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加固地基机理及其影响深度

强夯加固地基机理及其影响深度

一、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及其影响深度(论文文献综述)

董炳寅,水伟厚,秦劭杰[1](2022)在《中国强夯40年之技术创新》文中研究说明强夯法是一种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消除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我国自1975年开始介绍并引进强夯技术,1978年左右开始真正工程实践,距今已有40年。这40年中我国工程界先后将强夯技术应用于山区高填方、围海造地等场地形成后的地基处理和湿陷性黄土、淤积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原地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工程建设中的山区高填方地基、开山块石回填地基、炸山填海、吹砂填海等工程也越来越多,需要加固处理的填土厚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能经济高效地处理这些具有复杂地质条件的场地,强夯加固技术向高能级和多元化发展。本文从强夯加固理论、高能级强夯技术、复合强夯加固技术三方面梳理了我国强夯工程实践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强夯技术的发展展望。

邹梦超[2](2021)在《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研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家迅速发展,市内建设用地不断减少,用地冲突日益激增,采用“开山填谷”、“填海造地”等形成的地基逐渐被选用,但此类回填地基往往不能满足变形、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等建设要求,因而需对其进行处理,而强夯法操作简单、经济、环保,处理这类回填土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因强夯加固机理和回填土的复杂性,导致强夯理论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有必要对回填土特别是深厚回填粘性土地基进行相关研究,进而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本文依托云南某项目,结合以往强夯资料与文献,对强夯加固机理及影响强夯加固效果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夯锤夯击土体时,夯坑周围发生隆起,土体也出现了较大的沉降量,单击沉降量随夯击时接触时间呈“S”型变化。表层土体(2m以内)的加固效果最好,土体沉降量与深度呈线性变化;在2m-4m范围内,土体沉降量随深度增大而缓慢减小,超过4m后,土体沉降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小。夯击后土体的压缩模量从5.3MPa增大到20MPa以上。(2)夯击能一定时,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体沉降量也随之增大,但增幅变缓,本文的最佳夯击次数为第7击;并且重锤低落距(30t*20m)下夯击组合加固效果更好,采用小直径(1.4m)夯锤加固土体的深度较大,适用于浅层回填土。(3)其它参数相同,只改变夯击能级,发现土体沉降量和应力随夯击能的增大而增大。当夯击能级从4000k N·m增大到6000k N·m时,土体竖向位移量增幅为44.2%,而夯击能从6000k N·m增加到8000k N·m时,夯沉量增幅仅为8.1%,说明在工程中存在最佳夯击能。研究发现,在6000k N·m能级下,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在8m-9m范围内,土体塑性变形形似“梨形”;当夯击能从6000k N·m增加到8000k N·m时,土体有效加固深度增加不大,也在8m-9m范围内。(4)依次改变土体的内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和泊松比,发现内摩擦角对土体的变形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黏聚力,而压缩模量和泊松比对其影响不大。内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以及泊松比越大,土体变形量越小。当黏聚力从15k Pa增加到45k Pa时,土体单次沉降量减少了56%。

姜海军[3](2019)在《强夯法在高水位砂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强夯法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属于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法。该方法在地基土均匀性和强度的提高,压缩性的降低,不均匀沉降的消除,土体工程特性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善上均具有显着的效果。强夯法在处理不良地质中有很多优越性,是目前地基加固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强夯加固机理的复杂性,相比于工程实践对其机理的研究则相对落后;同时,在强夯加固研究中应深入分析如何选取设计参数以及检测加固效果。此外,关于强夯法处理高饱和砂土地基的有关研究相对较少,而通过实例证明强夯法处理此类场地有较高的优越性,因此对强夯法在高水位砂土地基加固中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结合内蒙古年产50万吨工程塑料项目地基处理这一实际工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检测,深入分析研究了加固高水位砂土地基时对强夯法的应用。主要工作有:(1)对强夯地基加固的文献及专着进行广泛查阅,归纳总结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的机理,总结已有技术经验成果,对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做进一步分析。(2)系统分析强夯法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详细研究强夯法加固地基涉及的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分别提出各项施工技术参数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具体的工程。(3)结合蒙大工程背景,提出适合本项目的各项设计参数,对施工工艺、工法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技术方案。(4)采用现场原位测试试验检验加固的效果,试验方法包括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静力载荷试验,通过多种试验方法验证加固效果的可靠性。

