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 年,第 3 卷,第 1-6 期,标题索引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 年,第 3 卷,第 1-6 期,标题索引

一、《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第3卷1~6期文题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燕[1](2016)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文中指出采用数据统计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科学传播学的视角全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主办的1 276种科技期刊创、复刊的发展历程。依据创、复刊数量规模的波动,将其发展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夕的复苏期(1977-1978)、改革开放初期的的第一次规模扩张期(1979—1988)、规模稳定期(1989—1999)、新世纪的跨越发展与精品期刊战略引领期(2000—2013)等4个阶段,并选择每一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期刊或不同类型期刊,勾绘其科学史册、科技学科支撑、学术育人和科技文化传承等四大功能进化的轨迹,并从其学科分布、地域分布、办刊宗旨,以及网络传播和信息化建设所致传播方式、编辑出版形态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入手,考察其演变规律。在演化发展所经历的改革开放和21世纪两个重要节点,高校科技期刊从传统出版的规模扩张到新世纪数字出版转型的节点上到底出现了哪些矛盾以及如何解决,并就此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一)改革开放以来新创办的高校科技期刊集中在医学(407种)、综合性自然科学(310种)、工程技术(254种)和农学(103种)这四大类型,占到总量的84.2%,与改革开放时期关注民族医疗卫生事业、成套进口工程技术设备、重视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和以农为治国之本的国策大致吻合,创复刊地域集中分布在京、鄂、苏、沪、陕等五大高等教育基地,在时间特征上以1979—1988年间为创刊高潮,并形成了高校科技期刊规模扩张的顶峰,“211”“985”高校期刊渐成办刊主力,同时1978年在东部沿海沿江一带开始出现英文期刊,达到71种,显现出国际学术大融合的新趋势;(二)《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中英文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等7所高校发表了263名两院院士的3340篇科技论文,在1978年—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以SCI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之前发文数量最多,占到32.7%。其中发文人数占7校369名两院院士总数的71.3%。这显示了评价体系引入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自然状态,显示了与其优势学科高度契合的现象,从7所大学获选院士前发文数多于获选院士后发文的比较,也凸显了高校学报学术育人和学科孕育的独特作用;(三)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以SCI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之后,很多着名高校逐渐推出“千篇工程”以及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追求SCI论文数量,甚至泛化至科技期刊评价、学位点评估、研究生毕业、教师职称评定、高校排名、院士评选、千人计划、国家基金评审、国家奖励等越来越多的领域,最终使其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的总篇数由1987年的4880篇递增至2014年的26.35万篇,所占的世界份额从0.73%上升到14.9%,并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校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表明以SCI为主导的科学评价体系对高校产生的深刻影响远高于其他事业单位,而承受的最大代价之一就是高校科技期刊大量一流论文的外流。(四)自2009年由教育部科技司主导实施的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期刊评比,试图彰显这个特殊群体,以精品期刊建设引领高校科技期刊走出SCI的阴影,而实际上再陷其窠臼,评选伊始被SCI收录期刊的自动进入精品,门槛也渐趋增高,并越来越看重SCI,但它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和有意义的矫正,985和211高校所办期刊始终占有精品期刊的绝大多数,连续3次以上获奖的占到62%,说明以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为代表的高校科技期刊群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引领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新趋势。(五)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传播彻底颠覆了纸质传媒的传统地位成为传播主渠道,基于中国知网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分析表明,21世纪的网络传播是纸媒传播(以邮发订阅5000册为最高发行量)增量的数千倍,而网络传播本身亦逐年增长,2005—2009年下载量从103502次迅速上升至272428次,递增了2.7倍,2010年以后后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均保持在250000次以上,其中国外访问下载10827次,占总下载次数的0.4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则从2005年的33072次递增至2010年的220352,递增7倍以上,其中国外访问下载2593次,占总下载次数的0.25%。这表明期刊电子版的网络传播成为传播的主要途径,纸质版的传统传播发行显得微不足道,同时在国外传播的比例仅占总下载次数的0.5%,封闭与开放、本土化与国际化、纸媒与网媒形成尖锐矛盾。研究结论认为:(一)在现有总量为1 276种高校科技期刊中的1 020种(79.9%)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历经复苏回暖→规模扩张→稳定提升→转型跨越的演化轨迹,实现了从改革开放初期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办刊模式向新世纪精品期刊的引领、网络传播与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的转型,形成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三分天下的办刊势态,形成了距离作者、读者最近的一个期刊群体,并以科技学科支撑和学术育人为主要功能支点,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的内向性为特征的独特期刊群体,越是高层次大学的期刊其内向性越是明显,对本校学科的支撑和人才培育的作用愈加明显。