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_1/Th_2 状态和肿瘤

Th_1/Th_2 状态和肿瘤

一、Th_1/Th_2状态与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夏云展,李琼,李荣振,朱少功,李晓彦[1](202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前后Th1/Th2漂移的变化及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前后Th1/Th2漂移的变化及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行肿瘤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和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组术前及术后1周、对照组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法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并计算Th1/Th2。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无复发转移生存期,COX回归分析Th1/Th2漂移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前及术后IFN-γ水平及Th1/Th2比例显着降低(P<0.05),IL-4水平显着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IFN-γ水平及Th1/Th2比例高于术前(P<0.05),IL-4水平低于术前(P<0.05);TNM分期、术后IFN-γ水平、IL-4和Th1/Th2比例是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TNM分期和术后Th1/Th2比例是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患者存在Th1/Th2漂移,手术矫正后的Th1/Th2漂移程度与患者的复发转移等预后有关。

施喆,赵国栋,韩艳珍,周丽媛,毕育学,孙旭,于宁[2](2021)在《复方斑蝥胶囊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日给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h2类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Th1细胞占比、Th2细胞占比和Th1/Th2,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胆管癌根治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MTL、GA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VI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L-2、IFN-γ和TNF-α水平,Th1细胞占比、Th1/Th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患者IL-4、IL-10水平和Th2细胞占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56%(14/43),略低于对照组的41.86%(1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47%(26/43)、58.14%(2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应用复方斑蝥胶囊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增加Th1类细胞因子及Th1细胞占比,降低Th2类细胞因子及Th2细胞占比,改善Th1/Th2免疫平衡,降低术后并发症,且安全性良好。

朱冬梅,唐翀,朱斌[3](2021)在《转录因子7-like 2基因沉默对原发性肝癌Th1/Th2免疫漂移与微血管密度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转录因子7-like 2(transcription factor 7-like 2,TCF7L2)对原发性肝癌大鼠Th1/Th2免疫漂移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形成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i-NC组和siTCF7L2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通过饮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制备原发性肝癌模型。14周后,si-N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阴性对照慢病毒混合液,si-TCF7L2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V-TCF7L2-siRNA慢病毒混合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6周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ELISA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10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INF-γ、IL-4表达及MVD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 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Th1、Th2比例及Th1/Th2比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升高(P<0.01),IL-2、IFN-γ水平下降,IL-4、IL-10水平升高,IFN-γ/IL-4比例降低(P<0.01),肝组织出现肿瘤细胞,排列紊乱且核质变大、核仁突出,VEGF和IL-4表达水平变高,IFN-γ表达水平降低(P<0.01), MVD增加(P<0.01),T-bet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Gata-3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1),Th1细胞比例减少,Th2细胞比例增加,Th1/Th2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si-TCF7L2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降低(P<0.01),IL-2、IFN-γ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下降,IFN-γ/IL-4比例升高(P<0.01),肝组织癌变程度减小,VEGF和IL-4表达水平降低,IFN-γ表达水平升高(P<0.01), MVD减少(P<0.01),T-bet m RNA相对表达量上调,Gata-3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1);同时,Th1细胞比例增加而Th2细胞比例减少,Th1/Th2比值升高(P<0.01)。结论沉默TCF7L2表达可效抑制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瘤体中微血管密度,调节Th1/Th2比例趋于正常。

