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杨家琦[1](2021)在《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还是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动力和源泉。教育作为一种启迪人类智慧、挖掘人类潜能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劳动一起,推动了整个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促进儿童健全的心智发展和健康的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小学劳动教育已经受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全面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本文在整理有关劳动教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从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入手,探寻小学生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发现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揭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从学校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及访谈法,发现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劳动教育的课时缺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劳动价值观有待提高;2.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单调化,具体表现为:学生劳动时间少且劳动形式单一,劳动内容陈旧,劳动地点相对贫乏;3.学校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缺乏劳动评价考核机制、劳动教育经费及场地匮乏。经分析,研究者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较低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其次是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分数至上”的教育观仍占上风;此外还有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以及受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劳动教育问题的产生受到社会各界多因素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结合新时代特征及相关国内外研究,针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要把握好劳动教育新方向,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其次,要构建社会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完善劳动教育评价督导机制;此外,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要落实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效果;最后,要丰富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通过以上举措,力求使小学生能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基本劳动知识,使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相关体制机制,发挥劳动教育的潜在精神价值,最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劳动教育也必须加快前进的脚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劳动教育依旧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加强自己在劳动方面的认知和理解,确立良好的劳动观。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悟到生命的真谛,感受美好生活,积极创新,最终获得充盈的灵魂。本文宗旨意在让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展现出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王月圆[2](2021)在《中共党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提升研究》文中认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加强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十分必要。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要让大学生明白我们从何而来,又要去向何方的问题。党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有:明理功能、增信功能、崇德功能、力行功能。党史的明理功能就是大学生通过党史的学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思想理论入脑的过程。使大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党的思想理论,在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党的思想理论。党史的增信功能就是马克思主义入心的过程,树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而内生出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党史的崇德功能就是要明大德,汲取奋进精神;要守公德,恪守为民情怀;要严私德,严于修身律己。党史的力行功能就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党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表现为:一方面,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认同度较高、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党史的思政功能得到一定发挥;另一方面,不同群体学习党史的成效有差异、大学生对中共党史知识的认知不均衡、大学生对主流党史观不确信。大学生党史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未达到取得理想的效果,思政功能发挥还有很大空间。剖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党史教育环境复杂。近年来,社会思潮复杂多元,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而家庭教育较为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提出严峻挑战。二是有些高校的党史教育针对性不强。党史教育时效性弱、大学生主体性未被充分重视以及实践活动开展的不充分。三是部分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仍有一定的空间。提升党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形成多方合力。首先,统一宣传思想,优化教育环境。其次,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最后,加强思政课的主渠道建设,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朱莹[3](2021)在《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研究》文中认为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文化对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自信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支柱,不仅表现在国家、民族和政党对本国文化的充分认可,更表现在个人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对民族思想体系的坚定性和对发扬文化生命力的归属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逐步认识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对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信,有利于认清社会现实,有利于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理性面对各种挑战,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人民群众意识到文化自信对国家繁荣、民族独立、个人发展产生的关键作用。国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有利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人生阶段中青少年时期尤为重要,青少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新时代赋予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开拓者,肩负着国家未来繁荣兴盛、实现文化强国的重担。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积极带领广大青少年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对青少年民族精神和历史精神教育,响应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提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青少年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研究重难点和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包括阐述了新时代、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相关概念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文化自信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分析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角度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路径选择,遵照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审视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问题,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四个方面寻求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路径。

刘瑶[4](2020)在《2004—2019年博物馆教育述评》文中指出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院成立了,它在成立之初就具有教育功能。1956年,"三性二务"明确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职能。直到今天,教育这一职能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该文对近十多年的中国博物馆教育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做出贡献。

