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曲拉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曲拉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新疆乔拉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汤贺军[1](2021)在《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准噶尔地区地处中国新疆北部,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演化是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大陆增长和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研究课题。该区自古生代来经历了大洋扩张、板块俯冲、碰撞和后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一系列岛弧杂岩带和增生杂岩。关于东准噶尔的板块边界、物质组成、基底属性、洋盆闭合时限及矿产发育特征等,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许多进展和共识。但对该地区古生代构造属性、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见解;在典型矿床研究方面,未能将区域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及区域成矿规律统一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东准噶尔北缘扎河坝及邻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古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矿床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厘定了成岩成矿时代,阐明了岩浆岩的性质、源区特征及其岩石成因,进而探讨了大地构造环境及区域成矿作用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东准噶尔古生代构造演化和成岩成矿作用提供新的资料。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通过1:1万实测地质剖面,对扎河坝蛇绿岩各个岩石单元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产于扎河坝蛇绿岩中蕴都卡拉铜金钴矿含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侵位时间为401?Ma,远小于扎河坝蛇绿岩的形成时代(488~498 Ma)。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各个岩石单元都具有受俯冲带流体影响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一个洋内岛弧逐渐成熟的过程。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之上(SSZ)的弧前环境,较晚形成的产物如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玢岩等为俯冲消减不同时期的产物。2、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及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岩类,Mg#中等(0.39~0.50)。二者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全岩(87Sr/86Sr)i为0.704966~0.707395,εNd(t)介于1.29~3.84之间,锆石εHf(t)为-1.7~18.8,平均值为5.6,δ18O为5.25‰~10.17‰,平均值为7.71‰。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亏损地幔,混染了约20%~40%的壳源物质。二者锆石U-Pb年龄为401 Ma左右,且均捕获了前寒武系的老锆石,说明本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基底。3、本区泥盆纪侵入岩呈较小面积分布,但火山岩非常发育。玉伊塔斯矿床含矿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384.6Ma,索东角闪辉长岩年龄为387.2Ma,全岩(87Sr/86Sr)i为0.703512~0.704076,εNd(t)介于4.98~5.36之间,锆石εHf(t)值为9.8~12.9,δ18O同位素6.32‰~6.66‰。喀腊哲腊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年龄为393.5Ma,其磷灰石(87Sr/86Sr)i为0.703066~0.703332,εNd(t)为5.26~7.51。泥盆纪侵入岩及火山岩研究表明其构造背景为洋内弧有关的俯冲消减环境,索东角闪辉长岩及玉伊塔斯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亏损地幔,为岛弧背景下俯冲板片流体及俯冲沉积物熔体共同交代上部地幔楔形成。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源区来自亏损地幔,受地壳污染程度较小,可能是石榴石橄榄岩熔融的产物。4、本区石炭纪-二叠纪侵入岩较为发育,但火山岩发育一般。碱性花岗岩带中扎河坝西岩体年龄为321Ma,早于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其具有A2型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环境,暗示其侵位时该地区造山作用已结束。从早到晚,从北向南,东准噶尔乌伦古到卡拉麦里地区A型花岗岩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逐渐降低,而εNd(t)的值逐渐增高,表明岩浆源区不断亏损,中亚造山带有不断向南增生的趋势。库拉比也含矿岩体及卡拉岗组含矿流纹岩锆石年龄为274~278Ma。主微量元素及Sr-Nd-Hf同位素显示,前者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且有壳源物质的加入,后者与扎河坝西碱性花岗岩为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构造背景为后碰撞拉张环境。5、对东准噶尔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了4个阶段: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03~480Ma)为大洋扩张期,早奥陶世-早石炭世(480~360Ma)为俯冲消减期,早石炭世-晚石炭世(360~330Ma)为碰撞期,晚石炭世-二叠纪(330~252Ma)为后碰撞期。成矿作用为:奥陶纪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床,泥盆纪与中酸性、中基性岩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石炭纪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铜矿床,二叠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二叠纪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二叠纪与流纹岩有关的萤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床。

刘文祥,邓小华,吴艳爽,韩申,陈西,李巽,王永,陈衍景[2](2021)在《新疆东准噶尔顿巴斯套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文中认为新疆东准噶尔地区自北向南发育额尔齐斯、阿尔曼太、卡拉麦里三条大型构造带,南北两条构造带已发现大量造山型金矿,而阿尔曼太构造带与南北构造带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却未见造山型金矿的报道。因此,笔者等选取了该构造带最重要的金矿床——顿巴斯套金矿,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相学研究以及构造解析。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有区域性断裂的次级断裂控矿、脆—韧性剪切带控矿、背斜核部控矿"三位一体"的控矿特征,其中,NW—SE向脆—韧性剪切带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金矿化显着晚于矿区赋矿岩浆岩——石英闪长玢岩,且该矿床与相邻构造带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富CO2的特征,综合认为顿巴斯套金矿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将该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3期:(1)以产出草莓状黄铁矿为典型特征的沉积期;(2)以黄铁矿压实、结核、重结晶为特征的成岩期;(3)以产出热液脉和金的矿化为典型特征的热液期。热液期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以脆—韧性变形为主的铁白云石—石英—黄铁矿阶段和由脆—韧性变形向脆性变形转变的石英—钠长石—方解石阶段。