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云杉林倒木贮存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

长白山云杉林倒木贮存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

一、长白山云冷杉林倒木贮量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管立娟,赵鹏武,周梅,刘兵兵,舒洋,郭娇宇,周立文[1](2020)在《森林粗木质残体国内外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而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是联系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储存、养分循环、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和纽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更新恢复、水土保持以及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一部分研究者发现,CWD在分解过程中释放一定的碳量到大气中,从而引起国内外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CWD的研究发展阶段、形成来源、研究范围、储量多寡、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从国内外开始对CWD展开研究至今现状进行统计,发现环境因子对CWD的输入与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森林类型,不同的干扰环境CWD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针对CWD的存在现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CWD的管理,对林区内的CWD适当清理,禁止放牧,对森林生态系统火灾防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健康、森林死亡等经营管理方面的负面影响加强认识。其次,定期复查,为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和森林恢复等一系列林业措施提供研究基础。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对CWD进行科学有效地定量化研究,达到科技兴林、科学护林的效果,且了解CWD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陈塔娜[2](2020)在《不同群落类型的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特征》文中研究指明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天然林现仅存3万多亩,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具有适生沙地生长特性,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治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沙地云杉更新困难、凋落物较厚而不易分解、林分结构单一等问题,但对于沙地云杉林更新特征及天然更新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依据沙地云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不同群落类型的沙地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情况,为科学保护、合理经营天然沙地云杉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北方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参考。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林更新特征:白桦云杉林群落更新能力最强,其次为河岸云杉林群落,杂草云杉林群落为最差。2.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苗保存特征:更新幼苗集中分布2~4龄之间,占总更新苗的50%以上,4~7龄更新苗大幅度死亡衰退现象,能长成大树的极少数。3.沙地云杉林径级结构划分统计分析得出:在径级结构5~10cm范围内更新株数分布最多,其次为10~15cm结构范围内,20cm以上更新株数分布逐渐减少。4.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林生物多样性:不同群落类型下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关系为白桦云杉林>河岸云杉林>杂草云杉林;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关系为杂草云杉林>白桦云杉林>河岸云杉林;沙地云山林的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关系为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

