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扩宽微带天线圆极化带宽的方法

几种扩宽微带天线圆极化带宽的方法

一、展宽微带天线圆极化带宽的几种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晏阳栋[1](2021)在《新型宽波束及可重构圆极化天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移动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无线通信消费类电子以及即将要构建的天地融合智能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因其具有宽信号频带、宽角域波束覆盖、良好的圆极化辐射性能,已成为此类多网互联终端系统的首选前端器件而愈发受到关注。论文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圆极化天线的宽波束这一辐射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同时研究内容也覆盖了圆极化天线的小型化、宽频带、双极化、可重构等设计理论与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如下:1.对微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两种小型化微带贴片的方法,其中方法一通过在介质基板内部加载容性基片集成阻抗表面来缩小辐射贴片尺寸,方法二在辐射贴片表面蚀刻放射状缝隙来延长电流路径,以缩小贴片尺寸。二种方法均达到了缩小天线辐射口径、展宽天线轴比波束宽度的目标。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设计了一款新型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天线的3-d B轴比波束宽度在近乎整个上半空域呈现出良好的圆极化性能。2.对基于SIW背腔方形缝隙的双圆极化天线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小型化SIW腔体结构的方法。通过将容性基片集成阻抗表面加载到SIW腔体内,获得了一种紧凑型SIW背腔慢波结构,使得SIW腔体体积与传统结构相比缩减了30.1%,实现了SIW腔体结构的小型化。其次,通过在腔体表面蚀刻方形缝隙并在腔内引入馈电探针所构成的微扰结构,设计了一款基于SIW背腔方形缝隙的新型双圆极化天线。此款天线在两种极化状态下均实现了较高的前后比。3.对基于SIW背腔缝隙的宽波束圆极化天线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两个威尔金森功分器与两个环形耦合器恰当级联的方式,设计了一款高隔离度双端口顺序旋转馈电网络。其次,利用缝隙天线的E面远场为全向辐射这一特点,在SIW背腔表面蚀刻了一对正交缝隙,分析了此对正交缝隙的宽波束特性。而后将所设计的馈电网络与SIW背腔正交缝隙级联,设计了一款基于SIW背腔缝隙的新型宽轴比波束双圆极化天线。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在任一极化状态下均表现出了显着的宽波束特性,且两端口的隔离度较高。4.对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多偶极子天线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并讨论了四个偶极子天线结构变化对其轴比波束宽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呈十字正交排列的新型三维拓扑结构。而后依据此拓扑结构,将多个偶极贴片与介质载体共形,并在天线上加载金属圆环,设计了一款伞形结构的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在此款天线的设计中,采用贴片型偶极子替代传统偶极子,以此来增大偶极臂直径,拓宽天线的阻抗频带。通过对该拓扑结构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半球形结构的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天线。最后对所设计的两款天线进行了实物加工和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5.对极化可重构平面磁电偶极子天线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互补型平面磁电偶极子单元的特点,其次将可调控的PIN二极管嵌入在电偶极子臂与馈电相移线之间,通过调控二极管的通断状态来选择电偶极子的不同辐射电流路径,进而实现圆极化的可重构。同时基于这种可重构的单元形式分别设计了三款可重构圆极化天线,它们分别是平面端射双向同旋向圆极化可重构天线、全向辐射的圆极化可重构天线以及方向图与极化混合可重构天线。三款天线的可重构设计思想一致,实测结果表明,三款天线均具有良好可重构圆极化特性。

胡伟[2](2020)在《宽带频选电磁结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频选电磁结构是一类采用金属或非金属作基材构成具有特定电磁响应特性的结构,其能有效调控入射电磁波的幅度、相位、极化等特性参数,实现辐射电磁波或反射、透射、吸收入射电磁波等功能。频选电磁结构常由小于工作频段内电磁波波长的微观单元结构周期或非周期性组阵构成。频选电磁结构可分类为天线及其阵列、频率选择表面、电磁超材料/超表面等主要类型,现均已广泛应用在无线/卫星通信、雷达、导航等现代光电信息系统之中。基于金属或介电材料设计构成的谐振型频选电磁结构具有构造方式灵活、工艺简单等优势,在天线、频率选择表面、电磁超材料/超表面等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然而,受限于谐振型频选电磁结构的固有谐振特性,其频选带宽窄;且传统无源频选电磁结构尺寸大,无法突破工作带宽与单元结构尺寸之间的固有理论极限-Rozanov极限。本论文针对上述现有频选电磁结构存在工作带宽窄、尺寸大等关键科学问题,对电磁波辐射式频选电磁结构(天线)、电磁波吸收式频选电磁结构(电磁超材料/超表面)的工作带宽扩展方法、剖面尺寸缩小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深入分析研究决定频选电磁结构带宽、尺寸的机制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其工作带宽的新思想,发展出突破Rozanov极限的超宽带频选电磁结构的设计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贡献如下:1.在研究影响半波长为周期的微带阵列天线工作带宽的决定性因素和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基片集成同轴线(Substrate Integrated Coaxial Line,SICL)顺序旋转馈电的宽带高增益圆极化阵列天线设计方法,其天线单元采用一级顺序旋转四馈电式空气介质加载型方形贴片结构,并运用第二级顺序旋转馈电技术构成2×2阵列天线,提升了阵列天线的圆极化辐射增益、展宽了圆极化轴比带宽。设计出超高频段(Ultra High Frequency,UHF)SICL顺序旋转馈电式宽带高增益圆极化天线单元及阵列结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2×2圆极化阵列天线在828–994 MHz工作频段内辐射增益高于10 dBic、峰值增益达到12.5 dBic。为进一步拓宽圆极化天线带宽,提出了微带线顺序旋转馈电与Γ型探针耦合馈电相结合的宽带高增益2×2圆极化阵列天线设计方法,天线单元采用了顺序旋转四馈电式空气介质加载型十字缝隙方形贴片结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2×2圆极化阵列天线在823–1100 MHz工作频段内(相对工作带宽28.8%)的辐射增益高于8 dBic、峰值增益达到12.8dBic。研制的宽带高增益超高频圆极化阵列天线已广泛用于UHF射频识别系统。2.在研究亚波长结构为单元的反射型电磁超表面中谐振特性及工作带宽有限的机理基础上,提出了空气加载宽带超表面式高效电磁波辐射与接收结构的设计方法,其超表面单元采用介电常数低、损耗小的空气作为介质基体,展宽了超表面结构的工作带宽,降低了介质基体对电磁能量辐射及收集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空气加载超表面单元及其阵列的电磁波辐射/接收特性,研制出高效S波段空气加载宽带超表面电磁波能量收集结构,性能测试得到8×8超表面结构在2.28–2.73GHz频段内(相对工作带宽为18%)的电磁波能量收集效率高于55%、峰值效率达到84.4%,其可广泛应用于无线能量收集系统。3.以深亚波长结构为单元的电磁吸波频选结构为对象,分析研究了传统吸波结构工作带宽与其单元尺寸、厚度之间的理论极限(Rozanov极限)及影响带宽的决定因素,提出了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超薄超宽带吸波体设计方法。