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中国林业

让世界了解中国林业

一、让世界了解中国林业(论文文献综述)

赵晋峰[1](2021)在《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相对滞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对外可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高国际影响力,对内则能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地位,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遵循“概念厘定--建构框架--时代机遇--建构路径”的分析思路。首先,研究在厘清话语、话语体系等核心概念内涵的基础之上,总结凝练了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价值。其次,研究以话语理论为分析基础,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构建了以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四维一体”的绿色话语分析框架。再次,研究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建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进而增强绿色话语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亦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的成功实践和持续发展是话语建构的时代机遇,而西方强势绿色话语的对抗、排挤、打压是话语建构的现实挑战。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包括传统生态文化作为“本来基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为“原来基础”、全球绿色话语作为“外来坐标”以及21世纪生态文明科学范式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时代理论”。以此丰富资源为保障,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路径包括夯实生态文明话语内容、完善生态文明话语表达和提升生态文明话语认同三个方面。在机遇中寻发展,在困境中找突破,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集中讲好美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绿色话语权,中国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方案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蔡苏[2](2021)在《“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展至今已16年。16年来,该理论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新的认识,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和行动,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各地区积极践行该理论,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绿水青山”价值,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实践样本,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两山”的统一。鉴于现实困境,我国仍在探索新的实现方式。不动产交易机制是“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一种新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两山”发展理念,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以“绿水青山”的内涵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现实考察,界定本文的“绿水青山”特指具有较高间接和潜在价值的珍贵林木、茶园等。在运用文献梳理法研究国内“绿水青山”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基础上,以“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为重点,通过构建价格机制,即基于劳动价值论分析其价格形成,以核算结果为阈值,并运用半对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价格影响因素,确定最终价格。然后,通过交易运行机制,基于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科斯产权理论对“绿水青山”进行不动产产权界定,搭建不动产交易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特别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提出建立绩效评价、经济激励以及激励购买者的激励机制。而后,构建基础保障机制,形成以监管保障以及其他配套保障,如制度、资金、技术保障为基础的保障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构建,以不动产交易机制实现容易被忽视的、具有间接和潜在价值的“绿水青山”全部价值。最后,以前文所构建的框架为基础,结合贵州实践,对活立木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不动产交易机制是“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尽管是一种初步探索,但从理论上讲,拓展了当前研究视角,为现有的实现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从实践上看,使目前具有间接和潜在价值的“绿水青山”得以实现其全部价值。另外,这种不动产交易机制是对生态经济化和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补充。(2)结合机制设计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本文认为需要以价格机制为核心,以交易运行机制为主导、以激励机制为动力、以基础保障机制为支撑,构建“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3)贵州相关的地方实践首创办理活立木林权不动产登记证,以不动产交易实现活立木价值,获得了显着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仍然有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成熟可出售的活立木种类少;活立木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购买者投资意愿不足、社会认可度仍缺乏;交易后的管理还不完善。究其原因是:对活立木办理不动产登记证的相关政策及管理还不够完善;社会对活立木价值的认识不足;社会对活立木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认可度低。(4)为进一步完善“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完善相应的价格机制;提高全社会对“绿水青山”价值及不动产交易的认识;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林权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

