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调节基因平衡的优势

中医药调节基因平衡的优势

一、中医药在调节基因平衡上的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唐蓓蓓[1](2019)在《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脾虚湿盛HIV/AIDS患者免疫激活相关CD4+CD38+T、CD8+CD38+T细胞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脾虚湿盛证HIV/AIDS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与其表达相关免疫活化标志物CD38分子的影响。方法:纳入110例来自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关爱中心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HIV/AI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中西药组和HAART组各55例。试验中HAART组脱落共5例(外出务工1例、药物副作用3例、依从性差1例);中西药组脱落共14例(外出务工2例、药物副作用1例、自动退出2例、依从性差9例);实际完成试验91例,HAART组50例,中西药组41例。HAART组给予一线治疗方案AZT/TDF+3TC+EFV/NVP或二线治疗方案AZT/TDF+3TC+LPV/r。服药方法:AZT,300mg,Bid;TDF,300mg,Qd;3TC,300mg,Qd;EFV,600mg,Qn空腹睡前服用;NVP,200mg,前14日Qd,后Bid;LPV/r(1片含LPV 200 mg,RTV 50 mg),2片/次,Bid。中西药组在HAART基础上加参灵扶正胶囊(0.37g×4粒,Tid)。疗程为6月。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38+T、CD8+CD38+T细胞比率,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CD4+T、CD8+T细胞计数、HIVVL、血常规、肝肾功能,采用SPSS 22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CD8+T细胞计数变化和免疫激活CD4+CD38+T、CD8+CD38+T细胞表达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HIVVL和安全性情况。结果:1、治疗前HAART组和中西药组CD4+T细胞计数分别为(328.56±224.94)/μl、(341.78±154.94)/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ART组和中西药组CD4+T细胞计数分别为(603.54±245.31)/μl、(613±259.07)/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HIV感染受试者CD4+T细胞计数均有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HAART组和中西药组CD8+T细胞计数分别为(1155.56±447.25)/μl、(1077.90±441.42)/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ART组和中西药组CD8+T细胞计数分别为(806.24±441.42)/μl、(784.17±497.19)/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HIV感染受试者CD8+T细胞计数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AART组CD8+CD38+T细胞比率为(21.57±7.26)%、CD4+CD38+T细胞比率为(22.87±6.64)%,中西药组CD8+CD38+T细胞比率为(19.73±4.88)%、CD4+CD38+T细胞比率为(21.20±7.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ART组CD8+CD38+T细胞比率为(10.29±6.81)%,CD4+CD38+T细胞比率为(11.23±6.37)%,中西药组CD8+CD38+T细胞比率为(8.79±4.76)%,CD4+CD38+T细胞比率为(9.51±6.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CD8+T、CD4+T细胞对CD38的表达比率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治疗后HAART组和中西药组的HIVVL均低于检测水平(HIVVL<20拷贝/ml)。5、治疗后HAART组HIV感染受试者有2例WBC异常、10例HGB异常、3例PLT异常、1例ALT异常、2例Cr异常,中西药组有2例WBC异常、13例HGB异常、4例PLT异常、1例ALT异常、2例Cr异常,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ART组18例总胆红素异常,中西药组6例总胆红素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灵扶正胶囊可改善HAART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不减弱HAART对HIV复制的抑制,对提高脾虚湿盛型HIV/AIDS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和免疫激活相关CD4+CD38+T和CD8+CD38+T细胞比率无显着影响。

