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合并效益审计

浅谈高校合并效益审计

一、浅谈合并高校的效益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艺,陈希晖,李圣尧[1](2020)在《我国绩效审计研究轨迹、热点与前瞻——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提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研究又成为研究热点,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意义重大。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绩效审计科学知识图谱,通过作者机构共现分析、关键词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及关键词突发性检测,识别我国绩效审计研究的科研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前沿,探索绩效审计研究规律,解释和预测了绩效审计未来研究方向。

李肖[2](2020)在《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与支持。政府高度重视并一直在想办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表示只有中小企业发展起来了,才真正能够使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而中小零售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企业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外资企业的引入与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小零售企业的生存与壮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迫切需求能够支持企业战略发展的竞争性资源。为了帮助中小零售企业尽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从而促进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本研究将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提高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从而提高中小零售企业的整体效益。本文的研究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度分析,为研究的进行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证明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可行性,进而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的研究角度。其次,根据若干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确定了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的三个基本维度:协调性、执行性、有效性,并在基本维度下设计了合适的具体审计指标,完成了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并明确了审计的主体与审计的对象。之后本研究进一步设计了一系列审计评价方法,包括审计指标如何取值、审计结果如何分析以及审计证据如何收集等。最后选择了一家合适的中小零售企业进行了案例验证,并为其出具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报告,报告中包含被审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现状分析以及改进建议,以期帮助被审计单位尽快改善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产生的效益。

宫世琦[3](2019)在《国有企业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研究 ——以Z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研究企业效益审计的相关课题,但在现实中却缺少相关的企业效益审计案例。在我国的大型国企中,Z集团是比较典型的代表,近年来成为我国效益审计的热点企业之一。然而就现实层面而言,却未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应当深入解析当前阶段Z集团效益审计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国有企业效益审计形成有效带动性。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如何建立科学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审计的有效性。首先分析了当前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深入了解Z集团效益审计现状,针对Z集团存在的效益审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是选用合适的评价分析方法来优化效益审计体系进而提高效益审计有效性;四是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影响企业效益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本文从研究背景等层面对企业效益审计进行了介绍,对现阶段效益审计在国内外的开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对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做了深入分析,对其所遵循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前提下,以Z集团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现实状况,深入剖析了该集团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对其中所暴露出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运用受托责任理论和资本保全理论对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进行解释,建立完善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促进审计监督从合规向绩效的转变。借助层次分析法来进一步细化审计目标,并逐级分解这些指标。结合实际将相应的权重赋予给这些指标,然后与得分相乘,进而对结论作出总结。通过加强研究和分析国有企业效益审计,加强国有资金的使用效能,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效益审计尚未建立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构建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科学。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作为结构来实现过程,该系统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每一个方面具体分为具体指标和分类指标,针对特定参数值设置特定判断标准和计算公式。通过构建完善且科学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提高国有资本使用效能,促进国有企业发展转型,保持和提高国有资产价值,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根据Z集团的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即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紧密围绕层次分析法,并从社会效益、管理效益、财务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科学的评价体系。

孟思佚[4](2019)在《基于DEA的我国高校合并成效研究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克服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导致的条块分割、规模过小、专业过窄、办学效益不高等弊端,在教育改革战略引导下我国政府推动了大范围的高校合并,引发国内外强烈反响。高校合并从宏观和中观来讲旨在优化地区或全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与经费;从微观来讲旨在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合并成效的显现具有非即时性。本文聚焦微观层面的合并成效,以高校合并最频繁发生的1998-2000年中有合并行为的1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置于较长的时间轴来评价合并成效。一方面基于绝对规模视角借助投入产出变化情况和学科发展情况分析了高校合并后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基于相对规模视角利用Russell测度的DEA模型测算了合并高校在合并前后的投入产出效率,最后结合高校合并的类型划分进行了合并成效总结。从绝对规模来看,“强强联合”、并入医学高校投入产出规模扩大明显,仅并入医学的原综合类大学学科发展佳、综合实力强;从相对规模来看,合并高校在合并后较短时期未能有效提高办学效率,在合并后较长时期办学效率呈波动上升,“强强联合”、并入医学高校校际相对效率较低。最后本文提出基于绝对量的考核评价机制需向系统性关注投入产出进行转变、绝对规模较大但效率较低的高校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而全”的高校需优化内部管理从“齐全”走向“融合”等建议。

