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牧场适合养牛羊?

哪些牧场适合养牛羊?

一、饲养牛羊种植哪些牧草饲料好(论文文献综述)

陶雅,孙启忠,柳茜,李峰,徐丽君,李达,王笛[1](2021)在《先秦时期的牧草栽培利用考述》文中认为采集、渔猎和畜牧是人类在原始社会中最主要的3种谋生方式,由渔猎和畜牧进化到植物栽培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折。在原始社会,牧畜和农业的发明都是男子,男子由渔猎中发明了牧畜的事业,随着牧畜的发展,对草料的需求量也增加,就产生了刍秣的栽培。因牧畜时代所养牲畜渐多,刍秣之需要亦愈切,当先民们偶然发现积存牧草之处长出了新的牧草,无形中产生了种植的观念,并逐渐由观察尝试而获得了种植的知识,最初种植牧草是圈一定的地,以野生植物加以培植当做牧草,因而发现了适于人类食用的谷粟。由此可见,禾黍菽麦的种植是在牧畜刍秣种植中发现和发展起来的。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畜牧业比较发达,卜辞中出现了刍牧刍秣的记载。马在商周时代是一种重要的家畜,人们要用粮食谷子等来饲喂。郭沫若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指出,在中国的文字上最初的田字不是后来的禾黍粟麦的田,而是供刍秣狩猎的田,刍秣的田,也就是最早的种植是以牧畜为对象的刍秣。从《诗经》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刍秣种植利用的现状,如《诗经·小雅·鸳鸯》中的"乘马在厩,秣之摧之"。由此可知我国用谷物喂马起源甚古,另一方面也看出,我国进行牧草加工渊源甚是久远。在西周我国就将火引入了草地的生态管理中,《周礼·夏官·牧师》有记载"孟春焚牧"。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天志上》有"莫不犓牛羊"的记载,在鲁国设有主管主苑囿刍牧之吏为乘田。

陈磊[2](2020)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喀斯特地区植被盖度降低,水土流失速率加快,基岩大面积裸漏,生态系逆向演替趋势严峻且难以挽回,石漠化与生态系统的破坏愈演愈烈。林草优化配置与猪的健康养殖是草地畜牧业的关键部分,是解决石漠化地区农户生存压力的有效方式。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业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社会经济矛盾、人地矛盾、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失业率。采用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相结合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模式,及精确的技术监测手段是高效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重要举措。依据有关自然地理学、生物学、土壤学、农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等原理,以生态修复理论、生态养殖理论、耦合效应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于2017-2020年以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混农林业示范区或研究区和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示范区或研究区为研究区,采用文献分析法、室内与室外实验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筛选适宜的经济林和牧草进行不同比例的单播与混播,研究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的机理,机制,技术及示范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林草优化配置过程中牧草鲜草及干草产量变化特征,筛选石漠化地区牧草产量最高的林草优化配置方式。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在核桃林基础上选取满足适地条件与健康养猪的牧草最优配置方式: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鸭茅进行单播与混播的配置试验。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白三叶+黑麦草(3:2)组合,为9458.2kg/hm2,最低的是白三叶+黑麦草(2:3)组合,仅为6716.5 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鸭茅,为2452.1 kg/hm2,最低的是白三叶,为1177.7kg/hm2。花江基于石漠化自然背景及原有经济林(李子树),选取适宜牧草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进行单播与混播的配置试验,鲜草产量最高的是金荞麦,为60446kg/hm2,最低的是紫花苜蓿,为10858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金荞麦,为9083.73 kg/hm2,最低的是紫花苜蓿+菊苣(3:2),为1530.8 kg/hm2。(2)不同林草优化配置方式下牧草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核桃树下3种牧草不同播种方式之间的营养成分差异显着,白三叶的水分(Moisture)、粗蛋白(CP)、木质素(Lignin)、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钾(K)、磷(P)、钙(Ca)含量显着高于于其他牧草(P<0.05),而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合(P<0.05),说明其营养价值较好。三种混播方式下组合之间差异性不显着(P<0.05)。李子树下3种牧草不同播种方式之间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播紫花苜蓿的Moisture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牧草(P<0.05),而干物质(DM),Ash,CP,Ca,ADF的含量显着高于菊苣、金荞麦、以及紫花苜蓿+菊苣三种混播方式下的含量(P<0.05)。三种混播中,紫花苜蓿含量越高则CP含量越高,三种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菊苣(2:3)的整体效果与其它2种混播相比较差。(3)在石漠化地区通过利用天然草地、人工建植草地来“以草养猪”,促进石漠化脆弱生境的改善,同时兼顾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户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地区“以草养猪”在1-2年内可显着提高农户可支配收入,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良天然草质资源及进行人工草地建植的立地气候生境,“以草养猪”具有巨大的潜力优势和可观的市场前景效益。林草有机结合优化配置形成不同的模式,为林农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带动农、林、牧、副及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归根结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4)林草优化配置中不同牧草组合对猪的日增重及增重成本具有不同响应,示范效果明显。潜在-轻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财万生猪养殖示范点,猪的增重成本由大到小为对照组7(3.72元/kg)>试验组3(2.89元/kg)>试验组6(2.85元/kg)>试验组2(2.81元/kg)>试验组4(2.77元/kg)>试验组1(2.72元/kg)>试验组5(2.71元/kg)。从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看,对照组7的增重成本最高,试验组5的增重成本最低,较对照组7饲料成本可节约96.63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16.11元,增重成本可节约1.01元/kg。中度-强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任万松生猪养殖示范点,猪的增重成本由大到小为对照组7(3.83元/kg)>试验组1(2.90元/kg)>试验组6(2.84元/kg)>试验组3(2.83元/kg)>试验组2(2.81元/kg)>试验组4(2.77元/kg)>试验组5(2.74元/kg)。从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看,对照组7的增重成本最高,试验组5的增重成本最低,较对照组7饲料成本可节约96.25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16.04元,增重成本可节约1.06元/kg。(5)基于不同石漠化背景实施针对性的林草优化配置方式,对石漠化植被恢复、林草群落生态稳定性、水源涵养、保水保肥等均具有正向作用。以草养猪能改善林草生态系统,促进植被生长,并能改善猪肉风味与品质,通过林草优化配置的混播牧草来饲喂猪,其饲料消耗率降低了33%,猪的出栏成活率保持在96%左右,农户可支配收入显着提高。在喀斯特生态畜牧业推进中应提高林草资源利用率,结合天然林与人工草地建值,构建“牧草资源为辅+饲料为主”的现代健康养猪饲用生产格局。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可以推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与区域经济质的飞跃,对贫困县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价值。未来要整合现有林草资源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的健康养猪,构建健康养猪品牌效应。