周晓丹[2](2019)在《补肾通窍方对肾阴虚大鼠耳蜗组织ERK1/2表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ERK1/2作为核心指标,研究肾阴虚后及补肾方药干预后大鼠肾脏和耳蜗的功能及形态变化,探讨肾与耳的相互关系,从微观生物学角度阐释二者之间联系的部分分子机制,为祖国医学肾主耳理论的现代诠释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疾病提供新思路;同时丰富中医藏窍理论,为藏象学说的理论发展提供现代科学依据。方法将耳廓反射灵敏、ABR阈值正常的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各20只),中药组及模型组采用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mg·kg-1·d-1)连续7天的方法制造肾阴虚大鼠模型,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kg-1·d-1);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补肾通窍方灌胃(10mL·kg-1·d-1),连续给药7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三组大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以ABR方法行听功能检测,测量大鼠血浆cAMP和cGMP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耳蜗组织形态学改变,并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耳蜗组织ERK1/2 mRNA的表达。结果(1)大鼠肾阴虚指标评价上,与空白组比照,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均出现了躁动,易惊,大便干结,进食减少,饮水增多,尿量减少,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血浆cAMP/cGMP值上升(P<0.01),提示肾阴虚模型造模成功。但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一般状态相对较好,血浆cAMP/cGMP值明显降低(P<0.01)。(2)ABR阈值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ABR阈值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1),三组中模型组大鼠ABR阈值最高。(3)肾脏、耳蜗组织形态上,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扩张,脂肪变等病理性改变;耳蜗组织均出现毛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螺旋神经节数量减少等情况。但中药组大鼠肾脏、耳蜗组织形态相对模型组整体较好。(4)耳蜗组织ERK1/2表达上: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耳蜗组织ERK1/2mRNA的表达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ERK1/2mRNA的表达相对较高(P<0.05)。结论肾阴虚后可导致肾脏和耳蜗病理性改变,引发听功能障碍,补肾通窍方对肾阴虚大鼠听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肾阴虚后通过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ERK1/2表达的下调引起听觉信号的转导发生障碍,导致耳蜗内组织细胞的凋亡,最终引发听功能障碍甚至耳聋,ERK1/2信号通路是肾主耳的微观联系通路之一;根据中医阴虚血瘀的病理基础,创立的补肾通窍方可通过上调ERK1/2信号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效发挥干预作用。

花宝金[3](2018)在《中医药防治肿瘤概述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医肿瘤发展至今,对于国际肿瘤的发展有两大贡献:"扶正培本"和"带瘤生存"。业界主要以"扶正培本"治则为基础进行相关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显示了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及优势点,验证了"带瘤生存"的理念。但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优势依旧不能充分体现,进一步明确中医药防治肿瘤总体方向,发挥中医学精髓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与指导作用,系统研究优化中西医防治肿瘤优势结合的模式,加大中医药在肿瘤症状管理中的作用,加强转化研究,深入阐释"调理"的科学内涵,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医肿瘤团队及学科建设,对于中医药防治肿瘤体系建设及突破目前肿瘤治疗的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孙金龙[4](2017)在《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补肾中药对高龄肾虚不孕妇女生育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并鉴定高龄空白组与非高龄空白组妇女以及高龄肾气阴两虚证妇女卵泡液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并搜索其生物学功能,微观验证“五七”后高龄肾虚多为肾气阴两虚的科学假说。观察补肾益阴中药二至天癸方对高龄肾气阴两虚证妇女IVF-ET结局的影响及卵泡液蛋白质组学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非高龄空白组50例;高龄空白组50例。肾气阴两虚证高龄妇女100例,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双盲分为两组,高龄对照组和高龄试验组,启动日分别给予安慰剂、二至天癸颗粒冲剂联合拮抗剂方案,观察组间治疗前后证候积分、Gn天数、Gn量、获卵数、2PN数、卵裂数、Ⅰ级胚胎数、Ⅰ+Ⅱ级胚胎数,以LC-MS/MS技术筛选鉴定差异蛋白并检索生物信息学功能,再以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关键蛋白。结果:高龄空白组、高龄肾气阴两虚证与非高龄空白组患者卵泡液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相似,高龄空白组、高龄肾气阴两虚证女性卵泡液蛋白质组学表现基本一致。对照组Ⅰ级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均低于试验组(0.64 ± 1.03vs2.11 ± 2.05,17.1%vs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测指标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卵泡液中细胞凋亡效应下调。Western Blot验证,对照组卵泡液中IGFBP3蛋白含量低于试验组,对照组TIMP1蛋白含量高于试验组。结论:高龄肾气阴两虚证与高龄空白组妇女具有相似的卵泡液蛋白质组学物质基础。补肾中药治疗后IVF-ET结局改善的机制与卵泡液中的凋亡效应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沈自尹[5](2014)在《中医药在调节基因平衡上的优势》文中研究说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生物体内受到基因有序的调控,形成动态平衡,是机体内稳态的要素,处理好受基因调控的肿瘤和衰老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使人既长寿又不易患肿瘤。西方科学家尝试利用基因技术人工干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对抗肿瘤和延长寿命;寻找并从生物体中分离"长寿基因",然后经复制后移植给其他生物体,希望能成倍的延长寿命。然而基因的活动是涉及基因组中一群基因的协同作用、程序化表达,从而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践证明中医药对于疾病或证候的治疗是立足于调节基因的表达和修饰基因产物的功能为特征,这正是其优势所在。