贾西贝,温林春,章龙珍[4](2021)在《辅助性T细胞1与辅助性T细胞2比值及相关细胞因子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比值及相关细胞因子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 Dukes分期A期25例, B期30例, C期43例;选取同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7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结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术前空腹静脉血, 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Th2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分期患者Th1/Th2比值、IFN-γ、IL-2、IL-4、IL-10水平;分析Th1/Th2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OS)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Th1/Th2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5.13±2.04比11.82±2.76, t=18.177, P<0.01);Th1/Th2比值降低的患者淋巴管侵犯、Dukes分期C期比例均高于Th1/Th2比值升高患者(χ2值分别为16.403、16.248, 均P<0.01);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水平分别为(95±15)ng/L、(78±10)ng/L, 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57±17)ng/L、(123±12)ng/L], (t值分别为25.160、26.622, 均P<0.01);结直肠癌组IL-4、IL-10水平分别为(87±16)ng/L、(178±18)ng/L,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6±9)ng/L、(124±12)ng/L](t值分别为19.577、22.095, 均P<0.01)。随访时间31.0~55.0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7.2个月。中位OS时间21.0个月, Th1/Th2比值升高患者OS优于Th1/Th2比值降低患者(χ2=7.287, 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Th1/Th2比值是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8.541、3.442、1.275, 均P<0.05)。结论 Th1、Th2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失衡及Th1/Th2比值降低与结直肠癌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冯珍珍[5](2021)在《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Dukes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组、进展期组及晚期组。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Th1、Th2细胞检查,并检测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生物学行为。分析相关性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78例直肠癌患者中早期组21例(26.92%),进展期组48例(61.54%),晚期组9例(11.54%);早期组患者外周血Th1、Th1/Th2比值最高,其次为进展期组,晚期组最低,晚期组Th2水平最高,进展期组次之,早期组最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结直肠癌SW620细胞凋亡率最高,其次为进展期组,晚期组最低,早期组癌细胞增值率、癌细胞迁移距离、癌细胞内VEGF水平最低,进展期组次之,晚期组最高,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结直肠癌SW620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343,P<0.05),与癌细胞增殖率、癌细胞迁移距离、癌细胞内VEGF水平呈负相关(r=-0.335、-0.403、-0.426,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未来可通过检测外周血Th1/Th2比值,评估直肠癌病情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李会敏[6](2021)在《髓系抑制细胞通过增强Th17反应促进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疾病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是一种 Th2 免疫反应导致的以肾小球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大多数PMN病例(约85%)是由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介导的,而其余的与包含7A的血栓蛋白1型结构域(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或不明机制相关。Th17细胞通过介导基本炎症级联作用在肾脏自身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能促进自身抗体的形成,这是大多数肾脏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增强组织炎症,并对肾实质细胞有直接影响,然而Th17细胞是否参与PMN的发生发展目前尚不清楚。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免疫抑制细胞,研究发现狼疮肾炎患者中MDSC可促进Th17分化和疾病进展,但在PMN中MDSC的变化及与Th2和Th17细胞的相互作用至今尚无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PMN中MDSC与Th2和Th17免疫反应的关系,为PMN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PMN患者肾脏组织石蜡和冰冻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IF检测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多色免疫组化(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IL-4、CD3和CD11b抗体在肾组织定位和表达强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MN患者和HC血浆中抗PLA2R抗体的含量及对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应用FCM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 HC和PMN患者中CD4+IL-4+(Th2)和 CD4+IFN-γ+(Th1)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 IL-4、IL-6、IL-10、IL-13和IFN-γ的水平,并分析Th2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及Th1/Th2比例变化;同时检测了 HC和PMN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比例变化。(3)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和PMN患者外周血中MDSC及其亚群的比例与数目;并分析了 PMN患者的MDSC 比例和数量与疾病活动度和外周血Th2细胞比例的相关性。(4)磁珠分选HC和PMN患者的初始CD4+T细胞,加入CFSE标记;同时流式分选纯化各自相应的MDSC细胞,将MDSC和初始CD4+T应用CD3和CD28抗体共刺激培养3天,流式检测比较HC和PMN患者的MDSC的抑制功能。(5)磁珠分选HC和PMN患者的初始CD4+T细胞,体外建立诱导分化为Th2细胞的极化体系,分别加入MDSC和(或)Arg-1和iNOS抑制剂及IL-6和IL-10因子,通过FCM方法比较CD4+IL-4+(Th2)细胞的变化。(6)免疫荧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PMN患者肾组织中IL-17+细胞和CD11b+细胞的共定位;FCM和ELISA分别检测HC和PMN患者中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A水平,并分别分析了两者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7)磁珠分选HC和PMN患者的初始CD4+T细胞,体外建立诱导分化为Th17细胞的极化体系,加入MDSC和(或)Arg-1抑制剂,通过FCM和ELISA方法比较CD4+IL-17A+(Th17)细胞和培养上清中IL-17A的变化;(8)ELISA检测HC和PMN患者血浆中Arg-1的含量变化,分析PMN患者中Arg-1含量与疾病活动度和MDSC数量的相关性;流式分选PMN患者的MDSC并加入IL-6或IL-10因子共同培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 IL-6 和 IL-10 对 MDSC 中 Arg-1 mRNA表达的影响。