万飞[3](2020)在《酒泉市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户生产意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草食畜牧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端,是甘肃省畜产品主要产区之一,本研究基于2016年和2019年两次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户生产意愿变动趋势,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调查农户中具有小学及以上学历的占98.21%,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13.98%,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少高学历的专业农民。在收入方面,相较2016年,受访农户中家庭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比重上升了4.55%,农民整体经济收入有较大提升。在收入来源比重方面,种植业收入下降了3.61%,养殖业收入下降了2.91%,工资性收入上升了3.82%;在耕地主要用途方面,种植蔬菜和制种下降了6.57%,牧草种植上升了1.96%,土地流转上升了2.01%,农户更倾向于外出工作增加收入,为农户规模化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2)农户是否从事养殖受技术条件制约。针对肃州区从事养殖农户调查发现,不具备养殖技术农户的比重下降了7.33%,有更多的农户具备了养殖专业技能,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在意愿调查中,因经济收益不理想而减少养殖规模的农户下降了5.72%。结合非洲猪瘟疫情,草食畜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要注重引导农户科学、合理发展养殖。3)农户经营普遍存在金融方面的需求,但由于前期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大多已成功贷款,其余有借贷需求但无法满足银行借贷条件的农户,只能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养殖类保险由于较高的经济费用,对普通农户负担较重,在没有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普通农户没有参保意愿。由于养殖类补贴政策属于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名额有限,市区两级财政无法承担超出计划任务部分的高额补贴,限制了养殖类保险的推广普及,今后需要在发展草食畜牧业上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视项目争取和政策扶持,提升饲草料生产能力和利用水平,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服务机制,提高草食畜牧业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重视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扶持培育奶产业。

