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板截面设计的经济性探讨

钢筋混凝土梁板截面设计的经济性探讨

一、钢筋混凝土梁板截面设计的经济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潘从建[1](2021)在《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1990年代,美国研发了干式连接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抗震结构体系(PRESSS),发布了相关技术标准,开展了部分工程实践。该体系的框架节点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和局部无粘结耗能钢筋混合配筋的连接构造,具有施工效率高、地震损伤轻、延性好、自复位的特点。PRESSS框架节点的干式连接构造,导致连接界面抗扭性能薄弱,而现有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未考虑梁端扭矩影响;同时,针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少,全装配楼板对该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针对上述主要问题,进行了考虑初始扭矩作用的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的拟静力试验研究、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及相关有限元模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系统分析了梁-柱、板-梁、柱-柱、柱-基础等相关节点构造;研究了全装配楼盖对协调多层规则框架结构整体抗侧变形的影响,提出了结构顶部楼层(结构高度80%以上)设置刚性楼板的措施。(2)完成了2组共8个不同配筋率、不同初始扭矩的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极限位移角下,高配筋率较中配筋率的框架梁端混凝土受拉和受压损伤增加,但损伤仍较轻;随着受弯位移角增加,界面受压区高度减小、耗能钢筋屈服,界面抗扭性能随之变弱;界面抗扭失效可发生于位移角加载和卸载状态,卸载状态下更易抗扭失效;界面抗扭失效后的扭转变形随着加载循环次数和位移角增加而累积且不可复位;小扭弯比时,极限位移角下节点的扭转变形小,对梁端受弯滞回性能不利影响微小,大扭弯比时与之相反;提高配筋率,可使节点的抗扭性能有一定改善。(3)基于初始扭矩下的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界面剪应力分布的理论计算,揭示了受压界面在弯-剪-扭耦合作用下的抗扭失效特征及受力机理,提出了梁端界面的弯-剪-扭耦合的承载力计算方法。(4)进行了1/2缩尺的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在各级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损伤情况等。结果表明,框架柱柱脚损伤轻,框架柱端损伤位置与节点“强柱弱梁”分布规律一致;框架梁端损伤微小且可自复位;大震下,试验模型呈现混合铰屈服机制,有较好的自复位性能和满足规范要求的抗震性能;装配式楼板构造能够适应梁端转动变形的需求,且无明显残余滑移;采用顶部设置刚性楼板的全装配式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侧向变形协调性能。(5)基于OpenSees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模型逐级地震动加载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初始频率与振型、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及结构损伤分布特征与试验结果规律较一致,结构动力弹塑性模拟分析方法较合理;各框架节点均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有限元模型,呈现框架梁端先产生塑性铰的抗震屈服机制和框架柱地震损伤更轻的抗震性能。(6)基于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和相关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了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建议。

胡衍冬[2](2021)在《装配式框架梁企口连接区域受力性能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建筑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成为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目前装配式框架结构具有施工复杂,整体性弱和地震中可靠性差等缺点。在建筑结构向高效施工方向发展趋势下,装配式框架结构需进一步改进。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主要由暗牛腿和预制缺口梁两部分组成,并通过以高强螺栓固定的连接盖板和后浇叠合层混凝土进行连接。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成果如下:(1)对4个足尺试件(一个现浇节点、三个装配式节点)进行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破坏现象与形态和各抗震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企口连接形式能够满足一般的设计需要,但对其构造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整浇试件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梁端,而装配式试件的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梁顶部后浇叠合层区域以及暗牛腿部位,可以实现塑性铰外移的目的,主要连接部位(螺栓和钢板)传力可靠。(2)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装配式企口连接区域的有限元模型,将模拟得出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认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装配式试件的材料属性、传力特点以及抗震性能。(3)在验证了仿真分析合理性之后,进行了参数扩展分析,分别研究了每个参数对于抗震性能的影响。侧面连接盖板厚度和底部连接盖板厚度对于抗震性能都有所提升,侧面连接盖板厚度对于抗震性能提升更明显。初始试件TGA-B2的螺栓布置最能同时满足经济型和抗震性能的要求,提高后浇叠合层区域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侧面连接盖板厚度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延性。通过变参分析,装配式试件的峰值承载力接近现浇试件,但是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略低于现浇试件。总体上认为提出的新型节点连接形式基本达到了等同现浇的设计目标。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对装配式企口连接区域的抗震性能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建立了较为准确的有限元模型,为该类型装配式节点连接形式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杜惺倩[3](2021)在《地下工程竖井顶板钢混组合梁板抗弯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文中认为