陆柳丹[6](2014)在《双乌宣痹颗粒治疗RA临床观察及对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评价双乌宣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通过研究双乌宣痹颗粒治疗后患者滑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特征,探讨双乌宣痹颗粒作用机理。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RA患者,分为寒痹组、热痹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 MTX)治疗;寒痹组、热痹组同时服用双乌宣痹颗粒及同等剂量MTX,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及记录患者DAS28和ACR20、ACR50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同时检测实验室指标评估其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VAS评分、医患VAS评分、晨僵时间、中医症状、健康评估问卷(HAQ)、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实验研究:治疗12周后,收集经手术获取膝关节滑膜组织标本8例,其中实验组4例,对照组4例,实验组予双乌宣痹颗粒+MTX联合治疗,对照组予MTX单药治疗。治疗12周后,提取滑膜组织总RNA, Agilent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每个样本的基因变化。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意义。结果:1.临床研究:三组治疗后DAS28评分、DAS28疗效判定、ACR20及ACR50疗效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寒痹组、热痹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VAS评分、医患VAS评分、晨僵时间、中医症状、HAQ、关节局部温度随观察时间点的推移,在治疗2周时即出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同观察时间点比较:寒痹组在2、4、8、12周时上述症状改善均优于其他两组,热痹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关节屈伸度改善不明显。在ESR、CRP上,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热痹组优于其余两组(P<0.05),RF较前有所改善,三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三组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研究:两组样品差异表达的基因得到,两组样品显着差异表达的基因达到3000多条,其中上调的基因1683条,下调的基因有2540条。分子及生物功能分析显示:下调的基因主要涉及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增殖、免疫反应、细胞代谢、细胞通讯、骨代谢、性激素、细胞信号转导、炎症反应、蛋白翻译合成等基因种类。结论:1.双乌宣痹颗粒可有效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缓解疾病活动性,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不良反应少。2.经双乌宣痹颗粒治疗后的RA患者滑膜组织基因表达谱具有自己的特性,差异基因涉及多个生物途径及通路,证实双乌宣痹颗粒治疗RA从多方位、多靶点的起整体调控作用。3.双乌宣痹颗粒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起到了调节整个免疫系统及炎症因子的分泌与释放,进而起到了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

蔡小牛[7](2014)在《新疆维哈族非综合征型聋GJB2基因突变与肾虚血瘀型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的情况,并探讨与中医肾虚血瘀型的关系。方法:调查对象来自新疆地区维吾尔族185例,哈萨克族193例,采用测序法对维吾尔族组(耳聋患者92例和健康对照93例)及哈萨克族组(耳聋患者97例和健康对照96例)进行GJB2基因突变的检测。对病例组中医辨证分为非肾虚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结果:在92例维吾尔族患者中发现14例携带GJB2致病性突变:3例35delG突变,8例235delC突变,3例71G>A突变;肾虚血瘀型者49例。97例哈萨克族患者中发现16例携带GJB2致病性突变:13例35delG突变,3例235delC突变;肾虚血瘀型者55例。结论:本研究提示新疆地区维哈两民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具有地域性及种族性特点。GJB2基因突变率在肾虚血瘀证型中呈现偏高分布,机体内肾虚血瘀状态可能致使GJB2基因突变产生差异性。

