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SARS病毒毒株通过检测

首批SARS病毒毒株通过检测

一、首批SARS病毒毒种通过检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穗,王卓然,武乐,蒋慧莉,杨俊涛,刘德培[1](2021)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建设》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在我国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围绕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建设,从科研基地平台布局、大数据技术应用、公共卫生科技投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发展现状的系统梳理。通过与医学科技前沿的发达国家比较,深入分析我国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针对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建议强化高校、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协同作用,提升我国基础医学研究能力、原创性医药产品和诊断试剂的研发能力。针对我国基地平台设施不足问题,建议强化国家生物资源样本中心建设,建立具有自我支撑能力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针对公共卫生科技投入不足、人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发挥国家医学科学院的引领作用,提升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水平,完善人才评价、储备、培养机制。

陈昌凤,袁雨晴[2](2021)在《社交机器人的“计算宣传”特征和模式研究——以中国新冠疫苗的议题参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社交机器人为代表的"计算宣传"加剧了新冠"信息疫情"中媒介生态的复杂性。本文在人机传播的理论视域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交机器人对中国新冠疫苗的议题参与问题,以国际社交平台推特上相关议题的内容为对象,分析其内容特征、形象管理策略以及与人类的互动特征,进而研究社交机器人的参与模式,从而展示其参与"计算宣传"的理念、特征。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的议题参与呈现三大特征,分别是内容的聚焦性与负面性、形象的理性化与中立化以及社交的活跃性与广泛性,在立体化的参与模型中,社交机器人实现了从静态单向的传播渠道到动态互动的传播者的转型。研究中还发现参与中国新冠疫苗议题的主要高分账号并不在美国而在印度,疫苗的话题建构多基于财经与社会领域。这些"计算宣传"的新型特征及其背后的观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晶[3](2021)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力量》汉韩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

孙海荣[4](2020)在《重大疫情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研究——以SARS肺炎疫情和新冠(COVID-19)肺炎疫情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暴发,作为2020年全球最大的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不仅使得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也导致全球人民的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应对新冠(COVID-19)肺炎疫情的危机管理能力,通过对比SARS肺炎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现,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管理能力明显好于SARS肺炎疫情,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及不足。为此,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疫情事件。

钱扬会,董建英[5](2020)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与预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肺炎病例均诊断为冠状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后来发现这种新型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这种被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及学者对SARS-CoV-2诊疗及防控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本院作为北京市首批开设24

赵丽梅[6](2015)在《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文中认为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天花、黑死病、1918年纽约大流感都在人类的历史上刻下了阴森森的恐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去这种自然爆发的形态以外,有些传染病的病毒如天花、霍乱也可以成为生物战剂,变成战争武器,即生物武器,其目的就是“蓄意疾病”,它对战后尤其是冷战后的美国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冷战的结束使新的因素不断被注入到国家安全问题中来,从而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和矛盾,由传染病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恐怖主义,对各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家安全受非传统国家安全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9.11”及之后的炭疽杆菌事件,将美国国家安全的内涵由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安全扩展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公共安全、科技安全、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生物恐怖所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发展轨迹。本文选取1992-2008年这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作为研究题目,试图利用美国政府的公开文档、解密文档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探索从克林顿政府到乔治·W·布什政府这一时限内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的发展进程。从而揭示出由传染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巨大影响;作为双方构建的结果,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又在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影响了美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制定。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点面结合、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相结合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拟达到四个研究目的:(1)通过对克林顿政府和乔治·W·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阐述和分析,探求异同,揭示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2)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国家安全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相互影响、相互构建过程;(3)通过考察美国政府内部各应急管理部门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主张,揭示出美国各政治势力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和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制定的影响力;(4)通过对1992年至2008年美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研究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马玲云,刘明理,马双成[7](2012)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文中指出目的介绍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过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探索的发展趋势。方法总结目前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过程,分析、探究其发展趋势。结果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五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技术及供应方面的问题。结论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离不开药品标准的不断提高,二者相互促进,对于化学药品、疫苗、生物技术药物以及中药的产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慧[8](2006)在《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需要社会众多部门在统一高效的指挥下,协同采取应对措施。在这些部门中,医院是提供医疗和心理服务的关键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医院的参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简称“应对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成败。然而,医院应对能力不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SARS危机显示了中国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院应对能力评价是医院应对能力建设的基础。然而,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对医院应对能力全面系统评估的研究报道。 目的 1.构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2.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3.对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普查; 4.建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5.应用医院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6.在现状普查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战略机会窗口分析法(SWOTAnalysis)分析北京市医院应对能力建设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障碍,提出加强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自由列举访谈和专家评分法构建医院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

