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氰废水

生物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氰废水

一、生物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氨、含氰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雨[1](2021)在《受氰化抑制的铜锌硫硫化矿活化浮选行为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氰化提金产生的氰化尾渣含有大量未被回收的铜、铅、锌及金银等有价金属,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国内外对氰化渣中铜铅锌硫活化回收的研究较少,机理研究还不够充分。对于氰渣中有用矿物的回收,传统的活化药剂存在成本高、用量大、活化效果差等不足,需要开发新型活化药剂。本文通过浮选试验,系统研究了双氧水、过硫酸盐、高铁酸盐、焦亚硫酸盐、硫酸铜及其组合药剂对受氰化抑制的铜锌硫硫化矿的活化作用。通过电化学方法从理论上分析抑制和活化的可行性,利用红外光谱、XPS、Zeta电位和EPR检测方法分析了活化剂对受氰化抑制硫化矿的活化机理。浮选试验表明,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均能被氰化钠深度抑制,pH=8.5-9.5时,三种矿物回收率降至10.5%以下。单一和组合药剂可活化三种被抑硫化矿,回收率可恢复至80%-95%。其中强氧化剂需控制用量,防止过度氧化矿物。组合药剂可大大减小药剂用量,推荐双氧水+硫酸铜+焦磷酸盐、过硫酸盐+硫酸亚铁和焦亚硫酸盐+硫酸铜这三种组合药剂作活化剂,用量较小,活化效果更好。Eh-pH图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硫化矿被氰化钠抑制的组分为金属氰络合物。活化剂的还原电位均高于CN-的氧化电位,活化剂与CN-发生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均小于零,且均比活化剂与矿物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小,说明活化剂均能自发与CN-反应,且优先与CN-反应,当双氧水、过硫酸盐和高铁酸盐过量后,会进一步氧化矿物。焦亚硫酸盐与矿物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大于0,说明不能与矿物反应,有利于硫化矿的活化。Zeta电位分析表明,Na CN会使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表面的电位大幅下降,说明Na CN化学吸附在矿物表面,降低了矿物的可浮性,而活化剂会破坏CN-的吸附,恢复矿物表面电位,从而活化矿物。红外光谱和XPS结果表明,氰化钠加入后,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表面均出现了相应的金属氰络合物的峰,CN-在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而活化剂活化后,金属氰络合物峰减弱或消失,其中焦亚硫酸钠活化后,矿物表面的CN-变成SCN-,减弱CN-的抑制作用。氧化性强的活化剂活化后,矿物表面有部分Fe被氧化成Fe2O3和Fe3O4,部分S被氧化成高价的SO42-。EPR表明黄铁矿和过硫酸盐、过硫酸盐+硫酸亚铁、双氧水体系构成的高级氧化体系,产生的SO4-·和HO·自由基有助于破坏氰化钠在黄铁矿上的吸附。