刘瑞,花宝金[8](2013)在《调理脾胃法防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分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气、血、痰、瘀、毒、虚是肿瘤的病因病机,而正气不足与气机升降失司是导致肿瘤产生的基本病机。其中气机的升降失调是产生痰、湿、瘀、毒等病理因素的基础。脾胃居中焦,主运化,是气机升降之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在滋养元气及调理全身气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调理脾胃法防治肿瘤的分子机制主要与重塑免疫编辑、抑制肿瘤转移的相关因子、调控基因功能等相关。调理脾胃法是协调脏腑功能之间平衡的基础,而调控宿主-肿瘤微环境的平衡是今后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的方向。

张李峰[9](2012)在《红芪和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免疫老化机制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红芪属于豆科植物岩黄芪属,为多序岩黄芪的根,与黄芪同科不同属,两者均具有益气、补血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上常以红芪代用黄芪,但随着对红芪的不断研究,逐渐发现红芪与黄芪并不是同一味药,两者不仅在外观上有区别,在成分组成及含量等方面也有明显区别,从198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就将红芪与黄芪分开,单列为一味中药。前期研究发现红芪与黄芪水提物或红芪多糖与黄芪多糖等在免疫调节作用上存在一定差异。而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关于在复方水平对红芪与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未见报道,所以我们选择了以黄芪作为君药,纳入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经典扶正固表、补益方剂——玉屏风、复芪止汗、补中益气和益气养血方剂作为研究对象,以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黄芪,比较各复方用红芪与用黄芪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弥补红芪药理研究和药用理论的不足,解决黄芪药源的不足,为全面开发红芪的药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首先通过注射环磷酰胺(CY)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实验结果显示CY组小鼠,反映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各种常用指标均有所下降,说明免疫抑制小鼠的模型制备成功。然后注射CY的同时给予含红芪或黄芪的玉屏风、复芪止汗、补中益气或益气养血水提物14日,检测指标结果如下:①含红芪和含黄芪的各组均可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吞噬中性红的能力、血清IL-1β含量、NK细胞杀伤活性;其中含红芪的玉屏风、补中益气和益气养血组提高脾脏指数的作用较相应含黄芪复方组的作用强。②含红芪和含黄芪的各组均能提高CY所抑制的溶血素水平、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4含量。③含红芪和含黄芪的各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CD3+总T淋巴细胞和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IL-4和IFN-y的含量;其中含红芪的玉屏风和益气养血组在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IFN-y含量的作用较相应含黄芪复方组的作用略高。故得出结论:①复方中用红芪与用黄芪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②玉屏风、补中益气和益气养血复方中用红芪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作用稍优于黄芪。第二部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而人口的老龄化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抗衰老迫在眉睫。在衰老机制中,免疫老化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原因,其中T淋巴细胞与衰老的关系己构成免疫老化学说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可延缓衰老。实验一结果表明以红芪或黄芪为君药的相同复方免疫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含红芪玉屏风方剂对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更明显,故进一步选择玉屏风为研究复方,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含红芪的玉屏风方剂与含黄芪的玉屏风方剂对自然衰老小鼠的T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抗免疫老化作用及其机制。首先制备含红芪和含黄芪玉屏风含药血清,利用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确定最佳含药血清稀释浓度为40%,后续试验就用40%含药血清与脾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相应指标。结果如下:①含红芪和含黄芪玉屏风含药血清可以提高自然衰老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自身增殖和ConA诱导的增殖能力、CD3+CD2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培养上清IL-2含量;降低CD3+CD2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②通过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凋亡增加,给予含黄芪和含红芪的含药血清后可改善脾淋巴细胞的凋亡。利用Fluo-3AM荧光探针染色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离子升高,给于各组含药血清后钙离子变化不明显。进一步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小鼠脾细胞Fas、FasL、Bax和Bcl-2的表达、利用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以反映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结果表明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Fas、FasL和Bax表达增多,Bcl-2表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aspase3的酶活性增高;同时加入含黄芪和含红芪玉屏风含药血清后脾淋巴细胞Fas、FasL和Bax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Caspase3的酶活性降低;且含红芪组增高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略优于含黄芪组。③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比较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含红芪或含黄芪的玉屏风含药血清体外作用干预后的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总蛋白图谱的差异,寻找差异蛋白。结果可见各组之间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多种蛋白质的表达发生变化,应用PDQuest8.0软件在各组间共选取了14个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共有9个蛋白得到成功鉴定,其中在玉红含药血清干预组中有5个蛋白表达上调,4个蛋白表达下调;玉黄含药血清组3个蛋白表达上调,6个蛋白表达下调。结论:①老龄小鼠脾T淋巴细胞作用减弱。②含红芪和含黄芪玉屏风含药血清均可以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作用延缓衰老。③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后凋亡的发生率增加。④含红芪与含黄芪玉屏风含药血清均可以改善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后的凋亡发生。且含红芪玉屏风含药血清在调节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方面较好。⑤成功鉴定出的9个差异明显的蛋白质可能与机体的衰老关系密切,给予含红芪或含黄芪含药血清共培养后可不同程度地逆转其中部分蛋白的变化。

