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新课引入的几种形式

语文教学新课引入的几种形式

一、试论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几种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辛丽丽[1](2021)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廖芬香[2](2021)在《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

胡琴[3](2021)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鑫琳[4](2021)在《国际时事新闻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下)》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学应当与时俱进。贴近时代的国际时事新闻在世界史教学中进行应用,符合新课改要求,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界缺乏对国际时事新闻在世界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研究,国际时事新闻的应用缺乏理论指导,故论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结合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为国际时事新闻应用于世界史教学提供具体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发现,在使用《中外历史纲要(下)》的高中世界史教学中应用国际时事新闻满足师生共同需求,可以解决知识枯燥无趣、理解背诵困难等问题,但是国际时事新闻在世界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多个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对国际时事新闻的关注;二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应用国际时事新闻时忽视学生主动性,学生参与度低;三是教师缺乏选择、整合国际时事新闻的经验和能力,应用随意。由此可知,国际时事新闻在世界史教学中的应用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国际时事新闻的具体应用策略。首先,教师应当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多种渠道获取国际时事新闻,探索学生关注国际时事新闻的途径;其次,教师应当遵循时效性、人文性和相关性原则对获取的国际时事新闻进行筛选;再次,教师应当通过因果联系法、比较分析法挖掘国际时事新闻与世界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与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主动性;最后,教师应当将国际时事新闻在不同教学环节进行应用,发挥国际时事新闻的不同功用。此外,论文结合应用策略进行教学实践之后,在总结经验基础之上为国际时事新闻的应用进一步提出建议。在世界史教学中应用国际时事新闻,突出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现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但是,教师要想在世界史教学中发挥国际时事新闻最大功用,还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陈鑫蕊[5](202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新课导入研究》文中认为语文教师要想用丰富的学识、精彩的讲解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不可忽视。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必备环节和起始环节,可以起到奠定感情基调、指明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等积极的作用,关系到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本研究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并制定课堂观察记录表,以实地课堂观察的方式,从课堂导入时间、导入语言、课堂导入方式方法、学生参与度四个维度出发,分析教师的课堂导入行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由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文本众多且体裁丰富多样,本文将其分为说明类文本、叙事类文本、抒情类文本三种,分析教师在面对不同文本时的课堂导入现状,最后根据分析结论,在上文四个维度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对一线教师的导入工作有所帮助。课堂导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新课导入教学还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在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和文本特色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明确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导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一线高年级语文教师设计高效精彩的导入环节。

王思源[6](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徐心云[7](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识字教学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低段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汉字,才能顺利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识字教学,就是将生动有趣的情境融入到识字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真正领会汉字的准确含义并恰当地运用到语言环境中。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相关文献和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课堂观察法,根据研究要求制定课堂观察表,从课堂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步骤、学生的课堂反应等维度进行课堂观察。为了配合课堂观察,对上海市P小学的部分教师和二年级学生,就识字方面的教学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访谈。最后通过对课堂中观察到的识字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情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解决相应的识字教学问题。研究发现:低段识字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识字教学脱离情境,孤立识字;识字过程忽视学生的情境体验;识字教学只关注识字,忽视了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运用能力较弱;识字课堂参与性较低等问题,针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情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设计:首先要确定识字教学目标,这主要是从汉字本身的特点、教材编排以及学生识字的特点三方面为着眼点进行考虑;其次对识字教学内容和识字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这两者都是从教材的三个识字板块出发——识字单元课、阅读课中的识字、语文园地中的识字,每个识字板块中的识字内容不同,识字教学策略也有所差异;最后对识字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与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两方面进行评价。在研究的最后,通过分析情境教学法应用到识字教学的三个案例,再次说明情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张海浪[8](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淮安市X区K学校为对象》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①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②的教学实施建议。