刘新龙[2](2019)在《焦亚硫酸钠/空气法与硫化钠沉淀法联合处理金矿含氰废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在黄金生产中氰化法应用较为普遍,该方法产生的大量含氰废水给环境及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所选废水采自山东某金矿,其中总氰化物浓度为297.0mg/L、铜离子浓度为102.4mg/L、pH为6.7。鉴于该废水中高浓度铜离子可作为焦亚硫酸钠/空气法中所需催化剂,以及该方法处理含氰废水的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本论文拟开展焦亚硫酸钠/空气法联合硫化钠沉淀法处理含氰废水研究,使处理后废水的总氰化物和铜离子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总氰化物浓度小于0.5mg/L、铜离子浓度小于0.5mg/L)。分别以曝气柱(加设搅拌)和XFD型浮选机作为反应器,对比分析了搅拌速度、pH值、焦亚硫酸钠投加量、温度、反应时间和充气量对模拟废水中总氰化物的去除规律以及浮选机对去除率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搅拌速度增大,pH上升,充气量增大,总氰化物的去除率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总氰化物的去除率于60min后增加至稳定;水温的增加会提高总氰化物的去除率。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9.0、焦亚硫酸钠投加量为6g/L、充气量为130L/min、反应时间为1h、水温为30℃,浮选机的最佳搅拌速度为1600r/min,曝气柱的最佳搅拌速度为100r/min。在此条件下,浮选机的处理效果优于曝气柱,其中总氰化物残余浓度为0.43mg/L、铜离子残余浓度为3.60mg/L,总氰化物去除率为99.86%、铜离子去除率为96.49%;曝气柱中总氰化物残余浓度为1.56mg/L、铜离子残余浓度为8.34mg/L,总氰化物去除率为99.47%、铜离子去除率为91.85%。浮选机处理后总氰化物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但是铜离子未达标。曝气柱和浮选机中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浮选机的去除强化机制在于:负压吸气—搅拌破碎的气泡形成方式,能使气泡在溶液中均匀分布。在最佳条件下,反应30min时浮选机中溶解氧平均为7.50mg/L,氧化还原电位均在160mV以上,焦亚硫酸钠的利用率17.77%。相同条件下的曝气柱中溶解氧平均为5.40mg/L,氧化还原电位均低于160mV,焦亚硫酸钠的利用率17.62%。焦亚硫酸钠/空气法的二次污染主要为氰和氨的吹脱,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浮选机中氰的吹脱率为1.59%,氨氮残余浓度为24.35mg/L,氨的吹脱率为87.22%;曝气柱中氰的吹脱率为2.03%,氨氮残余浓度为26.22mg/L,氨的吹脱率86.15%。浮选机中较高的溶解氧使更多的氰化物被氧化成氨和碳酸氢根,因此氰的吹脱比曝气柱方式的少,氨的吹脱率较高。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氰和铜的存在形式包括Cu(CN)32-、Cu(CN)43-、CN-、CN(aq)以及各自的游离态。反应前后Cu(CN)32-浓度变化较小,Cu(CN)43-、CN-以及HCN(aq)三者浓度大幅降低。结合前人分析认为Cu(CN)32-是主要催化成分,其余形式中氰被氧化,铜被沉淀。焦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后加入PAM沉淀废水中的颗粒物,再利用硫化钠沉淀法去除废水中残余铜离子。结果表明:随着pH的上升,铜离子的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随着Na2S、PAM投加量的增加,对铜离子的去除率增加。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9.0、Na2S加入量为3.09mg/L(Cu:S摩尔比2:1.4)、0.1%PAM用量为4mL/L,处理后溶液中残余铜离子浓度低于0.5mg/L,达到一级标准。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处理实际含氰废水,处理后总氰化物残余浓度为0.46mg/L,铜离子残余浓度低于0.5mg/L。该方法总的药剂成本约为12.64元/m3。

