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Delphi编写Socket通信程序

使用Delphi编写Socket通信程序

一、利用Delphi编写Socket通信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佳[1](2021)在《基于示教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对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导致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变得供不应求,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基于Unity3D虚拟现实引擎和Qt5开发平台,结合职业教育相关理念,开发出一款基于示教器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系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实现其操作示教器以控制虚拟环境中机器人实时运动的体验真实感。首先,对ABB工业机器人进行运动学轨迹分析,以设计机器人合适的运动轨迹;利用3ds Max对ABB工业机器人及弧焊周边设备进行模型创建,为弧焊工业机器人仿真运动控制的实现和运动控制界面的设计提供现实基础。其次,对机器人虚拟运动仿真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与规划,包含系统构成、界面功能实现、典型案例设计、开发平台规划,在Unity3D中进行模型的渲染、烘焙等工作,搭建虚拟仿真系统控制界面,运用C#语言实现认知模块场景的基本信息交互,组装模块的基本设备以及位置布局的交互操作。再次,根据机器人示教类型及特点,对示教系统进行设计,包含示教平台开发、示教功能实现、示教操作逻辑等。在Qt5开发平台上运用Python语言进行程序开发,编译后在树莓派上运行,实现操作模块中机器人单轴运动与示教器之间的控制交互,编程模块根据示教器控制指令实现机器人仿真运动。最后,研究了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平台与示教系统之间的通信方案,采用TCP/IP通信协议和Socket通信接口,实现Unity3D系统端与示教系统端的网络通信。研究可实现使用者从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认知到运动操作,再到独立编程的系统学习与提升。

常倩[2](2021)在《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联合仿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网、信息网、交通网呈现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电网、信息网和交通网逐渐演化为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电动汽车不确定性的充电行为会进一步加大电网负荷峰谷差增加电网负担,聚集性充电会增加交通网的道路拥堵程度。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融合可实现智慧交通,从而解决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给电网以及交通网带来的问题。但目前却缺少对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耦合系统的仿真研究,因此对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联合仿真关键技术研究意义重大。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联合仿真将已有的成熟的仿真系统联合使用,实现协同运作。这种仿真方式问题在于:(1)仿真数据由各个独立的仿真系统产生,因此需要解决各个仿真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问题。(2)需要保持各个仿真系统的仿真时序同步,从而保证数据获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联合仿真数据交互方法,实现电网仿真系统、信息网仿真系统、交通网仿真系统以及仿真控制平台之间数据交互功能。在信息网仿真系统中设计适配性接口,通过调用电网仿真系统的COM接口以及交通网仿真系统的TraCI接口,实现对电网仿真系统、交通网仿真系统进行控制仿真以及获取仿真数据功能;同时利用Socket通信,实现仿真控制平台向信息网仿真系统下发控制指令功能。2、研究联合仿真时间同步方法,保证电网仿真系统、信息网仿真系统、交通网仿真系统之间的时间同步。首先设计静态时刻点时间同步。以信息网仿真系统为主仿真器,电网、交通网仿真系统为从仿真器,主从仿真器交替仿真实现联合仿真的时间同步功能。然后设计动态时刻点时间同步。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及时下发指令对电网中发生的故障进行处理,并产生新的时间同步点维持整个联合仿真时间同步。3、开发数据交互接口模块、时间同步模块以及仿真控制平台,构建联合仿真原型系统。通过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验证本论文提出的联合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以给电动汽车推荐最优充电路径为应用案例,综合考虑交通网-电网运行情况,验证原型系统的可用性。本文对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联合仿真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联合仿真原型系统,为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耦合系统理论研究提供仿真基础。

蒋毅[3](2021)在《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智能手机现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人的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已经逐渐地成为了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人们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如打电话、可视聊天、文件互传、地图导航、网上购物等。2020年四季度申请入网的4G、5G手机中有91.6%为智能机,其中Android系统的比例依然位居首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已经是智能手机市场中的重要力量。因此利用基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的应用来实现对计算机电脑等其他设备的远程遥控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公司会议室汇报工作时经常遇到演讲者忘记带鼠标或者在演讲过程中必须暂时地停下来,转到自己的讲台上,点击鼠标,然后对幻灯片进行更换操作,继续演讲下去,这样的情况对于听众以及演讲者都不友好。因此本文提出了开发一款智能手机应用实现远程控制电脑达到替代鼠标相关功能目的,从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本文研究了在安卓客户端和PC服务器端处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环境时,系统如何通过WIFI网络建立Socket网络连接,通过安卓手机识别手指在屏幕上的滑动与点击等多点触控操作后,以TCP协议方式向服务器发送控制信息,服务器端接收到控制信息代码读取并解码后即向电脑Windows系统发送相对应的控制信息来控制电脑端鼠标或键盘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研究:一是电脑端方面,利用C#编程开发服务器端应用程序。这主要包括对C#语言基本语法的应用,C#语言对于Windows窗口程序的实现,Socket网络编程的基于TCP数据传输协议的应用,以及Windows系统中关于鼠标控制和键盘控制API的应用。二是手机端方面,利用安卓编程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主要包括安卓应用程序的界面布局,基本控件的使用,Handler处理多线程消息传递,控件监听器的实现,手势识别Gesture Detector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能远程控制电脑,还能体验良好的人机交互,也为后续更深入的智能物联网控制延伸奠定基础。

