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实施中注意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实施中注意信息安全

一、推行电子政务要注重信息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张淞玮[1](2021)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路径研究 ——以S市G区行政审批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互联网+”融入到“政府服务”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在政务服务改革过程中,互联网成为拉近政府与群众间距离的桥梁。利用互联网实现公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政务更公开、服务越亲民的政务服务模式,能够及时发掘群众需求的痛点,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吸引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积极性,让公共管理搭乘上“互联网+”的航班,深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选取S市G区为研究对象,深入G区行政审批局进行调研,对政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分别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分析以掌握基层的调查材料。同时,在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学术成果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网络化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即平台”理论为依据,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S市G区在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存在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健全、网上审批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社会公众参与度低、专业素质人才短缺、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利用“政府即平台”等理论的整体分析,归纳总结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平台数据信息仍存在壁垒、宣传力度不足及平台体验感不佳、人才引进及培训机制欠缺、相关保障措施不全。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互联网政务管理体系,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务电子化的初衷是加快政务服务效率,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电子官僚主义作为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仍然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为更好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完善互联网政务管理体系,杜绝电子官僚主义滋生。二是政务宣传多维度,促进全民参与。社会公众作为政务服务的主要参与者,通过点对点、多渠道的进行服务宣传,才能让大众体会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便利,进而提高使用率。三是打造高素质互联网政务服务团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政府服务的关键。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人才是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路径。四是借助第三方平台共享资源,提升公众共享率。快速搭建政务服务与群众桥梁,减少公众适应时间,提升服务效率,让社会大众感受到国家提供的“舒心服务”。五是简化平台应用模式,提升用户满意度。通过软件的及时升级,加快软件使用效率,以此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实施前置审批服务;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全面推广“并联审批”;畅通公民利益诉求通道;加快企业及群众的办事效率,提升社会大众满意度。六是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包括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电子监督评价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只有制度的保障,才能将政策的红利层层落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民水平。

王璐[2](2021)在《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探索该机制的影响因素及机制优化对策,从而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针对当下公共服务平台中存在的不同部门单方服务供给的杂糅情况,把握公共组织跨部门协作的关键因素,提出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协同和综合型平台建设和运行建议,提出利用新技术条件对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建议,进而提高政府等部门的政务处理水平和社会福利;二是针对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公共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公共事务响应速度不及时、网络公共信息安全与风险防控监管不健全、平台服务内容与合作模式创新不活跃等问题从技术视角、组织视角、法律法规视角提出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化规制建议。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以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看,欧美等国家电子政务等领域的研究,催化着公共管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当下,在新公共管理的基础上,依托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协同已成为公共服务供给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从当代技术条件与公共服务的融合进程来看,在信息化环境中,公共服务平台在合作上有了更大范围、更多样化的创新型实践。这种实践加深了公共服务部门间、政企间、政民间的服务协同、互利合作,但依然存在组织管理短板与技术发展中对平台特性“重视却不认识”的“矛盾”,因此,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优化对组织管理变革、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平台特性把握与技术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跨部门共享,不仅是跨部门业务协同的重要前提,更是电子政务发展与转型的核心环节。而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必须把握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重点把握平台的相关技术特性,即交叉网络外部性、用户数量、用户粘性、平台的兼容性等新的技术要素,增强跨部门协同能力,促进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合作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的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优化建议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在制度保障机制改进方面,提出“清单式管理”与“监管沙盒”的结合使用,在制度体系完善的同时,维护信息安全,促进规制创新。在主观协同机制提升方面,应提高信息共享意识和信息安全维护意识,提高参与者平台技术特性素养,在跨部门信息共享过程中,改进综合性平台的自我发展机制,跟进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在绩效机制提升方面,建立专门性跨部门合作的激励机制。在技术条件改进与组织运行管理层面,致力于构建纵横交叠的立体化组织关系网络,将平台的技术特性与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协同过程紧密结合,把握用户量与用户粘性要素,注重平台用户维护与拓展,注重多边参与主体的交互与正向网络外部性的发挥,同时,把握平台开放的“度”,在保障公共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有标准、有原则地推行平台的单向或多向兼容,促进多边主体跨部门协同,通过政民联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社会效益提升;通过政企联动,促进公共信息增值与经济效益提升,使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在共商、共建、共享过程中,实现社会福利的长效增长。