王科,戚玉娇[3](2020)在《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数量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文中指出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 CWD)在林分养分循环和碳估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CWD一直缺乏关注。对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8hm2固定样地进行CWD基础特征和地形调查,分析CWD存在形式、腐烂等级、倒向和径阶的分布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地内CWD的总密度为1073株·hm-2,树段和根桩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分别占总量的52.73%和27.82%,各腐烂等级上的数量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Ⅳ、Ⅴ、Ⅱ、Ⅰ、Ⅲ等级,倒向主要集中于南面及其邻近方向(东南和西南)。CWD数量随着径阶增大呈"反J型"分布,小径级中树段和枯立木的比例较高,大径级中的根桩比例较高。CWD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分布不同,树段形式多分布在中坡位、急险坡和阳坡,根桩形式多分布在下坡位、平缓坡和阴坡。各腐烂等级的CWD都倾向于分布在中、下坡位,除Ⅴ级腐烂外的其它腐烂等级都易分布在平缓坡,各腐烂等级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没有规律。CWD倒向与地形没有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p>0.05)。卡方检验表明,小径级倾向于分布在上坡位、急险坡和半阳坡,大径级倾向于分布在平缓破和半阴坡,坡位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CWD的存在及分布规律,对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与能量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赵鹏武,管立娟,刘兵兵,周梅,舒洋[4](2021)在《林草交错区森林粗木质残体研究新探索》文中认为林草交错区表现为森林草原交错或干旱半干旱交替,是全球气候变化高干旱背景下极易受到干旱胁迫的敏感区,全球范围内森林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现象正在普遍发生,林内积累了大量粗木质残体。粗木质残体是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群落更新、水土保持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纽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基础特征和生态功能等方面,包括粗木质残体的储量、分解与养分释放、水文生态功能、粗木质残体与森林更新、粗木质残体的指示功能等方面。本研究从林草交错区森林高干旱背景的死亡后粗木质残体的非正常积累入手,从枯立木到倒木及其分解等过程对森林更新和恢复的影响机制角度提出了本领域主要科学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张宇辰[5](2020)在《喀斯特森林常见树种倒木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倒木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功能组成要素,是联系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群落更新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茂兰喀斯特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残存森林,研究该群落倒木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对揭示倒木在喀斯特地貌上的存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研究区域,选择林中的狭叶润楠(Machilus rehderi Allen.)、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和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 Wu.)这四个常见树种倒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实验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树种和不同腐烂等级倒木邻近(10cm、30cm和50cm)土壤化学性质、腐殖质、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旨在揭示倒木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机制,为喀斯特森林的科学经营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腐烂等级的增加,倒木含水率逐渐增大,密度逐渐降低。除圆果化香外,其它树种倒木的全氮和全磷均在重度腐烂时最高。重度腐烂时倒木的养分含量在树种间存在差异,表现为全氮、全磷和全钾在青冈栎倒木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703 g/kg、0.156 g/kg和0.168 g/kg),在狭叶润楠倒木中最低,分别为1.346 g/kg、0.063 g/kg和0.007 g/kg。(2)除了狭叶润楠,其它树种倒木在中度和重度腐烂时邻近土壤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碳均显着高于轻度腐烂。枫香和青冈栎倒木邻近土壤有效磷在距离上存在显着差异。腐烂等级越高树种对倒木邻近土壤的影响范围越大,距倒木越近,有机碳含量越高。腐烂等级和树种的交互对倒木下土壤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碳和碳氮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着影响。(3)腐烂程度越深,树种对邻近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距离影响范围越大。除了狭叶润楠,其它树种倒木在中度和重度腐烂时邻近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均显着高于轻度腐烂。腐烂等级、树种及其交互对倒木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均有极显着影响。(4)腐烂等级对青冈栎倒木邻近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最大,对狭叶润楠的影响最小。腐烂程度越深,树种对离倒木越近的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越显着。腐烂等级和树种仅对倒木邻近10 cm处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有显着影响。重度腐烂的枫香和中度腐烂的圆果化香倒木邻近10 cm处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均显着高于30 cm、50 cm处和对照。腐烂等级与树种的交互仅对倒木邻近土壤10.5 mm和<0.25 mm团聚体和破坏率有显着影响。(5)青冈栎、圆果化香和枫香倒木在中度或重度腐烂时邻近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均显着高于轻度腐烂。倒木的腐烂等级越高,树种对土壤团聚体各粒径的有机碳的距离影响范围越大。在中度和重度腐烂时,倒木邻近各距离土壤团聚体各粒径的有机碳均显着高于对照。腐烂等级、树种及其交互对土壤中的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均有极显着影响。

任毅华,罗大庆,周尧治,方江平,卢杰[6](2019)在《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空间格局分析》文中指出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从CWD类型、腐烂等级、径级3个方面对CWD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CWD总密度为582株/hm2,倒木占55.33%,是CWD的主要输入形式。CWD密度在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可用多项式拟合(R2=0.9973),在径级上的分布可用指数衰减模型拟合(R2=0.9746),且在不同类型、腐烂等级及径级上的分布差异较大。在50 m尺度内,CWD整体表现为小尺度的集群分布和中、大尺度的随机分布。在3种CWD分类中,仅有大枯枝、Ⅰ级腐烂、径级ⅠCWD在小尺度或中尺度表现为较强的集群分布,其余则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是在个别尺度达到或接近集群分布。不同类型CWD间整体关联不显着,只有枯立木与大枯枝在0—21 m尺度内达到显着负关联。CWD空间分布格局是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重要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下植物群落及林型自然更新格局。