(9)应用重组人Ⅳ型胶原蛋白α3链的非胶原(NC)结构域(Non-collagenous(NC)domains of the α3 chain of recombinant human type Ⅳ collagen,rh-α3(IV)NC1)蛋白免疫DBA/1小鼠,构建PMN小鼠模型,并给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去除MDSC,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MDSC、Th2、Th17、Th1和Treg细胞的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尿白蛋白、尿肌酐及血清尿素氮的水平;qRT-PCR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肾脏组织Th2和Th17相应细胞因子IL-13和IL-17A及相关转录因子GATA3、RORγt和RORα的mRNA表达情况;IF染色检测肾组织内IgG沉积;光镜下观察模型小鼠肾脏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模型小鼠肾脏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结果:(1)PMN患者外周血Th2细胞及相关因子增加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2)PMN患者外周血中MDSC及其亚群数量显着增加,抑制功能增强,但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3)体外实验证实MDSC抑制Th2细胞分化,IL-6和IL-10增强MDSC抑制能力。(4)PMN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增加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5)PMN患者外周血中MDSC、Arg-1、IL-17三者存在相关性;(6)体外实验证实人MDSC通过产生Arg-1促进Th17细胞分化,并且PMN来源的MDSC有更强的促Th17分化作用且可被Arg-1抑制剂(nor-NOHA)终止;(7)PMN患者血浆中Arg-1含量增加,IL-6和IL-10可以促进MDSC分泌 Arg-1。(8)应用rh-α3NC1成功构建小鼠PMN模型;PMN小鼠外周血中MDSC、Th17和Th2细胞比例随着免疫时间延长增加;而Th1和Treg细胞比例随着免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9)去除MDSC减轻PMN模型小鼠的肾组织损伤;(10)去除MDSC降低Th17和Th2细胞比例及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但增加Th1和Treg细胞比例。结论:MDSC在PMN中显着增加,MDSC可能主要通过增强Th17反应促进PMN疾病进展。Th17的分化依赖于MDSC分泌的Arg-1。PMN小鼠模型证实去除MDSC可能主要通过减弱Th17免疫反应减轻小鼠肾脏损伤。

符育群,陈菊[7](2021)在《MMF联合雷公藤多苷在治疗IgA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认为为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联合雷公藤多苷在治疗IgA肾病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4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MF治疗;对比两组尿蛋白、血清蛋白、血脂指标、体液免疫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尿蛋白(2.12±1.23) g/L、血清蛋白(34.08±4.72) g/L,与对照组[(4.46±2.38) g/L、(22.54±4.61) g/L]相比差异显着(均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及C3、IgA水平[(4.03±1.02) mmol/L、(1.12±0.78) mmol/L、(5.72±0.53) g/L、(31.06±3.28) g/L]与对照组[(5.04±1.16) mmol/L、(1.48±0.91) mmol/L、(17.48±1.68) g/L、(52.37±5.51) g/L)]相比显着降低(均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尿酸、血肌酐水平[(7.21±1.65) mmol/L、(397.62±12.17) mmol/L、(81.07±11.23)μmol/L]与对照组[(8.16±1.71) mmol/L、(409.11±12.79) mmol/L、(96.83±10.92)μmol/L)]相比显着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有效率为85.48%,两组差异显着(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6%,对照组为6.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由此,MMF联合雷公藤多苷在治疗IgA肾病患者时可改善其尿蛋白、血清蛋白、血脂、体液免疫和肾功能指标,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张思依[8](2021)在《Hp感染对胃微生态影响的临床观察及连朴饮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现状。2探讨Hp感染后机体的病理状态与胃内菌群改变及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性,以揭示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生物学内涵。3探讨连朴饮治疗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1)构建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2)观察连朴饮对模型大鼠胃黏膜凋亡、免疫细胞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证实连朴饮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改善细胞凋亡,发挥黏膜保护作用。方法1理论探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布,治疗现状。2临床观察: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2名,分为慢性胃炎Hp感染脾胃湿热证组(Hp+PWSR,n=17)、慢性胃炎非Hp感染脾胃湿热证组(Hp-PWSR,n=11)、慢性胃炎非Hp感染脾胃虚弱证组(Hp-PWXR,n=14)。内镜下观察各组患者胃黏膜相关病理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特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 chemokine ligand12,CXCL12)的表达。免疫组化(IHC)检测胃黏膜组织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胃黏膜菌群。3实验研究:(1)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56°乙醇灌胃,人工气候箱制造湿热外环境刺激,联合Hp菌液灌胃,构建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饮食、体重、毛色、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吉姆萨染色测定Hp定植情况,结合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对模型进行评价。(2)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组(n=10)、连朴饮低剂量组(n=10),连朴饮中剂量组(n=10),连朴饮高剂量组(n=10),四联疗法组(n=10)。