李胜男[3](2020)在《外事工作中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S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开始兴起,现已被国内外各级政府所认同。我国各级政府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与推广。电子政务是指各政府部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确保政府工作的效率,透明度和准确性。开展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服务成本,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吉林省S市在中央和省级部门的号召与指导下,不断深入发展电子政务工作,使电子政务更深入更广泛地应用到外事工作当中。但是,在电子政务迅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外事工作的特殊性,在吉林省S市外事工作中,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低,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电子信息安全网络不完善,安全域划分模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混乱;传统政务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等问题导致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电子政务在吉林省S市外事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分析其原因包括思想意识不到位,信息技术受制于人,管理制度建设不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与原因,吉林省S市应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意识宣传,注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培训。科学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内容,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制度约束力。积极构建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鼓励自主研发,突破技术壁垒。

高斯芃[4](2020)在《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的热门领域,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则是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前沿课题与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扎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实践,系统探究“互联网+政务服务”逻辑内涵、演进机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政务服务领域的重要体现,强调政府部门坚持“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模式、健全运行机制、创新行政手段,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政务大厅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途径,面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便利、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在政务服务领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在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进行的一项以系统性与动态性为显着特征的整体性工程和全面性改革。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具有明显的生态性。本研究以构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为主线,按照“两个理论、一个模型、逐步具象”的思路渐进式展开。全文共分为七章,研究内容逐步深入、逐步具象:首先,阐释整体政府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探究“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形态及进化机理,构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进而,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的阶段性逻辑,并对生态进化趋势进行验证;进而,在确定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具象化研究,得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全要素具象化形态;最后,提出基于模型的实践启示。本研究立足国情,在更多强调改革实践的背景下,旨在一定程度弥补“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中全要素关联模型及成熟度等级模型的学术研究不足,以及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中生态性思维的学术研究不足,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三点研究成果:第一,探索了一个理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自身特点,通过跨界的研究思维,将生态系统理论植入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过程中,这是本文在研究视角上的一大创新。在生态视域的内蕴特征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审视相契合的背景下,提出利用生态系统方法论中的生态因子、时空结构、共生及协同进化等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辅助深度剖析“互联网+政务服务”逻辑内涵、成熟度等级、优化路径等内容,不仅有助于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拓宽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思维宽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第二,延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理论模型研究。完成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建模,明晰了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系统阐释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逻辑内涵、演进机理及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因子、生态结构、共生及协同进化机制以及目标、特征、功能等进行深入分析,解析“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基本形态;通过形成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的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解析模型的动力机制及政策整合、结构整合、文化整合、信息整合的进化趋势。即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为模型研究的动力机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模型构建的方法论,提出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其次,借助生态位优位差异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将生态进化阶段与模型成熟度等级相匹配,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的阶段性逻辑,同时基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连续5年发布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以及3个典型建设案例的分析对生态进化趋势进行验证。为系统地、发展地看待“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丰富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的方法工具。形成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明晰了组成“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形态,从而确定发展路径,这是将学术模型应用于指导实践的一种创新探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丰富“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的方法工具,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关注。基于模型构建、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分析,进而从政府供给侧视角,基于NVivo对检索、筛选出的有关电子政务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整体性建设指导的11份政策文本进行质性研究,完成模型第一、二阶段的具象化分析;从公众需求侧视角,基于 SPSS 及 LISREL,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接受模型,完成模型第三阶段的具象化分析。以“供给侧+需求侧”双视角以及“纵向静态完整性+横向动态发展性”双维度的模型具象化形态研究,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提供了方法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满意”为价值取向、“生态思维”为根本遵循、“环体因子”为建设基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对策建议。