袁腾方[4](2018)在《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西部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将不可避免地穿越大量岩溶地区,如湖南省炎汝、汝郴、郴宁、宁道、桂武、娄新等高速公路以及广西、贵州两省份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均存在大量岩溶路基。此时,如何合理、有效的处治岩溶路基并评价其稳定性成为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综合分析现有岩溶路基处治技术基础上提出更有效、更经济的处治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此,本文以湖南省桂阳至临武(桂武)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等手段开展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研究,提出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原则与设计参数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岩溶形成与发育条件、岩溶形态及其特征、岩溶路基病害以及岩溶路基稳定性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对岩溶路基病害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六种常规方法与规范方法对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可能性进行分析;进而以此为基础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并在明确岩溶路基强夯处治目的基础上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的有效加固深度与影响深度、夯击能、间距与遍数、加固范围及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的建议取值。(2)针对依托工程设计并完成了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现场试验研究,根据现有地基强夯处治方法确定了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的试验目的与内容,即在对强夯点进行详细地质勘查与静力触探基础上,测试距强夯点不同水平距离处的地表振动加速度与水平动土压力、不同深度处的竖向动土压力以及强夯点地表沉降量,确定了强夯试验能量选择标准、仪器埋设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通过现场强夯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获得了地表振动加速度、动应力与夯击数、水平距离的变化规律,验证本文所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参数的合理性。(3)考虑路基荷载与路面荷载对岩溶顶板的作用效应,提出岩溶路基稳定性分析受力分析模型,并在探讨路面车辆荷载与岩溶顶板荷载计算方法基础上,采用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建立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的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即分别建立了岩溶顶板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双向板或壳体分析模型,并获得了由抗拉强度决定的各模型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通过典型工程案例探讨了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与溶洞形态、几何平面尺寸、矢高及顶板围岩强度的相互影响规律,确定了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应重点探明溶洞空间形态及其矢高。(4)针对岩溶区双孔圆形土洞的地基稳定性,综合利用柯西积分法、Schwarz交替法与迭代求解方法建立出双孔土洞土层中任意一点应力值的求解方法,并基于应力坐标转换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构建出土洞稳定性评判方法,通过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析解及ABAQUS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方法的计算精度;探讨了土体侧压力系数、土洞半径比以及土洞相对位置等因素对双孔土洞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土洞稳定系数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5)采用强度折减法与数值方法分析高速公路下伏溶洞在施工荷载与强夯荷载作用下的顶板稳定性;通过探讨不同跨度、高度、埋深及顶板厚度等工况下的岩溶顶板变形量、大小主应力与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工况下岩溶顶板安全稳定性判断标准,并明确溶洞埋深在20m以上或顶板岩层厚度超过3m时可不予处理;通过不同工况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获得了(200×20)kN·m的单击能强夯时岩溶顶板塌陷对应的各种可能工况,验证了所确定的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参数的合理性。(6)为了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对岩溶区域的路基稳定性分析产生何种作用,提出了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同时采用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计算岩溶路基失稳概率,并建立岩溶路基风险损失确定方法;采用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确定岩溶路基失稳概率能充分考虑参数取值不确定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考虑抗弯与抗剪的共同作用;基于风险分析理论建立出岩溶路基风险损失确定方法以及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7)将强夯处治技术应用于桂武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处治,在综合分析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基本原则与具体的处治方案,通过综合优化分析在溶洞注浆的原设计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强夯+开挖回填+盖板跨越等的岩溶路基综合处治方案;结合六标岩溶路基工程地质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强夯处治技术设计方案与盖板跨越设计方案。

王安国[5](2018)在《安康机场高填方膨胀土地基动力加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膨胀土是一种吸水容易膨胀,失水容易收缩的高塑性粘土。由于膨胀土土体裂隙分布不规律,加上膨胀土的破坏具有浅层性、渐进性、长期潜伏性,它常常会导致各种工程灾害,给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次,安康迁建机场高填方工程填筑高度和填方范围在全国也是较大工程之一,而高填方的地基加固是保证整个填方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通过现场踏勘、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在场区选出3块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选择普通强夯、强夯置换、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三种工艺分别对安康迁建机场膨胀土试验区进行地基加固,开展三种工艺加固前后膨胀土地基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试验、压缩试验、直剪试验等室内试验,为筛选出最佳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从室内试验结果得到,三种工艺加固后和天然膨胀土地基相比,压缩模量和抗剪强度等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其中,强夯置换的强度指标提高幅度最大。