像《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温诗铸院士的40余篇摩擦学稿件,并3次出版摩擦学专辑,创办《摩擦学》期刊、渐成世界重要的摩擦学研究重镇,并成为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等,有力支撑并推动了该校摩擦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赵柏林院士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持续发文48年,廖山涛的代表作,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成果,几乎均发表于此,显现了高校科技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和科学顶尖人才的形塑的突出功能。(二)SCI评价体系由单一的期刊采购订阅依据,不恰当地的向各个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各个层面的泛化使用,以及唯SCI马首是瞻和SCI崇拜的形成,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期刊生态严重失衡,以科学大师为主构成的学术高地似乎渐被夷为平地,民族自主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保护面临极大风险。一方面,我国科研活动产出的论文数量被SCI收录的数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由于SCI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不当泛化,我国绝大多数高水平论文发表于国外SCI外文期刊,导致高校科技期刊等中文科技期刊的地位和水平岌岌可危,大多沦为教师评职和研究生毕业的自留地,并每年向国外期刊支付2.5亿元的版面费。这显然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利于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和落实,不利于我国(?)学技术文化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高校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三)网络传播、数字出版、精品期刊引领了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逻辑下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着数字化、国际化与专业化办刊模式的挑战与转型。在新常态的出版格局中,高校科技期刊面临大量随俗为变和与时俱进的新问题,除云框架下的网络传播进一步提升以外,XML、微信等技术也在为科技期刊所用,使传播更为顺畅,集群发展、应对国际竞争、数字化发展、规范文章显示度、明确作者的贡献度、提升期刊内容的传播度,均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预示着更新管理方式、办刊理念、传播方式、建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依靠新的科技不断改造出版业等议程设置,将决定高校科技期刊的未来走向。(四)高校科技期刊在青年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创新、累积、传承作用方面、在高校知识创新的传播交流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学科培育功能和窗口效应,《清华学报》等期刊发展的百年史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一论点。它也从理论上证实,纯粹意义上的大学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生产知识和思想的场所,而知识和思想的生产必须写成文字经由媒介发表才会作用于社会和传之后世,这就是高校科技期刊之所以产生和之所以存在的逻辑基础。在这个意义上,高校科技期刊就是高校师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是知识和思想生产链条最重要的终端。目前,它已融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水平、民族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民族自主创新的重要媒介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高等学校创新体系的大框架下,重新认识和挖掘高校科技期刊的作用和潜力,使其成为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园地。其中,尤其是不以SCI论英雄,调整以SCI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鼓励科技工作者将原创成果用母语在国内期刊发表,大幅度提高对优秀中文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期刊本土化和民族自主创新战略,恢复和修复高校科技期刊的原生态,汲取历史教训,在办好纸质期刊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数百倍、数千倍于纸质期刊发行量的网络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成败与否作为当代高校科技期刊竞争取胜的关键,以网络传播、数字出版、精品期刊为引领,以此切入和突破,求生存、求发展,回归本真、守正创新,积极应对集群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虚拟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开创其美好未来。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以达纲举目张之效。

王占奎[2](2010)在《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1.氧嗪酸钾混悬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小鼠,制作高尿酸血症模型。2.观察清泻浊毒法对模型小鼠血尿酸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3.观察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尿量、尿尿酸浓度及尿尿酸总量的影响。4.观察清泻浊毒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步态、体重、关节肿胀度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结果:1.小鼠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后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给予降尿酸药物后明显降低。2.清泻浊毒法可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浓度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P<0.01)。3.土茯苓熟大黄组小鼠24h尿量及尿尿酸总量最高,其次为清泻浊毒方组;土茯苓熟大黄组和苯溴马隆组尿尿酸浓度明显升高。4.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的步态呈中重度跛行,踝关节周径显着增大。造模72小时后,模型组和清泻浊毒方组的踝关节周径与造模后24小时比较均有轻度下降,而吲哚美辛组大鼠踝关节周径仍轻度增加,并且与造模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吲哚美辛组大鼠体重下降,清解浊毒方组和空白组大鼠体重增加无明显差异(P>0.05)。清泻浊毒方降低模型大鼠关节组织中升高的TNF-α、IL-1β水平,对MMP-3影响不明显,并减轻关节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1.腹腔注射氧嗪酸盐法能够成功制造动物高尿酸血症模型,并能筛选降尿酸药物;2.清泻浊毒法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降低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水平;3.清泻浊毒法增加模型大鼠的尿量、尿酸浓度和24h尿尿酸总量,其中土茯苓熟大黄起了主要作用;4.清泻浊毒方水煎剂能够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踝关节功能,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对大鼠的消化功能没有影响;降低关节组织中的TNF-α、IL-1β水平,对MMP-3影响不明显。

