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中学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来萌萌[1](2021)在《基于STSE教育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社会对于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世界各国将人才培养的目光逐渐投放在项目式学习的发展之上,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本研究梳理了项目式学习和STSE教育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线化学教师的项目式学习认知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较少。STSE教育理念强调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研究我们选择基于高中化学STSE实践教育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使项目式学习实现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本研究通过分析项目式学习的基本要素,创建了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框架,同时梳理了高中化学课本中关于STSE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为项目主题开发了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三个项目任务:“电池绘图”“调研报告”和“工艺流程”。为了拓展课外资源,笔者制作了锂离子电池科学知识的相关科普类微课。教学设计以真实情境中的项目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最后,邀请5位专家分别对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笔者基于专家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使之更加符合项目式学习的要求。

赵星悦[2](2021)在《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凝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学内容呈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新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STSE教育理念倡导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知识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学科知识融合的重要性、认识学科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了解学科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因此该理念可以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识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以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基于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本研究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中的STSE内容的呈现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对2016~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的15套试题中STSE试题的内容情境素材进行整理分类并对其内容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应充分分析新教材中STSE内容,对其进行维度划分,并设置相应的活动和任务,使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环环相扣、形成合力、发挥价值,同时应注重对高考STSE试题中情境素材的整理归类,使其在教学中拓展应用,以此来强化STSE教育理念的渗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内蒙古乌海市某高级中学的部分学生和化学教师进行了“关于STSE教育理念的态度及教学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于化学教材中的STSE内容比较关注和感兴趣,教师也认为STSE教育理念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次数相对较少;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氯及其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两部分内容设计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教学案例,设计时注重新教材和高考试题中STSE情境素材的应用与融合,将教学案例用于实践,组织参与教学实践的老师和同学进行关于教学效果访谈并分析了访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新教材和高考化学试题中STSE内容丰富、新颖、广泛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尤为紧密,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基于该理念的教学实践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支持和喜爱,具有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启发与灵感,值得参考和借鉴。因此,STSE教育理念可以作为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参考方法和途径。

杜丽斐[3](2021)在《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验素养,进而发展科学素养,是新时期科学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对百年来(1919-2019)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在不同时期出版的中学化学教材(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为主)中关于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考察,对当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以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和化学实验方法论为理论依据,首先分析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理论内涵,建构中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其次,基于百年来不同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和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梳理中学化学实验素养内涵体系的百年演进历程,探寻素养演进背后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改革因素;再次,从学科本体视角、教学视角以及教科书视角分析化学实验素养在内涵结构、内容体系设计以及教科书呈现三方面的演进特征;最后,对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发展历程和演变特征进行反思,提出对当前教材编写和实验教学的启示。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是学生在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以及完成实验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可以划分为实验知识和技能、实验思维和方法、实验情意和品行三个方面。对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考察获得以下结论。第一,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引入西方体系和成形期(1919-1949)、模仿借鉴苏联和初创期(1950-1977)、改革发展期(1978-2000)以及自主建构中国特色素养体系(2001至今)四个阶段。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根本因素在于不同时期育人理念不断革新以及实验教学地位的不断提升,百年来中学化学教育由学科本位不断向学科、社会、学生三位一体转变,实验教学也由辅助教学的地位逐步转变为以科学探究为载体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演进特征表现为,其一,在内涵结构方面,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将实验知识和技能作为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从注重观察分析能力到渗透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从培养基本的实验习惯到发展科学态度和精神;其二,在内容体系设计方面,呈现从学术性到生活性与探究型的融合、实验开展形式从验证性过渡至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形式融合、实验过程突破照方抓药模式发展为基于STSE的情境设计、实验评价从单一的纸笔测验发展到基于活动表现的多元评价的转变;其三,从教科书来看,实验陈述风格从单一的学术性逐渐转向科学性、趣味性和人性化。通过对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系统深入考察,获得以下启示:新时期化学实验改革需科学建构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进一步加强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和评价机制;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以全面深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素养,进而发展科学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