黄铁矿可划分为6个世代、毒砂可划分为3个世代:(1) Py1为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具有草莓状、胶状等特殊结构;(2) Py2为成岩作用形成的黄铁矿,具有顺层分布、呈结核状等特征;(3)热液期毒砂Apy1,粒度50~100μm,自形、半自形,常与金共生;(4)热液期毒砂Apy2,自形,粒度300~700μm;(5)热液期黄铁矿Py3,他形—自形,粒度50~150μm,以内部包体多、孔洞多为显着特征;(6)热液期黄铁矿Py4,半自形—自形,粒度150~300μm,以包体多,孔洞少,发育压力影为特征;(7)热液期Py5,以背散射下亮度高、显着富As为特征;(8)热液期毒砂Apy3:以颗粒粗大、自形、内部包体少、发育碎裂结构和压力影为特征;(9)热液期黄铁Py6:以颗粒粗大、半自形到自形、内部包体少、发育碎裂结构和压力影为特征。随着脆—韧性变形作用进行,黄铁矿、毒砂的粒度有序递增,自形程度逐渐升高,而品位逐渐降低,金的沉淀主要发生在脆—韧性变形阶段,脆性变形阶段无金矿化。主成矿阶段标志性的铁白云石化蚀变、微细浸染状的黄铁矿化、毒砂化蚀变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汤谨晖[3](2020)在《粤东北仁差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仁差火山断陷盆地处于NE向武夷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与EW向南岭成矿带东端这一独特的地质构造交汇部位。区内印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晚期火山活动强烈,发育多组断裂构造。盆地具有优越的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属国内重要的铀多金属矿聚集区之一。目前,在盆地中已发现多个U、Mo、Au、Ag等多金属矿床和一批矿化(点),成矿前景较好。以往盆地基础地质工作主要局限于几个已知矿床,矿床外围空白区较多,对许多基础地质问题未进行系统研究。另外,对盆地及邻区丰富的地质、物化探、遥感等地学信息,尚未利用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理论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这成为制约盆地下一步找矿方向的拓展和找矿勘查突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与盆地有关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等资料,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测试,在盆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基本查明了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全面梳理了铀多金属矿空间分布规律,厘定了矿床成矿序列及矿床成因,建立了盆地成矿模式。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源地学信息,提取成矿异常信息。根据找矿标志,构建矿床成矿预测地质模型。采用MORPAS评价系统数据知识的“经验模型法+成因模型法”的混合驱动形式,应用“找矿信息量法”对特征异常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对各成矿单元开展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并对各靶区分别进行了远景评价。具体研究过程中取得成果简述如下:(1)在古应力要素研究基础上,恢复了盆地自中生代印支期至古近纪始新世的构造—沉积—岩浆演化序列。同时根据对盆地及周边节理在不同地层单元产状和切割关系筛分,认为盆地主要存在四期共轭节理。第四期节理集中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地层中,最大主应力轴轴向EW,呈现EW挤压及SN伸展的应力状态,盆地在该阶段以伸展断陷为主,与盆地铀主要成矿年龄阶段相对应。区内最关键控矿因素应为断裂构造,NNE向、NWW向、EW向断裂交汇复合部位因拉张作用形成的张裂区(带),是成矿流体最理想的存储空间(容矿构造),控制主要铀矿床(矿体)空间定位。(2)盆地次流纹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硅、铝过饱和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的流纹岩特征。岩浆源区可能来自壳源,次火山岩不是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其主要的形成机制,样品表现出来的结晶分异特征应是岩浆超浅层侵入过程中长英质矿物发生结晶的结果。对盆地基底文象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首次测得两个谐和年龄分别为179±1Ma和186±1Ma,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即燕山第一幕岩浆活动之产物。测年成果加深了对仁差盆地构造—岩浆演化的认识,也为粤东北地区在早侏罗世缺乏岩浆岩活动的报道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数据。(3)对典型矿床关键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剖析,认为:差干多金属矿床应属再造富集而成的沉积—火山热液复成因矿床,隐伏断裂构造控制了深部主要矿体的展布范围,改变了前人对成矿单一“层控”的地质认识;麻楼矿床应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铀矿床,空间定位于次流纹斑岩内接蚀带边缘相(细斑次流纹斑岩)0~30m内,矿化分布在由挤压破碎产生的次级密集裂隙群带中;鹅石矿床应属沉积—火山热液复成因矿床,产于晚白垩世叶塘组上组上段顶部第三韵律(K32-Ⅲb)中的层凝灰岩、含砾凝灰岩中。盆地酸性火山岩应是铀物质来源的主体,另外因素是深部岩浆活动;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由大气降水和深源流体叠加作用而成。(4)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认为盆地火山岩主要是晚白垩世早期(K2)火山活动的产物。铀矿样品206Pb/238U年龄结果表明,成矿时代由晚白垩世晚期一直延续到新近纪上新世,应是多期多阶段成矿。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中“地质时代(旋回)—矿床成矿系列(组)—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的研究思路,厘定了盆地矿床的成矿系列,将盆地矿床归于晚三叠世—白垩纪(燕山旋回)下3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并依据矿床控矿因素及地质作用环境差异,将盆地4个矿床划分成差干式、麻楼式2个找矿模式。(5)对多源地学信息进行异常提取,盆地内共圈定伽玛综合异常晕圈10个(U-1~U-10),Ⅰ级水化远景区8个(Ⅰ-1~Ⅰ-8);对水系沉积物测量19种元素的地化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原理,确定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组合,提取出Hg-Y-La组合、Bi-Sn-W-Be组合、Zn-Mo-Nb组合、Au-Pb组合、Cu-Zn组合综合异常;选用ETM+遥感影像7个高光谱波段对铁离子蚀变矿物、羟基蚀变矿物及硅化、中基性岩脉等异常信息分别进行识别提取。在上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像等信息提取基础上,编制了各类综合异常成果图件。(6)根据盆地成矿规律,结合多源地学信息提取结果,建立区内火山岩型铀矿床主要找矿判别标志。从成矿地质背景、构造与结构面关系、成矿特征等参数方面研究,建立盆地成矿预测地质模型。采用数据知识的“经验模型法+成因模型法”的混合驱动形式,利用MORPAS3.0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特征信息量叠加分析,并圈定了找矿靶区。区内共圈定5个A级找矿靶区(编号:A1~A5)、3个B级找矿靶区(编号:B1~B3),对各找矿靶区分别进行了远景评价。

高玲玲[4](2020)在《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文中认为阿尔泰南缘地处中亚造山带西段、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汇聚带北缘。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大体经历了:前震旦纪古陆形成阶段,震旦纪-晚古生代早期洋盆形成、俯冲和闭合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晚期大陆板块碰撞阶段,中生代亚洲大陆边缘以及新生代陆内造山四个复杂演化阶段,是我国重要的贵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集区。阿尔泰南缘西段以发育金、铜-锌多金属矿床为特色,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VMS型矿床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温热液脉型两种。其中VMS型主要代表矿床有阿舍勒铜锌矿床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包括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等。