其次,开展浅层平板载荷、重型动力触探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加固前后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和土层密实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分别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和分层总和法计算了三种工艺的沉降变形量,分析了地基土的沉降变形规律。最后,选取压缩模量、内摩擦角、地基沉降变形量等参数为评价指标,通过熵权法筛选出强夯置换为安康机场膨胀土地基的最佳工艺,为后期高填方工程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和参考价值。

陈霖[6](2016)在《饱和软土地基真空预压与夯实加固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真空预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近年来,由于对工期和承载力的更高要求,还大量使用联合加固的方法进行软基处理,比如真空预压联合强夯法。大量的工程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但在相关机理研究方面,还需做进一步探索。有些观点认为,经过真空预压处理的地基具有可夯实性,这还存在争论,本文通过试验检验真空预压后软土是否具有“可夯性”。另外,有些观点认为真空预压法加固深度有限(通常为2025m),这也存在争论,本文通过模型模拟试验,采用相似理论分析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有效深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解释相关机理,对提高相关工程的工艺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试验探索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并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设计具有不同侧向刚度的模型来模拟真空预压边缘区和中心区的变形特性,发现当侧向变形大时则竖向沉降会较小,反之亦然。并得出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中的真空度、超孔隙水压力、侧向变形、沉降和出水量等都具有很好的同步性的结论,说明了真空度的在排水通道和地基土体中的有效传递,是真空预压法取得成功的关键。(2)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发现,真空预压后的土体含水率大幅下降,但仍然处于饱和状态,并且真空预压后的饱和软土不具有可夯实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真空预压和强夯法联合加固地基的机理:现有的真空预压联合强夯法处理饱和软土时,饱和软土加固的主要效果是真空预压产生的。强夯法可对表面填土层和排水砂层,以及地下水位以上的非饱和土层产生动力压密的作用,并通过对预压后的地基施加正压使得地基产生一定的剪切变形。强夯造成的沉降主要是由这两部分产生的,不是饱和软土被压密的结果。而强夯法对真空预压后的饱和软土地基产生的动力固结作用是十分有限的。(3)根据相似理论,通过模型试验来研究真空预压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指出真空度向下传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存在一个有限的传递深度,只要排水通道的通水通气性能不会出现下降并且抽真空时间够长,真空度可传递到很大深度。(4)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计算得出,要取得较好地预压效果,排水板的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3cm/s,而宜大于1×10-2cm/s,如果选用渗透系数大于5×10-2cm/s的排水板,可以用于加固深度为45m的软土地基,排水板中的真空度基本没有损失,并结合相关分析探讨了真空预压法的“经济有效加固深度”。

郝俊芬[7](2015)在《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参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68年强夯法首次被提出以后,在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迅速开展,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理论设计计算方法。结合邯郸某工程具体工程地质条件,详细地分析了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加固机理,在系统的研究强夯法施工、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影响强夯处理效果的各因素。(1)本文通过分析地基土的震动波压密理论与动力固结理论,深入研究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作用机理。结合邯郸地区某工程,详细的研究了强夯法设计步骤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试夯,通过强夯后静载荷试验来检测其效果,满足工程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夯,经测试达到了地基处理效果。(2)利用岩土专业软件FLAC3D数值模拟本工程实例,通过对夯击过程中的单击夯沉量、应力、应变和塑性区变化的观测研究强夯加固过程,通过改变落距的大小来分析不同的夯击能加固地基时变化规律,一般夯击能选的过小达不到加固效果,过大又会增加其造价,针对粉质粘土或人工填土而言夯击能每增加1000kN·m,其影响深度约增加1m。(3)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夯锤作用点的地基土其竖向位移最大,夯坑周围的土体随着与夯锤中心点的距离越远其夯沉量越小,夯击能为3000kN·m时其水平影响范围是以夯锤点为中心半径4m的圆,超过这个距离时几乎没有变化,故应合理布置夯点间距,既不能间距过大夯点间的土体得不到有效的加固,又不能过小造成资源浪费。(4)土体塑性变化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多越来越小,土体加固效果并不是夯击次数越多就越好,夯击次数较少,加固效果不明显,夯击次数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确定最佳夯击次数避免资源浪费,本工程最佳夯击次数为7次。本文对强夯法的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结论对今后强夯法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伊梦祺[8](2015)在《陇南成州机场地基处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广泛实施,越来越多的大规模投资建设项目在西北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航空运输产业。