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00年哈尔滨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1994-2000年哈尔滨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一、哈尔滨市1994~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崔玉君,李璐,朱小微[1](2021)在《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报告病例分布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规避麻疹疫情及消除麻疹提供针对性措施和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2005-2019鞍山市麻疹监测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 6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3~5年为1个流行周期,3~6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麻疹发病高发地区;发病人群中0~岁和15~39岁占43.06%;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1 333例,占病例总数的80.14%;19起麻疹暴发疫情中18起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加强鞍山市农村及城乡地区重点人群的麻疹防控,保持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同时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麻疹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麻疹暴发疫情的发生。

刘木子,闫明宇,范晨璐,李梦奇,李玺琨,姜立坤[2](2021)在《哈尔滨市2009—2018年麻疹监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2009—2018年哈尔滨市麻疹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哈尔滨市2009—2018年麻疹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哈尔滨市2009—2018年共报告麻疹2 7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2/10万。在所有病例中,<8月龄、8~17月龄、18~23月龄、2~4岁、5~14岁、15~44岁、≥45岁分别占32.25%、37.05%、3.66%、14.58%、14.18%、50.60%和4.86%。含麻疹成分疫苗(MCV)0剂次、1剂次、2剂次和不详免疫史分别占41.72%、15.97%、10.15%和32.16%。结论:2009—2018年哈尔滨市麻疹发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麻疹免疫防控效果较为显着。应加强适龄儿童的含麻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马小敏[3](2020)在《金山区麻疹发病风险评估及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分析金山区2005-2017年麻疹流行特征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布;开展免疫前后麻疹抗体水平的趋势分析以及人群麻疹“知信行”问卷调查;为指导金山区麻疹免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05-2017年麻疹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收集金山区健康体检人群和职业体检人群血清样本,对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收集人群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并进行分析;进行麻疹知信行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金山区2005-2017年共报告236例麻疹病例,各年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其中2005年、2008年和2015年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4.52/10万、5.58/10万、3.38/10万。1-12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3-5月。30-39岁人群麻疹病例数较多,为麻疹的高发人群。职业分布中,工人病例数最多,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家务及待业。金山区各镇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其中常住人口较多的朱泾镇、石化街道、山阳镇麻疹发病率位列前三位。金山区健康体检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0.74%,保护率为17.56%,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52(抗体浓度为331.13m IU/ml)。65-95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最高,GMT为2.65(446.68m IU/ml);15-24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最低,GMT为2.46(288.40m IU/m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4,P<0.05)。15-24岁年龄组人群保护率最低,为9.60%;65-95岁年龄组最高,为25.62%,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53,P<0.05),且抗体保护率随着年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趋势?2=42.96,P<0.05)。金山区职业体检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87.06%,保护率为28.63%,GMT为2.69(489.78m IU/ml)。55-64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最高,GMT为2.81(645.65m IU/ml);15-24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最低,GMT为2.56(363.08m IU/m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P<0.05)。15-24岁年龄组人群保护率最低,为14.46%;55-64岁年龄组最高,为45.4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40,P<0.05),且随着年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趋势?2=5.49,P<0.05)。常住人口免前抗体水平为<200、200-、400-组接种疫苗以后,抗体水平上升,<200组全部转阳,GMT平均提高612.36m IU/ml,200-组有87.50%达到保护率水平,GMT平均提高826.90m IU/ml,400-组有57.14%达到保护率水平,GMT平均提高862.51m IU/ml。金山区常住人口麻疹相关知识总合格率为54.79%,各知识点的知晓率在21.72%-90.75%之间,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人群的麻疹相关知识合格率为23.64%、38.05%、47.24%、43.46%、52.34%;本市户籍人口、外来户籍人口分别为42.75%、42.16%;男性为37.82%、女性为44.5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94,P<0.05)。被调查者中有85.63%(1037/1211)的人愿意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学历、麻疹知识缺乏为疫苗接种意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2005-2017年金山区麻疹发病率呈现较低水平。2018年体检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均显示15-24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最低,该年龄段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形成。金山区人群麻疹防病知识知晓率呈现较低水平,且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作为提升人群抗体水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需针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麻疹相关知识和政策的宣传,提高金山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居民的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减少免疫失败和“免疫空白”人群存在,最终达到巩固人群免疫屏障,消除麻疹的目的。

