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误诊儿童直肠肛周脓肿一例

B超误诊儿童直肠肛周脓肿一例

一、B超误诊小儿直肠肛周脓肿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曹敏然[1](2021)在《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且术后存在切口周围红肿硬结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如意金黄膏外敷护场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凡士林外敷护场治疗。采用BK Pro Focus 2202彩超机观察护场血流,比较两组术前和治疗后血流信号数量的差别;采用颜色RGB量化的方法分析护场颜色,采用枪式温度计、邵氏硬度计观测护场的温度和硬度,采用无菌薄膜勾边法测量护场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护场疼痛,分别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6天护场颜色、温度、硬度、疼痛评分和面积的变化。在5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其为疗效分析则采用秩和检验;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共有31名观察组患者和29名对照组患者完成病例研究。①根据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中优13例,良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中优8例,良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2.0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通过B超观察护场血流情况,治疗后两组护场B超下彩色血流信号数量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彩色血流信号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通过颜色RGB量化,术后第1天两组护场颜色R、G、B组成较术前均有增高趋势(R:P>0.05;G:P>0.05;B:P>0.05);术后第6天两组护场颜色R、G、B组成较术前均明显增高(R:P<0.05;G:P<0.05;B:P<0.05),观察组护场颜色R、G、B组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P<0.05;G:P<0.05;B:P<0.05)。④通过观测护场的硬度、温度和面积,术后第1天两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6天两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P<0.05),观察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通过VAS疼痛评分评估护场疼痛情况,术后第1天两组护场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6天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P<0.05),观察组的护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其中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07%,其中痊愈5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膏治疗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且术后存在切口周围红肿硬结的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红肿硬结消散,减轻疼痛。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血流、颜色、硬度、温度、面积和疼痛评分均存在较显着的影响。如意金黄膏可以促进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B超下彩色血流信号数量减少、改善护场血流情况,促进其护场颜色RGB量化数值升高从而改善护场颜色红赤,以及促进其护场的硬度、温度降低和面积减小。同时,如意金黄膏可改善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的中医证候。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护场理论可应用于外科疾病治疗,基于护场理论采用如意金黄膏治疗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高同刚[2](2019)在《猪蹄汤洗剂促进火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猪蹄汤洗剂对火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火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猪蹄汤组和康复新液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猪蹄汤组换药前给予猪蹄汤洗剂冲洗创面,康复新液组换药前给予康复新液冲洗创面,进行21天病程的对比治疗。换药时分别详细观察记录猪蹄汤组和康复新液组术后第3天、7天、14天、21天创面疼痛、创面渗出物、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等情况,根据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进行记录评分,然后对两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均无病例脱落情况,在两组对比治疗前,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术后创面初始面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均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以下为分析结果:(1)创面疼痛情况:猪蹄汤组和康复新液组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第7天与康复新液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第21天与康复新液组相比较,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创面渗出物情况:猪蹄汤组和康复新液组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第7天,与康复新液组对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第21天,和康复新液组相比较,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猪蹄汤组和康复新液组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第14天和康复新液组相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第21天和康复新液组相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创面愈合时间:猪蹄汤组和康复新液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8.03天和30.45天,经秩和检验Z=-2.659,P=0.0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天临床疗效对比,猪蹄汤组患者30例,2例痊愈,26例显效,2例有效,总体有效率100%;康复新液组患者30例,22例显效,8例有效,总体有效率100%;两组相比较,Z=-2.381,P=0.0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创面均完成愈合,创面愈合率100%,上皮组织完整覆盖创面。结论:1、猪蹄汤洗剂能明显减轻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的疼痛感,减低创面渗出,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2、猪蹄汤洗剂在本次临床治疗观察中未见不良反应,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何向阳[3](2019)在《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对象与方法:利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联众数字化病例检索系统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2001年1月至2018年11月因腹膜后畸胎瘤就诊并住院的患者共50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将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腹膜后畸胎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分析影响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10例(20.0%),女性40例(40.0%),男女之比为1:4。