彭丽[3](2007)在《系统评价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进行甲状腺疾病诊断试验、治疗性研究的评价,评价甲状腺结节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谱的影响,并对其临床价值作出评估。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关于甲状腺结节诊断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有关诊断试验、治疗研究的要求对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试验用Metadisc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合并。甲状腺结节常规FNAB诊断共8801例,合并敏感度为84.9%,合并特异度为76.3%,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4。超声引导下FNAB诊断共2393例,合并敏感度为84.0%,合并特异度为80.8%,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6。超声诊断2712例,合并敏感度为80.8%,合并特异度为91.6%,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7。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谱影响的Meta分析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合并。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TC、TG、HDL-C、LDL-C、ApoA、ApoB、Lp(a)合并治疗效应(95%可信区间)分别分:-0.39(-0.71,-0.07)、-0.02(-0.07,0.04)、-0.02(-0.06,0.03)、-0.22(-0.31,-0.12)、-0.08(-0.11,-0.06)、-0.05(-0.08,-0.02)、-0.38(-2.41,1.64),TC、LDL-C、ApoA、ApoB治疗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G、HDL-C、Lp(a)治疗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常规FNAB检查、超声引导下FNAB检查以及超声检查三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均高,前两者灵敏度比超声诊断高,可减少漏诊,但超声诊断的特异度高,可减少误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Meta分析提示对亚临床甲减的患者使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改善脂代谢,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宋亚林[4](2006)在《Ⅲ型肺结核病灶辅助诊断定位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图像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病情跟踪、手术计划、预后研究、鉴别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X光成像技术由于具有简单、痛苦轻、价格低廉、空间分辨高等特点,现今仍在各个医院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作为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等的首选检查项目,特别是在肺结核的诊断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今对医学图像的处理大都针对CT、MRI等分辨率较高的图片,而对于X胸片处理是非常少见。 本文针对Ⅲ型肺结核X光胸片图像的特点,对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取出肋骨特征进行病灶组织的定位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分四部分。(1)X光胸片的预处理:在对X胸片的预处理中主要利用中值滤波去噪声和使用Canny算子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通过分析和实验得到了符合医学X光胸片图像边缘检测的Canny算子参数:低阈值/高阈值的值、高阈值占图像象素总数比值和高斯滤波的标准方差;(2)检测肋骨上下边缘线:利用医学解剖学知识(左右侧肋骨的走向),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方向算子,分别为左侧方向算子(8邻域的左下角)和右侧方向算子(8邻域的右下角),并利用其对Canny二值化的图像进行跟踪得出含有肋骨上下边缘线的图像;(3)断开、缺失的肋骨线的连接、修补等处理以及肋骨线的抛物线拟合:根据跟踪的肋骨线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对断开和缺失肋骨线的连接与修补算法,从而得到胸廓中的全部完整的肋骨边缘线。此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提出了一种搜索高权重端点的方法,并利用其对每根备选线段进行扫描,得出每个端点的侯选点集,选出其中权值最高的一对点进行直线插值,连接为一条肋骨线;而后对所有的肋骨线进行批量抛物线拟合;(4)病灶定位:本文提出了符合临床医学命名规范的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批量拟合的抛物线对分割出来的病灶进行快速准确地定位。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把胸片中的肋骨及病灶自动检测提取出来,方便了对胸片后期的分析和得出相关数据,这也将会对于解放人力,节省时间,减少误诊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范铁权[5](2003)在《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14 年夏,几位留美的中国学生感于中国科学的落后,在康乃尔大学发起成立“科学社”,次年改组为中国科学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学会团体。1918 年,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组织机构日趋完善,既定的各项事业渐次得以实现。1960 年完成历史使命,宣告解散。中国科学社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群众性科学团体。本文全面考察中国科学社的发展历程、科学思想与实践,纵、横结合分析,力求探究中国科学社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科学的现代化转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科学社的发展,经历了酝酿、创立、壮大、曲折、复苏,直至结束的艰辛历程,是挫折中求生存的历史。在宗旨、内部建制、事业规划等方面,中国科学社效法欧美学会团体,引进民主选举程序和学术交流机制。在四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社积极致力于科学宣传与普及、科学体制化的探索、教育的改良以及中国的学科建设等,从而直接推进了中国科学的体制化。在思想认识上,中国科学社对科学的理解要相对完整、理性的多,在“科玄论战”、“科学化运动”中能够扞卫科学立场,始终保持自身发展的独立性。论文对中国科学社以基本肯定,并揭示其历史经验与教训。