胡炅坊[3](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1)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高度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由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内部问题,以及由国际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外部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没有摆脱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走势持续低迷。加之2020年初全球范围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各地区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创。在这种世界历史背景下,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经济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多个地区抬头,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浓厚阴影。从内部环境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过去几十年发展所带来的部分问题开始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如生态环境破坏、产能过剩、贫富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各种矛盾交织并行的特殊历史背景。为了应对处理国内外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各种风险挑战、积极求变,在指导新时代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经济指导思想。在2017年12月党中央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探索新时代经济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经济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一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既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变范式,又克服了西方经济学重实证而轻实践的理论缺陷,从根本上解决了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后带来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矛盾和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通过系统总结以往经济发展理论的不足和缺陷,立足于新时代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科学揭示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准确判断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势。具体来说,本文一共分文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力图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思路,力图通过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科学完整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全貌。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概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结合相关资料,将其划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成熟期。第四部分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从逻辑层面将其概括为“1+7+1”的逻辑架构,即为“新发展理念+七个坚持+新发展格局”。第五部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和理论特征进行了科学概括。在理论逻辑上具体体现为: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逻辑;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逻辑;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发展逻辑。在理论特征上体现为科学性、现实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国际性的高度统一。第六部分集中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在理论贡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框架。在实践价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一方面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另一方面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王一涵[4](2021)在《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聚了一系列的文化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的总和可称之为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夺取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产物,使得“革命文化”的称谓从此流传下来。延安时期,一般是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红军长征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时东渡黄河到达西柏坡,进驻延安的十三年。延安时期,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选择延安时期革命文化进行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弘扬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支撑。本文对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形成背景、内容、特点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首先对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说明,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本文的观点以及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之处;其次对相关概念作了一个简要的界定,对延安时期革命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进行了剖析;接下来对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论述,详细分析了延安时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主要特点;最后介绍了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从历史的角度看,延安时期革命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提供成功典范、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提供精神动力、为打破国民党文化专制提供有力支撑;从当代的角度看,延安时期革命文化也为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传承革命文化提供政治方向,为新时代丰富先进文化、培育时代青年提供行动指南,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

王静[5](2021)在《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重点。“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随着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大国。习近平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并在每个任职时期都有针对性的提出关于人才培养的政策,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更是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了人才发展的新的、重要的论述。通过对我国人才工作的不断推进,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日益丰富,并逐步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人才重要论述体系。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梳理与研究,对于实现我国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国,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篇论文对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梳理与剖析。论文的第一部分从我国迈进新时代后所面临的一系列人才问题出发,指出了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形成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同时详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强调了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的第二部分从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形成的实践基础及其个人条件三方面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提出的创新人才工作及“人才强省”思想;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不断丰富起来,系统地阐明了人才的关键性与重要性,对人才素质、青年人才的培养,注重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的完善,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对人才工作的发展做出了更高的指导;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更是层出不穷,要注重培养忠诚干净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提出汇聚爱国奉献的各类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用人方针,主张推行“新型举国”体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注重继续拓宽人才引进之门。第四部分对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归纳出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具有重视人才成长规律、凸显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坚持党管人才的特点,并指出了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总之,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发展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又一次飞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工作史的研究。

付姗姗[6](2021)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研究》文中提出股票市场信息效率与股票价格的确定有直接关联,进而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关联。在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是保证其正常运作的基石,可以引导资本的流动方向,让社会资源的价值充分的展现出来。会计信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宝贵的综合资源。良性发展和运行健康的股票市场的进一步优化,依赖于良好的会计信息质量。事实上,中国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造假行为下产生的信息不仅混淆了市场运行的机制,还影响了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企业如果能够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市场数据的共享制度,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概率可以最大限度被避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度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提升,进而提升市场良性运作的可能性。我国股票市场的高股价同步性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来说存在许多问题,法律不完善,外部审计不足以及证监会监管不利等等。股价同步性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都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着无比重要的关系。考虑到以上几点关键内容,本文试图依托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探索上文所提到的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本文搜集了 2014-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开展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典型性,本文选择的是沪深两市的A股的数据。根据研究结论得出:从股价同步性的角度出发,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显然得到了证明。因此,市场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来改善股价脱离实际情况的局面。对于股价同步性而言,会计信息质量对其影响也呈正相关,即股价同步性会随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而提高,同时还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与股价同步性之间,会计信息质量会起中介作用。因此,让市场效率得到提升,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加强股市创新,让投资者有好的投资环境,需要国家,监管机构以及企业自身三方共同的努力。

席敏[7](2021)在《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研究》文中指出意识形态安全近年来被提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突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并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作出过许多相关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国际国内形势的转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逐渐变得复杂激烈,因此,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吸收、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并且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探索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观点基础上,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全面总结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一系列状况,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态势,形成一系列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将意识形态安全的地位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稳定发展,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的幸福。二是明确了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任务,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是指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安全、文化意识形态安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四是提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即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等。最后,对十八大以来党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理论价值方面,主要是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丰富了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推动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的建设;在实践价值方面,主要是有利于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指明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正确方向。