陈科屹[7](2018)在《云冷杉过伐林经营诊断及目标树抚育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云冷杉过伐林是云冷杉原始林经过多次高强度的“拔大毛”式的采伐干扰后形成的一种既区别于原始林,又区别于天然次生林的森林类型,它具有较为特殊的林分形成机制和生长发育过程。目前,在我国东北林区存在大面积的过伐林,正面临着森林质量低下、生态服务功能薄弱的局面。了解过伐林的林分结构现状特征,探索合理科学的森林经营途径,实现过伐林的有效恢复与保护,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研究区,以云冷杉过伐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2块1hm2的固定样地,运用森林经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并结合森林生态学原理,以地面样地调查和统计学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冷杉过伐林的林分结构综合特征,包括林分空间结构、非空间结构,林木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林木属性变量的空间异质性。并实施了传统经营(TM)、目标树经营1(CTR1)、目标树经营2(CTR2)和无干扰(对照样地CT)4种处理,对比分析经营前后过伐林的动态变化。这对于指导过伐林的植被恢复、林分结构优化、加快森林正向演替、促进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各径级内部,特小径级中的树种株数和蓄积分配极不均匀,臭冷杉占据绝对地位。林分直径分布分为三个部分:1434cm的中径阶呈波动式反“J”型分布,14cm以下的小径阶多呈左偏单峰山状分布,34cm以上的大径阶呈骤降断层式分布。Weibull、Negative exponential和Gamma函数能较好的拟合直径分布情况。根据主要树种的直径分布情况,臭冷杉和鱼鳞云杉呈增长势态;红松和紫椴呈稳定势态;长白落叶松、枫桦、白桦和山杨呈衰退势态。臭冷杉、忍冬、宽叶苔草分别是乔、灌、草层的优势物种。相比之下,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较乔木层丰富。林下更新不良,且树种配置不理想。(2)各径级林木的空间隔离程度较好,随径级的增大,空间隔离程度呈逐渐上升或波动式上升。臭冷杉的空间隔离程度最低、红豆杉的空间隔离程度最高;随着径级的增大,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色木槭的平均混交度逐级增加,而紫椴、红松、山杨的平均混交度保持相对稳定,其余树种的平均混交度变化复杂。随着径级的增大,林木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小;但各树种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臭冷杉、鱼鳞云杉、山杨、色木槭、紫椴、枫桦在特小径级和大径级上的表现正好相反,而水曲柳和春榆则保持稳定。林分整体呈聚集分布,各树种的角尺度频率分布呈近似左偏的正态分布曲线,随机分布的频率均超过50%,其中白桦最高,紫椴最低。(3)云冷杉过伐林具有云冷杉原始林所具有的复层、异龄、混交特征,极容易因此忽略过伐林所隐藏的潜在问题。经分析,云冷杉过伐林在树种组成、林分蓄积量等方面与邻近区域的云冷杉原始林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通过林分经营迫切性分析可进一步得知,云冷杉过伐林在天然更新、林木分布、目的树种优势度、健康林木比例、林木拥挤度和目的树种密集度这6个方面偏离健康稳定状态。研究区的林分经营迫切性指数超过0.5,表明林分经营十分迫切。(4)随着尺度的增大,林分由聚集趋于随机分布。大、中径级林木在所有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特小径级、小径级林木在中、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其中特小径级的聚集尺度和强度更大。先锋树种的分布格局最复杂,伴生树种和顶级树种的分布格局较明显。红松和鱼鳞云杉的分布格局较为相似,臭冷杉呈现出较大的聚集尺度和强度。林分中特小径级与小、中、大径级林木之间,由以正关联和无关联为主转变为以无关联和负关联为主。小径级与中径级林木在2m以内的极小尺度上存在正关联。而小、中径级与大径级林木均以无关联和负关联为主。顶级树种与先锋树种、伴生树种均存在显着的负关联性,而伴生树种与先锋树种之间的负关联则不显着。臭冷杉与红松、鱼鳞云杉的空间关联格局相似,但后一组合在大、中尺度上的负关联性范围更广,强度更大。而红松与鱼鳞云杉主要以无关联和正关联为主。(5)指数模型、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林木属性变量的变异特征。各林木属性变量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树高的空间自相关性程度相对最高,东西冠幅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相对最大。各林木属性变量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4个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的程度及尺度皆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之下,各林木属性在东西方向的空间依赖性较强,而西北-东南方向或东北-西南方向上则在小尺度范围内具有复杂的变异。林木属性变量之间出现的空间相关性均属于中等程度的正向相关性,但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各有不同。在积差关系上存在相关性的林木属性变量,在空间结构上不一定存在相关性。(6)经过CTR1和CTR2处理的样地内的林木呈现出较大的生长量和较快的生长率,尤其体现在对目标树的生长促进作用方面。CTR1对促进全林分目标树和鱼鳞云杉目标树的生长效果明显,CTR2对促进臭冷杉目标树和红松目标树的生长效果明显。TM的优势作用主要体现在全林、鱼鳞云杉非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量、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方面,以及臭冷杉非目标树的材积生长率和红松非目标树的胸径生长率方面。而对于CT而言,除臭冷杉、红松目标树的材积生长率以外,其余各项统计指标均表明CT样地的生长效率最低。(7)TM对促进全林分的断面积生长率以及小径级林木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的作用较好,CTR2对促进特小径级蓄积生长率效果较好。CTR1和CTR2对先锋树种和伴生树种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量的促进作用较大,而TM对伴生树种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的促进作用较大。CTR1和CTR2明显增加了大径级林木的蓄积比例。CTR1进一步提升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相比之下CT最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持。TM与CTR1提高了极强度混交优势木和极强度混交随机状态林木的比例,但降低了随机状态优势木的比例。CTR2同样提高了极强度混交优势木的比例,但同时降低了随机状态优势木和极强度混交随机状态林木的比例。而CT使得3类最优组合林木的比例皆出现下降。CTR1和CTR2造成了死木与进界木在株数上的悬殊。CT样地中死木的径阶分布较为分散。各处理下林木均有向少数优势树种集中的趋势,臭冷杉在各处理下的变化率皆为正值,其中CTR1处理下的值最大。