欧阳鹏[5](2020)在《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状况发生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家庭德育是在“家庭场域”中培育和发展孩子的道德、思想、政治、理想、爱国精神、民族情怀、集体意识、民主理念、法治观念、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新时代国家发展中的新形势与新变化,以及家庭德育本身存在的许多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因素、不合时宜的因素、效率低下的问题等,呼唤家庭德育变革。变革,是一个“变”的过程,又是一个“革”的过程。“变”,意味着家庭德育中原有积极因素的强化、匮乏因素的补全;“革”,意味着家庭德育中负面因素的消弭。变革既是刊谬与补缺的过程,又是强化与增益的过程。研究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除明晰其基本内涵外,亦需厘清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关系”。人们的“家庭观、生活观与婚姻观”,“个人与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与儿童关系”的妥善建构与维持,各个家庭之“家格”的发展状况,人们对于“家庭与个人幸福、社会和谐之耦合关系”的理解,都与家庭德育的存续和变革息息相关。另外,以马克思主义家庭德育相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庭德育相关理论为行动指南,从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思想及近代以降中外学界家庭德育相关理论中汲取充足“营养”,是新时代家庭德育实现科学、高效变革的必要前提。探赜新时代家庭德育为什么要变革,一方面,须揭示和正视家庭德育面临的新变化与新形势: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结构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日益习见的特殊家庭现象。另一方面,须审视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归因:当前阶段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难题,引致家庭德育的诸多被动和无奈;在古今中外文化杂糅与冲突背景下,家庭德育面临文化选择与坚守之困局;科学建构与理性反思贫乏、德育理论与方法自觉缺失;家庭“自我”发生疏离;德育智慧与家庭安全感缺位;“德育过度”;家长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家庭“德育爱”出现“二律背反”;父亲沦为家庭德育中的“他者”。“缺失型”、“控制型”、“反面型”、“暴力型”、“威权型”为家庭德育现实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深刻体认变革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原则,是开展变革前最核心的准备工作。剖析制约因素,是因为变革会牵涉这些因素、变革活动将受到这些因素制约。唯有洞悉它们的本质内涵,才能顺利开展变革工作。制约因素主要涵括主体因素、结构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功能因素等。明确基本原则,是为了充分保障变革的合理性、有序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是为了让变革活动的具体行为在秩序与“章法”的规范下更加有的放矢。变革过程应遵循方向正确与操作可行相结合、承继传统与前瞻未来相统一、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相协调、时代共性与家庭个性相洽同等原则。开展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既要变革家庭外围的“德育生态”,又要变革家庭内在的“德育体系”。变革家庭外围的“德育生态”:第一,在国家层面,创新与优化相关制度,完善制度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在社会层面,整治和重构家庭外围的社会环境与道德生态;第三,在社区层面,优化社区资源配置,促进社区对家庭德育的有效参与和多元协同;第四,在家校及个体层面,洞悉家校德育分野与共生之道,打造协作相通且互不从属的共育格局。变革家庭内在的“德育体系”:其一,从优化父亲角色、强化亲职教育、深化家长参与、统摄德育影响等方面着手,提高家长的德育胜任力,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其二,建立兼具个适性与社会性、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实效性与综合性的家庭德育目标结构,规避道德目标“阿伦特困境”;其三,创新家庭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知识立场、时代立场、身份立场、生命立场和系统观导向;其四,在融贯并蓄、旁求博考、多元创生、用科技舆情之利、动“爱与关心”之情的方法求索中推动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综上,论文采用思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含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问卷调查以及质性访谈等)、历史研究法和多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变革是什么——为什么变革——准备变革——开展变革”为研究思路和逻辑线索,对中国家庭德育及其变革的内涵与理论、问题及归因、因素与原则、生态外铄与质量内求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杨莹[6](2020)在《数字博物馆青少年知识传播力评估体系探研 ——基于广州市典型数字博物馆》文中提出数字博物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物博物馆工作中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其中,“教育”作为数字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主要任务而持续被关注。此外,青少年教育关系着文化的传承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数字博物馆应当将青少年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利用其资源优势、传播优势和互动优势来开展各具特色的青少年教育。本研究以此为启发,基于对广州市内典型数字博物馆的考察,试图建立一套数字博物馆青少年知识传播力评估体系,来更准确合理地评估数字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具体表现与传播功能。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厘清了广州市内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脉络,其数字化历程是在政府政策支持、行业标准建立以及博物馆自身努力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演进的,资源与技术的极大突破也为数字化在博物馆的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而从缺乏技术标准、巩固青少年主体地位和助力知识传播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立数字博物馆青少年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再以广州市内多家典型数字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大众传媒传播力评估模型”、“社会组织传播力评估模型”、“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模型”的解构式剖析,提炼其中包含的与青少年知识传播相关联的指标因素,初步建立起了包括“前期评价:知识传播前”“中期评价:知识传播过程中”“后期评价:知识传播后”三个维度的传播力评估框架。重点采用了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十五位数字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了访谈,对其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的基础上构建出数字博物馆青少年知识传播力评估模型,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项指标的具体权重。该模型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体系。其中定性体系包含9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指传播前期的“传播主体:数字博物馆”“媒体平台前期宣传”;传播中期的“传播内容科学文化知识”“技术使用”“青少年参与过程”;传播后期的“后期跟进报道”“青少年受众反馈”“传播目标完成情况”和“社会影响力”。在定量体系中,有6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是:“传播主体:数字博物馆”“媒体平台前期宣传”“传播内容科学文化知识”“技术使用”“后期跟进报道”和“青少年受众反馈”。建立“数字博物馆青少年知识传播力评估模型”为数字博物馆在青少年观众教育、知识传播和服务上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对当前的传播现状予以科学客观的评估,还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终极目的,为数字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外部动力和体系支持。

