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疗效观察

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疗效观察

一、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侯月[1](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丁苗苗[2](2021)在《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痰热闭肺证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炎性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抽样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择60例符合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诊断标准的患儿,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针对对照组进行阿奇霉素及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小儿推拿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治疗观察疗程。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发热消退时间、愈显率、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对两组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中医证候总疗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90.00%、63.33%,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以及治疗后两组间的主要证候总积分、次要证候总积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2.主要证候: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发热、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胸片)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则提示治疗后治疗组的咳嗽、痰壅、肺部听诊改善情况更明显,且治疗组更能缩短发热天数(P<0.05)。3.次要证候: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医次要证候积分(面色、纳食、口渴、小便、大便)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则提示,治疗组患儿的纳食、大便改善情况更明显(P均<0.05)。4.炎性指标:治疗后组内对比,两组的WBC、CRP均明显下降(均P<0.01)。组间比较提示,其降低效果无明显区别(P均>0.05)。5.免疫指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组间比较提示,免疫指标改善效果无明显区别(P均>0.05)。6.不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确切,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咳嗽、咳痰、肺部听诊及纳食、大便情况,有效缩短了退热时间,减轻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在降低炎性指标及改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效果相当,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于琦[3](2020)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清热涤痰方联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应用自动咳痰背心对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对照组1给予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对照组2在对照组1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应用自动咳痰背心,治疗组在对照组2的基础上给予清热涤痰方中药免煎颗粒口服,观察疗程14日,记录对比三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症状总积分、各项主症、次症积分以及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改善时间的变化。结果:本次临床观察共纳入90例(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组各30例)。三组患者儿在录入分组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三组患儿治疗前在证候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单项积分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三组患儿的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经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治疗方案均具有临床有效性;三组经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2在症状总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1。(2)单项积分比较:治疗后三组患儿在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比较方面,治疗组的发热、咳嗽、咯痰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气喘、肺部啰音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1、对照组2未体现统计学差异,但积分数值较两组均更低;治疗后三组患儿在次要症状单项积分比较方面,治疗组的食欲、舌象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出汗治疗效果三组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3)患儿热退、咳嗽消失、啰音消失时间比较:三组患儿经治疗后,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其他2组。(4)疗效比较:经治疗后,对照组1显着有效率为63.3%,对照组2显着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显着有效率为93.3%,经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结论:清热涤痰方加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应用自动咳痰背心的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值得推广。

