调素、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红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0例规律使用EPO治疗的肾功能不全肾衰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患者使用EPO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并比较血清铁调素、FDP、红细胞免疫水平等指标。研究显示,相较于治疗前,3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中的RBC、Hb、TRF、PA、血清铁和RBC-C3b RR比例均发生显着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RP、FDP、铁调素水平以及RBC-ICR比例发生显着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中Scr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EPO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能通过调节血清铁调素水平纠正肾性贫血,同时改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

赵俸涌[7](2017)在《大熊猫输血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一度濒临灭绝的边缘。经过多年有效的保护,目前已由濒危水平降至易危水平。医疗救治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环节,而输血则是医疗救治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对现有大熊猫死亡病例(n=71)的分析发现,大约有20%的死亡病例(急性慢性疾病造成的贫血)可以通过输血得到救治的。对大熊猫输血治疗病例记录总结后发现,以输血方式提高病患大熊猫血红蛋白含量的治疗方法,使得大部分患病大熊猫得到了救治,但出现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死亡各一例(发生概率约5%);而未得到及时输血救治的7例患病大熊猫中,43%个体死亡,上述临床病例说明:首先,红细胞输注是挽救大熊猫生命的有效手段;其次: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大熊猫输血目前仍存在较大风险。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对大熊猫进行输血救治,这一情况也导致通过不配合输注造成的临床输血免疫反应进而对大熊猫血型进行研究的几率大大降低。若能对大熊猫红细胞功能、输血相关的红细胞保存及免疫血液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将降低大熊猫输血不良反应风险,有助于更系统科学的进行大熊猫输血治疗,使其真正成为大熊猫日常医疗手段以挽救更多生命。红细胞体外保存是红细胞输注的前提条件。在本研究中发现,大熊猫红细胞如使用人类红细胞保存液进行保存,约一周即会出现较严重的溶血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熊猫血液生理特性与人类有所差异,故本研究依据文献报道补充测定了与大熊猫红细胞保存密切相关的pH值、血浆渗透压、红细胞脆性区间及血气分析等大熊猫血液生理学指标,最终配制了适合大熊猫的红细胞体外保存液(4℃)。对该保存液进行评估后证明保存液可有效保存大熊猫红细胞达30天。大熊猫红细胞免疫特性是决定大熊猫红细胞输注的关键问题,大熊猫与其异种血源亚洲黑熊的红细胞红细胞免疫特性尚无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探索了不同个体的大熊猫之间及其与亚洲黑熊间血液的相容性,并进一步使用哺乳类红细胞膜保守蛋白相对应的人类血型抗体对大熊猫及其潜在的异种供血者亚洲黑熊红细胞进行免疫血液学分析。在不同大熊猫的血液相容性试验中(配合性实验/交叉配血试验)(n=17)发现:大熊猫同种异体间存在弱凝集现象,4℃条件下凝集加强,4℃条件下大熊猫同种异体间的配合率是71.11%,亚洲黑熊的同种异体间交叉配血实验显示(n=40):5只亚洲黑熊血浆与其他绝大部分亚洲黑熊红细胞发生凝集,呈现3种血清学格局;大熊猫与亚洲黑熊间的异种交叉配血实验中发现:大熊猫(n=17)与亚洲黑熊(n=10)的异种交叉配血中亦存在凝集现象,上述血清学结果说明提示:大熊猫存在疑似血型抗原物质、亚洲黑熊至少存在三种疑似血型抗原。在对大熊猫红细胞疑似血型抗原物质的研究中,使用人类血清学血型定型试剂对大熊猫及亚洲黑熊红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使用人类及小鼠天然血浆作为对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一、使用人源性抗血清无法避免种间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文献中报道大熊猫红细胞存在类似人类M抗原的报道有误(刁玉英,1989);二、现有人类ABO血型检测试剂无法检测出大熊猫红细胞上存在人类ABO血型糖蛋白类似结构,无法得到文献中大熊猫红细胞类似人类O型红细胞的结论(王德春,1999)。三、人类抗-B单克隆抗体血型试剂与不同亚洲黑熊存在不同的反应性。红细胞膜蛋白对于红细胞功能及免疫原性有重要作用,故针对大熊猫红细胞生理特性及免疫血液学特性,本研究对大熊猫红细胞膜进行了蛋白及基因水平的分子研究。对大熊猫红细胞血液生理特性的研究中发现,与亚洲黑熊相比,大熊猫血液红细胞计数较少/压积较小(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少),而二者同属熊科动物,个体平均体重接近,大熊猫如何利用较少数目的红细胞完成全身气体交换等红细胞功能的维持,是否因为其红细胞代谢和膜蛋白组成与亚洲黑熊有所差异?在本研究中,首先通过对大熊猫全血分选,获得较纯大熊猫红细胞;进而通过反向液相色谱联用质谱(LC-MS/MS)分析大熊猫与亚洲黑熊红细胞膜蛋白,鉴定出大熊猫红细胞膜上存在388种蛋白,亚洲黑熊红细胞膜上存在315种蛋白;最终在大熊猫膜蛋白与亚洲黑熊膜蛋白质谱结果的比对中,发现了大熊猫在糖酵解过程中有以下酶类:己糖激酶X2(占共有酶类的33.3%)、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占共有酶类50%)、乙酰辅酶A合成酶2及ATP结合盒式蛋白(ABC Transporter):ABCB6、ABCB8(占共有ABCB家族的18.2%),ABCC1(占共有ABCC家族的7.6%)等代谢途径相关蛋白比亚洲黑熊更丰富,说明其红细胞在代谢水平上效率更高,在进一步使用数据量及功能分析更全面的人类蛋白数据库解析后,发现大熊猫与亚洲黑熊的红细胞差异膜蛋白除能量代谢外还参与了O2/CO2气体交换(碳酸酐酶I、Rh TypeA蛋白),使得大熊猫可以以较少红细胞维持机体气体交换,从而揭示了大熊猫红细胞较亚洲黑熊红细胞具有的独特功能特性及其导致的大熊猫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较小的血液生理特性。同时,由于大熊猫蛋白图谱尚未建立,为了验证质谱结果,本研究对大熊猫带3蛋白编码序列(SLC4A1)全长进行了扩增和克隆,一方面通过其序列及功能域分析,确定大熊猫带3蛋白的存在,证明了质谱结果对大熊猫红细胞膜带3蛋白的检出,证明了质谱实验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以功能结构域分析了大熊猫带3蛋白的功能并基于红细胞保守蛋白——带3蛋白分析了大熊猫进化上与其他熊科动物最为接近,但存在差异。综上所述,血液输注是大熊猫救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熊猫输血体系研究不足,本研究根据大熊猫血样资源有限、血样获得困难的现状,针对大熊猫输血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实验开展研究,以大熊猫血液保存为起点并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大熊猫及其异种血源亚洲黑熊红细胞免疫血液学特性、并利用质谱技术分析了二者红细胞血液生理差异及红细胞代谢差异之间的关系,为大熊猫红细胞功能及红细胞膜蛋白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大熊猫红细胞输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李现金,陶有为,张会娜[8](2017)在《黄芪党参方联合西药对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黄芪党参方联合西药对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硫酸亚铁颗粒、多糖铁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党参汤,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8%(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4.57±1.01)T/L、Hb(140.67±2.98)g/L、SF(24.96±2.74)μg/L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党参方联合西药可有效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小华[9](2017)在《血液透析滤过对血透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氧亲和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氧亲和力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MHD患者28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2.MHD患者均接受4小时HDF治疗1次,治疗参数如下:均采用前稀释置换法、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血流量250-3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置换液流量125-150ml/min。3.采用红细胞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指标,即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指标,即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同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MG)、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磷、血钾等生化指标。4.检测MHD患者HDF治疗前、后E-C3bRR、E-ICRR、红细胞2,3-DPG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健康体检者E-C3bRR、E-ICRR。5.比较MHD患者HDF治疗前、后E-C3bRR、E-ICRR、红细胞2,3-DPG及血生化指标的差异;比较MHD患者HDF治疗前、后E-C3bRR、E-ICRR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1.MHD患者HDF治疗前、后E-C3bRR、E-ICRR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2.MHD患者HDF治疗后E-C3bRR较HDF治疗前升高(P<0.05);3.MHD患者HDF治疗前、后E-ICRR及红细胞2,3-DPG无变化(P>0.05);4.与HDF治疗前相比,MHD患者HDF治疗后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P<0.001),血肌酐、尿素氮、β2-MG、血磷均降低(P<0.001)。结论:MHD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识别、粘附、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能力降低,单次HDF治疗能提高MHD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但不改变红细胞血红蛋白氧亲和力。