陈锐[4](2020)在《六自由度串联式力反馈设备功能改进及交互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人机交互的接口,力反馈设备将虚拟环境中的力觉信息真实地反馈给操作者,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交互性和临场感。目前,国内对力反馈设备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仅体现在力反馈设备自身的性能,更体现在交互应用程序开发功能上。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六自由度串联式力反馈设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设备和应用开发层面,对力反馈设备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设备层面上,对设备末端机构和重力补偿进行功能优化。研制了通用型多用途末端,使用蓝牙陀螺仪采集姿态,解决了原末端通用性差、笨重且操作不灵活的问题。基于新末端,利用静力平衡方法重新进行被动重力补偿研究,并通过动力学仿真优化平衡方程。对重力补偿效果进行了实验测量,残余重力相较于原补偿方案降低了59%。(2)研究了对力反馈设备交互性能进行评估的实验验证方法。根据交互性能指标设计实验评估方法,并通过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交互性能量化研究,最后对三台不同类型的力反馈设备交互性能进行评估,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3)在应用开发层面上,重点解决了操作虚拟物体时的交互穿透效应和设备-上位机通信的通用性问题。提出了基于Phys X物理引擎的速度控制多点防穿透算法,实现了多点碰撞不穿透;开发动态链接库解决了设备API与Unity3D跨编程语言通信的问题;最后将防穿透算法应用至两台不同的设备上,验证了通信方案和防穿透算法的通用性。(4)研发了基于Unity3D的力觉交互应用程序接口(HIAPI)。首先设计HIAPI的软件框架为应用层和设备层,然后对现有设备层的位置和输出力算法进行优化;重点在应用层设计了六种力觉交互算法和其它接口类函数;最后,使用HIAPI开发了应用实例,测试函数功能,并在不同设备上验证了应用实例的有效性,验证了HIAPI的通用性。

蒋尊宇[5](2020)在《柴油机机座焊接机器人自主编程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在船舶制造业中,焊接自动化设备少、焊接工人工作量大和作业环境差,结合船舶产品的种类较多、批量较小的特点,应用高柔性的机器人工作站进行自动化焊接生产是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自动化生产柴油机机座,提高机座的生产效率,引入了龙门架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由于柴油机机座的焊缝多为内部焊缝,示教难度大且示教编程效率低。因此,研究了焊接机器人自主编程技术。根据自主编程的相关技术,综述了国内外机器人视觉传感技术、自动编程和焊接数据库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视觉传感技术、自动编程和焊接数据库系统在焊接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焊接机器人自主编程的需求,需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离线仿真及编程技术、激光视觉寻位技术,以实现狭义上的机器人自主编程。通过UG三维软件,建立了柴油机机座及焊枪的三维模型,并利用厂家提供的机器人、平台和外部轴的标准模型,采用Robot Master软件搭建了柴油机机座的龙门架机器人仿真场景。研究了机器人离线作业的标定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校准了该工作站的仿真场景。采用校正后的仿真场景对典型焊缝的寻位路径进行规划并离线编程。针对柴油机机座的典型焊接接头,进行了立焊和横焊工艺试验。实验完成后,将合格的焊接工艺规范和焊道TCP偏移量保存至数据库,为离线寻位程序增添多层多道焊功能时,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分析自主编程用焊接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Delphi和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开发了机座焊接工艺数据库系统。针对机器人自主编程,开发了焊接参数下达模块、焊接质量监控模块和焊接工艺模块。通过选用合适的激光视觉传感器,并为离线寻位程序添加视觉功能,以实现机器人自主编程的部分功能,如:初始焊位的寻位与焊枪TCP的导引、焊接过程中的焊缝实时跟踪。研究了焊接机器人狭义自主编程技术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模块主要包括:焊接工艺数据库模块、自动编程模块及激光视觉系统模块。实现方式:利用自动编程模块离线仿真无误后,生成离线寻位程序;通过数据库模块向机器人下达焊接参数和实时监控焊接质量,并将添加了视觉寻位功能和多层多道焊功能的离线寻位程序通过FTP形式发送至机器人控制柜中,运行机器人;在机器人自动运行至焊缝位置时,激光视觉模块将自主定位起始焊位、实时跟踪焊缝、修正多层多道焊道及自动调用焊接参数,实现精确定位焊缝并完成焊接任务。

李欣容[6](2020)在《三维虚拟编程学习环境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虚拟现实作为一项实现用户与模拟环境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并且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趋势下,学习虚拟现实能够有效的扩展学生的技术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三维虚拟现实编程涉及的内容多且比较抽象,三维虚拟编程的学习环境不仅需要包含代码编写和编译结果,还需要在编程学习过程中对于三维效果可以进行直观化观察,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这样的编程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专门针对虚拟现实编程领域的知识网络构建存在不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评估和推送的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搭建一个不仅将实时编译和直观化三维观察结合起来,而且包含三维编程知识库以及实现评估与推送的三维编程学习环境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设计实现的三维虚拟编程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其中重点研究和实现了知识库模块、评估和推送模块以及编译交互模块这三大部分。采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了三维虚拟编程知识库中的知识表示网络,接下来在已有的知识表示网络上,基于贝叶斯网络对不确定信息的推理预测功能,在推送测试问题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使用桶消元算法进行概率值更新以完成评估;然后搭建编译交互模块的客户端和控制代码编译的服务器端,通过Socket通信技术传送学生提交的编码进行实时编译并接收编译结果,编译成功的代码能够控制虚拟场景内的物体,实现对虚拟场景内物体的直观化动态观察。最后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完成三维虚拟编程学习环境的结果展示并获取数据进行分析,与其他学习环境进行对比,表明该学习环境符合设计与要求,功能良好,操作简单,信息清晰明了,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为三维虚拟编程学习环境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通过本学习环境,为用户提供关于三维虚拟编程的基础学习,提升用户对三维虚拟编程的认知,实现更进一步的普及三维虚拟技术。