但是不同于中东部地区,机场建设场区多在山区地带,多面临高填方,高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及气候环境异常等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因此高填方地基处理及稳定性研究成为了西北地区机场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陇南成州机场建设项目为背景,论述了国内外高填方项目工程的研究现状及施工技术的进展,根据对该场区特殊地质情况的勘查与调研,设立相应合理与正确的地基处理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地基处理及填筑碾压的适用技术,最后对高填方地基处理试验进行分析且就其稳定性开展数值模拟计算与研究。具体试验与研究工作如下:(1)在广泛查阅和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强夯法加固机理的深入探究,设计现场强夯试验。调查资料显示,强夯法作为地基处理方法是非常高效且可行的,该场区地基处理应首先选择强夯法。(2)通过对现场填筑碾压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可知:振动碾压及振动碾压结合强夯法的土方填筑方法可操作性强且处理效果良好,并且无论上述哪种工艺,填土含水量都是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施工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此问题。通过试验结果与处理效果相比对,给出适用于本机场场区合理的压实建议。(3)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强夯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与计算,总结了不同夯击次数下地表沉降量及作用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与现场强夯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判断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说明采用强夯法对地基加固处理是可行的。

叶法成[9](2013)在《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与研究 ——以山东东营港某油库区工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经常遇到要在软弱地层和不良地基上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及堆场码头等,而且结构物的荷载越来越大,对地基的要求越来越高。滨海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使得在滨海地区的各项工程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软土地基处理。这类软土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大、强度低,工程性质极差,如何对这类地基进行有效且经济的处理是当前岩土届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综合分析和归纳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沉管砂桩与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加固山东东营港某油库区吹填软土地基试验为基础,对强夯下孔隙水压力变化进行研究,从几个角度探讨软土地基加固原因及效果。首先,对强夯法的发展历史以及软土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在动力固结理论和动力置换机理下引出了沉管砂桩与预排水动力固结法的机理。其次,结合现场试验,分析场地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增长、消散快慢和影响范围,同时从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和深层水平位移等角度研究夯击能和夯击击数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原位测试手段评价地基加固效果,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此类地基加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王军[10](2013)在《机械降水强夯技术机理探讨以及在曹妃甸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机械降水强夯技术综合了强夯与机械降水两种施工技术的特点,是一种新的联合加固技术。目前,对这项联合技术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其加固机理和固结的理论解释也不够成熟,一切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尽管如此,在实际工程中,当设计和施工还处于边试验边应用的阶段时,对机械降水强夯技术联合施工法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将取得的结果在实际工程中进行验证与应用,这对进一步推进该项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曹妃甸港区饱和软粘土地基处理这一实际工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对机械降水强夯技术及其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主要工作有:(1)基于太沙基三维固结理论、动力固结原理等,分别对机械降水、强夯和机械降水强夯技术加固机理进行了阐述与讨论,并分析探讨了非饱和土和饱和土的强夯加固机理。(2)在Biot的真三维固结理论、控制方程以及用数值理论研究状态的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机械降水强夯技术的强夯数值模拟模型,通过设定边界与初始等条件,得出动力学边界与初始应力的等值模拟。结合曹妃甸港区地基土的特性,我们选取4种不同的工程情况进行模拟与分析,分别得到位移应力、夯击作用的影响区域以及夯击作用沉降量的计算结果。经过分析还得到质距比、夯击能对夯击作用与沉降量的影响关系等。(3)选用曹妃甸港区滦曹公路项目软基处理工程为依托,进行机械降水强夯技术施工现场试验。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以及施工前后土工试验数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静触探试验结果、载荷试验结果进行了重点分析与讨论。由现场试验以及监测分析所得结果可知,用机械降水强夯技术这种加固软土地基方法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能取得很好的加固效果,并且可以大大缩短工期,经济效果显着,该法可以大面积作为软地基处理手段进行推广使用。

二、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及其影响深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及其影响深度(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强夯40年之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强夯理论的发展
    1.1 强夯加固的动力固结理论
    1.2 强夯加固机理的微观解释
    1.3 强夯加固软土地基的探讨
    1.4 强夯置换理论
    1.5 对国内各规范强夯章节的评述
2 高能级强夯技术的发展
    2.1 高能级强夯加固机理
    2.2 高能级强夯技术的应用
    2.3 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3 复合强夯加固技术的发展