张瑜[8](2017)在《腐烂等级、径级对红松倒木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分解速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以及碳(C)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倒木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分解速率随其腐烂等级和径级而变化。为了深入理解腐烂等级和径级对倒木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分解速率的影响,该研究以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倒木为研究对象,将其每个腐烂等级(I–V)下的倒木分为4个径级(径级i≤10.0 cm、径级ii 10.1–30.0 cm、径级iii30.1–50.0 cm、径级iv>50.0 cm),研究了不同腐烂等级、径级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倒木心材和边材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分解速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心材和边材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倒木心材和边材含水率随着腐烂等级增加而增加,而木材密度随腐烂等级和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边材C含量以及心材和边材的氮(N)、磷(P)含量随腐烂等级增加呈上升趋势,心材N、P含量随径级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纤维素含量随腐烂等级增加呈下降趋势,而木质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随径级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倒木含水率与C、N、P、木质素含量(除心材P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与纤维素含量显着负相关(P<0.05);木材密度与C、N、P、木质素含量显着负相关(P<0.05),与纤维素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2)随着腐烂等级增加,腐烂等级I、II倒木分解速率较低,到腐烂等级III分解速率大幅度提高,腐烂等级IV有所下降,到腐烂等级V倒木分解速率上升。总体表现为:腐烂等级V>腐烂等级III>腐烂等级IV>腐烂等级II>腐烂等级I。随着倒木径级的增大,倒木分解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径级iii倒木分解速率最高。倒木分解速率与倒木氮含量、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与木质素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