黄家君[9](2005)在《从抗击SARS的斗争中感悟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文中指出通过简要回顾人类与瘟疫抗争的漫长历史来印证:人类文明是在与瘟疫的不断抗争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21世纪初,SARS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危机、恐慌和挑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增强了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瘟疫能力,使SARS在很短时间内就得以预防和控制。这些成就充分显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

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10](2004)在《动态》文中研究表明

二、首批SARS病毒毒种通过检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批SARS病毒毒种通过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设现状
    (一)科研基地平台布局逐步完善
    (二)大数据技术充分助力疫情监测和科研攻关
    (三)公共卫生科技投入逐步加大
    (四)科研成果应用有效转化
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建设存在的差距和短板
    (一)公共卫生科技支撑原始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1. 药物和疫苗研发能力
        2. 检测器械和诊断试剂研发能力
    (二)公共卫生科技资源基地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1. 公共卫生资源平台建设
        2.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三)公共卫生科技应急支撑体系有待健全
        1. 公共卫生科技研究总体投入
        2. 国家级机构统筹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能力
        3. 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
四、强化我国突发公共卫生科技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议
    (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二)完善公共卫生科技资源基地平台建设,增强科技自主保障支撑能力
    (三)健全公共卫生支撑保障体系,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

(2)社交机器人的“计算宣传”特征和模式研究——以中国新冠疫苗的议题参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一)社交机器人、计算传播和新冠疫苗相关研究
    (二)人机传播框架和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数据抓取
    (二)账号检测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1. 描述性分析
        2. 对“内容发表”的分析
        (1)话题聚焦
        (2)情感态度
        (3)语义网络
        3. 对“形象管理”的分析
        4. 对“社交互动”的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4)重大疫情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研究——以SARS肺炎疫情和新冠(COVID-19)肺炎疫情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SARS肺炎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管理措施对比
    (一)政府应对两种重大疫情危机管理措施介绍
        1. SARS肺炎疫情政府危机管理措施介绍
        2. 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危机管理措施介绍
    (二)两次重大疫情政府危机管理措施对比
二、总结:重大公共疫情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总结
    (一)疫情发生后的舆论反映
    (二)疫情发生后政府危机管理的问题展现
        1.“一线场域”———疫情发生时武汉各部门的问题展现
        2.“支援场域”———疫情暴发后医疗物资保障的问题展现
        3.“舆论场域”———疫情暴发后疫情谣言的滋生环境
    (三)疫情发生后政府危机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一线场域”错失防疫关键期的原因分析
        2.“支援场域”医疗资源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3.“舆论场域”疫情谣言的滋生原因
三、展望:重大公共疫情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完善建议
    (一)转变突发疫情防控思想,树立常态化管理思想
    (二)建立常态化的突发疫情防控管理规则
    (三)建立常态化的突发疫情垂直管理体系
    (四)建立常态化的突发疫情垂直网络平台及配套制度
    (五)建立常态化的突发疫情战略物资储备体系

(5)2019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与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SARS-CoV-2概述
2 SARS-CoV-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2.1 SARS-CoV-2的基因组结构
    2.2 SARS-CoV-2病原学特点
3 SARS-CoV-2临床致病特点
4 SARS-CoV-2的检测方法
    4.1 标本的采集要求
    4.2 标本的采集种类
    4.3 标本的采集对象
    4.4 采集标本的包装
    4.5 采集标本的运输
    4.6 采集标本的保存
    4.7 SARS-CoV-2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
        4.7.1 靶标一(ORF1a/b)
        4.7.2 靶标二(N)
    4.8 检测结果的判读
5 SARS-CoV-2的生物安全防护[9]
    5.1病毒的培养
    5.2 动物感染实验
    5.3 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
    5.4 灭活材料的操作
    5.5 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
6 SARS-CoV-2感染期间实验室防控[9]
    6.1 人员的个人防护
    6.2 实验操作的防护
    6.3 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
        6.3.1 空气清洁消毒
        6.3.2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6.3.3 标本渗、漏、溢、洒的消毒
        6.3.4 手部的清洁与消毒
        6.3.5 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6.3.6 实验器材的消毒与灭菌
    6.4 医疗废物的处置
        6.4.1 医疗废物的收集
        6.4.2 医疗废物的转运