廖建军[4](2018)在《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面积广泛,其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地表植被盖度低、群落演替缓慢、生态系统出现逆向演替趋势,石漠化问题出现,是世界上喀斯特发育最典型、分布最集中连片的区域,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近年来围绕石漠化治理和地区经济发展,多地开展了经果林种植、牧草种植、牛羊家畜养殖等工作,但由于管理方式粗放、草灌配置结构不合理、连年种植单一经济林等原因导致地力衰退、生产力逐渐下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因此开展草灌空间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对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的荒山荒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多元化立体种植,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草灌饲料资源的优质、高效生产及草地畜牧业发展,实现种草养畜、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脱贫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以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生态养殖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喀斯特高原峡谷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示范区,和喀斯特高原山地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示范区为研究区。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野外考察、室内试验测定、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在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分别对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理论基础、机理、机制、关键技术、技术集成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并对其集成。1.在养分均衡配给的情况下,石漠化地区草灌间作产量一般较单一种植高。其中花江示范区,仅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与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间作产量低于皇竹草单播,其余草灌复合种植平均鲜草产量36840kg/hm2,干草产量6812.5 kg/hm2,分别较单播平均(皇竹草除外)鲜草产量31787kg/hm2,干草产量5846.7kg/hm2高出15.9%、16.5%。撒拉溪示范区草灌复合种植平均鲜草产量42261.3kg/hm2,干草产量7797kg/hm2,分别比该示范区牧草单播平均鲜草产量40623.3kg/hm2,干草产量7627.4kg/hm2高出4.0%与2.2%。2.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人工建植的草灌营养价值优劣不同。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最好,皇竹草最差;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最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最差。其最优配置方式也不同。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Skeels)、紫花苜蓿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的搭配是最优配置方式;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组合种植是满足撒拉溪示范区适地条件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最优配置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草灌品种资源的利用,结合人工草灌样地的建设,形成以优质草灌资源为主、精料补充为辅的营养相对均衡的牛羊饲用草料生产格局。3.两个示范区混播的产量效益均高于单播,复杂混播高于简单混播,而豆、禾混播又高于其它科属牧草的混播。饲用灌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合理搭配能够更全面、高效、均衡的发挥不同草灌品种的营养价值。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草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加强更多优质适生饲用灌木品种的开发利用及其与豆-禾科牧草的搭配种植来满足牛羊成长的营养需求。4.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条件下不同草灌配置方式对于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显着提升(P<0.05)作用。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通过火龙果+皇竹草的组合、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紫花苜蓿的组合与空白样地的对照试验表明,不同草灌配置方式下对于花江示范区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全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显着提升(P<0.05)。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通过核桃(Juglans regia)+鸭茅+白三叶的组合、刺梨(Pyrus spp)+黑麦草+白三叶的组合与空白样地的对照试验表明,不同草灌配置方式下对于撒拉溪示范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显着提升(P<0.05)。5.在石漠化地区通过优质牧草饲喂牛羊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人工管理费、饲料费、药品费等成本,屠宰率和肉价综合折算,牛的盈利约为3086.34元/头,羊的盈利约为412.5元/只。综合考虑牛羊的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差值,在石漠化地区根据草地承载力对羊进行适度的规模化养殖比牛的养殖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张永妮[5](2017)在《庆阳市草地农业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核心地带,草地农业是庆阳市的传统产业之一。加强草地农业建设是黄土高原高效、安全、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脱贫增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本研究从草地资源现状与管理、草食家畜产业现状与模式、草业发展潜力等方面分析庆阳市草地农业的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庆阳市草地农业资源丰富,利用的分区特征显着。庆阳市天然草地面积128万公顷,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47%,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种植栽培草地33.33万公顷,境内分布牧草98科、384属、749种。早胜牛、庆阳驴、环县滩羊、子午岭黑山羊等草食家畜地方良种。东部低山丘陵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西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天然草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分别是36.7%、46.7%、62.7%。东部地区人均可利用天然草地0.26公顷人均,栽培草地0.014公顷,草地资源总量小,人均量少,家畜饲养以舍饲养牛为主;中南部地区人均可利用天然草地0.28公顷,人均栽培草地0.092公顷,草地资源总量充足,但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量略显不足,家畜生产舍饲养牛和舍饲养羊并重;西北部地区人均可利用天然草地1.67公顷,人均栽培草地0.43公顷,草地资源总量大,人均草地资源丰富,家畜放牧与舍饲相结合。2生态补奖政策提高了天然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2015年,庆阳市天然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71.3%,平均高度29cm,平均鲜草产量3258.9kg/hm2,分别比2011年年天然草地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增加7.8%、10.1cm、800kg/hm2。东部地区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76.95%,平均高度31.9cm,平均鲜草产量3487.5kg/hm2,分别比补奖政策实施前增加11.55%、10.67cm、526.5kg/hm2;中南部地区天然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74.6%,高度平均32.9cm,鲜草产量平均3487.5kg/hm2,分别比政策实施前增加7.3%、12.7cm、218.5kg/hm2;西北部天然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71.03%,平均高度26.2cm,平均鲜草产量1984kg/hm2,分别比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增加14.37%、13.34cm、942.4kg/hm2。生态补奖政策有效遏止了天然草地退化的趋势。3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有地域特色。庆阳市实施“紫花苜蓿、牛、羊、猪、驴”等产业开发,推进草食畜产业发展和牛羊大县建设,草地由放牧利用转向封育,形成区域特色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东部地区主要以肉牛-栽培草地模式为主,2015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02.8万羊单位,人均0.19个羊单位,比2011年增长9.3个百分点;2011年至2015年累计种植紫花苜蓿1.33万公顷,已占耕地面积11.4%。中南部以肉牛-栽培草地和肉羊-栽培草地并重的模式,2015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26万羊单位,羊饲养量达到78.5万羊单位,2015年人均牛羊饲养量0.13个羊单位,比2011年增长8.4个百分点;2011年至2015年累计种植紫花苜蓿11万公顷,目前占耕地面积的52.3%;西北部地区草畜产业结构中主要以肉羊-栽培草地模式为主,2015年羊饲养量达到141.28万羊单位,人均0.27个羊单位,比2011年增长11.9个百分点;2011至2015年,更新种植紫花苜蓿累计达到21万公顷,是耕地面积的1.66倍;同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累计57.33万公顷。目前,庆阳市建成规模养殖场(区)1411个,规模养殖户9.6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7.19万户,2015年产值1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6%。东部地区、中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分别建成规模养殖场(区)554个、575个和282个,规模养殖户分别为3.98万户、2.98万户和2.64万户,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8950万元、45711万元和40734万元,人均分别402.46元、384.47元和833.36元。4草地农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草地农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五位一体”、“美丽中国”、“山水林田湖草”、“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等新理论、新思想、新目标、新理念,并相继推行了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粮改饲、草食畜产业等发展策略,草业成为国家战略需求。庆阳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2015制定了《关于大力推广中盛模式加快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产业化肉羊繁育模式,配套实施饲草料体系、疫病防控体系等9项保障体系建设。草畜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截至2015年,全市申报成功3个肉羊产业大县和2个肉牛产业大县,天然草地禁牧128万公顷,每年种植紫花苜蓿6.67万公顷,一年生牧草1.33万公顷,年繁育草食畜1000万个羊单位。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市计划建设现代肉羊产业专门化饲草料基地14.67万公顷,其中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33.33万公顷,一年生优质牧草(饲用玉米、甜高粱、燕麦)7.33万公顷,青贮全株玉米及玉米秸秆600万吨,收贮青干草400万吨,基本满足1200万个羊单位牲畜饲草料需要量。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充分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王汝富,张永辉,张万祥,曹蕾[6](2017)在《草食畜牧业饲草生产与供需现状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甘肃省大力扶持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在各级政府、业务部门和广大农牧民共同努力下快速发展,草食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加。2014年,全省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了719万头和3,370万只,草食畜牧业增加值占畜牧业增加值达到55%,农民人均从牛羊产业中获取现金收入的比重超过20%,牛羊产品在满足本省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每年还外调牛羊肉超过12万t,成为重要的牛羊肉生产供应基地。