谭灵芝[4](2021)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文中指出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模式,是一种以逆向思维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最先被美国课程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并进行了操作性的定义,它是把学习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并且强调评价先行的一种具有较强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在教学中运用UbD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多个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不断地在进行课程的改革,并且还在多地实施了新高考,当前教学的重心已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轻素养教学倾向变成了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原来的教师主导变成了现在的学生主体,由原来的学生单单只掌握知识变成了要能理解和能迁移运用知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背景和UbD模式相吻合。我国的教育背景形势指导了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教学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而教师往往以教学设计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UbD模式下的化学教学设计就成为了众多教育研究者和中学校一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将UbD模式落实到化学学科中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以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主题为例,通过检索文献和阅读书籍,分析UbD模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明晰与UbD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相关的理论基础,阐述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通过将其运用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在对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的教育背景,重点综述UbD模式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对UbD模式、教学设计、理解三个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建构主义理论、目标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五个角度出发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通过以高中一线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UbD模式的了解;通过以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以及对教师教学的期望,现状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为整个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第四部分: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该部分首先阐述了UbD模式的特征;其次详细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接着阐述了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然后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证研究。该部分首先以人教版高一年级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为例,分别设计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分别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来进行,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设计后经实践学校授课化学教师修改。其次,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别运用到无显着性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实践结束后,以“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测验、学生自评量表、学生调查问卷、授课教师的访谈的形式对其教学成效进行检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高中化学中运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强。(2)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3)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4)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信息处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颇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最后,研究总结。笔者首先总结和分析了本研究中存在的几点不足,然后结合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同时也为落实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娜[5](2020)在《多样化实验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方式单一,不重视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所以本文为了改变单一的实验模式,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提出了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手段。通过转变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度,为学生提供开展化学实验探究训练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新课标、考试大纲、高考试卷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实验教学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为了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将“SO2的制备及性质”实验进行微型化改进,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将“Na2CO3与NaHCO3的的性质比较”制成实验微课,融入课堂教学;选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辅助实验教学,并选取“氯及其化合物”作为案例等的多样化实验教学手段。选取通辽市M中学的高一年级作研究对象,将三个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及实践,分别采用问答题、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实验教学手段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得出微型化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验微课有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虚拟仿真实验软件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结论。

王翎力[6](2020)在《基于STEM元素的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STEM涵盖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个领域。STEM教育主要解决未来日益迫切的高科技人才需要,强调多学科的合作,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基于对STEM教育及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当下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以STEM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改革、契合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研究背景,对STEM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整理,分析了STEM教学对当下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从概念上界定了STEM教育和STEM教学。结合STEM教学的跨学科特点,本文首先对延吉市一所普通高中高二、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在化学学习兴趣方面设计了6个方面的问题,包含化学学科价值、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实验兴趣、评价方式等;第二部分在实验探究、跨学科教学、工程问题引入等方面设计了 6个问题,侧重于考查课堂教学中引入STEM元素的现状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学生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化学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重要,但是对化学学科的具体发展及应用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仅靠化学知识远远不够,但是在化学课堂中并没有接受到融入其他学科知识的合理引入,学生个体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在中学的学习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身接触或了解具体的工程实践,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受限。教师的课堂实例没有足够的实际来源,对学科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基于实例问题的课堂教学有待改善和提高。通过进一步访谈延吉市内的多名资深化学教师,发现教师对STEM理念理解不够,STEM教学理念并未被很好的应用在中学化学的课堂中。基于该现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基于STEM元素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具有综合性、真实性、探究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设计了一节中学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课堂教学案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验证其教学效果。由“基于STEM元素的科学课堂评价机制表”的前测后测数据表明,基于STEM元素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科能力。