纪鑫奇[3](2019)在《生物膜法厌氧氨氧化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简称ANAMMOX)生物脱氮工艺因其具有节约氧耗、污泥产量低、基质去除速率高等显着优点,使其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活性污泥法中厌氧氨氧化菌体截留困难、极易流失,对进水水质要求严苛等缺点造成其难以实现在大规模的工程中应用。为此,本试验采用上流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考察生物膜最佳反应基质比、基质浓度、冲击负荷等因素对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建立了稳定的厌氧氨氧化处理系统,然后通过改变进水基质比,考察基质比对厌氧氨氧化生物膜脱氮效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升进水基质氮浓度,考察不同进水基质浓度对厌氧氨氧化生物膜法脱氮效果的影响,随后进行生物膜抗冲击负荷试验,采用显微镜观测和宏基因组测序,观察宏观菌胶团、生物膜的结构形态、分析菌种分布特点。获得以下结论:(1)在进水基质比(NH4+-N:NO2--N)分别为1:1.32、1:1.20、1:1.108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通过对两种生物膜系统综合脱氮性能的对比考察,在基质比1:1.20时,两种生物膜系统厌氧氨氧化反应脱氮效果最好,此时帘式填料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2%、99.17%,束式填料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84%、99.20%。(2)提升进水基质氮浓度时,在总氮进水浓度由314.61mg/L提升至1262.56mg/L过程中,两种生物膜填料脱氮性能均呈现前中期上升,后期略有下降但未出现明显抑制的状态,远优于活性污泥法厌氧氨氧化,此时两种填料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33%和91.29%,其中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最终稳定至97.31%、97.65%,对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稳定至97.60%、96.12%,根据基质氨氮和亚硝氮去除量验证生物膜法厌氧氨氧化最佳基质比为1:1.20。通过冲击负荷试验验证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恢复能力,其中束式填料表现较好。(3)通过对两种填料生物膜活性、表征和生物角度分析,经过高氮浓度进水培养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仍具有较高活性,,厌氧氨氧化菌体明显增多。对两种填料结构组成进行显微观察,束式填料的组成结构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菌体稳定附着和增殖聚集。宏基因组通量测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填料生物膜中优势菌种均厌氧氨氧化菌,在帘式填料和束式填料中占比分别为25.9%和35.89%,其中对亚硝氮耐受性能更好的Candidatus Kuenenia含量最多。

黄万抚,李新冬,张明,赵冰心,代武川,李睿涵[4](2018)在《氰化浸渣回收金及废水高效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通过对生物氧化一氰化浸渣进行深入的矿物学研究,开发了破氰、活化、浮选回收金工艺,最终获得浮选金精矿金品位为20~24.99 g/t,回收率为78%.对氰化浸渣回收金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水,采用混凝、吸附、FMBR组合工艺及分类处理回用的方法处理,最终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硫酸和新鲜水,显着降低了成本,对同类企业具借鉴参考意义.

李建军[5](2016)在《高含铜锌氰化贫液处理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工业生产中的含氰废水主要来源于选矿、有色金属冶炼、炼焦、电镀、电子、化工等工业。当前氰化提金仍是国际上比较盛行的黄金提取方法之一,这一提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氰废水。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不论从环境工程还是生物安全的角度,对于含氰废水都应当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由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含氰废水浓度、成分等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含氰废水的自身特点而采取特定的处理方法。本文针对湖北某矿业有限公司在提金炼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高浓度铜锌离子的氰化贫液,通过中试实验探索出了一条膜分离+酸化+氧化的集成法处理工艺,并通过工程放大验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通过中试实验发现,生产产生的氰化贫液经过膜浓缩得到产水与浓水,产水回用于生产,浓水中待处理的总氰、铜、锌的离子浓度指标可提高2-4倍。将浓水进行两次酸化处理,一次酸化反应控制pH在4.0左右,二次酸化反应控制pH在2.0左右,通过两次酸化可实现总氰95%以上的回收利用,还可使废液中的铜锌离子分步沉淀。然后,用熟石灰调整二次酸化后的废水pH为9.0左右,进一步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再进行焦亚硫酸钠/空气法氧化处理,向中和后的废水中加入3g/L的焦亚硫酸钠并同时鼓入空气,处理后废水中总氰浓度小于0.5ppm。最后,向氧化后的废水中加入2g/L的ZnSO4·7H2O和2g/L的Na2S以及适量的絮凝剂进行硫化沉降。经过上述流程处理后,废水中的总氰及有害重金属离子含量都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以中试试验中探索出的工艺路线及相应最佳反应参数为基础,设计安装并调试运行了氰化贫液处理工程项目。在充分利用工厂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改造和选型,结合工厂车间实际状况进行线路布置,调试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转。项目效益分析表明,不论是从经济效益方面,还是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以及人类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该项工程的运行实施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林达[6](2015)在《含氰废水的二氧化氯处理技术》文中认为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应用比较广泛的二氧化氯破氰法,包括其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大量应用研究及工程实践。最后针对高浓度含氰废水,建议采用硫酸亚铁-二氧化氯两步法进行处理以达到高效及经济节约的目的。