陈静[7](2020)在《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使小学生初步意识到劳动对于自身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当代学校内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不高依然令人担忧。作为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来的新时代的“五育并举”之一的劳动教育,对其研究和实践尚不充分。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个案剖析,发现当前小学学校劳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小学生的劳动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对劳动教育内涵辨识不清,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欠缺;2.劳动教育缺少“名分”,主要表现为劳动教育的地位比较边缘化;3.劳动教育缺少有效保障。主要表现在,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有待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不足;劳动教育缺少设施保障;劳动教育缺少时间保障;4.社会资源有待充分开发。经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影响;2.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3.家校缺少有效协同;4.劳动教育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结合国内外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以价值为先:树立正确劳动教育观念。要摈弃错误劳动价值观念,加强正确劳动思想教育,重塑科学的劳动价值观。2.保障为基: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包括完善劳动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重视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强化学校劳动教育督导评估,保障劳动教育活动经费。3.学校为核:开展生动有效劳动教育。学校应细化明确劳动教育目标,科学设计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培养劳动教育师资,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充分开发劳动教育资源,配齐配强劳动教育设施,完善评价机制,让导向发挥激励性。4.协同为要,形成家校劳动教育合力。家校劳动教育观念要统一,推进步调要一致,劳动时间要保证,榜样示范要力行。

陈嵚[8](2020)在《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武术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进行武术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对成长具有极大的益处。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存续和发展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武术选项课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武术课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武术教学和训练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这项运动,掌握武术技能,并且促进武术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本文对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基本情况良好,教师对新大纲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尚未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武术选修课教学内容设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理论讲授没有兼顾专业知识和武术内涵价值;武术教师对新兴教学方法了解较多,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较好,教学评价比较合理;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都比较合理,并且大多数教师都拥有武术国家一级裁判证,但武术教师的职称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也较少,另外武术教师的科研水平呈现出两级分化的特征,教师对教学计划的重视不够;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大部分学生的武术学习态度较好,学生对教师的总体水平认可程度较高,多数学生有着比较强的武术学习动机和兴趣,但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对武术内核的学习和了解。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包括课程设置因素、项目因素、硬件设施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等五个方面。最后我们认为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要更好地开展,学校应调整武术课的课程内容,加大场地和器材投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加强对武术运动的推广力度。