龚婵婵[5](2014)在《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合并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1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111所高等学校经合并调整为454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目前,如何评价合并大学的成效,如何进一步促进合并大学的融合与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关注领域。因此,本文选择中部地区13所合并大学相关数据对大学合并后的科研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先通过文献回顾,在利益相关者、教育投入产出等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然后具体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的科研发展水平的现状,研究发现:合并大学科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于科研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重组。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最终确立了影响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并对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得出结论。对我国中部地区13所合并大学的科研发展水平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认为:虽然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的科研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但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排名最前与最后的两所合并大学的综合得分相差很远;中部地区大学合并后的科研发展成效表现为一定的延时性,即合并前后呈现先降后升的状态,这体现了中部地区合并大学学术资源优化重组的意义;影响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程度的主要因子顺序为:科研产出因子、科研投入因子和科研服务因子;华中科技大学是中部地区合并大学中科研发展水平最好的大学。

石芳[6](2010)在《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评估与控制》文中提出资金活动已经渗透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由此带来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也相应增大,这给高校效益审计工作既带来了新要求,又增加了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难度。在积极探索高校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效益审计风险问题,对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石芳[7](2009)在《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格局逐步形成,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与复杂,高校开展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效益审计将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但高校效益审计在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资金活动已经渗透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由此带来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也相应增大,这给高校效益审计工作既带来了新要求,又增加了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在积极探索高校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效益审计风险问题,必须把效益审计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范围,加强对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研究。本文以效益审计、效益审计风险和效益审计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主线,通过对效益审计和审计风险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设计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首先,本文从高校效益审计的现状和特点入手,指出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特点及表现形式,随后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效益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高校效益审计风险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次,在前文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进行识别,重点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最后,针对高校效益审计风险提出了控制和防范的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措施。

何莉[8](2009)在《从效益审计角度构建节约型高校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高校,因此,本文拟从高校效益审计的角度出发,探索节约型高校的构建。

王奕[9](2009)在《我国高校合并有效性定量研究与分析 ——以40起高校合并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作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通过对1990年至2006年的中国高等院校合并情况的回顾,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合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高校的合并概况,对中国高校合并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高校合并有效性的定量研究指标,结合理论分析,对合并类型会影响各种合并有效性指标的情况提出了假设。在数据分析方面,本论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着、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19982002)作为权威的数据来源,对1999与2000年产生的40次合并案例进行跟踪分析,其中涉及到109所高校的34年科技数据。并选取同时期随机抽取的60所无合并动作的高校计算中国高等教育的普适增长标准。最终,探索出一个对高校合并有效性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同时,对1990年1月至2006年3月间产生的431所高校合并事件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与编码,对影响合并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的分析。通过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本论文最后对得到的各项数据结果进行了探讨,对不同合并类型产生的有效性结果进行了解释,验证了“强弱类型”“专业类型”“名称是否变更”“专升本类型”对不同的高校合并有效性指标产生影响的假设,并对此类课题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展望。

张倩,李百超,张坤[10](2008)在《高校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探析》文中认为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势在必行。努力提高资金投入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多出科研成果,是高校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阐述高校经济效益审计内容、存在问题进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浅谈合并高校的效益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合并高校的效益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绩效审计研究轨迹、热点与前瞻——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样本选择、研究工具与研究路径
    (一)样本选择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路径
二、我国绩效审计研究基本情况
    (一)年度发文趋势
    (二)来源期刊分布
    (三)科研合作网络
三、我国绩效审计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一)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分析
        1. 关键词词频统计
        2. 关键词聚类分析
    (二)基于突发词检验的前沿趋势分析
        1. 关键词突发性检验
        2. 新兴关键词统计分析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绩效审计研究发展方向