嵇明[7](2020)在《基于PXI平台的液压冲击器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液压冲击器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它通过液压能与动能的转化能够可靠的完成岩石、路面破碎、旧城改造等工作,因此广泛的运用于冶金和基建行业。液压冲击器的性能测试是保证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对液压冲击器性能测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法规,各个厂商之间也都有各自的测试方法。测试方法的多样性使得液压冲击器测试设备不能共通,性价比低。以传感器-示波器为代表的传统测试设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能力有限,也不方便进行数据交换。为此文章提出了以虚拟仪器技术和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平台为主的性能测试方法,设计了虚拟测试平台,简化了测试流程,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和性价比。首先,介绍了液压冲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研究了典型的气液联合式液压冲击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建立了活塞与阀芯的运动平衡方程,系统流量平衡方程和气体状态平衡方程,为后续的仿真模型建立和测试系统原理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基于AMEsim建立了气液联合式液压冲击器的运动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到了活塞的运动规律并基于控制变量论证了工作参数对液压冲击器性能的影响,同时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探究了结构参数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从5个重要结构参中得到了前后腔有效截面大小参数和活塞质量参数对液压冲击器性能最为重要的结论。仿真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液压冲击器性能的影响因素,为后续实验测试提供了重要参考。再次,分析了传统液压冲击器测试系统的缺点与不足,提出并设计了基于PXI平台的虚拟测试系统,包括硬件系统的选型连接和软件系统的编程。硬件系统主要围绕PXI-8101控制器和PXI-6238采集卡进行搭建;软件系统则由Lab VIEW编写,通过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了数据采集模块、性能分析模块和数据通信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通过DAQmx函数库编写,具备信号尺度变换、滤波、存储功能;性能分析模块以氮气压力法为原理,通过采集信号自动生成液压冲击器的活塞速度、位移、冲击能曲线,计算出冲击频率;数据通信模块则通过Data Socket技术,实现对分析数据的远程传输。最后,搭建了液压冲击器性能测试台架,对虚拟测试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对挖掘机空载状态和满载状态下的液压冲击器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与仿真值和理论值的对比,证明了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采集到液压冲击器的工作参数,并以此计算得到所需的性能参数。最后通过流量控制,验证了增大流量能够提高液压冲击器性能的结论。

刘军杰[8](2019)在《基于注塑机的智能终端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社会注射成型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注塑机设备正朝着高精度、高响应的方向发展,在电气、机械组成上变得越来越复杂,故障维护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通常注塑机都是全天候运行,一旦出现机器故障,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导致企业的经济收益受到损失。目前大多数注塑机的故障诊断、维护方式会受到人力、技术以及地域等各方面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注塑机进行维护。为了有效地解决注塑机在传统维护方式上的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注塑机的智能终端系统,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对故障注塑机进行及时的维护。一般情况下注塑机常见故障都可以通过注塑机关键动力单元——变频器进行监控分析,本文针对变频器设计开发了一种远程调试监控系统。首先为了实现变频器的联网能力,本文采用主控芯片STM32F107RB和具有网络通讯能力的WIFI模块USR-C322,设计开发了WIFI操作器,包括与变频器通讯的串口协议的制定、操作器硬件的设计以及基于uC/OS-II上软件的编写。其次开发设计手机端软件,主要负责变频器数据的打包和解包,在WIFI操作器与手机热点连接后,利用GPRS对数据进行转发。然后采用阿里云服务器并利用Apache Mina Server框架搭建服务端,制定相应的远程通信协议,实现设备匹配、数据传输等功能。最后在Embarcadero RAD Studio开发环境下编写监控软件,实现故障查询、参数比较、实时曲线抓取等功能。本文设计的系统目前在注塑机设备实际维护中已经应用,并且运行稳定。通过对故障注塑机的变频器进行远程监控调试,有效解决了注塑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降低了注塑机维护的成本。同时在注塑机维护的效率上大大提升,减少注塑机的当机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无论是对注塑机厂商还是企业客户都有积极的作用。

俞为[9](2019)在《基于蓝牙Mesh的网关控制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在蓝牙技术联盟正式宣布蓝牙技术开始全面支持Mesh网状网络并制定了蓝牙Mesh的标准协议SIG Mesh后,基于SIG Mesh的面向多种应用解决方案正在井喷。由于SIG Mesh可以实现多对多的传输特性,使得SIG Mesh适用于楼宇自动化、无线传感器等需要让数以万计个设备在安全、可靠、稳定环境下进行传输信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所以对于SIG Mesh的应用研究显得十分有意义。由于SIG Mesh的传输距离有限,所以基于SIG Mesh的应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为了改进原有的SIG Mesh应用结构的缺陷,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蓝牙Mesh的网关控制系统,实现了一个由终端到服务器到网关到蓝牙Mesh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本系统在保留原SIG Mesh应用的结构基础之上,添加了网关和服务器部分。