郝宏鹏[9](2018)在《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户外教育的初衷即在于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共同促进教育的整体化与素质教育化,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教育成效。基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困境,从社会层面引导户外教育的有序发展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因此,解读我国青少年户外教育社会层面的发展现状,从市场化发展视角青少年户外教育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基础课题之一。本文主要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现状进行调查、现存问题进行总结。研究结果如下:1.沈阳市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的问题集中在组织管理合理性不够、战略选择优化程度不足、战略选择不完善、缺乏营销观念、绩效评估的标准化不足。2.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管理者对组织服务营销中产品专业性的要求不够严格,有60.71%的青少年家长认为参与户外教育活动有必要性。3.沈阳市青少年对户外教育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较高,并且对户外教育的参与动机很明确。4.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还未能纳入到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教材中。5.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包括:组织管理、战略选择、资金筹集、服务营销和绩效评估五个内容。组织管理包括组织设计、组织运作和组织调整,战略选择包括名牌、公关、竞争、价格和品牌。资金筹集包括筹资动机、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服务营销包括产品专业性、分销合理性、定价科学性、促销时效性和人员结构合理性。绩效评估包括考评体系完善性、考评条件公平性、考评方法多样性和考评流程明确性。

张玺[10](2017)在《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困境及其实践路径——以绵阳市游仙区Y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青少年社区教育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纽带,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媒介。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找出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指出解决青少年社区教育困境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学术界展开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二、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小学生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劳动教育在促进小学生个体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3.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堪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四)概念界定
        1.劳动
        2.劳动教育
        3.小学生劳动教育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全面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本质要求
    (二)劳动教育是实现德育综合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
    (三)劳动教育是满足小学生内心精神需求的有效手段
    (四)劳动教育是小学生从个体发展走向社会实践的中介环节
二、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一)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实施情况
        1.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2.劳动教育课时安排
        3.劳动教学内容和方式
        4.教师劳动教育态度
    (二)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实施情况
        1.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2.劳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3.劳动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4.学生劳动活动的参与度
    (三)学校劳动教育保障体系情况
        1.劳动教育考核评价
        2.劳动教育师资力量
        3.劳动教育设施配置
三、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对劳动教育的不重视
        1.劳动教育被弱化
        2.劳动教育被异化
    (二)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单调化
        1.劳动时间少、形式单一
        2.劳动内容缺乏新意
        3.劳动地点贫乏
    (三)小学生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不完善
        1.缺乏考核评价机制
        2.师资力量薄弱
        3.劳动设施缺位
四、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多因素的影响
        1.文化价值困惑
        2.保障机制缺位
    (二)小学教育的忽视
        1.狭隘教育观的影响
        2.教育方法不合理
        3.教育资源开发有限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匮乏
        1.劳动教育内涵认识不足
        2.传统成才教育观念影响
    (四)小学生自身因素
        1.错误的劳动价值观
        2.学习压力大、任务重
五、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一)把握小学生劳动教育新方向
        1.劳动教育内涵要展现育人价值
        2.因地因时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3.劳动教育方式要体现时代特征
        4.劳动教育内容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二)构建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1.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结合
        2.完善劳动教育评价督导机制
        3.加强劳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三)落实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效果
        1.合理安排劳动时间
        2.选择合适劳动内容
        3.激发小学生劳动意愿
    (四)丰富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验
        1.提高劳动价值认识
        2.增加劳动实践机会
        3.增强生活劳动能力
        4.体会劳动光荣情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共党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一、党史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 明理功能
    (二) 增信功能
    (三) 崇德功能
    (四) 力行功能
二、党史的大学生思政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 党史的大学生思政功能发挥的成效
    (二) 党史的大学生思政功能发挥的问题
三、党史的大学生思政功能发挥不足的原因
    (一) 高校党史教育环境复杂
    (二) 有些高校的党史教育针对性不强
    (三) 部分教育者教学工作投入不充分
四、党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的途径
    (一) 统一宣传思想优化教育环境
    (二) 发挥主阵地作用创新教育方式
    (三) 加强主渠道建设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党史的大学生思政功能发挥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内涵概念和相关理论
    第一节 相关内涵概念
        一、新时代的内涵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
        三、青少年的内涵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相关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现状
        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
        二、青少年提升文化认知
        三、部分青少年政治冷漠,信仰缺失
        四、部分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方法不恰当
    第二节 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多元化文化思潮模糊青少年的观念
        二、学校对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力度不足
        三、文化建设的失衡
        四、青少年文化观意识不强
第三章 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文化发展显困境
        一、社会多元化文化思潮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袭
        二、社会媒体的宣传存在一定的弊端
    第二节 学校教育内容缺失,文化自信难推动
        一、应试教育对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教师注重讲授知识,忽视实际的互动
        三、教育中忽视培养青少年能力
    第三节 家庭文化意识淡薄,文化情感难形成
        一、部分家长自身行为失范
        二、家庭教育方式可能存在功利性倾向
    第四节 青少年自身意志力不坚定,文化选择易摇摆
        一、部分青少年缺失理想信念
        二、青少年文化心理复杂且不稳定
        三、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
第四章 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的路径
    第一节 完善文化环境,深化社会文化的引导作用
        一、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二、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三、促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
    第二节 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校园文化的感染力
        一、教师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适时更新教育手段,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青少年文化感受
    第三节 创造良好家庭文化环境,发挥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
        一、塑造良好的家风
        二、创造舒适的家庭环境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第四节 加强青少年自我文化教育,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一、端正文化态度,加强文化认知
        二、唤醒青少年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三、参加实践活动,提高文化自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2004—2019年博物馆教育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
2 博物馆教育与社会教育
3 博物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4 博物馆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学的学科交叉