(2)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维度的确定
    3.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相关概念
        3.1.1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
        3.1.2 管理效益审计定义
        3.1.3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定义
        3.1.4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定义
    3.2 审计维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3.2.1 “3E”理论的引入
        3.2.2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3.2.3 人力资本理论
        3.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3 审计维度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的确定
    4.1 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及设计原则
        4.1.1 设计目的
        4.1.2 设计原则
    4.2 指标体系审计主体与审计内容
        4.2.1 审计主体
        4.2.2 审计内容
    4.3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指标体系要素层
        4.3.2 指标体系指标层
    4.4 审计指标体系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方法的确定
    5.1 审计指标权重的确定
    5.2 审计指标取值方法的确定
        5.2.1 协调性维度
        5.2.2 执行性维度
        5.2.3 有效性维度
    5.3 审计评价方法——雷达图法的引入
        5.3.1 雷达图法的介绍
        5.3.2 雷达图法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的实施
    6.1 审计证据的收集
        6.1.1 调查对象
        6.1.2 调查方法
    6.2 审计证据的分析方法
    6.3 审计建议的选择
        6.3.1 协调性维度
        6.3.2 执行性维度
        6.3.3 有效性维度
    6.4 审计报告的出具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案例验证—FY超市
    7.1 FY超市简介
    7.2 FY超市员工基本情况
    7.3 FY超市顾客的基本情况
    7.4 FY超市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指标取值的确定
        7.4.1 协调性维度
        7.4.2 执行性维度
        7.4.3 有效性维度
    7.5 FY超市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雷达图分析
    7.6 FY超市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报告
    7.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3)国有企业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研究 ——以Z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文献回顾
    2.1 效益审计概念
    2.2 效益审计内容
    2.3 效益审计模式
    2.4 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2.5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3.1 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
        3.1.1 受托责任理论
        3.1.2 资本保全理论
    3.2 效益审计领域
    3.3 效益审计方法
        3.3.1 证据收集方法
        3.3.2 证据分析方法
    3.4 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4 Z集团效益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Z集团基本情况
        4.1.1 Z集团概况及产品概况
        4.1.2 内控制度及财务状况
    4.2 Z集团效益审计现状
        4.2.1 Z集团效益审计内容
        4.2.2 Z集团效益审计方法
        4.2.3 Z集团效益审计评价
    4.3 Z集团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4.3.1 审计内容不完整不合理
        4.3.2 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
    4.4 本章小结
5 Z集团效益审计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5.1 审计综合方法的选择
        5.1.1 评价分析方法之比较
        5.1.2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5.2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5.2.1 财务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5.2.2 管理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5.2.3 社会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5.3 效益审计指标值的确定
        5.3.1 财务效益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5.3.2 管理效益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5.3.3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5.4 指标权重的设定
        5.4.1 公司层次结构模型的层级
        5.4.2 公司指标权重判断及检验
        5.4.3 计算各层级指标的权重
        5.4.4 计算综合评价值
    5.5 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5.5.1 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问题
        5.5.2 审计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DEA的我国高校合并成效研究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内涵
        (一)合并
        (二)成效
    三、国内外高校合并成效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一、高校合并目的与类型分析
        (一)我国高校合并历史实践
        (二)我国高校合并的目的与类型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成本收益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DEA模型及可行性分析
        (一)经典DEA模型简介
        (二)经典DEA模型在高校合并成效评价中的不足
        (三)基于Russell测度的DEA模型在高校合并成效评价中的优势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二)关键绩效指标建构