运用Non-Foster器件产生的负电感特性抵消掉传统反射型电磁吸波结构中因超薄介质基体引入的正电感特性,实现超宽带阻抗匹配;采用具有宽带吸波特性的磁性材料作为介质基体,构成两层复合型频率选择结构,实现了带宽比36:1的超宽带高效吸波;设计研制出0.5–18 GHz超宽带电磁吸波结构,其总厚度9.153 mm(λL/65),显着地突破了Rozanov极限值,并在0.5–18 GHz带宽内电磁波吸波率高于80%。本论文研究突破了电磁超材料/超表面等频选电磁结构的工作带宽限制,发展出宽带高增益圆极化天线及阵列、空气加载高效宽带电磁波能量辐射/收集超表面、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超薄超宽带吸波体的设计方法,这些研究成果有益于推动宽带频选电磁结构技术发展及其在电磁辐射特性控制、电磁兼容、电磁隐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孙丰美[3](2020)在《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微带天线进入实用阶段,至此人们开始对微带天线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这一时期也成为微带天线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从圆极化性能逐步增加了双频化、全向性、超宽带多频化等性能的发展。本文根据所学的理论支持,和对圆极化微带天线发展现状做了一定了解之后,设计了3款圆极化微带天线。1.设计了一款中心频率在3.45GHz的圆极化微带天线,通过对辐射贴片进行切角和在贴片四周挖矩形缝隙处理,有效的增加了天线的表面电流路径。同时介质基板也做了处理,采用一大一小的双层结构。采用微带天线的基模为TM01,并通过切角和开缝微扰简并模达到同时激励TM01和TM10的目的。其次,通过合适的馈电位置可以激励两个简并模,使得其幅度和相位发生理想变化。当二者幅度相同,相位差为90度时即可辐射圆极化波。本天线馈电采用的是微带线馈电,馈电和辐射贴片分置两层,这样的设计可以适当减小两个部分之间耦合所带来谐振频率损耗,提高天线的有效频率宽度。天线实现了良好的轴比和回波损耗特性,且天线的厚度较低,实现低刨面的效果。2.设计了一款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该天线的S11两个谐振频率为2.72GHz和4.42GHz,天线双频段处的回波损耗特性有一定进步,S11<-10dB的带宽分别为50MHz和60MHz,带宽也有有一定展宽。天线的轴比AR在在低频段的轴比特性有所提高,AR在高频范围内的圆极化也实现良好。3.设计了一款通过添加3层介质基板、在接地板上加载槽的双频圆极化天线。由于2层介质基板对天线产生谐振作用,其双频性能良好。通过微带线的激励,使得该天线中TE111和TE113和TE115模式可以同时被激发,即实现双频化性能。圆极化的实现主要是由于微带缝隙耦合馈电处,有两个垂直交叉的缝隙,馈线正处于两个缝隙角分线处,可以对两个正交的极化等幅馈电。通过调整两个缝隙长度则可以改变两个极化的激励相位,适当调整两个极化的长度差即可以得到较好的轴比结果。模式对应较高的工作频率,利用多个模式间耦合,不仅可以实现双频段设计也可以增加带宽。天线在中心频率1.9GHz和2.52GHz处的,回波损耗有效带宽为200MHz和460MHz。且天线的轴比带宽在1.9GHz和2.5GHz附近的有效带宽都超过了 100Mz。

毛鹏荣[4](2020)在《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更高通信速率的需求与频谱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亟需新的技术来增加无线通信信道容量。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天线可以将多路信号同时同频复用传输,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为解决无线电技术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阐明了轨道角动量基本原理,介绍了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过程、微波频段产生OAM涡旋电磁波的四种方法以及OAM阵列天线馈电的四种方式。然后基于微带天线技术阐述了天线辐射机理及阵列天线的设计流程,分析了四种不同辐射贴片的尺寸参数计算过程并对微带天线宽频技术和圆极化技术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概述。之后结合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设计了四款不同贴片形状的OAM微带阵列天线,仿真所得的回波损耗、电场幅值图、方向图等结果表明,设计的阵列天线均能有效地产生具有OAM特性的涡旋电磁波,且不同OAM模态的涡旋电磁波可以同时同频无干扰地传输数据。设计了一款矩形OAM微带阵列天线,该天线可以在两个不同频点同时产生7种不同OAM模态的涡旋电磁波。文中,利用“曲流”技术设计了一款圆形开槽的微带阵列天线,天线能够在双频点工作,同时发现在不同频点辐射出的涡旋电磁波旋向相反。将天线制作为实物并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圆极化技术仿真设计了一款能够辐射出具有圆极化特性涡旋电磁波的阵列天线,两种复用特性的结合能够更进一步提升通信系统容量。最后,基于Butler矩阵原理对组成馈电系统的各单元模块进行设计并利用电磁仿真软件优化相关尺寸参数,结果表明设计的单层微带4×4 Butler矩阵馈电网络匹配特性良好,能有效地实现移相功能。

曹立鑫[5](2020)在《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研究》文中提出论文结合科研项目对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进行了选题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说明了论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讨论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需要探讨的问题;阐述了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的选题背景与意义;论述了文中所用到的相关基础理论。其次对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进行了研究,研究工作可为三个部分:1、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为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两节内容:1)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单元研制为满足弹载导航系统中圆极化天线小型化的性能需求,采用双馈方环形微带辐射贴片作为阵元进行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的研究。论文采用耦合馈电结构改善阵列单元的阻抗匹配特性,通过凹陷结构增加方环形贴片的表面电流路径,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论文对天线单元进行了加工和测试,所设计的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单元的阻抗带宽(VSWR≤2.0)为1.280GHz~1.720GHz,轴比带宽(AR≤3d B)为1.572GHz~1.589GHz,最大辐射方向增益为1.3d Bic。不包含地板和功分器的情况下,阵列单元电尺寸仅为0.190?×0.190?×0.0040?,符合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的组阵要求。2)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设计在阵列单元性能满足组阵要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组阵和共形,在加载弹体的条件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在1.220GHz~1.720GHz频率范围内满足VSWR≤2.0,在1.572GHz~1.589GHz频率范围内满足AR≤3d B,弹体径向(θ=90°,φ=0°~360°)满足Gain≥-2.9d Bic,不圆度为0.3d B,满足弹载导航系统要求。2、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研制论文第一部分对弹载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的小型化进行了研究,但天线工作在单频段。