(5)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特别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既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3 论文的研究进路
        1.3.1 研究目标与逻辑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内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之内涵梳理及概念界定
        2.1.1 新时代
        2.1.2 家庭德育
        2.1.3 变革
    2.2 家庭德育变革的相关概念、因素或关系剖析
        2.2.1 家庭观、生活观与婚姻观
        2.2.2 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2.2.3 家庭成员与儿童的关系
        2.2.4 家有“家格”
        2.2.5 家庭与个人幸福及社会和谐的耦合性
    2.3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2.3.1 马克思主义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2.3.3 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思想及其涵育之道
        2.3.4 近代以降中国学界家庭德育相关思想
        2.3.5 近代以降国外学界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第3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归因
    3.1 新时代家庭德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变化
        3.1.1 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
        3.1.2 地缘结构与人口结构变迁
        3.1.3 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
        3.1.4 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
        3.1.5 特殊家庭日益习见
    3.2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主要现实问题及其归因
        3.2.1 结构性难题
        3.2.2 文化杂糅与冲突
        3.2.3 科学建构与理性反思贫乏
        3.2.4 家庭自我的疏离
        3.2.5 智慧与安全感缺位
        3.2.6 德育“过度”
        3.2.7 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制约
        3.2.8 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
        3.2.9 父亲沦为家庭德育中的他者
    3.3 新时代家庭德育现实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
        3.3.1 威权型家庭德育
        3.3.2 控制型家庭德育
        3.3.3 反面型家庭德育
        3.3.4 暴力型家庭德育
        3.3.5 缺失型家庭德育
第4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原则
    4.1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制约因素
        4.1.1 主体因素
        4.1.2 结构因素
        4.1.3 环境因素
        4.1.4 时间因素
        4.1.5 功能因素
    4.2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基本原则
        4.2.1 目标导向、系统有序与操作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4.2.2 继承传统、立足现实与前瞻未来相融合的原则
        4.2.3 高新技术、传统方法与德育规律相协调的原则
        4.2.4 借鉴国外经验与结合中国国情相统一的原则
        4.2.5 时代共性要求与家庭个性文化相洽同的原则
第5章 德育生态外铄: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宏观着力点及实践路向
    5.1 国家制度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加强党对德育制度变革的领导
        5.1.2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5.1.3 价值取向转换
        5.1.4 制度内容嬗变
        5.1.5 社会主义法治、德治的体认与共生
        5.1.6 制度家庭德育与家庭德育制度互洽
    5.2 社会环境优化与整治
        5.2.1 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德育的关系
        5.2.2 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
        5.2.3 强化“互联网+”社会之家庭德育担当
        5.2.4 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
    5.3 社区有效参与和多元协同
        5.3.1 优化社区资源配置
        5.3.2 活用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5.3.3 空间重构与认同再造并济
        5.3.4 社区文化、环境、舆论建设
    5.4 家校德育分野与共生
        5.4.1 明晰家校德育联动分工之关系及边界
        5.4.2 学校对家庭德育的支持
        5.4.3 发展学校德育的个适性
        5.4.4 家校共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6章 德育质量内求: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微观着力点及实现方略
    6.1 家长德育胜任力提升
        6.1.1 深化家长参与和三向互通
        6.1.2 强化亲职教育与父母成长
        6.1.3 优化父亲角色投入
        6.1.4 统摄家庭德育影响
        6.1.5 创新多位一体家庭教育
    6.2 家庭德育目标变革
        6.2.1 协调个适性与社会性
        6.2.2 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
        6.2.3 讲求实效性与综合性
        6.2.4 规避道德目标阿伦特困境
    6.3 家庭德育内容变革
        6.3.1 内容设计求索
        6.3.2 时代特色彰显
        6.3.3 人与中国人身份体认
        6.3.4 内容衔接及阶段原则恪守
        6.3.5 系统观运用
    6.4 家庭德育方法变革
        6.4.1 把准德育方法的辩证与统一
        6.4.2 活用其它学科之育人方法
        6.4.3 促成家庭德育方法多元指向
        6.4.4 创生儿童道德发展的可能性
        6.4.5 擅取时代科技与舆情之利
        6.4.6 让孩子在爱与关心中“动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卷)
附录C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
致谢