刘小娟,李燕,彭娟霞,何淑兰,刘兰[4](2019)在《2008-2018年银川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银川市麻疹的流行特征,并预测其发病趋势,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8年银川市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麻疹的发病趋势。结果 2008-2018年银川市共报告麻疹587例,年均发病率为2.63/10万,呈整体下降趋势。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22∶1,病例年龄范围为0~59岁,主要集中在0岁~和15岁~人群;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永宁县发病率最高(4.22/10万),灵武市最低(1.36/10万)。各年份发病均有一定的季节性且高峰主要集中在3~7月份。ARIMA预测发现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银川市麻疹发病水平与2018年持平。结论 2008-2018年银川市麻疹的发病呈下降趋势,2岁以下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并对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

方海旭[5](2019)在《青岛市麻疹的传染率分析》文中提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是一种单链负RNA病毒,通过空气和直接接触传播[1]。麻疹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通过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我国麻疹的发病数已大幅下降,但目前仍是全球年发病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仅2016年全国麻疹发病数就高达24820例[2]。麻疹的流行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对它的控制与消除具有重要意义。相比欧美等国家,目前我国针对麻疹的动态传播特性的研究较少,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研究麻疹的动态传播规律,有依据的制定并优化麻疹的免疫计划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本文以青岛市麻疹为例,采用时间序列SIR(Time Series 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TSIR))模型估算了麻疹免疫实施前(1951-1964年)及近期(2000-2014年)两个阶段的传染率,分析了两阶段的传染率的季节性,探究了免疫实施前后传染率季节性发生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将其与另一儿童易感病(手足口病)及更大范围(山东省)麻疹疫情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联系与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阶段的青岛市麻疹传染率均具有显着的年季节性。其中,近15年青岛市麻疹传染率季节性峰值明显后移,从免疫实施前的12月份后移至2月份,这可能与近几十年出现的春运现象有关。青岛市麻疹在免疫实施前和近些年的传染率季节性幅度远大于麻疹在欧洲及非洲国家的传染率季节性幅度,理解疾病的传染率季节性对制定免疫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晓丽,徐虹,李玺琨,范晨璐,刘木子,姜立坤[6](2018)在《哈尔滨市2004-201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哈尔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哈尔滨市2004-2017年麻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17年哈尔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4 913例,发病率为3.42/10万;发病集中在4-6月,发病时间提前,高峰过后持续时间延长;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发病,<5岁儿童和>15岁人群占有较大的比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7.02%和40.36%。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中<5岁儿童比例上升,≥15岁人群比例下降。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的病例数最多。暴发病例占24.87%。结论麻疹发病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麻疹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发病模式以散发与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年龄分布呈现明显双向移位,提示应落实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工作,及时分析疫情形势,针对散居儿童和学生制定更适宜的麻疹防控策略。

宋全伟[7](2016)在《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的主要针对传染病发病与死亡变化情况,评价免疫规划实施对所针对传染病的防控效果。方法根据疫苗出现时间及国家免疫规划发展历程,将1950-2014年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疫苗前阶段、计划免疫前阶段、计划免疫阶段和免疫规划阶段,以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脑和乙脑(以下简称“六种传染病”)这六种免疫规划主要针对传染病为代表,.采用以下方法分析发病与死亡变化情况。1.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六种传染病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幅度,采用集中度法分析六种传染病的季节分布特征。2.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空间聚集性分析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六种传染病的空间分布特征。3.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运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6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趋势。4.数学模型使用考虑人群异质性的具有周期系数传染率的麻疹SIR模型估算麻疹真实发病率,比较不同阶段麻疹发病率的差异。结果1.通过汇总描述疾病报告发病率可见,六种传染病在疫苗出现及免疫规划不同阶段的发病死亡较疫苗前均下降明显,计划免疫前阶段较疫苗前阶段脊灰的发病率下降40.6%,麻疹下降34.9%;计划免疫阶段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麻疹(94.7%),幅度最小的是乙脑(44.8%),其余4种传染病为87.5%~96.9%;免疫规划阶段6种传染病发病率较疫苗出现前阶段降幅均>98%,其中脊灰和白喉在该阶段无病例报告。2.通过中断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计划免疫前与疫苗前阶段相比较,脊灰(p<0.01)、流脑(p<0.01)、乙脑(p<0.01)和麻疹(p=0.02)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这4种疾病在疫苗上市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计划免疫前与计划免疫阶段比较,白喉(p<0.01)和百日咳(p<0.01)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显着性差异,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下降速率明显加快。脊灰(p=0.27)和麻疹(p=0.41)的趋势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六种传染病在疫苗前、计划免疫前和计划免疫这3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空间聚集类型,但以高发病率聚集为主;六种传染病在4个阶段的高发病率聚集区覆盖的省份个数为21、18、13和6个,免疫规划阶段高发病率聚集区规模及涉及的省份个数较其他阶段均明显减少,表明在免疫规划实施阶段各省发病率水平差异缩小,经空间统计学检验,已无高发病率聚集区。4.运用麻疹传播动力学(SIR)模型模拟我国1950~2014年的麻疹发生情况,模型估计<5岁组的传染率参数分别为al=1.74,b1=3.28,c1=-1.12,≥5岁组.的参数分别为a2=1.67,b2=5.64,c2=-1.01。报告数据与估算数据在不同阶段相差分别为81.3%、68.0%、66.4%和56.2%。与疫苗出现前阶段麻疹发病率相比,计划免疫前阶段下降了34.9%,计划免疫阶段下降了94.7%,免疫规划阶段下降了99.4%。结论六种传染病报告发病与死亡水平较疫苗出现前均有明显下降,至免疫规划阶段,发病率下降幅度均超过98%,死亡率下降均超过99%。疫苗的出现和实施计划免疫均加快了六种病发病率的下降速度在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各省报告发病水平差异缩小、在免疫规划实施阶段已少有高发病率聚集区。与基于被动监测数据所得结果相比,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估算麻疹发病水平较疫苗使用前降幅更大。疫苗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水平,全国实施计划免疫政策加速了其下降速率,计划免疫措施对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效果显着。扩大免疫规划措施将疾病发病率维持在低发水平,削弱了疾病流行周期,防止了大规模暴发,是维持传染病低发和消灭疾病必不可少的环节。