考虑到多个导航系统兼容性和可靠性的问题,论文第二部分对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根据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导航圆极化天线提出的双频段及小型化要求,选取层叠式微带天线结构实现双频段,采用加载U形槽对辐射贴片的电流分布产生微扰实现圆极化辐射,通过使用环形结构辐射贴片和引入RIS结构的方法实现天线的小型化。对天线进行了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在BDS-B3(1.268GHz)和GPS-L1(1.575GHz)两个频点处满足VSWR≤2.0和AR≤3d B,阻抗匹配特性和圆极化性能良好,天线的尺寸为77.5×77.5×6.2(mm3),符合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双频段和小型化的要求。3、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研制论文的第二部分对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小型化和双频段进行了研究,但不能同时满足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频段要求以及宽轴比波束的要求,所以论文的第三部分对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进行了研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针对卫星导航系统对导航圆极化天线宽频带和宽轴比波束的应用需求,论文采用弯曲臂和加载寄生结构的方法展宽了交叉偶极子的轴比波束宽度,利用缝隙耦合馈电技术和威尔金森功分馈电网络展宽天线的工作带宽。对天线进行加工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的阻抗带宽(VSWR≤2.0)为1.20GHz~2.00GHz,轴比带宽(AR≤3d B)为1.22GHz~1.98GHz,3d B功率波束宽度和3d B轴比波束宽度分别达到155°和210°,满足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宽频带和宽轴比波束的应用需求。最后总结了论文的主要成果,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杨美娣[6](2020)在《新型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文中认为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即DRA)因具有设计自由度高、损耗低、辐射效率高、馈电方式简单多样、易激励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同时在毫米波频段也具有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设备数量和用户量激增、数据交互速率不断提高,这要求系统具有更宽的带宽才能保证系统容量和链路畅通。因此天线也需要更宽的带宽才能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由此可见,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面临着不同的场景需求。本文将围绕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天线的圆极化特性和毫米波技术,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引入垂直旋转放置的金属板来展宽微带耦合十字槽馈电的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圆极化带宽。通过适当地选择金属板的尺寸以及巧妙地安排金属板的位置,在与介质谐振器的相互作用下,可以在金属板上产生耦合正交电流,从而产生额外的轴比通带,进一步显着地展宽天线的圆极化带宽。通过该方式,传统的十字槽馈电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轴比带宽可以从约10%提高到约46.9%,且不占用天线额外的空间和不增加天线的高度。(2)提出基于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的毫米波宽带圆极化基片集成介质谐振器天线。利用套嵌结构内部介质谐振器的基模HEM11δ和整个套嵌介质谐振器的高阶模HEM12δ+1相结合来展宽圆极化带宽。此外,采用十字槽混合馈电作为激励,在实现圆极化辐射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天线的带宽。在介质基板上通过两圈混合孔(空气过孔和金属过孔)实现介质谐振器谐振腔与周围基板的隔离,同时金属过孔与上层金属镀铜组成的基片集成波导(SIW)腔提高了天线的方向性。最后加工并测试了工作在26 GHz频段的天线,获得了34.6%的阻抗带宽和30%左右的轴比带宽。(3)提出基于低介电常数介质基板的毫米波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上一个工作在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上实现了介质谐振器天线,但是更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难以获得且成本高。通过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基板上加载金属过孔,有效地使低介电常数的介电基板展现出与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等效的特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微带耦合缝隙馈电的双层介质层叠的天线结构中,实现了一款工作频率为28 GHz、阻抗带宽34.1%、最高增益11.2d Bi的毫米波宽带层叠介质谐振器天线。

李霜[7](2019)在《宽带圆极化印刷天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线是将高频电信号和空间电磁波相互转换的器件。相比于线极化天线,圆极化天线具有能够接受任意线极化及相同旋向圆极化来波等特性,且在抗多径干扰、抑制雨雾等气候引起的去极化效应等方面,优点显着。同时,当今社会的信息量爆涨,无线信道必须足够大以满足通信系统要求,这些都驱动了宽带圆极化天线的研究印刷类天线因其具有设计灵活,易于集成,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宽带圆极化印刷天线具有剖面低、加工简单、宽圆极化带宽等优点,因此本文对宽带圆极化印刷天线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三款宽带圆极化天线:单层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宽带圆极化C形缝隙天线和共面波导馈电宽带圆极化天线。基于顺序旋转馈电结构设计了一款单层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该天线通过加载四个围绕环形馈电网络正交排布的方形贴片结构实现圆极化辐射性能,并通过在地板和辐射贴片中引入U型缝隙结构来展宽天线的圆极化带宽。此外,为了拓展天线在高频处的圆极化带宽,将其中的一个方形贴片进行了小型化和切角操作。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实现了26.4%(5.25GHz-6.85GHz)的S11<-10dB阻抗带宽,以及21.5%(5.40GHz-6.70GHz)的AR<3dB轴比带宽。该天线的尺寸为50mm*50mm*1.524mm,相比于传统的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而言具有更小的剖面以及更宽的带宽,便于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缝隙辐射结构设计了一款宽带圆极化C形缝隙天线。该天线采用偏心的C形馈电结构和C形缝隙地板实现了圆极化,通过在地板上减去了一个圆形缝隙的方法拓展了天线在低频2.50GHz和高频5.75GHz处的圆极化带宽。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实现了98.9%(2.20GHz-6.50GHz)的S11<-10dB阻抗带宽,以及95.5%(2.30GHz-6.50GHz)的AR<3dB圆极化带宽。该天线尺寸为35mm*35mm*1mm,相比于之前公开发表的缝隙圆极化天线,该天线具有更小尺寸的同时,亦具有更宽的圆极化带宽。基于共面波导(Coplanar waveguide,CPW)馈电结构设计了一款共面波导馈电宽带圆极化天线。该天线通过采用改进的不对称矩形金属地板和矩形辐射贴片实现了圆极化,并对其中一块地板开矩形缝隙和加载弯折枝节,之后引入类W形金属贴片微扰拓展了天线带宽。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实现了120%(1.50GHz-6.00GHz)的S11<-10dB阻抗带宽,以及47.7%(3.25GHz-5.30GHz)的AR<3dB圆极化带宽。