    3.1 砂桩-强夯法
    3.2 碎石桩-强夯法
    3.3 堆载预压-强夯法
    3.4 真空井点降水-强夯法
    3.5 排水板+管井降水+强夯法
    3.6 真空预压-强夯法
    3.7 孔内强夯法
4 高能级强夯在超高超深填方分层处理中的实例应用
    4.1 原场地地基处理
    4.2 高填方填筑体处理
    4.3 挖填交接面、施工搭接面处理
    4.4 地下排渗系统设置
5 强夯技术的发展展望
6 结论

(2)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强夯法概述及发展历程
    1.3 强夯法研究现状
        1.3.1 强夯加固理论
        1.3.2 强夯数值模拟分析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夯后检测技术
    2.1 概述
    2.2 强夯加固机理
        2.2.1 动力固结理论
        2.2.2 振动波压密理论
        2.2.3 动力置换理论
    2.3 强夯后地基检测
        2.3.1 载荷试验
        2.3.2 动力触探试验
        2.3.3 瑞利波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夯设计及施工参数确定
    3.1 强夯法设计步骤
    3.2 强夯主要施工设备
        3.2.1 夯锤
        3.2.2 起重设备
        3.2.3 脱钩装置
    3.3 强夯施工参数选取
        3.3.1 有效加固深度
        3.3.2 夯击点布置
        3.3.3 夯击次数
        3.3.4 夯击遍数
        3.3.5 间歇时间
        3.3.6 处理范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及有限元建模
    4.1 工程项目概况
    4.2 项目场地环境
        4.2.1 地质构造、地震、气象及水文
        4.2.2 地基土层存在风险
        4.2.3 工程地质
    4.3 地基处理
        4.3.1 强夯施工方案
        4.3.2 强夯施工参数
    4.4 强夯施工后效果检测
        4.4.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4.4.2 动力触探试验
    4.5 工程数值模拟
    4.6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4.7 强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7.1 本构模型选取
        4.7.2 单元类型选择
        4.7.3 模型网格划分
        4.7.4 有限元模型建立
        4.7.5 荷载输入及参数
    4.8 模型合理性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效果因素研究
    5.1 同一夯击能作用下强夯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5.1.1 单次夯击下地基土体竖向位移变化情况
        5.1.2 单次夯击下地基土体应力变化情况
        5.1.3 不同夯击次数下地基土体竖向位移变化情况
        5.1.4 不同夯击组合下土体强夯效果
        5.1.5 不同夯锤直径强夯效果
    5.2 不同夯击能作用下强夯加固效果研究
        5.2.1 单次夯击地基土体竖向位移变化情况
        5.2.2 单次夯击下地基土体动应力变化情况
        5.2.3 单次夯击下地基土体水平位移变化情况
    5.3 有效加固深度分析
        5.3.1 相同夯击能下对有效加固深度影响因素研究
        5.3.2 不同夯击能下对有效加固深度影响因素研究
    5.4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对强夯效果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3)强夯法在高水位砂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强夯法应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2 强夯法加固地基技术理论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强夯加固机理分析
    2.1 动力固结理论
        2.1.1 土的特性
        2.1.2 动力固结原理
    2.2 震动波压密理论
    2.3 强夯加固机理分析
        2.3.1 宏观加固机理
        2.3.2 微观加固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夯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3.1 强夯设计步骤
    3.2 强夯设计参数选择
        3.2.1 强夯的影响深度
        3.2.2 夯锤与落距
        3.2.3 平均夯击能
        3.2.4 强夯加固范围的确定
        3.2.5 夯击次数
        3.2.6 夯击遍数
        3.2.7 夯击点布置
        3.2.8 间歇时间
        3.2.9 强夯参数的试验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水位砂土地基强夯技术及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地质条件
    4.3 方案设计
    4.4 施工工艺流程
        4.4.1 降水施工
        4.4.2 强夯施工
        4.4.3 重点、难点问题技术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强夯效果检测及应用分析
    5.1 强夯质量监测
    5.2 强夯质量检验
        5.2.1 静载荷试验
        5.2.2 标准贯入试验
        5.2.3 动力触探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1.2.1 定性分析方法
        1.2.2 半定量分析方法
        1.2.3 定量分析方法
    1.3 岩溶路基处治方法
    1.4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发展历史
    1.5 强夯法加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强夯处治技术在岩溶区路基处治中的应用
    1.7 岩溶路基质量控制方法
    1.8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处治技术研究
    2.1 岩溶路基病害分析
        2.1.1 岩溶的形成及发育条件
        2.1.2 常见岩溶形态及其特征
        2.1.3 岩溶区路基病害分析
        2.1.4 岩溶路基稳定性问题
    2.2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分析
        2.2.1 常规方法
        2.2.2 规范方法
    2.3 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技术
        2.3.1 溶洞路基强夯处治目的
        2.3.2 强夯设计参数
        2.3.3 强夯处治施工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试验研究
    3.1 强夯试验目的
    3.2 强夯试验内容