马弟远[8](2021)在《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促进国家走向复兴和民族走向繁荣的动力基础。一直以来,我国都特别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体育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重点旗帜,并多次将体育事业的发展摆放到“中国梦”的高度去做规划,使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匹配。当下,中国体育正处于全面推进的重要节点,即将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飞跃。体育强国建设和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故体育强国建设不仅拥有经济、科技创新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还面临着社会的不平衡发展和人们观念转变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关于建设体育强国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与中国梦相互契合,并把体育建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体育强国建设隶属于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部分,并占据突出位置。我国将实现“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飞跃作为新时代体育建设的重要目标。关于体育强建设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主要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让中华体育精神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助推力,通过体育运动帮助人们获得更健康的精神世界。二是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建设,发扬优势、补齐短板,让中国体育成为国际一流体育的标杆。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原则,我国要坚持体育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鼓励全民参与体育运动,不断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帮助人们实现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体育活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还要应体育来增加民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关于体育强国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对路”,发展适合中国的特色体育产业,开展中国特色体育外交,加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在当前我国体育强国的发展视域下,要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深入分析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论述的重要内涵,不仅可以赋予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以新的内涵,还能用体育活动向人民解释体育强国的真正内涵,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助推动力。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能够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中国体育产业质量,展现大国外交气度、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地位。

王媛[9](2021)在《基于公众支付意愿的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开展森林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为解决政府纵向补偿效率困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生态效益价值实现指明了方向。中国森林生态补偿实践一直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横向生态补偿是针对于政府纵向生态补偿提出来的,目的是实现生态补偿的市场化、多元化,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公众参与度。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横向生态补偿的过程是推动公众对美好生态效益的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良好途径。例如森林的碳汇功能、水文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等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其生态价值并未能得以充分实现。本文立足于市场化补偿指向,基于“受益者付费”原则识别受益公众作为补偿主体,以“有需求才有市场”为逻辑起点,构建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需求激励供给,实现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现状,并借鉴哥斯达黎加PES计划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为问卷调查指标的设计提供指向。进而,对公众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45.74%受访者表示应该并愿意为森林生态效益付费,其中53.65%的群体选择“受益了就该付费”,表明大部分公众支持“受益付费”原则;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群体付费意愿最高,年收入越高的群体付费意愿反而越低;认为不应该也不愿意支付的只占12%,表明需要合理设计约束和激励机制提升公众支付意愿。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公众支付意愿的因素及其比重,并得出公众对生态环境关注程度、生态价值了解程度、生态补偿了解程度等六方面因素对其支付意愿成正向影响。以上研究,为构建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支撑,并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指标。于是,从基本要素、决策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全面构建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基本要素部分界定了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补偿主体、补偿对象、受偿主体、补偿标准以及补偿形式,为构建机制主体做铺垫。决策机制方面建立了中央统一决策机制,保证中央高度决策同时畅通公众反馈渠道。约束机制方面构建了总量控制机制、行政规制机制以及市场交易机制。激励机制方面,构建了“消费者支持”机制、生态信用机制、理念培育机制、市场偏好挖掘机制。保障机制方面,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价值核算机制以及利益保障机制。最后,从五方面提出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以保障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顺利实施。

王芳,陈先贵[10](2020)在《发挥影视作品正能量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文中认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伟大的文明,灿烂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为整个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竞争力取决于文化力。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首先提高中国文化竞争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当前我们要利用影视作品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利用影视作品助力中国文化传播,利用影视作品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以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提供一个视角,让国人对于影视作品这种文化现象多多关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播助力。