其中在服务器部分,本文设计了一个分布式+集群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系统的并发量和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考虑到网关需要对服务器和蓝牙Mesh设备这两个部分进行通信,本文将网关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树莓派部分和RTL8762C开发板部分。树莓派部分采用Web Socket协议与服务器进行通信,RTL8762C开发板部分采用SIG Mesh协议与蓝牙Mesh设备进行通信,树莓派与RTL8762C开发板之间采用串口进行通信。网关部分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接收指令、设备扫描、Provisioning、密钥管理、订阅管理、Model控制和设备解绑。考虑到服务器需要设计一个分布式+集群的方案,本文将服务器拆分为服务注册中心、服务网关、Mesh控制服务、Mesh设备管理服务、Web Socket服务和数据库这六个模块。服务注册中心的作用是注册和管理其它模块,在模块与模块之间调用时,提供需要被调用模块的IP和端口。服务网关的作用是整个服务器接收请求的入口,将不同的请求转发到不同的模块上进行处理。Mesh控制服务的作用是实现对蓝牙Mesh设备的配置和Model控制。Mesh设备管理服务的作用是查询用户、网关和蓝牙Mesh设备的基本信息和绑定信息。Web Socket服务的作用是实现服务器与网关之间的通信。数据库的作用是存放用户、网关和蓝牙Mesh设备的基本信息和绑定信息。最后本文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结果表明Mesh设备远程控制功能和Mesh设备远程管理功能都与预期结果一致,终端和服务器、服务器和网关,网关和设备之间的通信都正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单机版服务器相比,平均TPS(每秒事务处理量)提高约3.3倍,平均响应时间缩短约3.9倍,请求成功率提高1.92%,可用性更高。

韩国鑫[10](2019)在《基于气象条件的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病害是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生物性灾害,它的种类多样、侵害范围大、爆发速度快,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不良因素之一。随着水稻病害预警研究的不断发展,提高预警方法的通用性和预警结果的时效性对于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气象因子是影响水稻病菌侵染寄主和水稻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本课题根据水稻病害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理论关系,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基于气象条件的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系统。本课题针对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13种病害,以小气候环境下水稻病害的短期分级预警方法为研究对象,选取水稻生长的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条件作为预警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针对各类水稻病害的侵入期和潜育期,研究了基于Mamdani的多输入单输出水稻病害模糊推理动态预测模型,并利用Delphi开发了基于模糊推理预警模型的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应用系统。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针对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模糊推理算法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算法的基本原理、工作结构与算法步骤,并结合专业资料确定了水稻病害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对比分析选取了水稻生长的环境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作为预警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水稻生长环境气象数据的获取与数据库的建立。利用智能农业田间环境采集设备采集田间实时与历史气象数据,采用Python网络爬虫数据获取技术对未来水稻生长环境的气象数据进行抓取,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存储体系和调用方法,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3)基于模糊推理算法构建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模型。基于模糊推理算法的数学原理对预警模型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基于Mamdani的多输入单输出水稻病害模糊推理预警模型,并利用MATLAB的模糊逻辑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工具实现了预警模型的构建与仿真,完整的建立了气象数据与预警系统之间的联系,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算法支撑。(4)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于Delphi+MySQL+Object Pascal对预警系统客户端进行软件开发和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警系统的数据显示清晰准确,操作简洁,预警结果的时效性强,对于水稻病害防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利用Delphi编写Socket通信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Delphi编写Socket通信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示教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
    2.1 工业机器人坐标变换
        2.1.1 平移坐标变换
        2.1.2 旋转坐标变换
        2.1.3 复合坐标变换
    2.2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2.2.1 直角坐标系下的运动学方程
        2.2.2 圆柱坐标系下的运动学方程
        2.2.3 球坐标系下的运动学方程
    2.3 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
        2.3.1 关节空间的多项式轨迹规划
        2.3.2 关节空间的线性轨迹规划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虚拟运动仿真系统设计
    3.1 机器人虚拟生产线的可视化分析
        3.1.1 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结构分析
        3.1.2 机器人虚拟自动生产线可视化实现
    3.2 机器人虚拟运动仿真系统总体方案
        3.2.1 系统概述
        3.2.2 系统功能
        3.2.3 系统实现步骤
    3.3 运动控制仿真系统设计
        3.3.1 需求分析
        3.3.2 功能设计
        3.3.3 典型案例设计