患病年龄1675岁,平均(41.9±14.4)岁,中位年龄43岁。良性49例(98.0%),恶性1例(2.0%),良恶性之比为49:1。首诊单纯查体发现者占42%(21/50),肿瘤部位疼痛者占36%(18/50),自行触及包块者占24%(12/50),大便情况改变者占18%(9/50),出现泌尿系统症状者占8%(4/50),下肢麻木疼痛者占4%(2/50)。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56%。肿瘤位于盆腔骶尾部者占64%(32/50),位于腹部者占36%(18/50)。5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215月,中位随访时间60.5月。截止到随访时间共复发7例,复发率为14.0%。复发时间为术后796月,平均复发时间37.1月,中位复发时间24月。对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0.012)、肿瘤是否残留(P=0.002)与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5);而患者性别(P=1.000)、肿瘤直径(P=0.692)、肿瘤部位(P=0.086)、肿瘤数目(P=0.579)、术中肿瘤是否破溃(P=1.000)、肿瘤是否分叶(P=0.065)等均不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将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年龄、肿瘤是否残留2个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是否残留(OR=13.320,95%CI=0.0030.414,P=0.008)与术后复发显着相关(P<0.05),而诊断年龄(P=0.052)不是其复发的显着相关因素(P>0.05)。50例患者的总体无瘤生存率为75.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96.0%、88.9%、88.9%。对相关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07)、肿瘤部位(P=0.018)、肿瘤是否残留(P=0.000)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无瘤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多为良性,临床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发病位置则以骶尾部最为常见。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肿瘤增大后则以相关压迫症状为主。术前应行CT检查,根据脂肪及钙化组织等典型表现多可提示诊断。手术中肿瘤是否残留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术后复发的显着相关因素。手术的完整切除是腹膜后畸胎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力求完整切除肿瘤,避免复发。无论肿瘤是否良恶性,腹膜后畸胎瘤手术切除后应定期复查,尤其对于术中肿瘤残留、年龄≤35岁、肿瘤位于骶尾部的患者,术后更应密切关注,以尽早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情况,并及时治疗。

杜晓英[4](2013)在《多切口浮线引流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多切口浮线引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提出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按坐骨直肠窝脓肿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多切口浮线引流;对照组给予单纯多切口引流术。两组术后均给予外用溃疡散创面换药。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当天排尿障碍、术后伤口愈合的情况、术后半年肛门功能及随访半年内的复发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以α=0.05为水准进行双侧检验。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第2~4天、第5~7天疼痛、术后创面的愈合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1天疼痛、术后当天排尿障碍、术后半年肛门功能方面及随访半年复发情况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多切口浮线引流在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上,不仅可使术后脓腔引流通畅,而且能很好的保护肛门功能,在术式上有明显的优势如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及患者痛苦小等。另外本术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加速创面的愈合速度等,证明了多切口浮线引流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有效方法。

吴一曼[5](2012)在《肛肠B超诊断与肛瘘手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肛瘘术后复发率较高是大家公认的,因此术前明确肛瘘的诊断无疑对其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着关键的作用。本课题旨在探讨术前肛肠B超诊断(频浅表小器官探头联合直肠腔内探头)与肛瘘手术的相关性,为肛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并为B超在肛肠疾病诊断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7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在传统检查的基础之上行B超检查(高频浅表探头联合腔内探头)诊断定位,然后手术医师参照B超所见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再进行手术;对照组仅凭临床表现、传统检查及术者经验进行手术。两组手术方式大致相同,根据检查结果及病情(瘘管的深浅、走行方向、内口位置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分别对比并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对肛瘘的瘘管、内口及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判断情况与手术中探查结果吻合度,并分析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术前对肛瘘瘘管位置、范围、形态、走行、分支、与括约肌关系及内口判断与手术中探查结果吻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对肛瘘瘘管位置、范围、形态、走行、分支、与括约肌关系及内口判断与手术中探查结果吻合率较高,两组间各吻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肛肠B超诊断对肛瘘术前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可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姜立新[6](2000)在《B超误诊小儿直肠肛周脓肿一例》文中研究表明