杨婷[5](2020)在《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革新,信息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传统的政府服务已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推动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如今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对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要求,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电子政务发展政策,并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举措,新的想法,新的方法。但是对比公众需求,目前还有亟待需要提升的空间,存在观念转变意识不足、地区、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物力、人力保障不足等现象。因此如何更好地发展电子政务,向公众提供更人性化更精准的电子政务服务,也是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是以德阳市为例,研究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来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特点。其次,通过调查研究法获得德阳市部门信息系统的调查数据,再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及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以新公共服务为主要理论框架,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服务而非掌舵”、“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等内涵,综合辅助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流程再造理论,深入分析德阳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现状、案例特点,科学地、细致地剖析出德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培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力度的角度提出对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对策及建议。希望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深入剖析研究的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建设,有助于德阳市向公众提供更加科学地、高效地、便捷地公共服务,能为其他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王慧娇[6](2020)在《天津海事局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

张国尧[7](2020)在《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逐步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开放和利用已经势不可挡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数据共享,特别是政务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也随之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区,着力打造自治区政务大数据中心,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最大程度地利企便民。但在人们享受大数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机遇的同时,数据安全问题也层见迭出。如何提升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是内蒙古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对推动内蒙古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的前提下,首先,阐释了电子政务数据、数据安全、协同治理理论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的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充分认识到内蒙古取得的成就及自身的不足与原因。在成就方面,内蒙古充分运用大数据,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提升政府科学施策、精准治理、高效服务的能力,推动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但是,由于治理能力意识不强、制度有所欠缺、机制不够完善、防护水平不高等原因,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在统筹管理、法律规范、制度执行、部门协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数据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最后,本文通过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外经验以及杭州、贵州等地的国内经验,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从增强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意识、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完善治理机制体制、提升安全防护水平等方面,“对症下药”。对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提出对策建议,探索完善内蒙古数据安全治理路径办法,为提升内蒙古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应通过规范化建设、体系化保障、社会化引入、专业化培养等措施,不断健全法制基础、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技术保障水平、更新治理理念、增强治理能力,更好地推动与发展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相关工作。

聂森[8](2020)在《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在其广泛应用下,电子政务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系统中包含大量政府部门非公开信息,以及核心涉密内容,这些内容若被非授权者获取,尤其是不法分子,会给整个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当前,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单纯依赖防火墙、防病毒系统对政府部门网络实施局部安全防护,很难保障其信息安全,并且部分地区对于电子信息安全管理还缺少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导致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基于此,找出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成果分析,归纳出确保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不仅要加强技术手段更要从管理上解决问题。可以从人员、技术、制度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且从研究相对较少的保密部门职能发挥和信息安全监管方面进行拓展。本次研究以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风险治理理论等为理论指导,以郑州地区为例,随机选取了部分省、市级部门,从六个方面对其电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汇总数据分析出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区分技术手段和行政管理两个方面,对影响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八个方面的管理策略和建议。最后归纳总结本文结论,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通过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国产化情况,制定出推动政府部门信息系统软硬件分层次、分领域国产化的策略;二是建立电子信息安全监管中心,并引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三是加强网络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执法部门职能,依法治网。

左佳[9](2020)在《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现状及服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互联网+”引领的智慧生活正深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公众的需求倒逼着各行业要不断运用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更加贴心地服务于公众。在2016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观点1。“互联网+”便成为了近几年来各产业发展的新的战略方向。随着社会治理和政府服务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政府利用互联网资源、智能数据等新兴技术,把“互联网+”的特点与政府的政务工作内容进行必要的融合,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1]。我国人社部门涉及的经办机构由上到下分地域管理,目前服务范围延伸面较广,以往的工作方式面临着工作任务量大,服务数据的传递流转频繁的情况,利用好“互联网+政务”这一手段,可以使信息数据在工作流转中不受外界环境和地域的干扰,有效地化解各经办机构在人社业务经办上数据往来的矛盾。通过“互联网+人社”平台的运用,增强了人社服务的协调和传递作用,大大地解决日常工作的困难局面。但由于它依旧处于刚开始时期,大家对它的深入研究尚且经验不足,要真正从根本上达到并实现互联网与新一代政府公共服务工作这种深度的融合,还可能需要更高的信息技术和一段长时间的知识沉淀。本文主要根据“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近年来政务服务质量的转型与发展现状,结合服务型政府、新公共服务、无缝隙政府等理论,以陕西省渭南市人社局的“智慧人社”平台怎样提高运行服务质量为思考点和切入点,在广泛搜集相关文献、数据基础上,研究渭南市人社局“智慧人社”运行现状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国内其他省市“智慧人社”的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渭南市“智慧人社”在运行服务中应进一步优化办事环节、合理融合数据以及完善“智慧人社”监督方式等措施。