张俞[7](2016)在《喀斯特石漠化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文中认为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喀斯特地区具有世界最典型的脆弱环境和复杂的人地生态系统。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不断扩大的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改善“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与恶化—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是我们目前恢复石漠化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熊康宁,1999)。袁道先(2014)院士指出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是治理石漠化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国务院2008年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中,如何充分利用牧草资源提高牧草利用效率来发展草地畜牧业是国家石漠化治理工程面临的主要任务。因此研究石漠化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是非常必要的举措。在2013-2016年以生态学的生态位互补理论、动物营养学的健康养殖理论、自然地理学的空间异质性理论为基础。根据“自然地理特征-植被-动物”一体化农业生产体系。选取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和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典型代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示范基地。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了解石漠化周边相似原生植被群落、植物适生耐旱耐寒特性、不同地貌部位或生境梯度差异等为参考背景;野外与室内实验取证分析方法测定不同牧草的营养价值;结合牛羊的实体消化,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不同等级石漠化条件下的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体系。分别在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理论基础、耦合模式、关键技术、技术示范、监测评价、模式推广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依托“自然地理特征-植被-动物”的生态畜牧业生产理论提出混合牧草营养转化率要高于单一牧草,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的最佳混合比例为3:7,加强更多品种科属牧草的搭配来满足牛羊的营养需求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选取优质的适生牧草白三叶(trrifoliumrepensl.)、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扁穗雀麦(bromuscatharticusvahl.)、多年生黑麦(loliumperennel.)、鸭茅(dactylisglomeratal.)、皇竹草(pennisetumsineseroxb)及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等植物,通过瘤胃瘘管法对单播、不同混合比例牧草营养成分降解率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羊对该地区白三叶、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等牧草的营养吸收利用状况较好,混合牧草营养转化率要高于单一牧草,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的最佳混合比例为3:7。动物营养需求的多样性是维持家畜健康的基础,多物种建立的系统符合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草地建设中应充分遵循这一基本规律,适当增加草地生产系统的多样性,以提高草地系统对自然地理的适宜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在优质的牧草中优化配置,加强更多品种科属牧草的搭配来满足牛羊的营养需求是未来发展的重点。(2)在不同等级石漠化条件下提出牧草的营养搭配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模式,研发出牧草营养搭配与草畜配套两大体系,接下来需要发展良种繁育技术优化产业布局来完善草蓄配套体系。基于不同等级喀斯特生态环境中适生物种的选取和牛羊营养需求的标准提出了牧草的营养搭配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模式。依据不同科属牧草营养的差异性,充分利用混合牧草来进行营养的差异互补,采用实体消化实验得出混合牧草营养转化率要高于单一牧草,同时加强牧草营养的搭配产量能提高14%-25%左右,能有效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提出了牧草营养搭配系统模式。草畜配套系统是将牧草和畜牧业的关系有效的结合,加大草畜配套系统设施、加强牧草种植技术培训、建立牛羊等牲畜养殖基地、畜禽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形成完整的产业技术链条。在未来发展牧草营养搭配体系中饲草作为牲畜的主要营养来源,为促进草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应该更加注重牧草的质量与数量,选育和引进更多品种牧草,增加乡土植物对牛羊营养供给的贡献率。(3)提出牧草种植技术、牛羊的饲养技术、冷暖季型牧草的建植组合分区技术和牛羊棚圈的建设技术,在此基础上有待扩大技术体系完善技术流程。牛的饲养方式采用舍饲喂养,能有效控制牛对牧草的践踏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运动量有助于增肥。羊的饲养方式采用舍饲加放牧。放牧加饲补的育肥方式更加注重草地上的牧草状况进行判断,决定晚上舍内饲补的精料多少,秋冬季节牧草的供给量大大减弱,一般要按照体重的0.5%-1%补饲混合精料。建议加强野生牧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饲草新能源,加快发展浓缩饲料和精饲料补充料,形成以优质牧草为主、精料补充的营养相对全面的饲草饲料生产格局。(4)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在毕节撒拉溪、贞丰-关岭花江示范规模55hm2,示范效果良好,下一步可扩大示范点分布数量,发展典型示范农户。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于2013年9月份开始实施。示范技术有,牛圈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羊圈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牧草营养搭配技术示范工程。草地改良技术示范工程、牧草种植技术示范。目前示范区内草饲技术已经得到百姓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百姓积极参与其中发展种草养畜产业,示范区畜牧业已经步入良性循环。但是示范布局相对较少,百姓参观学习条件欠缺。在今后的示范工程中应该加大示范面积,扩大示范点分布数量。组织典型示范户,给当地百姓传授经验。(5)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模式的监测评价显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收入增加、石漠化面积减小,石漠化治理出现良性的发展趋势,可进一步完善推广应用。示范基地采用半放牧半舍饲、舍饲的喂养方式,通过人工能够有效的控制高强度高频率的连续放牧。有助于牧草的恢复、增强牧草的覆盖度、提高草场利用的均匀性,从而比连续放牧有较高植物多样性指数。通过长期的牛羊消化试验、体重增肥效果和牧草野外产量营养动态监测,发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牧草混合搭配比例适中。土壤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侵蚀模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民经济状况改善。在未来的监测评价中,要增加监测评价指标,扩大监测面积,保障草地畜牧业对石漠化治理的贡献率。

