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权有向图的产品结构建模及其应用

基于加权有向图的产品结构建模及其应用

一、基于赋权有向图的产品结构建模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汪松松[1](2019)在《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及互联互通互操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离散异构制造装备信息量大,信息结构复杂,语义信息模型异构,大部分离散制造装备信息处理资源有限,互联互通互操作结构异构,导致了离散制造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有限。本文针对信息处理能力受限下的离散异构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能力低的问题,研究了离散制造装备信息建模理论和语义互操作量化理论下的信息模型构建与互操作方法,提出了面向服务的语义互操作实现技术,构建了无中心服务节点的语义互联互通互操作网络结构,并在信息处理资源受限下的针织装备上验证了语义信息模型及互联互通互操作技术的可行性。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信息建模理论,提出了离散制造装备信息建模方法。针对工业互联网中离散制造装备异构、本身信息量大、关系复杂的特性,以及互联互通互操作需要对等连接、互操作又需要自适应的语义理解的问题,提出了离散制造装备信息交互维度结构,设计了提取离散制造装备信息因子方法,通过信息节点关系度计算,构建了离散制造装备网状信息模型结构,并通过模型降维,形成了可实现语义表述、互操作的树状模型。建立了基于信息交互维度结构的组件属性集层次关系架构的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并对属性元素进行了优化,提出了结合OPC统一架构(OPC UA)技术实现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的方法。(2)研究了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能力量化理论,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互操作语义技术。针对大量的离散制造装备信息处理资源受限、开发OPC UA服务器具有一定困难的情况,设计了语义互操作层次结构。基于离散制造装备信息交互维度结构,通过信息模型的交互实现语义的互操作,建立了数据语义与业务功能表的映射,实现了数据的语义编解码,把层次化的信息模型与互操作业务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在底层信息处理资源受限下离散制造装备间指令级的互操作语义系统。通过语义和业务功能系统交互,并实现了离散制造装备间语义信息模型的互操作和文件的便捷交互,弥补了OPC UA在底层设备间的文件交互的不足。(3)建立了离散制造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层次结构,设计了无中心服务节点的语义互操作服务网。研究了离散制造装备泛在连接,并基于设备标识与网关技术,建立了基于上层管理的OT+IT、“互联网+”和基于5G的层状网络结构,结合物联网与工业网络协议,建立了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数据互操作结构与云服务系统,并进一步建立了离散制造车间统一架构。(4)建立了信息处理资源受限的针织装备的信息模型与互联互通互操作结构,设计了针织装备信息模型与互联互通互操作标准条款,并设计了举证、平台和现场验证方法。采用信息模型、OPC UA、互联互通互操作等验证平台,设计网络配置、OPC UA验证、互操作语义等验证场景,通过举证验证、平台验证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标准条款依次验证,证明了本文构建的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与互联互通互操作技术应用于针织装备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的创新性工作在于:提出了离散制造语义信息交互维度结构和语义信息建模方法;提出了面向服务的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技术,实现了离散制造装备信息的指令级语义互操作与文件交互;建立了离散制造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结构和基于无中心服务节点的离散制造车间统一架构;通过采用构建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与互联互通互操作技术标准化条款的方式,提高了信息处理资源受限的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能力。

刘坤华[2](2019)在《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云制造模式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上,基于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模式。服务发现与优选是云制造模式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云制造模式下服务发现与优选功能,但不能实现智能的、高效的服务发现与优选。因此,研究云制造模式下智能的、高效的服务发现与优选方法,开发云制造模式下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云制造模式下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类型,提出了各服务类型的服务分解原理和组合方法、智能服务发现方案和服务优选指标,云制造模式下以机械产品图像和服务类型为输入、面向多服务优选指标、前k个最优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架构,从原理上解决了目前研究中以关键字为输入导致的智能化水平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实现智能服务发现方案里的智能服务发现模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对面向机械产品数据的服务发现算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s:LBP),提出了一种面向机械产品图像的注意力图(P LBP)和其增强层(PNet),融合P Net和VggNet-16,提出了面向机械产品图像的神经网络架构(PVggNet)。基于修正线性单元(Rectified linear unit:ReLU)的正半轴不存在梯度消失和双曲正切函数(Hyperbolic tangent:tanh)的负半轴可以减轻神经元死亡现象,提出了一个高效的激活函数:基于tanh函数的修正线性单元(ThLU)。采集机械产品数据集时,提出从多个光线强度、多个拍摄角度和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遮挡3方面进行拍照。通过以上采集措施收集机械产品图像、网上下载图像和从视频中截取图像3种途径,收集了轴承、螺柱、齿轮、弹簧、滚轮、采煤机、刮板机、皮带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10类机械产品图像,生成了机械产品数据集,对机械产品数据集进行了预处理和质量评估。基于PVggNet神经网络架构和ThLU激活函数,训练得到了面向机械产品数据集的智能服务发现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其测试正确率为95.38%,测试损失为 0.1839。为实现服务组合方案前k个最值优选,以优选前k个最小/大服务时间(服务费用、制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服务组合方案为目标,建立了设计服务组合方案、生产服务组合方案、产品服务组合方案和产品方案的目标函数和数学模型。通过对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获知:云制造模式下前k个最优的服务优选问题为前k条最短/长路径的组合优选问题。为高效求解此问题,提出了将服务组合过程有向图表示的方法和将服务组合方案的有向图转化为标准有向图的方法、次短路径定理和路径扩展方法,基于Dijkstra算法、次短路径定理和路径扩展方法,提出了云制造模式下前k条最短路径算法(kDijkstra算法)、云制造模式下前k条最长路径算法和云制造模式下前k条最短/长路径算法,高效地解决了云制造模式下前k个最优的服务优选问题。设计了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需求、系统流程、系统架构、云平台、数据库和iOS客户端),开发了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实现了以机械产品图像和服务类型为输入,面向多个服务优选指标的服务优选。