在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更是凸显出开展好“非接触式”便捷高效的人社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李铮[10](2020)在《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大数据时代,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是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核心。而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可以促进政府的管理模式由碎片化转向集约化,职能部门由分散化转向一体化,不断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所以融合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应用,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已然成为政府管理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点之一。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要从多方面推进,包括管理机制、技术保障以及法律法规等。作为公共信息资源最大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政府需要联动多部门协同合作,构建数据资源共享体系,优化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最终破除“信息孤岛”,推进政府信息化发展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按论文的写作架构划分,主要包括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简单的综述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信息资源共享和大数据发展的研究。第一章节,阐明大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有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探究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第二章节,对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进程做了阐述,并介绍了共享的现状。第三章节,归纳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内在原因。第四章节,通过比较分析国外政府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现状,总结其共享经验。然后对比我国发展现状,提出我国的发展要点。第五章节,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优化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路径。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二、推行电子政务要注重信息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行电子政务要注重信息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路径研究 ——以S市G区行政审批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互联网+”的概念
        2.“互联网+政务服务”概念
        3.“互联网+行政审批”概念
        4.“互联网+政务服务”与“互联网+行政审批”的概念比较
    (二)理论基础
        1.网络化治理理论
        2.新公共服务理论
        3.“政府即平台”理论
二、S市G区行政审批局“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举措与成效
    (一)S市G区行政审批局“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举措
        1.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域平台建设
        2.积极强化互联网与政务服务事项对接
        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S市G区行政审批局“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的成效
        1.不断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质量,改善了营商环境
        2.完善全区域平台建设,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
三、S市G区行政审批局“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S市G区行政审批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调查
        1.问卷设计与发放
        2.调查对象职业分布
    (二)S市G区行政审批局“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健全
        2.网上审批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
        3.社会公众参与度低
        4.专业素质人才短缺
        5.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
四、S市G区行政审批局“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
        1.职责权限定位不精准
        2.服务规范性有待加强
    (二)网上平台数据信息仍存在壁垒
        1.系统平台缺乏互联互通
        2.信息协调共享机制缺失
    (三)宣传力度不足及平台体验感不佳
        1.宣传维度不广泛
        2.线上宣传方式不科学
        3.服务平台体验感不佳
    (四)人才引进及培训机制欠缺
        1.人才不足缺乏引进机制
        2.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培训机制
    (五)相关保障措施不全
        1.电子监督机制不完善
        2.缺乏并联审批机制
五、国内外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一)国内外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成功经验
        1.英国采用政府即平台战略
        2.新加坡政府维护网站及个人信息安全方式
        3.江西新余政务大厅巧妙融合支付宝App
        4.扬州市江都区多措并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二)国内外“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经验启示
        1.加强政务宣传
        2.开发或借助通用平台
        3.注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4.建立全方位保障措施
六、S市G区行政审批局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互联网服务管理体系,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政务宣传多维度,促进全民参与
    (三)打造高素质互联网政务服务团队
    (四)借助第三方平台共享资源,提升公众共享率
    (五)简化平台应用模式,提升用户满意度
    (六)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及影响因素研究
        1.2.2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运行方式研究
        1.2.3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的相关概念
    2.2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理论模型
        2.2.2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2.2.3 新公共服务与转型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共享机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发展现状
        3.1.1 国外不同层级跨部门共享机制构建现状
        3.1.2 国内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现状
    3.2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实践现状
    3.3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4 小结
第四章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跨部门信息共享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设计
    4.2 问卷受访者基础情况调查分析
    4.3 影响程度描述与统计分析
        4.3.1 影响程度的初始统计与分析
        4.3.2 五类影响因素的构成与影响深度分析
    4.4 共享机制改进措施的调查结果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案例分析
    5.1 山东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平台系统概况
    5.2 智慧服务区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5.3 “智慧服务区”平台建设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对策
    6.1 制度保障机制优化建议
    6.2 主观协同机制优化建议
    6.3 平台技术条件优化建议
    6.4 组织与运行管理机制优化建议
    6.5 跨部门信息共享绩效机制优化建议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外事工作中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