许雪雪[4](2020)在《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MP感染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n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合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疗效。以ITP患儿多易合并MP感染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余惠平教授临床应用熊胆粉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临床经验,研究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ITP合并MP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分析扶正解毒方和熊胆粉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ITP合并MP感染提供更广泛、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东直门医院儿科余惠平教授门诊收治的符合持续性、慢性ITP合并MP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以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为干预措施;B组以扶正解毒方联合阿奇霉素进行干预,每组均观察8周。通过检测外周血常规、记录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及出血分级量表,并分别统计分析每组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各项指标,研究扶正解毒方和熊胆粉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和症状的变化,探讨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的作用机制。结果试验组完成病例30例,对照组完成30例,共60例。1、试验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10)岁,平均(5.57±2.57)岁,ITP病程(6-36)个月,平均(18.57±7.83)个月,治疗前血小板平均计数(37.80 ± 16.35)×109/L,出血分级(1.87±0.346)。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3)岁,平均(5.47 ± 3.00)岁,ITP病程(6-40)个月,平均(19.13 ± 10.00)个月,治疗前血小板平均计数(42.03±20.35)×109/L,出血分级(1.94±0.183)。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ITP病程、血小板计数、出血分级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扶正解毒方加熊胆粉治疗的临床疗效肯定,且伴随治疗疗程的增加,总有效率逐渐提高。试验组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有效率分别是13.33%、30%、43.33%、50%;对照组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23.33%,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于ITP合并MP感染的患儿,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的疗效优于扶正解毒方联合阿奇霉素。3、试验组和对照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比较:试验组的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Z=-3.377,P=0.001<0.05)。4、两组MP-IgM转阴率比较:治疗8周后,试验组肺炎支原体抗体转阴19人、弱阳性2人,仍为阳性者4人,转阴率63.33%;对照组肺炎支原体抗体转阴13人,弱阳性6人,仍为阳性者2人,转阴率43.33%,试验组转阴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34<0.05)。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C-反应蛋白方面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治疗8周后,试验组血小板计数相较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血常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周的疗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的血小板计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波动,且有下降趋势,说明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而且相较对照组,能够平稳有序的提升血小板计数,但对于患儿血常规感染指标改善不明显。6、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疗效率为73.33%,对照组疗效率56.67%。经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Z=-2.232,P=0.026,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证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治疗8周后,试验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治疗ITP合并MP感染患儿,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对于患儿紫斑、乏力、出血、五心烦热、咳嗽、面色、盗汗、便秘这些证候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7、试验组和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出血分级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出血分级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167>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出血分级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两组分别经2周、4周、6周、8周的治疗后,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分级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说明相较于扶正解毒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对于改善ITP合并MP感染患儿的皮肤、黏膜出血证候,疗效更为显着。结论1、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ITP合并MP感染临床疗效肯定,不仅能够改善ITP患儿的临床症状,平稳提升血小板计数,降低患儿出血分级,而且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在很好改善MP感染相关临床症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越来越明显,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应用于临床推广。2、本试验欲探索扶正解毒方加用熊胆粉治疗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方面的疗效,结果显示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组较扶正解毒方联合阿奇霉素组对肺炎支原体抗体的转阴率更高,但由于本试验属于小样本试验,而且受到药物疗程、实验室标本检测、患儿家长依从性等因素的影响,此结果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郭淳[5](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魏巍[6](2020)在《清肺透邪方调节支原体肺炎RORγt/Foxp3失衡及Notch相关通路的量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从差异蛋白角度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致病机制(损伤/保护机制);进一步探索支原体肺炎与RORγt/Foxp3失衡及Notch通路的关系,分析清肺透邪方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调节作用及其疗效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1.应用iTRAQ技术分析支原体肺炎致病主要差异蛋白(支原体肺炎小鼠与正常小鼠对比)、相同感染下是否致病的主要差异蛋白(感染后非肺炎小鼠与感染后肺炎小鼠对比)。30只Balb/c小鼠按1:2的比例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正常组10只,感染组20只。