        3.3.4 系统开发平台
    3.4 虚拟现实引擎建模
        3.4.1 场景构成及设计思想
        3.4.2 建模工具
        3.4.3 虚拟工业机器人建模
    3.5 虚拟仿真系统控制界面设计
        3.5.1 控制界面功能分析
        3.5.2 UI场景搭建
        3.5.3 控制界面功能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示教器设计
    4.1 工业机器人示教
        4.1.1 直接示教
        4.1.2 遥控示教
        4.1.3 间接示教
        4.1.4 远程示教
    4.2 示教系统设计
        4.2.1 示教系统开发平台
        4.2.2 示教系统功能
        4.2.3 示教操作逻辑
    4.3 示教系统控制界面设计
        4.3.1 按键功能设计
        4.3.2 示教系统界面设计
        4.3.3 示教系统界面搭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网络通信与功能实现
    5.1 通信方案
        5.1.1 TCP/IP通信协议
        5.1.2 Socket通信
    5.2 通信实现
        5.2.1 运动控制仿真系统网络通信
        5.2.2 示教器网络通信
        5.2.3 网络通信测试
    5.3 系统功能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联合仿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网融合研究现状
        1.2.2 电网交通网混合仿真
        1.2.3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混合仿真
        1.2.4 时间同步方法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联合仿真方法
    2.1 联合仿真方法架构
    2.2 仿真软件
        2.2.1 OMNeT++仿真软件
        2.2.2 OpenDSS仿真软件
        2.2.3 SUMO仿真软件
    2.3 联合仿真数据交互方法
        2.3.1 仿真软件接口
        2.3.2 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联合仿真数据交互方法
    2.4 联合仿真时间同步方法
        2.4.1 时间同步方法
        2.4.2 改进的主从式时间同步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联合仿真原型系统
    3.1 需求分析
    3.2 原型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3 仿真原型系统数据交互接口模块
        3.3.1 交通网仿真系统与信息网仿真系统交互接口
        3.3.2 电网仿真系统与信息网仿真系统交互接口
        3.3.3 信息网仿真系统与仿真控制平台交互接口
    3.4 仿真原型系统时间同步模块
        3.4.1 静态时刻点时间同步
        3.4.2 动态时刻点时间同步
    3.5 仿真控制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合仿真原型系统测试与分析
    4.1 仿真场景描述
    4.2 功能测试
        4.2.1 测试流程
        4.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性能分析
    4.4 应用案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技术发展概况及国内外应用发展现状
        1.2.1 Android技术概述
        1.2.2 WIFI技术概述
        1.2.3 国外应用现状
        1.2.4 国内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其相关技术
    2.1 Android平台简介
        2.1.1 Android平台架构
        2.1.2 Android平台组件
        2.1.3 Android平台事件处理
    2.2 Android开发环境
    2.3 Android开发平台搭建
    2.4 Socket通信
        2.4.1 Socket通信简介
        2.4.2 Socket通信编程原理
    2.5 安卓多点触控以及手势识别
        2.5.1 多点触控技术简介
        2.5.2 安卓多点触控及手势识别的实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需求分析概述
        3.1.2 需求场景分析
    3.2 功能需求分析
    3.3 功能用例分析
    3.4 性能需求分析
    3.5 用户界面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设计
    4.1 用户界面设计
    4.2 程序模块设计
        4.2.1 服务器程序设计
        4.2.2 客户端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实现
    5.1 开发环境
    5.2 文件结构与用途
        5.2.1 电脑服务器端程序
        5.2.2 安卓客户端程序
    5.3 服务器程序设计详解
    5.4 客户端应用程序详解
    5.5 用户界面
        5.5.1 连接界面Logon类
        5.5.2 控制界面类MainActivity类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目标及流程
    6.2 系统测试项目及测试环境
    6.3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全篇总结
    7.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六自由度串联式力反馈设备功能改进及交互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力反馈设备的研究
        1.2.2 力反馈设备的性能评估研究
        1.2.3 穿透效应处理的研究
        1.2.4 力觉模型接口开发研究
    1.3 课题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通用型多用途末端研制及被动重力补偿研究
    2.1 引言
    2.2 通用型多用途末端结构设计
        2.2.1 现有末端结构优缺点
        2.2.2 结构设计
    2.3 末端三自由度姿态采集硬件和软件设计
        2.3.1 姿态采集系统硬件选择
        2.3.2 姿态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2.4 力反馈设备被动重力补偿研究
        2.4.1 力反馈设备的静力平衡方程计算
        2.4.2 静力平衡方程的仿真与优化
        2.4.3 被动重力补偿设计
        2.4.4 重力补偿效果的实验验证
        2.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力反馈设备交互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交互性能量化方法研究
        3.2.1 交互任务分类
        3.2.2 交互性能量化方法
    3.3 评估实验方案设计
        3.3.1 实验设备与测试者
        3.3.2 透明度评估实验
        3.3.3 察觉阈值评估实验
        3.3.4 输出力分辨率评估实验
        3.3.5 几何体识别能力评估实验
    3.4 评估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透明度评估结果