(6)数字博物馆青少年知识传播力评估体系探研 ——基于广州市典型数字博物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 研究综述
    1.4 本章小结
2 广州市内博物馆数字化历程及评估体系必要性分析
    2.1 政策支持、行业标准与个体驱动
    2.2 资源与技术的极大突破
    2.3 必要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广州市内数字博物馆青少年知识传播力评估体系初建
    3.1 评估体系构建目的、原则和步骤
    3.2 评估体系指标框架初建
    3.3 本章小结
4 二级指标考查要点及指标权重确定
    4.1 定性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
    4.2 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结论和创新点
    5.2 建议与反思
    5.3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
    5.4 本章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符合教育改革趋势
        1.1.2 小学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的基础环节
        1.1.3 小学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地位重要
        1.1.4 当代小学劳动教育弱化问题令人担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现状综述
        1.4.1 国外研究梳理
        1.4.2 国内研究梳理
        1.4.3 研究评述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1 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
        2.1.1 问卷设计
        2.1.2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2.1.3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2.1.4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2.2 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的访谈调查研究
        2.2.1 访谈设计
        2.2.2 访谈调查实施情况
        2.2.3 家长访谈内容分析
第3章 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3.1 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
        3.1.1 小学生劳动素质待提高
        3.1.2 劳动教育学科地位不高
        3.1.3 劳动教育缺少有效保障
        3.1.4 社会资源有待充分开发
    3.2 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3.2.1 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3.2.2 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3.2.3 家校间缺乏有效协同
        3.2.4 劳动保障体系不健全
第4章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案例
    4.1 “竞拍菜地”的劳动教育活动案例
        4.1.1 案例描述
        4.1.2 案例分析
        4.1.3 案例评析
    4.2 “小当家岗位制”的劳动教育活动案例
        4.2.1 案例描述
        4.2.2 案例分析
        4.2.3 案例评析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5.1 价值为先:树立正确劳动教育观念
        5.1.1 摈弃错误劳动价值观念
        5.1.2 加强正确劳动思想教育
        5.1.3 重塑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5.2 保障为基: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5.2.1 完善劳动教育政策保障体系
        5.2.2 全面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
        5.2.3 重视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5.2.4 强化学校劳动教育督导评估
        5.2.5 保障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经费
    5.3 学校为核:开展生动有效劳动教育
        5.3.1 细化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5.3.2 科学设计劳动教育课程
        5.3.3 优化培养劳动教育师资
        5.3.4 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5.3.5 充分开发劳动教育资源
        5.3.6 配齐配强劳动教育设施
        5.3.7 发挥评价导向激励作用
    5.4 协同为要:协调家校劳动教育力量
        5.4.1 家校配合,观念认识要统一
        5.4.2 家校配合,推进步调要一致
        5.4.3 家校配合,劳动时间要保证
        5.4.4 家校配合,榜样示范要力行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附件