王露莹[8](2019)在《圆极化宽角扫描阵列天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而且要求系统可以在移动过程中传输宽带信息。宽角域的圆极化相控阵天线具有优秀的波束扫描和抗干扰能力,使其在移动中的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具备宽角域扫描特点的圆极化相控阵天线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基于现有相控阵天线技术,论文研究了宽角域圆极化阵列天线,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论文针对宽角扫描阵列天线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调研了国内外圆极化天线单元和圆极化宽角扫描阵列天线的研究现状,基于圆极化天线和相控阵天线的基础理论,研究了圆极化阵列天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形成论文的理论基础。2.论文基于宽带交叉偶极子天线形式设计圆极化阵列天线。首先,采用四分之一圆环相移线连接相邻偶极子臂,形成90°相位差,实现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单元天线设计;其次,通过引入弯曲形偶极子臂结构,延长了电流路径,实现了天线小型化;然后通过在介质基板上表面加载四个寄生贴片,展宽了天线的阻抗带宽和轴比带宽;最终通过采用小角度顺序旋转的方式馈电,组成8×8的圆极化交叉偶极子阵列天线,实现了±45°的波束扫描。论文对天线单元进行加工并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3.论文基于宽波束微带圆极化天线形式设计宽角扫描圆极化阵列天线。首先,通过引入短路探针扰动微带贴片的电流密度分布,使一对简并模产生90°的相位差,实现了宽波束的圆极化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强度,同时扩大了该微带贴片天线在谐振点处的电尺寸;其次,通过顺序旋转的方式馈电,组成8×8的微带圆极化阵列天线,实现了±60°的波束扫描。论文对2×8的阵列天线设计馈电网络,并对其进行加工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设计的可实现性。4.论文基于双层微带圆极化天线形式设计宽带宽角扫描圆极化阵列天线。首先,通过传统的方形切角手段使天线产生90°的相位差,实现圆极化辐射;其次,通过采用双层结构和加载寄生贴片的方法展宽了阻抗带宽和轴比带宽;然后通过采用顺序旋转馈电的布阵方式组成8×8的阵列天线,在2.14GHz-2.36GHz的宽频带范围内实现±60°的波束扫描。论文利用CST与HFSS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两种仿真结果在主波束附近基本吻合,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准确性。

荀辰晖[9](2019)在《船载多模北斗导航终端天线的研究》文中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为多模导航终端天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随着航运业的高速发展,船舶数量激增,航道拥堵,对船舶定位以及导航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收天线要覆盖尽可能多的模式,能够在需要的情况下切换到其他卫星定位系统中,以保证定位系统的稳定、不间断工作。同时还要满足宽轴比波束宽度(Axis Ratio Beam Width,ARBW)与宽半功率波束宽度(Half Power Beam Width,HPBW),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地球的任何位置上都能接收到无线信号。宽波束天线常采用螺旋天线、偶极子天线来设计,尺寸相对较大,但传统贴片天线的波束宽度过窄,无法满足船载需求。为了适应船载天线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微带天线展宽双频波束宽度的设计方法,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在地板上加载寄生元件展宽ARBW的设计方式。针对北斗二代B1、B2频段,设计了一款四馈双频层叠圆极化天线。仿真结果显示,在地板外加载内圈环形金属带、外圈环形金属带与电阻的组合能够实现双频ARBW的展宽。天线在中心频率1207 MHz处,ARBW为204°,在中心频率1561 MHz处,ARBW为215°,满足船载应用要求。(2)提出一种加载环形金属带、缩小地板的方式展宽HPBW。针对北斗二代频段设计了四馈层叠天线,经对比分析,内外圈均加载4段环形金属带且均位于上层介质板的结构性能最佳。地板的大小、内圈环形金属带均可以调节高频段的波束宽度,而外圈环形金属带对低频段的波束宽度影响更大一些。仿真结果显示,中心频率1207 MHz处的HBBW可达131°,中心频率1561 MHz处的HBBW可达130°,实现了双频HPBW的展宽,满足了北斗导航终端天线实际应用需求。(3)采用横跨定向耦合器设计了馈电网络,展宽了上述两款宽波束天线的阻抗带宽,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两款天线均能够覆盖北斗二代、GPS和Galileo的卫星导航工作频段,同时保持了宽波束的特性。通过使用四电容分布的横跨定向耦合器,端口输出相位差得到了改善,相位更加平坦,保持了天线良好的圆极化特性。天线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伍金霄[10](2019)在《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高增益双极化平板天线》文中研究说明卫星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覆盖范围广、传输质量好等众多优点,已经成为目前非常重要的一种通信方式。动中通天线作为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的一种形式,因此也成为当前科技研究的热点。平板天线作为动中通天线的一种,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剖面低、易集成等优点在天线领域也被深入研究和广泛使用。本文根据研究需求,对不同波段共口径双极化平板天线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首先根据关键性能指标要求以及尺寸要求对阵列天线单元形式和数目进行评估。其次对阵列单元进行选择与设计。选择并使用带有金属十字栅格的方波导阶梯喇叭天线作为基本单元,金属十字栅格使得喇叭端口辐射电场更加均匀同时也解决了高频的栅瓣问题。对单元设计方法与阵列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设计了Ku频段高增益双频双圆极化平板天线、Ku频段双频双圆极化低副瓣平板天线、Ka频段双频双圆极化平板天线、双极化平行板波导天线。针对不同的平板天线,本文给出了其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结果分析。对方波导阶梯喇叭天线、正交模耦合器、功分网络、波导定向模耦合器、波导双工器以及馈电网络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Ku频段双频双圆极化天线包含了方波导喇叭天线单元、正交模耦合器、上下两层等分功分网络以及馈电网络。馈电网络包含高低频波导双工器和定向模耦合器。文中对以上器件都进行了设计仿真论述,并对其设计方法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所设计的Ku频段双频双圆极化平板天线整体带宽达到41%,高低频中心频比为1.46,效率大于80%,高低频增益均大于32dBic。Ku频段双频双圆极化低副瓣平板天线是对上段所提到的等幅值分布平板天线的深入探索。该章节介绍了低副瓣天线的几种设计理论方法,对不等分功分器的设计方法也进行了基本介绍,验证了设计不等功分器的计算方法。对双频双圆极化低副瓣阵列天线给出了基本设计方案。天线两个维度各个频点最大副瓣电平为-18.04dB,带宽与上段所述Ku频段平板天线一致,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与分析。Ka频段共口径双频双圆极化平板天线所包含器件与Ku频段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馈电网络处引入了高低频波导移相器。由于Ka频段天线整体相对带宽达到45%,高低频相对带宽分别达到5.3%和7.8%,比Ku频段的平板天线带宽大,因此在合成圆极化波时所需的相位差在相应频段的不平衡度比较差,从而导致整体轴比变差。在引入波导移相器后相位不平衡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天线的轴比也得到了改善,轴比从之前的小于2.6dB改善为在对应带宽内均小于1.1dB。基于平行板波导双极化天线的设计是对低剖面双极化平板天线的扩展研究。本章所设计的双极化平行板波导天线其剖面高度为1.3倍波长,相比于双极化平板天线剖面高度的4.8倍波长有所降低。双极化平行板波导天线由功分网络、平行板波导、金属腔、辐射缝隙组成,该天线相对于前边章节所研究的平板天线虽然带宽存在劣势,但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二、展宽微带天线圆极化带宽的几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展宽微带天线圆极化带宽的几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宽波束及可重构圆极化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研究现状