        3.2.1 试验前夯点地质勘查与静力触探
        3.2.2 表层振动加速度测试
        3.2.3 地基竖向动土压力分布测试
        3.2.4 水平向动土压力分布测试
        3.2.5 强夯能量选择标准
        3.2.6 强夯仪器埋设及注意事项
        3.2.7 强夯试验具体步骤
    3.3 强夯测试数据及分析
        3.3.1 试验测试数据
        3.3.2 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
    4.1 概述
    4.2 路基作用效应分析
        4.2.1 作用类型
        4.2.2 影响因素
        4.2.3 路堤地基受力分析
        4.2.4 岩溶路基分析模型
        4.2.5 路基车辆荷载
        4.2.6 溶洞顶板荷载计算
    4.3 岩溶顶板单洞稳定性分析方法
        4.3.1 固支梁模型
        4.3.2 抛物线拱模型
        4.3.3 圆拱模型
        4.3.4 双向板或壳体模型
        4.3.5 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4.3.6 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过程
    4.4 岩溶顶板双洞稳定性分析方法
        4.4.1 计算模型及基本假定
        4.4.2 Schwarz交替法求解双孔土洞应力
        4.4.3 双孔土洞稳定性分析
        4.4.4 结果验证
        4.4.5 参数分析
    4.5 工程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塌陷数值模拟分析
    5.1 概述
    5.2 岩溶顶板数值分析力学参数
    5.3 岩溶路基塌陷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3.1 几何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
        5.3.2 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
    5.4 强夯塌陷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
        5.4.1 顶板厚1m,洞跨5m时的塌陷分析
        5.4.2 顶板厚0.5m,洞跨2m时的塌陷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风险评估
    6.1 概述
    6.2 风险分析基本理论
        6.2.1 风险的定义
        6.2.2 风险分析流程
    6.3 岩溶路基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
        6.3.1 岩溶路基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模型
        6.3.2 计算参数三角模糊数确定方法
        6.3.3 岩溶路基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
    6.4 工程实例分析
        6.4.1 工程概况
        6.4.2 岩溶顶板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实施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分析
    7.1 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概况
    7.2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基本原则
    7.3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方案
        7.3.1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工程特点
        7.3.2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方案比选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文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5)安康机场高填方膨胀土地基动力加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研究现状
        1.2.2 普通强夯研究现状
        1.2.3 强夯置换研究现状
        1.2.4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2 区域气候、气象
    2.3 地形地貌
    2.4 区域地质构造
    2.5 地层岩性
第三章 强夯法及挤密桩加固机理及设计参数选择
    3.1 普通强夯法
        3.1.1 普通强夯作用机理
        3.1.2 普通强夯法设计
        3.1.3 普通强夯法技术参数
    3.2 强夯置换法
        3.2.1 强夯置换作用机理
        3.2.2 强夯置换法与普通强夯法的不同
        3.2.3 强夯置换法设计
    3.3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
        3.3.1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作用机理
        3.3.2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设计
        3.3.3 振动沉管砂石挤密桩质量控制
第四章 强夯法和挤密桩加固前后膨胀土特性研究
    4.1 室内试验
        4.1.1 液塑限试验
        4.1.2 击实试验
        4.1.3 压缩试验
        4.1.4 直剪试验
    4.2 现场试验研究
        4.2.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4.2.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4.3 小结
第五章 机场膨胀土地基沉降计算
    5.1 FLAC~(3D)概述
    5.2 FLAC~(3D)地基沉降计算
        5.2.1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选取
        5.2.2 膨胀土地基计算结果和分析
    5.3 分层总和法地基沉降计算
        5.3.1 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方法
        5.3.2 机场膨胀土地基沉降变形计算
    5.4 地基沉降变形量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膨胀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研究
    6.1 熵权法与计算原理分析
        6.1.1 熵权法概述
        6.1.2 信息熵的重要计算原理
    6.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6.3 地基效果计算评价
        6.3.1 评价指标选取
        6.3.2 膨胀土地基评价计算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饱和软土地基真空预压与夯实加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真空预压技术的发展状况