胡杨甲,贺政,赵志强,罗思岗[7](2015)在《氰化浸出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氰化浸出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将其归结为两类处理方法:1直接分解破坏法;2回收利用氰化物法。并结合氰化废水的特点对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分析。各黄金生产企业可根据废水的实际性质和具体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可选择单一处理方法,也可选择几种上述方法进行联合处理。

党龙涛[8](2015)在《氰化废水风险评价及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氰化物为剧毒物,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通过建立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式,以Crystal Ball计算软件为模拟工具,对氰化废水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使氰化废水人体健康风险定量化。为使人体健康风险值低于可接受水平,针对人体皮肤接触渗入和呼吸吸入两种方式,基于风险来源可加性为基础,得出皮肤渗入途径的浓度限值范围为10-510-6mg/L,呼吸吸入途径的浓度限值为0.0010.009mg/m3。基于商值法,得出对整体水体生态无风险时氰化物含量为0.166mg/L;对整体土壤生态无风险时氰化物含量为0.148mg/L。通过对氰化废水溶液性质与结构的研究,主要金属配合物稳定性顺序为:亚铜氰配合物>三价铁氰配合物>二价铁氰配合物>铜氰配合物>锌氰配合物。在低浓度氰化废水中,由三氰亚铜配合物占主要形式,随着氰浓度不段增加,其主要形式由三氰亚铜、四氰亚铜配合物共同组成,最后四氰亚铜成为主要存在形式。针对氰化废水的特点,以三正辛胺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液体石蜡为膜助剂、Na OH水溶液为内水相,采用乳状液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氰化物。对Span-80、TOA、Na OH和乳水比四因素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各单因素对总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大小为:Na OH>Span-80>乳水比>TOA。研究结果表明:当TOA体积分数为2%、表面活性剂Span-80体积分数为3%、液体石蜡体积分数为1%、内水相NaOH质量分数为2%、油内比为1:1、乳水比为1:7,萃取时间为15min时,氰化废水中氰化物的萃取率达到95%以上。

李哲浩,吕春玲,迟崇哲[9](2012)在《黄金工业含氰、重金属及类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黄金工业所产生的含氰、重金属及类金属废水污染物排放的特点和黄金生产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简要叙述了传统处理方法,重点论述了清洁生产技术、深度处理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文中还阐明了未来黄金工业特征废水治理对策与发展趋势。

施永生,朱友利,龙滔,王琳[10](2011)在《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根据氰化物的分类和性质,介绍了含氰废水的处理机理和降解方法。目前生物法去除含氰废水为主流趋势,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主流工艺和主要投加菌种,并针对生物处理法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及对此应用方法的展望。