吕明慧,郝萍,张琳[7](2021)在《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在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B超引导下骶管阻滞在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乡新华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62例,均行切开双挂线引流术治疗,依据麻醉引导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31例)、超声组(31例),传统组予以解剖定位进行骶管阻滞麻醉,超声组予以B超引导下进行骶管阻滞麻醉,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退时间、调整穿刺针次数、麻醉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即刻(T1)、术后30 min(T2)、术后1 h(T3)、术后2 h(T4)、术后4 h(T5)、术后8 h(T6)、术后24 h(T7)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超声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退时间短于传统组,调整穿刺针次数少于传统组,穿刺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局麻药中毒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恶心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者T2、T3、T4时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B超引导下骶管阻滞应用于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手术麻醉中可改善麻醉效果、穿刺效果,缓解术后疼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陈晓鹏[8](2021)在《加味四黄膏安全性和外敷治疗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患者局部有红赤、肿痛、灼热等不适感,更严重者出现恶寒、高热、寒战等不适。肛周脓肿患者,脓液形成后应尽早切开排脓,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形成复杂性肛周脓肿或肛瘘。手术一般是肛周脓肿治疗的最终手段,由于脓肿发病部位在肛周,术后创面疼痛、易感染等因素,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伤口愈合缓慢。为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尤其是不明原因愈合缓慢的伤口,减轻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痛苦,故开展本次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铺垫。目的:旨在探讨加味四黄膏外敷治疗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同时研究加味四黄膏的安全性,为今后临床应用及推广积累资料。方法:(1)安全性研究:1.皮肤刺激性试验:将符合要求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即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各4只。采用同体左右侧对比法,给药前1天在动物背部左右两侧脱毛。左侧脱毛区外敷加味四黄膏基质即凡士林,右侧外敷加味四黄膏。每天同一时间给等剂量药,持续7天。每次敷药完成并清洗后1h及第2天上药前观察并记录皮肤刺激情况。末次敷药并清洗后1h及末次敷药后的2、3、4、5、6、7d观察并记录刺激反应。2.过敏性试验:挑选符合标准的白色豚鼠随机分为药物组、基质组、对照组各8只,涂药前1天将所有豚鼠左侧背部脱毛。致敏接触:试验开始第1、7、14天在豚鼠左侧背部脱毛处敷对应浓度药物,作为致敏接触。激发接触:试验开始的第28天,在豚鼠右侧背部脱毛处外敷对应浓度的药物作为激发。激发接触6h后,在用温水清洗残留皮肤表面药物的第0、24、48、72小时,观察三组豚鼠的过敏反应情况。3.急性毒性试验:将符合要求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加味四黄膏基质组、加味四黄膏组各6只。给药前1天脱毛。采用24小时内按最大剂量给药2次的方法,观察用药后14天内动物的有无异常表现。并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第4、7、10、14天的同一时间对新西兰兔称重。试验结束后进行解剖探查,如有毒性反应或剖检脏器出现异常,则进行病理学检查。(2)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同样的手术方式,术前处理及术后常规治疗均相同,区别是治疗组术后予加味四黄膏进行换药,对照组予院内制剂黄芩油膏换药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术后第1、3、7、14、21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疼痛、分泌物的情况,第1、3、7、14天患者创面水肿及肉芽情况,以及患者的痊愈时间。结果:(1)安全性试验:1.皮肤刺激试验:连续用药7天内,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背部两侧皮肤刺激反应均为轻度。用药结束后7天,完整皮肤组左皮肤无刺激反应,右侧在用药结束后第1天有轻度刺激,剩余6天无刺激;破损皮肤组左侧均有轻度刺激反应,右侧皮肤在用药结束后5天内为轻度刺激,第6、7天皮肤无刺激反应。2.皮肤过敏试验:加味四黄膏组豚鼠过敏反应积分小于2,无过敏性。3.急性毒性试验:三组新西兰兔的体重在用药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结束,解剖探查,腹腔脏器未见明显异常。(2)临床研究:1.生活质量比较:患者术后第3、7、14、21天,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2.疼痛评分比较:术后第3、7、14、21天,两组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3.创面分泌物比较:术后第3、7、14、21天,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情况优于对照组。4.创面水肿情况:术后第3、7、14天,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情况优于对照组。5.肉芽组织形态:术后第3、7、14天,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肉芽生长形态优于对照组。6.痊愈时间: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痊愈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痊愈时间更短。7.安全性考察:试验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发现异常及不适。结论:加味四黄膏外用是安全的,无明显皮肤刺激、过敏反应及急性毒性作用。加味四黄膏能促进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陈天懿[9](2020)在《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应用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复方黄柏液涂剂和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应用,观察二者在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减少创面疼痛、预防创缘水肿及肛周瘙痒、减少创面分泌物量等方面的效果差异性,了解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应用上的优劣。进而为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坐浴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入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一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肛周脓肿手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坐浴,治疗组采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坐浴,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从术后第3天、第7天、第21天、第35天观察肛门创面疼痛情况、肛周瘙痒情况、肉芽形态、创面分泌物量,测量创面面积,追踪最终创面愈合时间,计算创面愈合率,并记录以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和原始创面面积)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综合疗效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疼痛程度的比较中,术后第7天比较时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肛周瘙痒情况的比较中,术后第7、第21天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肉芽形态的比较中,术后第7天比较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分泌物量的比较中,术后第21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7.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率的比较中,在第21天、35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8.