感染组予MP菌株滴鼻,正常组予0.9%生理盐水滴鼻,均100ul/只,滴3天,观察7天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根据病理学观察结果将感染组分为感染肺炎组和感染非肺炎组,将感染肺炎组、正常组、感染非肺炎组标本分别进行iTRAQ蛋白质组学检测,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对所筛选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将144只SPF级BABL/c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24只。各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及中药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进行MP造模,再按照对应分组灌胃给药,于给药第3、7、10、14天进行取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IL17含量,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RORγt蛋白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Notch2、Notch3蛋白的表达,采用qPCR法对Notch1mRNA、Notch2mRNA、Notch3mRNA、Foxp3 mRNA、RORγt mR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感染肺炎组与正常组相比共鉴定出有定量信息的蛋白141个,其中上调蛋白85个,下调蛋白56个,前10个差异蛋白分别为:Sptan1、Myh6、Col1a1、Fasn、Col6a3、Iqgap1、Col1a2、Ttn、Limch1、Ncl,这些蛋白主要参与机体免疫、脂肪酸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的结合、肌动蛋白结合、钙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结合、肌动蛋白结合与调节、氧化代谢等。经过GO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方面免疫系统处理、发育过程、解剖学结构、辅助因子代谢过程、多细胞生物发育、解剖结构形态发生、对有机物质的反应、系统发展、循环系统发展、动物器官发育等,其中最为显着的是GO:0048731系统发展。分子功能方面有结构分子活性、结合、细胞外基质结构、蛋白结合、酶结合、相同的蛋白质结合、蛋白质自结合、S100蛋白结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结合等,其中最为显着的是GO:0005515蛋白结合。细胞组成方面:细胞外区部分、细胞外空间、细胞外组分、体元投射、质膜结合细胞投射、细胞质部分、(细胞内的)液泡、溶解液泡、溶菌体等,其中最为显着的是GO:0005737细胞质。通过散点图分析,得出富集的最大GO条目分别为L-谷氨酰胺、醛固酮、低密度酯蛋白、内胚层细胞、膜内骨化、过氧化氢生物合成、氧化应激的负调节、心肌纤维发育、糖原代谢分解、抗生素生物合成过程、细胞多糖分解代谢过程、多糖分解代谢过程。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富集显着性最高的途径是磷酸戊糖途径、溶酶体、背腹轴形成、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蛋白酶体、ECM-受体相互作用。通过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发现Cdc42,Cyba,Cybb,Syk,Ptpn6,Rasgrp2,Hcls1,Arhgdib,Lcp1,Actr2,Myh6,l1gap1,Arpc2,Pfn1,Ttn,Ldb3,Actn2,Serpina3k,Myl7,Ppp1r12c,Cdc42bpg,Psmb8,Psmd11,Psma2,Psme1,Col5a1,Col5a2,Col1a2,Col1a1,Col6a2,Col6a,Col6a1处于关键位置,可能是对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有重要关系的蛋白。利用软件进行复杂网络模块化分析得出4个主要模块:模块1主要参与有机物质及细胞的代谢,模块2主要与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及解剖结构形态发生相关,模块3主要与蛋白及离子结合、超分子聚合物、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循环系统发育、氮化合物代谢相关,模块4主要与细胞通讯、信号传导相关。2.感染非肺炎组与肺炎组比较差异蛋白33个,其中上调蛋白5个,下调蛋白28个。前10个显着表达的差异蛋白均为下调蛋白,分别是Fasn,Cavin1,Anxa2,Hnrnpm,Cbr2,A1dh2,Tagln2,Inmt,Mthfd1,Actc1,Tufm,Inmt,Mthfd1,Actc1,Tufm,Pgd,Psmd11,Capn2,Arpc2,Ddost,Gstt1,Cct6a,Cox4il,Ivd。这些蛋白主要参与机体免疫、脂肪酸合成、肺的代谢、肌动蛋白结合、催化等。经过GO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方面辅助因子代谢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有机物代谢过程等,其中最为显着的是GO:0051186辅助因子代谢过程。分子功能方面有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小分子结合、核苷酸结合、离子结合、阴离子结合、辅酶结合、磷酸核苷结合、细胞粘附分子结合、肌动蛋白结合、肌动蛋白丝结合、脂结合、离子结合、阴离子结合、含蛋白复合物结合等,其中最为显着的是GO:0016491氧化还原酶活性。细胞组成方面:细胞腹面、足小体环、肌动蛋白丝分支点、细胞质、胞质部分、细胞内部分、细胞内、线粒体、细胞器、膜结合细胞器、细胞内细胞器等,其中最为显着的是GO:0061835细胞腹面。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富集显着性最高的途径依次是背腹轴形成、Notch信号通路、色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炎症性肠病、甘油脂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内分泌抵抗、P450通过细胞色素P450的异生物的代谢、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代谢途径。通过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发现Gm17087,Actc1,Arpc2,Tagln2,Anxa2,Serpina3g,Hsph1,Cct6a,Notch2,Notch3,Notch1,Pard3,Foxp3,RORγt,Serpinb6b,Clca3,Pard3,Ndufv3,Cox4i1,Ddost,Hnrnpm,Nxf1,Pgd,Fasn,Gpam,Fabp4处于关键位置,可能是对于感染支原体未引起肺炎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利用软件进行复杂网络模块化分析,得出模块1主要参与免疫调节,模块2主要与肌动蛋白结合相关,模块3主要与脂肪酸的合成与转化、催化作用相关,模块4主要与线粒体相关酶,模块5主要与ATP水解相关,模块6主要与诱导信号事件,诱导炎性因子相关。3.MP感染后镜下可见气管管壁及周围间质充血,肺泡壁不完整,肺泡内有少量分泌物,肺泡间隔增厚,周围有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符合炎症表现,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及中药中剂量组肺部炎症状较模型组轻,仅有轻度肺间质水肿,肺泡壁相对完整,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中药小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别不大,肺泡壁相对不完整,肺组织中度充血、水肿,细支气管及肺泡间隔中等量炎性细胞浸润。4.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10、IL-17的含量,结果显示MP感染后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明显减少(P<0.05),IL-17含量明显增高(P<0.05),IL-10含量正常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模型组,西药组与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于模型组含量。