二、《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第3卷1~6期文题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第3卷1~6期文题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高校科技期刊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功能
        1.1.2 高校学科优势与作者群
        1.1.3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裂变式发展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科技期刊参与改革开放的科学氛围酝酿
    2.1 对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传播
        2.1.1 对《通知》的报道
        2.1.2 反思与体会
        2.1.3 高校召开科学报告会呼应科学的春天
        2.1.4 推动高校学报的复刊、创刊
    2.2 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
        2.2.1 媒介参与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真理标准讨论的起点
        2.2.2 自然科学领域介入真理标准讨论的三个维度
        2.2.3 报刊之于讨论的舆论动员与社会建构
    2.3 参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讨论
        2.3.1 科学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2.3.2 科学是不是生产力
        2.3.3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以及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夕高校科技期刊的复苏(1977—1978)
    3.1 “文革”背景
    3.2 概况统计
    3.3 学科分布
    3.4 区域分布
    3.5 从新创刊科技期刊发刊词看办刊新愿景
第四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次规模扩张(1979—1988)
    4.1 概况统计
    4.2 学科分布
    4.3 区域分布
    4.4 从新创刊科技期刊发刊词看办刊宗旨的与时俱进
        4.4.1 期刊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
        4.4.2 期刊作为产学研的纽带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4.4.3 呼吁学术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4.4.4 倡导“引进来”“走出去”
        4.4.5 扶植新生力量,形成“人才成长的阵地”
        4.4.6 呼吁学术创新
        4.4.7 发刊词提出多角度历史使命,达成实现新时期学术愿景的社会共识
    4.5 学报的准专辑化出版
    4.6 高校学报的历史功能
        4.6.1 两院院士在学报的发文情况
        4.6.2 科学研究的水平决定了学报的水平
        4.6.3 学报与学科成长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规模稳定(1989-1999)
    5.1 概况统计
    5.2 学科分布
        5.2.1 医学期刊的精细化
        5.2.2 环境科学期刊的兴盛
        5.2.3 工程技术期刊的特色化
        5.2.4 交通运输期刊的兴起
        5.2.5 农学期刊的现代化与实用性
    5.3 区域分布
    5.4 从发刊词看高校科技期刊的时代使命
        5.4.1 科技进步催生的边缘学科
        5.4.2 时代气息的准确定位
        5.4.3 对全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
    5.5 清华大学中国知网的起步
第六章 新改革开放时期高校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2000-2013)
    6.1 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背景
    6.2 清华大学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推进
    6.3 高校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6.4 高校科技期刊网络传播的典型案例
        6.4.1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个案分析
        6.4.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个案分析
第七章 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趋势——精品与特色科技期刊建设
    7.1 全国精品与特色期刊与教育部名刊建设的背景
    7.2 第一届至第五届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分析
        7.2.1 地域分布
        7.2.2 学科分布
        7.2.3 主管单位
        7.2.4 主办高校层次
        7.2.5 刊期分布
        7.2.6 语种分布
        7.2.7 获奖频次
        7.2.8 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的显性特征
    7.3 第五届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评比办法的调整
    7.4 第一届至第五届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分析
第八章 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国际影响力提升
    8.1 国家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背景
    8.2 SCI对中国的影响
        8.2.1 SCI引入中国的最初愿景
        8.2.2 SCI泛化导致的学术畸形
        8.2.3 唯SCI论的评价体系对中国科技期刊与民族自主创新的冲击与伤害
    8.3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现状
        8.3.1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概况
        8.3.2 SCI收录的我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统计
        8.3.3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与预期发展路径
    8.4 国家六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的高校英文科技期刊个案研究
        8.4.1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8.4.2 《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
        8.4.3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