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坐浴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缓解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改善肉芽生长,预防术后创缘水肿,并有效减少术后创面分泌物量,减少肛周瘙痒发生率,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厉泽宇[10](2020)在《44例骶前肿瘤诊治的回顾性分析与讨论》文中提出目的:骶前肿瘤是发生于直肠和骶骨之间潜在间隙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全世界每年发病率为0.0025%-0.014%。加之其起病隐匿,故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本文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了近十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并进行对比,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8-2019.6期间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骶前肿瘤患者的病例,共44例。其中男性11人(25%),女性33人(75%)。通过院内系统搜集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组。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差异的对比分析。结果:共44例患者诊断为骶前/直肠后肿瘤,男性11人(25%),女性33人(75%),中位年龄50岁。良性肿瘤患者的中位年龄显着高于恶性患者。最常见症状为骶尾部/肛周疼痛(56.8%)。有下肢症状的9例患者(20.5%)中,8例(88.9%)为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多为先天性肿瘤(61.4%)、良性居多(59.1%)。最常见肿瘤类型为骶前囊肿(40.9%),中位肿瘤大小为5.6cm。经直肠指诊触及肿块患者占75%。超过90%的患者接受1项或多项影像学检查。接受手术治疗患者(70.5%)中,后入路术式居首(83.9%)。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该肿瘤有很高的复发率(37.5%),恶性肿瘤复发率(71.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28.6%)。结论:在本组对骶前肿瘤患者的研究中,女性患者人数明显高于男性。肿瘤大小、骶尾部症状在良恶性肿瘤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当患者出现下肢症状时,则应考虑到骨性或恶性骶前肿瘤的可能,尽早查明原因,避免延误治疗时机。病理诊断是目前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直肠指诊、MRI、CT在其诊断中也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放化疗可以改善预后。此外女性在30-59岁这一年龄区间患病人数最多,提示肿瘤的发生与女性自身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但仍需大样本数据进一步研究。

二、B超误诊小儿直肠肛周脓肿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误诊小儿直肠肛周脓肿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护场的认识和研究现状
        1.1 护场的理论渊源
        1.2 护场理论在现代中医外科学临床中的应用
        1.3 小结
        参考文献
    2 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
        2.1 肛周蜂窝织炎的治疗进展
        2.2 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
        2.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3 统计学处理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猪蹄汤洗剂促进火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的选择标准
    2 临床研究
        2.1 常规治疗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3.1 疗效性指标
        3.2 疗效判定标准
        3.3 安全评价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5.2 治疗结果
        5.3 安全性检测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3 猪蹄汤洗剂的源流考证
    4 猪蹄汤洗剂方解
        4.1 方药组成
        4.2 方药分析
    5 结果分析
    6 结论
    7 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肛周脓肿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搜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临床资料
        1.4.1 一般资料
        1.4.2 现病史及体格检查
        1.4.3 既往史
        1.4.4 影像学检查
        1.4.5 实验室检查
    1.5 手术相关资料
        1.5.1 肿瘤具体部位
        1.5.2 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
    1.6 病理结果
    1.7 随访
    1.8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预后分析
    2.1 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2.3 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4)多切口浮线引流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一般资料
        (三)诊断标准
        (四)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和评价标准
        (三)疗效评定标准
    三、统计方法
    四、治疗结果
        (一)术后并发症比较
        (二)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讨论
    一、坐骨直肠窝脓肿
    二、中医对掺药的认识
    三、外用溃疡散的药物组成及药理研究
    四、肛周脓肿的手术研究
        (一)手术方式
        (二)内口的寻找
        (三)内口的处理
        (四)切口的选择
        (五)脓腔的处理
    五、本术式的临床特点
        (一)本术式的要点
        (二)浮线的作用
        (三)本术式的优点
        (四)本术式的缺点
    六、治疗结果分析
        (一)术后并发症分析
        (二)术后恢复情况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5)肛肠B超诊断与肛瘘手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有关肛瘘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关于肛瘘的记载
        1.2 祖国医学关于肛瘘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2.1 肛瘘病因学说
        2.2 肛瘘的病理特点
        2.3 肛瘘无法自愈的原因
    3. 肛瘘的症状
        3.1 局部症状
        3.2 全身症状
    4. 肛瘘的诊断分类概况
        4.1 肛瘘的诊断现状及进展
        4.2 肛瘘的分类概况
    5. 肛瘘的治疗概况
        5.1 切断括约肌术式
        5.2 保存括约肌术式
    6. 肛瘘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6.1 术前诊断不明确
        6.2 内口定位不准确
        6.3 瘘管诊断不明确
        6.4 术后引流不畅
        6.5 其他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仪器、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中断或退出实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组
        2.2 对照组
    3. 观察指标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6. 讨论