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小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于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不同时间IL-10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7的含量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正常组,西药组与中药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小于中药小剂量组、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大于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西药组。各组不同时间IL-17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第14天含量小于第7天和第10天(P<0.05)。5.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Foxp3及RORγt蛋白含量,结果显示MP感染造成Foxp3蛋白的下降(P<0.05)及RORγt蛋白的上升((P<0.05)),存在RORγt/Foxp3的失衡。中药组可下调RORγt蛋白,上调Foxp3蛋白,但与剂量基本成正比。西药组与中药中小剂量组相差不大。6.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otch1,Notch2,Notch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MP感染后,小鼠肺组织中Notch1、Notch2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Notch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tch1蛋白表达在重复测量比较中,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量与病程长短成正比。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下调Notch1、Notch2的表达,中药大剂量组疗效最佳。7.经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otch1,Notch2,Notch3,Foxp3,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MP感染后,小鼠肺组织中RORγt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5),Foxp3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RORγtmRNA含量不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别间有差异,模型组RORγt基因mRNA含量较正常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P<0.05),模型组RORγt基因mRNA含量与中药低剂量组RORγt基因m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xp3mRNA含量不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别间有差异。正常组Foxp3mRNA含量较其他各组均高,中药大剂量组Foxp3 mRNA含量高于模型组,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感染后,小鼠肺组织中Notch1、Notch2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5),Notch3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大、中、小剂量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可下调Notch1、Notch2基因的表达,中药大剂量组疗效最优。结论:1.iTRAQ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差异蛋白分析,揭示疾病机理及状态。2.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脂肪酸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的结合、肌动蛋白结合、氧化代谢等密切相关。3.相同感染下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否发病与机体免疫、脂肪酸合成、肺的代谢、肌动蛋白结合、催化等密切相关。4.MP感染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下降,IL17含量上升,存在IL-17/IL-10失衡。中药各剂量组能调节这种失衡,作用与剂量大致成正比,西药组作用与中药中、小剂量相近。第3天、第14天含量小于第7天和第10天。5.MP感染小鼠存在RORγt/Foxp3失衡,主要为Foxp3蛋白、Foxp3mRNA含量降低,RORγt蛋白、RORγtmRNA含量升高。清肺透邪方可有效治疗支原体肺炎,可能通过调节RORγt/Foxp3失衡相关,疗效与剂量成正比,与时间关系不大。6.MP感染后Notch1、Notch2明显升高,Notch3变化不大。清肺透邪方可以调节Notch1、Notch2的表达,主要为下调Notch1、Notch2表达,作用与剂量成正比,与时间关系不大。对Notch3影响不大。

刘军序[7](2020)在《麻杏苏芩汤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麻杏苏芩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最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疗法(静滴5天,停药2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麻杏苏芩汤加减。两组除用于对症治疗的退热、平喘等方法外,均不得用任何可能影响疗效的中、西药物。两组疗程均为7天。共观察1疗程。分别观察并记录患儿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及治疗7天后的主要指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判断两组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患儿73例,期间试验组脱落1例,由于患儿未坚持服用中药;对照组脱落2例,由于家长不能配合而自动退出。最终共70例患儿符合研究方案完成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比较:治疗前两组在主要指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及病情程度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3天后在发热、咳嗽、食欲食量、舌象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天后在发热、咳嗽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天后在主要指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WBC数目、N%及L%在治疗7天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在治疗7天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组间比较:(1)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在发热、咳嗽、食欲食量、舌象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7天后比较:(1)两组在主要指标积分和、次症积分和、总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项指标比较:两组主要指标在发热、咳嗽、咳痰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次症积分在食欲食量、恶心呕吐、热症表现、舌象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治疗7天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愈显率为94.29%,对照组愈显率为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苏芩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疗效确切,并且优于单纯使用阿奇霉素。麻杏苏芩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发热、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在改善患儿的食欲食量及恶心呕吐等方面优势显着,且安全性好。