二、让世界了解中国林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世界了解中国林业(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点
        1.4.3 难点
    1.5 论文的基本架构
第2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研究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话语的内涵
        2.1.2 话语体系的内涵
    2.2 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诉求
        2.2.1 解读绿色发展的现实诉求
        2.2.2 回应中国崛起的传统误读
        2.2.3 助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3 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多样资源
        2.3.1 传统生态文化的话语表达
        2.3.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2.3.3 全球环境治理话语变迁
        2.3.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
    2.4 小结
第3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框架
    3.1 生态文明话语主体
        3.1.1 生态文明话语主体特征
        3.1.2 生态文明话语主体类型
        3.1.3 生态文明话语主体功能
    3.2 生态文明话语客体
        3.2.1 生态文明话语客体的特征
        3.2.2 生态文明话语客体的类型
        3.2.3 生态文明话语客体的功能
    3.3 生态文明话语内容
        3.3.1 生态文明话语内容的特征
        3.3.2 生态文明话语内容的类型
        3.3.3 生态文明话语内容的功能
    3.4 生态文明话语表达
        3.4.1 生态文明话语表达的特征
        3.4.2 生态文明话语表达的方式
        3.4.3 生态文明话语表达的功能
    3.5 小结
第4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建构思路
    4.1 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机遇
        4.1.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4.1.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深受认可
        4.1.3 国际绿色治理平台与渠道日益增多
    4.2 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目标指向
        4.2.1 反击西方强势话语的排挤打压
        4.2.2 消弭“中国环境威胁论”的阴影
        4.2.3 增强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
    4.3 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路径
        4.3.1 夯实生态文明话语内容
        4.3.2 完善生态文明话语表达
        4.3.3 提升生态文明话语认同
    4.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2)“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不动产
        2.1.2 “绿水青山”
        2.1.3 珍贵林木和茶园等“绿水青山”
        2.1.4 “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方式内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2.2 机制设计理论
        2.2.3 不动产相关理论
第3章 “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现状与原因
    3.1 “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现状
        3.1.1 我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3.1.2 “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方式
    3.2 “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困境与原因
        3.2.1 现实困境
        3.2.2 主要原因
    3.3 小结
第4章 “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研究设计与构建
    4.1 机制研究设计
        4.1.1 机制设计原则
        4.1.2 机制设计思路与主要方法
    4.2 价格形成机制
        4.2.1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价格构成
        4.2.2 核算机制
        4.2.3 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4.2.4 确定价格
    4.3 交易运行机制
        4.3.1 设立“绿水青山”不动产登记证
        4.3.2 搭建不动产交易平台
    4.4 激励机制
        4.4.1 基于委托代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4.4.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机制构建
    4.5 基础保障机制
        4.5.1 监管保障
        4.5.2 其他配套保障
    4.6 小结
第5章 “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贵州实践
    5.1 贵州实践概况
    5.2 贵州实践的机制分析
        5.2.1 价格形成机制
        5.2.2 交易运行机制
        5.2.3 基础保障机制
    5.3 贵州实践的主要成效
        5.3.1 经济效益
        5.3.2 社会效益
        5.3.3 生态效益
    5.4 贵州实践的经验与不足
        5.4.1 贵州实践的经验
        5.4.2 贵州实践的不足与原因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国家层面
        6.2.2 社会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资源
    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2.1.3 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崭新且复杂
    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理论资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相关政治经济学理论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经济思想
        2.2.3 西方经济学值得借鉴的相关理论
第3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3.1 萌芽期:七年知青岁月的初期经验
        3.1.1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树立
        3.1.2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开启
    3.2 形成期:30 年的地方经济治理经验
        3.2.1 正定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2 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3 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4 上海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3 成熟期: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经济思想
        3.3.1 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3 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4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第4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
    4.1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引领——新发展理念
        4.1.1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4.1.2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4.1.3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涵——“七个坚持”
        4.2.1 经济发展领导核心论: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4.2.2 经济发展目的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2.3 经济发展阶段特征论: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
        4.2.4 经济体制改革论:坚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二元关系
        4.2.5 宏观经济管理论: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4.2.6 经济发展战略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4.2.7 经济工作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4.3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格局
        4.3.1 构建高质量国内大循环
        4.3.2 优化发展国际大循环
        4.3.3 促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第5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及理论特征
    5.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
        5.1.1 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逻辑
        5.1.2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逻辑
        5.1.3 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发展逻辑
    5.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
        5.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性
        5.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现实性
        5.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性
        5.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民性
        5.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国际性
第6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
        6.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6.1.2 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框架
    6.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实践价值