唐元昊[4](2021)在《卡扣式全预制板连接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

陈勇,王向火[5](2021)在《地下车库的经济性探讨》文中认为探讨了地下室柱网尺寸、层高、底板(防水板)结构选型、中间楼层结构选型、顶板结构选型对地下车库经济性的影响。对每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地下室小柱网比大柱网节省造价17%~20%;停小型车的地下室净高(地下层高减去结构高度)为2.8m,停二层小型车的机械停车库净高为4.2m时最为经济;一层地下室采用独基+防水板,二层及以上地下室采用筏基是比较经济的;中间楼层当普通地下室时采用单向梁板结构最经济,当为人防地下室时一般以采用无梁楼盖为最经济;高层相关范围以内小柱网地下室顶板采用大板最经济,大柱网地下室顶板采用一根次梁的单向次梁结构最经济;高层相关范围以外地下室顶板不管大柱网与小柱网均以采用无梁楼盖结构最为经济。

陈杰[6](2021)在《考虑组合结构柱的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性能非线性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可用地面积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与转变而日益减少,中国的城市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选用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来替代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当前对于组合结构柱构件以及单一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多,但作为RC框架-核心筒抗侧研究中全面对比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探讨组合结构框架柱对RC框架-核心筒抗侧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工程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对于某实际工程RC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整体的抗震性能分析,采用PKPM和Midas软件对该工程进行了多遇地震及设防烈度地震下的结构抗震计算并在罕遇地震下通过PKPM软件中的PUSHOVER程序进行静力推覆分析,以验证其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在基于提升结构的工作性能、改善建筑使用空间考虑下,保持框架柱轴压比一致,将该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普通钢筋混凝土外框架柱替换为工字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并采用基于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进一步开展RC框架-核心筒抗侧性能研究。鉴于目前涉及圆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研究较多且成熟,而方钢管混凝土柱研究则相对偏少,故先以方钢管混凝土柱为例对其进行单独的抗侧性能影响分析,即考虑不同含钢率、内填混凝土强度、钢管强度、轴压比、长细比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模型进行抗侧性能的非线性分析,通过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图和刚度退化曲线图等总结这些因素对其结构水平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规律,为下一步开展考虑组合结构柱的RC框架-核心筒抗侧性能研究提供参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该实际工程结构底部的四层结构,保持框架柱轴压比一致,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工字型钢混凝土柱、方钢管混凝土柱、圆钢管混凝土柱4种情况,分别建立考虑梁板柱墙空间墙空间协同工作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探究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不同外框架柱结构对其整体结构抗侧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各个模型每层的剪力分担比与刚度退化情况以及对比4组模型在柱节点处的梁端部的钢筋应力情况等,通过分析结果总结了不同外框柱对于结构的抗侧性能影响规律。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为含有组合结构柱的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

田文俊[7](2021)在《多层钢筋混凝土地下车库结构比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下车库结构上要承担上部建筑下传的荷载,下要承担土体作用于他的荷载,同时要考虑地震荷载、周围水压、土压力等问题。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应不同的受力形式,不同的成本造价,不同的使用条件。本文在山西基因诊断及药物研发基地工程地下车库设计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五种常用的地下车库结构:现浇十字梁板结构、现浇无梁板结构、现浇肋梁空芯板结构、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板结构、钢管混凝土十字梁板结构,并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对这五种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单元的变形、内力进行了分析,同时模拟了弹塑性Pushover试验,以及应用造价软件对四种结构造价对比分析和施工工艺方面的比选,最后通过综合选型得出结论:从结构性能上分析,现浇无梁板结构在柱与板之间,冲切严重,受力较集中,现浇十字梁板结构次之,钢管混凝土十字梁板结构、现浇肋梁空芯板结构、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板结构更接近线性分布,更为合理。现浇无梁板结构对比其它四种结构形式,结构的净高最大。从工程造价与材料损耗方面分析,现浇无梁板结构的造价比较低,但是钢筋和混凝土消耗量很大,不节省材料。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板结构和现浇肋梁空芯板结构的工程总体造价较高,但是最节省建筑材料,而且绿色、节能、环保,满足安全要求。