王通[7](2020)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中学化学概念的学习,在中学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日常的教学,还是在中高考的习题中,都能看到化学概念的身影。但是部分学生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化学概念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不积极主动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方式,帮助中学生解决化学概念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主要研究内容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主要梳理了“证据推理”中“证据”的含义和“证据”的种类以及“推理”的含义和“推理”的方法,并确定“模型认知”的概念。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中学的化学概念进行了分类。然后结合“布鲁姆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迁移理论”,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应用进行了阐述。接着进行有关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态度、概念的学习方法、概念的学习困难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看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做数据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在对教学设计的流程和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释的基础上,设计四篇教学案例。定义性概念以“物质的量”、“气体的摩尔体积”为教学案例,通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定义性化学概念的理解,并学会应用定义性概念。具体性概念以“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为教学案例,通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建立有关过氧化钠性质的化学概念模型。抽象性概念以“盐类的水解”为教学案例,通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方式,促进学生知道“盐类水解”抽象性化学概念的由来,并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模型。在课题的实践阶段,选择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第一章节的定义性概念,在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案例的实施。对照班基于书本上的顺序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案例实施结束后,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有关第一章的纸笔测验,并以访谈的形式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概念教学”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对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促进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研究的展望。

吴昊[8](2020)在《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实际生活无法分割。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其目标与理念都要求中学化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最终目标是使教育回归生活,培养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但由于现行中考、高考的体制压力,目前中学化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仍然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基于新课标研究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当前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情况,本研究以安庆市多所中学的一线化学教师和S中学初中生、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先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教师、学生对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态度、接受程度、实施现状及其对生活化教学实施于化学课堂的建议;再通过教师访谈深层次了解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背后的故事,同时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掌握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真实情景;最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多方位掌握目前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通过现状分析,总结出目前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存在以下不足:教育目标偏离生活、教学评价方式简单化、学生作业形式单一化、生活化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生活化实验探究频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方面表现在教学时间制约、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评价体系欠缺;教师方面表现在性别、学历、教龄、职称、对化学生活化教学理解浅显、教育教学培训较少、课堂教学方式简单;学生方面表现在中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过少、没有主动关注生活的意识。结合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学校方面实行校企资源共享、利用基础资源平台、完善考核标准、开发校本课程、充实图书馆资源;教师方面提升生活化教学理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生活化教学内容、布置生活化教学作业;学生方面留意生活、积累生活化素材、勇于实践。最终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力图为存在类似问题的中学提供参考建议。

马婧[9](2020)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党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化学化的逐渐演变和化学社会化的逐步发展,化学正在成为一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心学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为实现化学价值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本研究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2017版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针对目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化学价值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初步提出了化学价值培养的体系,阐述了化学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过程,从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分析化学价值的形成过程,为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价值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参考。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根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确定了化学价值培养的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了解目前中学生和一线教师对化学价值的认识现状,结合学生的认识现状,针对教师对化学价值的内容认识不足的问题,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对化学价值的要求,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教师提供化学价值的具体内容载体;针对教师缺少化学价值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的问题,归纳出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原则包括全程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总结出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策略包括打好化学基础、开展实验探究、实施STEAM教育理念、渗透化学史教育和巧用现代化教育平台。在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确定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价值的案例开发流程。根据化学价值培养的理论依据,遵循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结合银川市某中学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两个案例并进行实践,通过访谈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后访谈,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进一步完善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体系。研究表明教师在渗透化学价值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只有教师有了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素材,才能更好地将化学价值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对渗透化学价值的课堂充满兴趣,认可化学价值培养的模式。可见,本研究中初步得出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体系具有实践性价值。