陈镜园,毕连柱,宋国华,张伟,王全波,刘妍妍,金光泽[9](2016)在《小兴安岭丰林阔叶红松林木质物残体的贮量特征分析》文中指出木质物残体(WD)包括粗木质残体(CWD,直径D≥10 cm)和细木质残体(FWD,1 cm≤D<10 cm),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小兴安岭丰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30 hm2监测样地木质物残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WD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存在形式、腐烂等级的分布及其与林分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样地内D≥1 cm的WD材积为104.26 m3/hm2,其中FWD与CWD的材积比为0.5∶99.5;WD密度的径级分布呈典型的倒"J"形,且以小径级(≤20 cm)的WD为主(52.9%)。WD的材积呈近"J"形,红松WD的材积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树种呈近正态分布。W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树段、拔根倒和干基折断为主,随着径级增加,树段的密度和材积比例逐渐减小,拔根倒和干基折断的密度和材积比例先增加后减少。CWD的腐烂等级呈近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Ⅲ、Ⅳ等级。WD的总密度与活立木的总密度显着正相关(P<0.05)。WD的总断面积与活立木的总体积、最大胸径(DBH)、平均DBH均显着负相关(P<0.05)。WD总体积与活立木的总断面积、总体积显着负相关(P<0.05)。总体来看Ⅲ、Ⅵ、Ⅴ腐烂等级WD的密度、断面积和体积均与活立木的基本参数显着相关。

吴春生,刘苑秋,魏晓华,李晓东,刘亮英,欧阳勋志,郭晓敏,张文元,莫其锋[10](2016)在《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倒木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hm-2、0.812 tc·hm-2,松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分别为1.248 t·hm-2、0.521 tc·hm-2和1.28 t·hm-2、0.432 tc·hm-2;针叶林中Ⅱ、Ⅲ径级倒木生物量较大且与其他两个径级差异显着,针阔混交林中Ⅱ径级倒木与Ⅰ、Ⅲ径级倒木生物量差异显着,常绿阔叶林林内Ⅰ径级倒木生物量与Ⅱ、Ⅲ、Ⅳ和Ⅴ径级差异显着。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度分解倒木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332 t·hm-2、0.321 t·hm-2,且分别显着大于相应林分类型中的轻度和重度分解倒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典型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生物量差异显着,而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着。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碳储量差异显着。江西森林倒木主要分布在5 10 cm和10 15 cm的Ⅱ、Ⅲ径级,且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等级。针阔混交林(松阔和杉阔)倒木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倒木分布在海拔650 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倒木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可能会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该重视倒木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长白山云冷杉林倒木贮量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白山云冷杉林倒木贮量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森林粗木质残体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WD的研究阶段
    1.1 CWD年代的发展阶段
    1.2 CWD径级的发展阶段
    1.3 CWD的形成来源及研究范围
2 CWD的储量和基本特征研究
    2.1 CWD的储量研究
    2.2 碳储量研究
3 CWD的功能及养分分解研究
    3.1 CWD的功能及特征研究
    3.1 CWD的分解及养分研究
4 研究与展望

(2)不同群落类型的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沙地云杉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1.2 沙地云杉研究进展
        1.2.1 沙地云杉分类研究
        1.2.2 沙地云杉群落生态学研究
        1.2.3 森林更新研究
        1.2.4 天然更新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
    2.4 土壤
    2.5 水文
    2.6 植被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答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调查与样地设置
        3.2.2 样地基本信息
        3.2.3 群落类型的划分
        3.2.4 各年龄的更新幼苗幼树统计分析
        3.2.5 更新苗地径级结构测定
        3.2.6 不同群落类型云杉林的更新特征分析
        3.2.7 生物多样性分析
        3.2.8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群落类型的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特征分析
        4.1.1 河岸云杉林天然更新特征分析
        4.1.2 白桦云杉林天然更新特征分析
        4.1.3 杂草云杉林天然更新特征分析
    4.2 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苗径级结构特征分析
        4.2.1 河岸云杉林天然更新苗径级结构特征分析
        4.2.2 白桦云杉林更新苗径级结构特征分析
        4.2.3 杂草云杉林更新苗径级结构特征分析
    4.3 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林生物多样性分析
        4.3.1 不同群落类型的沙地云杉林下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
        4.3.2 不同群落类型的沙地云杉林的下木层生物多样性评价
        4.3.3 不同群落类型的沙地云杉林草本层生物多样性评价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林更新特征分析
        5.1.2 森林生态系统与群落树种组成结构特征分析
        5.1.3 生物多样性分析
    5.2 结论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数量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CWD特征调查
    2.2 微地形调查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CWD的基础数量特征
    3.2 CWD的直径分布特征
    3.3 地形对CWD分布的影响
        3.3.1 CWD各存在形式在不同地形中的分布
        3.3.2 CWD各腐烂等级在不同地形中的分布
        3.3.3 地形对CWD倒向的影响
        3.3.4 地形对CWD直径分布的影响
4 讨论