现浇十字梁板结构居于以上两者中间。从施工工期以及施工工艺方面分析,现浇肋梁空芯板结构和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板结构两种形式的结构的楼板内部有空芯体,减轻了结构重量且节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使用,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建筑导向。装配式肋梁叠合板的结构,工厂化程度高,楼板可以提前在制作厂预制,加快施工工期。制作厂的制造效率要比施工现场高,构件品控高,节省施工材料、节省现场的宝贵狭窄的空间。从使用性能与施工管理方面分析,现浇无梁板结构和现浇十字梁结构的构件尺寸较小,使用空间较大,美观漂亮,便于后期的管道,电气的布设。现浇肋梁空芯板结构和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板结构的实用性能虽然不如以上两种突出,但是相差不大,空芯板绿色效应比较好,自重小,完全满足设计的要求,符合设计初衷。施工管理方面,现浇肋梁空芯板结构的支模、拆模等工艺要求高,施工管理难度较大,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板结构就不同了,不需要支模,就不需要拆除,降低了工程成本。

田旺[8](2021)在《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设计与施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筒仓作为一种存储物料的建筑物,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筒仓建设施工中,传统筒仓滑模刚性平台存在着通用性差、中心脚手架搭设费工费时、平台需要增设斜吊杆加固、锥壳分多次浇筑等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新型筒仓滑模刚性平台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筒仓滑模刚性平台。本文开发的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可以解决上述传统筒仓滑模刚性平台存在的问题。对比各种不同直径和结构形式的筒仓滑模刚性平台方案,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适用于大直径且不需要搭设中心架的平台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内力、变形和用钢量。综合对比分析后可得: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受力更加合理,经济性更好。并对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标准节的组合可以组装出22m、25m、28m、30m、34m和36m直径的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利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建立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整体模型,对平台锥壳施工阶段和仓顶梁板结构施工阶段在不同荷载工况组合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经过计算数据的对比可得:两个施工阶段中,仓顶梁板结构施工阶段起控制作用。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平台中使用的管节点、球节点、支座节点和法兰连接节点进行设计和优化。并具体对辐射球面空间管桁架分叉节点和支座节点设计出的不同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节点受力、施工和经济性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可得: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辐射球面空间管桁架分叉节点推荐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支座节点推荐采用十字板支座。对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的结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给出了施工关键技术,为筒仓滑模刚性平台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邵英玮[9](2021)在《地下结构混凝土单、双向板的耐火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建筑火灾发生的案例逐渐上升,火灾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目前对于地下建筑耐火性能的研究较少,并且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救援和疏散更加困难,所以对防火设计要求更高,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必要对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国内外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现状来说,国外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其中对于钢筋混凝土板来说,在耐火极限规定方面差异较大,我国的防火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板的耐火极限设计要求还不是很确切。本文主要是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连续单向板以及简支双向板的耐火性能,确定跨高比、荷载比、保护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首先确定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参数,然后再确定板的温度场,将温度场定义为预定义场的形式施加到板的力模型中,随后分析板在施加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观察板的挠度变化结果,揭示其影响耐火极限的规律。对于简支单向板计算的是取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的跨度为3m,变化单向板的厚度,板厚分别取为200mm、150mm、100mm、80mm,即跨高比分别取为15、20、30、37.5,保护层取15mm、20mm、25mm,0.2-0.9倍荷载比下对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耐火性能的影响规律,共计96种工况。揭示了在满足耐火极限情况下,对于不同保护层的简支单向板的合理跨高比和荷载比的关系。对于连续单向板计算的是取钢筋混凝土连续单向板的跨度为3m,板的两端外伸长度取2m,变化单向板的厚度,板厚分别取为200mm、150mm、100mm、80mm,即跨高比分别为15、20、30、37.5,保护层取15mm、20mm、25mm,0.2、0.3、0.4、0.5、0.7、0.9荷载比下对钢筋混凝土连续单向板耐火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满足耐火极限要求的合理保护层厚度、跨高比和荷载比的关系,共计51种工况。