二、生物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氨、含氰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氨、含氰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受氰化抑制的铜锌硫硫化矿活化浮选行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氰化物概述
        1.1.1 氰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1.1.2 氰化物的危害
    1.2 氰化物抑制硫化矿浮选的研究
        1.2.1 氰化物抑制黄铁矿浮选的研究
        1.2.2 氰化物抑制黄铜矿浮选的研究
        1.2.3 氰化物抑制闪锌矿浮选的研究
    1.3 氰化渣概述
        1.3.1 氰化提金现状
        1.3.2 氰化渣的来源和分类
        1.3.3 氰化渣的危害和特点
    1.4 氰化渣综合利用现状
        1.4.1 氰化渣的预处理
        1.4.2 氰化渣中有价元素的回收
        1.4.3 氰化渣的无害化处理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2 试验药剂及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和检测方法
        2.3.1 单矿物试验方法
        2.3.2 X射线衍射(XRD)检测
        2.3.3 电化学和热力学机理分析
        2.3.4 红外光谱检测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
        2.3.6 Zeta电位测试
        2.3.7 EPR分析
第三章 氰化钠对硫化矿的抑制作用研究
    3.1 单矿物浮选试验
        3.1.1 矿浆pH值对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2 丁黄用量对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3 硫酸铜用量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4 矿浆pH值对硫酸铜活化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 氰化钠抑制硫化矿的浮选试验
        3.2.1 氰化钠用量对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2 矿浆pH值对受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受氰化钠抑制的硫化矿活化浮选试验研究
    4.1 双氧水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1.1 双氧水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1.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2 过硫酸盐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2.1 过硫酸盐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2.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3 高铁酸盐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3.1 高铁酸盐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3.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4 焦亚硫酸盐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4.1 焦亚硫酸盐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4.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5 硫酸铜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5.1 硫酸铜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5.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6 双氧水+硫酸铜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6.1 双氧水+硫酸铜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6.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的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7 双氧水+硫酸铜+焦磷酸盐对受氰化钠抑制的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7.1 双氧水+硫酸铜+焦磷酸盐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的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7.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的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8 过硫酸盐+硫酸亚铁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8.1 过硫酸盐+硫酸亚铁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8.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9 焦亚硫酸盐+硫酸铜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9.1 焦亚硫酸盐+硫酸铜用量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9.2 矿浆pH值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受氰化钠抑制的硫化矿活化机理研究
    5.1 三种矿物和氰化钠及活化剂的电化学作用机理
        5.1.1 黄铁矿-水体系的Eh-pH图
        5.1.2 Fe-CN-黄药体系的Eh-pH图
        5.1.3 HCN-活化剂-水体系的Eh-pH图
        5.1.4 活化剂的活化作用热力学计算
    5.2 活化剂对受氰化钠抑制硫化矿Zeta电位的影响
        5.2.1 活化剂对受氰化钠抑制黄铁矿Zeta电位的影响
        5.2.2 活化剂对受氰化钠抑制黄铜矿Zeta电位的影响
        5.2.3 活化剂对受氰化钠抑制闪锌矿Zeta电位的影响
    5.3 氰化钠和活化剂对三种矿物作用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5.3.1 氰化钠和活化剂对黄铁矿作用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5.3.2 氰化钠和活化剂对黄铜矿作用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5.3.3 氰化钠和活化剂对闪锌矿作用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5.4 氰化钠和活化剂对三种矿物作用前后XPS分析