张娜[3](2019)在《面向客户需求变更的复杂机械产品建模及变更响应研究》文中认为客户需求变更在复杂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且会造成产品设计延误及设计成本增加。当客户提出需求变更时,如何快速响应并做出科学决策是企业急需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复杂机械产品结构进行量化表达、如何对客户需求变更传播过程进行动态描述、如何对客户需求变更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以及如何快速低成本进行产品配置更新再设计?是当前复杂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变更响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客户需求变更,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复杂机械产品进行建模并对变更响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中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面向客户需求变更的复杂机械产品结构表达、客户需求变更传播过程分析、客户需求变更影响评估以及复杂机械产品再配置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第一,为量化表达复杂机械产品结构,面向客户需求变更构建复杂机械产品模块化网络模型。首先,论文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从零部件间的功能相关性、物理结构相关性、客户参与度和可持续性四个方面量化产品零部件之间的关联强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建模理论,以零部件为网络节点、零部件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网络边、零部件之间的关联强度为网络权重,构建复杂机械产品零部件关联网络模型,以实现复杂机械产品结构的量化表达。其次,将度中心性和广义介数与经典GN算法相结合,提出改进GN算法对复杂机械产品进行模块划分并构建复杂机械产品模块化网络模型。最后,以某2.5WM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及模块划分为例对本章的研究方法加以应用,验证本章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第二,为动态描述客户需求变更在复杂机械产品模块化网络模型中的传播过程,基于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和无标度网络演化机理构建客户需求变更传播模型。根据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将节点分为根节点、叶节点和中间节点三类,分析不同类型节点的变更传播特性;以无标度网络演化机理为基础,结合复杂机械产品模块化网络结构特征及拓扑特性,分析变更传播引起的网络节点的增加和删除、边的增长和删除以及节点间的择优连接;在此基础上,构建客户需求变更传播模型,该模型动态描述了上、下游节点的变更传播过程。此外,为深入揭示变更传播机理,论文计算各个时刻的变更传播速率以及已变更节点的比率,以充分反映不同初始变更节点的变更传播速率和传播范围;计算各个节点的出点强度和入点强度,以分析不同节点的传播类型;计算各个节点的中心性,以识别影响变更传播的关键零部件。最后,以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过程中的客户需求变更传播过程为例对本章所提的方法加以验证,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第三,为准确评估客户需求变更对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的影响,提出基于网络全局参数的客户需求变更影响评估方法。首先,为提高变更传播路径的搜索效率,以初始变更节点为基准,根据节点间的关联关系,划分节点的层级,进而,提出基于节点层级划分的可行变更传播路径搜索方法。然后,为系统评估客户需求变更影响,提出基于网络全局参数的客户需求变更影响评估方法,通过该方法评估客户需求变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响应客户需求变更请求的决策策略,包括效率优先策略、最小变更成本优先策略、最小变更时间优先策略三个主策略和无耦合优先策略、最近消解优先策略两个辅助策略,以指导企业对客户需求变更进行科学决策。最后,以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更影响为例对本章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并指导企业对客户需求变更做出科学决策。第四,接受客户需求变更请求后,为提高复杂机械产品配置更新效率,提出分别针对不同零部件类型的复杂机械产品配置更新方法。首先,提出基于复杂网络全局参数的全局通用性零部件分类方法,通过综合考虑了零部件在产品机械产品族中的使用数量及功能权重,实现更加科学的零部件分类。其次,对于通用件的配置更新,提出基于规则推理和模糊相似性方法的通用件模块配置更新和零部件参数调整相结合的复杂机械产品通用件的配置更新方法;对于定制件的配置更新,针对不同的定制件参数类型,以最小化质量损失和最大化客户满意度满意度为目标,构建定制件的配置更新模型,并运用嵌入正交杂交的差分进化算法对其求解。最后,以风力发电机组在客户需求变更驱动下的配置更新问题为例验证本章研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章研究方法有效提高了产品配置更新效率。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成果以期提升复杂机械产品设计中企业对客户需求变更决策和响应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同时丰富复杂机械产品设计领域理论体系。

冷辉[4](2019)在《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建模及其预测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过程自动控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过程工业中液位控制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实际工业过程中,工厂的成本和效益、每个设备的生产安全都与液位的控制性能息息相关。在液位控制当中,水箱液位是最典型的代表,其在过程控制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对水箱液位的研究具有非常实用的意义。为确保液位过程控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建立精准的水箱模型以及开发先进的液位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图形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辅助表示动态系统模型,而线性图呈现了一个系统中元件之间的内部关系。本文以双容水箱作为被控对象,水箱的水位为控制量,应用线性图理论的建模机制建立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状态空间方程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设计PID控制器,并对模型进行了大量仿真实验,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输出曲线保持稳定。然后用等效阻抗法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为双容水箱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模型,该研究对一类具有相似特性的系统建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预测控制在工业控制领域一直倍受关注,其主要特点是鲁棒性强、能够高效处理约束、建模简单且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本文将预测控制算法应用到双容水箱液位的控制当中,在平衡点处线性化建立其机理模型,研究预测控制、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相关计算流程,通过MATLAB的Simulink仿真设计在不考虑干扰和模型失配以及考虑模型失配和干扰作用两种情况下DMC控制器的参数,同时通过仿真分析比较DMC控制与DMC-PID串级控制在系统快速性、抗干扰性以及鲁棒性等方面的表现。