李彦华,罗永海,魏妍慧,邹广华,孙学芬,徐红霞[10](2011)在《新疆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耳聋患者120例,其中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73例,非肾虚血瘀型耳聋患者47例,并收集健康人100例作对照。采取外周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进行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的直接检测。结果:A3243G突变在耳聋组及对照组均未检出,仅在对照组检出T3290C突变1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tRNALeu(UUR)基因突变可能不是新疆维吾尔族耳聋人群的常见病因。

二、中医药在调节基因平衡上的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在调节基因平衡上的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脾虚湿盛HIV/AIDS患者免疫激活相关CD4+CD38+T、CD8+CD38+T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试验标准
    1.6 脱落病例处理
2 试验方案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2.1 试验用药
        2.2.2 用药疗程与随访
        2.2.3 观察项目
        2.2.4 评价标准
    2.3 实验方法
        2.3.1 样本采集与处理
        2.3.2 主要试剂
        2.3.3 主要仪器
        2.3.4 主要耗材
        2.3.5 流式细胞检测
        2.3.6 设门方案
    2.4 统计方法
    2.5 试验流程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结果
    3.2 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比较情况
    3.3 两组外周血CD8~+T细胞计数比较情况
    3.4 两组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达CD38 比率比较情况
    3.5 两组HIVVL情况
    3.6 两组药物安全性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艾滋病免疫激活的主要影响因素
        4.1.1 HIV与免疫激活
        4.1.2 微生物易位
        4.1.3 异常的免疫细胞
        4.1.4 细胞因子风暴
        4.1.5 共感染
        4.1.6 代谢异常
    4.2 中医对HIV/AIDS病机讨论
        4.2.1 病性属湿热、毒邪
        4.2.2 伏后发病
        4.2.3 以虚为主、虚实夹杂
    4.3 广西HIV/AIDS患者证候病机特点
    4.4 HIV/AIDS中医证候实质研究
    4.5 中医对HIV/AIDS的治疗
    4.6 参灵扶正胶囊组方分析
    4.7 参灵扶正胶囊对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
    4.8 参灵扶正胶囊对CD8~+T细胞计数的影响
    4.9 参灵扶正胶囊对CD4~+CD38~+T和CD8~+CD38~+T细胞比率的影响
    4.10 治疗后两组HIVVL情况
    4.11 治疗后两组安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补肾通窍方对肾阴虚大鼠耳蜗组织ERK1/2表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动物给药
    2.3 指标采集
    2.4 统计学分析
3 观察指标及意义
    3.1 大鼠一般情况
    3.2 ABR阈值测定
    3.3 cAMP、cGMP测定
    3.4 大鼠肾脏、耳蜗组织形态学观察
    3.5 RT-PCR 方法检测大鼠耳蜗 ERK1/2 mRNA 含量
4 实验结果
    4.1 大鼠的一般状态
    4.2 大鼠体重
    4.3 血浆cAMP、cGMP含量
    4.4 大鼠 ABR 阈值
    4.5 大鼠耳蜗、肾脏形态学特征
    4.6 大鼠耳蜗 ERK1/2 mRNA 含量
5 讨论
    5.1 肾与耳关系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5.2 肾阴虚造模方法的选择
    5.3 阴虚血瘀的病机探讨
    5.4 ERK信号通路与耳蜗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5.5 补肾通窍方立方探究
6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肾与耳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医药防治肿瘤概述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肿瘤基础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2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础研究
3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研究
4 展望和建议
    4.1 进一步明确中医药防治肿瘤总体方向
    4.2 发挥中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指导作用
    4.3 优化中西医防治肿瘤优势结合的模式研究
    4.4 加大中医药在肿瘤症状管理中的作用
    4.5 深入阐释“调理”的科学内涵
    4.6 进一步加强中医肿瘤团队及学科建设