        1.2.2 双圆极化宽波束天线的研究现状
        1.2.3 宽带宽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的研究现状
        1.2.4 极化可重构圆极化天线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圆极化天线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圆极化波的理论基础
        2.2.1 电磁波的极化理论
        2.2.2 圆极化波的轴比
        2.2.3 圆极化波的极化比及极化效率
        2.2.4 圆极化波线极化波之间的关系
    2.3 矩形微带天线理论分析
        2.3.1 矩形微带天线
        2.3.2 微带天线的圆极化
    2.4 偶极子的圆极化理论与实现
        2.4.1 对称振子阻抗及带宽
        2.4.2 圆极化交叉偶极子
        2.4.3 平面互补磁电(ME)偶极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平面结构的宽波束圆极化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单馈点微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设计
        3.2.1 单馈点宽轴比波束圆极化天线的基本结构
        3.2.2 单馈点宽轴比波束圆极化天线的辐射原理分析
        3.2.3 天线的样机加工实测及结果分析
    3.3 基于SIW背腔的双圆极化天线设计
        3.3.1 天线的结构
        3.3.2 天线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
        3.3.3 天线的关键参数优化与分析
        3.3.4 天线的样机加工实测及结果分析
    3.4 基于SIW背腔缝隙宽轴比波束双圆极化天线设计
        3.4.1 天线的结构设计
        3.4.2 天线的馈电网络设计
        3.4.3 天线的关键参数扫描与性能分析
        3.4.4 天线的样机加工实测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宽带宽波束多偶极子圆极化天线研究
    4.1 引言
    4.2 伞形结构的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设计
        4.2.1 天线结构
        4.2.2 天线的工作原理
        4.2.3 天线的参数扫描及性能分析
        4.2.4 天线的样机加工实测及结果分析
    4.3 半球形结构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设计
        4.3.1 天线结构
        4.3.2 天线的工作原理
        4.3.3 天线参数扫描及性能分析
        4.3.4 天线的样机加工实测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平面互补磁电偶极子的可重构圆极化天线设计
    5.1 引言
    5.2 平面磁电偶极子的设计方法
    5.3 平面端射双向同旋向圆极化可重构天线设计
        5.3.2 天线基本结构
        5.3.3 天线设计与工作原理
        5.3.4 天线的性能分析
        5.3.5 天线的样机加工实测及结果分析
    5.4 平面端射全向圆极化可重构天线设计
        5.4.1 天线的基本结构
        5.4.2 天线的设计方法与工作原理
        5.4.3 天线的关键参数扫描与性能分析
        5.4.4 天线的样机加工实测及结果分析
    5.5 平面端射方向图及极化混合可重构天线设计
        5.5.1 天线的基本结构
        5.5.2 天线的设计方法与工作原理
        5.5.3 天线的性能分析
        5.5.4 天线的样机加工实测及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宽带频选电磁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频选结构技术研究现状
        1.2.1 宽带天线频选结构技术研究进展
        1.2.2 宽带超材料/超表面频选结构技术研究进展
        1.2.3 宽带吸波频选电磁结构技术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电磁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电磁波理论基础
    2.3 天线技术基础
        2.3.1 馈电端口驻波比及阻抗匹配带宽
        2.3.2 电磁波极化方式及极化带宽
        2.3.3 电磁辐射方向图
        2.3.4 电磁辐射增益及增益带宽
    2.4 频率选择表面特性分析理论
        2.4.1 频率选择表面类型
        2.4.2 频率选择表面特性分析方法
    2.5 超材料/超表面的电磁特性分析理论
        2.5.1 超材料/超表面类型
        2.5.2 超材料/超表面的电磁特性
        2.5.3 超材料/超表面特性分析的等效介质理论
        2.5.4 超材料/超表面特性分析的传输线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带高增益微带阵列天线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圆极化阵列天线特性分析及设计
        3.2.1 基于顺序旋转馈电的PIFA阵列天线设计及性能分析
        3.2.2 基于顺序旋转馈电的微带阵列天线设计及性能分析
    3.3 基片集成同轴线馈电宽带高增益微带阵列天线技术研究
        3.3.1 SICL技术基础
        3.3.2 SICL馈电的宽带高增益线极化阵列天线技术研究
        3.3.3 SICL馈电的宽带高增益圆极化阵列天线技术研究
    3.4 微带线馈电宽带高增益宽轴比带宽阵列天线研究
        3.4.1 宽轴比带宽阵列天线设计与特性分析
        3.4.2 阵列天线工作机理分析
        3.4.3 阵列天线性能的参数变化效应分析
        3.4.4 阵列天线性能测试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气加载型宽带超表面频选电磁结构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空气加载型宽带超表面能量收集性能研究
        4.2.1 超表面单元设计及性能仿真
        4.2.2 基于超表面的无线能量收集结构性能分析
        4.2.3 超表面单元能量收集特性与电磁波入射角的关系特性分析
    4.3 空气加载型超表面单元的电磁波辐射特性分析
        4.3.1 超表面单元设计及性能仿真
        4.3.2 超表面单元的辐射机制分析
        4.3.3 超表面单元性能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分析
    4.4 空气加载型超表面阵列设计与性能仿真
        4.4.1 超表面阵列设计
        4.4.2 馈电网络设计及性能分析
    4.5 空气加载型超表面阵列性能测试研究
        4.5.1 超表面阵列的能量收集效率测试研究
        4.5.2 超表面阵列的辐射特性测试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宽带超薄吸波结构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Non-Foster器件加载型宽带超薄吸波结构特性研究