李愚[5](2018)在《面向工业设计的产品基因网络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工业设计中设计参数组合爆炸和设计参数与意象目标之间复杂映射关系等复杂问题,本论文引入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调控网络(Gene Regulatory Network,基因网络)的概念,将产品设计相关复杂性描述为以设计参数和设计目标为节点的网络模型,即“基因网络”。该模型实现了对设计参数和意象目标间隐性关联及权重的直观表达,以及对感性目标的评价计算,提高了进化效率,丰富了产品设计的方法体系。论文给出了产品基因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并针对以形态设计为代表的参数优化和以配色设计为代表的组合优化这两类工业产品设计的主要问题,以汽车产品为载体构建了基因网络模型,开发了原型系统,论证了基因网络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设计过程的辅助作用。论文针对以形态设计为代表的参数优化问题,建立了以设计参数和意象目标为两类节点的基因网络模型。本研究以汽车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基于106个汽车形态参数建立了146款常见车型的三维模型,面向20对意象目标开展了评价实验。以车辆造型的设计参数和感性意象评价词汇为两类节点,计算节点间的相关性并建边,构建了汽车造型基因网络,用以表达汽车造型设计参数与意象目标两个集合内节点间的关联。为了挖掘产品造型网络中更深层的内容,依据各个节点的敏感性和度数大小,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节点集团等特征进行识别,析出知识对设计人员的设计决策进行辅助。随后通过对不同车型样本重复以上汽车造型基因网络的建模过程,论证了网络模型的存在性与稳定性。论文针对以配色设计为代表的组合优化问题,基于图像色彩意象再现的典型配色任务,将产品基因网络拓展为“色彩邻接网络”模型。以参考源图的提取色为节点、以色区之间的邻接紧密程度为边在源图和目标方案分别建立两个网络模型,即“源网”和“目标网”。把配色问题映射为从源网中搜索可以最佳匹配目标网的子网,利用逆序数和异连接数两个指标的组合来评价匹配强度,并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IGA)实施配色方案的优化。基于汽车配色案例开展了应用验证。本论文面向产品工业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建立基因表达方式,构建针对工业设计问题的复杂网络模型,并证实了它的客观存在与稳定性。以汽车的形态设计与配色设计为载体进行了应用论证,并基于3D参数化平台Solidworks和2D矢量设计平台CorelDraw分别开发了形态设计与配色设计的原型系统,实现了基因网络模型的典型应用。

徐文静[6](2018)在《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口日益增长,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日益短缺,对其的勘探和开发也已经从陆地推进到海洋。海洋平台作为在海上进行钻井、采油、集运、施工等活动的基础性设施,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生产与生活上的支撑。鉴于海洋平台所处环境恶劣、设备密集程度高以及油气资源易燃易爆的特性,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爆燃事故风险较大,有必要开展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提高海洋生产平台作业风险控制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结合海洋生产平台工艺流程,从燃料危险性、点火源及天然气泄漏源三方面对某海洋生产平台开展风险辨识,引入ISM方法构建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结构模型,确定影响天然气泄漏的表层直接原因、中层间接原因和深层根本原因。建立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熵权法求解综合指标权重,验证影响天然气泄漏的主要因素。根据工艺设备实际运行参数,基于CFD软件FLACS建立海洋生产平台泄漏天然气扩散行为的预测与评估模型,依据风险辨识得到的重点泄漏源,对比分析不同泄漏位置、流量及风向条件下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并基于泄漏仿真结果,点燃所得到的真实气云,结合超压伤害准则,评估爆燃事故超压对人员和建筑物的影响。基于贝叶斯构建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风险演化贝叶斯模型,求解各基事件后验概率,研究该系统敏感性并探究导致泄漏事故发生的最大可能路径。构建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事故连锁图及海洋生产平台爆燃事故应急过程风险连锁图,基于图论方法分别计算事故最短路径、关键路径以及点割集。最后结合前文分析结果,基于事故连锁理论,以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为目标,制定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事故安全屏障、海洋生产平台爆燃事故安全屏障及海洋生产平台应急响应安全屏障,切实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张文春[7](2017)在《船舶舱室的中高频振声仿真及传递路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海洋开发利用的进一步深入,运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动力性能逐步增强,动力装置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对船上人员的影响日益凸显。IMO和各船级社都对舱室的噪声等级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对船舶的设计和建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船舶设计阶段进行振声预报,制定有效的降噪方案,有助于从源头控制舱室中的噪声,避免反复试验和改进耗费时间、人力和物资成本,降低整体费用。中高频噪声是舱室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船舶系统的噪声来源、传递路径及控制方法,对提升船舶行业和国防工业的设计、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船舶结构庞大的计算规模,对船舶的振声仿真精度较低,迄今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阶段;而中高频振声问题的不确定性,导致传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这些频带的问题并不适用。这显然无法满足船舶工程领域减振降噪的需求,因此亟须发展新的求解方法。