    5.5 EPR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焦亚硫酸钠/空气法与硫化钠沉淀法联合处理金矿含氰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含氰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2.2 氰去除技术现状
    2.3 铜去除方法现状
    2.4 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
3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方法
    3.2 试验设备
4 焦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废水中氰
    4.1 两种反应器比较
    4.2 反应条件对氰去除率的影响
    4.3 浮选机去除总氰化物的强化机制
    4.4 焦亚硫酸钠/空气法的二次污染
    4.5 焦亚硫酸钠/空气法脱氰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硫化钠沉淀法去除废水中铜
    5.1 硫化钠沉淀法去铜原理
    5.2 pH的影响
    5.3 Na_2S投加量的影响
    5.4 PAM投加量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实际废水处理
    6.1 焦亚硫酸钠/空气法+硫化钠沉淀法联合处理实际废水
    6.2 药剂成本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生物膜法厌氧氨氧化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氮素污染的来源
        1.1.2 氮素污染的危害
    1.2 含氮废水处理方法
        1.2.1 物理化学法
        1.2.2 生物脱氮法
    1.3 传统生物脱氮法
    1.4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1.4.1 短程硝化反硝化
        1.4.2 同步硝化反硝化
        1.4.3 厌氧氨氧化
    1.5 生物膜法脱氮
        1.5.1 生物滤池
        1.5.2 生物转盘
        1.5.3 生物接触氧化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接种污泥
    2.3 试验填料
    2.4 试验用水
    2.5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3 厌氧氨氧化反应基质比对生物膜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
    3.1 试验的设计与运行条件
    3.2 不同基质比对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
        3.2.1 不同基质比对帘式填料生物膜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3.2.2 不同基质比对束式填料生物膜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3.2.3 不同基质比对帘式填料生物膜亚硝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3.2.4 不同基质比对束式填料生物膜亚硝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3.2.5 基质比对不同填料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高浓度氮对厌氧氨氧化生物膜脱氮效能的影响
    4.1 试验设计与运行条件
    4.2 氮浓度提升对生物膜法厌氧氨氧化脱氨氮效能影响
        4.2.1 提升氮浓度对帘式填料生物膜氨氮去除效果影响
        4.2.2 提升氮浓度对束式填料生物膜氨氮去除效果影响
    4.3 氮浓度提升对生物膜法厌氧氨氧化脱亚硝氮效能影响
        4.3.1 提升氮浓度对帘式填料生物膜亚硝氮去除效果影响
        4.3.2 提升氮浓度对束式填料生物膜亚硝氮去除效果影响
    4.4 提升氮浓度对生物膜法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影响
        4.4.1 提升氮浓度对帘式填料生物膜脱氮效果的影响
        4.4.2 提升氮浓度对束式填料生物膜脱氮效果的影响
        4.4.3 提升氮浓度对两种生物膜脱氮性能影响
    4.5 生物膜抗冲击负荷试验
        4.5.1 试验设计与运行条件
        4.5.2 生物膜抗冲击试验脱氮效果
    4.6 本章小结
5 生物膜特性分析
    5.1 生物膜活性试验
    5.2 生物膜特性分析
        5.2.1 生物膜的形态与结构
        5.2.2 宏基因组通量测序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5)高含铜锌氰化贫液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氰化物简介
    1.2 氰化贫液的来源和特点
    1.3 氰化贫液的危害
        1.3.1 氰化物对人的危害
        1.3.2 氰化物对牲畜的危害
        1.3.3 氰化物对植物危害
        1.3.4 氰化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1.4 治理含氰废水的主要方法
        1.4.1 化学氧化法
        1.4.2 物理化学法
        1.4.3 酸化回收法
        1.4.4 生物氧化法
        1.4.5 自然净化法
        1.4.6 含氰废水处理的方法选择及展望
    1.5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含氰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含氰废水的来源与水质分析
        2.2.2 试剂与仪器设备
        2.2.3 实验方案
        2.2.4 分析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各反应系统流程分析
        2.3.2 原处理工艺分析
        2.3.3 改进处理工艺提出与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工程设计与运行过程
    3.1 引言
    3.2 工程设计
        3.2.1 工艺流程图
        3.2.2 主要设备选型与安装
    3.3 工程运行过程
        3.3.1 开车运行与调试
        3.3.2 开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3.3 经济效益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含氰废水的二氧化氯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氰废水概述
2 含氰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2. 1 酸化回收法
    2. 2 络合沉淀法
    2. 3 萃取法
    2. 4 化学氧化法
    2. 5 生物氧化法
    2. 6 电解氧化法
3二氧化氯氧化氰化物机理探讨
4 二氧化氯氧化氰化物应用研究及实例
5 硫酸亚铁- 二氧化氯法处理高质量浓度含氰废水
6 结论