赵彬彬,史令娟,高弼虎[10](2014)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提高与肿瘤免疫》文中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的研究多只涉及白细胞系统,而红细胞系统在其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忽视。国内外文献近来陆续报道了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红细胞系统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在防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临床的观察与红细胞免疫相关文章的总结,发现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有肿瘤高发的倾向,提高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在预防患者恶性肿瘤发生,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高原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D35、CD44、CD58、CD59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CMS研究进展
    1.2 高原、低氧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1.1 纳入标准
        2.1.1.2 排除标准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1 主要仪器
        2.1.2.2 主要试剂
        2.1.2.3 主要分析软件
        2.1.3 技术路线图
        2.1.4 研究方法
        2.1.4.1 临床资料收集
        2.1.4.2 标本的收集、保存
        2.1.4.3 红细胞CD35、CD44、CD58、CD59 的表达水平的测定
        2.1.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结果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1.2 两组间红细胞CD35、CD44、CD58及CD59的阳性表达率比较
        3.1.3 流式结果图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A 文献综述 补体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
    1.1 Ⅰ型补体受体(CR1)
    1.2 Ⅲ型补体受体(CR3)
    1.3 CD58
    1.4 CD59
    1.5 CD55
    1.6 CD44
    1.7 红细胞NK细胞增强因子(NKEF)
    1.8 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2 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控
3 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
    3.1 EPO
    3.2 左旋肉碱
    3.3 抗氧化应激
    3.4 其他
4 结语