本文以船舶的中高频振动和噪声为分析对象,以降低人员生活舱室振动和噪声为目标,改进现有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区别于传统方案的中高频振声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确定了舱室噪声的主要来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减振降噪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中频和高频振声仿真方法的求解特点和选取依据。分别采用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E-SEA)混合法和统计能量分析(SEA)法求解复杂系统的中频和高频振声问题,根据结构特征尺寸与内波长关系区分两类方法的求解区间,并据此建立了某船的FE-SEA混合模型和SEA模型,分别用于中频和高频振声问题求解。(2)提出部分FE子系统建模方法和局部模态参数摄动(LMP)法,提高中频问题的求解效率。针对FE-SEA混合法求解大型存在计算效率不足的缺点,仅选取靠近振声源舱室的部分子系统使用确定方法进行描述,其它次要部分结构采用统计方法描述,并使用LMP法分析强耦合结构之间的耦合损耗因子(CLFs),在降低中频问题求解规模的情况下保证仿真结果的准确。(3)确定了机舱主要振声源对人员活动舱室的贡献量。结合台架和实船测试数据,对200~8000 Hz频带的的噪声进行了仿真,分别计算了主机、发电机组和螺旋桨振动和辐射分量在舱室中产生的噪声。结果表明,主机和发电机组的振声分量是噪声的主要来源,螺旋桨的分量可以忽略。(4)提出使用图论算法求解中高频振声能量的传递路径。将中高频振声系统等效为图论框架下的能量传递网络:SEA子系统看作网络图的结点,而根据损耗因子能够得到结点之间有向边的能量传递权重,从而构成SEA赋权有向图。利用图论中的偏离算法求解源结点到目标结点权重最大的K主要路径(KDP),即可得到中高频振声能量的主要传递路径。最后,利用中心性测量方法评价结点在能量传递中的重要性,进而确定在能量传递中起主要作用的关键结构。(5)精细化路径分析对象的选取方法,降低路径计算的复杂度。引入振声温度的概念,根据子系统的能量、模态数和波数计算子系统的温度,确定能量的单向流动,将高于目标子系统的局部结构作为为路径分析对象,减少路径分析的结点和耦合连接数目,降低计算规模。(6)基于中高频振声仿真和传递路径制定了某船的降噪方案。在全船仿真的基础上建立图形网络,求解主机和发电机组到目标舱室中的KDP,并通过中心性测量确定在能量测量中起主要作用的结构和耦合连接。结果表明,对振动影响最大的是输入组和路径组结点,对应主机舱和辅机舱内底以及它们之间的垂直舱壁。采用阻振质量在这些关键结点位置施加减振降噪措施,可使发电机组在附近人员生活舱室的噪声降低5.59 dB(A)。本文的研究不仅解决了 FE-SEA混合法和SEA法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而且为中高频振声传递路径的求解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图论算法在路径分析中的应用,为复杂系统中能量传递路径分析提供了巧妙的求解方案,量化了局部结构在系统能量传递中的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结论,对船舶等复杂系统的噪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余远文,邓益民[8](2014)在《基于赋权有向图的可变功能机械关键行为状态的识别》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可变功能机械,首先定义了可变功能机械关键行为状态的概念,其次建立了可变功能机械功能转换行为过程的赋权有向图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可变功能机械关键行为状态识别矩阵,提出了最快响应度准则、最大舒适度准则和最大度准则,用以识别可变功能机械关键行为状态,同时还总结了可变功能机械关键行为状态识别的一般过程。最后通过对多功能组合刀钳的实例分析,说明关键行为状态的意义和识别关键行为状态方法的可行性。

贾诺[9](2014)在《复杂系统连锁失效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与简单系统不同,复杂系统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其系统内部及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密切,且呈现出非线性、模块化、层次化等特点,系统功能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变得日益强大。与此同时,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受到失效相关性的影响突显,一旦发生失效,元部件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失效传播并扩散,导致系统性能降低,甚至崩溃,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复杂系统已经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服务于从军事技术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连锁失效的发生,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已经成为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连锁失效的评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系统的连锁失效评估包括连锁失效的机理分析、连锁失效模型的建立、连锁失效指标的确定几方面。本文从复杂系统连锁失效对可靠性的影响角度提出了连锁失效的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应用。首先,基于脆性理论对复杂系统的连锁失效进行了宏观机理分析。在给出了一个控制器和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的行为模型和脆性联系形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脆性演化模型,分析了系统的耗散性和不稳定性,提出了 Lyapunov指数谱和Kolmogorov熵作为衡量复杂系统连锁失效的指标,给出了连锁失效的判定方法,并结合数值仿真分析了系统在不动点、周期态和混沌间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揭示了系统连锁失效产生的机理。其次,对连锁失效的路径和脆性源进行辨识。提出了复杂系统连锁失效评估的脆性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给出了系统的图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复杂系统脆性等级、脆性程度的划分及对应的崩溃可能性。考虑到系统及元部件脆性信息不完备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在根节点脆性状态为二态和多态的情况下,分别基于随机抽样方法和模糊理论给出根节点处于不同脆性状态的概率,并利用连接树推理法进行了因果推理和诊断推理,分析了元部件失效对系统失效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辨识系统的连锁失效路径和脆性源的方法,并将此评估方法应用于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定量连锁失效评估。再次,对负载的重分配引发的连锁失效进行评估。将各子系统看作节点,给出了所考虑系统的脆性完全图,给出了子系统所承担负载的定义,提出了改进的n节点连锁失效的负载-容量模型,分析了脆性源初始负载的大小、初始负载分布及节点容量对系统连锁失效的影响,给出了连锁失效发生的概率,并应用此理论对负载重分配引发的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连锁失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连锁失效对复杂可修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给出由于负载重分配引发的子系统失效率的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负载分担可修2/3(G)表决系统的广义马尔可夫模型,利用C0半群理论分析了系统解的适定性和稳定性,从而得到系统稳态可用度指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具有理想承载能力、最大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时负载均担并联可修系统的状态转移图,并以5个子系统并联的负载均担可修系统为例,给出了不同情形下的广义马尔可夫模型。