(8)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武术的内涵及价值研究
        1.3.2 武术教学研究
        1.3.3 高校武术教学研究
    1.4 相关概念阐述
        1.4.1 教学
        1.4.2 武术教学
        1.4.3 武术选修课教学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问卷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教学开展基本情况
        3.1.1 教学目标
        3.1.2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3.1.3 教学方法
        3.1.4 台州市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评价状况
    3.2 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师资基本情况
        3.2.1 教师年龄、教龄情况
        3.2.2 教师科研情况
        3.2.3 教师学历情况
        3.2.4 教师职称情况
        3.2.5 教师专业水平
        3.2.6 教师业务培训情况
    3.3 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情况调查
        3.3.1 学生对武术选修课的学习态度
        3.3.2 学生对武术选修课教师的满意度
        3.3.3 学生选修武术的动机
        3.3.4 学生对武术的认知
        3.3.5 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3.4 台州市高校武术选修课教学环境情况调查
        3.4.1 学生对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满意度调查
        3.4.2 台州市武术教学班级的人数
    3.5 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发展途径
        3.5.1 科学设置武术选修课课程
        3.5.2 加大场地和器材投入
        3.5.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3.5.4 激发学生武术学习兴趣
        3.5.5 加强校园武术运动的宣传力度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致谢

(9)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市场化
        1.4.2 市场化运作
        1.4.3 户外教育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现状
        3.1.1 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组织管理分析
        3.1.2 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战略选择分析
        3.1.3 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资金筹集分析
        3.1.4 服务营销
        3.1.5 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绩效评估分析
    3.2 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存在的问题
        3.2.1 组织管理合理性不够
        3.2.2 战略选择不完善
        3.2.3 筹资渠道狭隘
        3.2.4 缺乏营销观念
        3.2.5 绩效评估不乐观
    3.3 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的优化对策
        3.3.1 合理进行组织管理
        3.3.2 战略选择的优化
        3.3.3 多元化资金筹集
        3.3.4 精准服务营销
        3.3.5 绩效评估标准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10)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困境及其实践路径——以绵阳市游仙区Y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学术界对青少年社区教育研究现状
    (一) 青少年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三) 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区域性经验总结。
    (四) 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
二、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困境———基于对绵阳市游仙区Y社区的调查
    (一) 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主体不协调。
    (二) 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基础设施落后。
    (三) 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能力较低。
    (四) 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运作机制缺乏。
三、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 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 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三) 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水平的实践路径
    (一) 完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满足青少年多样化需求。
    (二)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夯实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基础。
    (三) 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 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 打造协调运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科学性。

四、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 杨家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中共党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提升研究[D]. 王月圆. 山东大学, 2021(02)
  • [3]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研究[D]. 朱莹.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4]2004—2019年博物馆教育述评[J]. 刘瑶.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0(08)
  • [5]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D]. 欧阳鹏. 湖南大学, 2020(02)
  • [6]数字博物馆青少年知识传播力评估体系探研 ——基于广州市典型数字博物馆[D]. 杨莹. 暨南大学, 2020(04)
  • [7]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研究[D]. 陈静.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台州市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嵚.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6)
  • [9]沈阳市青少年户外教育市场化运作研究[D]. 郝宏鹏. 沈阳体育学院, 2018(05)
  • [10]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困境及其实践路径——以绵阳市游仙区Y社区为例[J]. 张玺.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6)

标签:;  ;  ;  ;  ;  

关于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