        3.4.2 察觉阈值评估结果
        3.4.3 输出力分辨率评估结果
        3.4.4 几何体识别能力评估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防穿透算法研究及上位机通信开发
    4.1 引言
    4.2 基于速度控制的多点防穿透算法研究
        4.2.1 Unity3D相关组件介绍
        4.2.2 基于速度控制的多点防穿透算法
    4.3 力反馈设备与Unity3D通信解决方案
        4.3.1 动态链接库与Socket通信对比研究
        4.3.2 应用动态链接库实现通信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Unity3D的力觉交互应用程序接口开发
    5.1 引言
    5.2 应用程序接口框架设计
    5.3 位置和输出力算法开发
        5.3.1 控制功能接口类位置算法开发
        5.3.2 控制功能接口类输出力算法开发
    5.4 应用层API设计
        5.4.1 力觉交互接口类设计
        5.4.2 基础控制接口类设计
        5.4.3 无线蓝牙接口类设计
    5.5 HIAPI关键功能的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柴油机机座焊接机器人自主编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机器人自主编程的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焊接机器人结构光主动视觉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机器人离线自动编程研究现
        1.2.3 国内外焊接数据库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龙门架机器人焊接工作站仿真场景搭建及离线编程
    2.1 引言
    2.2 焊接机器人自主编程技术的需求分析
    2.3 离线编程前期工作
        2.3.1 柴油机机座及焊枪的三维模型
        2.3.2 龙门架机器人焊接工作站仿真场景搭建
        2.3.3 龙门架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的作业标定
    2.4 柴油机机座典型焊缝的离线编程及仿真
        2.4.1 MasterCAM生成焊接路径
        2.4.2 RobotMaster路径优化仿真
        2.4.3 RobotMaster自动编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焊接工艺实验
    3.1 引言
    3.2 MAG焊的熔滴过渡形式及立焊熔池受力分析
        3.2.1 MAG焊的熔滴过渡形式
        3.2.2 立焊熔池受力分析
    3.3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3.4 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及尺寸
    3.5 焊接工艺实验
        3.5.1 横焊工艺实验
        3.5.2 立焊工艺实验
    3.6 焊接实验结果分析
        3.6.1 焊接接头宏观金相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主编程用焊接工艺数据库系统
    4.1 引言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分析
        4.3.1 需求分析
        4.3.2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4.3.3 逻辑结构的设计
    4.3 系统关键技术
        4.3.1 数据库连接访问技术
        4.3.2 三维工艺设计技术
        4.3.3 Socket通信技术
        4.3.4 第三方组件技术
    4.4 系统结构设计
    4.5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4.5.1 焊接工艺模块
        4.5.2 系统知识库模块
        4.5.3 典型焊缝工艺设计模块
        4.5.4 焊接参数下达模块
        4.5.5 机器人焊接质量监控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视觉传感器的寻位原理及视觉功能编程
    5.1 引言
    5.2 激光视觉寻位系统
        5.2.1 激光视觉传感器寻位原理
        5.2.2 Weld Com软件
        5.2.3 主要功能
    5.3 激光视觉传感器标定
    5.4 激光视觉寻位功能的编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焊接机器人自主编程技术的实现
    6.1 引言
    6.2 路径规划
        6.2.1 机座的路径规划
    6.3 碰撞检测
    6.4 柴油机机座龙门架焊接件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
        6.4.1 MasterCAM生成焊接路径
        6.4.2 RobotMaster路径优化仿真
        6.4.3 RobotMaster自动编程
    6.5 添加视觉寻位功能和多层多道焊功能
        6.5.1 长直焊缝的编程
        6.5.2 复合焊缝的编程
    6.6 参数自动下达和焊接监控模块
    6.7 T型接头及公共底座验证
        6.7.1 T型接头验证
        6.7.2 公共底座的验证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三维虚拟编程学习环境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智能学习环境概述
    1.3 智能学习环境的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3.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4 典型智能学习环境分析
    1.5 智能学习环境设计原则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智能学习环境的设计
    2.1 用户界面模块设计
        2.1.1 Unity3D简介及其开发工具
        2.1.2 基于Unity3D的用户界面模块
        2.1.3 用户界面模块的主要构成
    2.2 知识库模块
    2.3 评估和推送模块
        2.3.1 贝叶斯网络的原理分析
        2.3.2 贝叶斯网络在模块中的设计
    2.4 编译交互模块
        2.4.1 Socket通信技术
        2.4.2 编译交互模块的主要构成
    2.5 三维虚拟编程学习环境的总体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评估和推送模块的实现
    3.1 知识表示网络
        3.1.1 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3.1.2 确定条件概率表
    3.2 测试问题的实现
    3.3 模块总体架构
        3.3.1 桶消元算法原理
        3.3.2 概率值更新的实现
        3.3.3 评估和推送模块的总体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编译交互模块的实现
    4.1 编译交互模块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
        4.1.1 编译交互模块的服务器端
        4.1.2 编译交互模块的客户端
    4.2 实时三维观察的实现