    1.3 真空预压机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4 真空预压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 真空预压后是否会形成非饱和区
        1.4.2 真空预压后地基的夯实加固机理
        1.4.3 真空传递深度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真空预压边缘区和中心区变形特性模拟实验
    2.1 引言
    2.2 相似理论
        2.2.1 相似理论概述
        2.2.2 相似理论的基本概念
        2.2.3 相似理论三大定理
        2.2.4 相似准则推导方法
    2.3 模型参数的选取
    2.4 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2.4.1 实验装置
        2.4.2 实验步骤
    2.5 模型箱A真空预压试验结果
        2.5.1 测点布置
        2.5.2 真空度时程曲线
        2.5.3 超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
        2.5.4 侧向变形
        2.5.5 沉降时程图
    2.6 模型箱B真空预压试验结果
        2.6.1 测点布置
        2.6.2 真空度时程曲线
        2.6.3 超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
        2.6.4 沉降时程图
        2.6.5 出水量时程图
    2.7 真空预压加固机理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真空预压地基的夯实加固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土体饱和度测试
        3.2.1 被测试土体的选取
        3.2.2 模型箱A土体饱和度测试
        3.2.3 模型箱B土体饱和度测试
    3.3 土体可夯实性试验
        3.3.1 试验装置
        3.3.2 土体取样夯实试验
        3.3.3 原位夯击试验
    3.4 真空预压联合强夯的相关工程分析
    3.5 真空预压后地基可夯实性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井真空度传递试验
    4.1 引言
    4.2 实验装置和试验步骤
        4.2.1 实验装置
        4.2.2 实验步骤
    4.3 真空传递深度的实验结果
        4.3.1 真空度变化的时程曲线
        4.3.2 各时间真空度随深度的变化
        4.3.3 模型所对应的原型分析
    4.4 真空度传递的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真空度沿深度分布的有限元模拟
    5.1 引言
    5.2 比奥固结理论
        5.2.1 Biot固结方程的基本假定
        5.2.2 比奥固结方程
    5.3 单井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5.4 室内模型试验的有限元分析
        5.4.1 有限元模型
        5.4.2 计算参数
        5.4.3 真空预压过程的模拟和边界条件的简化
        5.4.4 结果分析
    5.5 工程实例有限元分析
        5.5.1 有限元模型
        5.5.2 计算参数
        5.5.3 真空预压工程的模拟和边界条件的简化
        5.5.4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强夯法概述
    1.2 强夯法应用范围
    1.3 强夯法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强夯法加固机理
    2.1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分析
    2.2 强夯的波动机理及振动影响
        2.2.1 冲击波的体系研究分析
        2.2.2 强夯引起波的传播
    2.3 强夯法加固非饱和土的作用机理
    2.4 强夯法加固饱和土的原理
    2.5 饱和土的强夯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强夯法参数设计及工程应用
    3.1 强夯设计步骤
    3.2 强夯设计应用
        3.2.1 工程概况
        3.2.2 地质条件
        3.2.3 强夯参数的选择
        3.2.4 工程试夯
        3.2.5 工程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强夯法数值模拟分析
    4.1 FLAC3D模型建立
        4.1.1 基本假定
        4.1.2 土体模型
        4.1.3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1.4 加载过程
        4.1.5 边界条件设置
        4.1.6 模型建立
        4.1.7 初始条件
    4.2 3000kN·m夯击能下单点夯击分析
        4.2.1 计算过程分析
        4.2.2 单点夯击位移分析
        4.2.3 单点夯击最大主应力分析
        4.2.4 单点夯击塑性变形区分析
    4.3 不同夯击能的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陇南成州机场地基处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高填方沉降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2 强夯法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强夯法与振动碾压法加固地基土的机理分析
    2.1 强夯法加固机理
        2.1.1 夯击能的传递机理
        2.1.2 强夯振动波压密理论
        2.1.3 强夯时效理论
    2.2 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
        2.2.1 经验公式法
        2.2.2 能量守恒法
        2.2.3 动力模型法
        2.2.4 规范查表法
    2.3 强夯法数值计算模型
    2.4 强夯法控制高填方沉降量的机理研究
    2.5 强夯结合碾压对沉降量进行控制
        2.5.1 强夯过程中土体的加速沉降
        2.5.2 分层碾压的物理过程
        2.5.3 碾压密实与土体强度关系
        2.5.4 孔隙水压力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场强夯试验研究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
        3.2.1 工程地质条件
        3.2.2 水文地质条件
    3.3 现场强夯试验
        3.3.1 选取合适试验段
        3.3.2 具体试验方案
        3.3.3 试验段现场试夯
        3.3.4 试夯效果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场填筑体碾压试验研究
    4.1 填方施工
        4.1.1 填料选择要求
        4.1.2 密实度
    4.2 振动碾压试验
        4.2.1 试验参数确定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3 振动碾压结合强夯试验
