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黄河入海口生态开发调研意义
- 答:黄河入海口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成陆造地功能、物质生产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提供水源功能、调蓄洪水功能、降解污染物功能、保护土壤功能、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
合理开发利用方向:
1、加大黄河口尾间部分的治理力度,稳定黄河入海流路,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2、建设湿地生态地区气候观测站,加强科学研究
3、植树造林,恢复生态.
4、控制湿地开发规模,适度开发湿地旅游休闲
5、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6、加大湿地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
7、对湿地进行全面调查,建立湿地数据库,加大管理力度
问:关于黄河的资料
- 答:黄河(Yellow River)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黄河文化有《黄河大合唱》等,著名诗人如李白、王维、王之涣等,都留下了千古绝唱。另有音乐家、教授、演员等人以此为名。
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 答: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皮告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磨握如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瞎启(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 答: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 答: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的目的
- 答:调研组强调,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专题调研,目的是通过调研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大多部门协作力度,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和水资源宏观调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坚持全链条发力,加大执法司法力度,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全力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