    4.3 编译交互模块的总体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习环境整体结果展示
    5.1 学习环境展示
        5.1.1 知识网络展示
        5.1.2 学习界面展示
    5.2 学习环境的整体运行方式
    5.3 学习流程设计
    5.4 实施学习流程
    5.5 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基于PXI平台的液压冲击器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液压冲击器发展概述
        1.1.2 PXI平台发展概述
    1.2 液压冲击器性能研究现状
        1.2.1 液压冲击器理论数学模型研究
        1.2.2 液压冲击器仿真技术研究
        1.2.3 液压冲击器测试技术研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液压冲击器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研究
    2.1 液压冲击器结构与分类
        2.1.1 液压冲击器结构
        2.1.2 液压冲击器分类
    2.2 液压冲击器工作原理
    2.3 液压冲击器相关参数说明
    2.4 液压冲击器数学模型
        2.4.1 动力平衡方程
        2.4.2 流量平衡方程
        2.4.3 气体平衡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压冲击器仿真模型建立及分析
    3.1 液压冲击器仿真技术
    3.2 AMEsim简介
    3.3 液压冲击器仿真模型建立
        3.3.1 动力源建模
        3.3.2 活塞缸体建模
        3.3.3 换向阀建模
        3.3.4 液压冲击器整体模型
    3.4 仿真结果分析
    3.5 基于仿真模型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5.1 工作参数影响
        3.5.2 结构参数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4.1 测试方法研究
    4.2 测试系统研究
    4.3 测试原理
    4.4 硬件参数选择
        4.4.1 传感器
        4.4.2 PXI采集系统
    4.5 硬件连接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ab VIEW的软件系统编程
    5.1 Lab VIEW开发环境简介
        5.1.1 Lab VIEW软件简介
        5.1.2 Lab VIEW程序组成及编程特点
    5.2 软件总体设计
        5.2.1 软件需求分析
        5.2.2 软件总体设计
    5.3 数据采集模块
        5.3.1 采集程序编程方式
        5.3.2 采集程序设计方式
        5.3.3 尺度变换
        5.3.4 数据滤波
        5.3.5 数据存储
        5.3.6 采集程序前面板及整体框图
    5.4 性能分析模块
        5.4.1 数据读取
        5.4.2 曲线生成
        5.4.3 报表生成
    5.5 数据通信模块
        5.5.1 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通信
        5.5.2 Data Socket通信原理
        5.5.3 程序编写
        5.5.4 功能验证
    5.6 程序打包与封装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6.1 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6.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步骤
    6.4 测试结果分析
        6.4.1 空载测试结果
        6.4.2 满载测试结果
        6.4.3 不同流量下测试结果
        6.4.4 测试系统可靠性评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注塑机的智能终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远程监控系统的概述
    1.3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构架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系统设计原则
    2.3 系统构架
    2.4 本章小结
3 注塑机智能终端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芯片选型
        3.2.1 主控芯片选型
        3.2.2 无线模块选型
    3.3 电路设计
        3.3.1 主CPU电路
        3.3.2 显示电路
        3.3.3 无线模块电路
        3.3.4 其他电路
    3.4 本章小结
4 WIFI操作器的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uC/OS-II简介
    4.3 软件设计
        4.3.1 软件整体结构
        4.3.2 串口协议制定
        4.3.3 主循环任务设计
        4.3.4 键盘显示任务设计
        4.3.5 通信任务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云服务器搭建
    5.1 Socket介绍
    5.2 Apache Mina框架
    5.3 远程通讯模块协议
        5.3.1 协议框架
        5.3.2 业务协议
    5.4 本章小结
6 手机端软件开发
    6.1 引言
    6.2 Delphi介绍
    6.3 功能模块源代码实现
        6.3.1 WIFI操作器IP获取
        6.3.2 数据打包
        6.3.3 数据解包
    6.4 本章小结
7 监控软件设计
    7.1 引言
    7.2 监控软件框架
    7.3 主要的类设计
        7.3.1 变频器类设计
        7.3.2 远程客户端类设计
    7.4 监控软件功能块实现
        7.4.1 参数实时读写
        7.4.2 工作表功能
        7.4.3 数字示波器功能
    7.5 本章小结
8 系统测试及注塑机联机调试
    8.1 系统测试
        8.1.1 联机步骤
        8.1.2 参数刷新测试
        8.1.3 参数下载测试
        8.1.4 数字示波器测试
    8.2 注塑机联机调试实例
        8.2.1 分厂注塑机试制座台震动
        8.2.2 郑州客户编码器报警
    8.3 系统推广成效
    8.4 本章小结
9 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蓝牙Mesh的网关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未来发展趋势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介绍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2.1.2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2.1.3 系统的技术需求分析
    2.2 关键技术介绍
        2.2.1 蓝牙Mesh技术
        2.2.2 Spring Boot框架
        2.2.3 Spring Cloud框架
        2.2.4 RESTful请求风格
        2.2.5 Web Socket通信协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传统系统的总体设计