采用复合因素造模,造模2周后,从各组抽取两只大鼠检验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第3周开始进行药物干预,连朴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15,7.5,3 g·kg-1,四联疗法组给予大鼠奥美拉唑(2 mg·kg-1)+阿莫西林(100 mg·kg-1)+克拉霉素(50 mg·kg-1)+胶体果胶秘胶囊(35 mg·kg-1),2次/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21天。干预结束后,取大鼠胃黏膜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癌-2基因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 associated X,Bax)、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IHC检测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胃黏膜中辅助T细胞(T helper,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Treg)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FN-?,TNF-?,IL-4,IL-10,IL-17a,TGF-?的表达水平。结果1理论探讨:(1)Hp感染后菌群失调、免疫失衡导致胃部疾病的发生。(2)Hp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主要分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寒热错杂证,其中脾胃湿热证为常见证型。(3)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连朴饮作为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方,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2临床观察:(1)内镜下观察发现Hp+PWSR患者出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红斑(点、片状、条状)、出血点、黏膜粗糙不平、糜烂、粘液增多的比例明显高于Hp-PWXR(P<0.05);出现黏膜粗糙不平的比例明显高于Hp-PWSR(P<0.05)。Hp-PWSR患者出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红斑(点、片状、条状)、糜烂、粘液增多的比例明显高于Hp-PWXR患者(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Hp+PWSR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损伤、炎性细胞浸润、炎症活动度最重,其次为Hp-PWSR组。(3)IHC结果显示,Hp+PWSR患者胃黏膜组织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Hp-PWXR患者(P<0.05)。(4)ELISA结果显示,Hp+PWSR患者血清IFN-?、TNF-?、IL-1?、IL-8、IL-12、IL-21、IL-17a水平显着高于Hp-PWXR患者(P<0.05),IL-4、IL-10水平显着低于Hp-PWXR患者(P<0.05)。(5)16S r 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Hp+PWSR组Richness、ACE、Chao1、Shannon指数均显着低于Hp-PWSR组和Hp-PWXR组(P<0.05)。?多样性分析及物种构成分析显示各组菌群构成存在差异。功能预测结果显示,Hp感染患者胃黏膜菌群在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脂质代谢、泛醌及其他萜类醌的生物合成、脂肪因子信号、二甲苯退化、矿物吸收、视黄醇新陈代谢等途径较非Hp感染患者减弱(P<0.05),在蛋白复制,重组和修复、谷氨酸突触、细胞色素P450、新霉素生物合成、细菌分泌系统、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途径较非Hp感染患者增强(P<0.05)。3实验研究:(1)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饮食、饮水量减少,大鼠嗜睡,喜身体蜷缩,被毛潮湿,肛门脱垂,反应较为迟钝,目光呆滞,便质粘,气味较臭,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吉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胃黏膜Hp定植率为90%,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2)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结构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表面欠光整,腺体排列紊乱,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中性粒细胞浸润。连朴饮高、中、低剂量组和四联疗法组大鼠胃黏膜的腺体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匀有所改善,以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联疗法组和连朴饮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连朴饮低、中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IHC结果显示,Bax蛋白在细胞胞浆内表达,蛋白表达趋势与Western Blot一致。流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h1、Th2、Th17、Treg、Th1/Th2、Th17/Treg比例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联疗法组、连朴饮高剂量组Th1、Th2、Th17、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显着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TNF-?、IL-17a水平显着升高(P<0.05),IL-4、IL-10、TGF-?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联疗法组和连朴饮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FN-?、TNF-?、IL-17a水平显着降低(P<0.05),IL-4、IL-10、TGF-?水平显着上升(P<0.05),连朴饮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FN-?、TNF-?、IL-17a水平显着降低(P<0.05),IL-4、IL-10水平显着上升(P<0.05),连朴饮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IL-17a水平显着降低(P<0.05),IL-4、IL-10水平显着上升(P<0.05)。结论1脾胃湿热证是Hp相关性胃炎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连朴饮作为治疗方,疗效确切,深入研究连朴饮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2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出现与Hp感染后宿主胃黏膜菌群结构功能改变,机体免疫反应失衡,炎症状态增强,黏膜病理损伤加重有关。3复合因素造模可成功构建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连朴饮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改善细胞凋亡,发挥对模型大鼠的胃黏膜保护作用。