林清[10](2020)在《表现性评价在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科学探究”实验为例》文中提出化学探究活动是进行化学科学解释与发现、应用创造的实践活动,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倡导开展有效的、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日常学习评价。但目前较多地区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过于重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理论、缺乏对实验过程的关注等问题。而实验探究表现性评价是化学学业评价中具学科特色的一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实验探究准备过程、实施过程、实验结果都可以进行评价。提前公布表现性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就清楚实验的评价标准,认真做好实验探究的每一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有必要研究表现性评价在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一线教师在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采用表现性评价提供参考。在整理和分析国内外表现性评价和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内容,确定研究的主要方向。接着,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归纳总结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中使用表现性评价的注意事项。然后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生对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及表现性评价的认识和了解进行调查分析,得到在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使用表现性评价的启示: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任务情境化、评价标准公开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有了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后,分析200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科学探究”栏目的实验内容,结合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界定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表现性评价的目标,确定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表现性评价内容,提出设计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表现性任务的方法,制定信度和效度良好的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化学探究性实验等级量表,设计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逆向教学。为了检验上述所提的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化学探究性实验等级量表等内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1915班和1916班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了一个学期的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与课后访谈法对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中使用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1)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与态度;(2)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如学生的提出问题和假设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收集证据的能力、分析解释与得出结论的能力等;(3)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4)学生的化学成绩四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得出研究结论: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中使用表现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对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收集实验现象和数据能力、分析解释与得出结论能力,合作和交流意识和化学实验成绩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由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及研究者的能力有限,本研究尚存在不足,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有关研究有待今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SE教育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核心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 关键概念的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界定
    2.2 文献综述
3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3.3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3.4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4 化学教师对项目式学习认知程度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问卷设计
    4.4 调查结果
    4.5 调查结论
5 基于高中化学STSE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与开发
    5.1 高中化学STSE教育
    5.2 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结构
    5.3 基于高中化学STSE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
    5.4 专家评价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6.3 对项目式学习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新课程标准对STSE教育的要求
        1.1.2 新教材内容与STSE理念联系紧密
        1.1.3 STSE情境素材在高考试题中占比持续增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第3章 新教材及高考试题中STSE内容分析
    3.1 新教材中STSE内容分析
        3.1.1 新教材中STSE内容界定与维度划分
        3.1.2 新教材中STSE内容呈现方式分析
        3.1.3 新教材中STSE内容特点及其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分析
        3.1.4 教学启示
    3.2 高考试题中STSE内容分析
        3.2.1 STSE试题界定及分类
        3.2.2 2016~2020年高考化学STSE试题总体分析
        3.2.3 STSE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分析
第4章 中学化学教学中STSE教育理念应用现状调查
    4.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4.2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5章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案例设计及实践研究
    5.1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及策略
    5.2 教学案例1—氯及其化合物
    5.3 教学案例2—金属材料
    5.4 教学反思
    5.5 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5.5.1 教学实践
        5.5.2 实践效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STSE 教育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1.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
        2.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3.发展化学实验素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素养
        2.化学素养
        3.化学实验素养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实验素养的研究
        2.国内关于实验素养的研究
        3.述评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化学实验素养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1.化学实验方法论
        2.化学实验教学理论
    (二)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1.实验知识和技能
        2.实验思维与方法
        3.实验情意和品行
    (三)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图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内容分析研究法
    (三)研究对象
五、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历程梳理
    (一)1919-1949 年:引入西方体系和成形期
    (二)1950-1977 年:模仿借鉴苏联和初创期
    (三)1978-2000 年:改革发展期
    (四)2001 至今:自主建构中国特色素养体系
六、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特征分析
    (一)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1.实验知识和技能: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作为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
        2.实验思维和方法:从观察分析到具有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
        3.实验情意和品行:从基本的实验习惯到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化学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
        1.实验内容体系:从学术性到生活性与探究性的融合
        2.实验开展形式:从验证性到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形式整合
        3.实验过程设计:从照方抓药到基于STSE的情境设计
        4.实验教学手段:从传统实验手段到现代实验手段
        5.实验评价方式:从纸笔测验到基于活动表现的多元评价
    (三)化学实验素养的教科书呈现
        1.编写体例:从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到注重多维的学习视角
        2.话语风格:从严谨的学术表达到互助式的对话描述
        3.栏目设计:从单一形式到多元形式结合
七、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启示
    (一)建构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为推进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二)加强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和评价改革,为培育学生化学实验素养提供实践路径
    (三)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为发展学生实验素养提供保障