赵志丽[8](2013)在《湖南省涟源农区草地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涟源地区属于典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区域内光、热、水资源丰富,有大量草山草坡、闲置农田可供开发利用,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很大潜力。涟源农区草地畜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草地畜牧业相比,仍处在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统计、文献资料收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以及经济学中SWOT分析方法等,通过涟源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剖析涟源市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劣势条件、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发展战略;另外,通过涟源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得到今后在涟源地区乃至南方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经验和启示。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总结,提出发展涟源草地畜牧业的对策建议:第一,打破旧观念,发展草地畜牧业:思维创新,立草为业;第二,正确把握农田种草与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农田周年种草与季节性种草、牧草种植与开发利用、种草养畜与畜品种改良等几个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发展草地畜牧业;第三,发挥政府在农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科学合理发展本地草地畜牧业;引导、扶持农民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服务体系,为草地畜牧业发展服务;第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第五,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服务农区草地畜牧业,建立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李佳晓[9](2012)在《中国分区域牧草供需测算及决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口激增、耕地锐减形势的严峻化,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与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远远不够。目前国内畜牧业仍以耗粮型为主,耗粮型家畜(主要为猪)约占家畜总头数的58%,远远高于全世界10%的平均水平;粮食作物是主要饲料来源,饲料粮用量占粮食总量的30%以上。这种畜牧业结构造成人畜争粮现象普遍,饲料粮不足逐渐成为影响畜牧业资源配置和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解决人畜争粮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拓宽牲畜饲料来源,并使畜牧业方式由耗粮型向食草型转变。牧草是进行草食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传统粮食作物所不及的优势,因此,发展牧草业对于提升我国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矛盾有重要意义。国内牧草供给和需求具体状况如何,又该怎样促进牧草业的发展,这是本论文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论文以牧区、半牧区及农区牧草业为研究对象,将牧草供给量和需求量作为测算指标,具体的测算方法是:分别用不同区域各旗县可利用草地面积乘以相应单产,再加总得到各区域牧草供给量;将各区域各类草食家畜饲养量按照农业行业标准换算为羊单位数,再乘以一个羊单位的年标准采食量得到各区域牧草采食量;然后,考虑到不同区域饲料结构存在差异性,假定100%、70%、50%和30%四个牧草饲喂比例,用牧草采食量乘以不同的饲喂比例分别求出牧区、半牧区及农区在不同比例下的牧草需求量,并计算供需差值。最后,根据不同区域牧草供需状况,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牧区、半牧区及农区牧草业发展路径选择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研究结论主要有:第一,国内牧草缺口较大且呈扩大趋势,目前全国牧草供给量仅能满足需求量的30%,100%饲喂比例下牧草缺口达5.5亿吨;第二,依托牧草业发展畜牧业,二者结合才能体现牧草的经济价值并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第三,不同区域应选择适宜发展路径,牧区需加强天然草地保护和人工草地建设,注重以草定畜,半牧区进行农牧结合和多种经营,农区实行三元结构调整和草畜结合。促进牧草业发展除各区域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外,仍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氛围,故本文最后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走草畜一体化道路、创新牧草合作组织及加快牧草产业化进程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的决策及学术研究有所助益。

曹文侠,师尚礼[10](2010)在《以草带动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以甘肃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简要介绍甘肃省牧草发展及畜牧生产的现状,概括了全省各地利用牧草发展畜禽生产的主要措施和发展节良型畜牧业的主要模式,分析了牧草产品在畜牧生产中大规模应用的制约因素,探讨和提出了牧草产品在畜牧生产应用中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中应用牧草产品的对策。

二、饲养牛羊种植哪些牧草饲料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养牛羊种植哪些牧草饲料好(论文提纲范文)

(1)先秦时期的牧草栽培利用考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考述方法
2 考析
    2.1 原始社会牧草栽培的萌芽与利用
        2.1.1 人类在原始社会的谋生方式
        2.1.2 促使原始社会进行牧草栽培的动因
        2.1.3 原始社会的禾谷类牧草栽培
        2.1.4 古籍有关牧草种植
    2.2 夏商西周时期牧草栽培利用
        2.2.1 夏商时期牧草栽培利用
        2.2.2 西周时期牧草栽培利用
    2.3 春秋战国时期牧草利用
        2.3.1 春秋战国时期牧草利用
        2.3.2 记载春秋战国牧草的相关古籍
3 结束语