阅读经典名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获得思维方法和品质;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素养;有利于文化传承、吸收和弘扬优秀文化。2016年,随着新教材的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名着导读”教学在过去苏教版、人教版、鲁教版等版本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名着导读”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名着导读”教学的现状却不那么令人满意。一线教师有的深谙名着教学的重要性,却苦于指导乏力;有的仍然不够重视名着导读教学,草草应付了事;名着阅读评价方法单一;有的教师自己都不读书,拿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对名着不感兴趣;阅读无序化;阅读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缺乏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阅读名着就是浪费时间,不支持孩子阅读。学校缺少一定的阅读氛围。本篇论文针对上述“名着导读”教学出现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教师策略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持积极、兴奋的阅读状态;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培养读写结合的习惯;借助内容重构策略、重复勾连策略、比较阅读策略,将多元评价贯穿阅读过程。学生策略为充分运用元认知策略,对阅读活动开展前、中、后进行自我监控。家长策略为搭建名着阅读沟通平台;共读伴读助力阅读升级;交流互动碰撞智慧火花。学校策略为完善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书可读;将阅读状况纳入学业评价体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定期举办语文“读书节”活动;开设阅读欣赏课或与名着阅读有关的社团活动。教研部门策略为定期开展名着阅读“广阅读”活动;定期开展名着阅读“广教研”活动;利用中考杠杆推动名着导读教学。

肖月[9](2020)在《普通学校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研究 ——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个具体环节组成的完整过程,而导入正是这些环节中的第一步。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尚未集中,对新知识的接受还未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这时,良好的导入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充分条件。也因此,导入技能的灵活运用也是每位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是每一位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从导入环节的设计上来看,良好的体现出了教师教学及其专业技能程度上教学技能的问题。但是,导入技能的使用对于部分一线教师仍旧处于差强人意的情况中,探其根本,导入技能的认识观念的误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的操作存在不合理性。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初中音乐是其中的第三个必要阶段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它也必将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需要被精心设计并具体实施。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音乐学科有着自身无可取代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导入策略。课程开始时便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有效结合课堂导入技能,促进课程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的自我专业素养。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及成果进行自我审评,进而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与完善,最终提升课堂效率。赞可夫曾经提出:“无论你在教学上耗费多少精力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意义,只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即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取得想要的结果。”借助赞可夫的话来重新认识“导入新课”这一概念,如果教师能够在一开始就通过有效导入来吸引学生兴趣,那么可以使一节课顺利往下进行,并且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且从另一个意义上对于教学质量来说具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说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导入”。音乐课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其又作为学校课程学习中的其中一门必修学科,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教师应以音乐教育理念为参考依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的真正适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导入策略。在此次研究中,立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首先在绪论部分就导入环节的相关背景及研究意义等内容,提出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由此确立论文的研究价值。通过国内外相关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确立论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对“导入的定义”、“课堂导入”等相关具体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同时通过对导入的产生与发展并结合“导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等提出“导入”的重要性的论点;第二章,根据进入学校,体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况,并通过向老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出音乐课堂导入技能中所存在的瑕疵,同时并对其成因进行剖析;第三章,可以说是此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针对该附中的音乐课堂导入技能现存问题,制定出相应的“五个方面”与“四个方式”对策,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从而制定研究方案。结论与展望部分,再次对文章结构进行整合,对所提出的研究策略做以合理补充,并对当前形势下音乐教师应跟随时代的变化对教学观念加以更新,挖掘出适合初中音乐教学的导入模式。