八、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2.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历程
        3.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特征
        4.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启示
    (二)研究反思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
        1.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3 新高考的实施
        1.1.4 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教育实验法
        1.5.5 访谈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UbD模式
        2.1.2 教学设计
        2.1.3 理解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学习理论
        2.2.3 目标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2.5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3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
    3.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3.2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4 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
    4.1 UbD模式的特征
        4.1.1 “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
        4.1.2 “意义学习,理解为先”的大概念教学
        4.1.3 注重区分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
        4.1.4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4.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简述
    4.3 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
        4.3.1 系统性原则
        4.3.2 科学性原则
        4.3.3 可行性原则
        4.3.4 目标、评估、教学一致原则
    4.4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比较
        4.4.1 教学设计程序的比较
        4.4.2 教学设计出发点和终点的比较
        4.4.3 教学资源的比较
        4.4.4 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的比较
        4.4.5 教学评价方式的比较
    4.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5.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4.5.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有助于落实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
    5.1 设计内容的选定和分析
    5.2 具体设计思路
        5.2.1 确定预期结果
        5.2.2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5.2.3 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5.3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
        5.3.1 单元设计框架
        5.3.2 课时设计
6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对象
        6.1.3 研究方法
        6.1.4 研究工具
        6.1.5 研究过程
    6.2 研究的结果分析
        6.2.1 实验班学生自评量表的分析
        6.2.2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分析
        6.2.3 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6.2.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7 研究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对照班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4:学生自评量表
    附录5:“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附录6: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7:调查问卷的解释总方差和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附录8: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5)多样化实验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实验教学现状
        1.2.1 国外实验教学现状
        1.2.2 国内实验教学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2 新课标与高考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要求
    2.1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的实验能力
    2.2 高考大纲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修订
        2.2.1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的部分修订
        2.2.2 化学实验内容的部分修订
    2.3 高考实验试题的统计分析
        2.3.1 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值
        2.3.2 高考化学试卷中实验内容及呈现方式
        2.3.3 高考试卷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3 中学化学实验微型化改革
    3.1 微型化实验的概念与特点
    3.2 在中学开展微型化实验教学的意义
    3.3 化学实验微型化改进及教学设计与实践
        3.3.1 新版教材中适合于微型化改进的实验汇总
        3.3.2 微型化实验改进方案
        3.3.3 微型化实验教学设计
        3.3.4 微型化实验教学实践结果分析与结论
    3.4 微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 化学实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微课的含义及设计原则
        4.1.1 微课的定义及其优点
        4.1.2 实验微课的设计原则
        4.1.3 优秀实验微课汇总
    4.2 化学实验微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
        4.2.1 实验微课制作步骤
        4.2.2 Na2CO_3与NaHCO_3的性质比较的微课教学设计
        4.2.3 微课教学效果分析
    4.3 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5 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1 虚拟仿真实验概况
        5.1.1 虚拟仿真实验的含义与特点
        5.1.2 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
    5.2 虚拟仿真实验软件介绍
        5.2.1 四款虚拟实验软件简介
        5.2.2 NUBOOK虚拟实验室使用指南
        5.2.3 新版教材可进行虚拟仿真的实验汇总
    5.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
        5.3.1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5.3.2 实验教学效果分析
    5.4 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6)基于STEM元素的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1.1.1 核心素养与STEM
        1.1.2 学科交叉融合与STEM教育
        1.1.3 学科核心素养与STEM教学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STEM教育与STEM教学
        2.1.2 教学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有效教学理论
        2.2.3 工程学理论
第三章 基于STEM元素的中学化学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3.3 调查对象和调查过程
    3.4 访谈的调查与分析
        3.4.1 访谈提纲的设计
        3.4.2 访谈内容概述
    3.5 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3.5.1 问卷的设计
        3.5.2 问卷的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第四章 基于STEM元素的“氧化还原”课堂教学案例
    4.1 课程标准分析
    4.2 基于STEM元素的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4.3 “氧化还原”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
        4.3.1 教学与评价目标
        4.3.2 教学流程
第五章 教学实践结果与分析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对象
    5.3 实践方案
        5.3.1 实践材料
        5.3.2 实践变量
    5.4 实践步骤和结果
        5.4.1 前测
        5.4.2 后测
    5.5 实践成效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A STEM元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访谈提纲
    B: 高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现状调查问卷
    C: 基于STEM元素的科学课堂评价机制表

(7)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课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证据”的含义
    2.2 “推理”的含义
    2.3 “模型认知”的含义
    2.4 “化学概念”的分类
    2.5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学生中学化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