刘诗琦[9](2021)在《愈口宁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失衡的调节》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免疫化学联合法加上高脂辛辣饲料喂养,并佩戴颈环制备的心脾积热型RAU大鼠进行研究,观察模型大鼠口腔粘膜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体重的变化、临床表现和给予愈口宁高、中、低剂量后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心脾积热型RAU大鼠模型的发病机制,愈口宁对调节Th1/Th2免疫平衡的作用机制以及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为愈口宁治疗心脾积热型RAU的应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RAU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及专方治疗,并从西医的角度探讨RAU的病名由来、病因、临床表现与西医治疗方法。2.实验研究:60只SD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抽出10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进行麻醉,颈椎脱臼处死,制备口腔黏膜组织匀浆。取口腔黏膜匀浆适量,按1:1的比例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匀获得免疫抗原乳化剂,现配现用。将余下的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愈口宁高剂量组、愈口宁中剂量组、愈口宁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单笼颗粒饲料饲养自由饮水)外,均采用单笼高脂辛辣饲料饲养,佩戴颈环。连续14天后,4组大鼠背部脱毛,皮内注射免疫抗原乳化剂,每周注射1次抗原,共8周。在第一次注射后的第54天,用50%冰醋酸灼烧下唇黏膜30s,48h后各组大鼠进行取材。观察大鼠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变化,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变化,口腔粘膜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大鼠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心脾积热证建模后大鼠体毛粗糙,性情暴躁不安,部分鼻衄,但见鼻孔血痕,齿龈略红肿,牙齿干燥,大便干结,小便色黄加重,反应迟钝,摄食和饮水量减少,下唇粘膜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停止造模刺激后,体重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而低剂量的愈口宁组体重没有明显增加,呈现波动趋势;愈口宁高、中剂量组体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HE的改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口腔黏膜上皮层、基底膜、固有层层次清晰,结构明显。造模后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治疗,与模型组相比,可以观察到各组均出现上皮粘膜的修复。而低剂量组和模型组可见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的水肿,基底膜清晰。3.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脾脏显示IFN-γT细胞(Th1)生成比率上升;而在各组药物治疗后,细胞生成比率均呈显着下降趋势。与之相反的是,模型组大鼠在Th2细胞中显示出完全不同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IL-4T细胞(Th2)生成比率明显下调。而各组药物治疗后Th2细胞的下调比率均呈上升趋势。研究提示我们,愈口宁高、中、低剂量均可通过增加心脾积热型RAU大鼠脾脏中Th2的表达,抑制脾脏中Th1的表达,来调节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的平衡。4.口腔粘膜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心脾积热型RAU大鼠模型中IFN-γ表达增加。然而在各组给予愈口宁后,细胞因子IFN-γ的m RNA表达显着降低了。在心脾积热型RAU口腔粘膜组织中,T-bet在药物治疗后显示m RNA表达降低,而这又促进了GATA-3的m RNA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愈口宁通过增加Th2-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m RNA表达来预防心脾积热型RAU口腔粘膜的炎症。5.口腔粘膜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在模型组的大鼠中,p-STAT1的表达上调,而它们在给药后均显着下调。但是,给药导致心脾积热型RAU大鼠的口腔粘膜组织中STAT1的总表达没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观察到p-STAT6表达下调。这种下降在各组给予愈口宁后显着上调,但是这并没有导致STAT6总表达的改变。总之,这些结果表明,JAK/STAT信号通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阐明愈口宁药物的生物活性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免疫应答的影响。结论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最常见的证型是心脾积热型,治法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应用中药方剂愈口宁有效。2.免疫化学联合法加上高脂辛辣饲料饲养,并佩戴颈环,可出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症状,其证候为心脾积热型,提示造模成功可复制。3.在RAU的口腔粘膜中发现,Th1细胞大量聚集通过作用于p-STAT1激活IFN-γ/STAT1通路;Th2细胞相对缺乏,但IL-4依赖于STAT6诱导Th2细胞分化,进而激活转录因子GATA-3,提示RAU的发病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4.愈口宁通过抑制STAT1磷酸化来抑制IFN-γ/STAT1通路,激活p-STAT6来调节Th1/Th2平衡,由此推测中药方剂愈口宁改善心脾积热型RAU大鼠的机制可能与其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王亚苹[10](2021)在《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在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哮喘小鼠肺组织和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的表达变化目的: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和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的表达变化,了解GITRL和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屋尘螨(HDM)激发组,用HDM滴鼻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在最后一次激发24小时后,用有创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并收取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检测血清总Ig E含量,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情况,细胞计数仪计数BALF细胞总数,瑞氏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组织中GITRL 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的表达。结果:(1)有创肺功能及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HDM激发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和肺部炎症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ELISA和BALF细胞计数结果显示,HDM激发组血清Ig E含量、BALF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以上说明HDM哮喘模型建立成功;(2)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HDM激发组小鼠肺组织中GITRL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3)流式结果显示,HDM激发组小鼠肺中树突状细胞表面的GITRL分子比例增加。