(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
    (二)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
        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2 研究阶段划分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3 试验方案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性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不同等级石漠化背景下林草优化配置机理
    (一)林草优化配置中牧草混播理论基础
    (二)林草优化配置中适生性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1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2 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三)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牧草养分差异性分析
        1 不同配置方式下白三叶、黑麦草、鸭茅养分差异性分析
        2 白三叶、黑麦草、鸭茅差异性分析
    (四)高原峡谷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牧草养分差异性分析
        1 不同配置方式下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养分差异性分析
        2 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差异性分析
四 石漠化环境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耦合机制
    (一)“以草养猪”的效益耦合机制
        1 “以草养猪”的生态效益耦合机制
        2 “以草养猪”的经济效益耦合机制
        3 “以草养猪”的社会效益耦合机制
    (二)不同牧草对猪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
        2 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
五 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石漠化环境现有成熟技术
        1 生态养猪技术
        2 林草间作技术
        3 干草、青贮饲喂技术
    (二)石漠化环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牧草留茬试验剪切装置
        2 生态养猪抽屉式食槽
        3 土壤植物生长模拟试验取草装置
        4 加热功能的生态养猪食槽装置
        5 牧草存活率试验取样装置
        6 一种仔猪喂料槽
        7 潜在-轻度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
        8 中度-强度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
        9 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对比分析
    (三)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应用示范及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5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3)酒泉市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户生产意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研究方法及内容
    2.1 国外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2.1.1 国外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1.2 国外草食畜牧业发展特点
    2.2 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3 文献述评
    2.4 研究方法及内容
        2.4.1 研究方法
        2.4.2 研究内容
        2.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酒泉市肃州区基本情况调研分析
    3.1 肃州区自然条件
        3.1.1 地理地形
        3.1.2 气候、风力和降水
        3.1.3 水文条件
        3.1.4 草原资源
    3.2 肃州区发展现状
        3.2.1 肃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2.2 肃州区农业发展现状
    3.3 肃州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3.3.1 政策扶持情况
        3.3.2 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情况
        3.3.3 牛羊猪养殖情况
        3.3.4 区域化布局情况
        3.3.5 产业化经营情况
        3.3.6 良种繁育情况
        3.3.7 疫病防控情况
        3.3.8 饲草料供应情况
        3.3.9 牛羊保险情况
        3.3.10 人力资源情况
第四章 酒泉市肃州区草牧业农户生产意愿变化分析
    4.1 问卷调查方法
        4.1.1 调查对象分布
        4.1.2 问卷调查内容
        4.1.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综合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5.2.1 重视项目争取和政策扶持
        5.2.2 提升饲草料生产能力和利用水平
        5.2.3 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服务机制
        5.2.4 提高草食畜牧业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5.2.5 重视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5.2.6 扶持培育奶产业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
    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
    3 牛羊健康养殖与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
        3.2 研究阶段划分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3.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2.3 试验方案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1 草灌优化配置的基础条件
    2 草灌产量分析
        2.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主要牧草产量
        2.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主要牧草产量
    3 草灌饲用价值状况及适口性分析
        3.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灌木价值
        3.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的灌木价值
        3.3 草灌的饲用价值及特点
    4 草灌饲用价值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4.1 实验设计
        4.2 单株草灌营养成分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4.3 混合草灌饲用价值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四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影响机制
    1 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1.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1.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2 牛羊消化代谢机制
        2.1 牛羊瘤胃特征与能量的消化代谢
        2.2 牧草相对饲用价值的计算
        2.3 牛羊对花江示范区牧草的消化代谢机制
        2.4 牛羊对撒拉溪示范区牧草的消化代谢机制
五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1 石漠化地区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
        1.1 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1.2 灌木栽培技术
        1.3 草灌配置技术
        1.4 牛羊棚圈建设技术
        1.5 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6 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2 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创新
        2.1 牧草自动撒播机的设计
        2.2 新型羊舍的设计
        2.3 羊用喂料装置的设计
        2.4 小羊羔专用食槽的设计
        2.5 组合羊用食槽的设计
六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
    1 潜在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2 轻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3 中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4 强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5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体系集成对比分析
七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5)庆阳市草地农业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 庆阳市的草地农业系统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研究比较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资源
        3.1.2 农业资源
        3.1.3 畜牧业资源
    3.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草地植物生产
        4.1.1 天然草地
        4.1.2 栽培草地
    4.2 草食家畜生产
        4.2.1 数量
        4.2.2 畜产品生产
    4.3 草业文化
        4.3.1 文化建设
        4.3.2 乡村旅游
        4.3.3 草业文化意识
        4.3.4 草业支撑
    4.4 发展战略
        4.4.1 面临的新机遇
        4.4.2 天然草地
        4.4.3 栽培草地
        4.4.4 草业文化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1.1 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在庆阳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是作用
        5.1.2 草地农业生态建设在庆阳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5.1.3 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5.2 结论
        5.2.1 草地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
        5.2.2 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5.2.3 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建设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参考文献
致谢

(6)草食畜牧业饲草生产与供需现状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草食畜牧业生产及饲草需求现状
2 饲草生产与供给现状
    2.1 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饲草料供给现状
    2.2 农作物副产品利用现状
3 饲草需求与供给现状对比
4 解决饲草不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4.1 扩增饲草种植面积
    4.2 引进示范推广饲草料收获加工机械
    4.3 制定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开展饲草加工调制
5 饲草生产与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饲草生产供需不平衡,缺口大
    5.2 保护天然草原与发展经济的矛盾依然突出
    5.3 饲草科技支撑薄弱,科技普及应用率不高
    5.4 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5.5 饲草产业化程度低,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6 对策建议
    6.1 制定出台支持饲草发展的具体政策,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6.2 保护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
    6.3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
    6.4 提升饲草生产收获加工利用机械化装备水平
    6.5 建立饲草料科技支撑及信息服务体系
    6.6 积极培育多种饲草资源开发利用主体