        (三)分析思路与步骤
第三章 绝对规模视角下高校合并成效分析
    一、投入规模变化分析
        (一)人力投入:合并后规模扩大明显但长期总量趋稳
        (二)财力投入:合并后规模扩大明显且增幅不断提升
        (三)物力投入:合并后规模扩大明显但增幅保持平稳
    二、产出规模变化分析
        (一)教学产出:合并后短期内本科在校学生规模扩大随后趋稳,研究生增速明显
        (二)科研产出:合并前后变化不显着,但论文数量随时间推移提升显着
        (三)社会服务产出:合并后较短时期内无显着变化,但专利授权数随时间推移显着增加
    三、不同合并类型高校投入产出变化分析
        (一)按并入高校与原高校学科异同划分
        (二)按并入高校的主要学科划分
        (三)按并入高校的综合实力划分
    四、高校合并后的学科发展成效分析
        (一)仅并入相同学科:合并后延续原有专业化发展道路
        (二)仅并入相异学科:并入医学的原综合类大学发展佳
        (三)并入相同和相异学科:并非并入学科越多发展成效越好
    五、主要结论与发现
第四章 相对规模视角下的高校合并成效分析
    一、关键绩效指标数据处理方法
    二、校际相对投入产出效率分析(23所高校)
        (一)1998-2002年校际相对效率分析
        (二)高校合并后较长时期校际相对效率分析
        (三)有无合并高校校际相对效率总结
        (四)不同合并类型相对效率对比总结
    三、17所合并高校自身相对效率变化分析(1998-2016年)
        (一)1998-2002年自身相对效率变化分析
        (二)17所合并高校自身相对效率变化趋势总结
        (三)不同合并类型相对效率变化趋势总结
    四、主要结论与发现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我国高校合并成效的主要结论
        (一)绝对规模视角:“强强联合”、并入医学高校投入产出规模扩大明显
        (二)绝对规模视角:仅并入医学的原综合类大学学科发展佳、综合实力强
        (三)相对规模视角:合并高校在合并后较短时期未能有效提高办学效率
        (四)相对规模视角:合并高校在合并后较长时期办学效率波动上升
        (五)相对规模视角:“强强联合”、并入医学高校校际相对效率较低
    二、结果讨论与对策建议
        (一)基于绝对量的考核评价机制需向系统性关注投入产出进行转变
        (二)绝对规模较大但效率较低的高校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大而全”的高校需优化内部管理从“齐全”走向“融合”
    三、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年份校际相对投入产出效率计算结果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5)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拟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2.1.1 合并大学与中部地区合并大学关系
        2.1.2 科研水平、科研绩效与科研能力
    2.2 研究的相关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教育投入产出理论
        2.2.3 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第三章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的现状
    3.1 合并大学的发展历程
        3.1.1 探索阶段
        3.1.2 试点阶段
        3.1.3 发展阶段
    3.2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师生间的文化认同度低
        3.2.2 某些学科缺乏优秀的“带头人”
        3.2.3 多种利益冲突
        3.2.4 科研资源优化管理的经验不足
    3.3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校园文化融合的长期性
        3.3.2 学科专业调整的艰巨性
        3.3.3 学术资源重组的复杂性
        3.3.4 科研管理体制的有效性
第四章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的指标构建
    4.1 科研发展水平指标构建的原则
        4.1.1 系统性原则
        4.1.2 科学性原则
        4.1.3 可测性原则
        4.1.4 有效性原则
        4.1.5 可比性原则
    4.2 科研发展水平指标研究状况
        4.2.1 国外科研发展水平指标
        4.2.2 国内科研发展水平指标
    4.3 影响中部地区科研发展水平指标的主要因素
        4.3.1 科研人员
        4.3.2 科研经费
        4.3.3 科研成果
        4.3.4 科研平台
    4.4 中部地区科研发展水平指标的确定
第五章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5.1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研究样本的选择
        5.1.1 研究样本的时间区段
        5.1.2 研究样本的高校选择
    5.2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5.2.1 因子分析在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分析中的意义
        5.2.2 因子分析模型和方法
        5.2.3 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5.3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5.3.1 聚类分析在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分析中的意义
        5.3.2 聚类分析模型和方法
        5.3.3 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5.4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的结果分析与建议
        5.4.1 综合得分的结果分析
        5.4.2 主因子得分的结果分析
        5.4.3 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的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评估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一)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特点
    (二)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 内部风险。
        2. 外部风险。
二、高校效益审计风险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三、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评估
    (一)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
        1. 内部风险:B1={B11, B12, B13}={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审计行为风险,审计技术风险},子集为:
        2. 外部风险:B2={B21, B22, B23}={固有风险,信息环境,其他风险},子集为:
    (二) 确定评价集
    (三) 确定调查表,收集专家意见
四、高校效益审计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自我保护策略
    (二)审计风险回避策略
    (三)审计风险转移策略
    (四)审计风险承受策略