对于简支双向板计算的是取钢筋混凝土简支双向板的边长均为3m,变化双向板的厚度,板厚分别取为200mm、150mm、100mm、80mm,即跨高比分别为15、20、30、37.5,保护层取15mm、20mm、25mm,0.3、0.5、0.7、0.9荷载比下对钢筋混凝土简支双向板耐火性能的影响,共计48种工况。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类型下简支双向板的挠度变形图,以及满足耐火极限条件的合理保护层厚度、跨高比和荷载比的关系。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未明确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双向板耐火性能的防火要求。将跨高比、荷载比、保护层厚度等影响因素联系在一起来研究对钢筋混凝土板耐火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快速判别满足单向板和双向板耐火极限的依据。此次的研究内容可以为钢筋混凝土板的耐火研究设计提供参考。本文章与其他研究者在研究荷载比的影响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大多数研究者研究荷载比时荷载发生变化,而配筋不变,这不是从设计角度出发的。本文的配筋率和荷载随着荷载比的变化而变化,是从设计应用角度考虑的,更接近于工程实际。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和双向板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火性能研究做到抛砖引玉,为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高温作用下的研究提供方法和借鉴。

申健[10](2021)在《岩石地基独立基础高度设计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着大量的石灰岩山峰,其地貌特征俗称“喀斯特地形”,由于岩石分布广泛,许多地下开挖几米就能见到岩层,所以在这一地区兴建建筑物多以岩石为地基持力层。岩石地基往往有具有很大的刚度,通过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设计出来的岩石上的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往往具有基础面积小、高度大等特点。基础截面高度大往往会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因为岩石坚硬,需要采取破岩等施工工艺,对于施工周期和进度会有一定影响,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造价也不小。论文以岩石地基上的独立基高度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通过翻阅国内外学者关于岩石地基上独基的文献和研究着作理论,结合对落在不同地基上的独立基础受力进行分析及探讨,发现土质地基上的独立基础受力特征参照梁、板类结构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而岩石地基独立基础受力特征既不同于一般梁、板的弯剪受力状态,也不同于一般的单轴受压状态,而是处于受压、受弯和受剪的复合受力状态。所以岩石上独立基础设计应有所区别。文中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50010-2010中对混凝土矩形截面配置箍筋后能提高截面的抗剪能力,将此概念用于以基岩为地基独立基础中,有效的改善独基的受力状态。同时发现,反力分布与规范中的假设条件存在不相符合的现象,按抗剪公式计算出来的高度将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再结合地方规范《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抗剪计算内容,通过国家规范与地方规范的对比进一步解释了国家规范偏于保守,基础高度大基础要满足配筋率的需要,基础配筋也相应增大,经济性有待考究。研究发现,独立基础在配置箍筋后不仅能降低独基高度,还能控制基础斜裂缝的扩散,本文在之前学者的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对岩石地基上独立基础抗剪计算方法,为岩石地基上独立基础的结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建议。论文同时结合了桂林本地区几个实际工程作对比,经过计算比较,上部荷载,岩石质量等级,基础箍筋配置大小等因素都对独基抵抗剪切有影响。结构设计是对结构进行合理的定性定量地计算分析,避免结构产生不安全因素,使受力尽量合理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论文提出了一种在岩石地基上独基高度的合理设计方法,以使岩石上的独立基础设计更加经济。

二、钢筋混凝土梁板截面设计的经济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筋混凝土梁板截面设计的经济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2.2 钢筋混凝土连接界面抗剪要素与受剪承载力计算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与分析
    2.1 框架结构体系和节点构造
        2.1.1 结构体系
        2.1.2 节点构造
    2.2 顶部楼层刚性隔板对多层框架结构抗侧变形协调影响的分析
        2.2.1 基本原理
        2.2.2 模型对比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
    3.1 框架梁端的扭矩及抗扭要素
        3.1.1 框架梁端扭矩水平
        3.1.2 梁端界面抗扭要素
    3.2 试验设计
        3.2.1 试件研究参数与分组
        3.2.2 试件加工
        3.2.3 试验装置
        3.2.4 试验加载机制
        3.2.5 试验测试方案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试验现象及分析
        3.3.2 梁端界面裂缝宽度-位移角曲线
        3.3.3 梁端耗能钢筋应变-位移角曲线
        3.3.4 梁端梁顶和梁底混凝土应变-位移角曲线
        3.3.5 梁端扭转变形-位移角曲线
        3.3.6 预应力钢绞线轴力-位移角曲线
        3.3.7 竖向力-位移角曲线
        3.3.8 刚度退化曲线
        3.3.9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位移角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节点的力学性能计算分析
    4.1 摩擦抗剪和摩擦抗扭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2 耗能钢筋销栓抗剪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3 基于Abaqus的节点试件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分析