结论:哮喘中GITRL mRNA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高表达,提示树突状细胞表面的GITRL可能在哮喘发病中发挥作用。第二部分敲低GITRL对小鼠哮喘表型及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目的:观察GITRL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以及对肺部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腺相关病毒AAV-GFP和AAV-shGITRL,经鼻途径给予小鼠。转染2周后,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观察肺部GITRL敲低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敲低效果,并用转染后的小鼠建立HDM哮喘模型。最后一次HDM激发24小时后,有创肺功能仪检测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ELISA检测血清总Ig E含量,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情况并进行炎症评分,细胞计数仪计数BALF细胞总数,瑞氏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部Th1、Th2、Treg和Th17细胞比例。结果:(1)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AV-shGITRL组小鼠肺部GITRL蛋白水平较AAV-GFP组明显降低。流式结果显示,HDM激发的AAV-shGITRL组小鼠肺部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水平较HDM激发的AAV-GFP组明显降低;(2)HDM激发的AAV-shGITRL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及肺部炎症均较HDM激发的AAV-GFP组明显减轻,且血清Ig E含量、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较HDM激发的AAV-GFP组明显减少;(3)流式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小鼠相比,HDM激发组小鼠肺中Treg细胞的比例显着降低,Th2和Th17细胞比例增加。然而,与HDM激发的AAV-GFP组小鼠相比,HDM激发的AAV-shGITRL组小鼠肺部Treg细胞的比例增加,Th2和Th17细胞的比例显着减少。各组Th1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哮喘中小鼠肺部Th1/Th2和Th17/Treg细胞处于失衡状态,敲低肺部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GITRL后,可显着改善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和肺部炎症,可能与调节CD4+T细胞分化并恢复Th1/Th2和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第三部分BMDCs表面GITRL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目的:体外观察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表面GITRL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小鼠BMD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纯度。分别用PBS或HDM刺激BMDCs 24h,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表面GITRL蛋白水平变化;(2)用慢病毒LV-GFP和LV-shGITRL转染BMDCs,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并用Western blot、Q-PCR和免疫荧光验证GITRL敲低效果;(3)在PBS或HDM刺激下,将BMDCs与脾细胞进行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reg和Th17细胞比例,并用Q-PCR检测Foxp3、GATA3、RORγt和T-bet m RNA水平;(4)分别用anti-CD3或anti-CD3和GITRL直接刺激脾细胞48h,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reg和Th17细胞比例,并用Q-PCR检测Foxp3、GATA3、RORγt和T-bet m RNA水平。结果:(1)体外培养的BMDCs纯度大于80%。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流式结果显示,HDM刺激后BMDCs表面GITRL蛋白表达较PBS组明显增加;(2)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结果显示,慢病毒转染后GFP阳性细胞的比例约为50%。Western blot、Q-PCR和免疫荧光显示,与LV-GFP组相比,LV-shGITRL组GITRL蛋白和m RNA水平下降约50%;(3)流式结果显示,与PBS处理组相比,HDM处理组中Treg细胞比例显着降低,Th2和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然而,在HDM刺激下,与LV-GFP组相比,LV-GITRL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各组Th1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Q-PCR结果显示,与PBS处理组相比,HDM处理组中Foxp3 m RNA显着降低,而GATA3和RORγt m RNA明显增加。敲低GITRL后,Foxp3 m RNA显着增加,GATA3和RORγt m RNA明显降低。各组T-bet m RNA无显着性差异;(4)流式结果显示,与单独用anti-CD3处理的细胞相比,anti-CD3和GITRL联合刺激的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显着降低,Th2和Th17细胞的比例升高,Th1细胞比例无显着差异。Q-PCR结果显示,在GITRL刺激下,Foxp3 m RNA表达显着降低,而GATA3和RORγt的m RNA表达增加,T-bet m RNA无明显变化。结论:HDM刺激可增加BMDCs表面GITRL的表达;BMDCs表面的GITRL可能具有调节CD4+T细胞分化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Th1/Th2和Th17/Treg细胞的失衡;敲低BMDCs表面的GITRL后,可以部分恢复Th1/Th2和Th17/Treg细胞的平衡;体外GITRL刺激可抑制Treg细胞的分化,促进Th2和Th17细胞的分化。

二、Th_1/Th_2状态与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_1/Th_2状态与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前后Th1/Th2漂移的变化及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血清IFN-γ、IL-4细胞因子指标检测:
        1.2.3 Th1/Th2检测:
        1.2.4 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细胞因子及Th1/Th2值比较
    2.2 Th1/Th2平衡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3 讨论