        6.2.1 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6.2.2 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文化
        2.1.2 革命文化
        2.1.3 延安时期
        2.1.4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
    2.2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国际背景
        2.2.2 国内背景
    2.3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形成的社会条件
        2.3.1 马克思主义在延安的广泛传播
        2.3.2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团结奋斗
        2.3.3 延安时期文化社团的蓬勃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3.1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内容
        3.1.1 物质文化
        3.1.2 制度文化
        3.1.3 精神文化
    3.2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特点
        3.2.1 体现爱国奋斗的鲜明主题
        3.2.2 蕴含心系大众的为民情怀
        3.2.3 彰显团结一致的民族气概
    3.3 本章小结
4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价值
    4.1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历史价值
        4.1.1 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提供成功典范
        4.1.2 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提供精神动力
        4.1.3 为打破国民党文化专制提供有力支撑
    4.2 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
        4.2.1 为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传承革命文化提供思想引领
        4.2.2 为新时代丰富先进文化,培育时代青年提供行动指南
        4.2.3 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形成的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来源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才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的人才思想
        2.1.3 中国古代的人才思想
        2.1.4 中国近代的人才思想
    2.2 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
        2.2.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才工作的发展实践
        2.2.2 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迫切要求
        2.2.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
    2.3 习近平的个人条件
    2.4 本章小结
3 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
    3.1 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
        3.1.1 提出创新人才思想
        3.1.2 提出“人才强省”思想
    3.2 十八大至十九大之前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
        3.2.1 阐述人才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3.2.2 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3.2.3 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
        3.2.4 注重家庭观建设对人才培育的影响
        3.2.5 注重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3.2.6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3.3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
        3.3.1 注重培养忠诚干净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3.3.2 提出汇聚爱国奉献的各类人才
        3.3.3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用人方针
        3.3.4 主张推行新型举国体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3.3.5 注重继续拓宽人才引进之门
    3.4 本章小结
4 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特点和价值
    4.1 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特点
        4.1.1 重视人才成长规律
        4.1.2 凸显创新人才的培养
        4.1.3 坚持党管人才
    4.2 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4.2.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4.2.2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
        4.2.3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才治理思想
    4.3 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4.3.1 有利于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4.3.2 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4.3.3 有利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内部控制
        2.1.2 会计信息质量
        2.1.3 股价同步性
    2.2 理论基础
        2.2.1 有效市场假说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3.1 内部控制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
    3.2 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
    3.3 会计信息质量对内部控制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关系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实证设计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
        4.2.1 内部控制
        4.2.2 会计信息质量
        4.2.3 股价同步性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内部控制与股价同步性相关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5.3.2 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相关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5.3.3 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内部控制与股价同步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发现与建议
    6.1 研究发现
    6.2 相关政策建议
    6.3 未来展望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7)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相关概念以及形成的条件
    2.1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相关概念
        2.1.1 意识形态的内涵
        2.1.2 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2.1.3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2.2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形成的背景
        2.2.1 国外背景
        2.2.2 国内背景
    2.3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形成的理论来源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识形态安全思想
        2.3.2 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思想
    2.4 本章小结
3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
    3.1 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3.1.1 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3.1.2 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3.1.3 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3.2 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任务
        3.2.1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2.2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3 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领域
        3.3.1 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安全
        3.3.2 文化意识形态安全
        3.3.3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3.3.4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3.4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
        3.4.1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3.4.2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
        3.4.3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3.4.4 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3.5 本章小结
4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的重要价值
    4.1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的价值
        4.1.1 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安全思想
        4.1.2 丰富了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
        4.1.3 推动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的建设
    4.2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的实践价值