        5.2.1 Non-Foster器件特性分析
        5.2.2 Non-Foster器件特性仿真研究
        5.2.3 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的吸波体设计与特性研究
    5.3 磁性材料加载的宽带吸波体设计与特性研究
        5.3.1 磁性吸波材料的吸波理论
        5.3.2 两层平板型磁性材料吸波体设计与性能仿真
        5.3.3 基于两层磁性材料的FSS吸波体设计与特性研究
    5.4 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超薄超宽带吸波体设计与特性研究
        5.4.1 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吸波体设计
        5.4.2 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吸波体特性的等效电路分析
        5.4.3 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吸波体性能分析
        5.4.4 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吸波体性能的路-场协同设计与仿真分析
        5.4.5 Non-Foster器件加载磁性基材超薄超宽带吸波体性能测试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圆极化天线的研发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安排
2 微带圆极化天线的相关理论
    2.1 微带天线的结构
    2.2 微带天线的基本特征参数
    2.3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2.4 圆极化波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单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3.1 天线的结构和设计
    3.2 参数与性能分析
    3.3 天线的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双频圆极化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4.1 圆极化天线提高性能的常用方法
    4.2 双频圆极化天线的分析
    4.3 天线的优化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多层双频圆极化天线设计
    5.1 天线的结构和设计
    5.2 天线的仿真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创新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轨道角动量理论与技术
    2.1 轨道角动量原理
    2.2 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技术
    2.3 微波频段产生OAM涡旋波的方法
        2.3.1 螺旋反射面天线
        2.3.2 环形Vivaldi天线阵
        2.3.3 行波天线
        2.3.4 圆形阵列天线
    2.4 OAM阵列天线馈电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带阵列天线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
    3.1 微带天线辐射机理
    3.2 微带阵列天线设计流程
    3.3 几种不同形式微带贴片天线尺寸的确定
        3.3.1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尺寸参数计算
        3.3.2 六边形微带贴片天线尺寸参数计算
        3.3.3 圆形微带贴片天线尺寸参数计算
        3.3.4 圆环微带贴片天线尺寸参数计算
    3.4 微带天线宽频技术
        3.4.1 改变贴片结构
        3.4.2 曲流技术
    3.5 单馈电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原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4.1 不同单元形式的OAM阵列天线仿真分析
        4.1.1 矩形贴片电磁涡旋波天线
        4.1.2 圆环形贴片电磁涡旋波天线
        4.1.3 六边形贴片电磁涡旋波天线
    4.2 双频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4.2.1 天线结构设计
        4.2.2 天线工作机理分析
        4.2.3 双频涡旋微带阵列天线仿真结果
    4.3 双频双模式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4.3.1 天线结构设计
        4.3.2 天线工作机理
        4.3.3 天线仿真结果分析
        4.3.4 实物测试结果分析
    4.4 圆极化OAM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层微带4×4 Butler矩阵馈电系统设计
    5.1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5.1.1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原理
        5.1.2 3dB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仿真与设计
        5.1.3 0dB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仿真与设计
    5.2 微带移相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5.2.1 微带移相器结构设计
        5.2.2 微带移相器仿真与分析
    5.3 单层微带4×4Butler微带馈电系统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相关概念
        1.1.1 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含义
        1.1.2 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特点
    1.2 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需要探讨问题
        1.2.1.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
        1.2.2 双频圆极化天线
        1.2.3 宽波束圆极化天线
    1.3 选题背景与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1.4.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4.2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天线相关电参数
    2.3 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理论
        2.3.1. 圆极化天线基础理论
        2.3.2. 天线小型化技术相关理论
        2.3.3. 天线多频段技术相关理论
        2.3.4. 天线宽波束技术相关理论
    2.4 RIS结构相关理论
第三章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研究
    3.1 引言
    3.2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研究目标
    3.3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单元设计
        3.3.1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单元研究目标
        3.3.2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单元天线结构
