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12例报告)

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12例报告)

一、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1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1](2020)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PMMGCT)在纵隔肿瘤中较为罕见,约占纵隔肿瘤的1%-4%,其临床特征不具特异性,与其他纵隔肿瘤难以鉴别,在临床中易造成误诊,且治疗不够规范。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中PMMGCT患者病例,得出影响PMMGCT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总结PMMGCT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从而警惕误诊延误病情,提高该病正确诊断率,做到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材料与方法(1)报道“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PMMGCT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2)以“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纵隔精原细胞瘤、纵隔非精原细胞瘤”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知网及PubMed三个数据库,获取病理诊断为PMMGCT的病例,并有治疗后随访及转归情况,剔除重复报道的病例。将搜索到的文献及本案例一并进行分析。(3)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PMMGCT患者临床特征,并根据临床情况,将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1 1项因素(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分期、胸腔积液、胸外转移、是否手术、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放化疗与否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75)表示,并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Kaplan-Meier模型的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共261例病例入组,除2例患者未说明年龄外,其余患者男性235例(90.7%),女性 24 例(9.3%),年龄区间 0.25-72 岁,平均年龄 24.0(19.0-31.0)岁。经体检发现肿瘤的有19例,其余伴临床症状者以胸痛、胸闷、咳嗽(多为干咳)、发烧、上腔静脉综合征较多见,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肿瘤生长位置以前纵隔最多见。261例中有81例(31.0%)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s,PMSGCT),180 例(69.0%)为原发性纵隔非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non-seminomas,PMNSGCT),胸部 CT 为初次检查本病的常用手段,病理诊断为确诊本病的金标准。有具体分期描述的242例中1期22 例(9.1%),Ⅱ期 63 例(26.0%),Ⅲa 期 83 例(34.3%),Ⅲb 期 74 例(30.6%),其中22例(9.1%)肿块局限于纵隔,剩余220例(90.9%)肿块均有外侵或转移,转移部位以肺、脑以及胸外淋巴结较多见;在治疗上,261例患者中有163例(62.5%)给予手术,180例(69.0%)给予化疗,92例(35.2%)给予放疗。26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000±10.595月,1年总生存率57.9%,3年总生存率47.2%,5年总生存率40.8%。(2)在年龄、病程长短、合并胸腔积液、临床分期、有无肺转移上,PMSGCT与PMNSGCT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肿瘤大小、有无胸外转移上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胸腔积液、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是否放化疗是PMMGCT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是否放化疗是PMMGCT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PMMGCT好发于20-40岁男性,血清学检查(AFP、β-HCG)可帮助提高正确诊断率;(2)PMNSGCT与PMSGCT相比,发病较年轻、病程较短、临床分期较高、胸腔积液、肺转移较多且预后明显差;(3)治疗上,若肿瘤局限可先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予以放化疗;若肿瘤不可根治切除,可术前行放化疗后择期行手术切除残余肿瘤;(4)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放化疗与否是PMMGCT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陈世雄[2](2017)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单操作孔法”组)、常规胸腔镜手术(“三孔法”组)及常规开胸手术(开胸组)治疗前纵隔肿瘤或(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资料和术后资料,评价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为前纵隔肿瘤患者及重症肌无力患者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2010年5月至2017年2月份期间的住院患者,其中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肿瘤患者20例,传统的“三孔”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占位病例22以及常规开胸手术者31例,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及术后资料,如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管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炎症反应等,评估三种手术方式对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优劣。结果:三组手术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前纵隔肿瘤能够完整切除且手术前存在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手术后肌无力症状完全消失或者缓解而达到治愈的要求。对三组患者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年龄、性别、纵隔肿瘤位置、纵隔肿瘤的大小及术前重症肌无力症状程度等方面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微创组(即“单操作孔法”组与“三孔法”组)较常规开胸手术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管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住院天数、术后炎症反应、总住院费用等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对“单操作孔法”组与“三孔法”组进行比较发现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等两方面进行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带胸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炎症反应、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及重症肌无力手术方式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较常规胸腔镜手术创伤更小,在医疗设备条件和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应该积极推广,能减轻前纵隔肿瘤患者手术痛苦及加快术后恢复。