        1、电子政务
        2、电子政务信息
        3、信息安全
        4、外事工作
    (二)相关理论基础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理论
        2、其他相关理论
二、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中应用现状
    (一)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应用的整体情况
    (二)初步建立了信息化体系
        1、门户网站的建设
        2、边界系统
        3、对华签证邀请系统
        4、外部系统、内部系统与涉密系统
三、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原因
    (一)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和挑战
        1、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低,缺乏相应技术人员
        2、电子信息网络安全域的控制和划分模糊
        3、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管理混乱
        4、传统政务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二)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中面临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1、思想意识跟不上电子政务的发展
        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3、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4、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盲区
四、外事工作中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转变传统政务观念
        1、加强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意识的宣传
        2、注重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培训
    (二)建立健全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1、科学制定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内容
        2、促进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制度标准化
        3、将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加强约束力
    (三)促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完善
    (四)构建吉林省S市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人才队伍
        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2、创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台人才引进战略
        3、加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为选拔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与资源支持
    (五)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创新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在线政务服务有关研究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关研究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模有关研究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有关研究
        五、现有研究总体评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整体政府及生态系统的理论溯源
    第一节 整体政府理论基础
        一、整体政府理论起源与内涵
        二、整体政府改革兴起动因
        三、整体政府范式
        四、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
    第二节 整体政府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分析
        一、价值取向相耦合
        二、知识结构相耦合
        三、要义特征相耦合
    第三节 生态系统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基本含义
        二、生态系统衍伸含义
    第四节 生态系统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分析
        一、生态视域的内蕴特征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审视
        三、生态系统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视界融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建模
    第一节 “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形态探究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因子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结构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共生及协同进化机制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的目标、特征及功能
    第二节 基于整体政府观的生态系统进化机理探究
        一、行政体制改革语境中的整体政府观
        二、基于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的动力机制
        三、基于整体政府基本特征的进化趋势
    第三节 模型总体构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分析
    第一节 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界定
        一、进化阶段界定
        二、成熟度等级匹配
    第二节 生态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逻辑
        一、“供给侧优位”阶段即初始级
        二、“供给侧+需求侧优位”阶段即受管理级
        三、“需求侧优位”阶段即优化级
    第三节 进化趋势验证
        一、基于评估结果的趋势验证
        二、基于案例研究的趋势验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分析
    第一节 供给侧分析视角
        一、政策文本质性研究设计
        二、生态因子提取
        三、文本深度遍历
    第二节 需求侧分析视角
        一、公众接受模型定量研究设计
        二、结构方程与数据检验
    第三节 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
        一、生态因子具象化形态
        二、模型总体具象化形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模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启示
    第一节 “人民满意”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价值取向
        一、贯穿生态进化全过程
        二、影响生态因子全链条
    第二节 “生态思维”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根本遵循
        一、把握生态系统构成以全面破解建设难题
        二、尊重生态进化规律以稳步推进建设步伐
    第三节 “环体因子”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基础
        一、坚持网络基础设施的集约性与普惠性
        二、坚持法律标准体系的完备性
        三、坚持网络信息安全的可靠性
        四、坚持信息技术赋能的敏锐性
        五、坚持服务供给评价的规范性
        六、坚持创新应用扩散的针对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回顾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公众接受“互联网+政务服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5)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理论工具
        1.5.1 新公共服务理论
        1.5.2 信息不对称理论
        1.5.3 流程再造理论
    1.6 研究内容与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主要创新点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分析
    2.1 德阳市概况
    2.2 案例典型性的描述
        2.2.1 德阳市具备电子政务发展的巨大潜力
        2.2.2 德阳市城市基础网络覆盖水平高
    2.3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描述
        2.3.1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2.3.2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取得的成效
    2.4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2.4.1 推行网上办事,简化业务流程
        2.4.2 让数据多跑路,提高服务效率
        2.4.3 利用在线服务平台,加大监督力度