(6)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界定及其对战后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论文框架与研究意义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回顾
    第一节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一、联邦保障局的成立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美国的生物战计划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的形成
    第二节 冷战结束前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一、卫生、教育与福利部的成立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政策的调整
        二、海外援助行动与美国海外国家利益的实现
第二章 克林顿政府时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新特点
        二、麻疹的爆发与《儿童免疫计划》对美国公共卫生安全政策的影响
        三、口蹄疫、疯牛病的爆发与《2001年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防和控制法》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面临的生物恐怖主义挑战
        二、《公共卫生威胁与紧急状态法》与应对生物恐怖主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
第三章 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第一节 西尼罗河病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变化
        二、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公告—美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政策
        三、《灭蚊健康安全法》与CDC防范生物恐怖主义作用的加强
        四、《2002年公共卫生安全和恐怖主义防范、应对法》的出台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新转向
        一、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二、战胜春天的恐惧——布什政府应对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三、州、地方政府应对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四、SARS的恐怖主义化与国际合作
        五、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治化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转变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联邦大流感战略》与美国政府应对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三、州、地方政府应对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四、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怖主义化与国际合作
    第四节 天花与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剧变
        一、天花与生物恐怖主义袭击的关系
        二、美国政府对天花的监测与《21世纪生物防御战略》的出台
        三、《天花应急人员保护法》与天花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
        四、“黑暗的冬天”——由虚拟到现实的反生物恐怖主义演习
结语
    一、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法律依据
    二、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种类
    三、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概况
    1.1 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3]
    1.2 药品标准物质管理框架
    1.3 药品标准物质的定义及分类
        1.3.1 含量测定用化学对照品
        1.3.2 鉴别或杂质检查用化学对照品
        1.3.3 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
        1.3.4 校正仪器/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对照品
        1.3.5 生物标准品
        1.3.6 生物参考品
    1.4 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
    1.5 我国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近况
2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求
    2.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建立的必要性
    2.2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原材料的要求
    2.3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标定原则[9-12]
        2.3.1 理化检测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分装前通常进行下列检测
        2.3.2 生物检测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分装前通常进行如下项目的检测
        2.3.3 候选原材料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分装。
    2.4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稳定性
    2.5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换批研制
    2.6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分包装、储存与供应[13-14]
3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药品标准物质供应的短缺问题[15-16]
    3.2 药品标准物质特性值需深入研究
    3.3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有效期问题
4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目标与措施
    4.1 国家药品标准中新增标准物质应建立指导原则
    4.2 进一步研究“一测多评”方法或“替代对照品”方法[18-20]
    4.3 建立标示多个待测成分含量的对照提取物
    4.4 建立化学杂质对照品的数字化表征数据库[22-23]
5 结 语