史长任,张海平,朱辉,邓延超,孙清超,宗亮,张铸,张昌明[3](2014)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TH)治疗纵隔肿瘤的优缺点,探讨VATS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3月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3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154例行VATS手术,176例行TH手术,所有病例经病理诊断为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随访1年。结果 VATS组和TH组无一例死亡,VATS胸腺瘤手术1例术后1年内复发,TH胸腺瘤手术2例术后1年内复发。VATS组与TH组比较,胸腺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35.0)mL vs(150.0±40.0)mL]d、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80.0±30.0)mL vs(100.0±36.0)mL]min、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0±0.5)d vs(4.0±0.8)d]、术后住院时间[(5.0±0.6)d vs(6.5±0.7)d]min、术后24 h VAS评分[(3.0±0.5)vs(5.0±0.9)]均少于TH组;畸胎瘤切除手术时间[(70.3±15.4)min vs(86.5±20.6)min]、术中出血量[(100.0±35.0)mL vs(150.0±40.0)mL]、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80.0±30.0)mL vs(100.0±36.0)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0±0.5)d vs(4.0±0.8)d]、术后住院时间[(5.0±0.6)d vs(6.5±0.7)d]、术后24 h VAS评分[(3.0±0.5)vs(5.0±0.9)]也均少于TH组;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手术时间[(112.3±48.8)min vs(135.3±60.8)min]、术中出血量[(94.0±82.5)mL vs(398.7±202.2)mL]、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110.5±80.6)mL vs(160.8±110.7)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5±0.8)d vs(4.3±1.9)d]、术后住院时间[(4.7±2.4)d vs(6.5±1.8)d]、术后24 h VAS评分[(2.7±0.5)vs(4.6±0.9)]仍均少于TH组。结论 VATS治疗纵隔肿瘤,在术后复发率方面与开胸手术无差别,在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评价优于常规开胸。

李威[4](2012)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116例患有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所实施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116例患者中,实施单纯性肿瘤切除术者84例(72.41%),扩大切除术者26例(22.41%),剖胸探查并切除者6例(5.17%)。结论将临床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为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方法。实施手术治疗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后早期实施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李国锋[5](2010)在《电视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199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157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TS组及传统剖胸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两组资料,探讨VATS对纵隔肿瘤的诊疗价值。结果:VATS组,完全胸腔镜下完成肿瘤切除44例,VATS辅助下小切口完成肿瘤切除53例,所有病例均得到确诊。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胸管留置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剖胸组,VATS组分别为121.75±86.64min、102.46±177.80ml、2.74±1.51天、380.91±319.52ml、9.58±5.58天,剖胸组分别为196.94±119.55min、325.96±558.94ml、4.80±3.64天、876.94±790.55ml、14.1±6.5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的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VATS组的手术费明显高于传统剖胸组,而药费明显低于剖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适的纵隔肿瘤病例,可以用VATS进行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安全、切口小,手术创伤轻,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胸部引流管放置时间缩短,引流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而且总住院费用并没有增加。因此对纵隔肿瘤诊断、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在纵隔肿瘤的诊疗中值得推广。

王云,李贲,王东江[6](2010)在《原发性纵隔肿瘤102例诊断及治疗分析》文中提出纵隔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和治疗的难易程度差异较大,围术期处理有其特殊性,是外科治疗中容易轻视和发生重大并发症的一类疾病。1995年1月—2007年12月,本科共治疗纵隔肿瘤患者10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将外科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茅静芳,吴开良,付小龙,蒋国梁,韩企夏[7](2004)在《纵隔恶性畸胎瘤的诊治(附6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提高临床对纵隔恶性畸胎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2年-1999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例纵隔恶性畸胎瘤。男性5例,女性1例。术前均行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1例单纯手术,4例手术加术后放疗,1例术后放疗及化疗。结果 据术前影像学资料,仅1例患者能明确诊断为纵隔恶性畸胎瘤而非纵隔肿瘤。失访1例,无瘤生存3例(分别存活62、85和147月),死亡2例(分别无瘤存活1、9月)。结论 胸部CT/胸片检查很难明确畸胎瘤的诊断。手术彻底性明显影响预后。放疗对手术残留者可能有效。化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经验。