(4)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补肾中药对高龄肾虚不孕妇女生育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五七”后高龄肾虚常见为肾气阴两虚
    (一) 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根源是肾虚
    (二) 绝经多属肾衰阴虚,“五七”为绝经之渐
    (三) 人体阴常不足,女性尤甚
    (四) 人年四十,阴气自半
    (五) 妇人之生不足于血,生理性阴分不足
    (六) “五七”阳明脉衰实质是以肾为主的脏腑津气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高龄妇女及补肾中药对高龄肾虚妇女卵泡液差异蛋白表达的分析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二、高龄肾气阴两虚证妇女卵泡液差异蛋白的免疫印迹法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三、讨论
        1. 高龄女性基础FSH、E_2及AMH内分泌特点
        2. 高龄女性IVF-ET中胚胎质量下降的主因是凋亡加速
        3. 优质胚胎对于IVF-ET周期妊娠率的支撑作用
        4.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差异分析
        5. 卵泡液是全身和卵泡局部物质细胞代谢的综合体现
        6. 肾主生长发育藏象理论与细胞增殖凋亡理论的汇通
        7. 基于蛋白质组学推论高龄妇女生育力衰退常与肾气阴两虚有关
        8. 补肾益阴中药对高龄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卵泡液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科技查新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博士期间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6)双乌宣痹颗粒治疗RA临床观察及对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一、发病机制的认识
        二、治疗
    第二节 从伏邪致痹理论探讨宣发膜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
        一、伏邪的概念
        二、邪伏之所
        三、伏邪致痹的机制
        四、伏邪致痹的现代医学
        五、宣发膜原法治疗痹证
    第三节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
        一、基因芯片技术简介
        二、基因芯片与RA的研究
        三、中医药与RA
        四、结语
第二章 双乌宣痹颗粒治疗RA的临床疗效研究临床研究部分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观察指标
        五、疗效评价标准
        六、统计学处理
    第二节 结果
        一、病例脱落情况
        二、疗效指标
        三、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
        四、HAQ变化
        五、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六、ESR、CRP、RF测定结果比较
        七、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第三节 讨论
        一、研究背景
        二、组方配伍分析
        三、双乌宣痹颗粒组方方药的现代研究
        四、研究目的及结果
        五、双乌宣痹颗粒治疗RA的依据
第三章 双乌宣痹颗粒对RA患者滑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样本来源
        二、仪器与试剂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统计学分析
    第二节 结果
        一、样品总RNA质检结果
        二、芯片扫描图
        三、芯片数据箱式图
        四、数据散点图
        五、火山图
        六、聚类分析
        七、GO分析
        八、Pathway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研究立项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结果
        三、双乌宣痹颗粒作用可能机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新疆维哈族非综合征型聋GJB2基因突变与肾虚血瘀型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临床资料分析
    2 基因检测结果
    3 中医证型、基因突变及两民族分布差异
讨论
    1 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
    2 GJB2基因
    3 传统中医对久聋的认识
    4 肾虚血瘀与耳聋
    5 问题与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调理脾胃法防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调理脾胃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基础
    1.1 正气亏虚是肿瘤的基本病机之一,与脾胃密切相关
    1.2 气机升降失司是肿瘤形成的基本原因,调理脾胃则为调气机升降之基础
2 调理脾胃法防治肿瘤的机制研究
    2.1 健脾法在重塑免疫编辑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1 健脾中药具有恢复T细胞平衡的作用
        2.1.2 健脾中药可能具有双向调节及逆转巨噬细胞表型的作用
        2.1.3 激活天然杀伤(NK)细胞活性
    2.2 健脾法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2.3 健脾理气药具有调控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作用
    2.4 健脾为基础的方药可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端粒酶活性
    2.5 调理脾胃防治肿瘤机制研究的方向:调控宿主—肿瘤微环境
        2.5.1 肿瘤-宿主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存在于肿瘤发生发展全过程
        2.5.2调理脾胃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宿主-肿瘤微环境的作用
3 小结