信淑娜[10](2020)在《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文言文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殊句式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但文言特殊句式教学因其自身的枯燥性和语文教育界淡化语法教学现象的存在,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甚至是文言语法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传授这部分知识,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鉴于特殊句式教学难题,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了解特殊句式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书中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笔者在统计的基础上总结了他们各自的规律和特点。此外,对实习学校三个年级的360名学生进行了特殊句式的检测和调查问卷的测试,搜集了学生对于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特殊句式的学习中有如下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讲授语法的方式僵化;语法知识的衔接性较差;欠缺课文教学的重组;学习特殊句式缺乏主动性;不能系统掌握特殊句式。在具体困难方面,学生容易混淆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没有充分掌握“以”的意义及用法;容易混淆“是”的意义及用法;对“此”表示判断的判断句认识不清;无法准确辨别无标志的被动句;对于省略句中省略宾语、介词和谓语的句子学生尚不能清楚辨别。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三种解决策略:一、重视特殊句式知识的系统性。首先教师应当归纳整理特殊句式,并且要不断巩固和强化特殊句式知识体系,其次综合运用课内外文言文资源。最后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兼顾非侧重点特殊句式的教学。二、丰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与其他文言句式、现代汉语语法进行比较辨析,还可以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带领学生总结特殊句式规律,加强课内外的练习。三、小学、初中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要衔接到位。依据笔者提出的特殊句式教学策略,笔者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建构主义和迁移理论,最大限度的遵循学生主体地位原则,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此外,在教学设计中加大特殊句式的系统讲解,以期更好的帮助教师提高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教学认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文言特殊句式。在笔者的教学设计中,缺乏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活动,比如可以设置表演课本剧、小组竞赛等活动。笔者依据建构主义和知识迁移理论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在实践之后进行总结与反思。恰当的采取课内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足之处是教材中初中、小学的文言语法知识衔接性不强;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训练。

二、试论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几种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几种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4)国际时事新闻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际时事新闻应用于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国际时事新闻应用于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改变教学方式的需要
        3.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
        4.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国际时事新闻应用于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可行性
        1.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支撑
        2.国际时事新闻与高中世界史知识密切相关
二、国际时事新闻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设计概况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
    (二)调查数据分析
        1.学生学习世界史的基本情况
        2.学生对国际时事新闻的关注情况
        3.国际时事新闻在世界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三)国际时事新闻应用于世界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缺乏对国际时事新闻的关注
        2.学生参与度低,主动性差
        3.国际时事新闻在课堂中应用随意
三、国际时事新闻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掌握国际时事新闻的获取渠道
        1.网络
        2.电视广播
        3.报纸期刊
    (二)把握国际时事新闻的筛选原则
        1.时效性原则
        2.人文性原则
        3.相关性原则
    (三)挖掘国际时事新闻与世界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1.重视因果联系
        2.进行比较分析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1.改进课堂教学
        2.开展课外活动
    (五)将国际时事新闻应用到各教学环节之中
        1.在课堂导入时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在内容讲解时应用,引导高效学习
        3.在内容过渡时应用,巧妙衔接知识
        4.在升华情感时应用,感悟家国情怀
        5.在编制试题时应用,巩固学习成果
四、国际时事新闻应用于高中世界史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反思
    (一)案例设计
    (二)应用反思
        1.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2.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国际时事新闻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小学高年级语文新课导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小学高年级
        1.3.2 新课导入
        1.3.3 小学高年级语文新课导入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观察表编制
    2.3 观察表内容分析
        2.3.1 导入时间
        2.3.2 语言特点
        2.3.3 方式方法
        2.3.4 学生参与度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新课导入分析
    3.1 三类文本导入时间分析
        3.1.1 A类文本导入时间较短
        3.1.2 B类文本导入时间长短不定
        3.1.3 C类文本导入时间相对较长
    3.2 三类文本导入语言特点分析
        3.2.1 A类文本语言风格多样
        3.2.2 B类文本语言大多质朴平实
        3.2.3 C类文本语言饱含深情型居多
    3.3 三类文本导入方式方法分析
        3.3.1 A类文本导入方式单一
        3.3.2 B类文本导入方式多样
        3.3.3 C类文本情感导入法颇受青睐
    3.4 三类文本学生参与度分析
        3.4.1 A类文本倾向于师生共导
        3.4.2 B类文本教师独导最为常见
        3.4.3 C类文本两种形式都有运用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
    4.1 导入时间分配不当
    4.2 导入语言缺乏严谨性
        4.2.1 照搬照抄名师经典课例
        4.2.2 语言表达不规范
    4.3 导入方式不够灵活
        4.3.1 忽视生成的问题
        4.3.2 多媒体设备使用不当
    4.4 盲目追求学生参与度
第五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新课导入的实施建议
    5.1 合理安排导入时间
    5.2 精心设计导入语言