        4.3.1 有限元模型信息
        4.3.2 模拟分析结果
    4.4 基于OpenSees的节点试件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分析
        4.4.1 有限元模型信息
        4.4.2 模拟分析结果
    4.5 界面在剪力和扭矩下的剪应力计算
        4.5.1 扭矩下界面无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2 扭矩下界面有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3 剪力和扭矩下界面无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4 剪力和扭矩下界面有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6 梁端界面弯-剪-扭相互影响的机理
        4.6.1 初始扭矩下梁端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的界面受力过程机理
        4.6.2 相关因素对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下受力性能的影响
    4.7 框架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承载力计算
        4.7.1 框架梁端界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7.2 框架梁端界面剪-扭耦合的承载力计算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5.1 试验研究内容
    5.2 试验设计
        5.2.1 原型概况
        5.2.2 模型设计
        5.2.3 试验地震波
        5.2.4 试验工况
        5.2.5 试验测试方案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试验现象及损伤分析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Open Sees的振动台试验模型抗震性能模拟分析
    6.1 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6.1.1 试验模型的有限元模型
        6.1.2 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6.2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若干建议
    7.1 楼盖体系与构造设计
    7.2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承载力设计方法
        7.2.1 框架梁端界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2.2 极限位移状态梁端界面剪-扭耦合承载力计算
        7.2.3 框架梁端界面抗扭设计建议
    7.3 框架结构整体抗震设计若干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始扭矩下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试件加工详图
    附录2 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模型加工详图
    附录3 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模型测点布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装配式框架梁企口连接区域受力性能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装配式框架节点连接形式综述
        1.2.1 装配式梁柱节点湿连接形式
        1.2.2 装配式梁柱节点干式连接
    1.3 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论文研究目的
        1.3.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3.3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2 装配式框架梁企口连接区域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材料
    2.3 加载方式与加载制度
    2.4 破坏情况
    2.5 滞回曲线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框架梁企口连接区域有限元研究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1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3.2.2 单元类型的选择
        3.2.3 材料模型
        3.2.4 界面模拟
        3.2.5 边界条件和加载
        3.2.6 网格划分
        3.2.7 有限元模型
    3.3 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
        3.3.1 破坏形态对比
        3.3.2 滞回曲线对比
        3.3.3 骨架曲线对比
4 装配式框架梁企口连接区域有限元参数分析
    4.1 力学性能指标介绍
        4.1.1 滞回曲线
        4.1.2 骨架曲线
        4.1.3 屈服位移与延性
        4.1.4 承载力退化
        4.1.5 刚度退化
        4.1.6 耗能能力
    4.2 侧面连接盖板厚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4.2.1 骨架曲线与延性
        4.2.2 承载力退化与刚度退化
        4.2.3 耗能能力
    4.3 底部连接盖板厚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4.3.1 骨架曲线与延性
        4.3.2 承载力退化与刚度退化
        4.3.3 耗能能力
    4.4 侧面螺栓个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4.4.1 骨架曲线与延性
        4.4.2 承载力退化与刚度退化
        4.4.3 耗能能力
    4.5 底部螺栓个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4.5.1 骨架曲线与延性
        4.5.2 承载力退化与刚度退化
        4.5.3 耗能能力
    4.6 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4.6.1 骨架曲线与延性
        4.6.2 承载力退化与刚度退化
        4.6.3 耗能能力
    4.7 底部螺栓直径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4.7.1 骨架曲线与延性
        4.7.2 承载力退化与刚度退化
        4.7.3 耗能能力