(7)喀斯特石漠化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草地营养与牛羊健康
    2 草地营养与牛羊健康的关系
    3 草地营养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进展与展望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
        3.2 研究阶段划分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3.4 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3.1 研究区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理论基础
    1 牧草营养成分状况及适口性分析
    2 牧草产量分析
    3 草地营养利用率对牛羊健康的影响
        3.1 实验研究设计
        3.2 单一牧草对牛羊的消化代谢影响
        3.3 混合牧草对牛羊的消化代谢影响机制
四 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耦合模式
    1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2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2.1 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模式的边界条件
        2.2 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模式的边界条件
    3 模式构建的技术体系
        3.1 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模式的技术体系
        3.2 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模式的技术体系
    4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4.1 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4.2 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5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模式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
五 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1 喀斯特地区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
        1.1 牧草种植技术
        1.2 牧草刈割技术
        1.3 牧草贮藏技术
        1.4 草地建植技术
        1.5 牧草评价技术
        1.6 牛羊棚圈建设技术
        1.7 牛羊的营养饲补技术
        1.8 牛羊的疾病防范技术
    2 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创新
    3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3.1 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3.2 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3.3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对比分析
六 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
    1 示范点选择与生态经济问题
        1.1 毕节撒拉溪朝营示范点
        1.2 关岭-贞丰花江顶坛示范点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2.1 毕节撒拉溪朝营示范点建设目标与任务
        2.2 关岭-贞丰花江顶坛示范点建设目标与任务
    3 畜牧养殖现状评价与工程布局
        3.1 毕节撒拉溪朝营示范点畜牧养殖现状评价与工程布局
        3.2 关岭-贞丰花江顶坛示范点畜牧养殖现状评价与工程布局
    4 工程设计与工程示范过程
        4.1 工程化设计与工艺流程
        4.2 工程示范过程
    5 示范点建设成果与对比分析
        5.1 毕节撒拉溪朝营示范点建设成效
        5.2 关岭-贞丰花江顶坛示范点建设成效
七 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监测评价
    1 试验检测样地设置
    2 生态效益评价
    3 经济效益评价
    4 石漠化治理评价
八 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与应用
    1 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模式推广与应用
        1.1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草畜配套技术模式适宜地区及综合整治措施
        1.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草畜配套技术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模式推广与应用
        2.1 贞丰-关岭花江示范区草畜配套技术模式适宜地区及综合整治措施
        2.2 贞丰-关岭花江示范区草畜配套技术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九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湖南省涟源农区草地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 国内外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2.1 澳大利亚、新西兰草地畜牧业研究现状
        2.2 美国草地畜牧业研究现状
        2.3 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2.4 湖南省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方法与内容
        3.2.1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3.2.2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3.2.3 统计、文献资料收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3.2.4 SWOT分析方法
第二章 涟源市农区草地畜牧业现状分析
    1 涟源市基本概况及主要自然条件特征
        1.1 涟源市基本概况
        1.2 涟源市主要自然条件特征
        1.2.1 地貌特征
        1.2.2 光热资源
        1.2.3 水资源
        1.2.4 土壤
    2 涟源市草地资源与利用概况
        2.1 涟源地区主要天然草地类型概况
        2.1.1 主要天然草地类型
        2.1.2 各类天然草地主要草地植物及可利用情况
        2.1.3 涟源地区各类草地鲜草产量情况
        2.2 涟源农区人工种植牧草现状
        2.3 草种及牧草改良情况
        2.4 涟源市农区草地畜牧业种草模式
        2.4.1 全牧草轮作
        2.4.2 草田轮作
        2.4.3 果(茶、林)——草——沼——菌模式
    3 涟源市畜牧业概况
        3.1 涟源市畜牧业内部结构现状
        3.2 主要草食动物生产现状
        3.3 草食动物发展模式
        3.3.1 “五个一”发展模式
        3.3.2 “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3.3.3 “小规模,大群体,成片开发”发展模式
        3.4 草食动物品种改良
        3.5 养殖合作社概况
        3.6 龙头企业的发展
    4 涟源市草地畜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情况
第三章 涟源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的SWOT分析
    1 涟源市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的优势分析
        1.1 水热资源丰富,单位面积生产力高
        1.2 牧草与青饲料种植优势
        1.3 有大量未开发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用于种草
        1.3.1 草山草坡
        1.3.2 农闲田
        1.3.3 果园、茶园、及林下土地
        1.4 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
        1.5 经济效益
        1.6 种草养畜产业优势明显
        1.7 市场前景广阔
    2 涟源市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的劣势分析
        2.1 土壤贫瘠,雨水供应不均
        2.2 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2.3 畜牧业结构不合理
        2.4 种草养畜观念未形成
        2.5 牧草供应不均
        2.6 牧草品种单一,缺少优质豆科牧草
        2.7 种草养畜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2.8 牛粪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
        2.9 资金不足
    3 涟源市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的机遇分析
        3.1 面临全社会关注粮食安全的机遇
        3.1.1 膳食结构调整
        3.1.2 食品安全问题
        3.2 面临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机遇
        3.3 面临种草养畜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
    4 涟源市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的挑战分析
        4.1 草食动物肉类产量和质量低下与人民饮食要求供需不平衡
        4.2 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草地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
        4.3 品种改良技术和服务体系的建立
        4.4 草食动物产业体系的建立
        4.4.1 草食动物收购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品牌效应难以发挥
        4.4.2 缺乏草食动物交易市场,外销困难
        4.4.3 专业合作社能力发挥不足
    5 涟源市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的战略选择