石佳[8](2016)在《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4年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08-2014年朝阳区麻疹预防控制情况,为进一步完善麻疹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4年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北京市朝阳区近些年将麻疹防控作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工作,主要方法有日常监测、疫苗接种、信息化报告、漏报调查和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运用。朝阳区2008-201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6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6/10万人,总免疫覆盖率高达99.91%,漏报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7年间,从2008年到2012年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由于2010年的强化免疫工作,2011年到2012年麻疹发病率显着下降,到2012年发病率低至0.49/10万人,从2013年开始麻疹疫情出现抬头趋势,但整体还是下降趋势。7年间,麻疹疫情主要集中在3、4、5月份;地区分布以城乡结合处为主;人群分布男性略高于女性,以流动人口为主,发病年龄出现后移,除了散居儿童为易感人群外,十五岁以上人群也成为高发人群。结论:朝阳区麻疹防控体系整体来说发挥了作用,近些年来全区的麻疹防控水平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整体降低。为进一步完善麻疹预防控制策略,应针对发病率较高地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强化对朝阳区大龄易感人群监控工作,尤其是强化外地来京上学的学生的监测和疫苗补种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强化免疫机制;加强多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麻疹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需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未来的麻疹的防控策略,并持之以恒的认真贯彻执行。

杨淑云,姚晓萍[9](2016)在《哈尔滨市道里区1995-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1995-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麻疹发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43例,总发病率为1.58/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为4-5月,5月病例最多,占病例总数的37.44%,每34年麻疹疫情出现一次高峰;出现明显"双向移位"现象,8月龄以下和15岁以上成人组发病数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P<0.01),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0.04%和45.23%;流动人口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占病例总数的50.6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199例,占病例总数的81.89%;乡镇、城乡结合部发病人数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0.01)。结论应继续开展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对流动人口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预防接种,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切实提高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做好麻疹疫情的调查和处理,以便有效预防控制麻疹疫情。

胡钰[10](2008)在《吉林省麻疹野毒株病原学及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对2005~2007年吉林省麻疹野病毒病原学和200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从105份标本中分离出12株野病毒,经单克隆抗体鉴定全部为麻疹病毒。RT-PCR法分别扩增其N基因、H基因和M基因片段,测序后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变异、氨基酸变异和遗传距离比较,确定了引起吉林省麻疹爆发、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Hla基因亚型。将分离的麻疹野病毒、Edmonston标准株、疫苗株与健康人、急性期麻疹患者、儿童MV免疫前后血清做中和抗体试验;分别制备各毒株多克隆免疫血清,做交叉中和抗体试验,分析麻疹野病毒的抗原差异性,评价麻疹疫苗免疫保护效果及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野病毒的中和作用。对吉林省麻疹的发病和流行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揭示吉林省麻疹爆发流行的原因及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变化。