(2)复方斑蝥胶囊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以及Th1、Th2细胞比例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转录因子7-like 2基因沉默对原发性肝癌Th1/Th2免疫漂移与微血管密度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1.3 动物分组与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1.4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清AST、ALT及TBIL含量
    1.5 ELISA检测血清IFN-γ、IL-2、IL-4和IL-10水平
    1.6 HE染色检测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1.7 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VEGF表达
    1.8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INF-γ、IL-4表达及MVD形成
    1.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bet和Gata-3mRNA表达
    1.10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Th1/Th2表达
    1.11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及TBIL含量比较
    2.2 各组大鼠血清IFN-γ、IL-2、IL-4及IL-10水平比较
    2.3 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
    2.4 各组大鼠肝组织VEGF表达比较
    2.5 各组大鼠肝组织INF-γ与IL-4表达比较
    2.6 各组大鼠肝组织MVD形成比较
    2.7 各组大鼠肝组织T-bet、Gata-3 mRNA表达比较
    2.8 各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Th1/Th2比较
3 讨论

(5)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分组标准
    1.4 观察指标
        1.4.1 Th1、Th2细胞水平
        1.4.2 癌细胞生物学行为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直肠癌分期
    2.2 Th1、Th2细胞水平
    2.3 癌细胞生物学行为
    2.4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6)髓系抑制细胞通过增强Th17反应促进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疾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原发性膜性肾病
        1.1.1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
        1.1.2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1.1.3 治疗上的新进展
    1.2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免疫细胞间的关系
        1.2.1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Th2细胞
        1.2.2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B淋巴细胞
        1.2.3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Th17细胞
        1.2.4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NK)
        1.2.5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Treg
    1.3 MDSC
        1.3.1 MDSC的生物分类和功能特征
        1.3.2 MDS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1.3.3 MDSC在肿瘤中的作用
        1.3.4 MDSC在免疫相关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1.3.5 MDSC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1.4 Th17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4.1 Th17细胞的分化和表达调控
        1.4.2 Th17细胞功能
        1.4.3 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促炎作用
        1.4.4 Th17细胞在肾脏炎症和肾脏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第2章 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MDSC通过促进Th17细胞极化促进疾病进展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研究对象入组及排除标准
        2.3.2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2.3.3 磁珠分选初始CD4~+ T细胞
        2.3.4 流式分选MDSC
        2.3.5 MDSC抑制功能实验
        2.3.6 Th17极化实验
        2.3.7 Th2极化实验
        2.3.8 培养MDSC
        2.3.9 细胞外染色
        2.3.10 细胞内IFN-γ/IL-4/IL-17A染色
        2.3.11 Treg染色
        2.3.12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IgG
        2.3.13 人Th1/Th2/Th17 细胞因子检测
        2.3.14 血浆Arg-1 和IL- 13 检测
        2.3.15 荧光定量PCR
        2.3.16 组织染色
        2.3.17 多色免疫组化(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2.3.18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PMN患者病变肾组织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2.4.2 PMN患者血浆中抗PLA2R抗体含量与尿蛋白定量正相关
        2.4.3 CD3~+ T细胞与CD11b~+ 细胞在PMN患者病变肾组织中沉积
        2.4.4 PMN患者Th2反应增强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2.4.5 PMN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下调
        2.4.6 PMN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下调
        2.4.7 PMN患者外周血MDSC及亚群数量显着增加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2.4.8 PMN患者的MDSC具有更强的抑制自体初始CD4+ T细胞增殖的功能
        2.4.9 PMN患者Th2比例增加与MDSC增加正相关
        2.4.10 体外IL -6 和IL-10 增强MDSC抑制Th2分化的能力
        2.4.11 IL-17~+ 细胞和CD11b~+ 细胞在PMN患者病变肾组织中沉积
        2.4.12 PMN患者Th17反应增强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2.4.13 PMN患者Th17反应与MDSC正相关
        2.4.14 MDSC以Arg-1 依赖的方式促进Th17细胞分化
        2.4.15 PMN 患者血浆 Arg-1 含量增加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2.4.16 IL-6 和IL-10 促进MDSC分泌Arg-1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去除MDSC缓解PMN模型小鼠的肾脏损伤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膜性肾病小鼠模型的构建及GEM治疗