田晨,程燕,陈慧,刘薇薇[8](2014)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理因素不外热、痰、瘀、燥四端,温热之邪致病,直接灼伤肺津,治以清热解毒之法;痰邪致病,多因肺气失宣,炼液为痰,瘀滞脉络所致,治疗以化痰通络及清泻肺热为主;肺气闭塞,血行不畅则血瘀,痰热瘀互结成病,可予活血化瘀类中药;燥邪袭肺治以滋肺阴之法。亦有脏腑论治法,在脾可益气健脾、化痰止咳,以期"培土生金"之效;在肝则防木火刑金,风火相扇为患,重在调肝理肺。另外,针灸疗法、拔罐疗法、贴敷疗法亦可收到满意疗效。中医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其优势在于能够多靶点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因质制宜",处方用药各有偏重。或通过饮食调适,激发人体自身能力,主动适应生存环境。

袁昕,闫慧敏[9](2014)在《中医内治法治疗小儿肺炎进展》文中提出肺炎是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为肺炎喘嗽,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特征。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在改善肺循环、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辨证分型、专法专方以及经方加减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医内治法对本病的治疗方面的进展。早在《内经》中就有了关于本病的描述,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积累了诸多经验,特别是近些年,在古代治疗基础上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也存在诸如辨证分型命名繁多,治疗方法缺乏规范统一,药物剂量、方剂中各中药比例搭配等方面均缺乏深入研究与规范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医务人员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讨与改进。

董秀兰[10](2014)在《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及细胞免疫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加味五虎汤对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综合评价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并为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及细胞免疫水平的相关参数。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将60例符合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A组、试验B组,每组30例。试验B组在基础治疗及硝黄散的基础上加阿奇霉素(希舒美)进行治疗;试验A组在试验B组的基础上予加味五虎汤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症候积分(主要症候、次要症候)进行计算,同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IL-17、TGF-β1水平。通过对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17、IL-10、TGF-β1水平的观察,并与同期30例年龄相当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10、IL-17、TGF-β1水平测定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加味五虎汤对小儿支原体肺炎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17、IL-10、TGF-β1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1.共观察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治疗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分布、咳嗽时间、发热时间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在主要症候、次要症候、总症候积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前,试验A组与试验B组分别与30例健康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进行IL-10,IL-17, TGF-p1水平比较,两组患儿IL-10, IL-17, TGF-β1水平均明显增高,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3.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L-10、IL-17、TGF-β1水平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差异(P>0.05)。4.治疗后,对A、B两组临控率、控显率、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治疗后积分、症候积分减少、住院发热时间、咳嗽时间、肺部哕音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显着(P<0.01),试验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试验B组。5.治疗后,试验A组、试验B组与健康组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CD4+/CD8+比较,两组患儿与健康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与治疗前的差值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CD8+、CD4+/CD8+与治疗前的差值相比差异显着(P<0.01),试验A组在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方面可能优于试验B组。7.治疗后,试验A组、试验B组分别与健康组进行IL-10、IL-17、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8.治疗后,两组患儿IL-10、IL-17、TGF-β1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为:IL-10(-35.17±29.67)pg/ml、(-13.73±29.87)pg/ml;TGF-β1(-473.05±6462.15) pg/ml、(2801.31±2806.61)pg/ml.差值相比差异显着(P<0.0l、P<0.01)IL-17(-10.88±9.24)pg/ml、(-7.15±8.71)pg、ml;差值相比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1.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因子IL-10、IL-17、TGF-β1水平升高,提示抗炎性细胞因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可能导致Treg/Th17平衡失调,机体发生细胞免疫紊乱,引起患儿肺部出现免疫炎症反应、免疫损伤及纤维化,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2.恢复期,试验A组、试验B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都接近正常儿童水平;IL-10、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显着,且TGFβ1水平仍保持高水平,提示支原体患儿恢复期肺部可能还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肺纤维化,体内Treg/Th17的免疫平衡仍未完全恢复,患儿仍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是导致MP感染患儿易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哮喘的机制。3.试验A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试验B组;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调节方面可能优于试验B组;在调节细胞因子IL-10、TGF-β1水平方面明显优于试验B组。在调节细胞因子IL-17水平方面与试验B组相比无显着差异。试验A组可能是通过加味五虎汤对痰热闭肺型MPP的开肺平喘、清热化痰,化瘀通络作用,减轻了肺部免疫炎症反应及肺部纤维化,调节细胞因子IL-10、IL-17、TGF-β1水平及Treg/Th17平衡,而提高临床疗效。