二、哈尔滨市1994~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尔滨市1994~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报告病例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定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时间分布
    2.3 地区分布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和年龄
        2.4.2 职业
    2.5 病例免疫史
    2.6 监测系统敏感性
    2.7 暴发疫情
3讨论

(3)金山区麻疹发病风险评估及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前言
目的
第一部分 金山区2005-2017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变迁趋势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金山区体检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成人麻疹疫苗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四部分 金山区人群麻疹“知信行”问卷调查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麻疹消除历史及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4)2008-2018年银川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监测条件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2 流行特征
        2.2.1 人群分布
        2.2.2 地区分布
        2.2.3 时间分布
    2.3 发病趋势预测
3 讨论

(5)青岛市麻疹的传染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麻疹的研究现状
        1.2.1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1.2.2 麻疹的免疫防控
        1.2.3 麻疹的血清学研究
        1.2.4 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青岛市麻疹发病概况
    2.1 数据来源
    2.2 地区介绍
    2.3 青岛市麻疹的发病数周期性
第三章 麻疹传染率模型
    3.1 传染率季节性模型
    3.2 TSIR模型
第四章 免疫前后两阶段麻疹的动态传播特性及传染率分析
    4.1 免疫前麻疹的传染率分析
    4.2 免疫前麻疹的动态传播特性相关参数估计
        4.2.1 易感者比例分析
        4.2.2 报告率分析
    4.3 免疫前阶段模型检验
    4.4 免疫后青岛市麻疹免疫率分析
    4.5 免疫后麻疹的传染率分析
    4.6 免疫后麻疹的动态传播特性相关参数估计
        4.6.1 易感者比例分析
        4.6.2 报告率分析
    4.7 免疫后阶段模型检验
第五章 对青岛市麻疹传播动态的对比分析
    5.1 青岛市免疫前后麻疹动态特性的对比分析
    5.2 与手足口病传播动态的对比分析
    5.3 与山东省麻疹免疫后传播动态的对比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哈尔滨市2004-201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查询条件
    1.3 麻疹暴发定义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2.1.1 时间分布
        2.1.2 地区分布
        2.1.3 性别分布
        2.1.4 年龄分布
        2.1.5 职业分布
    2.4 麻疹暴发情况
3 讨论

(7)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我国免疫规划的发展简史
    2.六种传染病控制阶段划分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统计方法
    2.3 软件使用
    2.4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疫情概述
    3.2 脊灰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3 白喉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4 百日咳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5 流脑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
    3.6 乙脑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7 麻疹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8 基于具有周期系数传染率的麻疹模型估算历年麻疹发病情况
    3.9 总结
讨论
创新与局限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综述 断点回归分析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参考文献

(8)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4年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流性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2.2 地区分布
        2.2.3 人群分布
    2.3 接种情况
    2.4 漏报情况
3 讨论
4 小结
5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录

(9)哈尔滨市道里区1995-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分析病例
    1.3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道里区麻疹疫情流行过程
    2.2年龄分布
    2.3时间分布
    2.4地区分布
    2.5免疫史调查
    2.6医院暴露情况
3 讨论
4 建议

(10)吉林省麻疹野毒株病原学及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麻疹病毒概述
        一、麻疹病毒的一般性状
        二、麻疹病毒的感染、免疫及疫苗防治
    第二章 麻疹的流行病学
        一、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特征
        二、现行麻疹疫苗对流行株保护作用
        三、我国麻疹流行情况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麻疹病毒的病原学实验研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章 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特征影响的研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着作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哈尔滨市1994~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5-2019年鞍山市麻疹报告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崔玉君,李璐,朱小微. 社区医学杂志, 2021(11)
  • [2]哈尔滨市2009—2018年麻疹监测分析[J]. 刘木子,闫明宇,范晨璐,李梦奇,李玺琨,姜立坤.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01)
  • [3]金山区麻疹发病风险评估及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D]. 马小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4]2008-2018年银川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J]. 刘小娟,李燕,彭娟霞,何淑兰,刘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08)
  • [5]青岛市麻疹的传染率分析[D]. 方海旭. 青岛大学, 2019(02)
  • [6]哈尔滨市2004-201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高晓丽,徐虹,李玺琨,范晨璐,刘木子,姜立坤.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8(03)
  • [7]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D]. 宋全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02)
  • [8]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4年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观察[D]. 石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02)
  • [9]哈尔滨市道里区1995-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杨淑云,姚晓萍.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6(01)
  • [10]吉林省麻疹野毒株病原学及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影响的研究[D]. 胡钰. 吉林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1994-2000年哈尔滨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