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木鼓调研报告

沧源木鼓调研报告

问:云南佤族为什么会把木鼓做得像女性生殖器?
  1. 答:在云南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等地,居住着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用水酒欢迎客人,用歌声表达情感, 用女性的生殖器做成木鼓 ,这个民族就叫佤族。
    佤族神话故事漏铅《司岗里》这样描述:开天辟地之初,一场贺掘巨大的洪水几乎吞噬了陆地上的所有生命,是“木依吉”神用一只木槽拯救了阿佤人,使阿瓦人获得了繁衍、壮大。于是, 阿瓦人便将“木槽”制作成女阴形状 , 安放神灵“木依吉”的灵魂 ,把“木槽”视为强壮母体的化身,是通天神器。
    每逢节日,佤族男女都会穿戴一新,在木鼓的敲击下围绕着木鼓房,携手成圈蹁跹起舞。他们 以屈膝、弓腰表示对木鼓的敬仰 ,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按逆时针方向围圈缓慢移动,动作以 甩发、甩手、走步和跺脚 为主。
    木鼓已成为佤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热情好客的佤族人,会在客人到来时跳木鼓舞,以表示欢迎;在生活中,佤族人遇到开心、喜庆的事情,也会跳木返拍好鼓舞来表达他们欢喜的心情;木鼓舞是他们传情达意的途径和甜蜜约会的幸福伴侣......
    2006年佤族木鼓舞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木鼓的起源
  1. 答:据《太平御览》 (卷七八)引三国时东吴沈莹《临海水土志》有关“夷州”(今台湾)之文所载:“呼民 人为弥麟,如有所召,取大空材十余丈,以着中庭,又以杵旁之,闻四、五里如鼓。民人 闻之,皆往驰赴会。”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木鼓就已在我国台湾省流行,被古代高山族人民用于集会号召。在云南佤族,木鼓虽未写入史籍,但从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可知,它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关于苗族侗族的木鼓,远在晋代干宝之《搜神记》和《晋记》中就有“叩槽而号,以祭磐瓠”的记载。清代李宗昉《黔 记》:“邻近诸寨,共于芦雀高坦处建造一楼,名聚堂。用一木竿,长数丈,空其中,以悬于顶,名长鼓。凡有不平之事,登楼击之,各寨相闻。”清代佚名《苗民风俗图》中也画有男女立于仿哗早木鼓两旁,手执竹片敲击的图像。
    勤劳智慧的佤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聚居在祖国西南边陲山高林密的阿佤山区。在西盟、沧源的每一个佤族村寨里,都至少有一对木鼓,供放在寨中高地的一间竹制木鼓房里,左边放母木鼓,右边放公木鼓。在佤族人民的心目中,认为木鼓是通天神器,是最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还把制作木鼓的日子作为佤族隆重的宗教活动,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届时,全寨人一起出动,到深山老林里精选大树。他们认为用悬崖峭壁上砍下的树木制成的木鼓,才能给阿佤备雀人带来更大的吉祥。树木砍倒以后,不仅全寨人盛装前来拉原木,就是邻村邻寨的人也会闻讯而来,有的人系好藤条,在有节奏的声和呼号声中拉动原木,有的人则唱起拉木鼓歌,边歌边舞,为大家助兴,这欢快热烈的场面,后来便发展成为独具佤族特色的拉木鼓舞。在拉木鼓途中,即使走在平坦的大路上,人们还是故意放慢脚步,以便大家开怀畅饮 、尽兴歌舞。这一天,寨子里还要鸣枪、剽牛,使人们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在寨门口还要举行祭祀仪式,然后制成木鼓置于木鼓房中,作为召集呼唤的信号和大型歌舞活动的打击乐指挥。
问:佤族的“梁仓房”和“木鼓房”都是啥样的?
  1. 答: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阿佤人有很强烈的护粮意识。所以粮仓房是佤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较有特色的佤族建筑。粮仓房一般建于离寨、离住房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寨头、寨脚或寨边是设置粮仓房的最佳位置。有的村寨粮仓房较分散,有的村寨粮仓房多间聚在一处,形成漂亮的小建筑群。粮仓房占地面积小,晌悔粮仓为方形密封木柜,置于房中。为防受潮霉坏及虫害,阿佤人用一种特殊的树叶及牛粪混合的糊状物严封粮仓缝隙。最具佤山特色的是设置粮仓护栏、仓门雕刻牛头的粮仓房。它体现了佤民族原始的图腾崇拜及审美心理。
    寨中建盖木鼓房是佤族村寨的文化特征之一。木鼓房佤语称为“捏克罗”。从沧源崖画木鼓图及沧源现在保留的木鼓文化如答看,沧源是木鼓文化的发源地。木鼓佤语称为克罗(grōg),是佤族独创和独有的打击乐器,是佤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是佤族的标志。历史上,凡是发生火灾、水灾、受到外族入侵或组织大规模社会活动时,佤人都渣谨慧会敲响木鼓召集族人。解放前,大部分佤族村寨都有木鼓,并设有专门的木鼓房,木鼓房里一般摆放一对木鼓,木鼓平时不准乱敲,而是在传统节日、喜庆、娱乐时使用,也是作为民族纷争械斗时的报警器及民间宗教祭祀的讯号工具,被佤族视为“通天神器”而崇拜。
  2. 答: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坡或小山巅,房子随山势而建,不拘方向,由高而低。一个村寨的规模,大者上百户,小则十几户,一般在百户上下。 从用材上说,主要有竹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种。从建筑样式上说,主要有“干栏式”楼房和“四壁落地房”两种。沧源、西盟樱盯、孟连、澜沧、双江的佤族以竹木结构为主,为“干栏式” 建筑,一般分上下拆世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挡,用作畜厩或堆放农具脊御和杂物。 佤族在修建房子时有互助的习惯,一般当日即可建成。 大头人和有钱的人可以建“大房子”,其标志是在房上设特别的木刻,墙上挂有象征富有的带犄角的牛头骨,形式和陈设则和普通住房相同。室内有主、客、鬼三个火塘,主火塘供煮饭用。镇康、永德的佤族,其住宅多为使用土坯、砖、瓦修建的四壁落地房,也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放农具杂物。
  3. 答:木鼓文化是佤文化的陆高一大特点,木鼓文化可以说贯穿了佤族的整个历史。有人说,要了解佤族就要先了解木鼓,因为它是佤文化的象征,在现实当中,木鼓越来越少,但是作为艺术和文化的表现,木鼓终于走出了祭祀房走上了舞台,为展示佤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木鼓对研究古代佤族乃至古代人高猛类历史、社会、宗教、艺术等等有很高的价值。现今沧源部分村寨仍然建有木鼓房,木鼓房形似传统居房,一般早念尺不设围墙,过去木鼓房是佤族剽牛祭祀后跳木鼓房舞、娱悦鼓魂及神灵、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现今是佤族庆丰收歌舞自娱的场所。木鼓房既神秘莫测又充满欢快的气息。
沧源木鼓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