(9)红芪和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免疫老化机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免疫老化的研究进展
        1.2.1 免疫器官与免疫老化
        1.2.2 固有免疫与免疫老化
        1.2.3 细胞免疫与免疫老化
        1.2.4 体液免疫与免疫老化
        1.2.5 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老化
        1.2.6 小结
    1.3 红芪的免疫调节作用进展
        1.3.1 红芪对固有免疫的调节作用
        1.3.2 红芪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
        1.3.3 红芪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1.3.4 红芪的抗肿瘤作用
        1.3.5 红芪的抗衰老作用
    1.4 红芪与黄芪的比较研究进展
        1.4.1 红芪与黄芪成分比较差异
        1.4.2 红芪与黄芪效应比较差异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比较同一复方中用红芪与用黄芪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2.1 前言
    2.2 材料、仪器与动物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动物与细胞
    2.3 方法
        2.3.1 药物制备
        2.3.2 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的制备
        2.3.3 分组及给药
        2.3.4 测定免疫器官指数
        2.3.5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
        2.3.6 血清溶血素HC50的测定
        2.3.7 脾脏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2.3.8 NK细胞活性的测定
        2.3.9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测定
        2.3.10 T/B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2.3.11 血清IL-1β、IL-4和IFN--γ含量的测定
        2.3.12 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
        2.4.1 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2.4.2. 对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2.4.3 对免疫抑制小鼠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4.4 对免疫抑制小鼠脾中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2.4.5 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HC50的影响
        2.4.6 对小鼠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4.7 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1β、IL-4和IFN-γ含量的影响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含红芪与含黄芪的玉屏风含药血清对老龄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仪器与动物
        3.2.1 材料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动物与细胞
    3.3 方法
        3.3.1 药物制备
        3.3.2 含药血清制备
        3.3.3 含药血清与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量效关系的测定
        3.3.4 对ConA诱导的老龄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3.5 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CD3和CD28分子表达的影响
        3.3.6 培养上清IL-2的检测
        3.3.7 统计学处理
    3.4 结果
        3.4.1 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与脾淋巴细胞增殖的量效关系
        3.4.2 对COnA诱导的老龄小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3.4.3 对CD3+、CD2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4.4 对培养上清IL-2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3.6 结论
第四章 含红芪与含黄芪的玉屏风含药血清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仪器与动物
        4.2.1 材料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动物与细胞
    4.3 方法
        4.3.1 药物制备
        4.3.2 含药血清制备
        4.3.3 脾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4.3.4 实验分组
        4.3.5 透射电镜观察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
        4.3.6 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检测
        4.3.7 Hoechst染色观察脾淋巴细胞凋亡
        4.3.8 脾淋巴细胞DNA电泳检测
        4.3.9 对脾淋巴细胞钙离子浓度的检测
        4.3.10 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4.3.11 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小鼠脾淋巴细胞Bax、Bcl-2、Fas、FasL的表达
        4.3.12 脾淋巴细胞Caspase3活性检测
        4.3.13 统计学处理
    4.4 结果
        4.4.1 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4.4.2 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4.4.3 Hoechst染色观察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4.4.4 各组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DNA电泳检测结果
        4.4.5 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4.4.6 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4.4.7 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Bax、Bcl-2、Fas、FasL表达的影响
        4.4.8 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
    4.5 讨论
    4.6 结论
第五章 含红芪与含黄芪的玉屏风含药血清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仪器与动物
        5.2.1 材料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动物与细胞
    5.3 方法
        5.3.1 药物制备
        5.3.2 含药血清制备
        5.3.3 脾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5.3.4 实验分组
        5.3.5 溶液配制
        5.3.6 细胞蛋白提取
        5.3.7 细胞蛋白质纯化
        5.3.8 细胞蛋白浓度测定
        5.3.9 第一向等电聚焦(IEF)电泳
        5.3.10 胶条平衡和第二向SDS-PAGE电泳
        5.3.11 凝胶染色
        5.3.12 凝胶图像分析
        5.3.13 MALDI-TOF-MS质谱仪分析差异蛋白点
        5.3.14 差异蛋白点的数据库鉴定
        5.3.15 统计学处理
    5.4 结果
        5.4.1 脾淋巴细胞总蛋白2-DE图谱的建立
        5.4.2 脾淋巴细胞2-DE图谱的分析
        5.4.3 脾淋巴细胞2-DE图谱的差异蛋白点分析
        5.4.4 差异蛋白质点的质谱分析
    5.5 讨论
    5.6 结论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新疆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肾虚血瘀证型辨证标准 [4]
    1.3 调查方法
    1.4 tRNALeu (UUR) 基因检测
    1.5 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
2 结 果
    2.1 PCR结果
    2.2 tRNALeu (UUR) 基因测序结果
3 讨 论