第四章 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的案例研究
    1 “湘中黑牛”养殖产业发展模式经验与启示
        1.1 概况
        1.2 主要做法
        1.2.1 争取各部门支持
        1.2.2 发展模式科学化
        1.2.3 加强品种改良
        1.2.4 健全服务体系建设
        1.3 启示
    2 涟源市天隆农村养殖科技专业合作社经验与启示
        2.1 概况
        2.2 主要做法
        2.2.1 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完善
        2.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经营
        2.2.3 规模化经营
        2.2.4 技能培训
        2.2.5 资金贷款担保
        2.2.6 与科研机构合作,信息化管理
        2.2.7 引进龙头企业
        2.3 启示
    3 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经验与启示
        3.1 概况
        3.2 主要做法
        3.2.1 公司内部体系建设
        3.2.2 基地建设
        3.2.3 产学研结合,注重品种改良
        3.2.4 成立养牛协会,紧密联系周边农户
        3.3 启示
第五章 涟源市农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1 打破旧观念,发展草地畜牧业
    2 正确把握几个关系
        2.1 农田种草与开发利用草山草坡
        2.2 农田周年种草与季节性种草
        2.3 牧草种植与开发利用
        2.4 种草养畜与畜品种改良
    3 发挥政府在农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
        3.1 建立健全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政策
        3.2 引导宣传作用
        3.3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4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涟源农区草地畜牧业
        4.1 草田轮作
        4.2 果园、茶园套种牧草
        4.3 林下间作牧草
        4.4 退耕还草
        4.5 中低产田改造种草
    5 科技服务农区草地畜牧业,建立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5.1 加大科研力度,强化部门合作
        5.2 开展优质牧草引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5.2.1 建立本地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库
        5.2.2 加强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选育研究
        5.2.3 加强牧草栽培技术研究
        5.3 开发秸秆资源,改善传统饲喂方式
        5.4 加强草食动物科学养殖技术方法的研究
        5.4.1 品种改良,科学繁育
        5.4.2 疫病防治
        5.4.3 屠宰加工技术
        5.5 创新带头力量,发展龙头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5.6 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发展环境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中国分区域牧草供需测算及决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牧草业发展的研究
        1.2.2 关于牧草业的经济研究
        1.2.3 牧草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1.2.4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1.4.1 牧区、半牧区及农区
        1.4.2 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1.4.3 草食畜牧业
        1.4.4 草畜平衡
        1.4.5 家畜单位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
        1.6.1 关于牧草产量数据的获得问题
        1.6.2 关于草食家畜数量的折算问题
        1.6.3 关于家畜日食草量的确定问题
    1.7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牧区牧草供需分析
    2.1 牧区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概况
        2.1.1 牧区区位特征
        2.1.2 牧区草业发展
        2.1.3 牧区畜牧业发展
    2.2 我国牧区牧草供给量测算
        2.2.1 牧区牧草供给测算方法
        2.2.2 牧区牧草供给量的计算
    2.3 我国牧区牧草需求量测算
        2.3.1 牧区牧草需求测算方法
        2.3.2 牧区牧草需求量的计算
    2.4 我国牧区牧草供需对比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半牧区牧草供需分析
    3.1 半牧区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概况
        3.1.1 半牧区区位特征
        3.1.2 半牧区草业发展
        3.1.3 半牧区畜牧业发展
    3.2 我国半牧区牧草供给量测算
        3.2.1 半牧区牧草供给测算方法
        3.2.2 半牧区牧草供给量的计算
    3.3 我国半牧区牧草需求量测算
        3.3.1 半牧区牧草需求测算方法
        3.3.2 半牧区牧草需求量的计算
    3.4 我国半牧区牧草供需对比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农区牧草供需分析
    4.1 农区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概况
        4.1.1 农区区位特征
        4.1.2 农区草业发展
        4.1.3 农区畜牧业发展
    4.2 我国农区牧草供给量测算
        4.2.1 农区牧草供给测算方法
        4.2.2 农区牧草供给量的计算
    4.3 我国农区牧草需求量测算
        4.3.1 农区牧草需求测算方法
        4.3.2 农区牧草需求量的计算
    4.4 我国农区牧草供需对比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全国牧草总供需分析
    5.1 全国牧草总供给量测算
        5.1.1 全国牧草供给测算方法
        5.1.2 全国牧草供给量的计算
    5.2 全国牧草总需求量测算
        5.2.1 全国牧草需求测算方法
        5.2.2 全国牧草需求量的计算
    5.3 全国牧草总供需分析
    5.4 牧草供需影响因素分析
        5.4.1 自然环境条件
        5.4.2 宏观经济形势
        5.4.3 政策制度因素
        5.4.4 资本技术因素
        5.4.5 市场效益因素
    5.5 小结
第六章 我国牧草业发展路径探讨
    6.1 国外牧草业发展路径经验借鉴
        6.1.1 美国牧草业发展路径
        6.1.2 法国牧草业发展路径
        6.1.3 澳大利亚牧草业发展路径
        6.1.4 新西兰牧草业发展路径
    6.2 国内典型牧草业发展路径分析
        6.2.1 农户家庭种草养畜结合
        6.2.2 农户种草与企业加工结合
        6.2.3 企业种植加工一体化
        6.2.4 企业种草养畜一体化
        6.2.5 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联合
    6.3 宁夏牧草业发展路径实证研究
        6.3.1 宁夏牧草业发展概况
        6.3.2 牧草生产比较效益分析
        6.3.3 宁夏牧草业发展路径
    6.4 不同区域牧草业发展路径选择
        6.4.1 牧区适宜发展路径
        6.4.2 半牧区适宜发展路径
        6.4.3 农区适宜发展路径
    6.5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牧草缺口较大且呈扩大趋势
        7.1.2 依托牧草业发展草食畜牧业
        7.1.3 不同区域选择适宜发展模式
    7.2 对策建议
        7.2.1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7.2.2 走草畜一体化道路,拉动牧草产业发展
        7.2.3 创新牧草合作组织形式,增强服务能力
        7.2.4 加快牧草产业化进程,提高市场化程度
    7.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饲养牛羊种植哪些牧草饲料好(论文参考文献)

  • [1]先秦时期的牧草栽培利用考述[J]. 陶雅,孙启忠,柳茜,李峰,徐丽君,李达,王笛. 草业学报, 2021(05)
  • [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D]. 陈磊.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 [3]酒泉市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户生产意愿分析[D]. 万飞. 兰州大学, 2020(01)
  • [4]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D]. 廖建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6)
  • [5]庆阳市草地农业发展分析[D]. 张永妮. 兰州大学, 2017(04)
  • [6]草食畜牧业饲草生产与供需现状调研报告[J]. 王汝富,张永辉,张万祥,曹蕾. 饲料与畜牧, 2017(02)
  • [7]喀斯特石漠化草地营养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D]. 张俞. 贵州师范大学, 2016(12)
  • [8]湖南省涟源农区草地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 赵志丽.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9]中国分区域牧草供需测算及决路径研究[D]. 李佳晓.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10]以草带动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以甘肃省为例[A]. 曹文侠,师尚礼. 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0

标签:;  ;  ;  ;  ;  

哪些牧场适合养牛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