        6.1 肛门直肠周围主要解剖结构
        6.2 超声成像
        6.3 本课题的创新与特色
        6.4 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在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传统组
        1.3.2 超声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8)加味四黄膏安全性和外敷治疗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肛周脓肿的概述
    2. 肛周脓肿的病因
        2.1 感染学说
        2.2 性激素因素
        2.3 免疫因素
        2.4 外伤因素
        2.5 中医对肛痈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肛周脓肿的临床症状
        3.1 疼痛
        3.2 流脓
        3.3 发热
        3.4 便秘
    4. 肛周脓肿的分期
        4.1 初期即炎性浸润期
        4.2 中期即化脓期
        4.3 晚期即破溃期
    5. 肛周脓肿的分类
        5.1 病位分类法
        5.2 急慢性分类法
        5.3 Eisenhammer分类法
    6. 肛周脓肿的诊断
        6.1 视诊
        6.2 问诊
        6.3 指诊
        6.4 实验室检查
    7. 肛周脓肿的鉴别诊断
        7.1 克罗恩病
        7.2 结核性脓肿
        7.3 化脓性汗腺炎
        7.4 坏死性筋膜炎
        7.5 梅毒
        7.6 肛周皮肤感染
        7.7 骶前囊肿和囊性畸胎瘤感染
    8. 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
        8.1 保守治疗
        8.2 手术治疗
    9. 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9.1 术后创面愈合缓慢的原因
        9.2. 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及临床研究
    1. 加味四黄膏的安全性研究
        1.1. 加味四黄膏的皮肤刺激试验
        1.2 皮肤过敏试验
        1.3. 急性毒性试验
    2. 临床研究
        2.1. 临床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实验结果讨论
        1.1 加味四黄膏无明显皮肤刺激、过敏反应及急性毒性作用
        1.2 加味四黄膏能促进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
    2. 问题与展望
        2.1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2.2 本次实验的后续想法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采集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应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样本来源选择
        2.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2.3 药物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操作方法
        3.3 分组处理
    4 观察指标
    5 疗效评定
        5.1 疗效评定标准
        5.2 肛门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5.3 肛周瘙痒情况
        5.4 创面肉芽形态
        5.5 创面分泌物量
        5.6 创面愈合率
        5.7 创面愈合时间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可行性分析
        1.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占比
        1.2 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对比与分析
        1.3 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原始面积对比与分析
        1.4 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个数对比与分析
    2 观察指标数据对比与分析
        2.1 创面疼痛数据对比与分析
        2.2 肛周瘙痒情况对比与分析
        2.3 创面肉芽情况对比与分析
        2.4 创面分泌物量对比与分析
        2.5 创面面积对比与分析
        2.6 愈合率对比与分析
        2.7 创面愈合时间对比与分析
        2.8 总体疗效对比与分析
    3 安全性审查
讨论
    1 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治疗
        2.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治疗
        2.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治疗
    3 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3.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的认识
    4 中药坐浴疗法
    5 复方黄柏液涂剂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中医理论基础
    6 研究结果分析
    7 小结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44例骶前肿瘤诊治的回顾性分析与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患者概况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方法
    2.4 治疗方式
    2.5 数据纳入及随访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年龄
    3.2 临床表现
    3.3 诊断方法及肿瘤特征
    3.4 治疗方法、效果及预后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B超误诊小儿直肠肛周脓肿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D]. 曹敏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猪蹄汤洗剂促进火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 高同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3]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D]. 何向阳. 青岛大学, 2019(03)
  • [4]多切口浮线引流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杜晓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5]肛肠B超诊断与肛瘘手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吴一曼. 陕西中医学院, 2012(02)
  • [6]B超误诊小儿直肠肛周脓肿一例[J]. 姜立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0(04)
  • [7]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在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应用[J]. 吕明慧,郝萍,张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24)
  • [8]加味四黄膏安全性和外敷治疗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D]. 陈晓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应用的临床观察[D]. 陈天懿.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44例骶前肿瘤诊治的回顾性分析与讨论[D]. 厉泽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B超误诊儿童直肠肛周脓肿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