最后,结合数值仿真分析了子系统的承载能力及负载重分配引发的连锁失效对两类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庄绪法[10](2013)在《面向航空产品的装配建模与装配序列规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配序列规划问题,即如何对产品进行有效建模和从全部装配序列集中寻找符合装配约束条件的最优装配序列,为制约装配模式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装配工艺建模和装配序列规划,近些年来已经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以航空产品装配过程为研究背景,开展了装配建模与装配序列规划技术的研究工作。首先对目前国内外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进行介绍;针对航空装配工艺特点,本文运用图论知识描述产品结构模型,构建出产品结构有向图和动态干涉矩阵;其次设计出求解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遗传禁忌算法基本框架,包括染色表达方式、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目标适应度函数和邻域禁忌搜索策略,并运用遗传禁忌算法对一个经典装配体进行装配序列求解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接着介绍矩阵相容原理,利用矩阵相容性求解出评价指标权重值,并设计出结合定性评价分析方法和定量评价分析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评价结果通过反馈矩阵的形式对装配工艺知识库进行优化和改进。最后,针对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的装配模型实例,综合运用本文设计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装配建模、装配序列求解和装配序列评价。实例证明本文设计的装配建模和装配规划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基于赋权有向图的产品结构建模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赋权有向图的产品结构建模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及互联互通互操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离散制造装备实现语义互操作的需求
        1.1.2 智能制造亟需制订互联互通互操作标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理论与建模技术
        1.2.2 语义互操作理论与技术
        1.2.3 离散制造装备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平台技术
        1.2.4 互联互通互操作标准制订与验证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语义的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
    2.1 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信息建模
        2.1.1 离散制造领域本体元建模
        2.1.2 离散制造装备信息交互维度结构
        2.1.3 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信息模型完备性
        2.1.4 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信息模型的构建过程
    2.2 基于属性语义的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
        2.2.1 离散制造装备信息基础模型
        2.2.2 面向离散异构装备模型的共性特征
        2.2.3 考虑频度与优先级语义特性的属性
        2.2.4 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描述
    2.3 基于属性语义的模型实例化方法
        2.3.1 离散制造装备信息空间结构
        2.3.2 信息模型实现工具比较
        2.3.3 融合OPCUA技术的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开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服务的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
    3.1 面向服务的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
        3.1.1 面向服务的语义信息模型互操作
        3.1.2 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能力测度
        3.1.3 面向服务的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映射结构
    3.2 面向服务的互操作语义系统结构
        3.2.1 模型与协议一体化的映射技术
        3.2.2 离散制造装备互操作报文结构
        3.2.3 离散制造装备互操作数据类型
    3.3 基于信息交互维度结构的互操作语义映射
        3.3.1 树状架构语义集
        3.3.2 离散制造装备服务元语指令集系统
        3.3.3 双响应机制的信息交互模式设计
    3.4 离散制造装备文件互操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离散制造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平台
    4.1 离散制造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平台架构
    4.2 无中心服务节点的语义互操作服务网
    4.3 离散制造装备泛在连接
        4.3.1 离散制造装备标识与接口
        4.3.2 离散制造装备通信设计
    4.4 基于上层管理的层状网络结构
        4.4.1 OT+IT网络结构
        4.4.2 “互联网+”离散制造装备网络
        4.4.3 基于5G的离散制造装备网络
    4.5 数据交互协议
        4.5.1 数据交互技术分析
        4.5.2 离散制造装备基础通信协议
    4.6 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服务体系
        4.6.1 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数据交互结构
        4.6.2 无中心服务节点的离散制造车间统一架构
        4.6.3 离散制造装备语义互操作云平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针织装备信息模型及互联互通互操作标准验证
    5.1 针织装备信息模型及互联互通互操作
        5.1.1 针织装备信息模型的构建
        5.1.2 针织装备的语义互操作服务
        5.1.3 针织装备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网络结构
        5.1.4 信息模型及互联互通互操作标准化条款设计
    5.2 针织装备标准化条款的试验验证方法
        5.2.1 验证流程
        5.2.2 举证验证
        5.2.3 平台验证
        5.2.4 现场验证
    5.3 语义信息模型验证