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演化轨迹
    二、高校科技期刊的重要历史功能
    三、SCI热与民族自主创新战略的矛盾
    四、高校科技期刊的转型之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配制方法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建模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降尿酸药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验证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两组小鼠血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结果
        5.2 降尿酸药物对小鼠血尿酸浓度的影响
    讨论
        1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1.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分类
        1.2 高尿酸血症的成因
        1.3 酶缺陷在发病中的地位
        2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2.1 建立高尿酸血症症模型的基本原理
        2.2 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的选择
        2.3 造模方法的选择
        3 氧嗪酸腹腔注射制作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可行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清泻浊毒法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灌胃用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主要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清泻浊毒方对小鼠血清尿酸值影响(见表4)
        4.2 清泻浊毒方对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1.1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时机
        1.2 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目的
        1.3 高尿酸血症的非药物治疗
        1.4 降尿酸药物的应用
        2 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
        2.1 中医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名认识
        2.2 中医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3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3.1 清泻浊毒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理论依据
        3.2 清泻浊毒方的方义分析
        4 清泻浊毒法对小鼠高尿酸血症作用及机制
        4.1 清泻浊毒法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4.2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和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量及尿尿酸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灌胃用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主要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清解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24小时尿量的影响
        4.2 清解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尿酸浓度的影响
        4.3 清解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24小时尿尿酸总量的影响
    讨论
        1 利湿化浊法在动物实验性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
        1.1 清热解毒利湿法为主
        1.2 健脾除湿法
        1.3 活血利湿法
        1.4 单味药或提取物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2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尿酸及24小时尿量影响
        2.1 促尿酸排泄药作为阳性对照药的意义
        2.2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24小时尿量的影响机制
        2.3 清泻浊毒法对高尿酸血症大鼠24小时尿酸浓度及尿尿酸总量的影响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清泻浊毒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造模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主要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2.3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步态变化
        2.4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体重及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2.5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TNF-A、IL-1B、MMP-3的影响
        2.6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病理改变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步态的影响
        4.2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体重及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4.3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TNF-A、IL-1B、MMP-3的影响
        4.4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病理改变(见以下病理图片)
    讨论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1.1 尿酸钠微晶体的形成
        1.2 白细胞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2.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