(8)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设计流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设计流程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论文基本结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现场
        一、地理、人口概况
        二、医院设置情况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
        一、研究对象定义
        二、选择二级以上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三、确定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一) 文献研究
        1. 文献来源
        2. 检索词
        3. 文献资料的分类
        (二) 自由列举访谈
        1. 访谈对象的选择
        2. 访谈内容
        3. 访谈资料的整理
        4. 访谈资料的分析
        (三) 专家评分法
        1. 专家的选择
        2. 专家评分问卷的设计
        3. 专家评分问卷资料的收集
        4. 专家评分资料的整理
        5. 专家评分资料的分析
        (四)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五)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普查
        (一) 设计调查问卷
        (二) 设计调查问卷软件包
        (三) 预调查
        (四) 正式调查
        (五) 抽样复测
        1. 抽样方法
        2. 实施复测
        (六) 现状调查资料的整理
        (七) 现状调查资料的分析
        三、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一)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2. 确定共性因子的个数
        3. 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
        4. 计算共性因子得分
        5.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二)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1. 综合评价等级的划分
        2. 不同类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比较
        四、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战略机会窗口分析
        (一) 应对能力调查评价
        (二) 政策环境分析
        (三) 专题小组讨论
        (四) 综合分析
    第四节 质量控制
        一、偏倚
        (一) 选择偏倚
        (二) 信息偏倚
        二、其它误差
        (一) 抽样误差
        (二) 过失误差
    第五节 伦理审查委员会对本研究课题计划的审核批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一、文献研究结果
        二、自由列举访谈结果
        (一) 自由列举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二) 自由列举访谈结果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
        四、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确立
        (一) 专家积极系数
        (二) 专家基本情况
        (三) 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的熟悉程度
        (四)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
        1. 专家对应对能力13个方面的评分情况
        2. 专家对应对能力42个具体评价指标的评分情况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 信度
        1. 内在信度
        2. 外在信度
        (二) 效度
        1. 内容效度
        2. 结构效度
    第二节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一) 应答医院在区(县)的分布情况
        (二) 应答医院等级分布情况
        (三) 应答医院组织类型分布情况
        (四) 应答医院其它特征分布情况
        (五) 应答医院人员分类和床位设置情况
        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
        (一) 应急指挥协调机制
        (二) 应急预案
        (三) 监测预警
        (四) 实验室管理及诊断
        (五) 信息报告与交流
        (六) 应急人员
        (七) 应急床位
        (八) 应急药品储备
        (九) 医疗救治措施
        (十) 消毒净化能力
        (十一) 个人防护设备储备
        (十二) 其它应急物资储备
        (十三) 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自评情况
        四、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经费预算情况
        五、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结果小结
    第三节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一、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一)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二) 确定共性因子个数
        (三) 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
        (四) 计算共性因子得分
        (五)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一) 综合评价等级的划分
        (二) 不同类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比较
        1. 二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2. 综合医院与非综合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3. 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4. 有发热门诊医院和无发热门诊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5. 接收过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医院和未接收过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小结
    第四节 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战略机会窗口分析
        一、医院自身的优势
        (一) 医疗资源丰富
        (二) 医院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三) 院前急救网络初步形成
        (四) 有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和教训
        (五)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健全
        二、医院自身的劣势
        (一) 医疗资源条块分割、沟通协调不畅
        (二) 临床和公共卫生整合不够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识别判断能力较低
        (四)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强弱不一
        三、存在的机会
        (一) 政府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1. 国家层面
        2. 北京市层面
        (二) 防治人禽流感的契机
        (三) 迎奥运工作的需要
        四、面临的障碍
        (一) 政府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二) 卫生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评价
        一、偏倚的控制
        (一) 选择偏倚
        (二) 信息偏倚
        二、其它误差的控制
        (一) 抽样误差
        (二) 过失误差
    第三节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全面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节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
        一、应急指挥协调机制的现状
        二、应急预案的现状
        三、监测预警的现状
        四、实验室诊断能力的现状
        五、信息报告和交流的现状
        六、应急人员的现状
        七、应急床位的现状
        八、应急药品储备的现状
        九、医疗救治措施的现状
        十、消毒净化的现状
        十一、个人防护设备储备的现状
        十二、其它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
        十三、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现状
    第五节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二、影响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识别判断因子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软件因子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硬件因子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意识因子
        (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因子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第六节 研究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加强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识别判断能力
        二、保证所有医院都具备基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三、加大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投入
        四、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
        五、整合资源、加强沟通协作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四节 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与建设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概念
        (一) 突发事件的定义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 突发性
        2. 群体性
        3. 危害的严重性
        4. 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1. 国外发达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2.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理论
        1. 什么是危机
        2. 什么是危机管理
        3. 危机管理理论
        三、应对能力评价
        (一) 能力评价理论
        1. 能力的定义
        2. 能力评价模型
        (二) 应对能力的内涵
        1. 预防职能(事件发生前)
        2. 处理和控制职能(事件发生时)
        3. 评估职能(事件发生前、中、后)
        (三) 应对能力评价方法
        四、应对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五、应对能力建设
        (一) 什么是能力建设
        1. 能力建设的定义
        2. 能力建设的特点
        3. 进行能力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二) 应对能力建设的途径
        1. 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2. 法律的制定和完善
        3. 成立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
        4. 提高监测与预警能力
        5. 制定应急预案或计划
        6. 人员、物资储备与调配
        7. 沟通和信息交流
        8. 教育和培训
    附录2 北京市二、三级医院名单
    附录3 本研究文献检索相关网站网址
    附录4 参与自由列举访谈的专家名单
    附录5 参与专家评分的专家名单
    附录6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专家评分问卷
    附录7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附录8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初稿咨询专家名单
    附录9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10 医院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与现状调查问卷条目对应关系表
    附录11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关于进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估调查的通知
    附录12 抽样复测选择医院名单
    附录13 本研究使用/涉及的法律法规、领导讲话和政府文件
    附录14 北京市加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专题小组讨论纪要
    附录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函
    附录16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分和综合评价等级一览表
    附录17 名词解释
    附录18 调查表、调查问卷应用软件及应用软件使用说明光盘
致谢
个人简历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索引

四、首批SARS病毒毒种通过检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支撑体系建设[J]. 李明穗,王卓然,武乐,蒋慧莉,杨俊涛,刘德培. 中国工程科学, 2021(06)
  • [2]社交机器人的“计算宣传”特征和模式研究——以中国新冠疫苗的议题参与为例[J]. 陈昌凤,袁雨晴. 新闻与写作, 2021(11)
  •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力量》汉韩翻译实践报告[D]. 王晶. 延边大学, 2021
  • [4]重大疫情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研究——以SARS肺炎疫情和新冠(COVID-19)肺炎疫情对比分析[J]. 孙海荣.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5]2019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与预防研究[J]. 钱扬会,董建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10)
  • [6]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D]. 赵丽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2)
  • [7]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J]. 马玲云,刘明理,马双成. 中国药学杂志, 2012(13)
  • [8]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D]. 张慧.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9]从抗击SARS的斗争中感悟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J]. 黄家君. 医学教育探索, 2005(05)
  • [10]动态[J]. 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05)

标签:;  ;  ;  ;  ;  

首批SARS病毒毒株通过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