区内VMS型矿床主要产于阿舍勒组一套火山沉积岩/次火山岩中,成矿作用大体经历了早期海相火山喷气-同生热液沉积和晚期变形变质热液叠加作用;中温热液脉型矿床主要产于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中,成矿作用一般经历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VMS型矿床矿石及其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大量富液相包裹体(LV型)、少量富气相包裹体(VL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也逐渐减小,由初期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演化为后期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同位素C、H、O及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在成矿初期时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后期成矿流体中混入了海水;S、Pb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地层中。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LV型)、富气相包裹体(VL型)、含CO2包裹体(LC型)和纯CO2包裹体(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成矿流体从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逐渐演变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稳定同位素C、H、O研究表明:金矿早期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中期晚期不断有大气水混入,由S、Pb同位素数值暗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和地层。对研究区内主要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岩浆岩、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VMS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阿舍勒铜锌矿床(342Ma)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383Ma);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300290Ma)。上述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1)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大洋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在西伯利亚块板的构造背景之下的矿化;(2)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有关的矿化。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VMS型及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分别产于阿舍勒组和托克萨雷组,并且矿床的分布与北西向延伸的断裂同向,构造不同程度控制、影响矿床的产出,金矿床往往沿着侵入体边缘分布,围岩蚀变发育并有一定的分带性且对于矿体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性。时间上研究区中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380340Ma的铜-锌金多金属矿化以及290300Ma的金矿化。在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内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预测概念模型”,建立研究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以定量化空间数据分析和集成方法为主线,开展了区域金、铜-锌及多金属矿床、地质、化探以及遥感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5处,铜-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4处。

王磊[5](2020)在《西秦岭火鸡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分形解析及成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特提斯古海洋板块碰撞的应力作用区。研究区所处的徽县-两当北部成矿区带,岩浆活动强烈,各期次断裂构造发育,是西秦岭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论文主要依托西秦岭火鸡山地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共采集土壤化探样品1030件,以Au、Ag、Cu、Pb、Zn、As、Sb、Bi、Hg、W、Sn及Mo等12种元素含量数据为对象,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进行元素组合划分,研究元素空间变化特征。引入分形和多重分形理论,采用含量-面积模型(C-A法)、多重分形滤波技术(S-A法)和局部奇异性指数法,确定各单元素异常下限,运用阈值进行插值,对单元素进行异常提取与解析。在单元素异常分形解析的基础上,采用因子-泛克里格模型对研究区化探数据进行空间定量组合求异,分析组合元素变异性及结构,并绘制因子得分等值线组合异常图和空间定量组合3D分布图。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绘制因子得分背景和异常图,使背景和异常相分离,有效地提取了各因子的隐蔽元素组合异常信息。综合地质背景、单元素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作出分类和评价解析。得到以下成果和认识:(1)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及野外地质调查分析,研究区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以断裂为主。存在F1、F2和F3三条断裂,另有沿NE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Au异常密集区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2)根据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变化系数统计和元素组合关系分析,研究区土壤中As、Bi、Au、Sb、Pb及Ag元素呈强富集分布,W、Sn、Hg及Mo元素呈富集分布。Bi、Ag、Mo、Hg、Sb、As、Pb、Au及W元素分化和迁移能力较强,呈强分异分布,极有利于迁移富集成矿。多元统计分析表明,F1因子所占方差贡献率最大,为33.133%,表现为Au-Ag-Pb-Zn-Sb元素组合。(3)基于分形理论提取异常信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模型提取时无需剔除元素的极值,提取的异常多分布于高背景区域,但在弱异常区域提取中有一定局限性。S-A模型和奇异性指数可以很好地提取变化背景异常,S-A模型可以滤掉不同尺度下的背景值,提取出局部异常信息,弥补了C-A模型的不足,但边缘区域异常无法有效提取。局部奇异性指数法可以在以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深层次提取,可以作为识别地球化学弱异常的有力工具。三种分形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为研究区深层次地球化学异常解析提供了有力证据。(4)因子-泛克里格模型分析了各组合元素的空间结构,较为合理地表达了研究区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信息。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和空间定量组合3D分布图,多角度刻画了元素异常。多重分形滤波技术(S-A)对组合元素异常的提取,可为有利区段圈定提供重要参考。(5)共圈定出8处找矿远景区,包含Ⅰ级异常1处(Ⅰ-1),Ⅱ级异常2处(Ⅱ-1、Ⅱ-2),Ⅲ级异常5处(Ⅲ-1、Ⅲ-2、Ⅲ-3、Ⅲ-4、Ⅲ-5)。其中,Ⅰ-1、Ⅱ-1、Ⅱ-2为重要的找矿有利区段。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孟秋熠[6](2020)在《东准噶尔古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文中研究表明中亚造山带,是地球上最大的增生造山带和显生宙地壳增生区,同时也是世界上着名的成矿域之一,发育巨量具有年轻幔源组分的花岗岩和大量的矿产。