        2.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3 现代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及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4 中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4.1 中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名认识
        4.2 中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4.3 现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
        5 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分析
        5.1 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评价
        5.2 清泻浊毒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方义分析
        5.3 清泻浊毒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局部的影响及意义
        5.4 清泻浊毒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体重的影响和意义
        5.5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TNF-A、IL-1B、MMP-3的影响及意义
        5.6 清泻浊毒法对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组织的病理影响和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问题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着作
课研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3)系统评价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详细摘要
第一部分 甲状腺结节诊断性试验的系统评价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排除文献
    附录二、汇总图表
    附录三、敏感性分析图表
    附录四、STARD 评价表
第二部分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影响的Meta 分析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致谢

(4)Ⅲ型肺结核病灶辅助诊断定位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部分
    摘要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本文的研究工作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X光胸片进行预处理
        2.1 概述
        2.2 中值滤波去噪
        2.3 基于CANNY算子的二值化处理
    第三章 肋骨线的跟踪、连接、填补缺失、曲线拟合
        3.1 引言
        3.2 肋骨线跟踪
        3.3 肋骨线的连接
        3.4 填补缺失的肋骨线
        3.5 批量抛物线拟合
    第四章 肺结核病灶的分割与定位
        4.1 肺结核病灶的分割
        4.2 肺结核病灶轮廓的提取与定位
    第五章 肺结核病灶定位的实验与结果
        5.1 实验的软硬件环境
        5.2 实验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英文部分
    ABSTRACT
    CHAPTER 1 SUMMARY
        1.1 PREFACE
        1.2 RESEARCH WORK OF THE PAPER
        1.3 ARRANGEMENT OF THE PAPER
    CHAPTER 2 X-RAYS CHEST IMAGE PREPROCESSING
        2.1 SUMMARY
        2.2 MEDIAN FILTER AND IMAGE FILTERING
        2.3 BINARIZAION PROCESS BASED ON CANNY OPERATOR
    CHAPTER 3 RIB LINE TRACING, JOINTING, FILLING THE LACK, THE CURVE FITTING
        3.1 PREFACE
        3.2 TRACING RIB LINE
        3.3 RIB LINES JOINTING
        3.4 FILL-UP THE RIB LINE LACKED
        3.5 BATCH PARABOLAS FITTING
    CHAPTER 4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OCUS SEGMENTATION AND LOCALIZATION
        4.1 SEGMENT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OCUS
        4.2 ABSTRA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FOCUS OUTLIN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HAPTER 5 EXPERIMENTS AND RESULTS
        5.1 EXPERIMENTS HARDWARE AND SOFTWARE
        5.2 RESULTS
    CHAPTER 6 SUMMARIZE AND THE PROSPECT
        6.1 SUMMARIZE FOR THE PAPER
        6.2 FUTURE WORK
综述部分
    第一章 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引言
        2、相关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1 基本概念
        2.2 图像处理技术
    第二章 医学图像的特征提取技术
        1、现代边缘检测方法
        2、基于数值分析的曲线最佳拟合
        2.1 最小二乘法的抛物线拟合
        2.2 最小二乘解的求解
        2.3 抛物线拟合
        3、边界线处理方法
        3.1 利用链码去除曲线上的分支短线
        3.2 相近点的线性连接
        4、医学影像常用的分割方法
        4.1 概述
        4.2 医学图像常用的分割方法
    第三章 Ⅲ型肺结核简介与影像学诊断技术
        1、Ⅲ型肺结核简介
        2、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技术
        2.1 胸部X光片的基本特征
        2.2 肺结核的X线光片主要表现
        2.3 鉴别诊断
    第四章 医学图像识别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1、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3、肺结核X线图像识别的意义
    参考文献
综述英文部分
    CHAPTER 1 COMM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1.PREFACE
        2.RELEVANT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2.1 Basic conception
        2.2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CHAPTER 2 THE CHARACTERISTIC EXTRACTING TECHNOLOGY OF MEDICAL IMAGE PATTERN RECOGNITION