        5.2.1 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语言修养
        5.2.2 积极参加教研培训,学习导入语言设计经验
        5.2.3 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5.3 借助课内外资源丰富导入形式
        5.3.1 发挥教材和教参的作用
        5.3.2 适当利用网络资源
        5.3.3 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4 充分利用导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5.4.1 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
        5.4.2 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5.4.3 合理把控课堂,增加导入的厚度
    5.5 及时反思导入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的要求
        1.1.2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需求
        1.1.3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识字教学
        1.2.2 情境教学法
    1.3 研究综述
        1.3.1 识字教学的相关研究
        1.3.2 情境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1.3.3 情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问题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第2章 情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2.1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
        2.1.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2.1.2 儿童的思维与语言特点
        2.1.3 建构主义理论
    2.2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
        2.2.1 形象性
        2.2.2 趣味性
        2.2.3 生活化
        2.2.4 应用性
第3章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3.1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调查
        3.1.1 课堂观察的设计
        3.1.2 课堂观察情况分析
        3.1.3 访谈的设计
        3.1.4 访谈情况分析
    3.2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2.1 识字教学脱离具体情境
        3.2.2 识字过程忽视学生的情境体验
        3.2.3 识字教学忽视其他语文能力
        3.2.4 学生汉字运用能力较弱
        3.2.5 识字课堂学生参与性较低
第4章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运用设计
    4.1 明确识字教学目标
        4.1.1 分析汉字本身的特点——明确识字目标侧重点
        4.1.2 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起止点
        4.1.3 探究学生识字的特点——检测目标效果
        4.1.4 确定识字教学目标内容
    4.2 分析识字教学内容
        4.2.1 识字单元课中的识字内容分析
        4.2.2 阅读课中的识字内容分析
        4.2.3 识字加油站中的识字内容分析
    4.3 设计识字教学过程
        4.3.1 明确要求,建构情境
        4.3.2 融入情境,有效识字
        4.3.3 情境活动,巩固生字
        4.3.4 拓展情境,应用生字
    4.4 识字教学策略
        4.4.1 情境教学法在识字单元中的教学运用策略
        4.4.2 情境教学法在阅读课中的识字教学运用策略
        4.4.3 情境教学法在识字加油站中的识字教学运用策略
第5章 情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5.1 多媒体动画情境,形象识字——《日月水火》课例分析
        5.1.1 确定识字教学目标
        5.1.2 分析识字教学内容
        5.1.3 识字教学过程
        5.1.4 识字教学策略分析与改进
    5.2 舞台剧表演情境,灵活识字——《坐井观天》课例分析
        5.2.1 确定识字教学目标
        5.2.2 分析识字教学内容
        5.2.3 识字教学过程
        5.2.4 识字教学策略分析与改进
    5.3 生活情境再现,具象识字——识字加油站课例分析
        5.3.1 确定识字教学目标
        5.3.2 分析识字教学内容
        5.3.3 识字教学过程
        5.3.4 识字教学策略分析与改进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针对小学识字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Ⅱ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课堂观察表
附录Ⅲ 访谈教师信息
附录Ⅳ 访谈学生信息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淮安市X区K学校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概述
    第一节 “名着导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教育理念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阅读对话理论
        五、元认知理论
    第二节 关于统编本“名着导读”的概念界定
        一、统编本名着
        二、统编本名着导读
        三、统编本名着导读教学
    第三节 统编本“名着导读”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第二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材分析
    第一节 统编本“名着导读”结构分析
        一、“名家点评”,激发学生阅读渴望
        二、“名着简介”,宏观把握作品内容
        三、“读书方法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四、“专题探究”,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五、“精彩选篇”,精彩先睹为快
        六、“自主阅读推荐”,倡导“海量阅读”
    第二节 统编本教材推荐的名着的特点分析
        一、经典性
        二、适切性
        三、丰富性
        四、人文性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说明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方式
        四、调查过程与方法
        五、调查对象
        六、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家长方面
        四、学校方面
第四章 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第一节 学生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一、名着阅读活动前的自我监控
        二、名着阅读活动中的自我监控
        三、名着阅读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第二节 教师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适阅读心态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三、多种策略导引阅读,推进深度阅读
        四、多元评价贯穿全程,监测阅读情况
    第三节 家长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一、搭建名着阅读沟通平台
        二、共读伴读助力阅读升级
        三、交流互动碰撞智慧火花