东准噶尔地处中亚造山带腹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结合部位,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东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和成矿背景存在着争议,研究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的时空分布规律、物源特点及其与矿产时空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对探究东准噶尔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在该地区进行矿产勘探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收集、整理东准地区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地球化学数据以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利用ArcGIS进行花岗岩及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并对东准噶尔琼和坝地区典型性两个时期斑岩铜矿开展了野外调查和赋矿围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并对其矿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准噶尔地区金属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花岗岩时空演化和深部地壳组成之间的耦合关系,取得了以下成果:1、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集中发育于古生代(500-265Ma),明显分为三期,分别为500-400Ma、400-360Ma和360-265Ma,前两期花岗岩主要发育于扎河坝-琼和坝一线以及双峰山地区,主要表现出弧花岗岩特征;相对来说,第三期花岗岩则呈全区大面积分布,以发育大量的大量碱性花岗岩、A型花岗岩为特征,尤以320-280Ma最为发育,暗示东准噶尔洋至少在晚石炭世之间就已关闭。2、琼河坝拉伊克勒克斑岩铜(钼)矿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419±3Ma)的俯冲环境;而坝西斑岩铜(钼)矿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早石炭世(337±2Ma和337±4Ma)的构造体制转换期。3、通过同位素填图显示东准噶尔古生代花岗岩具有高正εNd(t)值(+1.3~+12.3)和εHf(t)值(+2.2~+18.2),以及年轻的模式年龄(TDM2(Nd)=1.0~0.4Ga,TDM2(Hf)=1.45~0.3Ga),年轻幔源物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揭示东准噶尔深部组成应主要为年轻的新生地壳,而古老基底非常少或者没有。4、东准噶尔发育大规模矿产,主要为与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金、钨锡矿和少量的铁矿以及岩浆石墨矿,只有南北两侧发现有与基性-超基性有关的铜镍矿,目前尚未发现铅锌矿、锂矿等与壳源关系密切的矿产,这说明东准噶尔的矿产明显受控于其年轻新生地壳物质组成。东准噶尔成矿年代主要集中在志留纪-二叠纪,少部分为早中生代侏罗纪,志留-泥盆纪产出的矿产相对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分布在乌伦古-扎河坝-琼河坝一带,而石炭纪-二叠纪形成的矿床(点)规模相对较小,但数量多,在区内广泛分布,这与区内花岗岩类时空演化规律具有很好的耦合性。

蔺新望,王星,陈光庭,赵端昌,赵江林[7](2020)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段泥盆纪岩浆活动及侵位方式的探讨》文中认为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段发育大量的岩浆岩,对取自阿德尔石英闪长斑岩和乔拉克萨依花岗闪长岩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415.7±4.0) Ma和(413.5±3.0) Ma的年龄值。据此将其形成时代厘定为早泥盆世。两组样品主量元素差异明显,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石英闪长斑岩具有中钾-低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特征,而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特征。两者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中等-弱负Eu异常;微量元素Rb、Th、U等LILE富集,具有明显的"峰",Nb、Ta、Ti等HFSE强烈亏损,呈明显"TNT"负异常,显示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岩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阿尔泰造山带东段泥盆纪早期岩浆活动剧烈,成因复杂,侵位方式多样,形成了多种火成岩构造组合,可能是热幔-热壳结构下的产物,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路阔[8](2019)在《新疆乔拉克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是勘查地球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处理大量检测数据,是影响找矿效果及效率的关键。在实际勘查地球化学工作中,主要应用数学方法利用大量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异常识别与信息提取,并预测未知矿床,从而为研究区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本文以新疆乔拉克地区1:2.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Au、As、Ag、Bi、Cu、Hg、Mo、Pb、Sb、Zn等10种元素划分背景和异常、提取和筛选异常信息,并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1)通过对研究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统计分析发现,元素并非完全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其中微量地球化学元素背景值更多的是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而异常值服从分形分布。(2)通过观察各元素的含量-面积双对数拟合图,了解各元素的异常期次,并得到研究区10种微量元素的异常下限值,为进一步从研究区复杂的地球化学背景中分离出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S-A法)将异常场和背景场分离,增强弱异常,进而在C-A法得到的区域异常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提取致矿异常。(3)应用因子分析对研究区10种元素的共生组合规律进行研究,可将元素分为4组因子,其中F1因子主要为Cu-Pb-Zn-Ag-As,F2因子主要为Mo-Sb,F3因子主要为Au-Hg,F4因子主要为Bi,将因子分析与多重分形滤波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取组合元素异常。(4)研究区内共圈定10处异常,其中A类异常1处,B类异常4处,C类异常5处,A类异常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南,分布于黑云母花岗石英闪长岩内,受岩浆作用明显,是寻找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区域。

代俊峰[9](2019)在《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文中指出全球铅锌资源主要来自沉积岩容矿的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铅锌矿床;但天山地区却发现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显示出巨大的矽卡岩型铅锌成矿潜力,这是天山铅锌成矿的重要特色。这些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形成于何种地质环境?矿化样式和成矿方式如何?都是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以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相学研究为基础,选取新疆西天山阿尔恰勒和东天山阿奇山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天山晚古生代矽卡岩型铅锌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的研究,并建立新疆天山远矽卡岩型和近矽卡岩型两种不同的铅锌矿化模式。同最后,从时空分布、构造活动、容矿地层、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等几个方面着手,揭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系统物质组成和成矿演化,旨在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找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的成果和进展:(1)阿尔恰勒矿床成矿时代为340 Ma;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部分来自围岩大哈拉军山组。成矿和区域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表明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岛弧环境,与南天山洋俯冲过程中在伊犁板块南缘引起的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阿尔恰勒矿床属于远矽卡岩矿床,是深部来源的岩浆热液沿地层层间薄弱带进行渗滤交代的结果。(2)阿奇山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06 Ma;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部分来自围岩雅满苏组。