        3.3.3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单元工作原理分析
        3.3.4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单元仿真与测试结果
        3.3.5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单元研究结论
    3.4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设计
        3.4.1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结构
        3.4.2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仿真结果分析
        3.4.3 小型化GPS弹载导航圆极化共形阵列研究结论
第四章 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研制
    4.1 引言
    4.2 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预期目标
    4.3 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4.3.1 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结构
        4.3.2 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工作原理分析
        4.3.3 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仿真与测试结果
        4.3.4 北斗&GPS导航层叠式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研究结论
第五章 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设计
    5.1 引言
    5.2 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设计要求
    5.3 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设计
        5.3.1 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结构
        5.3.2 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工作原理分析
        5.3.3 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仿真与测试结果
        5.3.4 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研究结论
    5.4 宽带宽轴比波束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研究成果水平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新型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宽带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1.2.2 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天线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基础理论
    2.1 介质谐振器天线基础理论
        2.1.1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工作原理
        2.1.2 常见的介质谐振器天线辐射模式
    2.2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带宽展宽技术
    2.3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2.3.1 圆极化的定义
        2.3.2 实现圆极化的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频段宽带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3.1 前言
    3.2 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3.2.1 天线结构
        3.2.2 天线原理分析
        3.2.3 天线参数分析
        3.2.4 天线测试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高εr介质基板的毫米波宽带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4.1 前言
    4.2 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4.2.1 天线结构
        4.2.2 天线原理分析
        4.2.3 天线参数分析
        4.2.4 天线测试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低εr介质基板的毫米波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
    5.1 前言
    5.2 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5.2.1 天线结构
        5.2.2 天线原理分析
        5.2.3 天线测试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7)宽带圆极化印刷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研究现状
        1.2.2 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研究现状
        1.2.3 共面波导馈电宽带圆极化天线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圆极化天线的基础理论
    2.1 天线基础理论分析
        2.1.1 天线的主要电参数
        2.1.2 天线的极化形式
    2.2 常见圆极化天线的形式
        2.2.1 圆极化微带天线
        2.2.2 槽结构型宽带圆极化天线
        2.2.3 共面波导馈电形宽带圆极化天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3.1 引言
    3.2 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3.3 天线加工与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的设计
    4.1 引言
    4.2 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的设计
    4.3 天线的参数分析
    4.4 天线加工与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面波导馈电宽带圆极化天线的设计
    5.1 引言
    5.2 共面波导馈电宽带圆极化天线的设计
    5.3 天线的参数分析
    5.4 天线加工与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圆极化宽角扫描阵列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圆极化天线单元
        1.2.2 圆极化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圆极化天线及相控阵天线基本理论
    2.1 圆极化天线基本理论
        2.1.1 圆极化波性质
        2.1.2 圆极化实现方法
    2.2 相控阵天线基本理论
        2.2.1 天线基本电参数
        2.2.2 阵列天线理论
        2.2.3 相控阵天线理论
        2.2.4 周期性旋转布阵研究
第三章 小型化宽带交叉偶极子阵列天线
    3.1 引言
    3.2 小型化宽带交叉偶极子天线
        3.2.1 天线结构
        3.2.2 天线单元参数优化分析
        3.2.3 仿真结果
        3.2.4 天线单元加工测试
    3.3 交叉偶极子相控阵天线