    第四节 学校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一、完善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书可读
        二、纳入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主动阅读
        三、学校每学期举办语文“读书节”活动
        四、学校开设阅读欣赏课或与名着阅读有关的社团活动
    第五节 教研部门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一、定期开展名着阅读“广阅读”活动
        二、定期开展名着阅读“广教研”活动
        三、利用中考“指挥棒”引领名着导读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普通学校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研究 ——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价值
第一章 导入的相关理论
    一、课堂导入概念界定
        (一)导入的重要性
    二、导入的产生与发展
    三、音乐课堂导入技能基本原则及策略
        (一)艺术性原则
        (二)明确性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四)趣味性原则
第二章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研究依据
    二、音乐课堂调查准备阶段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目的
    三、音乐课堂调查实施阶段
        (一)学生问卷
        (二)教师问卷
    四、民大初中音乐课堂导入技能问题分析
        (一)音乐教师导入技能运用偏离课程内容
        (二)音乐教师课堂导入方法单一
        (三)音乐教师课堂导入过程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性
        (四)音乐教师课堂导入的不重视
        (五)音乐教师课堂语言情境不合时宜
        (六)音乐教师导入策略未能激发学习动机
        (七)音乐教师导入环节的时间控制
        (八)音乐教师对导入技能的有效性反思
第三章 初中音乐课堂导入技能发展对策与思考
    一、根据“五个方面”制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策略
        (一)“铺陈出新”,直观感知深化引导的技能
        (二)“大局为重”,不同年级设不同故事的技能
        (三)“疑而生思”,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动机的技能
        (四)“活动学习”,互动性游戏活动导入的技能
        (五)“旧事重提”,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技能
    二、依照“四个方式”提升音乐课堂导入的技能
        (一)音乐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导入方式
        (二)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指导,选择适宜的导入技能
        (三)师生共创互动支点,开展高效的导入交流
        (四)建立教师交流制度,丰富音乐导入策略
    三、民大附中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存在问题
    三、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生问卷
    附录2:教师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10)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现状
        1.特殊句式的翻译策略
        2.特殊句式的归纳整理
        3.特殊句式教学策略研究
        4.特殊句式学习方法研究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统计分析法
    (四)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迁移理论
一、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界定与分类
    (一)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
    (二)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与分布
        1.倒装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省略句
二、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关于学生的统计与分析
        1.关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2.关于学生对四类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情况的检测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
    (三)文言特殊句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
        2.教师方面
        3.其他方面
三、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策略
    (一)重视特殊句式知识的系统性
        1.教师应系统归纳整理教材中的特殊句式
        2.教师要巩固和强化自身的特殊句式知识体系
        3.教师要综合运用课内外文言文资源
        4.教学过程中要兼顾非侧重点特殊句式
    (二)丰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比较中增进理解
        2.总结规律,加强课内外练习
    (三)小学、初中的文言文教学要衔接到位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及改进
        1.教学反思
        2.教学改进
五、总结与反思
    (一)在特殊句式教学中的总结
        1.恰当的采取课内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2.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特殊句式教学中的反思
        1.教材中小学、初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性不强
        2.缺少课外训练阅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四、试论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几种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 辛丽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廖芬香. 西南大学, 2021
  • [3]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胡琴.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4]国际时事新闻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下)》为例[D]. 王鑫琳.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小学高年级语文新课导入研究[D]. 陈鑫蕊. 山西大学, 2021
  • [6]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心云.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淮安市X区K学校为对象[D]. 张海浪. 扬州大学, 2020(05)
  • [9]普通学校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研究 ——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为例[D]. 肖月.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8)
  • [10]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D]. 信淑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语文教学新课引入的几种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