成矿与区域岩浆活动时空关系表明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南天山洋俯冲的岛弧环境。阿奇山矿床属于渗滤交代矽卡岩矿床,是岩浆流体与雅满苏组中的钙质砂岩、灰岩透镜体进行水岩反应的产物。(3)天山地区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主要发在在晚古生代,受大洋俯冲岛弧环境、钙碱性岩浆活动、古生代海相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有利含矿热液供给通道以及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4)通过系统归纳成矿时代、构造环境、容矿地层、岩浆活动以及矿化蚀变等多个控矿要素,认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巨大。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北缘和南缘、乌兹别克斯坦中天山南缘以及新疆东天山之中天山地块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邢浩[10](2019)在《新疆伊犁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意义》文中认为中亚造山带是研究造山和地壳生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伊犁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部,其晚古生代强烈的岩浆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聚焦于此。但到目前为止,汇聚与伸展两个截然不同构造背景认识依然存在,火山岩浆作用在伊犁地块北缘(博罗科努山)与内部(阿吾拉勒山、伊什基里克山)有何不同和联系还不清楚。可见厘清该时期岩浆活动规律,探讨壳幔作用过程,对晚古生代地壳生长及成岩成矿均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论文以详细的野外宏观调查为基础,选择伊犁北缘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为重点,总结地块内部及边缘同组岩石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探索伊犁北缘晚古生代壳幔作用机制,明确岩浆活动内在规律。本次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测得博罗科努山尼勒克县北、琼阿希河谷等地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75Ma、350Ma,结合前人针对本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测得的年龄数据,大量统计分析表明,伊犁北缘该时期岩浆活动集中于350380Ma,东西空间上并不存在明显的时代变化规律,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是典型的陆缘弧产物。2.伊什基里克山与博罗科努山岩浆作用近乎同期,只是开始时间较晚(330368Ma);而阿吾拉勒山岩浆活动开始时间与博罗科努山岩浆活动结束时间接近(350 Ma),持续至晚石炭世。3.伊犁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原始基性母岩浆具有高铝的性质,中酸性火山岩一部分形成于基性岩浆的结晶分异,一部分形成于新生地壳的重熔,一部分形成于两者的混合作用。4.统计和对比伊犁地块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同位素数据表明,洋陆俯冲的挤压背景下,博罗科努山火山岩具有较宽的Nd同位素变化范围(?Nd(t)=-4.79+4.10),而阿吾拉勒山火山岩具有较集中的幔源Nd同位素特征(?Nd(t)=-3.51+7.34)。前者可能与泥盆-石炭纪由挤压向拉张应力转换过渡有关,而后者可能与二叠纪大洋板片回撤/海沟后退有关。5.MELTS模拟结晶分异过程表明原始岩浆分异演化过程具有含水、低压等特点,分异过程主要发生于浅部地壳;EC-AFC迭代计算指示早期火山岩混入下部地壳成分居多,而晚期火山岩中上部地壳成分较多;热力学计算验证了下部地壳重熔的合理性。

二、新疆乔拉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乔拉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东准噶尔地区研究现状
        1.2.2 扎河坝地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测试方法
        1.6.1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1.6.2 锆石SIMS U-Pb定年
        1.6.3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1.6.4 锆石O同位素分析
        1.6.5 全岩主微量分析
        1.6.6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东准噶尔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扎河坝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
    3.1 东准噶尔蛇绿混杂岩概况
    3.2 扎河坝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地质特征
        3.2.1 地质剖面概况
        3.2.2 岩石学特征
        3.2.3 矿产及矿化特征
        3.2.4 构造变形特征
    3.3 蕴都卡拉铜金钴矿床
        3.3.1 矿床地质特征
        3.3.2 含矿岩体特征
        3.3.3 含矿岩体锆石U-Pb年代学
        3.3.4 含矿岩体锆石Hf-O同位素
        3.3.5 主微量地球化学
        3.3.6 Sr-Nd同位素组成
    3.4 讨论
        3.4.1 蕴都卡拉含矿岩体形成时代
        3.4.2 蕴都卡拉含矿岩体地球化学意义及构造背景
        3.4.3 扎河坝蛇绿岩地球化学意义及构造背景
第四章 泥盆纪岩浆演化
    4.1 侵入岩及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4.2 索东角闪辉长岩
        4.2.1 岩石学特征
        4.2.2 锆石年代学特征
        4.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5 讨论
    4.3 玉伊塔斯铜金矿床
        4.3.1 矿床地质特征
        4.3.2 含矿岩体特征
        4.3.3 锆石年代学特征
        4.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3.5 讨论
    4.4 喀拉哲腊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
        4.4.1 岩石学特征
        4.4.2 锆石年代学特征
        4.4.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4.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4.5 讨论
第五章 石炭-二叠纪岩浆演化
    5.1 侵入岩及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5.2 扎河坝西石炭纪碱性花岗岩
        5.2.1 岩石学特征
        5.2.2 锆石年代学特征
        5.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2.4 Sr-Nd同位素特征
        5.2.5 讨论
    5.3 库拉比也铜镍硫化物矿床
        5.3.1 矿床地质特征
        5.3.2 含矿岩石特征
        5.3.3 锆石年代学特征
        5.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3.5 同位素地球化学
        5.3.6 讨论
    5.4 恰库尔图珍珠岩、萤石矿床
        5.4.1 矿床地质特征
        5.4.2 岩石学特征
        5.4.3 锆石年代学特征
        5.4.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4.5 同位素地球化学
        5.4.6 讨论
第六章 扎河坝及邻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6.1 扎河坝及邻区构造演化
        6.1.1 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03-480Ma):大洋扩张期
        6.1.2 早奥陶世-早石炭世(480-360Ma):俯冲消减期
        6.1.3 早石炭世-晚石炭世(360-330Ma):碰撞期
        6.1.4 晚石炭世-二叠纪(330-252Ma):后碰撞期
    6.2 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岩浆演化序列
        6.2.1 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
        6.2.2 侵入岩时空分布规律
    6.3 区域成矿作用