二、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比较
        3 炎症指标比较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5 免疫指标比较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讨论分析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痰热闭肺证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认识
        1.3 病机认识
        1.4 辨证分型
        1.5 中医药治疗
    2.西医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西医治疗
    3.小儿推拿及其他中医外治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3.1 小儿推拿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3.2 其他中医外治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分组治疗
        2.2 疗效判定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实验室指标
        3.4 不良反应
        3.5 随访
第三部分 讨论
    1.研究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小儿推拿对改善中医证候的分析
        1.3 小儿推拿对改善实验室指标的分析
        1.4 不良反应的改善
    2.小儿推拿疗法
        2.1 推拿机理
        2.2 不同流派选穴
        2.3 推拿处方
        2.4 活血化瘀法
    3.小儿推拿与免疫的关系
    4.本研究创新之处
    5.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1用药
        2.2 对照组2用药
        2.3 治疗组用药
        2.4 对症治疗
        2.5 观察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三组性别情况比较
        3.2 三组年龄分布比较
        3.3 三组患儿治疗前症状总分数、主要症状分数、次要症状分数比较
        3.4 三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总分数、主要症状分数、次要症状分数比较
        3.5 三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组内比较
        3.6 三组患儿治疗前主要症状单项分数比较
        3.7 三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单项分数比较
        3.8 三组患儿治疗前次要症状单项分数比较
        3.9 三组治疗后次要症状单项分数比较
        3.10 三组患儿热退所用时间、咳嗽消失所用时间、啰音消失所用时间比较
        3.11 三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3.12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选题背景及依据
    2 治法分析
        2.1 方药分析
        2.2 乙酰半胱氨酸分析
        2.3 自动咳痰背心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治疗前数据比较
        3.2 组内比较
        3.3 组间比较
    4 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症状体征量化分级评分标准
致谢
发表论文

(4)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MP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西医综述
        1、IT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现状
        2、MP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现状
        3、ITP和MP感染的相关性
        4、小结
        参考文献
    二、中医综述
        1、中医对ITP病名的认识
        2、紫癜病病因病机
        3、紫癜病辨证治疗
        4、中医对MP感染的认识
        5、MP感染病因病机
        6、MP感染的辨证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一般信息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检测方法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学处理
    二、结论与分析
        1、研究结果
        1.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2 两组MP-IgM转阴率比较
        1.3 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
        1.4 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
        1.5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1.6 两组出血分级变化情况
        1.7 安全性评估
        2、讨论分析
        2.1 临床疗效分析
        2.2 扶正解毒渊源及机制
        2.3 熊胆粉的作用及研究机制
        2.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 内治法
        1 中药汤剂治疗
        1.1 诊疗思路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1.1.2 辨证分型治疗
        1.1.3 其他诊治思路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1.3.2 对小儿的治疗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二) 外治法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 中药外敷治疗
        3 中药雾化治疗
        4 经皮给药治疗
        5 TDP仪照射治疗
        6 推拿疗法
        7 拔罐疗法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三.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试验药物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MIC的测定
        1.2.2 药液制备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1.2.5 操作步骤