    3.2 本系统的总体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4.1 网关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2 网关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2.1 开发环境选择
        4.2.2 面向蓝牙Mesh端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2.3 面向服务器端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5.1 服务器的总体设计
    5.2 重要工具选择
    5.3 服务器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5.3.1 服务注册中心模块设计与实现
        5.3.2 服务网关模块设计与实现
        5.3.3 Mesh控制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3.4 Mesh设备管理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3.5 Web Socket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3.6 数据库模块设计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6.1 系统功能测试
        6.1.1 功能测试环境
        6.1.2 Mesh设备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6.1.3 Mesh设备远程管理功能测试
        6.1.4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6.2 系统性能测试
        6.2.1 性能测试环境
        6.2.2 压力测试及结果分析
        6.2.3 可用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气象条件的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2.1 水稻病害预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模糊推理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2 预警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2.1 模糊推理算法
        2.1.1 模糊推理典型算法的分析
        2.1.2 模糊推理算法的理论基础
        2.1.3 模糊推理算法的特点与应用
    2.2 水稻病害预警的依据和条件
        2.2.1 水稻病害预警的分类与特点
        2.2.2 作物病害侵染病程的划分
        2.2.3 水稻病害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
    2.3 降雨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分析
    2.4 水稻病害预警主要气象因子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物联网的气象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
    3.1 田间实时与历史气象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
        3.1.1 气象数据的采集
        3.1.2 气象数据的传输
        3.1.3 气象数据的存储
        3.1.4 气象数据的调用
    3.2 水稻生长环境未来气象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
        3.2.1 水稻生长环境未来气象数据获取的相关技术
        3.2.2 水稻生长环境未来气象数据的网络定时获取
        3.2.3 水稻生长环境未来气象数据库的建立
        3.2.4 未来气象数据预报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模型的设计与仿真
    4.1 预警模型模糊推理系统的设计
        4.1.1 模糊推理系统的语言变量
        4.1.2 模糊推理系统语言模糊化
        4.1.3 模糊推理语言规则的设计
        4.1.4 模糊推理系统的解模糊化
    4.2 预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4.2.1 模糊推理系统的编辑
        4.2.2 仿真模型的观测与分析
        4.2.3 Simulink仿真
        4.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5.1 预警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
        5.1.1 Object Pascal
        5.1.2 MySQL
    5.2 预警系统的整体功能与体系结构
    5.3 气象数据获取功能的实现
        5.3.1 气象数据调用功能的实现
        5.3.2 气象数据的动态显示
        5.3.3 气象数据的查询与导出
    5.4 短期分级预警功能的实现
        5.4.1 水稻病害预警结果的输出
        5.4.2 水稻病害防治信息的图文表达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个人情况
    教育背景
    科研经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四、利用Delphi编写Socket通信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示教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杨晓佳.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电网-信息网-交通网联合仿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常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设计与实现[D]. 蒋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六自由度串联式力反馈设备功能改进及交互性能研究[D]. 陈锐.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5]柴油机机座焊接机器人自主编程技术[D]. 蒋尊宇.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2)
  • [6]三维虚拟编程学习环境的研究与设计[D]. 李欣容.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7]基于PXI平台的液压冲击器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 嵇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8]基于注塑机的智能终端系统[D]. 刘军杰. 宁波大学, 2019(06)
  • [9]基于蓝牙Mesh的网关控制系统[D]. 俞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10]基于气象条件的水稻病害短期分级预警系统的研究[D]. 韩国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使用Delphi编写Socket通信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