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

领导者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

一、领袖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季璐瑶[1](2019)在《愤怒与自我 ——网络空间愤怒表达研究》文中指出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习俗、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网络空间的愤怒情绪表达成为网络情绪传播的特色现象。网络空间弥漫着各式各样的愤怒表达,不同立场的愤怒者、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愤怒原因等都使得愤怒情绪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网民在网络空间体验愤怒情绪、表达愤怒情绪。本文以“愤怒”为主题,研究网络空间愤怒表达这一独特现象,由此探究愤怒情绪表达与自我的关联。首先通过中外文献梳理回顾了情绪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中愤怒情绪的涵义,并对比愤怒表达在网络语境下与现实情境中的差异,阐释传统语境下愤怒情绪的产生过程、构成要素、一般表现以及主要分类,指出愤怒情绪的产生来源于自我边界被打破,以及愤怒情绪本身包含的道德感与正义感,同时分析网络空间中愤怒表达的形成条件与特点,为下文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在界定清楚网络空间愤怒情绪的基础上描述网络空间愤怒情绪表达这一现象,从愤怒情绪表达的呈现方式、愤怒情绪表达的表现手法以及内容类型这三个方面对网络空间愤怒情绪的表达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了网络空间的愤怒者习惯于通过贬损、揣测等方式使用包含指责、骂詈以及表情符号的言语来进行愤怒表达,愤怒表达的内容往往涵盖了评价性的言论、愤怒客体的隐私信息以及谣言等内容。接着,在现象描述的基础上探究人们在网络空间表达愤怒的原因,主要通过对某些具体文本进行归纳分析以及结合自身媒介经历尝试挖掘人们进行愤怒表达背后的主要心理动因,为下文探究愤怒情绪表达与自我的关系铺垫。最后,在现象分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互联网语境下,人们的愤怒表达与自我建构的关系,主要研究问题集中于人们建构了一个怎样的自我以及怎样建构出这样的自我。在愤怒表达参与自我建构的写作中,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了阐释,在内部层面上,自我在进行愤怒表达时对自我的认知和追求的理想自我形象;在外部层面上,自我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寻求外界的认同;以及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与互动中,愤怒者通过身份的建构完成了一个网络空间愤怒自我的建构。本文一直拒绝将愤怒情绪简单视为一种负性情绪进行分析研究,因而写作内容也舍弃了对策研究,仅在文章最后呼吁能够真正触及情绪表达背后深层原因的文明规训技术,以期为愤怒表达中包含的正义感创造一个良好的表达空间。

邓小冬,沈惠平[2](2017)在《试析台湾青年的“天然独”心理》文中研究表明"天然独"并不等同于"台独",而是一种认知上认为台湾(或"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情感上认同自己是"台湾人",怀有"恐中"、"反中"情绪,并在认知与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意志上坚持与维护台湾(或"中华民国")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反中"、"拒统"的复杂的社会心理。"天然独"也并非"天然",其形成与原生的"乡土意识"、台湾青年所处的特定外部环境、岛内倾"独"政治人物的建构,以及台湾青年自身因素有关。由于"天然独"心理带有浓厚的"恐中"、"反中"色彩,它影响到台湾青年对两岸经济合作的立场和看法,造成两岸民间情绪对抗,同时也使得两岸关系中的"台独"威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根除。

陈星[3](2008)在《简析民进党的“对立——冲突”政治行为模式》文中提出民进党以制造冲突为主要手段进行动员的政治行为模式根深蒂固,在没有上台以前就表现得极为明显。2000年民进党取得执政权,"对立——冲突"的政治行为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2008年民进党在台湾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惨败之后,这种政治行为模式依然是该党政治行为的主流选择,这对民进党未来的路线检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杨剑[4](2001)在《领袖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90年代是台湾政治发展的特殊时期。以本省人为主体的、以历史创伤为集体记忆的公众情绪过去长期受压,至此迅速释放。其破坏性能量成为李登辉等政治人物抗拒统一的凭借。他们通过各种政治机制激化公众情绪,并将之导向反对统一。领袖人物偏激的政治主张使民众的期望值和机会感产生错位。这种期望种植在受迫害型的敏感心理之上,脆弱难以承受挫折。当李登辉以其分裂行径向和平统一方针挑战时,大陆方面的制止将造成台湾努力的失败。然而政治人物则透过政治表演和媒体渲染让民众承受失败的挫折。处于挫折感中的民众对政治人物的支持将更加情绪化,其对大陆的敌意和排斥力也更加强烈。

二、领袖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领袖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愤怒与自我 ——网络空间愤怒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愤怒与网络空间的愤怒
    第一节 传统语境下的愤怒
        一、愤怒的涵义
        二、愤怒的来源
        三、愤怒的分类
        四、愤怒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的愤怒
        一、形成条件
        二、传播特点
第二章 网络空间的愤怒表达
    第一节 愤怒表达的呈现方式
        一、愤怒的指责质问
        二、愤怒的骂詈
        三、愤怒的表情符号
    第二节 愤怒表达的表现手法
        一、贬损
        二、对比
        三、揣测
        四、引申
    第三节 愤怒表达的内容类型
        一、发表评价性言论
        二、公开隐私信息
        三、传播谣言
第三章 网络空间愤怒表达的原因
    第一节 表达利益诉求
        一、维护自身利益
        二、维护偶像利益
        三、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节 表达对规则被打破的不满
        一、对规则打破现象的不满
        二、对以官员、明星为代表的规则打破者的不满
    第三节 基于宣泄的心理诉求
第四章 网络空间的愤怒表达与自我建构
    第一节 认识你自己:愤怒的自我
        一、愤怒表达中的自我
        二、几种理想的自我形象
    第二节 愤怒表达:增强自我认同
        一、他者的回应认同
        二、公共空间的参与认同
        三、社会现实的反馈认同
    第三节 孤独与超越孤独:建立人际关系
        一、网络空间的孤独本质: 作为个体存在的愤怒者
        二、身份建构:愤怒表达的中介作用
        三、超越孤独:网络空间人际关系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论文
    四、其他报告
致谢

(2)试析台湾青年的“天然独”心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青年“天然独”心理的意涵
二、台湾青年“天然独”心理的成因
三、台湾青年“天然独”心理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四、结语

四、领袖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愤怒与自我 ——网络空间愤怒表达研究[D]. 季璐瑶.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2]试析台湾青年的“天然独”心理[J]. 邓小冬,沈惠平. 台湾研究集刊, 2017(02)
  • [3]简析民进党的“对立——冲突”政治行为模式[J]. 陈星. 台湾研究, 2008(06)
  • [4]领袖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J]. 杨剑. 台湾研究集刊, 2001(04)

标签:;  ;  ;  ;  

领导者心理、公众情绪和敌意的社会习得:李登辉现象的挫折-攻击理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