四、中医药在调节基因平衡上的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脾虚湿盛HIV/AIDS患者免疫激活相关CD4+CD38+T、CD8+CD38+T细胞的影响[D]. 唐蓓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补肾通窍方对肾阴虚大鼠耳蜗组织ERK1/2表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 周晓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中医药防治肿瘤概述及展望[J]. 花宝金. 北京中医药, 2018(12)
  • [4]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补肾中药对高龄肾虚不孕妇女生育力影响的研究[D]. 孙金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中医药在调节基因平衡上的优势[J]. 沈自尹. 天津中医药, 2014(04)
  • [6]双乌宣痹颗粒治疗RA临床观察及对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D]. 陆柳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7]新疆维哈族非综合征型聋GJB2基因突变与肾虚血瘀型的相关研究[D]. 蔡小牛.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8]调理脾胃法防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分子机制[J]. 刘瑞,花宝金. 中医杂志, 2013(18)
  • [9]红芪和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免疫老化机制比较研究[D]. 张李峰. 兰州大学, 2012(09)
  • [10]新疆维吾尔族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及其与肾虚血瘀型的研究[J]. 李彦华,罗永海,魏妍慧,邹广华,孙学芬,徐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2011(07)

标签:;  ;  ;  ;  ;  

中医药调节基因平衡的优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