    4.8 侧面螺栓直径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4.8.1 骨架曲线与延性
        4.8.2 承载力退化与刚度退化
        4.8.3 耗能能力
    4.9 是否达到等同现浇的讨论
        4.9.1 骨架曲线与延性
        4.9.2 耗能能力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考虑组合结构柱的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性能非线性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型钢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
        1.2.1 型钢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2 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3 钢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
        1.3.1 钢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3.2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概况
    1.4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4.1 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
        1.4.2 圆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
    1.5 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5.1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
        1.5.2 圆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工程概况及结构超限判断
    2.1 工程概况
    2.2 结构材料与荷载
        2.2.1 结构基本情况
        2.2.2 结构材料
        2.2.3 结构荷载
    2.3 结构体系
        2.3.1 抗侧力体系
        2.3.2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2.3.3 标准层结构布置
        2.3.4 嵌固端分析
        2.3.5 结构超限判断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计算分析
    3.1 引言
    3.2 整体结构多遇地震弹性反应谱分析
    3.3 整体结构多遇地震的弹性时程分析
        3.3.1 地震波的选用
        3.3.2 多遇地震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3.4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
        3.4.1 分析目的
        3.4.2 参数输入
        3.4.3 弹塑性静力结果及分析
    3.5 楼板应力分析
        3.5.1 多遇地震楼板应力分析
        3.5.2 设防地震楼板应力分析
    3.6 对于加强结构的抗震措施
    3.7 本章小结
4章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与应用介绍
    4.1 引言
    4.2 三维实体等参单元的介绍
    4.3 三维实体退化的等参单元介绍
    4.4 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
        4.4.1 理论
        4.4.2 基于理论的建模实际应用
    4.5 非线性分析方法与材料本构关系
    4.6 基于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有限元分析程序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方钢管混凝柱的抗侧性能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含钢率的影响
    5.3 内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5.4 钢材强度的影响
    5.5 轴压比的影响
    5.6 长细比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类型外框架柱对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性能影响的非线性仿真分析
    6.1 引言
    6.2 框架-核心筒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建立
    6.3 四种框架-核心筒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6.3.1 X向地震作用下模型承载和变形分析
        6.3.2 Y向地震作用下模型承载和变形分析
        6.3.3 模型破坏过程描述
    6.4 四组模型在X方向刚度退化及剪力重分配规律
        6.4.1 模型a刚度退化及剪力重分配规律分析
        6.4.2 模型b刚度退化及剪力重分配规律分析
        6.4.3 模型c刚度退化及剪力重分配规律分析
        6.4.4 模型d刚度退化及剪力重分配规律分析
        6.4.5 四组模型刚度退化及剪力重分配对比分析
    6.5 四组模型在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节点分析
        6.5.1 四组模型在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节点说明
        6.5.2 模型a在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节点应力分析
        6.5.3 模型b在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节点应力分析
        6.5.4 模型c在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节点应力分析
        6.5.5 模型d在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节点应力分析
        6.5.6 四组模型在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节点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多层钢筋混凝土地下车库结构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本文研究目的
        1.4.2 本文研究内容
2 多层地下车库结构形式综述
    2.1 地下车库结构作用以及特点
    2.2 地下车库结构分类
        2.2.1 结构形式分类