        6.3.1 奥陶纪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床
        6.3.2 泥盆纪与中酸性、中基性岩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
        6.3.3 石炭纪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铜矿床
        6.3.4 二叠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6.3.5 二叠纪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
        6.3.6 二叠纪与流纹岩有关的萤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床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新疆东准噶尔顿巴斯套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
2 矿床地质
3 矿化、蚀变及成矿期次
    3.1 沉积期
    3.2 成岩期
    3.3 热液期
        3.3.1 铁白云石—石英—黄铁矿阶段
        3.3.2 石英—钠长石—方解石阶段
4 讨论
    4.1 构造与金的成矿
    4.2 岩体与金的成矿
    4.3 地层与金的成矿
    4.4 矿床成因类型
    4.5 金的成矿过程
5 结论

(3)粤东北仁差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工作量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地质演化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 航空伽玛场特征
        2.3.2 重力场、磁场特征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4.1 铀、氡地球化学特征
        2.4.2 多金属地球化学特征
    2.5 区域遥感特征
    2.6 区域矿产特征
3 研究区铀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
    3.1 地层
        3.1.1 寒武系(?)
        3.1.2 泥盆—石炭系(D_(2+3)—C_1)
        3.1.3 白垩系上统(K_2)
        3.1.4 古近系(E)
        3.1.5 第四系(Q)
    3.2 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裂构造
        3.2.3 火山构造
    3.3 岩浆岩
        3.3.1 侵入岩
        3.3.2 火山岩
        3.3.3 次火山岩
    3.4 变质岩
        3.4.1 区域变质岩
        3.4.2 动力变质岩
    3.5 仁差盆地形成演化及与铀多金属成矿关系
        3.5.1 盆地形成演化特征
        3.5.2 盆地形成演化与成矿关系
4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4.1 差干多金属矿床
        4.1.1 矿床地质特征
        4.1.2 矿体地质
        4.1.3 矿石物质成分及围岩蚀变
        4.1.4 控矿因素分析
    4.2 麻楼矿床
        4.2.1 矿床地质特征
        4.2.2 矿体地质
        4.2.3 矿石物质成分及围岩蚀变
        4.2.4 控矿因素分析
    4.3 鹅石矿床
        4.3.1 矿床地质特征
        4.3.2 矿体地质
        4.3.3 矿石物质成分及围岩蚀变
        4.3.4 控矿因素分析
5 铀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5.1 铀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5.1.1 成矿空间分布规律
        5.1.2 成岩成矿时间分布规律
        5.1.3 矿床成矿系列厘定
    5.2 成矿要素
    5.3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5.3.1 成矿物质来源
        5.3.2 成矿流体来源
        5.3.3 铀的迁移与沉淀
        5.3.4 成矿模式
6 多源地学信息提取
    6.1 地球物理特征及信息提取
        6.1.1 放射性伽玛场特征
        6.1.2 异常信息提取
    6.2 地球化学特征及信息提取
        6.2.1 非铀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信息提取
        6.2.2 放射性水化学特征及信息提取
    6.3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6.3.1 遥感图像数据预处理
        6.3.2 地质构造遥感解译
        6.3.3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6.3.4 遥感硅化信息提取
        6.3.5 多源地学信息优化组合
7 铀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与远景评价
    7.1 成矿潜力分析
        7.1.1 区域成矿潜力分析
        7.1.2 主要矿床成矿潜力分析
    7.2 地质模型建立
        7.2.1 找矿标志
        7.2.2 成矿预测地质模型
    7.3 综合信息数据库建立
    7.4 矿产资源预测方法选择
    7.5 预测模型地质单元划分
    7.6 预测模型的变量选取及赋值
        7.6.1 模型变量选取的原则、特点及方法
        7.6.2 区域成矿特征变量的选取及赋值
        7.6.3 综合信息分析
    7.7 找矿靶区圈定及远景评价
        7.7.1 找矿靶区圈定原则
        7.7.2 找矿靶区圈定及评价
8 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4)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同类型金矿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矿床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金、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1.6.1 主要认识
        1.6.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早古生代侵入岩
        2.3.2 晚古生代侵入岩
        2.3.3 中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矿产
        2.4.1 早古生代矿床
        2.4.2 晚古生代矿床
        2.4.3 中-新生代矿床
第3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3.1 VMS型矿床
        3.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3.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3.2 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3.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3.2.2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3.2.3 金坝金矿
第4章 主要矿床成因研究
    4.1 VMS型矿床
        4.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4.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4.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
        4.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4.2.2 托库孜巴依金矿
        4.2.3 金坝金矿
第5章 区域构造演化及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构造背景
        5.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5.1.2 萨尔朔克金及多金属矿床
        5.1.3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
        5.1.4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5.1.5 金坝金矿床
    5.2 区域构造演化与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2.1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2 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3 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第6章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6.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条件