        4.3.1 试验参数确定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补充试验:挖填交接处和坡脚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限元数值分析处理
    5.1 强夯有限元模拟研究
        5.1.1 本构模型与强度准则
        5.1.2 数值模拟的基本假定
        5.1.3 土层参数
        5.1.4 变形模量的增长模式
    5.2 强夯数值分析与研究
        5.2.1 土层参数变化规律
        5.2.2 模拟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与研究 ——以山东东营港某油库区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强夯法发展与应用
        1.1.1 强夯法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1.2 强夯法应用范围
        1.1.3 强夯加固机理
    1.2 软土特征及处理
    1.3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工程地质概况
    2.2 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章 强夯试验与数据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试夯方案概述
        3.2.1 方案比较
        3.2.2 砂桩施工及质量保证
        3.2.3 井点降水施工及质量保证
        3.2.4 试验区域布置
    3.3 试夯数据分析
        3.3.1 孔隙水压力
        3.3.2 地表夯坑夯沉量变化
        3.3.3 不同夯击能下的分层沉降
        3.3.4 深层水平位移
第四章 地基加固效果检测与分析
    4.1 加固前、后地基土的力学指标比较
        4.1.1 土样固结试验
        4.1.2 剪切试验
        4.1.3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变化
    4.2 静力触探试验
    4.3 现场荷载板试验
    4.4 沉管砂桩与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加固机理及效果分析
        4.4.1 沉管砂桩与预排水动力固结法的加固机理
        4.4.2 联合加固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机械降水强夯技术机理探讨以及在曹妃甸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机械降水研究现状
        1.2.1 降水法发展历史
        1.2.2 降水固结理论计算研究现状
    1.3 强夯法研究现状
        1.3.1 强夯法发展历史及研究动态
        1.3.2 强夯法地基加固研究现状
    1.4 机械降水强夯技术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机械降水强夯技术机理探讨
    2.1 机械降水加固地基机理探讨
    2.2 强夯加固地基机理探讨
    2.3 机械降水强夯技术加固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降水强夯技术数值分析
    3.1 机械降水强夯技术中强夯的数值理论研究动态
    3.2 FLAC-3D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2.1 模拟计算的网格划分
        3.2.2 模拟计算的边界与初始条件
        3.2.3 计算参数选取与计算工况
        3.2.4 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动力强夯影响因素分析
        3.3.1 落距对夯击沉降量的影响
        3.3.2 质量对夯击沉降量的影响
        3.3.3 质距比对夯击沉降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降水强夯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机械降水强夯技术处理软地基的施工设计
        4.2.1 机械降水设计
        4.2.2 机械降水效果分析
        4.2.3 强夯击密设计
        4.2.4 施工监测项目
    4.3 地基加固测试方法分析
        4.3.1 地表沉降
        4.3.2 标准贯入试验分析
        4.3.3 静力触探试验分析
        4.3.4 土工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4.3.5 静载试验分析
    4.4 地基处理效果综合分析
        4.4.1 地基土的压实度和沉降量
        4.4.2 有效深度影响
        4.4.3 地基强度增长的范围与幅度
        4.4.4 山皮土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4.4.5 处理后地基强度增长与时间的关系
        4.4.6 地基承载力分析
        4.4.7 地基系数 K30 对处理效果的分析
        4.4.8. 经济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详细摘要

四、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及其影响深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强夯40年之技术创新[J]. 董炳寅,水伟厚,秦劭杰. 地基处理, 2022(01)
  • [2]深厚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研究分析[D]. 邹梦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强夯法在高水位砂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 姜海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4]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D]. 袁腾方. 湖南大学, 2018(06)
  • [5]安康机场高填方膨胀土地基动力加固试验研究[D]. 王安国. 西北大学, 2018(01)
  • [6]饱和软土地基真空预压与夯实加固机理研究[D]. 陈霖.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7]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参数研究[D]. 郝俊芬. 河北工程大学, 2015(06)
  • [8]陇南成州机场地基处理试验研究[D]. 伊梦祺. 兰州理工大学, 2015(03)
  • [9]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与研究 ——以山东东营港某油库区工程为例[D]. 叶法成.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05)
  • [10]机械降水强夯技术机理探讨以及在曹妃甸应用研究[D]. 王军.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强夯加固地基机理及其影响深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