        2.4.4 吸收公众建议,推动科学决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意识不足
        3.1.1 领导的服务意识转变不够
        3.1.2 基层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不到位
        3.1.3 公众参与意识不足
    3.2 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各自为政
        3.2.1 部门建设规划各自为政
        3.2.2 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不高
    3.3 引导公众参与电子政务服务的能力不足
        3.3.1 公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参与度不足
        3.3.2 公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信任度不足
    3.4 面向公共服务的物力与人力资源缺乏
        3.4.1 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缺口大
        3.4.2 电子政务建设人才不足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原因分析
    4.1 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足
        4.1.1 以公众为中心的思想认识不足
        4.1.2 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作用不足
        4.1.3 公共服务的形式过于片面化
    4.2 部门间的电子政务建设统筹协调不足
        4.2.1 电子政务建设统筹整合不足
        4.2.2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4.3 电子政务服务窗口发展不足
        4.3.1 电子政务服务的发展建设不平衡
        4.3.2 电子政务服务窗口建设缺乏统一
        4.3.3 电子政务服务的宣传力度不足
        4.3.4 电子政务服务内容不够新颖
    4.4 电子政务物力与人力资源保障不足
        4.4.1 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资金来源单一
        4.4.2 吸引电子政务人才的手段缺乏
        4.4.3 人才晋升激励机制建立不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5.1 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1.1 转变思维,以服务公众为导向
        5.1.2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升服务质量
        5.1.3 引入电子政务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5.2 注重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培养
        5.2.1 增加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度、参与度
        5.2.2 举行电子政务的使用培训
        5.2.3 适当引入第三方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5.2.4 拓宽公众参与政务服务渠道
    5.3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力度
        5.3.1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保障
        5.3.2 注重电子政务服务人才培养
        5.3.3 引入人才激励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电子政务数据
        2.数据安全
        3.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
    (二)理论基础
        1.风险管理理论
        2.协同治理理论
        3.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的现状
        1.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3.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主体得到确立
        4.监督管理措施逐步推进
        5.监测防护技术手段日趋完善
    (二)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1.数据安全工作统筹管理薄弱
        2.数据安全治理工作规范性不足
        3.数据安全有效防护措施不到位
        4.数据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欠缺
        5.数据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三、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数据安全治理制度存在漏洞
        1.针对数据安全的专门性法律法规缺失
        2.现有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
        3.缺乏地方性数据安全治理工作标准、规范
    (二)数据安全治理机制体制不够完善
        1.“大政府式”安全治理主体较为单一
        2.管理决策机制模式不够多元化
        3.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不成熟
        4.监督问责机制不够健全
    (三)数据安全技术防护水平不高
        1.现有技术防护难以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2.现有技术力量难以满足数据安全治理发展要求
    (四)数据安全治理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1.数据安全治理意识淡薄
        2.治理理念落后、办法有限
四、国内外经验及其启示
    (一)国外经验
        1.美国:强调立体化综合发展
        2.英国:注重协同治理
    (二)国内经验
        1.杭州:突出规划标准制定和安全体系建设
        2.贵州:重视政策指引和人才保障
    (三)启示
        1.制度建设是电子政务数据安全的重要基础
        2.社会力量引入是电子政务数据安全的有力支撑
        3.人才与技术是电子政务数据安全的可靠保障
五、完善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制度保障
        1.完善数据安全的专门保护法规
        2.制定数据安全治理相关配套性文件
        3.健全数据安全治理标准
    (二)完善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机制保障
        1.政府引领多主体开展协同治理
        2.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决策机制
        3.强化政府部门通报响应联动机制
        4.完善数据安全监督问责机制
    (三)提升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技术保障水平
        1.以技术创新带动数据安全治理发展
        2.借助社会力量的技术优势
        3.完善数据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四)增强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人才保障
        1.树立数据安全治理意识
        2.转变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理念与方式
        3.加快数据安全治理人才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信息安全
        2.信息安全管理
        3.电子政务
    (二)理论基础
        1.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2.危机管理理论
        3.风险治理理论
三、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政府部门电子信息网络建设
    (二)电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1.电子信息安全管理
        2.电子信息安全防护
    (三)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外网应用安全
    (四)电子信息安全系统终端安全
    (五)电子信息网站安全
    (六)电子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采购
四、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失泄密
        2.涉密载体管理不严造成失泄密
        3.网络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4.业务人员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
        5.缺少电子政务相关立法
        6.缺少与电子政务有关的安全监管体系
    (二)原因分析
        1.操作系统存在漏洞
        2.系统配置面临一定的缺陷
        3.信息发布比较分散
        4.未认真执行制定的保密制度
        5.未实施有效的培训
        6.工作人员自身行为缺乏规范
五、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一)制定涉密信息管理制度
    (二)加强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的管理
    (三)增强电子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
    (五)逐步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六)加强监管、引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七)推动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国产化