        6.1.1 VMS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1.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2 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6.2.1 VMS型金、铜-锌多金属矿
        6.2.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6.2.3 矿床空间分布及产出规律
        6.2.4 矿床时间演化规律
    6.3 金、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6.3.1 VMS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6.3.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找矿标志
    6.4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6.4.1 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建设
        6.4.2 成矿相关信息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
        6.4.3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西秦岭火鸡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分形解析及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2.2 地质统计分析在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应用
        1.2.3 分形理论在地球化学异常提取中的应用
    1.3 研究区以往研究基础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
        2.2.4 区域矿产
        2.2.5 变质作用
    2.3 研究区地质特征
        2.3.1 地层
        2.3.2 构造
        2.3.3 岩浆岩
        2.3.4 热液及围岩蚀变
第3章 微量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3.1 样品采集与分析
    3.2 元素变化系数特征
    3.3 元素组合关系分析
        3.3.1 相关性分析
        3.3.2 聚类分析
        3.3.3 因子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单元素异常提取与解析
    4.1 基于简单分形理论的异常提取
        4.1.1 简单分形含量-面积模型基本原理
        4.1.2 基于简单分形含量-面积模型的异常下限确定
    4.2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异常提取
        4.2.1 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基本原理
        4.2.2 基于多重分形能谱-密度模型的异常下限确定
    4.3 基于局部奇异性理论的异常提取
        4.3.1 奇异性理论基本原理
        4.3.2 基于局部奇异性理论的异常下限确定
    4.4 异常结果对比分析
第5章 综合异常提取与解析
    5.1 泛克里格法提取因子得分异常
        5.1.1 泛克里格法基本原理
        5.1.2 元素空间定量组合异常提取
    5.2 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方法提取因子得分异常
    5.3 研究区综合异常信息解析
第6章 成矿预测
    6.1 成矿预测要素特征
    6.2 预测远景区划分
    6.3 有利区段优选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及认识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东准噶尔古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
    2.2 地层
    2.3 岩浆岩
    2.4 矿产(金属矿产)
第三章 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物质来源
    3.1 东准噶尔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
    3.2 东准噶尔花岗岩源区性质判别
第四章 典型斑岩矿床研究
    4.1 区域地质概况
    4.2 泥盆纪拉伊克勒克斑岩铜钼矿
    4.3 早石炭世坝西斑岩铜钼矿
第五章 东准噶尔主要金属矿产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5.1 主要金属矿产及其分布特征
    5.2 主要金属矿产与花岗岩的时空耦合关系
    5.3 主要金属矿产时空分布与深部地壳组成的耦合关系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段泥盆纪岩浆活动及侵位方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岩体及岩石学特征
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3.1 样品采集
    3.2 数据处理
4 结果分析
    4.1 锆石U-Pb测年
    4.2 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量元素特征
        4.2.2 稀土元素特征
        4.2.3 微量元素特征
5 讨 论
    5.1 形成时代及意义
    5.2 岩体形成环境及成因
    5.3 岩浆侵位的壳-幔结构模式
6 结 论

(8)新疆乔拉克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前人研究概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3 研究区地质特征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样品采集方法
    3.2 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
    3.3 研究方法
4 研究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4.1 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4.2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规律
    4.3 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5 单元素异常信息提取
    5.1 应用C-A法确定异常下限
    5.2 应用S-A法提取异常信息
    5.3 C-A法与S-A法对比分析
6 组合元素异常信息提取
    6.1 组合元素聚类分析
    6.2 组合元素因子分析
    6.3 元素组合异常的圈定
7 异常评价与成矿有利地段预测
    7.1 成矿条件分析
    7.2 异常分类与评价
    7.3 成矿有利地段预测
8 结论与展望
    8.1 认识与结论
    8.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铅锌资源形势及发展战略
        1.1.2 天山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矽卡岩矿床研究现状
        1.2.2 西天山阿尔恰勒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3 东天山阿奇山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主要工作量
    1.6 论文创新点及特色
第二章 天山区域构造与铅锌矿产
    2.1 基本构造单元
    2.2 区域构造演化
        2.2.1 前寒武纪古陆形成
        2.2.2 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
        2.2.3 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
        2.2.4 中-新生代陆内成盆
    2.3 重要成矿环境与铅锌矿床类型
第三章 西天山阿尔恰勒矿床
    3.1 乌孙山成矿带构造背景
    3.2 阿尔恰勒矿床地质特征
        3.2.1 地层
        3.2.2 岩浆岩
        3.2.3 构造
        3.2.4 矿体特征
        3.2.5 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
        3.2.6 矿物共生关系
    3.3 成岩成矿年代学和矿床地球化学
        3.3.1 闪锌矿Rb-Sr测年
        3.3.2 阳起石Sm-Nd测年
        3.3.3 辉长-闪长岩锆石U-Pb测年
        3.3.4 辉长-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3.4 同位素研究
        3.4.1 C-O同位素