(7)氰化浸出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直接分解法
    1.1氯氧化法
    1.2 SO2氧化法
    1.3 H2O2氧化法
    1.4 O3氧化法
    1.5生物氧化法
    1.6电解氧化法
2回收利用氰化物法
    2.1氰化废水回用法
    2.2酸化挥发法
    2.3酸化沉淀-中和法
    2.4溶剂萃取法
    2.5离子交换法
    2.6气态膜法
    2.7液膜法
3结语

(8)氰化废水风险评价及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氰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1.1.1 破坏法处理氰化废水
        1.1.2 回收法处理氰化废水
    1.2 液膜处理法
        1.2.1 概述
        1.2.2 液膜法除氰的原理
        1.2.3 乳状液膜法的优势及应用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2 氰化废水的风险评价
    2.1 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2.1.2 国内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2.2 风险评价研究方法
        2.2.1 风险评价的概念
        2.2.2 风险评价方法的步骤
        2.2.3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2.3 结果分析
        2.3.1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及安全阈值计算
        2.3.2 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及安全阈值计算
        2.3.3 安全阈值与排放标准
    2.4 小结
3 氰化废水结构性质研究
    3.1 配位键理论
    3.2 铜氰络合物的配位键理论研究
        3.2.1 Cu(I)–CN-络合体系的配位键理论
        3.2.2 Cu(Ⅱ)–CN-络合体系的配位键理论
    3.3 锌氰络合物的配位键理论研究
    3.4 铁氰络合物的配位键理论研究
    3.5 氰化废水体系分配比例计算
        3.5.1 氰化废水中铜氰配合物的分配比例的计算
        3.5.2 氰化废水中锌氰配合物的分配比例的计算
        3.5.3 pH对Cu(I)–CN-配合物分配系数的影响
        3.5.4 pH、SO_4~(2-)对Cu~(2+)、CuSO_4配合物分配系数的影响
    3.6 小结
4 乳状液膜法萃取氰化废水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2 实验原理
        4.1.3 表征分析方法
    4.2 液膜稳定性研究
        4.2.1 乳状液膜的基本性质
        4.2.2 不同搅拌速度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
        4.2.3 Span-80用量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
        4.2.4 不同油内比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
        4.2.5 TOA用量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
    4.3 乳状液膜法处理氰化废水
        4.3.1 表面活性剂Span-80的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
        4.3.2 载体TOA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4.3.3 外水相pH对萃取率的影响
        4.3.4 乳水比对萃取率的影响
        4.3.5 内相液NaOH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4.3.6 油内比对萃取率的影响
        4.3.7 乳状液膜法对不同浓度氰化废水的萃取效果
    4.4 优化乳状液膜法处理氰化废水的条件
        4.4.1 试验设计安排与结果
        4.4.2 响应曲面优化试验
        4.4.3 结果与讨论
        4.4.4 RSM预测最优值与实测值对比
    4.5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10)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氰废水的性质
2 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
3 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
    3.1 生物法处理的原理
    3.2 具有降解氰化物的微生物菌种及其特性
    3.3 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最新应用进展
        3.3.1 单独使用降解菌种处理含氰废水
        3.3.2 利用组合工艺处理含氰废水
4 结论与展望

四、生物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氨、含氰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 [1]受氰化抑制的铜锌硫硫化矿活化浮选行为及机理研究[D]. 王梦雨.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焦亚硫酸钠/空气法与硫化钠沉淀法联合处理金矿含氰废水研究[D]. 刘新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3]生物膜法厌氧氨氧化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试验研究[D]. 纪鑫奇.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6)
  • [4]氰化浸渣回收金及废水高效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A]. 黄万抚,李新冬,张明,赵冰心,代武川,李睿涵. 第六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2018
  • [5]高含铜锌氰化贫液处理工艺研究[D]. 李建军.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6]含氰废水的二氧化氯处理技术[J]. 林达. 福建建筑, 2015(12)
  • [7]氰化浸出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胡杨甲,贺政,赵志强,罗思岗. 中国矿业, 2015(S1)
  • [8]氰化废水风险评价及处理技术研究[D]. 党龙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6)
  • [9]黄金工业含氰、重金属及类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A]. 李哲浩,吕春玲,迟崇哲. 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2
  • [10]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进展[J]. 施永生,朱友利,龙滔,王琳. 给水排水, 2011(S1)

标签:;  ;  ;  ;  ;  

生物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氰废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