        5.3.1 语义信息模型验证设计
        5.3.2 语义信息模型验证结论分析
    5.4 语义互操作规范验证
        5.4.1 语义互操作验证设计
        5.4.2 语义互操作验证结论分析
    5.5 针织装备信息模型及互联互通互操作验证结论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2 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架构
    2.1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类型研究
    2.2 服务分解原理和组合方法
    2.3 智能服务发现方案设计
    2.4 服务优选指标研究
    2.5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架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CNN的智能服务发现算法研究
    3.1 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3.2 面向机械产品图像的P_VggNet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研究
    3.3 基于tanh函数的修正线性单元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机械产品数据集及智能服务发现模型训练
    4.1 机械产品数据采集
    4.2 机械产品数据预处理
    4.3 机械产品数据集质量评估
    4.4 智能服务发现模型训练
    4.5 本章小结
5 云制造模式下前k个最优的服务优选算法研究
    5.1 前k个最优的服务组合方案数学建模
    5.2 数学模型分析
    5.3 云制造模式下前k条最短/长路径算法设计
    5.4 试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设计及其验证
    6.1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需求分析
    6.2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设计
    6.3 云平台设计
    6.4 iOS客户端设计
    6.5 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系统开发
    6.6 试验验证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面向客户需求变更的复杂机械产品建模及变更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机械产品结构表达
        1.2.2 变更传播研究
        1.2.3 变更影响研究
        1.2.4 复杂机械产品再配置研究
        1.2.5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6 课题来源
    1.7 本章小结
2 面向客户需求变更的复杂机械产品建模及变更响应总体研究
    2.1 客户需求变更的获取及转化
    2.2 客户需求变更下的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
    2.3 复杂机械产品建模及变更响应研究框架
    2.4 复杂机械产品建模及变更响应技术路线
    2.5 本章小结
3 面向客户需求变更的复杂机械产品结构表达
    3.1 引言
    3.2 复杂机械产品零部件关联网络模型构建
        3.2.1 复杂机械产品零部件间关联关系及关联强度分析
        3.2.2 复杂机械产品零部件关联网络模型
        3.2.3 网络特性分析
    3.3 基于改进GN算法的复杂机械产品模块划分
        3.3.1 问题描述
        3.3.2 基于改进GN算法的模块划分
    3.4 应用案例
        3.4.1 复杂机械产品网络模型构建
        3.4.2 复杂机械产品模块划分
        3.4.3 结果讨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复杂机械产品模块化网络模型的客户需求变更传播过程分析
    4.1 引言
    4.2 变更传播特性分析
    4.3 变更驱动的网络演化机理分析
    4.4 客户需求变更传播模型构建
    4.5 若干关键变更传播机理揭示
        4.5.1 零部件变更传播能力分析
        4.5.2 零部件引起的变更传播类型分析
        4.5.3 影响变更传播的关键零部件的识别
    4.6 应用案例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复杂机械产品模块化网络模型的客户需求变更影响评估
    5.1 引言
    5.2 可行变更传播路径搜索
        5.2.1 节点层级划分
        5.2.2 基于节点层级划分的可行变更传播路径搜索
    5.3 客户需求变更影响评估
    5.4 客户需求变更决策策略
    5.5 应用案例
        5.5.1 可行变更传播路径搜索
        5.5.2 客户需求变更影响评估及客户需求变更决策
        5.5.3 结果讨论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变更驱动下的复杂机械产品配置更新
    6.1 引言
    6.2 基于复杂网络的零部件通用性分析
    6.3 基于规则推理和模糊相似性的通用件配置更新
        6.3.1 通用件的模块配置更新
        6.3.2 通用件的零部件参数调整
    6.4 基于客户满意度的定制件配置更新
    6.5 应用案例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建模及其预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液位控制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线性图理论的双容水箱建模与仿真
    2.1 线性图理论的产生发展
    2.2 线性图建模理论基础
        2.2.1 线性图概述
        2.2.2 单端元件的线性图表示
    2.3 线性图理论建模
        2.3.1 Linear Graph的生成
        2.3.2 系统图结构约束
        2.3.3 绘制系统标准树
        2.3.4 建立系统状态方程
    2.4 建立双容水箱液位系统模型
        2.4.1 绘制系统线性图
        2.4.2 绘制系统标准树
        2.4.3 建立系统状态方程
    2.5 系统仿真研究
        2.5.1 Matlab仿真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2.5.2 等效阻抗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2.5.3 设计PID控制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预测控制
    3.1 预测控制的简介
        3.1.1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3.1.2 预测控制的数学基础
    3.2 动态矩阵控制DMC的基本原理
        3.2.1 预测模型
        3.2.2 滚动优化
        3.2.3 反馈校正
    3.3 动态矩阵控制DMC的影响参数
        3.3.1 采样周期T与模型长度N
        3.3.2 优化时域P和误差权矩阵Q
        3.3.3 控制时域M和控制权矩阵R
        3.3.4 校正参数h_i
    3.4 双容水箱对象机理建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的双容水箱仿真研究
    4.1 MATLAB仿真平台的简介
    4.2 Simulink仿真框图的构建
    4.3 DMC控制器的参数设计
        4.3.1 无干扰和模型失配情况下DMC参数设计
        4.3.2 存在模型失配及干扰时DMC参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面向工业设计的产品基因网络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问题提出、研究目标