王建立[8](2009)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07年5月我院5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病例中,单纯肿瘤切除42例(72.4%),扩大切除13例(22.4%),单纯探查3例(5.2%)。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3.4%。结论:病史、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苏宜江,朱亚玲,张家麒[9](2001)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文中指出目的 总结 14 3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在胸腔镜下切除纵隔肿瘤 1例 ,肿瘤活检及胸膜固定术 1例 ;单纯肿瘤切除 12 2例 ;肿瘤切除合并肺楔形切除 8例 ,心包部分切除 4例 ,无名静脉部分切除 1例 ;将右位主动脉弓误诊为纵隔肿瘤而手术 1例 ;肿瘤未能切除 7例。结果 术后死亡 3例 (死于呼吸衰竭 2例 ,心肌梗死 1例 ) ;出现脓胸 2例 ,均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胸腺肿瘤 6 2例 (43 .4% ) ,其中恶性胸腺瘤 12例 ;神经源性肿瘤 37例 (2 5 .9% ) ,畸胎瘤 2 4例 (16 .8% ) ,其他肿瘤 2 0例 (14 .0 % )。结论 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应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本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应注意围术期处理、切口选择 ,病变的探查要仔细 ,肿瘤应尽量切除但也不应勉强 ,术后应彻底止血

李晋南,何学志,苏金林,郭德和[10](1999)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38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报告1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胸部X线平片及CT诊断为原发性纵隔肿瘤138例,均行外科手术并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138例术后病检:畸胎类肿瘤39例,胸腺肿瘤44例,神经源性肿瘤29例,纵隔囊肿1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5例,其它纵隔肿瘤10例。手术完全切除130例,姑息切除1例,切除率949%,手术未能切除7例,手术后死亡2例。结论:胸部X线平片和CT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二、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1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1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入选标准
        2.1.2 病例排除标准
        2.1.3 一般材料
    2.2 术前准备
    2.3 设备及手术方法
        2.3.1 设备
        2.3.2 手术方法
        2.3.3 结果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患者手术资料进行对比
        3.1.1 三组患者切口个数对比
        3.1.2 三组患者切口总长度对比
        3.1.3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3.1.4 三组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比较
    3.2 三组患者术后资料进行对比
        3.2.1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3.2.2 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3.2.3 三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进行比较
        3.2.4 三组患者总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3.2.5 三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对比
        3.2.6 三组患者手术后炎症反应对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及随访情况
    2.2 VATS与TH胸腺肿瘤切除的比较
    2.3 VATS与TH畸胎类肿瘤切除的比较
    2.4 VATS与TH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
3 讨论

(4)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症状
    1.3 诊断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3.2 鉴别诊断
    3.3 治疗方法

(5)电视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展望
7 附图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6)原发性纵隔肿瘤102例诊断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
    1.4 肿瘤类别
    1.5 手术情况
    1.6 并发症及预后
2 讨论

(7)纵隔恶性畸胎瘤的诊治(附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1.2.2 放射治疗
    1.3 化学治疗
2 结果
3讨论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1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D]. 王梦. 郑州大学, 2020(02)
  • [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回顾性研究[D]. 陈世雄. 南昌大学, 2017(04)
  • [3]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史长任,张海平,朱辉,邓延超,孙清超,宗亮,张铸,张昌明. 医学综述, 2014(12)
  • [4]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J]. 李威. 安徽医学, 2012(10)
  • [5]电视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D]. 李国锋. 暨南大学, 2010(10)
  • [6]原发性纵隔肿瘤102例诊断及治疗分析[J]. 王云,李贲,王东江. 疑难病杂志, 2010(01)
  • [7]纵隔恶性畸胎瘤的诊治(附6例报告)[J]. 茅静芳,吴开良,付小龙,蒋国梁,韩企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4(05)
  • [8]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J]. 王建立. 中国医药导刊, 2009(06)
  • [9]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J]. 苏宜江,朱亚玲,张家麒. 铁道医学, 2001(03)
  • [10]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38例报告)[J]. 李晋南,何学志,苏金林,郭德和.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9(03)

标签:;  ;  ;  ;  ;  

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1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