(4)林草交错区森林粗木质残体研究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粗木质残体研究回顾
    2.1 粗木质残体储量
    2.2 粗木质分解与养分释放
    2.3 粗木质残体水文生态功能
    2.4 粗木质残体与森林更新
    2.5 粗木质残体的指示功能研究
3 重点科学问题的提出与展望
    3.1 重点科学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展望
4 结语

(5)喀斯特森林常见树种倒木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森林植被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调查
        2.2.2 室内实验
        2.2.3 数据处理
3 喀斯特森林倒木基本特征
    3.1 倒木的基础物理性质
    3.2 倒木的主要养分含量
4 喀斯特森林倒木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4.1 倒木分解对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含量的影响
        4.1.1 倒木分解对邻近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4.1.2 倒木分解对邻近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4.1.3 倒木分解对邻近土壤钾含量的影响
        4.1.4 倒木分解对邻近土壤碳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
        4.1.5 腐烂等级和树种交互作用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
    4.2 倒木分解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4.2.1 倒木分解对邻近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影响
        4.2.2 腐烂等级和树种交互作用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4.3 倒木分解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4.3.1 倒木分解对邻近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4.3.2 倒木分解对邻近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的影响
        4.3.3 倒木分解对邻近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4.3.4 腐烂等级和树种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5 主要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6 创新与展望
    6.1 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空间格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CWD基础特征调查
        1.2.2 CWD空间点格局分析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CWD整体密度及分布格局
    2.2 不同类型CWD的密度和点格局分析
    2.3 不同腐烂等级CWD的密度和点格局分析
    2.4 不同径级CWD的密度和点格局分析
3 讨论