        4.2.1 巩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4.2.2 防范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4.2.3 指明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正确方向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8)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概述
    2.1 体育强国概述
        2.1.1 体育强国的概念
        2.1.2 体育强国的目标
    2.2 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体育思想
        2.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体育思想
        2.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体育精神
    2.3 本章小结
3 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1 体育强国的地位
        3.1.1 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1.2 体育强国是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
        3.1.3 体育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3.2 体育强国的任务
        3.2.1 体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3.2.2 体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推动力
        3.2.3 体育成为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的重要名片
    3.3 体育强国的本质
        3.3.1 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3.3.2 培养体育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3 鼓励全民参与,增强社会凝聚力
    3.4 体育强国的路径
        3.4.1 发展中国特色体育产业
        3.4.2 开展中国特色体育外交
        3.4.3 加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
    3.5 本章小结
4 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4.1 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4.1.1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体育思想
        4.1.2 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1.3 丰富“中国梦”内涵
    4.2 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4.2.1 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2.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4.2.3 展现大国外交气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9)基于公众支付意愿的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国外研究与实践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支付意愿
        2.1.2 森林生态补偿
        2.1.3 横向生态补偿
        2.1.4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商品价值理论
        2.2.3 产权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森林生态资源概况
        3.1.1 森林资源概况
        3.1.2 森林资源经济价值概况
        3.1.3 森林生态效益国内贡献
        3.1.4 森林生态效益国际地位
    3.2 我国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现状
        3.2.1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处于探索阶段
        3.2.2 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3.2.3 地方政府推动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实践
    3.3 我国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尚待明确
        3.3.2 政府身兼多职与公众参与不足并存
        3.3.3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开发利用不足
        3.3.4 “有效”需求不足
        3.3.5 森林生态资源产权不清晰
    3.4 本章小结
4 中哥两国森林生态补偿比较及启示
    4.1 比较对象选取的依据及意义
    4.2 哥斯达黎加PES基本框架
    4.3 中哥两国森林生态补偿比较
        4.3.1 补偿机制方面
        4.3.2 补偿形式方面
        4.3.3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方面
        4.3.4 受偿主体方面
        4.3.5 补偿标准制定方面
        4.3.6 补偿成效方面
    4.4 哥斯达黎加PES计划的启示
    4.5 本章小结
5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公众支付意愿实证分析
    5.1 数据收集
        5.1.1 问卷设计
        5.1.2 问卷回收
        5.1.3 样本特征描述
    5.2 基于logistics模型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1 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构建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信度及效度检验
        5.2.4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分析
        5.2.5 认知与评价层面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分析
    5.3 支付意愿成因分析
    5.4 支付意愿实证分析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6.1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原则
        6.1.1 坚持顶层设计引领
        6.1.2 坚持以提升公众支付意愿为核心
        6.1.3 坚持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三大目标协调
    6.2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基本框架
    6.3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基本要素的确立依据
        6.3.1 补偿原则方面
        6.3.2 补偿主体方面
        6.3.3 补偿对象方面
        6.3.4 受偿主体方面
        6.3.5 补偿标准方面
        6.3.6 补偿形式方面
    6.4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决策机制
    6.5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约束机制
        6.5.1 建立总量控制机制推进交易行为内生化
        6.5.2 建立行政规制机制规范补偿行为
        6.5.3 建立市场交易机制推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实现进程
    6.6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激励机制
        6.6.1 建立“消费者支持”机制保护消费偏好
        6.6.2 建立生态信用机制以激励交易行为
        6.6.3 建立理念培育机制激励支付积极性
        6.6.4 建立市场偏好挖掘机制拉动消费水平
    6.7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保障机制
        6.7.1 建立质量保证机制提升消费者信任感
        6.7.2 建立价值核算机制保障交易规范化
        6.7.3 建立利益保障机制保障主体利益安全
    6.8 本章小结
7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措施
    7.1 加快完善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7.2 深化以明晰森林生态资源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权改革
    7.3 加大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生态补偿领域应用的研发投入
    7.4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的“森林自然教育”
    7.5 加强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国际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森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10)发挥影视作品正能量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影视作品,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二、利用影视作品,助力中国文化传播
三、利用影视作品,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

四、让世界了解中国林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D]. 赵晋峰.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不动产交易机制研究[D]. 蔡苏.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D]. 胡炅坊. 吉林大学, 2021(01)
  • [4]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研究[D]. 王一涵.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5]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发展研究[D]. 王静.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研究[D]. 付姗姗.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7]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研究[D]. 席敏.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8]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研究[D]. 马弟远.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9]基于公众支付意愿的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D]. 王媛.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10]发挥影视作品正能量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J]. 王芳,陈先贵.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12)

标签:;  ;  ;  ;  ;  

让世界了解中国林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