        3.3.1 圆极化相控阵天线结构
        3.3.2 圆极化相控阵天线性能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宽波束微带圆极化阵列天线
    4.1 引言
    4.2 宽波束微带圆极化天线单元
        4.2.1 天线结构
        4.2.2 天线单元参数优化分析
        4.2.3 仿真结果
    4.3 宽波束微带圆极化相控阵天线
        4.3.1 圆极化相控阵天线结构
        4.3.2 圆极化相控阵天线性能分析
        4.3.3 圆极化阵列天线馈电网络设计
        4.3.4 圆极化相控阵天线加工测试
    4.4 小结
第五章 双层宽带圆极化阵列天线
    5.1 引言
    5.2 双层圆极化天线单元
        5.2.1 天线结构
        5.2.2 天线单元参数优化分析
        5.2.3 仿真结果
    5.3 双层宽带圆极化相控阵天线
        5.3.1 相控阵天线结构
        5.3.2 相控阵天线性能分析
        5.3.3 CST与HFSS仿真结果对比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船载多模北斗导航终端天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多模卫星导航天线研究现状
        1.2.2 宽轴比波束宽度天线研究现状
        1.2.3 宽半功率波束宽度天线研究现状
    1.3 论文章节安排
2 天线波束展宽的相关知识
    2.1 天线的基本参数
    2.2 天线圆极化方法
    2.3 船载导航终端天线性能要求
    2.4 微带天线波束展宽技术
        2.4.1 轴比波束展宽方法
        2.4.2 半功率波束展宽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宽轴比波束北斗导航天线的设计
    3.1 天线结构
        3.1.1 贴片尺寸的选择
        3.1.2 轴比波束宽度展宽机理
        3.1.3 结构对比
    3.2 天线参数优化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宽半功率波束北斗导航天线的设计
    4.1 天线结构
        4.1.1 半功率波束宽度展宽机理
        4.1.2 结构对比
    4.2 天线参数优化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馈电网络的设计与天线的加工测试
    5.1 馈电网络的结构
        5.1.1 馈电网络的设计原理
        5.1.2 馈电网络的仿真结果
    5.2 天线参数优化仿真结果及分析
        5.2.1 宽轴比波束天线的仿真结果
        5.2.2 宽半功率波束天线的仿真结果
    5.3 天线的加工与测试
        5.3.1 天线的加工
        5.3.2 宽轴比波束天线的测试
        5.3.3 宽半功率波束天线的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高增益双极化平板天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平板天线的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
第二章 平板天线单元的设计以及基本理论
    2.1 天线单元的选择
    2.2 矩形波导与喇叭天线的基本理论
        2.2.1 矩形波导理论
        2.2.2 波导喇叭天线基本理论
    2.3 天线单元的仿真设计
        2.3.1 天线单元结构
        2.3.2 天线单元计算结果
    2.4 正交模耦合器
        2.4.1 正交模耦合器的基本理论
        2.4.2 Ku频段正交模耦合器的设计
    2.5 圆极化技术理论
        2.5.1 圆极化技术理论的简介
        2.5.2 实现圆极化的几种方法归纳
    2.6 阵列天线的理论
        2.6.1 阵列天线综述
        2.6.2 方向图乘积定理
        2.6.3 阵列天线的间距选择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Ku频段双频双圆极化平板天线的设计
    3.1 双线极化喇叭天线单元的设计
    3.2 波导功分器设计
        3.2.1 功分器基本理论
        3.2.2 波导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3.3 馈电网络设计
        3.3.1 双工器的设计
        3.3.2 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3.3.3 馈电网络形式的介绍
    3.4 Ku频段双频双圆极化阵列天线的设计
        3.4.1 四元阵的设计
        3.4.2 Ku频段双频双圆极化64 元阵列天线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u频段双频双圆极化低副瓣平板天线的设计
    4.1 引言
    4.2 双频双圆极化低副瓣阵列天线方案
        4.2.1 实现阵列天线低副瓣的几种方法介绍
        4.2.2 整体方案设计介绍
    4.3 双频双极化低副瓣阵列天线的设计
        4.3.1 功分网络的设计
        4.3.2 天线阵列的设计与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Ka频段共口径双频双圆极化平板天线的设计
    5.1 引言
    5.2 Ka频段阵列天线的设计
        5.2.1 指标要求
        5.2.2 四元阵的设计
        5.2.3 64 元阵理想馈电设计
        5.2.4 阵列整体的设计以及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5.3 波导移相器
        5.3.1 波导移相器的介绍
        5.3.2 Ka频段波导移相器的设计
        5.3.3 Ka频段波导移相器在馈电网络中的应用
    5.4 Ka频段共口径双频双圆极化平板天线
        5.4.1 Ka频段平板天线结构
        5.4.2 Ka频段平板天线仿真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平行板波导的双极化天线设计
    6.1 引言
    6.2 平行板波导天线单元
        6.2.1 天线单元结构
        6.2.2 天线单元仿真结果
    6.3 天线阵列的设计
    6.4 平行板波导天线的仿真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展宽微带天线圆极化带宽的几种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宽波束及可重构圆极化天线研究[D]. 晏阳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宽带频选电磁结构关键技术研究[D]. 胡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 孙丰美.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D]. 毛鹏荣.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5]卫星导航系统圆极化天线研究[D]. 曹立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6]新型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D]. 杨美娣.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宽带圆极化印刷天线研究[D]. 李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8]圆极化宽角扫描阵列天线研究[D]. 王露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9]船载多模北斗导航终端天线的研究[D]. 荀辰晖.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10]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高增益双极化平板天线[D]. 伍金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几种扩宽微带天线圆极化带宽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