        3.4.2 H-O同位素
        3.4.3 S同位素
        3.4.4 Pb同位素
    3.5 阿尔恰勒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3.5.1 远矽卡岩矿床
        3.5.2 成矿时代
        3.5.3 成矿物质来源
        3.5.4 矿床成因
        3.5.5 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四章 东天山阿奇山矿床
    4.1 区域地质背景
    4.2 矿床地质特征
        4.2.1 地层
        4.2.2 岩浆岩
        4.2.3 构造
        4.2.4 矿体特征
        4.2.5 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
        4.2.6 矿物共生关系
    4.3 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及矿床地球化学
        4.3.1 黄铁矿Re-Os测年
        4.3.2 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及Lu-Hf同位素组成
        4.3.3 花岗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4.4 成矿物质来源
        4.4.1 硫同位素
        4.4.2 碳、氧同位素
        4.4.3 铅同位素
    4.5 阿奇山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4.5.1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4.5.2 成岩成矿时代
        4.5.3 成矿物质来源
        4.5.4 矿床成因
        4.5.5 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五章 天山晚古生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规律
    5.1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5.2 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关键控矿要素
        5.2.1 晚古生代岛弧环境
        5.2.2 地层
        5.2.3 岩浆岩
        5.2.4 构造
        5.2.5 热液蚀变
        5.2.6 金属矿物组合
        5.2.7 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5.3 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找矿潜力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实验方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10)新疆伊犁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安山质岩浆形成过程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伊犁地块晚古生代火山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思路
    1.6 论文工作量
    1.7 主要创新性成果和认识
第2章 晚古生代区域地质背景
    2.1 基本构造格架
    2.2 构造演化
        2.2.1 哈萨克斯坦山湾构造的演化史
        2.2.1.1 元古代古陆
        2.2.1.2 古生代洋陆转换
        2.2.1.3 中新生代陆内成盆
    2.3 博罗科努山区域地质
        2.3.1 地层
        2.3.2 岩浆岩
        2.3.3 断裂
第3章 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岩石特征
    3.1 琼阿希、胡吉尔台、尼勒克北实测剖面
        3.1.1 琼阿希河剖面
        3.1.2 琼阿希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_1d)
        3.1.3 尼勒克水泥厂北剖面
        3.1.4 水泥厂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_1d)
        3.1.5 尼勒克县胡吉尔台北剖面
        3.1.6 胡吉尔台大哈拉军山组(C_1d)
    3.2 成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3.2.1 火山岩年代学
        3.2.2 火山岩稀土和微量地球化学
    3.3 大哈拉军山组岩石组合
    3.4 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岩浆作用时限
        3.4.1 吐拉苏盆地
        3.4.2 也里莫墩
    3.5 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
第4章 博罗科努山安山质岩浆成岩过程
    4.1 基性岩浆的分离结晶
        4.1.1 博罗科努山基性岩组成
        4.1.2 结晶分异的母源成分
        4.1.3 基性岩高铝含量的控制因素
    4.2 MELTS模拟结晶分异主量元素结果
    4.3 结晶分异模拟过程的微量元素计算
    4.4 基性岩浆的同化混染-Assimilation
        4.4.1 博罗科努山基性岩浆的EC-AFC过程
    4.5 壳内重熔
        4.5.1 岩浆房的壳内深度
        4.5.2 地壳深熔过程实例
        4.5.3 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部分中酸性岩地壳重熔的迹象
        4.5.4 地壳重熔的微量元素验证
    4.6 下部地壳重熔的热力学属性
    4.7 岩浆混合-Mixing and Mingling
        4.7.1 岩浆混合与博罗科努山高Mg安山岩
    4.8 建立伊犁地块北缘安山质岩浆成因模型
    4.9 成矿构造背景意义
第5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实验方法
    附文内理论应用及简述
        结晶分异过程简介
        结晶过程的应用
        同化混染过程简介
        AFC过程简述
        EC-AFC(Energy Constrained-Assimilation Fractional Crystallizaition)
        岩浆混合过程简介
        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一般情形
        岩浆混合作用的应用
        地壳深熔-Crustal Anatexis
        MELTS介绍
        MELTs模拟过程参数设置
    附图
    附表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新疆乔拉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D]. 汤贺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2]新疆东准噶尔顿巴斯套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刘文祥,邓小华,吴艳爽,韩申,陈西,李巽,王永,陈衍景. 地质论评, 2021(03)
  • [3]粤东北仁差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D]. 汤谨晖. 东华理工大学, 2020(02)
  • [4]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 高玲玲. 吉林大学, 2020(08)
  • [5]西秦岭火鸡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分形解析及成矿预测研究[D]. 王磊.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东准噶尔古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D]. 孟秋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7]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段泥盆纪岩浆活动及侵位方式的探讨[J]. 蔺新望,王星,陈光庭,赵端昌,赵江林. 现代地质, 2020(03)
  • [8]新疆乔拉克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与评价[D]. 路阔.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D]. 代俊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10]新疆伊犁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意义[D]. 邢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标签:;  ;  ;  ;  

新疆曲拉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