    (八)加强网络安全执法队伍建设
六、结论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现状及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智慧人社”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2.1 “智慧人社”的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的概念
        2.1.2 “互联网+政务”的概念
        2.1.3 “智慧人社”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组织信息管理理论
        2.2.4 服务型政府理论
第三章 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现状
    3.1 渭南市“智慧人社”的运行情况
        3.1.1 渭南市“智慧人社”的产生阶段
        3.1.2 渭南市“智慧人社”的提升阶段
        3.1.3 渭南市“智慧人社”的全面运行阶段
    3.2 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的成效分析
        3.2.1 内部管理成效
        3.2.2 对外服务成效
第四章 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调查和访谈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1.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4.1.3 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4.2 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2.1 硬件设施薄弱
        4.2.2 经办流程复杂
        4.2.3 平台数据联通不足
        4.2.4 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4.2.5 业务责任追溯难
    4.3 “智慧人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3.1 基层设施建设与财政拨款缺乏协同性
        4.3.2 审批流程放减不到位
        4.3.3 人员专业性不强
        4.3.4 忽视数据安全建设
        4.3.5 监督措施力度不够
第五章 国内其他省市“智慧人社”的经验与启示
    5.1 深圳“智慧人社”的实践
        5.1.1 数据全面的线上板块
        5.1.2 专业有特色的服务场地
    5.2 浙江省“智慧人社”的实践
        5.2.1 舟山市构建档案信息化
        5.2.2 金华市创新服务模式
    5.3 山东省“智慧人社”的实践
        5.3.1 济南市数据共享共用
        5.3.2 威海市“5A”政务服务
    5.4 其他省市“智慧人社”的启示
        5.4.1 完善的数据信息服务平台
        5.4.2 沟通顺畅的专业服务队伍
第六章 渭南市“智慧人社”服务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智慧人社”运行的制度设计
        6.1.1 法律制度保障
        6.1.2 财政制度保障
        6.1.3 服务流程优化
    6.2 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6.2.1 注重工作人员素质培训
        6.2.2 落实工作人员奖惩制度
    6.3 加强“智慧人社”数据支撑
        6.3.1 提高数据保护意识
        6.3.2 加快数据融合步伐
    6.4 加强“智慧人社”运行的内外部监督
        6.4.1 规范内部监督机制
        6.4.2 拓宽外部监督渠道
第七章 总结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A 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情况调査问卷
附录B 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现状访谈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的不足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和特点
        1.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2.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和特点
    (二)研究的基础理论
        1.整体性政府理论
        2.服务型政府理论
        3.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二、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和现状
    (一)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1.共享平台逐步建立
        2.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3.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4.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三、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2.信息共享存在安全隐患
        3.政府部门利益纠葛
        4.共享落实缺乏保障
    (二)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部门条块矛盾突出
        2.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3.信息共享利益驱动缺失
        4.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
四、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经验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2.国家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
        3.制定大数据发展的国家战略
    (二)新加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经验
        1.国家主导信息资源共享
        2.提升大数据战略地位
        3.配套完备的法律法规
    (三)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经验总结对我国的启示
        1.美国和新加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经验总结
        2.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五、大数据时代优化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路径
    (一)健全完善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
        1.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2.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监督机制
        3.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4.建立利益协调补偿机制
    (二)加快构建国家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1.完善共享平台底层搭建
        2.统一信息共享标准
        3.提升大数据存储分析能力
    (三)加强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1.加强大数据应用安全保障
        2.加强大数据存储安全保障
        3.加强信息数据监管保护
    (四)加快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推行电子政务要注重信息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路径研究 ——以S市G区行政审批局为例[D]. 张淞玮.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研究[D]. 王璐.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外事工作中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S市为例[D]. 李胜男. 吉林大学, 2020(04)
  • [4]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D]. 高斯芃. 中共中央党校, 2020
  • [5]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研究[D]. 杨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6]天津海事局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D]. 王慧娇. 天津大学, 2020
  • [7]内蒙古电子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研究[D]. 张国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政府部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聂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9]渭南市“智慧人社”运行现状及服务优化研究[D]. 左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10]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路径研究[D]. 李铮.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电子政务实施中注意信息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