(7)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效益审计文献综述
        1.2.2 审计风险文献综述
        1.2.3 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内容安排
        1.3.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效益审计
        2.1.2 效益审计风险
        2.1.3 效益审计风险管理
        2.1.4 三者关系
    2.2 效益审计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
        2.2.1 效益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2.2.2 效益审计风险评估模型
第3章 高校效益审计的风险分析
    3.1 高校效益审计的现状和特点
        3.1.1 高校效益审计的现状
        3.1.2 高校效益审计的特点
    3.2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3.2.1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特点
        3.2.2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3.3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第4章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4.1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识别
        4.1.1 风险识别的涵义
        4.1.2 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4.1.3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识别
    4.2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评估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4.2.2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评估
第5章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的防范
    5.1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控制的策略
    5.2 高校效益审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从效益审计角度构建节约型高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节约型高校和效益审计的有关概念
    (一) 节约型高校。
    (二) 高校效益审计。
二、效益审计在构建节约型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一) 效益审计在构建节约型高校中的必要性。
    (二) 效益审计在构建节约型高校中的可行性。
三、对加强高校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
    (一) 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
    (二) 坚持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三) 加大队伍建设力度。
    (四) 关注审计成果的运用。

(9)我国高校合并有效性定量研究与分析 ——以40起高校合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高校合并的涵义
        1.2.2 高校合并与企业兼并的异同
        1.2.3 联合办学的基本范畴
    1.3 研究内容、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高校合并概况
    2.1 50 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2.2 90 年代及之后高校合并历程
    2.3 高校合并案例研究: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2.3.1 师资规模
        2.3.2 学科建设
        2.3.3 科研能力
        2.3.4 大学排名
        2.3.5 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3.1 合并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3.1.1 教育经济学理论
        3.1.2 资源基础理论
        3.1.3 管理效率理论
        3.1.4 其他合并理论基础
    3.2 合并动因分析
        3.2.1 国外高校合并动因分析
        3.2.2 中国高校合并动因分析
    3.3 高校合并效应分析
        3.3.1 国外学者对高校合并效应的分析
        3.3.2 国内学者对高校合并效应的分析
    3.4 组织名称变更的影响
    3.5 中国高校合并的类型划分
        3.5.1 世界各国高校合并情况概述
        3.5.2 我国高校合并类型的划分情况
    3.6 研究问题与假设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总体思路
    4.2 合并类型编码
    4.3 合并有效性指标的选择
    4.4 数据筛选
第五章 高校合并有效性的测量
    5.1 各合并高校相比合并前和值的增长比例计算
    5.2 高校自然增长普适水平的参照量计算
    5.3 基于参照量判断各高校的合并成效
第六章 高校合并有效性分析结果
    6.1 强弱类型对合并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
    6.2 专业类型对合并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
    6.3 高校名称是否变更对合并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
    6.4 是否专升本对合并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
    6.5 ANOVA 分析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合并类型编码结果
    附录2 去除参照量影响后的各指标变化结果与求和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10)高校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2 高校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3 目前高校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2 科研人员应加大对民生科技的研究力度
    3.3 科研人员要保持心灵的宁静、远离浮躁的心理
        3.3.1 保持心灵的宁静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直觉
        3.3.2 保持心灵的宁静可以杜绝科研人员剽窃、杜撰科技成果
4 结语

四、浅谈合并高校的效益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绩效审计研究轨迹、热点与前瞻——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J]. 张艺,陈希晖,李圣尧. 中国审计评论, 2020(02)
  • [2]中小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方法研究[D]. 李肖.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3]国有企业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研究 ——以Z集团为例[D]. 宫世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4]基于DEA的我国高校合并成效研究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D]. 孟思佚.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研究[D]. 龚婵婵. 长沙理工大学, 2014(08)
  • [6]高校效益审计风险评估与控制[J]. 石芳. 学理论, 2010(24)
  • [7]高校效益审计风险研究[D]. 石芳. 湖南大学, 2009(02)
  • [8]从效益审计角度构建节约型高校的思考[J]. 何莉.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9(08)
  • [9]我国高校合并有效性定量研究与分析 ——以40起高校合并为例[D]. 王奕.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10]高校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探析[J]. 张倩,李百超,张坤.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2)

标签:;  ;  ;  ;  ;  

浅谈高校合并效益审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