        1.MODERN EDGE DETECTION METHOD
        2.NUMERIC-ANALYSIS BASED BEST CURVE FITTING METHOD
        2.1 The parabola of least square method fits
        2.2 Get the result of least square
        2.3 The parabola fitting
        3.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BOUNDARY LINE
        3.1 Utilize the chain code to get rid of branch stub on the curve
        3.2 adjacent points linear connection
        4.COMMON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
        4.1 Summary:
        4.2 Common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
    CHAPTER 3 Ⅲ PULMONARY TUBERCULOSIS BRIEF AND IMAGEOLOGY DIAGNOSE TECHNOLOGY
        1、Ⅲ PULMONARY TUBERCULOSIS BRIEF
        2.PULMONARY TUBERCULOSIS IMAGEOLOGY DIAGNOSE TECHNOLOGY
    CHAPTER 4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MED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1.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
        2.THE PICTUR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EDICAL FIELD OF TREATMENT TECHNOLOGY
        3.THE MEANING OF X-RAY PATTERN RECOGNI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致谢

(5)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论题缘起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三、基本理路与框架
第一章 中国科学的拓荒者——中国科学社
    一、草创时期(1914,6~1915,10)
    二、萌芽时期(1915~1918)
    三、生长和成熟时期(1919~1937)
    四、抗战中的曲折(1937~1945)
    五、恢复时期(1946~1949)
    六、历史使命的完成(1949~1960)
第二章 中国科学社性质与组织结构变迁
    一、中国科学社的组合性质
    二、中国科学社内部机构变迁
        (一) 组织机构的变迁
        (二) 分股委员会的消亡
    三、中国科学社领导层的更迭
        (一) 历届组成
        (二) 具体分析
    四、社员增长分析
第三章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宣传与普及
    一、创办刊物,译着书籍
        (一) 《科学》
        (二) 《科学画报》
        (三) 译着科学书籍
    二、举办通俗科学演讲
        (一) 年会公开演讲
        (二) 定期通俗演讲
    三、创立科学图书馆,举办科学展览
第四章 科学体制化的探索
    一、召开年会,促进学术交流
        (一) 域外时期(1916~1918)
        (二) 国内时期(上)——单团体年会时期(1919~1933)
        (三) 国内时期(下)——联合年会时期(1934~1948)
    二、创建科学研究机构——生物研究所
    三、审定科学名词,推进科学的规范化
    四、设立科学奖金,奖励学术优异者
    五、带动诸专门学会、中央研究院的成长
    六、融入国际科学大家庭
    七、小结
第五章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教育
    一、关注外人教育言论,参与教育讨论
    二、改良教育的具体举措
    三、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
        (一)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科学社的早期大本营
        (二) 大同大学——中国科学社早期社所所在地
        (三)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社20 年代的北方中心
        (四) 蔡元培、蒋梦麟等与北京大学
        (五) 与南开大学的发展
        (六) 任鸿隽与四川大学
第六章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一、数学
    二、物理学
    三、化学
    四、天文、气象学
    五、地学
    六、生物学
    七、农学
    八、工程技术
    九、人文、社会科学
第七章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文化思想
    一、中国科学社的科学观
        (一) 近代国人科学观的变迁
        (二)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观
    二、中国科学社与“科玄论战”
        (一) 论战起因
        (二) 参战科学社社员的主要观点
        (三) 是否“唯科学主义”?
    三、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化”运动
        (一) 中国科学化运动之兴起
        (二)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化思想
        (三) 对科学内涵的再思考
    四、中国科学社的和平建国思想
第八章 中国科学社发展的历史启示
    一、挫折中求生存的创业史
    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三、持久发展的成功经验
    四、无法回避的历史教训
附录一 中国科学社社章(1915年10月25日通过)
附录二 中国科学社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第3卷1~6期文题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D]. 刘小燕. 西北大学, 2016(04)
  • [2]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王占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2)
  • [3]系统评价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D]. 彭丽.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3)
  • [4]Ⅲ型肺结核病灶辅助诊断定位系统[D]. 宋亚林. 云南师范大学, 2006(12)
  • [5]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D]. 范铁权. 南开大学, 2003(11)

标签:;  ;  ;  ;  ;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 年,第 3 卷,第 1-6 期,标题索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