        3.3.2 PBMC的分离
        3.3.3 背部和腋窝淋巴结细胞分离
        3.3.4 脾脏单细胞悬液制备
        3.3.5 流式检测MDSC
        3.3.6 Treg细胞内染色
        3.3.7 Th1/2/17 细胞内染色
        3.3.8 荧光定量PCR
        3.3.9 小鼠尿白蛋白/尿肌酐比率的测定
        3.3.10 小鼠血清尿素氮测定
        3.3.11 肾组织病理染色
        3.3.12 肾脏透射电镜制备
        3.3.13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应用rh-α3NC1成功构建小鼠PMN模型
        3.4.2 PMN小鼠MDSC及其亚群比例增加
        3.4.3 GEM可有效去除小鼠外周血中MDSC
        3.4.4 去除MDSC减轻PMN模型小鼠的肾组织损伤
        3.4.5 去除MDSC减弱PMN小鼠Th17免疫反应
        3.4.6 去除MDSC减弱PMN小鼠Th2免疫反应
        3.4.7 去除MDSC增强PMN小鼠Th1免疫反应
        3.4.8 去除MDSC增加PMN小鼠Treg比例
    3.5 实验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MMF联合雷公藤多苷在治疗IgA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蛋白与血清蛋白含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脂与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Hp感染对胃微生态影响的临床观察及连朴饮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现代研究
        1.1 固有免疫(又称“天然免疫”)
        1.2 适应性免疫
        1.3 菌群与免疫
    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学理论研究
        2.1 Hp相关性胃炎病名认识
        2.2 Hp相关性胃炎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候认识
    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现状
        3.1 西医治疗
        3.2 中医治疗
    4 连朴饮的现代研究
        4.1 连朴饮的来源及组方
        4.2 连朴饮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4.3 连朴饮相关的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者胃内菌群及炎症微环境影响的临床观察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实验材料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幽门螺杆菌联合湿热因素构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及模型评价
        1.1 研究背景
        1.2 材料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连朴饮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连朴饮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胃黏膜免疫细胞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讨论与总结
    1 本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愈口宁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失衡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RAU的认识
    二、西医对RAU的认识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愈口宁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 失衡的调节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统计学分析
    4.实验结果
    5.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在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哮喘小鼠肺组织和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的表达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敲低GITRL对小鼠哮喘表型及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BMDCs表面GITRL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GITR/GITRL共刺激分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四、Th_1/Th_2状态与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前后Th1/Th2漂移的变化及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 夏云展,李琼,李荣振,朱少功,李晓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24)
  • [2]复方斑蝥胶囊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J]. 施喆,赵国栋,韩艳珍,周丽媛,毕育学,孙旭,于宁.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11)
  • [3]转录因子7-like 2基因沉默对原发性肝癌Th1/Th2免疫漂移与微血管密度的调控作用研究[J]. 朱冬梅,唐翀,朱斌. 免疫学杂志, 2021(11)
  • [4]辅助性T细胞1与辅助性T细胞2比值及相关细胞因子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 贾西贝,温林春,章龙珍.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1(10)
  • [5]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J]. 冯珍珍. 医药论坛杂志, 2021(11)
  • [6]髓系抑制细胞通过增强Th17反应促进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疾病进展[D]. 李会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7]MMF联合雷公藤多苷在治疗IgA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对照研究[J]. 符育群,陈菊. 现代免疫学, 2021(03)
  • [8]Hp感染对胃微生态影响的临床观察及连朴饮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思依.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愈口宁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对心脾积热型RAU大鼠Th1/Th2失衡的调节[D]. 刘诗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树突状细胞表面GITRL在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亚苹.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Th_1/Th_2 状态和肿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