        1.2.3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复杂网络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3.2 产品基因
        1.3.3 基因调控网络
        1.3.4 二分图及其应用
        1.3.5 交互式遗传算法
        1.3.6 用户感知与感性工学
        1.3.7 综述总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产品设计的基因网络模型
    2.1 产品基因的形式
    2.2 产品基因网络节点的选取
    2.3 产品基因网络中边的构建
    2.4 产品基因网络特征识别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造型设计的基因网络模型
    3.1 汽车造型的设计参数网络
        3.1.1 汽车造型设计参数的确定
        3.1.2 设计参数网络建模
        3.1.3 设计参数网络对设计师的帮助
    3.2 汽车造型的意象目标网络
        3.2.1 汽车造型意象目标的确定
        3.2.2 意象目标网络建模
    3.3 基因网络中设计参数与意象目标间关联的发现
    3.4 产品造型基因网络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品配色设计的基因网络模型
    4.1 概述
    4.2 色彩邻接网络模型
        4.2.1 设计师的配色过程模型
        4.2.2 源网:色源的色彩邻接网络
        4.2.3 目标网:配色对象的色域邻接网络
    4.3 基于色彩网络的配色设计
        4.3.1 色彩重用的目标
        4.3.2 基于色彩网络的配色设计过程
    4.4 配色应用案例
        4.4.1 原型系统与案例概述
        4.4.2 色彩网络模型的应用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型系统
    5.1 产品造型基因网络系统
    5.2 产品配色基因网络系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主要研究结论
    6.3 研究的创新之处
    6.4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6)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场景识别与分析
    2.1 海洋生产平台概述
    2.2 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风险辨识
    2.3 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ISM分析
    2.4 基于AHP-熵权法的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洋生产平台典型天然气泄漏爆燃场景数值仿真分析
    3.1 天然气泄漏扩散及爆燃过程理论模型
    3.2 海洋生产平台数值仿真模型
    3.3 爆燃事故伤害评定准则
    3.4 天然气泄漏后果仿真研究
    3.5 爆燃后果仿真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场景风险演化机制研究
    4.1 基于贝叶斯的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风险概率分析
    4.2 基于图论的连锁风险评价法概述
    4.3 海洋生产平台生产过程天然气泄漏连锁风险评价
    4.4 海洋生产平台爆燃事故应急过程连锁风险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事故演化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5.1 基于安全屏障的风险控制策略概述
    5.2 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事故安全屏障
    5.3 海洋生产平台爆燃事故安全屏障
    5.4 海洋生产平台应急响应安全屏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船舶舱室的中高频振声仿真及传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振声分析技术
        1.2.1 低频确定性分析方法
        1.2.2 高频统计分析方法
        1.2.3 中频混合分析方法
    1.3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1.3.1 传统的TPA方法
        1.3.2 基于SEA的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中高频振声分析理论
    2.1 SEA基本理论
        2.1.1 功率流平衡方程
        2.1.2 内损耗因子DLFs
        2.1.3 弱耦合损耗因子
    2.2 FE-SEA振声分析方法
        2.2.1 自由度
        2.2.2 统计子系统的直接场和混响场
        2.2.3 运动方程组合
        2.2.4 随机边界整体表示方法
        2.2.5 整体平均响应
        2.2.6 混响场的整体平均功率
    2.3 基于有限元法的强耦合损耗因子计算
        2.3.1 结构耦合损耗因子测量原理
        2.3.2 有限元法在计算CLFs中的应用
        2.3.3 基于FEM的局部模态摄动法
        2.3.4 强耦合结构CLFs算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舶舱室中高频振声仿真
    3.1 引言
    3.2 船舶舱内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激励
        3.2.1 设备声源辐射
        3.2.2 设备振动激励
        3.2.3 螺旋桨振动和噪声
    3.3 分析对象参数和舱室噪声问题
    3.4 FE子系统选取方法
        3.4.1 结构特征尺寸与内波长
        3.4.2 部分FE子系统建模方法
    3.5 舱室噪声仿真建模
        3.5.1 SEA和FE-SEA建模流程
        3.5.2 SEA仿真模型
        3.5.3 FE-SEA仿真模型
    3.6 舱室噪声仿真
        3.6.1 振声源参数
        3.6.2 模型验证
        3.6.3 振声能量的传递特性
        3.6.4 生活舱室的噪声构成
        3.6.5 机舱振声源影响范围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声系统能量K主要路径分析
    4.1 传统振声分析方法
    4.2 SEA系统在图论框架下的参数定义
        4.2.1 SEA系统的传递路径定义
        4.2.2 图论基本定义
    4.3 基于SEA的K主要路径分析
        4.3.1 传统的SEA路径算法
        4.3.2 振声路径图论算法基本约定
        4.3.3 SEA系统的K主要传递路径问题
        4.3.4 K主要路径树形图
        4.3.5 偏离路径算法
        4.3.6 缩减权重
        4.3.7 MPS算法
    4.4 K主要路径的应用
        4.4.1 主要传递路径获取
        4.4.2 基于K主要路径的降噪分析
    4.5 关键结点识别
        4.5.1 网络描述
        4.5.2 中心性测量方法稳健性
        4.5.3 中心性测量方法
        4.5.4 K主要传递路径中的关键结点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K主要路径在船舶舱室降噪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舱室的噪声分布和路径分析范围
        5.2.1 目标舱室选取