    3.2 调查目的
    3.3 调查问卷设计
    3.4 调查问卷可靠性分析
    3.5 调查问卷实施及数据分析统计
    3.6 教师访谈记录
    3.7 调查分析总结
第四章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应用方法和原则
    4.1 应用方法
    4.2 教学设计原则
第五章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教学设计研究
    5.1 教学设计主要流程
    5.2 教学设计
第六章 教学实验研究
    6.1 实验研究设计
    6.2 后测数据分析
第七章 总结分析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研究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Ⅱ 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过程情况调查
附录Ⅲ 前测成绩数据
附录Ⅳ 后测访谈
附录Ⅴ 后测成绩数据
附录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研究生阶段学术成果
致谢

(8)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目的
    第三节 调查方法
    第四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学校方面
    第二节 教师方面
    第三节 学生方面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反思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9)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1.1.2 “饭桌对话”
    1.2 研究背景
        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1.2.2 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需要
        1.2.3 国际上对思维培养的重视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内容与思路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法
        1.7.2 文本分析法
        1.7.3 调查研究法
第二章 化学价值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价值
        2.1.2 化学价值
        2.1.3 化学价值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区别
    2.2 化学价值的特征
        2.2.1 抽象性
        2.2.2 内隐性
        2.2.3 整合性
        2.2.4 深刻性
        2.2.5 发展性
    2.3 化学价值培养的理论依据
        2.3.1 价值观的形成
        2.3.2 化学价值的理论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化学价值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概述
    3.2 学生对化学价值认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3.2.2 问卷调查的时间与对象
        3.2.3 问卷结果分析
        3.2.4 对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3 教师对化学价值认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3.3.1 访谈提纲编制的依据
        3.3.2 访谈调查的时间与对象
        3.3.3 访谈结果分析
        3.3.4 对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4 调查结果对中学化学价值培养的启示和指导意见
第四章 新课标视角下化学价值内容的教材分析
    4.1 新课标对化学价值的培养要求
    4.2 新课标视角下化学价值的内容体系
    4.3 化学价值内容的教材分析
        4.3.1 学科价值的教材分析
        4.3.2 社会价值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案例开发流程
    5.1 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原则
        5.1.1 全程性原则
        5.1.2 渗透性原则
        5.1.3 科学性原则
        5.1.4 有效性原则
        5.1.5 适度性原则
    5.2 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策略
        5.2.1 打好化学基础
        5.2.2 开展实验探究
        5.2.3 实施STEAM教育理念
        5.2.4 渗透化学史教育
        5.2.5 巧用现代化教育平台
    5.3 化学价值培养的案例开发流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化学价值培养的案例实践
    6.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
        6.1.1 教学设计
        6.1.2 实践过程
        6.1.3 实践效果评价
    6.2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
        6.2.1 教学设计
        6.2.2 实践过程
        6.2.3 实践效果评价
    6.3 实践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表现性评价在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科学探究”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2 教育评价范式的改变
        1.1.3 化学实验教学与评价的现状
        1.1.4 表现性评价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适用性
    1.2 研究现状
        1.2.1 表现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1.2.2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现状
        1.2.3 表现性评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
    2.1 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表现性评价
        2.1.2 化学探究性实验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教育评价理论
3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及内容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结果和分析
        3.3.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4 调查结论与启示
        3.4.1 调查结论
        3.4.2 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启示
4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设计
    4.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科学探究”栏目实验内容分析
    4.2 界定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评价目标
    4.3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评价任务
    4.4 确定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评价内容
    4.5 选择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评价工具
    4.6 制定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等级量表
    4.7 测量信度和效度
        4.7.1 效度检验
        4.7.2 信度检验
    4.8 设计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逆向教学
5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科学探究”栏目实验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内容
    5.3 研究方案
        5.3.1 研究对象
        5.3.2 研究变量
        5.3.3 研究方法
        5.3.4 研究过程
    5.4 实践案例
        5.4.1 案例1——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5.4.2 案例2——科学探究:Fe3+和Fe2+的转换
    5.5 实施效果与分析
        5.5.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比较
        5.5.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比较
        5.5.3 教学实践前后实验班学生访谈实录
        5.5.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期考化学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6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在校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SE教育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 来萌萌.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D]. 赵星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D]. 杜丽斐.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D]. 谭灵芝. 西南大学, 2021(01)
  • [5]多样化实验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6]基于STEM元素的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 王翎力. 延边大学, 2020(05)
  • [7]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 王通. 合肥师范学院, 2020(08)
  • [8]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吴昊.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9]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实践研究[D]. 马婧. 宁夏大学, 2020(03)
  • [10]表现性评价在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科学探究”实验为例[D]. 林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学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