        2.2.2 加载预应力分类
        2.2.3 建造工艺分类
    2.3 常用多层混凝土地下车库梁板结构形式
        2.3.1 现浇十字梁板结构
        2.3.2 现浇肋梁空芯板结构
        2.3.3 现浇无梁板结构
        2.3.4 钢管混凝土柱十字梁板结构
        2.3.5 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梁板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多层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3.1 山西基因基地工程综述
        3.1.1 工程概况
        3.1.2 工程地质条件简介
        3.1.3 设计单元优化
        3.1.4 选取的结构单元模型
    3.2 地下车库结构荷载取值
        3.2.1 地下车库结构人防荷载取值
        3.2.2 地下车库结构永久荷载取值
    3.3 地下车库结构构件尺寸估算
    3.4 本章小结
4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4.1 模拟软件介绍
    4.2 用建模助手建模
    4.3 荷载施加
    4.4 分析设计结论
        4.4.1 现浇十字梁板结构
        4.4.2 .现浇肋梁空芯板结构
        4.4.3 现浇无梁板结构
        4.4.4 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板结构
    4.5 在工况下四种类形式结构抗震分析
        4.5.1 现浇十字梁板结构震型分析
        4.5.2 现浇肋梁空芯板震型分析
        4.5.3 现浇无梁板结构震型分析
        4.5.4 装配式肋梁空芯叠合板结构震型分析
    4.6 工况下四种形式结构Pushover分析
    4.7 设计结果造价比较
    4.8 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多层地下车库梁板结构方案比选分析
    5.1 方案选择原则
    5.2 综合评价方法
    5.3 多层地下车库要素体系
        5.3.1 评价要素考核
        5.3.2 评价要素分配
        5.3.3 评选得分情况
    5.4 分析方案评选结果
    5.5 四种结构形式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设计与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筒仓滑模刚性平台方案比选
    2.1 工程概况
    2.2 传统筒仓滑模刚性平台
        2.2.1 钢桁架式滑模刚性平台
        2.2.2 中心井架钢桁架式滑模刚性平台
        2.2.3 中心井架环式辐射滑模刚性平台
        2.2.4 伞状悬空滑模钢性平台
        2.2.5 辐射桁架下撑拉杆斜拉索式滑模刚性平台
        2.2.6 辐射桁架下撑拉杆式滑模刚性平台
    2.3 方案比选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的组成
    3.1 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的组成
        3.1.1 辐射球面空间管桁架
        3.1.2 中心环
        3.1.3 环向支撑
        3.1.4 拉杆
        3.1.5 中心盘
    3.2 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模块化设计方案
        3.2.1 辐射球面空间管桁架
        3.2.2 中心环
        3.2.3 中心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设计
    4.1 有限元软件SAP2000介绍
    4.2 荷载统计
    4.3 荷载工况组合
    4.4 基本设计假定
    4.5 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体系有限元模型建立
        4.5.1 计算假定
        4.5.2 材料截面属性
        4.5.3 模型边界条件
        4.5.4 模型建立
    4.6 结构计算分析
        4.6.1 平台强度分析
        4.6.2 平台刚度分析
        4.6.3 平台稳定性分析
    4.7 模块化滑模刚性平台杆件截面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节点设计
    5.1 节点方案
        5.1.1 管节点
        5.1.2 球节点
        5.1.3 支座节点
        5.1.4 连接节点
    5.2 有限元软件ABAQUS介绍
    5.3 辐射球面空间管桁架分叉节点有限元分析
        5.3.1 模型参数
        5.3.2 装配和分析步
        5.3.3 相互作用
        5.3.4 加载和边界条件
        5.3.5 模型网格划分
        5.3.6 分叉节点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5.3.7 分叉节点对比分析
    5.4 支座节点有限元分析
        5.4.1 模型参数
        5.4.2 装配和分析步
        5.4.3 相互作用
        5.4.4 加载及边界条件
        5.4.5 模型网格划分
        5.4.6 支座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5.4.7 两种支座形式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施工研究
    6.1 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的施工工艺
        6.1.1 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构件制作
        6.1.2 平台构件运输
        6.1.3 平台组装
        6.1.4 平台施工设施
        6.1.5 平台拆除
    6.2 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施工关键技术
        6.2.1 平台与开字架的连接
        6.2.2 平台支座置换
        6.2.3 锥壳卸载
        6.2.4 仓顶结构混凝土施工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地下结构混凝土单、双向板的耐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目的以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钢筋混凝土板材料的性能参数
    2.1 引言
    2.2 火灾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参数