        5.2.2 SEA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
        5.2.3 船舶噪声传递路径分析对象
    5.3 振声能量传递路径分析
        5.3.1 K主要传递路径结点数目
        5.3.2 K主要传递路径组成特点
        5.3.3 振动和噪声K主要传递路径组成特点
    5.4 路径结点的中心性
        5.4.1 振动和噪声路径结点重要性对比
        5.4.2 影响目标舱室噪声的主要结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阻振质量的降噪分析
    6.1 引言
    6.2 阻振质量的传递特性
    6.3 局部振动能量传递的抑制
        6.3.1 发电机组振动能量的频域特性
        6.3.2 内底板阻振质量设计
        6.3.3 阻振质量对振动能量传递的影响
    6.4 阻振质量在舱室噪声控制的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赋权有向图的可变功能机械关键行为状态的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 可变功能机械关键行为状态的定义
2 可变功能机械功能转换行为过程建模
    2.1 可变功能机械功能与行为的描述
    2.2 可变功能机械功能转换行为过程赋权有向图模型
3 可变功能机械关键状态的识别
4 实例分析
5 结束语

(9)复杂系统连锁失效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概况
    1.3 复杂系统连锁失效评估综述
        1.3.1 连锁失效机理分析方法
        1.3.2 连锁失效模型及评估方法
    1.4 失效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评估综述
        1.4.1 Markov方法
        1.4.2 引入人工智能的组合法
    1.5 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1.6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2章 基于脆性理论的连锁失效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特征描述
    2.3 相关的脆性理论
    2.4 连锁失效指标
    2.5 脆性模型的建立及特性分析
    2.6 数值仿真与失效机理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连锁失效路径与脆性源的辨识
    3.1 引言
    3.2 脆性贝叶斯网络模型
        3.2.1 脆性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
        3.2.2 脆性模型和脆性等级的划分
        3.2.3 脆性贝叶斯网络的双向推理
    3.3 连锁失效路径和脆性源的辨识
    3.4 应用实例
        3.4.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单通道的组成
        3.4.2 系统的脆性贝叶斯网络的构造
        3.4.3 单通道系统的脆性源辨识
        3.4.4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负载重分配引发的连锁失效评估
    4.1 引言
    4.2 相关概念
    4.3 连锁失效的负载-容量模型
    4.4 改进的刀节点连锁失效的负载-容量模型
    4.5 应用实例
        4.5.1 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结构、原理及功能
        4.5.2 系统的连锁失效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连锁失效对复杂可修复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评估
    5.1 引言
    5.2 相关概念
    5.3 马尔可夫(Markov)过程和广义马尔可夫过程
    5.4 系统描述和失效率模型
        5.4.1 研究对象描述
        5.4.2 部件失效率模型
    5.5 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5.5.1 负载分担2/3(G)表决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5.5.2 负载均担并联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5.6 数值仿真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面向航空产品的装配建模与装配序列规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
2 基于图论知识的产品装配建模
    2.1 引言
    2.2 航空产品结构
    2.3 产品装配建模
    2.4 装配操作表达方式
    2.5 实例验证
    2.6 小结
3 基于遗传禁忌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
    3.1 引言
    3.2 遗传禁忌算法原理和框架
    3.3 求解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遗传禁忌算法设计
    3.4 实例计算与算法分析
    3.5 小结
4 基于矩阵相容性的装配序列模糊综合评价
    4.1 引言
    4.2 装配序列评价指标体系
    4.3 矩阵相容性基本原理
    4.4 模糊综合评价算法
    4.5 小结
5 航空产品装配建模及装配序列规划实例
    5.1 引言
    5.2 产品装配建模
    5.3 装配序列求解
    5.4 装配序列评价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基于赋权有向图的产品结构建模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离散制造装备信息模型及互联互通互操作研究[D]. 汪松松.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 [2]云制造模式下机械产品的智能服务发现与优选方法研究[D]. 刘坤华.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2)
  • [3]面向客户需求变更的复杂机械产品建模及变更响应研究[D]. 张娜. 重庆大学, 2019(01)
  • [4]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建模及其预测控制研究[D]. 冷辉.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5]面向工业设计的产品基因网络模型研究[D]. 李愚.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6]海洋生产平台天然气泄漏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 徐文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7]船舶舱室的中高频振声仿真及传递路径研究[D]. 张文春. 大连海事大学, 2017(11)
  • [8]基于赋权有向图的可变功能机械关键行为状态的识别[J]. 余远文,邓益民.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4(07)
  • [9]复杂系统连锁失效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D]. 贾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12)
  • [10]面向航空产品的装配建模与装配序列规划技术研究[D]. 庄绪法.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基于加权有向图的产品结构建模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