        1.2.6 结果判读
        1.2.7 注意事项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药物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1.2.1.1 动物分组
        1.2.1.2 给药方法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1.2.1.4 造模
        1.2.1.5 体温测定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1.2.1.7 统计分析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1.2.2.1 动物分组
        1.2.2.2 给药方法
        1.2.2.3 造模及取材
        1.2.2.4 检测指标
        1.2.2.5 统计分析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1.2.3.2 给药方法
        1.2.3.3 造模及取材
        1.2.3.4 检测指标
        1.2.3.5 统计分析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1.2.4.1 动物分组
        1.2.4.2 给药方法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1.2.4.4 造模及取材
        1.2.4.5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清肺透邪方调节支原体肺炎RORγt/Foxp3失衡及Notch相关通路的量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基于iTRAQ技术的小鼠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的差异蛋白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清肺透邪方调节支原体肺炎RORγt/Foxp3 失衡的量效研究及Notch相关通路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麻杏苏芩汤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概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3 治疗前病情比较
    4 疗效评价
    5 不良反应评价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8)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论治
    1.1 从热论治
    1.2 从痰论治
    1.3 从瘀论治
    1.4 从燥论治
2 脏腑论治
    2.1 从脾论治
    2.2 从肝论治
3 外治法
    3.1 针灸疗法
    3.2 拔罐疗法
    3.3 贴敷疗法
4 结语

(9)中医内治法治疗小儿肺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辨证分型
    1. 1分型论治
    1. 2分期论治
2专法专方
    2. 1清热解毒法
    2. 2活血化瘀法
    2. 3宣肺化痰法
    2. 4通腹泻热法
    2. 5驱邪扶正法
3经方加减
    3. 1麻杏石甘汤
    3. 2小青龙汤
    3. 3甘露消毒丹
    3. 4温胆汤
4总结

(10)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及细胞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关于小儿MPP的研究
        (一) 流行病学
        (二) MPP发病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现代医学对肺炎支原体的治疗
    二、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
        (一) 中医对小儿肺炎喘嗽病名的认识
        (二)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病因,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三) 中医对小儿MPP病机的认识
        (四) 对小儿MPP中医证型的认识
        (五) 中医治疗研究
    三、加味五虎汤治疗小儿MPP的组方思路及研究基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加味五虎汤对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标准
        四、研究方案
        (一) 临床分组
        (二) 治疗措施
        (三) 疗程与随访
        (四) 观察项目及方法
        (五) 疗效判定标准
        (六) 中止和撤出研究的标准
        (七)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五、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资料
        (二) 两组患儿治疗前进行症候总积分、主要症候积分、次要症候积分水平的比较
        (三)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等、症候积分、症候积分减少进行比较
        (四) 两组患儿的病例脱落及随访情况
    第二节 加味五虎汤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相关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标准
        四、研究方案
        (一) 临床分组
        (二) 治疗措施
        (三) 疗程与随访
        (四) 观察项目及方法
        (五)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治疗前各组儿童T细胞亚群水平
        (二) 治疗前各组儿童细胞因子IL-10、IL-17、TGF-β1水平
        (三) 两组患儿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第三章 讨论
    一、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二、T淋巴细胞亚群与小儿MPP的关系
    三、细胞因子IL-10、IL-17、TGF-β1与小儿MPP的关系
    四、加味五虎汤治疗小儿痰热闭肺型MPP的机理
结语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痰热闭肺证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D]. 丁苗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观察[D]. 于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扶正解毒方联合熊胆粉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MP感染疗效观察[D]. 许雪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清肺透邪方调节支原体肺炎RORγt/Foxp3失衡及Notch相关通路的量效研究[D]. 魏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麻杏苏芩汤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观察[D]. 刘军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J]. 田晨,程燕,陈慧,刘薇薇. 吉林中医药, 2014(06)
  • [9]中医内治法治疗小儿肺炎进展[J]. 袁昕,闫慧敏. 环球中医药, 2014(04)
  • [10]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及细胞免疫研究[D]. 董秀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标签:;  ;  

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