(7)云冷杉过伐林经营诊断及目标树抚育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林分结构特征的研究
        1.2.2 抚育间伐对森林的影响研究
        1.2.3 过伐林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3.1 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样地调查与试验设计
        2.1.3 数据预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云冷杉过伐林的结构诊断
        2.2.2 森林经营的动态影响
第三章 云冷杉过伐林的总体特征
    3.1 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
        3.1.1 林分基本概况
        3.1.2 林木组成
        3.1.3 直径分布
        3.1.4 物种多样性
        3.1.5 幼苗更新情况
    3.2 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3.2.1 空间隔离程度
        3.2.2 林木竞争情况
        3.2.3 空间分布格局
    3.3 林分经营迫切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云冷杉过伐林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
    4.1 空间分布格局
        4.1.1 林分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4.1.2 树种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4.1.3 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4.2 空间关联性
        4.2.1 各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
        4.2.2 树种组间的空间关联性
        4.2.3 主要树种间的空间关联
    4.3 小结
第五章 云冷杉过伐林的空间异质性
    5.1 胸径的空间异质性
        5.1.1 胸径各向同性的空间异质性
        5.1.2 胸径各向异性的空间异质性
    5.2 树高的空间异质性
        5.2.1 树高各向同性的空间异质性
        5.2.2 树高各向异性的空间异质性
    5.3 东西冠幅的空间异质性
        5.3.1 东西冠幅各向同性的空间异质性
        5.3.2 东西冠幅各向异性的空间异质性
    5.4 南北冠幅的空间异质性
        5.4.1 南北冠幅各向同性的空间异质性
        5.4.2 南北冠幅各向异性的空间异质性
    5.5 林木属性空间相关性
    5.6 小结
第六章 不同经营措施对单木生长的影响
    6.1 目标树和非目标树生长情况分析
        6.1.1 胸径生长情况
        6.1.2 材积生长情况
    6.2 鱼鳞云杉目标树和鱼鳞云杉非目标树生长情况分析
        6.2.1 胸径生长情况
        6.2.2 材积生长情况
    6.3 臭冷杉目标树和臭冷杉非目标树生长情况分析
        6.3.1 胸径生长情况
        6.3.2 材积生长情况
    6.4 红松目标树和红松非目标树生长情况分析
        6.4.1 胸径生长情况
        6.4.2 材积生长情况
    6.5 小结
第七章 不同经营措施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7.1 林分生长的动态响应
        7.1.1 各径级生长情况分析
        7.1.2 各树种组生长情况分析
    7.2 林分结构的动态响应
        7.2.1 林木组成动态变化
        7.2.2 径阶结构动态变化
        7.2.3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
        7.2.4 空间结构参数二元分布动态变化
        7.2.5 林木株数动态变化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8.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腐烂等级、径级对红松倒木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分解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倒木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实验方法
        2.2.1 木质残体的基础特征调查
        2.2.2 样品采集
        2.2.3 室内分析测定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腐烂等级、径级对倒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腐烂等级、径级对倒木含水率、木材密度的影响
        3.1.2 腐烂等级、径级对倒木C、N、P、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3.1.3 腐烂等级、径级对倒木C:N、C:P、N:P以及木质素:纤维素的影响
        3.1.4 腐烂等级、径级对倒木木质素:N、木质素:P、纤维素:N、纤维素:P的影响
        3.1.5 倒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3.2 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腐烂等级、径级对倒木分解速率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腐烂等级、径级对倒木分解速率的影响
        4.1.2 倒木分解速率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4.2 讨论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小兴安岭丰林阔叶红松林木质物残体的贮量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区概况
    1.2 外业调查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WD的存在形式与现存量
    2.2 WD的径级结构
    2.3 WD的腐烂情况
    2.4 WD与林分因子的关系
3 讨论
    3.1 WD的组成
    3.2 WD与林分因子的关系

(10)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倒木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1.2.2 倒木分解程度划分
        1.2.3 实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
    2.2 倒木径级结构
        2.2.1 倒木生物量的径级分布
        2.2.2 倒木密度的径级分布
        2.2.3 倒木材积的径级分布
    2.3 倒木分解特征
        2.3.1 不同分解等级倒木生物量
        2.3.2 不同分解等级倒木密度
    2.4 倒木沿海拔的空间分布规律
3 讨论
    3.1 倒木生物量差异
    3.2 倒木的径级分布和分解特征
4 结论

四、长白山云冷杉林倒木贮量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森林粗木质残体国内外研究进展[J]. 管立娟,赵鹏武,周梅,刘兵兵,舒洋,郭娇宇,周立文. 温带林业研究, 2020(04)
  • [2]不同群落类型的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特征[D]. 陈塔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3]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数量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J]. 王科,戚玉娇. 生态科学, 2020(06)
  • [4]林草交错区森林粗木质残体研究新探索[J]. 赵鹏武,管立娟,刘兵兵,周梅,舒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1)
  • [5]喀斯特森林常见树种倒木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 张宇辰. 贵州大学, 2020(04)
  • [6]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空间格局分析[J]. 任毅华,罗大庆,周尧治,方江平,卢杰. 生态学报, 2019(21)
  • [7]云冷杉过伐林经营诊断及目标树抚育效果研究[D]. 陈科屹.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12)
  • [8]腐烂等级、径级对红松倒木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分解速率的影响[D]. 张瑜.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5)
  • [9]小兴安岭丰林阔叶红松林木质物残体的贮量特征分析[J]. 陈镜园,毕连柱,宋国华,张伟,王全波,刘妍妍,金光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0]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倒木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J]. 吴春生,刘苑秋,魏晓华,李晓东,刘亮英,欧阳勋志,郭晓敏,张文元,莫其锋. 林业科学研究, 2016(03)

标签:;  ;  ;  ;  ;  

长白山云杉林倒木贮存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