        2.2.1 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2.2 高温下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2.3 火灾下钢筋材料的性能参数
        2.3.1 高温下钢筋的力学性能
        2.3.2 高温下钢筋的热工性能
    2.4 材料高温性能参数的选取
        2.4.1 混凝土材料高温性能参数选取
        2.4.2 钢筋材料高温性能参数选取
    2.5 高温后混凝土和钢筋的粘结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耐火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软件介绍
    3.3 计算依据
    3.4 钢筋混凝土板温度场的计算
        3.4.1 温度场的介绍
        3.4.2 温度场分析的基本理论
        3.4.3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3.4.4 界面处理
        3.4.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4.6 网格划分及单元类型
    3.5 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
    3.6 不同跨高比的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模型
        3.6.1 计算模型
        3.6.2 构件的设计选取
        3.6.3 模型的概况
        3.6.4 计算流程
        3.6.5 热应力分析步及相互作用
        3.6.6 加载方式(热力耦合计算分析)以及荷载大小
        3.6.7 网格划分以及单元类型选取
        3.6.8 模型的验证
    3.7 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3.7.1 简支单向板的温度场分析
        3.7.2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挠度对比分析
        3.7.3 模拟结果汇总
    3.8 结论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筋混凝土连续单向板耐火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计算依据以及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
    4.3 钢筋混凝土连续单向板模拟计算
        4.3.1 计算模型
        4.3.2 构件的选取
        4.3.3 模型的概况
        4.3.4 计算流程
        4.3.5 热应力分析步及相互作用
        4.3.6 加载方式以及荷载大小
        4.3.7 网格划分以及单元类型选取
        4.3.8 模型的验证
    4.4 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4.4.1 连续单向板的温度场分析
        4.4.2 钢筋混凝土连续单向板挠度对比分析
        4.4.3 模拟结果汇总
    4.5 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钢筋混凝土简支双向板耐火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依据以及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
    5.3 简支双向板模型的计算
        5.3.1 构件的选取
        5.3.2 模型的概况
        5.3.3 计算流程
        5.3.4 网格划分以及单元类型选取
        5.3.5 模型的验证
    5.4 火灾作用下受拉薄膜效应的理论分析
    5.5 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5.5.1 简支双向板的温度场分析
        5.5.2 钢筋混凝土简支双向板挠度对比分析
        5.5.3 模拟结果汇总
    5.6 结论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岩石地基独立基础高度设计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外土层地基研究现状
    1.3 国内土层地基研究现状
    1.4 独立基础落于岩石地基上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对象
第二章 岩石地基独基高度设计方案理论
    2.1 冲剪破坏原理
    2.2 规范对抗剪计算方法对比
    2.3 独基抗剪规范计算方法的对比
    2.4 柱下独立基础的受力状态分析
    2.5 岩石地基独基抗剪设计建议
第三章 工程设计实例
    3.1 工程实例
    3.2 黏土持力层基础计算
    3.3 岩石持力层基础计算
    3.4 基础结果对比
第四章 工况分析
    4.1 工程实际运用
    4.2 工程设计一
    4.3 工程设计二
    4.4 工程设计三
    4.5 工程设计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结论
    5.2 论文研究的创新性
    5.3 后续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钢筋混凝土梁板截面设计的经济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潘从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01)
  • [2]装配式框架梁企口连接区域受力性能数值模拟分析[D]. 胡衍冬.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地下工程竖井顶板钢混组合梁板抗弯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D]. 杜惺倩. 绍兴文理学院, 2021
  • [4]卡扣式全预制板连接力学性能研究[D]. 唐元昊.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5]地下车库的经济性探讨[J]. 陈勇,王向火. 建筑结构, 2021(S1)
  • [6]考虑组合结构柱的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性能非线性仿真分析[D]. 陈杰. 南昌大学, 2021
  • [7]多层钢筋混凝土地下车库结构比选研究[D]. 田文俊. 中北大学, 2021(09)
  • [8]筒仓模块化穹顶式滑模刚性平台设计与施工研究[D]. 田旺.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9]地下结构混凝土单、双向板的耐火性能研究[D]. 邵英玮.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10]岩石地基独立基础高度设计分析研究[D]. 申健.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钢筋混凝土梁板截面设计的经济性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