(4)四物汤对小鼠化疗所致贫血的恢复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主要试剂和仪器
    1.2 四物汤的制备[6-8]
    1.3 动物饲养、分组和给药
    1.4 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红细胞形态表现
    1.5 各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
    1.6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标记的红细胞数
    1.7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标记的红细胞数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小鼠红细胞形态表现
    2.2 各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
    2.3 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标记的红细胞数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标记的红细胞数
3 讨论

(5)反复输血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输血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输血前后红细胞粘附免疫功能变化
    2.2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肿瘤免疫功能变化
3 讨论

(6)EPO治疗慢性肾衰患者对铁调素、FDP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治疗前后患者的RBC、Hb、Scr、hs-CRP水平比较
    1.2 治疗后患者血清中铁调素水平降低、血清铁和TRF水平升高
    1.3 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指标RBC-C3b RR比例升高, RBC-ICR比例降低
    1.4 治疗前后患者的FDP、PA水平比较治疗后患者的PA水平升高, FPD水平降低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排除标准
    3.3 治疗方法
    3.4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3.5 统计学方法

(7)大熊猫输血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大熊猫血液生理及红细胞体外保存研究
    第一节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实验设计
    第二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第三节 实验方法
    第四节 实验结果
    第五节 分析及讨论
第三章 大熊猫红细胞免疫血液学特性研究
    第一节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实验设计
    第二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配方
    第三节 实验方法
    第四节 实验结果
    第五节 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 大熊猫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第一节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实验设计
    第二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配方
    第三节 实验方法
    第四节 实验结果
    第五节 分析及讨论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未来展望
附录
    附录1、本研究使用主要仪器设备
    附录2、主要缩写列表
    附录3、大熊猫临床检测用血样小样冻存方案建立
    附录4、抗大熊猫及亚洲黑熊IgG抗体制备
    附录5、亚洲黑熊交叉配血表
    附录6、大熊猫、亚洲黑熊膜蛋白质谱鉴定结果
    附录7、大熊猫带3 蛋白编码基因(SLC4A1)进化树总表
    附录8、大熊猫及亚洲黑熊红细胞膜差异蛋白分析结果
    附录9、大熊猫与亚洲黑熊红细胞计数(单位体积平均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对比
    附录10、大熊猫及亚洲黑熊血液非麻醉及麻醉采集
综述:大熊猫输血研究进展
    一、大熊猫临床输血医疗进展
    二、大熊猫输血医学基础研究现状
    三、大熊猫输血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黄芪党参方联合西药对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9)血液透析滤过对血透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氧亲和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提高与肿瘤免疫(论文提纲范文)

一、血液透析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二、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
三、提高ESRD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
    (一)EPO
    (二)抗氧化应激
    (三)其他
四、展望

四、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高原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D35、CD44、CD58、CD59的表达研究[D]. 唐梦. 青海大学, 2021(01)
  • [2]不同红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的影响[J]. 王晓华,孙琳,常亚.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1(01)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J]. 肖坤,高弼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3)
  • [4]四物汤对小鼠化疗所致贫血的恢复作用及其机制[J]. 刘丹,杨晓波,王颖,于丽红,石焱,张英杰,周琳,石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6)
  • [5]反复输血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王艳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18(05)
  • [6]EPO治疗慢性肾衰患者对铁调素、FDP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J]. 陈丽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11)
  • [7]大熊猫输血基础研究[D]. 赵俸涌.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2)
  • [8]黄芪党参方联合西药对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李现金,陶有为,张会娜. 当代医学, 2017(23)
  • [9]血液透析滤过对血透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氧亲和力的影响[D]. 李小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10]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提高与肿瘤免疫[J]. 赵彬彬,史令娟,高弼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03)

标签:;  ;  ;  ;  ;  

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